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也是个可怜的魔鬼妈妈,孩子一发烧就吊水退烧,有点小咳嗽就忧心如焚,孩子的身体是痛心地糟糕。
可是并不是我“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如果当妈妈都得考上岗证就好了,我就不会犯那些糊涂错了。
如今,孩子身体不好,我自已也是身心憔悴,虚弱不堪。
如今,孩子在上小学,小小的人儿每天疲惫不堪地上学去,精疲力竭地回家来,身体不好是原因一,老师残酷是原因二,我现在经常帮孩子做作业,还劝孩子把字练好一点,免得妈妈代作业被发现。
将来又有人说“慈母多败儿”,做妈妈的难啊! 一语惊醒梦中人 学习啦,还好我儿五岁啦,我儿在两岁时我自学中医,一些感冒,发烧,咳嗽,拉肚子都是我自己煮的中药给他喝,一般喝两到三次就好啦,中医博大精深. 我国古人十分重视对胎儿的教养,古人的养胎方法有很多,下面我们就把古人的一些按妊娠的月份养胎方法给予介绍给大家:
妇女怀孕之后,第l月:忌烦躁暴怒,应疏导情志,忌行房事,以免扰动胎气,导致流产。
第2月:忌吃生冷辛辣食物,并避免受惊恐。
第3月:需清心寡欲,宜保暖,节房事。
第4月:忌劳累,慎起居,调饮食。
第5月:开始食补,吃一些健脾益胃,补气养血的食品,增加胎儿营养,健壮其身。
第6月:穿着柔软舒适的衣物,使周身气血运行得畅。
第7月:孕妇应注意保暖,避免去人多的场合,预防感冒,以免影响胎儿,导致畸形儿的产生或早产。
第8月:多吃新鲜的水果与蔬菜,增加纤维素的摄入,预防便秘。
第9月:绝对禁止房事,放松思想,做好产前准备。
第10月:应常常散步,舒展筋骨,促进气血运行,使分娩顺利进行。 胎教一词源于古代。《辞海》中胎教的辞条是这样解释的:“古人认为胎儿在母体中能够受孕妇言行的感化,所有孕妇必须守礼仪,给胎儿以良好的影响,这就是胎教。在《皇帝内经》、《千金要方、《烈女传》中多次提出了养胎、护胎的知识,以后断断续续直到清朝末期。随着西方医学的传入,胎教被某些人认为是唯心的,说什么“看见看见火的人会生出长红的孩子”,“看见葬礼的人会生出长黑的孩子”等又有人将胎教吹得又神又玄,这两种态度都有于科学和实事求实的态度。到了70年代,科学的发展,使人们可以对胎儿在子宫内的活动和反应等进行直接的观察,为胎教奠定了理论基础,胎教得到了发展,受到国内外的普遍重视。 我国古代的胎教学说(一)
据《史记》记载:“太妊之性,端一诚庄,惟德能行。及其妊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生文王而明圣,太妊教之,以一识百。卒为周宗,君子谓,太妊为能胎教。”古人所说的胎教,是指在妊娠期间为有利于胎儿在母体内的生长发育而对母亲的精神、饮食、生活起居等方面所采取的有利措施,以便使母子的身心都得到健康的发展。
标签:古代胎教,类别:认识胎教,阅读数:4258次
我国古代的胎教学说(二)
3)节饮食。饮食是母体的重要营养来源。胎儿的营养来源于母体的气血。因而母亲的饮食对胎儿的发育有着直接影响。《万氏女科》说:“妇人受胎之后,最宜忌饱食,淡滋味,避寒暑,常得清纯平和之气以养其胎,则胎之完固,生子无疾”。就是说,孕妇饮食以清淡平和为宜,鱼、肉可以吃,但不可过食。 我国古代胎教
2006-11-29 10:18:27
在我国,自古就有胎教之说。古代贤人孟子的母亲为教子三次择邻而居已被广为传颂,殊不知孟母对孟子的教育未出娘胎时就开始了。
孟母曾说:“吾怀妊是子,度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史记》曾有记载:“太任有妊,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古代有关“胎教”论述很多,宋朝陈’自明的《妇人大全良方》中还专有“饴教”一门。惜乎中医古籍中多有怎样“胎教”的记述,却鲜有为何“船款”的分析。现代科学的发展,令人惊叹地证实了“胎教”的科学性。 还没有和正准备为人父母的年轻夫妇一定要看啊,先树立一个观念,别害了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