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麻 发表于 2007/4/4 14:19:59

且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

而宋榮子猶然笑之,且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

  ,辯乎榮辱之竟,斯已矣。彼其於世未數數然也,雖然,猶有未樹也。

 

  宋榮子不到家的地方是在於:他只是在知識上、觀念上化除了人為造作的心理,但是

向自然取法的功夫他尚未開始呢!所以莊子又藉另一位道家人物──列子──以表出更高

一層的人物境界。莊子說:古代有位叫列子的道家人物,他不只化除了追求社會人文活動

的心理需求,他根本就把全幅精神只放在自然事物的效法學習上,由於他有養生鍛鍊的功

夫,所以他能運用自然的力量,「御風而行」輕便巧妙,一去半月才回,這就是他把社會

性的生活需求完全斷除之後,他的生命存在的意義只放在自然中來定位,他根本就成了一

個自然人。人們心中的生活幸福之感對他而言毫無意義,他只是一個自然意義的生存者,

完全投入大自然的律動之內,因此也就學會了這種駕馭自然的功夫。只不過,通過了配合

自然律動「與物為一」的功夫鍛鍊,雖然可以讓他「御風而行」,卻仍是受限於自然物的

律則,他的高明境界的表現仍依賴於所御之風。

罗布麻 发表于 2007/4/4 14:21:29

夫列子御風而行

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後反,彼於致福者未數數然也。此雖免乎

  行,猶有所待者也。

 

  所以,最後莊子還要說出他心目中的最高意境。他認為:真正道家境界的最高明人物

,並不依賴任何外在對象,他們胸中的智慧已完全掌握天地、自然、社會、人世的根本意

義,在智慧上「道通為一」,在境界上「齊萬物為一」、「通天下一氣」,所以胸中灑落

、身心安然、行止逍遙,他們在精神境界上悠游於天地的正理,法道自然,在行止上隨順

陰陽風雨晦明的自然律動而不為所動,所以在境界上等於與造化同遊,那他們還有什麼好

掛累的呢?所以說:「至人」的胸中,沒有任何自我堅持的爭逐意識;「神人」的行止,

化育萬物而不為己功;「聖人」的居位,國泰民安而百姓不知有之。

罗布麻 发表于 2007/4/4 14:24:27

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莊子在說明他的最高境界的人物「名稱」的時候,常常是隨著討論角度的不同而使用

不同的稱謂,而這些不同的型態與稱謂則共同構成莊子心中的最高境界的完美人格之型態

。當他使用「至人」的時候,多半討論的是最高境界者的「身心鍛鍊」的問題;而使用「

神人」的時候,多半討論的是早已離開人間世界而生活在理想的國度中的人物,他們所具

有的超越凡人知能的本事,及主導天地陰陽變化的功夫;當莊子使用「聖人」一名的時候

,義涵是較為全面的,但有時則側重討論高境界者從事於政治工作時的角色扮演。所以,

四個名稱其實同指最高境界者,不過從功夫修養的角度說時,多會以「真人、至人」稱之

,從政治操作的角度說時,多會以「聖人」說之,從遠離人間的出神入化的角度說時,則

多以「神人」說之。統而言之,都是莊子說最高境界之人物的不同稱謂。

 

  總之,莊子所指出的四種人物境界的層層上比,是從仍具儒家性格的「理想的社會人

格」,到初嘗道家心理功夫、價值觀念的「自然人格」,再到鍛鍊道家身體功能的「自然

人」,最後到最高境界的「至人、神人、聖人」。莊子提出這些各有差別的人格境界,就

是要讓世人藉以認識自己以便超越自己的標竿。

蓝天百云 发表于 2007/4/4 18:38:42

道家思想,“庄子”,庄子精通老子之学 , 是老子道家思想的继承和发扬者 。 在历史上 《 庄子 》 并称 。 在 唐代 , 帝王在尊崇老子的同时 , 也很敬重庄子 ,《 庄 子 》是当时官方学术之一 ,谢谢罗布麻阅释。
页: 1 2 3 4 5 6 7 8 [9]
查看完整版本: -------逍遙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