我还想过完年去找刘博士看病呢!
是吗?我原来打算过完年就去找刘博士看病呢!看来,还得考虑考虑了唉! 若识得甘淡通阳之理,附子的用量也不需要那么多,以致留下后患.若是阴中宣阳,也不会复发的.所有的用药都有点偏激了.那么长的病了.用了三剂药就回转,无论如何也会不彻底的.还不如单味硫磺,从中宫缓治.
简谈刘力红
刘力红先生在宣传中医方面,做了很有益的工作,值得称赞.但在治病方面,包括他的老师李可,却是不敢恭维.但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么.xww之言似乎很是尖锐,不知可有证据。(刚才看贴,看到xww批“深山老牛”也很尖锐
xww之言似乎很是尖锐,不知可有证据。(刚才看贴,看到xww批“深山老牛”也很尖锐 xuexi 其实大家学习中医不要过分崇拜哪个人,那样不就迷失自己了么?看前辈的书不就是让我们学习他们的优点么?至于他们的缺点我们应该遗弃,如果只是一味的照搬,那中医不是越学越少了 从医案来看,疗效也不过如此。只证明患者的病症压掉了,其病根还在。如此来后又复发,是此病未愈也。中医讲治本,可医案却围着本在转圈子,外面的转掉了,园心还在。以致于复发。在我之见,学医不能只学死的东西,应学其义,经方可用,可用是证,处方是法,法于病则病好,法于根则病愈。我等后生学医只能在前人的基础上,师其义意而不拘于其方,有的放矢。中医才有进步和发展。 可叹一群医痴,当知是病乃“阴凝格阳也。”何得囿于六经以蔽吾之真灵,当知“脏腑循经理,原灵育化机。医门谁识透,愈病准能期。”道法自然,医法呢?????哈哈哈哈!!!!! 一元气化原旨,在于含暖遍溶,贯通攸分于表里,并规服于息息舒适之中。
原真堂事一子吴自然按。 若是医生开方还要想这几个药哪来有什么用便是不到家的表现,评价也是如此,
如我们认识字和词句你我真要一个个字和词去找其根源?信手撵来,方随证转,一样的药在方中作用不同,不可套用。各位学问很高 但是不用一定要批评李老的方面多点学习不是更好?有理便是不错,哪有什么对错那么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