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空 发表于 2007/8/17 11:08:51

回复 #80 Dabang 的帖子

当时口渴症状明显,特别想喝水,喝水后又马上排出,小便清长。会不会和下焦有关,自服麻附辛,出汗。可能辨证不对,又无法从伤寒论中找到依据苦恼

礼上医 发表于 2007/8/17 11:15:06

原帖由 唐医易 于 2007/8/17 09:10 发表


          哈哈!什么叫表里你都不知。 这个问题很简单, 白纸黑字写明的事你都可以曲解,大家都有书,各位网友各自回去核对吧。
照抄书都错,不如我们各说各的。
老师你就按你所学的阐释仲景之说吧,不怪得,仲景方术一出现,就有这么多人围攻。

蓝天空 发表于 2007/8/17 11:31:12

回复 #82 礼上医 的帖子

可以争论,没必要争吵。仲景方术没看过,想必有它的合理性

Dabang 发表于 2007/8/17 11:45:32

回复 #81 蓝天空 的帖子

80楼之回复,初者阐述有误,今改过,或许仍有不当之处。仅供参考,以期引玉。

[ 本帖最后由 Dabang 于 2007/8/17 11:47 编辑 ]

唐医易 发表于 2007/8/17 14:38:04

原帖由 礼上医 于 2007/8/17 11:15 发表

照抄书都错,不如我们各说各的。
老师你就按你所学的阐释仲景之说吧,不怪得,仲景方术一出现,就有这么多人围攻。
          兄台,只是一点不同意见大家议论一下,不能叫作围攻,讨论的目的是旨在让大家对疾病的来源辨别,以及对各类证状怎样去施治,在讨论的过程中使大家对疾病的辨证施治技术得以提高。我想,可能是我们各自持有的书出了问题吧?我那本《伤寒论》是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1976年7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在第111条里的确有你说的“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但后面还有近5行字,其中就有......微喘、口干、咽烂,......。在第198条里全条文是:“阳明病,但头眩,不恶寒。故能食而咳,其人咽必痛;若不咳者,咽不痛”。但你抄的那本书却是截然不同,所以我在#70的贴里说怀疑有“盗印版”,就是这个理。还有,人的疾病来源不外“表里、阴阳、内因、外因”,外邪入侵首先到达的是阳经,误治或失治之后再传变。至于直中之类,是表阳素虚再加上里阴虚弱才有那一说,但却不应有一系列的表证,如;畏风、寒、鼻塞流涕、起鸡皮疙瘩......等。

王成 发表于 2007/8/28 15:56:23

再此插一问不知可否?问唐医易先生,以往有咽喉炎史,所以感冒易引起更难搞的烟、扁炎,以前不懂,确实国用寒凉甚至抗生素,体质受到很大损害,已经明显变得阳虚寒性体质,多汗怕冷,疲惫易感……夏天感冒,用桂枝汤也有效,但--好像限于天气不那么燥的时候!现仅仅过了处暑,敏感些的话,都已经略微感觉到秋的一丝气息,哪怕我们这还会有35度以上高温一个月(和你同一城市)。区别就在于,夏天再热,它湿;秋天不管热凉,它燥。一燥的话,问题就有不同了。在夏天,我都够胆以桂枝汤解感冒,因为现体质如此,表现也符合那些依据,更重要的是好像都通得过;但到了此时,或稍后再正式入秋,桂枝汤或类似的方一进,没错畏风怕冷头痛身重的症状很快解掉,可是咽痛咽干却明显起来了,还带点口渴,这个可不能算好,因为随后手尾还更长,不注意的话感冒会反复起来且加重,已深有教训,心得只是不要用寒凉去硬折,否则一定后悔。但要怎样呢?请唐先生赐教。谢谢了!

唐医易 发表于 2007/8/29 07:52:44

回复 #86 王成 的帖子

您这个疑问,就是我二十多年前向师傅讨教的问题。“寒热同用”可解决这些问题。在本案讨论中,ZL141418先生说的“麻、杏、石、甘汤就很好,临床上看其实际情况再加减,灵活运用可治很多种病,我曾用此汤加减化裁治西医说的肺炎、扁桃体发炎、猩红热、流行性感冒、急性肾炎等多种病,均是在高热的情况下,无不应手取效,此汤尤其适合广州人用。在本案中,我不也用了麻黄桂枝吗?在临床时,了解患者的生活区域是很重要的,尤其是慢性病、疑难病。在本版有一贴《冷眼看火神》建议你去看看。

dayeer 发表于 2007/12/27 17:23:29

乌梅白糖方可用

酸杏 发表于 2008/1/29 16:15:43

此帖没加精么,真的很好哎.各抒已见而没那么多的攻击性和火药味.不愧是专业探讨.
理不辨不明啊.

etsht 发表于 2008/2/3 12:39:40

原帖由 dayeer 于 2007/12/27 16:23 发表
乌梅白糖方可用

先生是看彭子益山西治温病医案吧?楼主听说过否?

另:如何能够将温病与伤寒区分开?各位高手有什么见解?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查看完整版本: 感冒自疗变症网友莫蹈复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