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百云 发表于 2007/9/2 16:41:24

论主运上下太少相生

假如甲年属阳土,为太宫,则以太宫土为主,故太宫之所生,与夫所生太宫者,皆从少不从太也。是以太宫土所生者,乃少商金;少商金所生者,乃太羽水,遇羽则终矣。又所生太宫土者,乃少征火;所生少征火者,乃太角木,遇角则止矣。凡遇阳年,上下相生皆从少,故曰少太上下相生也。

又如己年属阴土,为少宫,则以少宫土为主。故少宫土之所生,与夫所生少宫土者,皆从太不从少也。是以少宫土所生者,乃太商金;太商金所生者,乃少羽水,遇羽则终矣。又所生少宫土者,乃太征火;所生太征火者,乃少角木,遇角则止矣。凡遇阴年,上下相生皆从太,故曰太少上下相生也。

又不拘阳年阴年,皆于角下注一初字,羽下注一终字,盖每年皆以角木为初运,羽水为终运故也。年年如是不改,故为主运。正如主气,每年皆以木为初气,水为终气。年年如是不改,故曰主气也。

蓝天百云 发表于 2007/9/2 16:42:34

运气诸说总例

(《圣济》有六十年图说,今但采摭其四说以为之例。学人可以类推矣。)

运气诸说总例
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中见太宫土运。岁土太过,气化营运先天。天地之气,上见南面少阴,左间太阴,右间厥阴。故天政所布其气明。下见阳明北面,左间太阳,右间少阳。故地气肃而其令切,交司之气寒交暑,(谓前岁终之气少阳,今岁初之气太阳,太阳寒交前岁少阳暑也。)热加燥(少阴在上,阳明在下也。)云驰雨府,湿化乃行,时雨乃降,金火合德,上应荧惑(火星) 太白(金星见而明大。)其谷丹白,水火寒热持于气交而为病始世。热病生于上,清(冷)病生于下,寒热互作而争于中。民病咳喘,血溢血泄鼽嚏,目赤 疡,寒厥入胃,心痛腰痛腹大,嗌干肿上。(出六元正纪论。)是乃气化之常,须候其气之至与不至,然后可名其病。

是岁火为天气,金为地气。火能胜金,天气盈,地气虚,中见土运。天气生运,运生地气,虽虚邪胜亦微。天气既盈,化源为实,当于年前大寒初先取化源,(少阴,化源三月也。此谓年前大寒恐误。)使之适平。取化源者,平火气也。岁宜食白丹之谷,以全真气,食间气之谷,以避虚邪。(岁谷谓在泉及在泉左右间气所化之谷,间谷谓司天及运间气所化者,虚邪谓从冲后来之风。)咸以软之而调其上,甚则以苦发之;以酸收之而安其下,甚则以苦泄之。运同地气,当以温热化。

(太宫太商太羽岁同寒湿,治以燥热,岁异风热,以凉化多之;岁同地化,以湿热治之。太角太征岁异寒湿,治以燥湿,岁同风热,以寒化多之;岁同天气,以寒清治之。出六元正纪论。)岁半之前,天气少阴主之。少阴之化,本热而标阴。当是时,本标之化应寒热相半,无或偏胜者,天政之平也。或热淫所胜,怫热至,火行其政。民病胸中烦热,嗌干,右 满,皮肤痛,寒热咳喘。大雨且至,唾血血泄,鼽衄嚏呕,溺色变。甚则疮疡 肿,肩背臂 及缺盆中痛,心痛肺 ,腹大满膨而喘咳。病本于肺,诊其尺泽脉绝者死不治。(出至真要大论。)其法平以咸寒,佐以苦甘,以酸收之。

岁半之后,地气阳明主之。其化不从标本,而从太阴之中气。当其时,燥湿并行而无偏胜者,阳明之化也。或燥淫所胜,则 雾清瞑。民病善呕,呕有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反侧。甚则嗌干面尘,身无膏泽,足外反热。其法治以苦温,佐以酸辛,以苦下之。(出至真要大论。)岁土太过,是谓敦阜之纪。雨湿流行,肾水受邪,民病腹痛,清厥意不乐,体重烦冤。甚则肌肉痿,足痿不收,行善 ,脚下痛,饮发中满,食减,四肢不举,变生得位。(谓季月也。)藏气(水气)伏,化气(土气)独治之。泉涌河衍,涸泽生鱼。风雨大至,土溃。鳞见于陆。病腹满溏泄,肠鸣反下,甚而太溪绝者死不治。其治宜以苦热,所谓岁气之药食宜之也。(出气交变论。)初之气始于癸亥岁十二月中气大寒日寅初,终于是年二月终气春分日子初,凡六十日有奇。

(八十七刻半。)主位太角木,客气太阳水,中见太宫土运统之。风寒湿三气奉少阴之政,而行春令。地气迁,燥将去,寒乃始,蛰复藏,水乃冰,霜复降,风乃至,阳气郁。民反周密,关节禁固,腰 痛。炎暑将起,中外疮疡。(出六元正纪论。)宜治太阳之客,以苦补之,以咸泻之,以苦坚之,及辛润之,开发腠理,致津液通气也(出至真要大论)。食丹谷火以全真气,食稷土以辟虚邪。虽大寒邪亦不能为害也。(六元正纪论。)二之气自春分日子正,至小满日戌正,六十日有奇。主位少征火,客气厥阴木。火木同德,中见土运,以奉少阴,行舒荣之化。时令至此,阳气布,风乃行,春气以正,万物应荣。寒气时至,民乃和。其病淋,目瞑目赤,气郁于上而热。(出六元正纪论。)宜治厥阴之客,以辛补之,以酸泻之,以甘缓之(出至真要大论)。食丹谷以全真气,食稻金以辟虚邪。虽有风邪,不能为害。(出六元正纪论。)三之气自小满日亥初,至大暑日酉初,六十日有奇。主位少征火,客气少阴火,中见土运,天政之所布也。时令至此,大火行,庶类蕃鲜,寒气时至。民病气厥心痛,寒热更作,咳喘目赤。

(出六元正纪论。)宜治少阴之客,以咸补之,以甘泻之,以酸收之。(出至真要大论。)食丹谷以全真气,食豆水以辟虚邪。虽有热邪,不能为害。(出六元正纪论。)四之气自大暑日酉正,至秋分日未正,六十日有奇。主位太宫土,客气太阴土。运与气同,名为司气。溽暑至,大雨时行,寒热互作。民病寒热,嗌干黄瘅,鼽衄饮发。宜治太阴之客,以甘补之,以苦泻之,以甘缓之。食白谷以全真气,食麻木以辟虚邪。虽有湿邪,不能为害。

五之气自秋分日申初,至小雪日午初,六十日有奇。主位少商金,客气少阳火,中见土运,客火用事,畏火临,暑反至,阳乃化,物乃生荣,民乃康。其病温,宜治少阳之客,以咸补之,以甘缓之,以咸软之。食白谷以全真气,食豆水以辟虚邪。虽有火邪,不能为害。

终之气自小雪日午正,至大寒日辰正,六十日有奇。主位太羽水,客气阳明金,中见土运。

土能生金,金能生水,三气相得而行顺化。燥令行,余火内格。民病肿于上,咳喘,甚则血溢。

寒气数举,则霜雾翳,病生皮腠,内舍于胁,下连少腹而作寒中。宜治阳明之客,以酸补之,以辛泻之,以苦坚之。食白谷以全真气,食黍火以避虚邪。虽有燥邪,不能为害。

然初气终三气,天气主之,胜之常也;四气尽终气,地气主之,复之常也(出至真要大论。)若岁半之前少阴之气胜者,必有太阳之复。若在泉阳明之气胜者,必有少阳之复。其复皆在岁半之后,观其气胜之早晚,以验复气之迟疾治之。有胜则复,无胜则已(出至真要大论。)

运气诸说总例
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中见少羽水运。岁水不及,气化营运后天。天地之气,上见厥阴,左间少阴,右间太阴,故天气扰而其政挠。下见少阳,左间阳明,右间太阳,故地气正而其令速。风生高远,炎热从之。云趋雨府,湿化乃行。风火同德,上应岁星荧惑。其谷苍丹,间谷言大者。(以间气之大者言其谷,太宫太商等所生谷也。)其耗文角品羽。风燥胜复形于中。

(出六元正纪论。)雨化风化胜复同,邪气化度也。风化三,寒化一,火化七,正化度也。(出六元正纪论。)风化木为司天,苦化火为在泉,玄化水为司运,柔化土清化金为间气,灼化(君火)为居气。(灼化不曰间气而曰居气,盖尊君火无所不居,不当间之也。出至真要论。)其在物也,毛虫静,羽虫育,是为岁物所宜;介虫耗,寒毒不生,是为地气所制。

(出五常政大论。)然岁气天化虚,地化盈,宜资化源,(年前大寒十二月迎而取之。)以助天气之木。化源虽虚,水运在中,水能生木,邪乃微也。必赞其运水,无使邪胜。以辛凉调上,以咸寒调下。畏火之气,无妄犯之。(出六元正纪论。)岁半之前,厥阴主之。若风淫所胜,则太虚埃昏,云物以扰。寒生春气,流水不冰。(木化。)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鬲咽不通,饮食不下,舌本强。食则呕,冷泄腹胀,溏泄瘕水闭。

病本于脾,诊在足冲阳脉。其法平以辛凉,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酸泻之。(出至真要大论。)岁半之后,少阳主之。若火淫于内,则焰明郊野,寒热更至。民病注泄赤白,少腹痛溺赤,甚则血便。其法治以咸冷,佐以苦辛,以酸收之,以苦发之。(出至真要大论。)岁运之化,水不及,纪曰涸流,是谓反阳。藏令不举,化气乃昌。长气宣布,蛰虫不藏。土润,水泉减,草木条茂,荣秀满盛。其气滞,其用渗泄,其动坚止,其发燥槁,其主埃郁昏翳,其病痿厥坚下。(出五常政大论。)其化兼所不胜,四维有湍润埃云之化,则不时有和风生发之应。四维发埃昏骤注之变,则不时有飘荡振拉之复。其眚北,其藏肾,其病内舍腰脊骨髓,外在溪谷 膝,皆以苦和调中。(厥阴少阳之政,上下无克罪之异,治化惟一,故不再言同风热者多寒化,异风热者少寒化。出气交变论。)初之气自庚辰年大寒日巳初,至是岁春分日卯初,六十日有奇。主位少角木,客气阳明金,中见水运。金胜木,水运间之,寒始肃,杀气方至。民病寒于右之下。(出六元正纪论。)宜治阳明之客,以酸补之,以辛泻之,以苦泄之。岁谷宜苍(木),间谷(命其大也,以间气之大者言其谷也。)宜黍。(火,出至真要大论。)二之气自春分日卯正,至小满日丑初,六十日有奇。主位太征火,客气太阳水,中见水运。

气与运同,寒不去,华雪水冰,杀气施化,霜乃降,名草上焦,寒雨数至,阳复化。民病热于中。

宜治太阳之客,以苦补之,以咸泻之,以苦坚之,以辛润之。岁谷宜苍,间谷宜稷土。是气也,无犯司气之寒。

三之气自小满寅初,至大暑日子初,六十日有奇。主位太征火,客气厥阴木,中见水运。岁运之水,制火而生木,故天政布,风乃时举。民病泣出耳鸣掉眩。宜治厥阴之客,以辛补之,以酸泻之,以甘缓之。岁谷宜苍,间谷宜稻(金)。

四之气自大暑日子正,至秋分日戌正,六十日有奇。立位少宫土,客气少阴火,中见水运。

溽暑湿热相搏,争于左之上。民病黄瘅而为 肿。宜治少阴之客,以咸补之,以甘泻之,以酸收之。岁谷宜丹,间谷宜豆(水)。

五之气自秋分日亥初,至小雪日酉初,六十日有奇。主位太商金,客气太阴土,中见水运。土刑运,燥湿更胜,沉阴乃布,寒气及体,风雨乃行。宜治太阴之客,以甘补之,以苦泻之,以甘缓之。

岁谷宜丹,间谷宜麻(木)。

终之气自小雪日酉正,至大寒日未正,六十日有奇。主位少羽水,客气少阳火,中见水运。

岁运得位,而畏火司令,阳乃大化,蛰虫出见,流水不冰,地气大发,草乃生,人乃舒。其病温疠。宜治少阳之客,以咸补之,以甘泻之,以咸软之。岁谷宜丹,间谷宜豆(水)。

此六气之化也。岁气之交,天气胜者,则有阳明之复;地气胜者,则有太阳之复。观其胜复,各以其法治之。

蓝天百云 发表于 2007/9/2 16:44:19

运气诸说总例

(太乙天符)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中见太宫土运。岁土太过,气化营运先天。太宫下加太阴,太过而加同天符。又土运临戌,是谓岁会,气之平也。平土之岁,命曰备化之纪。气协天休,德流四正,五化齐修。其气平,其性顺,其用高下,其化丰满,其政安静,其候溽蒸。其令湿,其类土,其应长夏,其谷稷,其果枣,其虫 ,其畜牛,其物肤,其色黄,其味甘,其音宫,其数五。其在人也,其藏脾,其主口,其养肉,其病否。此岁运所主也。(出五常政论。)天地之气,上见太阳,左间少阳,右间少阴,故地气静而其令徐。水土合德,上应辰星镇星,其谷玄 (黄)。寒临太虚,其政大举,阳气不令,泽无阳焰,则火发待时,少阳中治,时雨乃涯,止极雨散,还于太阴。云朝北极,湿化乃布。泽流万物,寒敷于上,雷动于下,寒湿之气,持于气交。民病寒湿发,肌肉萎,足痿不收,濡泄血溢。(出六元正纪论。)岁半之前,天气太阳主之。太阳有本标之化,寒政大举,热气时应者,天气得中也。岁半之后,地气太阴主之。太阴之化从本,雨湿甚者,地气之应也。寒化六,湿化五,是为正化之日。

虫育,鳞虫静,是为岁物所宜。燥毒不生,鳞虫不成,其味咸,地气热,是为地气所制。平土之气,本不资化源。运与地气临于戌,土气盛,先资化源以助于水,所谓抑其运化,扶其不胜,无使暴过而生其疾也。食玄 之谷以全其真,辟岁之虚邪,(从冲后来之风。)以安其正。以苦热调上,以苦温调下。运土在中,亦以苦温调之;运同寒湿,化宜燥热,治之常也。(五常政论、六元正纪论相太并。)初之气自癸酉年大寒日申初,至是年春分日午初,六十日有奇。主位太角木,客气少阳火,中见土运,少阳中治,以行春令。地气迁,气乃大温,草乃早荣,民乃疠,温病乃作。身热头痛呕吐,肌腠疮疡。宜治少阳之客,以咸补之,以甘泻之,以咸软之。岁谷宜玄(水),间谷宜豆(水),则火不为邪。

二之气自春分日午正,至小满日辰正,六十日有奇。主位少征火,客气阳明金,中见土运。

金土相和,大凉反至,民乃惨,草乃遇寒,火气遂抑。民病气郁中满,寒乃始。宜治阳明之客,以酸补之,以辛泻之,以苦泄之。岁谷宜玄,间谷宜黍(火),则燥不为邪。

三之气自小满日巳初,至大暑日卯初,六十日有奇。主位少征火,客气太阳水,中见土运。

天政布,寒气行,雨乃降。民病寒反热中,痈疽注下,心热瞀闷,不治者死。宜治太阳之客,以苦补之,以咸泻之,以苦坚之,以辛润之。岁谷宜玄,间谷宜稷(土),则寒不为邪。

四之气自大暑日卯正,至秋分日丑正,六十日有奇。主位太宫土,客气厥阴木,中见土运。

岁土得位,风气居之,风湿交争,风化为雨,乃长乃化乃成。民病大热少气,肌肉痿,足痿,注下赤白。宜治厥阴之客,以辛补之,以酸泻之,以甘缓之。岁谷宜 ,间谷宜稻(金),则风不为邪。

五之气自秋分寅初,至小雪日子初,六十日有奇。主位少商金,客气少阴火,中见土运。

火能生土,土能生金,气位相和。阳复化,草乃长,民乃舒。宜调少阴之客,以咸补之,以甘泻之,以酸收之。岁谷宜 ,间谷宜豆(水),则热不为邪。

终之气自小雪日子正,至大寒日戌正,六十日有奇。主位太羽水,客气太阴土,中见金运。

气与运符会,地气正,湿令行,阴凝太虚,埃昏郊野,民乃惨凄,寒风以至,反者孕乃死。宜治太阴之客,以甘补之,以苦泻之,以甘缓之。岁谷宜 ,间谷宜麻(木),则湿不为邪。

是气也,不可犯凉,司气以凉故也。岁气虽平,或有邪气,则中执法,民有急卒病。经曰︰中执法者,其病速而危也。

蓝天百云 发表于 2007/9/2 16:45:21

运气诸说总例

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中见少角木运。岁运不及,气化营运后天。木运临卯,是谓岁会,气之平也。平气之岁,气化营运同天,命曰敷和之纪。木德周行,阳舒阴布,五化宣平。其气端,其性随,其用曲直,其化生荣,其政发散,其候温和。其令风,其类草木,其应春,其谷麻,其果李,其实核,其虫毛,其畜犬,其色苍,其味酸,其音角,其数八,其物中坚。其在人也,其脏肝,其主目,其养筋,其病里急支满。此岁运之化也。(出五常政大论。)天地之气,上见阳明,左间太阳,右间少阳。故天气急而其政切。下见少阴,左间太阴,右间厥阴,故地气明而其令暴(出五营运论。)阳专其令,炎暑盛行,物燥以坚,淳风乃治。风燥横运,流于气交,多阳少阴。云趋雨府,湿化乃敷,燥极而泽,清先而劲,毛虫乃死,热后而暴,介虫乃殃。金火合德,上应太白荧惑。其谷白丹,间谷命太征者。其耗白甲品羽。(自邑中虫多品羽类有羽翼者。)蛰虫出见,清水不冰,清热之气,持于气交。民病咳,嗌塞,寒热发暴,振栗癃闷,然阳明燥金在上,少阴君火在下。火能胜金,天气虚,地气盈。天气不足,当资化源以助金气。运木既平,天气上商与正商同,不必资也。岁宜食白丹之谷以安其气,食间气之谷以去其邪。以苦小温调上,以咸寒调下,以辛和调中。汗之清之散之,运同热气,宜多天化。(少角少征岁同热,用方多以矢清之化治之;少商少宫少羽岁同清,用方多以地热之化治之。火在地,故同清者多地化;金在天,故同热者多天化。)初之气自丙寅年大寒日亥初,终于是年春分日酉初,六十日有奇。主位少角木,客气太阴土,中见木运。风湿相遇,上应司天之阳明,以行春令。地气迁,阴始凝,气始肃,水乃冰,寒雨化。

民病中热胀,面目浮肿,善眠,鼽衄嚏欠呕,小便黄赤,甚则淋。然是岁木运统之,又临木位,风木得位,其气和平,湿化乃微,其病亦少。宜调太阴之客,以甘补之,以苦泻之,以甘缓之。食白谷以安其气,食麻以去其邪。虽有湿化,不能为邪。

二之气自春分日酉正,至小满日未正,六十日有奇。主位太征火,客气少阳火,中见木运。

木火相得,上应阳明。阳乃布,民乃舒,物乃生荣。厉大至,民善暴死。是岁天气岁运皆平,厉疾自微。宜调少阳之客,以酸补之,以甘泻之,以咸软之。食白壳以安其气,食豆以去其邪。虽有火化,不能为邪。

三之气自小满日申初,至大暑午初,六十日有奇。主位少征火,客气阳明金,中见木运。天政布,凉乃行,燥热交合,燥极而泽,民病寒热。宜调阳明之客,以酸补之,以辛泻之,以苦泄之。食白谷以安其气,食黍以去其邪。虽有燥化,不能为邪。

四之气自大暑日午正,至秋分日辰正,六十日有奇。主位少宫土,客气太阳水,中见木运。

寒雨降,民病暴仆振栗,谵妄少气,嗌干引饮,及为心痛痈肿疮疡疟寒之疾,骨痿血便。宜调太阳之客,以苦补之,以咸泻之,以苦坚之,以辛润之。食丹谷以安其气,食稷以去其邪。虽有寒化,不能为邪。

五之气自秋分日巳初,至小雪日卯初,六十日有奇。主位太商金,客气厥阴木,中见木运。

与厥阴相符,是谓司气,名曰苍化。时行至此,春令反行。草乃生荣,民气和,自无疾病。然厥阴之客,宜以辛泻之,以酸泄之,以甘缓之。岁谷宜丹,间谷宜稻,虽有风化,不能为邪。是气也,司气以湿,用湿无犯,所谓用湿远湿也。

终之气自小雪日卯正,至大寒日丑正,六十日有奇。主位少羽水,客气少阴火,中见木运。

水能生木,木能生火而行顺化。当阳气布化,候反温,蛰虫来见,流水不冰,民乃康平。其病温,宜调少阴之客,以咸补之,以甘泻之,以酸收之。食丹谷以安其气,食豆以去其邪。虽有热化,不能为邪。

是岁重遇平气。四时之气皆德化政令之施,而无淫邪胜复之变。民乃和,物乃舒,平之至也。

蓝天百云 发表于 2007/9/2 16:46:25

论九宫分野

此下无系紧要,所以备辑之者,使学人得以广见闻,不致为其惑可矣。

论曰︰五运不及之岁,则有灾宫所向之位,故不可一概而论灾也。经云︰九星悬朗,七曜周旋,乃天所主之九星分野。故少角岁云灾三宫,东宫震位天冲司也。少征岁云灾九宫,南室离位天英司也。少宫岁云灾五宫,中室天禽司也,寄位二宫坤位。少商岁云灾七宫,西室兑位天柱司也。少羽岁云灾一宫,北室坎位天蓬司也。皆以运气不及之方言之。

按《天元玉册》曰︰天蓬一,水正之宫也;天芮二,土神之应宫也;天冲三,木正之宫也;天辅四,木神之宫也;天禽五,土正之宫也;天心六,金神之应也;天柱七,金正之宫也;天任八,火神之应宫也;天英九,火正之宫也。下以应九州岛之分野,谓徐冀兖青扬荆像梁雍也。

灾宫歌︰年逢不及有灾宫,辛一丁三已五同。

七数少商(即乙)并癸九,仍将土寄二坤冲。(二乃土寄位,非灾宫之数。)

论九宫分野
九宫分野图 PS127a48.bmp (缺)

五行纳甲之图 PS127a49.bmp (缺) 歌曰︰五行举一为例,干支阳夫(甲子)阴妻(乙丑)。

甲子能娶乙丑,隔八三生金兮。

假如子之一辰,其中而含五音。

甲金丙水戊火,庚土壬木相临。

十二支纳音
干支首甲子,阳先阴后(甲子阳,乙丑阴。)顺轮。故阳娶阴,(甲子娶乙丑。)同类为妻也。生子谓甲子隔八生壬申,壬申生庚辰,三皆金,金即子,余子义同。次向戊子火,三生至木,木三生至水,水三生至土,土三生终。复自甲午金,三生至戊午火。依序转毕十二辰,各含五音。(如子之一辰,甲子金,丙子水,戊子火,庚子土,壬子木是也。)遍六甲共纳六十音。

隔八非第八,若甲子至癸酉,通十除前位。此名纳甲之法,运气则不急为用。

六气标本论
夫经之立法,意溢言表者多矣。余尝观运气微旨篇、六化图序,及夫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中见厥阴云云之说,经旨既秘而未发,而择者又谬言滋惑。但其曰︰本之下,中之见也;见之下,气之标也。又有从本从标、从本从中之治,昭然三气分迭,则微旨犹有可究者。于是援引经旨,参以己见,附以标本同异从舍之治。未敢自以为是也,然亦可为迷心传注者之一悟也。

《素问‧六微旨篇》帝曰︰愿闻天道六六之节盛衰何也?岐伯曰︰上下有位,左右有纪。故少阳之右,阳明治之;阳明之右,太阳治之;太阳之右,厥阴治之;厥阴之右,少阴治之;少阴之右,太阴治之;太阴之右,少阳治之。此所谓气之标,盖南面而待之也。故曰︰因天之序,盛衰之时,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此之谓也。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中见厥阴;阳明之上,燥金治之,中见太阴;太阳之上,寒气治之,中见少阴;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少阴之上,热气治之,中见太阳;太阴之上,湿气治之,中见阳明,所谓本也。本之下,中之见也;见之下,气之标也。标本不同,气应异象。

至真要大论篇曰︰六气标本,所从不同,奈何?岐伯曰︰气有从本者,有从标从本者,有不从标本者也。少阳太阴从本,少阴太阳从本从标,阳明厥阴不从标本从乎中也。故从本者化生于本,从标本者有标本之化,从中者以中气为化也。

王注︰少阳之本火,太阴之本湿,本末同,故从本也。少阴之本热,其标阴;太阳之本寒,其标阳,本末异,故从标从本;阳明之中太阴,厥阴之中少阳,本末与中不同,故不从标本从乎中也。

滑注︰阳明本燥标阳中湿,厥阴本风标阴中火。惟此二经本未与中不同,故治从本。

宦谓︰六气者,行乎天地之间,而施德化政令者也。(经曰︰东方生风,风生木,其德敷和,其化生荣,其政舒启,其令风之类是也。)若夫平气之岁,(如丁卯、戊午、甲辰、甲戌、己丑、己未、丙子之类,谓之平气之岁是也。)物生脉应,气化各得其常。若当岁气有太过不及之差,则有胜负郁发淫乘之变。人居气交之中,感之而为病焉。其治也,有从乎本、从标从本、从中之异。其说虽见运气诸篇,而实与经脏证治相为表里者也。

考之经,以天之六化之气寒暑燥湿风火为本,以三阴三阳之位为标。所谓中见者,以阴阳表里之相通者互相取之。因天之序,盛衰之时,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其化气,则尊之面南为本,而上居以应天;其本之下,以中见之气面北,而中处以应人;其中见之下,以标下三阴三阳为标,居之于下以应地。经于标之一气未莹,愚窃推之。

标之位,犹有地之六气应之,如初风木,二君火,三相火,四湿土,五燥金,而终寒水。地气之下应者既异,则三阴三阳之加临,亦从其化矣。所谓标本不同,气应异象者,此也。又造化之理,阳主进,故以九为老;阴主退,故以六为老。故凡本气之所在,必审本位之阴阳而进退之,俱由风木而左旋,当其见下之一气以为标之所治,则标本中见,三才之气可列矣。标本同者从本,有互相为标本者,则亦互相从,标本不同者从乎中焉。如少阳之上,火气为本,中见厥阴风木,以风为中气。而少阳为标,则以少阳左位阳明以为地气风木之所始。循次左行,至见下标位,当其三气,相火应之。此标本俱火,故从本之火也。

又如太阴之上,湿气为本,中见阳明燥金,以燥为中气。而太阴为标,则以太阴右位少阴以为地气风木之所始。循次左行,至见下标位,其四气,湿土应之。此标本俱湿,故从本之湿也。

是少阳太阴标本俱同,故从化生于本者论也。

又如少阴之上,热气为本,中见太阳寒水,以寒为中气,而少阴为标。少阴宜右退而左数之,则终气寒水当标之位,而标之少阴亦从寒化矣。此本热而标寒,故少阴所至为热生,中为寒。治者或从热而从寒也。

又如太阳之上,寒气为本,中见少阴热气,以热为中气,而太阳为标。太阳宜左进而顺数之,则二气君火当标之位,而标之太阳亦从热化矣。此本寒而标热,故太阳所至为寒生,中为湿。治者或从寒而从热也。是少阴太阳互为标本,故有标本之化者论也。

又如阳明之上,燥气为本,中见太阴湿土。以湿为中气,而阳明为标。从阳明左位太阳数起,循次左行,至见下标位,当其四气,湿土应之,则标之阳明亦从湿化矣。此本燥而标湿,为标本不同,故不从标本,从乎中之湿也。

又如厥阴之上,风气为本,中见少阳火气。以火为中气,而厥阴为标。从厥阴右位太阳数起,循次左行,至见下标位,当其五气,燥金应之,则标之厥阴亦从燥化矣。此本风而标燥,亦为标本不同,故不从标本从乎中之火也。是阳明厥阴标本不同,故以中气为化者论也。此皆有自然之法象存焉,而岂人意所可损益者哉﹗概而言之,太阴阳明从乎湿也,少阴太阳从热而从寒也,厥阴少阳从乎火也。今以太阴阳明从湿之治言之。有手太阴肺脏受湿而为喘急,或声音如从瓮中所出等证,治用葶苈、木通之类。

又有足太阴脾脏受湿而为痞满等证,治用大消痞丸之类;或为四肢浮肿,肉按如泥等证,治用胃苓汤之类;或为肢体沉重嗜卧等证,治用苍朮、羌活之类。又有足阳明胃腑,因于饮水不散,而为胸腹胀满,漱水不咽等证,治用五苓散加半夏之类,甚者用牵牛、甘遂之类。又有阳明胃经受湿,而为面目浮肿等证,治用苍朮、羌活之类。又有手阳明湿胜而为濡泻等证,治用五苓散之类。

此皆太阴阳明从湿之治也。

又以少阴太阳从热从寒之治而言之,有手少阴心热而为心神不足不安者,治用朱砂安神丸之属;或为疮疡,或为目中发热,热见血脉者,治用黄连泻心汤之属;又有胃腑实热乘心而为谵语者,治用大承气汤之属;又有伤寒下早,心脏结热而为痞满者,治用黄连、枳实之属。经曰中满者,泻之于内者,此也。若心下痞硬者,大承气汤主之。又有少阴心火亢极而为恶寒战栗者,此本热而标似寒也,治用散火之剂。又有少阴心脏虚寒而为恶寒者,治用人参、附子、赤石脂之属。王太仆益火之原,以消阴翳者,此也。又有少阴肾热而为遗精者,治用珍珠丸加椿根皮之属,或为躁心者,治用知母之属。有伤寒热传少阴肾经,而为口燥舌干等证,治用桂枝汤之属。又有少阴肾寒,而为身体骨节痛手足寒脉沉者,治用附子汤之属。经曰︰脉从而病反者,其诊何如?岐伯曰︰脉至而从,按之不鼓,诸阳皆然者,此也。又有手足太阳小肠膀胱腑寒,而为冷淋小便数起不通得寒战而解者,治用生附汤之属;或为小便清白,或为小便不禁,或为久下滞浊等证,治用姜、附之属。又有太阳膀胱经虚寒而脉浮自汗,微恶寒,小便数,烦心挛急等证,治用桂枝加附子汤之属。又有太阳小肠膀胱腑热,而为溺秘等证,治用黄柏、知母之属。经曰︰小肠移热于膀胱,膈肠不便者,此也。或为热淋赤浊溺血等证,治用黄柏、知母、栀子。经曰︰胞移热于膀胱为癃溺血者,此也。

又有太阳膀胱火邪,而为足膝红肿者,治用当归、生地黄、黄柏、龙胆草、防己、苍朮、红花之属。又有寒伤足太阳经,恶寒发热,头项强痛,传入膀胱之腑而为小便赤涩者。此本寒而标热也,先用麻黄汤解之,后用五苓散利之。经曰︰病发而有余,本而标之,先治其本,后治其标者,此也。又有足太阳经外邪郁热,入里传变,泻利清谷,或为腹胀而恶寒发热,头疼身痛,表证犹在者,此本热而标寒也。先用姜附汤温之,后用桂枝汤解之。经曰︰病发而不足,标而本之,先治其标,后治其本者,此也。此皆少阴太阳从热从寒之治者也。

又以厥阴少阳从火之治言之,有手厥阴经热而为掌热者,治用柴胡、黄芩、黄连、连翘之属。

又有少阳三焦腑热等证,治用三补丸之类。又有足厥阴肝热而为胁痛者,治用当归龙荟丸之类;或为热证左胁起者,治用抑青丸之类。又有小儿肝受风热而为惊搐者,治用镇惊丸之类。又有足少阴胆热而为口苦者,治用柴胡、黄芩之类。又曰肝热者则口苦,胆热而为贪睡者,治用生酸枣仁、苦茶之类。又有手足少阳经郁热不散,而为耳聋胸胁痛等证,治用小柴胡汤之类;或为耳鸣,治用清气化痰丸之类;或为瘰 者,治用破结散之类;或为发斑者,治用连翘防风汤之类;或为寒热疟疾者,治用青皮汤之类;或为喉痹者,治用甘桔东加防风、荆芥、栀子、紫苏、天花粉之类。此皆厥阴少阳从火之治者也。

故《国小》云︰肝胆由来从火治,三焦心主都无异。脾胃常从湿处求,肺与大肠同湿类。心肾小肠与膀胱,寒热随宜毋执滞之类,即其义也。

若夫二子之注,随文释义而已。如标位属阳者,则曰标阳;属阴者则曰标阴。殊不知标有风火热湿燥寒六气之异,乃以阴阳二字统之可乎?抑考之经有云︰明之标本,万举万全;不知标本,是谓妄行。盖标本之说,上穷天文,下察地理,中纪人事。其为道也甚大,其为理也甚微,其取用也无穷,其推行也有准。明乎此者,通天地人三才之道者流也。

蓝天百云 发表于 2007/9/2 17:16:42

古今医统大全 卷之六 经穴发明明

取穴尺寸说

人身经脉十四,络脉十五,原穴十二,诚为一身枢要。纲维之大,不可以不熟会于胸中。至于取法,如《标幽赋》云︰取五穴用一穴而必端,取三经用一经而可正。今世之医惟取中指中节,谓之同身寸,凡取诸穴悉依之,其亦未之思耳。殊不知同身之义,随身之大小肥瘦长短,随处分折而取之,则自无此长彼短之弊,而庶几乎同身之义有准矣。若以中指为法,如瘦人指长而身小,则背腹之横寸岂不太阔耶;如肥人指短而身大,则背腹之横寸岂不太狭耶。古人所以特谓同身寸法者,盖必同其身体,随在而分析之,固无肥瘦长短之差讹也。如头部则以前眉中直上至后大杼骨共折一尺八寸,眼内 角至外 角为一寸,头部直横寸法悉依此准。如背部自大椎下至尾 共折三尺,横寸第二行连脊分开各二寸,第三行连脊分开各三寸半,背部直横寸法悉依此准。如腹部天突至膻中折六寸,歧骨至脐折八寸,脐下至毛际折五寸,两乳对折八寸,腹部直横寸法悉依此准。如四肢尺寸,手肘内曲泽穴至经渠为一尺,足膝至踝尖为一尺六寸,踝尖至地为三寸,亦不独以中指为法也。何后世不论背腹,概以中指谓之同身,简面是行简,讹而愈讹。愚故悉图背腹,总较尺寸,以备考取之便。倘考有未尽、法有未周,惟同志者订之,庶斯集之无遗憾也。


背部穴俞歌

二节大椎,风门肺俞,厥阴心督,肝膈胆脾,胃俞三焦,肾俞气海,大肠关元,小肠膀俞,中膂白环,上次中下,(皆 也。)膏肓肓门,四花六穴,腰俞命门,穴皆可彻。

腹部中穴歌

天突璇玑,华盖紫宫。玉堂膻中,中庭鸠尾。巨阙上脘,中脘建里。下脘水分,神阙交海。

石门关元,中极曲骨。膀门二寸,夹脐天枢。期章二门,不可不知。

头部

前发际至后发际折作十二节,为一尺二寸。前发际不明者,取眉心直上行三寸。后发际不明者,取大椎上行三寸。前后俱不明者,折作一尺八寸,头部直寸并依此法取。眼内 角至外 角为一寸,头部横穴并依此穴寸法。

神庭穴至曲差穴,曲差穴至本神穴,本神穴至头维穴各一寸半,自神庭至头维共四寸半。

背部

大椎穴下尾 骨穴共计二十一椎,通作三尺。(故谓人为三尺之躯者此也。)上七椎每椎一寸四分一厘。(共九寸八分七厘。)中七椎每椎一寸六分一厘,十四椎与脐平。(共二尺一寸一分四厘。)下七椎每椎一寸二分六厘。(共八寸八分二厘。)第二行,夹脊各一寸半,除脊一寸,共折作四寸分两傍。

第三行,夹脊各三寸,除脊一寸,共折作七寸分两傍。

腹部
膺部腹部横寸,并用对乳间横折作八寸,膺腹横寸取穴悉依上法。直寸取穴,依心胸歧骨下至脐共折八寸,脐下至毛际横骨折作五寸,天突至膻中折作六寸八分,下行一寸六分为中庭,上取天突至中庭共折八寸四分。手足穴并用中指寸取之。

谨按同身尺寸,头之大骨围二尺六寸,胸围四尺五寸,腰围四尺二寸,发所覆者颅至项尺二寸,发以下至颐长一尺,结喉以下至缺盆中长四寸,缺盆以下至 KT 长九寸,过则肺大,不满则肺小。 KT 以下至天枢长八寸,过则胃大,不及则胃小。天枢以下至横骨长六寸半,过则回肠广长,不满则短狭。横骨长六寸半,横骨上廉以下至内辅之上廉长一尺八才。内辅之上廉以下至下廉长三寸半。内辅下廉下至内踝长一尺三寸,内踝以下至地长三寸。膝 以下至跗属长一尺六寸,跗属以下至地长三寸。故骨围大则太过,小则不及。角以下至柱骨长一尺,行腋中不见者长四寸,腋以下至季胁长一尺二寸,季胁以下至髀枢长六寸,髀枢以下至膝中长一尺九寸,膝以下至踝长一尺六寸,外踝以下至京骨长三寸,京骨以下至地长一寸。耳后当完骨者广九寸,耳前当耳门者广一尺三寸,两颧之间相去七寸。两乳之间广九寸。两髀之间广六寸半。足长一尺二寸,广四寸半。肩至肘长一尺七寸,肘至腕长一尺二寸半。腕至中指本节长四寸,至其末节长四寸半。

项发以下至骨长二寸半,膂骨以下至尾 二十一节长三尺。(周身经穴随处而取之,则其长短阔狭各合其度,而自无过与不及之弊矣。今人悉以中指一寸通身取之,乌得为之同身?当曰同指。

必其随所处而取其穴道,故曰同身寸。)

十四经脉长短尺寸
手之六阳经脉从手至头,长五尺,共计五六合三丈。

手之六阴经脉从胸走手,长三尺五寸,共计三六一丈八尺,五六合三尺,合二丈一尺。

足之六阳经脉从头走至足,长八尺,共计六八四丈八尺。

足之六阴经脉从足走入胸中,长六尺五寸,共计六六三十六,五六当三尺,合三丈九尺。

督脉、任脉各长四尺五寸,共合九尺。

两跷脉从足至目,各长七尺五寸,共合一丈五尺。

十四脉都合十六丈二尺,此气之大经隧也。

经脉说
夫所谓经者,以其气血流行之大经常而不息者。谓之脉者,以其血理分袤(音谋,言相去也。)行体者而言也。谓之络者,本经之旁支而别出以联络于十二经者也。如手太阴经之支者,从腕后出次指端而交于阳明经者是也。

中指同身寸

中指同身寸凡量四肢穴道必用此中指寸法,盖四肢长短无不同者。量身上穴当同身。

男左女右,手中指第二内廷两横纹头相去为一寸,取稻秆心量,或用薄篾量,皆易折而不伸缩为准,用绳则伸缩不便,故多不准。

蓝天百云 发表于 2007/9/2 17:17:37

手太阴肺经穴

手太阴肺经穴《内经》曰︰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故病在背。其味辛,其类金,其畜马,其谷稻,其音商,其数九,其臭腥,其液涕。肺主鼻,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脏为肺,在色为白,在音为商,在声为哭,在变动为咳,在窍为鼻,在味为辛,在志为忧。

忧伤肺,喜胜忧。热伤皮毛,寒胜热。辛伤皮毛,苦胜辛。其应四时,上为太白星。是以知病之在皮毛也。

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阳,通于秋气。

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其主心也。肺色白,欲如鹅毛,不欲如盐。

肺气绝则皮毛焦,皮毛焦则津液去,津液去则皮节伤,皮节伤则皮枯毛折,毛折者死不治。

手太阴肺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喉咙是也)横出腋下,循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凡十一穴,左右共二十二穴。

经穴歌
手太阴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列。侠白尺泽孔最存,列缺经渠太渊涉。鱼际直出大指终,络过阳明大肠接。

肺经步穴歌
太阴肺兮出中府,云门之下一寸许。云门气户旁二寸,人迎之下二骨数。天府腋下三寸求,侠白去肘五寸主。尺泽肘中约文论,孔最腕中七寸许。列缺腕侧一寸半,经渠寸口陷中是。太渊掌后横纹头,鱼际节后(大指本节后)散脉举。少商大指内侧端,此穴若针疾咸愈。

中府(一名膺俞) 在云门下一寸,乳上三肋间,动脉应手陷中,去中行六寸,肺之募,(募犹结募也、经气聚此。)手足太阴二脉之会。针入三分,灸五壮。(《埤雅》云︰壮者,以壮人为法也。)【主治】腹胀食不下,四肢肿,喘气胸满,肩背痛,呕 ,咳逆上气。肺系急,肺寒热,胸悚悚。胆热浊涕,风汗出,面肿少气不得卧,伤寒胸中热,飞尸遁注,瘿瘤。

云门 在巨骨下侠气户旁二寸陷中,动脉应手,举臂取之,去胸中行任脉两旁,相去各六寸。

针入三分,不宜深,深则使人气逆,灸五壮。

【主治】伤寒四肢热不已,咳逆短气上冲心胸,胁彻背痛,喉痹,臂不得举,瘿气。

天府 在腋下三寸,臂 内廉动脉陷中,以鼻取之。

《铜人》针四分,灸二七壮至百壮。(《资生》云︰非大急不灸。)《甲乙经》禁灸,灸之使人逆气。

【主治】暴痹内逆,肝脉相搏,血溢鼻口,鼻衄血不止,卒中恶风邪气,泣出,喜忘,飞尸恶疰,鬼语遁下,喘不得息,疟寒热目眩,远视KT KT ,瘿气。

侠白 在天府下去肘五寸动脉中。针三分,灸五壮。

【主治】心痛短气,干呕烦满。

尺泽 在肘中约纹上,屈肘横纹筋骨罅陷中,手太阴肺脉所入为合水,肺实泻之。

针三分,灸三壮。(《铜人》禁灸,《素问》灸五壮。)【主治】肩背痛,汗出中风,小便数而久溺色变,遗失无度,面白善嚏,悲愁不乐,洒淅寒热,风瘅,肘挛,手臂不得举,喉痹上气,呕吐口舌干,咳嗽 疟,四肢肿臂寒,短气心痛,肺积息贲,小儿慢惊风。

孔最 去腕上七寸,《铜人》针三分,灸五壮。

【主治】热病汗不出,咳逆,肘臂屈伸难,吐血失音,咽痛头痛。

列缺 手太阴别络走阳明,去腕侧上一寸五分,滑氏以手交叉,头食指末筋罅中是穴。《铜人》针二分,灸三壮。(《明堂》针三分,灸七壮。)【主治】偏风口面 斜,手肘无力,半身不遂,口噤不开,寒热疟,呕沫,咳嗽,善笑惊痫妄见,面目四肢痈肿,肩痹,胸背寒栗,少气不足以息,尸厥寒厥。

按《素问》曰︰直行者谓之经,旁出者谓之络。手太阴之支,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是列缺,为太阴别走阳明之络。人或有寸关尺三部脉不见,自列缺至阳溪脉见者,俗谓反关脉。此经脉虚而络脉满,《千金翼》谓阳脉逆反大于寸口三倍。惜叔和尚未之及,而况高阳生哉?

经渠 在寸口陷中。针三分,禁灸。(灸伤人神明。)【主治】疟寒热,胸背拘急,臌胀喉痹,咳逆上气,伤寒热病汗不出,心痛呕吐。

太渊(一名太泉,避唐祖讳。) 在掌后陷中,肺脉所注为俞。经曰︰脉会太渊。

疏曰︰脉病治此。平旦寅时气血从。此始,故曰寸口者,脉之大要会,手太阴之动也。针一分,灸三壮。

【主治】胸痹逆气善呕哕,饮水咳嗽,烦躁不得眠,肺胀鼓,眼痛,眼青生翳赤筋,缺盆痛引臂肩背痛,寒喘不息,气上逆,心痛,咳血,狂言,溺色变,遗失无度。

鱼际 在大指本节后内侧陷中,又云散脉中,肺脉所溜为荥。针一分,灸三壮。

【主治】酒病,身热恶风寒,虚热,舌上黄,头痛咳嗽哕,伤寒汗不出,痹走胸背痛,目眩烦心少气,腹痛不下食,肘挛支满,喉中干燥,寒栗溺出,呕血悲恐,心痹乳痈。

少商 在大指端内侧,去爪甲角如菲叶,白肉际宛宛中。肺脉所出为井木。针一分,灸一壮。

【主治】项肿喉痹,烦心善呕心下满,汗出而烦,咳逆, 疟振寒,腹满,唾沫引饮,食不下,小儿乳鹅。(唐刺史项肿如升,喉中闭塞,水粒不下,甄权以三棱针刺之,微出血而立愈。)

蓝天百云 发表于 2007/9/2 17:18:59

大肠腑形

大肠腑形《内经》曰︰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又云︰大肠为白肠。

食下则肠实而胃虚,故曰︰实而不满,满而不实。

手阳明大肠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大指之次指谓食指也。凡经脉之道,阴脉行手足之里,阳脉行手足之外。此经多血多气,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循 外前廉,上肩出 骨之前廉,上出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别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缝中,远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凡二十穴,左右共四十穴。

商阳(一名绝阳) 手大指次指内侧,去爪甲角如韭叶,手阳明大肠脉所出为井金。

针一分,灸三壮。

手阳明大肠经穴

手阳明大肠经穴【主治】胸中满,气喘,肢肿痛,热病汗不出,耳鸣耳聋,寒热 疟,口干颐肿齿痛,恶寒肩背急相引,缺盆中痛,目青盲。灸三壮。右取左,左取右,如食顷立已。

二间(一名间谷) 在食指本节前内侧陷中。手阳明大肠脉所溜为荥水。针三分,灸五壮。

【主治】喉痹颔 肿,肩背 痛,振寒,鼻衄多惊齿痛,目黄口干,口 急,食不通,伤寒水结。

三间(一名少谷) 在食指本节后内侧陷中,手阳明大肠脉所注为俞木。

针三分,灸三壮。

【主治】喉痹咽中如梗,下齿龋痛,嗜卧,胸腹满,肠鸣洞泄,寒热疟,唇焦口干,气喘目痛,喜惊多唾,寒热结水。

合谷(一名虎口) 手大指次指歧骨间陷中。手阳明大肠脉所过为原。针三分,灸三壮。

【主治】伤寒大渴,脉浮在表,发热恶寒,头痛脊强无汗,寒热疟,鼻衄不止,热病汗不出,目视不明,偏正头痛,腰脊内引痛,小儿单乳鹅。妇人妊娠,补合谷即堕胎。

阳溪(一名中魁) 腕中上侧两筋间陷中,手阳明大肠脉所行为经火。针三分,灸三壮。

【主治】狂言笑,喜见鬼,热病烦心,目赤烂翳,厥逆头痛,胸满不得息,寒热疟,呕沫,喉痹,耳鸣,惊掣,肘臂不举,痂疥。

偏历 在腕中后三寸,阳明络脉别走太阴。针三分,灸三壮。

【主治】肩膊肘腕疼,目KT KT ,齿痛鼻衄,寒热疟,癫疾多言,喉痹耳鸣,汗不出,利小便。

温溜(一名逆注,一名池头) 腕后大士五寸,小士六寸,《明堂》腕后五寸六寸间,针三分,灸三壮。

【主治】肠鸣腹痛,伤寒哕逆,噫膈气闭,寒热头痛,喜笑狂言,见鬼吐沫,四肢肿,口舌痛,喉痹。

下廉 在辅骨下去上廉一寸,辅锐肉分外。针五分,灸三壮。

【主治】飧泄,痨瘵,小腹满,小便血,狂言,偏风,湿痹,小肠气,面无颜色, 癖,腹痛不可忍,飧泄,脐腹痛,食不化,气喘,涎出,乳痈。

上廉 在三里下一寸,其分独抵阳明之会外,针五分,灸五壮。

【主治】小便涩,肠鸣胸痛,半身不遂,手足不仁,喘息,大肠气,脑风头痛。

三里(一名手三里) 在曲池下二寸,按之内起锐肉之端。针二分,灸三壮。

【主治】霍乱遗失,失音齿痛,项肿瘰 ,手痹不仁,中风口癖,手足不随。

曲池 在肘外辅骨屈肘两骨中,以手拱胸取之。手阳明大肠脉所入为合土。针七分,灸七壮至百壮。

【主治】绕踝风,手臂红肿,肘中痛,偏风半身不遂,风邪泣出,喉痹不能言,臂膊痛,筋缓屈伸不便,无力,螈 癫疾,皮肤干燥,痂疥,妇人经脉不通。

肘 在肘大骨外廉陷中。针三分,灸三壮。

【主治】劳风嗜卧,臂痛不举,麻木不仁。

五里 在肘上三寸,行向里大脉中央。禁针,灸十壮。

【主治】风痨惊恐,吐血咳嗽,肘臂痛难动,胀满气逆,微热,瘰 。

臂 肘上七寸, 肉端肩 下一寸,两筋两骨罅陷宛宛中,平手取之。手阳明络手足太阳阳维之会。不宜针(《明堂》),灸七壮。

【主治】臂痛无力,瘰 ,颈项拘急。

肩 (一名中肩井,一名偏肩) 膊骨头肩端上两骨罅间陷者宛宛中,举臂取之有空,足少阳阳跷之会。针六分,灸七壮。

【主治】中风偏风,半身不遂,手足不随,肩臂痛不能向头上,劳气泄精憔悴,伤寒作热不已,四肢热,诸瘿气。昔有臂痛无力,不能挽弓,肩 进针即可射。

巨骨 肩尖上行两叉骨罅间陷中,手阳明阳跷之会。禁针(《素注》),灸七壮。

【主治】惊痫吐血,胸中有瘀血,臂膊痛不得屈伸。

天鼎 颈缺盆上直扶突后一寸。针三分,灸三壮。

【主治】喉痹,嗌肿不得食。

扶突(一名水穴) 气舍后一寸五分,在颈当曲颊下一寸,人迎后一寸五分,仰而取之。

【主治】咳嗽多唾,上气喘息,喉中如水鸡,暴喑气破。

禾 在鼻孔下夹水沟旁五分。针三分,灸三壮。

【主治】尸厥及口不可开,鼻疮 肉,鼻塞不闻香臭,鼽衄。

迎香 在禾 上一寸,鼻下孔旁五分。手阳明足阳明之会。针三分,禁灸。

【主治】鼻塞不闻香臭,偏风 斜,面痒浮肿,风动叶落,状如虫行,喘息不利,多涕有疮,鼽衄鼻有 肉。

蓝天百云 发表于 2007/9/2 17:21:12

手阳明经穴歌

手阳明脉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阳溪偏历温溜注,下廉上廉三里长。曲池肘 迎五里,臂肩 巨骨当。天鼎扶突禾 接,终以迎香二十穴。

手阳明经步穴歌

手阳明经属大肠,食指内侧起商阳。本节前取二间定,本节后取三间强。歧骨陷中寻合谷,阳溪腕中上侧详。腕后一寸是偏历,五寸之中温溜当。下廉上廉各一寸,上廉此下一寸方。屈肘曲中曲池得,池下二寸三里场。肘 大骨外廉陷,五里肘上三寸量。臂 下一寸取,肩 肩端两骨当。巨骨肩端叉骨内,天鼎缺盆之上针。扶突曲颊下一寸,禾 五分水沟旁。鼻孔两旁各五分,左右二穴皆迎香。

胃腑形

胃腑形经曰︰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又曰︰胃为黄肠。

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是以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

食入于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入于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

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腑,腑精神明,留于四脏,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人胃中常留谷二斗、水一斗五升,故平人日再圊五升,七日五七三斗五升,故平人七日不食而死也。

足阳明胃经穴

足阳明胃经穴凡四十五穴,左右共九十穴。

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 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别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行者,从缺盆下乳内廉,挟脐入气冲中。其支者,起胃下口,循腹里下至气冲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入膝膑中,下循 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

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别,以下入中指外间。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承泣 在目下七分,直瞳子陷中。阳跷脉任脉胃脉之会。禁灸,禁针。

【主治】冷泪出,瞳子痒,远视KT KT ,昏夜无见,口眼 斜。

四白 在目下一寸,直瞳子,令病者正视取之。针三分,灸七壮。

【主治】头痛目眩,目赤目昏痛,僻泪,眼弦痒,口眼 僻不能言。

巨 挟鼻孔旁八分,直瞳子平水沟,跷脉足阳明之会。针三分,灸七壮。

【主治】螈 ,唇颊肿痛,口 僻,目瞳青盲无见,远视KT KT ,面风,鼻 肿,香港脚膝肿痛。

地仓 夹口吻旁四分外,如近下有脉微动,手足阳明任跷脉之会。针三分,灸二七壮。

【主治】偏风,口眼 斜,目不得闭,失音不语,饮水不收,水浆漏落,眼 动,远视KT KT ,昏夜无见。

大迎 在曲颔前一寸三分骨陷中动脉,又以口下当两肩是穴。针三分,灸三壮。

【主治】风痉口喑,口噤不开,唇吻 动,颊肿牙痛,寒热瘰 ,舌强不能言,目痛不得闭。

颊车(一名机关,一名曲牙) 耳下曲颊端近前陷中,开口有空。针三分,灸三壮。

【主治】中风口噤,失音不语,口眼 斜,颊肿牙痛不可嚼物。

下关 在客主人下耳前动脉下廉,合口有空,开口则闭,闭口有穴。足阳明少阳之会。针三分,灸三壮。

【主治】偏风,口眼 斜,耳鸣耳聋,痛痒出汗失欠,牙车脱臼。

头维 额角入发际,本神旁一寸五分,神庭旁四寸五分。足少阳阳明二脉之会。针三分,禁灸。

【主治】头痛如破,目痛如脱,泪出偏风,视物不明。

人迎(一名五会) 颈下大脉动应手,夹结喉两旁一寸五分,仰而取之以候五脏,足阳明少阳之会,禁针灸。

水突(一名水门) 颈大筋前直人迎下气舍上。针三分,灸三壮。

【主治】咳逆上气,咽喉痈肿,呼吸短气,喘息不得卧。

气舍 颈直人迎下夹天突陷中。针三分,灸五壮。

【主治】咳逆上气,肩肿不能顾,喉痹咽哽食饮不下,瘿瘤。

缺盆(一名天盖) 在肩下横骨陷中。针三分,灸三壮。

【主治】喘急息贲,胸满水肿,瘰 ,喉痹汗出寒热,缺盆中肿外疮,伤寒胸中热不已。

气户 在巨骨下俞府两旁各二寸陷中,仰而取之,去中行各四寸,去膺窗四寸八分。

针三分,灸五壮。

【主治】咳逆上气,胸背痛,支满喘急不得息,不知味。

库房 在气户下一寸六分陷中,去中行各四寸,仰而取之。针三分,灸五壮。

【主治】胸胁满,咳逆上气,呼吸不至,唾脓血浊沫。

屋翳 在库房下一寸六分陷中,气户下三寸二分,去中行各四寸,巨骨下四寸八分仰而取之。针二分,灸五壮。

【主治】咳逆上气,唾脓血浊痰,身肿皮肤痛不可近衣,淫烁,螈 不仁。

膺窗 在屋翳下一寸六分陷中,去中行各四寸。针四分,灸五壮。

【主治】胸满短气不得卧,肠鸣注泄,乳痈寒热。

乳中 当乳之中是,微针,禁灸。

乳根 乳中下一寸六分陷中,去中行各四寸,仰而取之。针三分,灸三壮。

【主治】胸下痛满闷,膈气不下,食噎,臂痛乳痛,凄凄寒热,霍乱转筋四厥。

不容 幽门旁相去各一寸五分,去中行任脉各三寸,上脘两旁各一寸,直四肋间。

针五分,灸五壮。

【主治】腹满 癖,肩胁痛心痛,唾血喘嗽,呕吐痰癖,腹虚鸣不嗜食,疝瘕。

承满 不容下一寸,去中行各三寸。针三分,灸三壮。

【主治】腹胀肠鸣,上气喘急,食饮不下,肩息唾血。

粱门 在承满下一寸,去中行各三寸。针二分,灸五壮。

【主治】胁下积气,饮食不思,大肠滑泄,完谷不化。

关门 在梁门下一寸,去中行各三寸。针八分,灸五壮。

【主治】善满积气,肠鸣卒痛,泄痢,不欲食,走气痛,痰疟,振寒,遗溺。

太乙 在关门下一寸,去中行各三寸。针八分,灸五壮。

【主治】心烦癫狂,吐舌。

滑肉门 在太乙下一寸,下夹脐下一寸至天枢,去中行各三寸。针八分,灸五壮。

【主治】癫狂,呕逆吐血,重舌舌强。

天枢(一名长溪,一名谷门) 去肓俞寸半,夹脐中两旁各二寸陷中,大肠之募。

针五分,灸五壮。(《拔萃》灸百壮。)【主治】奔豚,泄泻,赤白痢,水痢不止,食不下,水肿腹胀肠鸣,上气冲胸,不能久立,久积冷气,绕脐切痛,时上冲心,烦满呕吐,霍乱不嗜食,身黄瘦,女人 瘕血桔成块,漏下月水不调。

外陵 在天枢下一寸,去中行各二寸。针三分,灸五壮。

【主治】腹痛,心下如悬,下引脐痛。

大巨 在外陵下一寸,天枢下二寸,去中行各二寸。针五分,灸五壮。

【主治】小腹胀满,小便难, 疝,四肢不收,惊悸不眠。

水道 在大巨下三寸,去中行各二寸。针八分半,灸五壮。

【主治】肩背酸痛,三焦膀胱肾热气,妇人小腹胀痛引阴中,月经至则腰腹胀痛,胞中瘕,子门寒,大小便不通。

归来 在水道下二寸,去中行各二寸。针二分半,灸五壮。

【主治】奔豚,肾子上入腹引心痛,九疝,妇人血脏积冷。

气冲(一名气街) 在归来下,《素注》腹下夹脐相去四寸,鼠鼷上一寸,动脉应手宛宛中。冲脉所起。针三分,灸七壮。

【主治】腹满不得正卧, 疝,大肠中热,身热腹痛阴茎痛,奔豚,妇人无子,妊娠子上冲心,产难包衣不下。

髀关 在膝上伏兔后交分中。针六分,灸三壮。

【主治】腰痛膝寒,足麻木不仁,痿痹股内筋络急,小腹引喉痛。

伏兔 膝上六寸起肉,正跪坐而取之。一云膝盖上七寸左右各三指,按捺上有肉起如兔之状,因以此名。

【主治】香港脚膝冷风痹,妇人八部诸疾。

阴市(一名阴鼎) 膝上三寸伏兔下陷中,拜而取之。针三分,禁灸。

【主治】脚膝冷,痿痹不仁,不得屈伸,寒疝,小腹痛满。

梁丘 膝上二寸两筋间。针三分,灸三壮。

【主治】脚膝痛,冷痹不仁,不可屈伸,足寒,乳肿痛。

犊鼻 在膝膑下 骨上,侠解大筋陷中,形如牛鼻故名。针三分,灸三壮。

【主治】膝中肿痛不仁,难跪,香港脚。

三里 在膝下三寸, 骨外廉大筋内宛宛中,两筋分肉间,举足取之。极重按之,则趺上动脉止矣。针五分,灸七壮。(《千金》灸二百壮。)【主治】胃中寒,心腹胀满肠鸣,脏气虚惫,真气不足,腹痛食不下,大便不通,心痛,逆气上攻,腰痛不得俯仰,小肠气,痰癖,四肢满,膝 酸痛,目不明。主治五劳七伤,羸瘦虚乏等证皆治。

巨虚上廉(一名上巨虚) 三里下三寸,举足取之。足阳明胃合手阳明大肠。针三分,灸三壮。

【主治】脏气不足,偏风香港脚,腰腿手足不仁,脚胫酸疼不能久立,侠脐腹痛,肠中切痛。

条口 在下廉上一寸,举足取之。针五分,灸三壮。

【主治】足膝麻木脚痛,趺肿转筋,湿痹,足缓不收,不能久立。

巨虚下廉(一名下巨虚) 上廉下三寸,蹲地举足取之。足阳明胃与手太阳小肠合。

针三分,灸七壮。

【主治】小肠气,面无颜色,偏风腿痿,足不履地,热风冷痹,风湿痹喉痹,足跗不收,跟肿。

丰隆 外踝上八寸,下 外廉陷中,足阳明络别走太阴。针三分,灸三壮。

【主治】厥逆小便难,怠惰,腿膝酸,屈伸不便,腹痛如切,肢肿足清寒湿,喉痹不能言,癫狂见鬼好笑。

解溪 在冲阳后一寸五分腕上陷中,足大指次指直上跗上陷者宛宛中,足阳明胃脉所行为经火。针五分,灸三壮。

【主治】风气面浮,厥气上冲,腹胀头痛,目眩颠疾烦心,膝股 肿,转筋霍乱。

冲阳 足跗上五寸,去陷谷三寸骨间动脉,足阳明胃脉所过为原。针三分,灸三壮。

【主治】偏风,口眼 斜,齿龋,跗肿,发寒热,腹坚大,不嗜食,伤寒发狂。

陷谷 在足大指次指外间本节后陷中,去内庭二寸,足阳明胃脉所注为俞木。针五分,灸三壮。

【主治】面目浮肿及水病,善噫,肠鸣腹痛,汗不出,振寒疟疾。

内庭 在足大指次指外间陷中,阳明胃脉所溜为荥。针三分,灸三壮。

【主治】四肢厥逆,腹满数欠,恶闻人声,口 ,齿龋,鼻衄,赤白痢,手足逆冷。

厉兑 在足大指次指之端,去爪甲角如韭叶,足阳明胃脉所出为井金。针一分,灸一壮。

【主治】尸厥口噤,状如中恶,心腹满,水肿,热病汗不出,寒热疟,不食,面肿,膝膑肿痛,多惊发狂。

蓝天百云 发表于 2007/9/2 17:22:07

足阳明经穴歌

四十五穴足阳明,承位四白巨 经。地仓大迎颊车峙,下关头维人迎对。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屯。膺窗乳中延乳根,不容承满梁门起,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存,水道归来气冲次。髀关伏兔走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连条口位,下巨虚位及丰隆。解溪冲阳陷谷中,内庭厉兑经穴终。

足阳明经步穴歌
胃之经兮足阳明,承泣目下七分寻。四白一寸不可深,巨 鼻孔旁八分。地仓夹吻四分近,大迎曲颊前寸三。颊车耳下八分针,下关耳前动脉是。头维本神五寸取,人迎结喉大脉真。水突在颈大筋下,直至气舍上人迎。气舍迎下挟天突,缺盆横骨陷中亲。气户俞府傍二寸,至乳六寸又四分。库房屋翳膺窗迎,乳中正在乳头心。次有乳根出乳下,各一寸六不相侵。穴夹幽门一寸五,是穴不容依法数。下其承满至梁门,关门太乙从头举。节次续排滑肉门,各各一寸为君数。

天枢穴在侠脐旁,外陵枢下一寸当。二寸大巨五水道,归来七寸以寻将。气冲曲骨傍三寸,来下气冲脉中央。髀关兔后六寸分,伏兔市上三寸强。阴市膝上三寸许,梁丘二寸得其场。膝膑膝上寻犊鼻,膝下三寸寻三里。下里三寸上廉地。条口上廉下一寸,下廉条下一寸系。丰隆下廉外一寸,上踝八寸分明记。解溪冲阳后寸半,冲阳陷上二寸系。陷谷内庭后二寸,内庭次指外间是。

厉兑大指次指端,去爪如韭胃所起。

脾脏图

脾脏《内经》曰︰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又曰︰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故病在舌本。其味甘,其类土,其畜牛,其谷稷,其应四时,上为镇星,是以知病之在肉也。其音宫,其数五,其臭香,其液涎,其色黄。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

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身为肉,在脏为脾,在声为咳,在变动为哕,在窍为口,在味为甘,在志为思,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甘伤肉,酸胜甘。

脾者仓廪之本,荣之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孤藏以灌四旁。脾主四肢,为胃行其津液。

足太阴脾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 内,循 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循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别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凡二十一穴,左右共四十二穴。

隐白 在足大指端内侧,去爪甲角如韭叶,脾脉所出为井木。针一分,灸三壮。

【主治】腹胀喘满不得卧,呕吐食不下,胸中热,暴泄衄血,尸厥不识人,妇人月事过时不止,小儿客忤惊风。

大都 足大指本节后内侧陷中,骨缝赤白肉际。脾脉所溜为荥火。针三分,灸三壮。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查看完整版本: 古今医统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