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风,俗名“抽风”,指以猝然抽搐及意识不清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婴幼儿危急病证。分急惊风和慢惊风二类,前者发病急暴,多为实症,后者常为久病而来,虚证为主。首载于《内经》,但本病名则晚见于宋·《太平圣惠方 ... 古语谓:专泥药性,决不识病,假若识病,未必得法;识病得法,工中之甲。如果没有学习那来的经验呢?所以识文字谓之小学,不读小学焉知文字。广识医友,取其所长,补己不足,积之录得,验于临床。读古人之书,则勤而有所得,惰而有所失。凡欲一事之成,必勤求而无惰也。谢谢
正常成人标准体重(公斤)=身高(厘米)-100。肥胖症是指人体内脂肪贮存过多,超过正常体重15~20%即为肥胖。肥胖如兼见颈、小腹和臀部脂肪明显积聚,可出现一定的代谢失调现象,如容易疲劳,乏力,出汗或兼见各种神经官能症如头痛、心悸、腹胀等,则为肥胖症。现代医学揭示肥胖与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等有密切关系,肥胖可以加速人的衰老,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疾病包括单纯性肥胖症和继发性肥胖症, 请辨症施治? 原帖由 罗布麻 于 2007/5/4 12:44 发表
正常成人标准体重(公斤)=身高(厘米)-100。肥胖症是指人体内脂肪贮存过多,超过正常体重15~20%即为肥胖。肥胖如兼见颈、小腹和臀部脂肪明显积聚,可出现一定的代谢失调现象,如容易疲劳,乏力,出汗或兼见 ...
"病因病机" 过食厚味,致油脂堆积,影响脾之运化,痰湿内停成病。 肺失肃降,肾失温煦,痰湿内停致病。
"辨证治疗"脾失健运 ,纳差,体虚,大便溏薄,肌肉松弛,舌体胖,脉弱濡缓, 湿热内蕴。
如妇人的症状主要是“冲任失调 ”腹部、臀部胖甚,腰酸腿软,月经不调,量少,舌胖淡,脉沉细等。
治法:取手足阳明、足太阴经穴为主。针刺用平补平泻法,以健胃脾,化痰湿,通肠导滞。
处方:曲池足三里三阴交天枢梁丘公孙
分析:肥胖多由痰湿内停所致,病位在脾胃、大肠。方中公孙、三阴交健脾和胃,以促运化,祛痰湿;足三里、梁丘健胃,以助消化;曲池、天枢通肠导滞,使痰湿由大肠而泄。诸穴协同,共奏健脾胃,化痰湿,通肠导滞之效,痰湿积滞排除,则人体负担减轻,体重下降而达减肥目的。
“其它疗法”
耳针
取穴:内分泌卵巢脑点饥点神门脾胃交感
法法:针刺泻法,强刺激,不留针或留针20分左右,每次取6穴,两耳交替用或同时用,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取穴:胃肺饥点
取穴方法:任选一穴埋针,于饥饿感和食前自行按压。
内分泌紊乱:内分泌、皮质下、缘中;食欲过盛:饥点、渴点、脾、胃;嗜睡:丘脑、神门。
法疗方法:每次取4~6穴,5次为一疗程,1疗程后休息1周,再进行第二疗程。
经络考辨
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脏腑的相互关系的学说。它与阴阳、五行、脏腑、气血津液等共同组成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经过、联络的通路。经像径路的无所不通。 络像网罗的错综联接。十二经脉属络脏腑表
阴经 属脏 络腑 阳经 属腑 络脏
手太阴 肺 大肠 手阳明 大肠 肺
手少阴 心 小肠 手太阳 小肠 心
手厥阴 心包 三焦 手少阳 三焦 心包
足太阴 脾 胃 足阳明 胃 脾
足少阴 肾 膀胱 足太阳 膀胱 肾
足厥阴 肝 胆 足少阳 胆 肝
十二经脉分布部位简表
十二经脉 外部 内部
手
三
阴 手太阴肺经 胸旁→上肢内侧前→大指 属肺,络大肠
手厥阴心包经 乳旁→上肢内侧中→中指 属心包,络三焦
手少阴心经 腋下→上肢内侧后→小指 属心系,络小肠
手
三
阳 手阳明大肠经 鼻旁←颈←肩前←上之外侧前←次指 属大肠,络肺
手少阳三焦经 眉梢←尔后←颈←肩后←上之外侧中←无名指 属三焦,络心包
手太阳小肠经 耳前←颈←肩胛←上之外侧后←小指 属小肠,络心
足
三
阳 足阳明胃经 目下→面周→颈前→胸腹第二侧线→下肢外侧前→次趾 属胃,络脾
足少阳胆经 外?→头颞→项侧→胁腰侧→下肢外侧中→第四趾 属胆,络肝
足太阳膀胱经 内?→头顶第一侧线→项后→背腰第一、二侧线→?→下肢外侧后→小趾 络脑,络肾,属膀胱
足
三
阴 足太阴脾经 胸腹第三侧线←下肢内侧前、中←大趾内 属脾,络胃
足厥阴肝经 胁部←阴部←下肢内侧中、前←大趾外 属肝,络胆
足少阴肾经 胸腹第一侧线←下肢内侧后←足心←小趾下 属肾,络膀胱,络心
十二经脉
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胸。
奇经八脉
八脉在相互之间,并无固定的阴阳表里的配偶关系,因而称为《奇经》。十二经脉犹如“江河”,奇经八脉犹如《湖泽》。督─总督、任─总任、冲─冲要、带─约束、蹻─蹻捷、维─维系。
十二经别
经别是十二经脉除去构成上述整体循环的主要通路以外所别行的一部分,《别行的正经》,简名《经别》。
1. 手太阴经别:手太阴之正,别入渊腋少阴之前,入走肺,散之太阳,上出缺盆,循喉咙,复入阳明。此六合也。
2. 手阳明经别:手阳明之正,从手循膺乳,别于肩骨禺,入柱骨下,走大肠,属于肺,上循喉咙,出缺盆,合于阳明也。
3. 足阳明经别:足阳明之正,上至髀,入于腹里,属胃,散之脾,上通于心,上循咽出于口,上安页出页,还系目系,合于阳明也。
4. 足太阴经别:足太阴之正,上至髀,合于阳明,与别俱行,上结于咽,贯舌中,此为三合也。
5. 手少阴经别:手少阴之正,别入于渊腋两筋之间,属于心,上走喉咙,出于面,合目内眦,此为四合也。
6. 手太阳经别:手太阳之正,指地,别于肩解,入腋走心,系小肠也。
7. 足太阳经别:足太阳之正,别入于腘中,其一道下尻五寸,别入于肛,属于膀胱,散之肾,循膂当心入散;直者,从膂上出于项,复属于太阳,此为一经也。。
8. 足少阴经别:足少阴之正,腘中,别走太阳而合,上至肾,当十四椎,出属带脉;直者,系舌本,复出于项,合于太阳,此为一合。成以诸阴之别,皆为正也。
9. 手厥阴经别:手心主之正,别入渊腋三寸,入胸中,别属三焦,出循喉咙,出耳后,合少阳完骨之下,此为五合也。
10. 手少阳经别:手少阳之正,指天,别于巅,入缺盆,下走三焦,散于胸中也。
11. 足少阳经别:足少阳之正,绕髀入毛际,合于厥阴;别者,入季胁之间,循胸里属胆,散之上肝贯心,以上挟咽,出颐颔中,散于面,系目系,合少阳于外眦也。
12. 足厥阴经别:足厥阴之正,别 跗上,上至毛际,合于少阳,与别俱行,此为二合也。
十二经筋
古人最初将筋与脉相混称“筋脉”,后逐渐将筋与脉分开。筋者,肉之力也。故筋乃是肌肉的总称。古人将全身的筋肉,按十二经脉循行部位划分为十二组肌肉群,仍以手足三阴三阳之名称之。
四肢 躯干 头部
足太阳之筋 小趾上,外踝,踵,膝,腘 臀,夹脊,肩骨禺,缺盆 颈,舌本,枕骨,头鼻,目上,鼻旁,完骨
足少阳之筋 第四趾上,外踝,膝外侧,髀,伏兔 尻,季胁,腋前,膺乳,缺盆 耳后,额角,颠上,颔,鼻旁,外眦
足阳明之筋 中三趾,跗上,膝外侧,胫,膝外辅骨,伏兔,髀 髀枢,胁,脊,阴器,腹,缺盆 颈,口,鼻旁,鼻上,目下,耳前
足太阴之筋 大趾外侧,内踝,膝外辅骨,阴骨,髀 阴器,腹,脐,腹里,胁,胸中,脊
足少阴之筋 小趾下,内踝下,内辅下,阴股 阴器,脊内,夹膂 项,枕骨
足厥阴之筋 大趾,内踝前,胫,内辅下,阴股 阴器,
手太阳之筋 小指上,腕,肘内锐骨,腋下 肩胛 颈,耳后完骨,耳中,耳上,颔,外眦,耳前,额,角
手少阳之筋 无名指,腕,肘 肩 颈,曲颊,舌本,耳前,外眦,角
手阳明之筋 次指,腕,肘外,肩骨禺 肩胛,夹脊 颈,颊,鼻旁,角,颔
手太阴之筋 大指上,鱼后,寸口外侧,肘中,腋下 缺盆,肩前骨禺,胸里,膈,季肋
手少阴之筋 小指内侧,锐骨,肘内侧,腋 乳里,胸中,膈,脐
手厥阴之筋 中指,肘内侧,臂阴,腋下 前后夹胁,胸中,膈
十五别络
别络,是自经脉别出的分支,在经与经之间,担任主要的联络活动。
经名 络名 循行部位 病候实证 虚证
手太阴 列缺 起于腕上分肉之间,与本经经脉并行,直入掌内,散入手鱼边缘,本经由此别走联络手阳明经络 腕上锐骨部及手掌发热 张口呵欠,小便次数多
手少阴 通里 在腕上一寸半处,沿本经经脉上行,入于心中 胸膈支撑不舒 不能言语
手厥阴 内关 在腕上二寸处两筋之间,沿本经经脉上行,系于心包络 心痛 头强不利
手太阳 支正 在腕上五寸处,内注于手少阴经络,其别者上行过肘,络于肩_ 骨节弛缓,肘关节不能运动 皮肤上生出赘疣
手阳明 偏历 在腕上三寸处,别走而入于手太阴经络,其别者,沿臂上行,至肩_之上,再行曲颊,编络于齿, 别出的走入耳中,合于该部的宗脉 龋齿,耳聋 牙齿发冷,膈间闭塞不畅
手少阳 外关 在腕上二寸处,向外绕行于臂部,再上行注入胸中和手厥阴经相合 肘关节拘挛 肘关节弛缓不收
足太阳 飞扬 在足外踝上七寸处,别走足少阴经络 鼻塞流涕,头、背部疼痛 鼻流清涕
足少阳 光明 在足外踝上五寸处,别走足厥阴别络,向下行络于足面 厥冷 足软无力,不能行走,坐而不能起立
足阳明 丰隆 在足外踝上八寸处,别走足太阴经络;一支别行,沿胫骨外缘,上行络于头项部, 与其它各经的经气相会合,向下绕络咽喉 癫狂 足弛缓不收,胫部肌肉萎缩
足太阴 公孙 在足大趾本节后一寸处,别走足阳明经络;一支别行,上入腹内,络于肠胃 肠中切痛 腹胀如鼓
足少阴 大钟 在足内踝后绕足跟而至足外内踝,别走足太阳经络;又一支与本经经脉相并上行,走于心包络下,向外贯穿腰脊 大小便不通 腰痛
足厥阴 蠹沟 在内踝上五寸处,别行走足少阳经络,又一支别行经胫部上至睾丸部归结于阴茎 阴器挺长 阴器暴痒
任脉 尾翳 在胸前鸠尾下,自此下行散入腹中 腹皮疼痛 腹皮搔痒
督脉 长强 挟膂上行至项,散入头部,再下行当左右肩胛处别行走足太阳经络,深入贯穿膂内 脊柱强直不利俯仰 头重而颤摇
脾之大络 大包 在侧胸部渊腋穴下三寸处,这支大络布散于胸胁 周身疼痛 周身骨节弛缓无力
(大趾端)→ 足 厥阴 肝 →→ 胸 太阴 手 (大指后)
(跗上)← 足 少阳 胆← 大肠 阳明 手 (次指端)
(目)头(鼻)
(无名指端)→ 手 少阳 三焦→ 中焦 胃 阳明 足 (跗[脚背]上)
(中指端)← 手 厥阴 心包←↑ 脾 太阴 足 (大趾端)
↑ 胸
(足心)→ 足 少阴 肾→ 心 少阴 手 (小指内侧)
(小趾外侧)← 足 太阳 膀胱← ── →小肠 太阳 手 (小指外侧)
特定穴的分类及意义
特定穴是指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并有特定称号的腧穴。十二经脉在肘膝关节以下各有五个重要的腧穴,分别名为井、荥、输、经、合,合称五输。五输是一组具有作用大、疗效高、主治规律性强及运用范围广等特点的腧穴,故为历代医家所重视。
五输穴按井、荥、输、经、合的顺序,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依次排列,是有具体含义的。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阴经五输穴表
脏腑 井(木) 荥(火) 输(土) 经(金) 合(水)
肺 少商 鱼际 太渊 经渠 尺泽
心包 中冲 劳宫 大陵 间使 曲泽
心 少冲 少府 神门 灵道 少海
脾 隐白 大都 太白 商丘 阴陵泉
肝 大敦 行间 太冲 中封 曲泉
肾 涌泉 然谷 太莃 复溜 阴谷
阳经五输穴表
脏腑 井(金) 荥(水) 输(木) 经(火) 合(土)
大肠 商阳 二间 三间 阳溪 曲池
三焦 冲关 液门 中渚 支沟 天井
小肠 少泽 前谷 后溪 阳谷 小海
胃 厉兑 内庭 陷谷 解溪 足三里
胆 足窍阴 侠溪 足临泣 阳辅 阳陵泉
膀胱 至阴 通谷 束骨 昆仑 委中
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脏腑的相互关系的学说。它与阴阳、五行、脏腑、气血津液等共同组成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经过、联络的通路。经像径路的无所不通。 络像网罗的错综联接。
十二经脉属络脏腑表
阴经 属脏 络腑 阳经 属腑 络脏
手太阴 肺 大肠 手阳明 大肠 肺
手少阴 心 小肠 手太阳 小肠 心
手厥阴 心包 三焦 手少阳 三焦 心包
足太阴 脾 胃 足阳明 胃 脾
足少阴 肾 膀胱 足太阳 膀胱 肾
足厥阴 肝 胆 足少阳 胆 肝
十二经脉分布部位简表
十二经脉 外部 内部
手
三
阴 手太阴肺经 胸旁→上肢内侧前→大指 属肺,络大肠
手厥阴心包经 乳旁→上肢内侧中→中指 属心包,络三焦
手少阴心经 腋下→上肢内侧后→小指 属心系,络小肠
手
三
阳 手阳明大肠经 鼻旁←颈←肩前←上之外侧前←次指 属大肠,络肺
手少阳三焦经 眉梢←尔后←颈←肩后←上之外侧中←无名指 属三焦,络心包
手太阳小肠经 耳前←颈←肩胛←上之外侧后←小指 属小肠,络心
足
三
阳 足阳明胃经 目下→面周→颈前→胸腹第二侧线→下肢外侧前→次趾 属胃,络脾
足少阳胆经 外?→头颞→项侧→胁腰侧→下肢外侧中→第四趾 属胆,络肝
足太阳膀胱经 内?→头顶第一侧线→项后→背腰第一、二侧线→?→下肢外侧后→小趾 络脑,络肾,属膀胱
足
三
阴 足太阴脾经 胸腹第三侧线←下肢内侧前、中←大趾内 属脾,络胃
足厥阴肝经 胁部←阴部←下肢内侧中、前←大趾外 属肝,络胆
足少阴肾经 胸腹第一侧线←下肢内侧后←足心←小趾下 属肾,络膀胱,络心
十二经脉
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胸。
奇经八脉
八脉在相互之间,并无固定的阴阳表里的配偶关系,因而称为〝奇经〞。十二经脉犹如〝江河〞,奇经八脉犹如〝湖泽〞。督─总督、任─总任、冲─冲要、带─约束、蹻─蹻捷、维─维系。
十二经别
经别是十二经脉除去构成上述整体循环的主要通路以外所别行的一部分,〝别行的正经〞,简名〝经别〞。
1. 手太阴经别:手太阴之正,别入渊腋少阴之前,入走肺,散之太阳,上出缺盆,循喉咙,复入阳明。此六合也。
2. 手阳明经别:手阳明之正,从手循膺乳,别于肩骨禺,入柱骨下,走大肠,属于肺,上循喉咙,出缺盆,合于阳明也。
3. 足阳明经别:足阳明之正,上至髀,入于腹里,属胃,散之脾,上通于心,上循咽出于口,上安页出页,还系目系,合于阳明也。
4. 足太阴经别:足太阴之正,上至髀,合于阳明,与别俱行,上结于咽,贯舌中,此为三合也。
5. 手少阴经别:手少阴之正,别入于渊腋两筋之间,属于心,上走喉咙,出于面,合目内眦,此为四合也。
6. 手太阳经别:手太阳之正,指地,别于肩解,入腋走心,系小肠也。
7. 足太阳经别:足太阳之正,别入于腘中,其一道下尻五寸,别入于肛,属于膀胱,散之肾,循膂当心入散;直者,从膂上出于项,复属于太阳,此为一经也。。
8. 足少阴经别:足少阴之正,腘中,别走太阳而合,上至肾,当十四椎,出属带脉;直者,系舌本,复出于项,合于太阳,此为一合。成以诸阴之别,皆为正也。
9. 手厥阴经别:手心主之正,别入渊腋三寸,入胸中,别属三焦,出循喉咙,出耳后,合少阳完骨之下,此为五合也。
10. 手少阳经别:手少阳之正,指天,别于巅,入缺盆,下走三焦,散于胸中也。
11. 足少阳经别:足少阳之正,绕髀入毛际,合于厥阴;别者,入季胁之间,循胸里属胆,散之上肝贯心,以上挟咽,出颐颔中,散于面,系目系,合少阳于外眦也。
12. 足厥阴经别:足厥阴之正,别 跗上,上至毛际,合于少阳,与别俱行,此为二合也。
十二经筋
古人最初将筋与脉相混称“筋脉”,后逐渐将筋与脉分开。筋者,肉之力也。故筋乃是肌肉的总称。古人将全身的筋肉,按十二经脉循行部位划分为十二组肌肉群,仍以手足三阴三阳之名称之。
四肢 躯干 头部
足太阳之筋 小趾上,外踝,踵,膝,腘 臀,夹脊,肩骨禺,缺盆 颈,舌本,枕骨,头鼻,目上,鼻旁,完骨
足少阳之筋 第四趾上,外踝,膝外侧,髀,伏兔 尻,季胁,腋前,膺乳,缺盆 耳后,额角,颠上,颔,鼻旁,外眦
足阳明之筋 中三趾,跗上,膝外侧,胫,膝外辅骨,伏兔,髀 髀枢,胁,脊,阴器,腹,缺盆 颈,口,鼻旁,鼻上,目下,耳前
足太阴之筋 大趾外侧,内踝,膝外辅骨,阴骨,髀 阴器,腹,脐,腹里,胁,胸中,脊
足少阴之筋 小趾下,内踝下,内辅下,阴股 阴器,脊内,夹膂 项,枕骨
足厥阴之筋 大趾,内踝前,胫,内辅下,阴股 阴器,
手太阳之筋 小指上,腕,肘内锐骨,腋下 肩胛 颈,耳后完骨,耳中,耳上,颔,外眦,耳前,额,角
手少阳之筋 无名指,腕,肘 肩 颈,曲颊,舌本,耳前,外眦,角
手阳明之筋 次指,腕,肘外,肩骨禺 肩胛,夹脊 颈,颊,鼻旁,角,颔
手太阴之筋 大指上,鱼后,寸口外侧,肘中,腋下 缺盆,肩前骨禺,胸里,膈,季肋
手少阴之筋 小指内侧,锐骨,肘内侧,腋 乳里,胸中,膈,脐
手厥阴之筋 中指,肘内侧,臂阴,腋下 前后夹胁,胸中,膈
十五别络
别络,是自经脉别出的分支,在经与经之间,担任主要的联络活动。
经名 络名 循行部位 病候
实证 虚证
手太阴 列缺 起于腕上分肉之间,与本经经脉并行,直入掌内,散入手鱼边缘,本经由此别走联络手阳明经络 腕上锐骨部及手掌发热 张口呵欠,小便次数多
手少阴 通里 在腕上一寸半处,沿本经经脉上行,入于心中 胸膈支撑不舒 不能言语
手厥阴 内关 在腕上二寸处两筋之间,沿本经经脉上行,系于心包络 心痛 头强不利
手太阳 支正 在腕上五寸处,内注于手少阴经络,其别者上行过肘,络于肩骨节弛缓,肘关节不能运动 皮肤上生出赘疣
手阳明 偏历 在腕上三寸处,别走而入于手太阴经络,其别者,沿臂上行,至肩_之上,再行曲颊,编络于齿, 别出的走入耳中,合于该部的宗脉 龋齿,耳聋 牙齿发冷,膈间闭塞不畅
手少阳 外关 在腕上二寸处,向外绕行于臂部,再上行注入胸中和手厥阴经相合 肘关节拘挛 肘关节弛缓不收
足太阳 飞扬 在足外踝上七寸处,别走足少阴经络 鼻塞流涕,头、背部疼痛 鼻流清涕
足少阳 光明 在足外踝上五寸处,别走足厥阴别络,向下行络于足面 厥冷 足软无力,不能行走,坐而不能起立
足阳明 丰隆 在足外踝上八寸处,别走足太阴经络;一支别行,沿胫骨外缘,上行络于头项部, 与其它各经的经气相会合,向下绕络咽喉 癫狂 足弛缓不收,胫部肌肉萎缩
足太阴 公孙 在足大趾本节后一寸处,别走足阳明经络;一支别行,上入腹内,络于肠胃 肠中切痛 腹胀如鼓
足少阴 大钟 在足内踝后绕足跟而至足外内踝,别走足太阳经络;又一支与本经经脉相并上行,走于心包络下,向外贯穿腰脊 大小便不通 腰痛
足厥阴 蠹沟 在内踝上五寸处,别行走足少阳经络,又一支别行经胫部上至睾丸部归结于阴茎 阴器挺长 阴器暴痒
任脉 尾翳 在胸前鸠尾下,自此下行散入腹中 腹皮疼痛 腹皮搔痒
督脉 长强 挟膂上行至项,散入头部,再下行当左右肩胛处别行走足太阳经络,深入贯穿膂内 脊柱强直不利俯仰 头重而颤摇
脾之大络 大包 在侧胸部渊腋穴下三寸处,这支大络布散于胸胁 周身疼痛 周身骨节弛缓无力
(大趾端)→ 足 厥阴 肝 →→ 胸 太阴 手 (大指后)
(跗上)← 足 少阳 胆← 大肠 阳明 手 (次指端)
(目)头(鼻)
(无名指端)→ 手 少阳 三焦→ 中焦 胃 阳明 足 (跗[脚背]上)
(中指端)← 手 厥阴 心包←↑ 脾 太阴 足 (大趾端)
↑ 胸
(足心)→ 足 少阴 肾→ 心 少阴 手 (小指内侧)
(小趾外侧)← 足 太阳 膀胱← ── →小肠 太阳 手 (小指外侧)
特定穴的分类及意义
特定穴是指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并有特定称号的腧穴。十二经脉在肘膝关节以下各有五个重要的腧穴,分别名为井、荥、输、经、合,合称五输。五输是一组具有作用大、疗效高、主治规律性强及运用范围广等特点的腧穴,故为历代医家所重视。
五输穴按井、荥、输、经、合的顺序,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依次排列,是有具体含义的。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阴经五输穴表
脏腑 井(木) 荥(火) 输(土) 经(金) 合(水)
肺 少商 鱼际 太渊 经渠 尺泽
心包 中冲 劳宫 大陵 间使 曲泽
心 少冲 少府 神门 灵道 少海
脾 隐白 大都 太白 商丘 阴陵泉
肝 大敦 行间 太冲 中封 曲泉
肾 涌泉 然谷 太莃 复溜 阴谷
阳经五输穴表
脏腑 井(金) 荥(水) 输(木) 经(火) 合(土)
大肠 商阳 二间 三间 阳溪 曲池
三焦 冲关 液门 中渚 支沟 天井
小肠 少泽 前谷 后溪 阳谷 小海
胃 厉兑 内庭 陷谷 解溪 足三里
胆 足窍阴 侠溪 足临泣 阳辅 阳陵泉
膀胱 至阴 通谷 束骨 昆仑 委中
[ 本帖最后由 蓝天百云 于 2007/5/10 23:36 编辑 ] 哇,又有添加新知,可惜自己不会针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