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ZL141418 于 2007/8/15 09:50 编辑 ] 至于此案的治疗,我同意楼上的看法,这是一个典型的寒包热,但楼上的观点似乎有点混乱,即然同意6楼的看法,却又说是外受空调之寒,和6楼的是风热感冒,不是风寒束表的观点南辕北辙,所以风热感冒的说法是否值得商榷.
如果用经方治疗,应用麻黄解表,石膏或葛根清里热,如果在麻杏石甘汤,桂枝二越婢一,葛根汤中作选择,我比较倾向在初起时用麻杏石甘汤,治疗的思路和时方没有什么区别,只是解表和清里热的方法不同而已,当然经方也不是完全完美无缺的,用麻桂解表,确实容易引发内热,在经方实验录就有几个这样的案例,用麻桂解表后,又变成阳明证,还要用承气下一次才能收功.
回礼上医#59贴子
汝直是"刻舟求剑"矣!古人之书你看完之后就"按图索骥",怪不得。对孩子有母爱的哺乳期妇女,是不会到外面乱吃东西的。不是所有的温病都因伏气而起。回复 #59 礼上医 的帖子
此案应该不是桂林古本所说的温病,你看桂本伤寒治温病有解表的药吗,此案无疑是需要解表的,另外温病的定义我个人认为也非常混乱,仲景所说的温可能和后世所说的温不一样了,后世所说的温很多都是伤寒或者是瘟(此案就是伤寒),瘟和温是否要区分也是一个问题,叶天士所说的温邪上受,由口鼻入,到底是温邪还是瘟邪(细菌病毒)?我正在思考这方面的问题,但思路还不是很清楚,有没有对这方面问题有兴趣的同道指点或讨论一下.回灰尘#60的帖子
说得对,本人这夏天治疗此类证状20例以上,均是阳明热,外受空调之寒,典型寒包火,银翘汤加葛根,枳壳为主.随证加减或桂枝或桔梗等等.无一失手,何必弄得这么复杂化能举几例让大家看看吗?我对本例的处理很复杂吗,能说说复杂在那里? 那二斤梨中了大用,
我多半会用桂枝汤+麦门冬汤 治病,我认为既不厚古薄今,也不是今非古,既不主中排酉,也不泥古不化,如:吴鞠通之《温病条辨》似主杂气,实偏于阴虚,故药多寒凉,而陈修园之书,偏于阳虚,故药多温补。二人虽各有所偏,因其所处之时代不同,气运各有异,所以南北用药都各有异样!
回ZL141418#62帖子
麻杏石甘汤是可以治温病,但大家看清楚,患者说;怕风吹,风一吹就......。此外感恶风,舍桂枝不用就太那个啦。如果她不恶风,我一定就是麻杏石甘加减了。回Dabang(琅琊生)#66贴子
那二斤梨中了大用,我多半会用桂枝汤+麦门冬汤
梨子救津快,有津才能有汗。该汗的时后要有津才有汗,等麦冬汤起作用,时间输不起。
[ 本帖最后由 唐医易 于 2007/8/15 14:40 编辑 ] 原帖由 礼上医 于 2007/8/14 21:33 发表
这段话是从桂本《伤寒论》中引出来的,我以为在这个论坛上行的人,都知道桂本《伤寒论》的,请原谅末学没有事先说明。
桂林古本《伤寒论》我也有一本,但我看来看去觉得条理不清,据说是仲景的后人整理出来的,并没很权威的证实。后来朋友拿来一本新买的,印得狗屁不通。(肯定是盗印版)我倒是觉得,学医到一定阶段就不应过分拘泥于古说。古书也没有对非典、登革热、禽流感、爱滋论说过呀,难道有这些病就不能治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