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夫 发表于 2007/1/23 11:08:40

重症类风湿关节炎(即时病例)

献丑,再发一病例请教。
女,62岁左右 2007-01-21首诊
主诉:四肢关节痛,难以曲伸六年,丧失自理能力两年。
病史:六年前因爱人突然心梗死亡,悲伤过度,寝食难安,不久之后发现四肢关节疼痛,初未重视,后逐渐加重;经西医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后经中西医不断治疗,病情更加严重,发展到四肢关节变形,肌肉萎缩,关节剧痛,自理能力逐渐丧失。
刻诊:精神倦怠,身体蜷卧,形体消瘦,面色恍白,声音低怯,膝关节和手关节变形,周围肌肉萎缩,关节和腰部每天疼痛难忍,需靠消炎痛等解轻病痛,有时关节部位感到热痛,经静滴青霉素而能缓解;两腿基本能伸展,但上肢不能上举,行动基本严重限制,不能自理,平素恶寒,口干,胃脘痛胀,纳呆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而瘦小,苔薄白腻,右脉虚弦,寸关大(关脉尤甚),尺脉细弱,总按虚弱无力,左脉虚弦细,寸关稍浮,脉率稍数。
辩证简析:突遭变故,伤痛欲绝,心脾郁结;寝食难安,风寒乘虚而入,遂成痹证,病久入络,筋骨肉失养,关节变形肌肉萎缩;药伤胃,情志抑郁,肝胃失和,后天乏源,形体日渐消瘦,内元日渐不足,故成不起之症。
诊断:痛痹
病机:阳虚血痹
治则:温阳通痹
处方:麻黄10炒杏仁10 桂枝10炙甘草10 川芎10 当归20 干姜10 红参10 炒白术15炒薏米20 木瓜15细辛5炒白芍30茯苓20龙胆草6 柴胡10 生山芋15熟地15杜仲15 川断15鸡内金10 砂仁10 黄连6 生地20白茅根20 知母15 炮附子10生龙牡各20怀牛膝15
3付。(服药方法需特殊)
敬盼指点探讨。

[ Last edited by 达夫 on 2007/1/23 at 11:10 ]

师承好 发表于 2007/1/23 19:53:24

楼主开的方好大(药味)好小(药量)啊..似乎可精简一点.经方效果会更好.

梁谙亮 发表于 2007/1/24 14:55:59

似以一贯煎加减先调补气阴较为稳妥。而且,以患者的胃纳,这剂药要一日服完就太大量了,两日一剂都偏重啊。

czy_19821117 发表于 2007/1/24 17:23:27

这不是痛痹,这在中医里称为guang痹,它是由于痹症日久,肝肾气血不足所致,对于此病应以培补肝肾气血为主,兼活血化淤
精神倦怠,身体蜷卧,形体消瘦,面色恍白,声音低怯,很明显的气虚证
膝关节和手关节变形,周围肌肉萎缩,是由于关节筋骨气血不通,局部失养所致
关节和腰部每天疼痛难忍,气不通则为痛也!气郁而化热,故有时关节部位会感到热痛。舌质红而瘦小,肝肾气血不足之象也.右脉虚弦,寸关大(关脉尤甚),尺脉细弱,总按虚弱无力,左脉虚弦细,寸关稍浮,脉率稍数。如果医者把脉准确的话,此当为肝肾阴虚之脉。
患者当以肝肾阴虚为主,当以益肝肾,补气血,兼化淤

知止 发表于 2007/1/24 21:41:39

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朮汤主之。
桂枝附子汤方:
桂枝四两(去皮) 生姜三两(切) 附子三枚(炮去皮,破八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白朮附子汤方:
白朮二两 附子一枚半(炮去皮) 甘草一两(炙) 生姜一两半(切)大枣六枚(擘)
右五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三服。一服觉身痹,半日许再服,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即是朮、附并走皮中,逐水气,未得除故耳。



  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甘草附子汤方:
甘草二两(炙) 白朮二两 附子二枚(炮去皮) 桂枝四两(去皮)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则解,能食,汗出复烦者,服五合,恐一升多者,服六七合为妙。

达夫 发表于 2007/1/24 22:26:35

Originally posted by czy_19821117 at 2007/1/24 17:23:
这不是痛痹,这在中医里称为guang痹,它是由于痹症日久,肝肾气血不足所致,对于此病应以培补肝肾气血为主,兼活血化淤
精神倦怠,身体蜷卧,形体消瘦,面色恍白,声音低怯,很明显的气虚证
膝关节和手关节变形 ...

就本病例而论,本虚标实,寒热错杂,本应以温阳通痹单刀直入,无奈又有热症干扰,我认为这里的热证表现并非阴虚或经络痹阻郁而生热,而是情志之火和药物之热,因为病人长期服用外地购来之药,服药后就感到口干舌燥,甚至牙龈肿痛大便秘结,药物不详,但有立竿见影的止痛效果,但不久诸症依旧,所以我用清热润燥药清心平肝疏解其郁,并排除蕴结于经络之热毒,此乃暂权之策也,但如果不兼顾这一病理,温阳之法难以进行……
考虑到患者脾胃已伤,采用少量多服的方法,三剂药四天用完,临床效果未显但脾胃无碍,“王道无近功”,我对此病例有信心。

达夫 发表于 2007/1/24 22:31:04

Originally posted by 知止 at 2007/1/24 21:41:
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朮汤主之。
桂枝附子汤方:
桂枝四两(去皮) 生姜三两(切) 附子三枚(炮去皮,破八片 ...
以前曾得到先生指点,表示感谢,我会仔细重温经典参悟的……

医医金针 发表于 2007/1/25 02:33:28

病久入络。。。错了吧,请阅素问有关内容。37生有篇文章释此。
形体消瘦,。。周围肌肉萎缩。。舌质红而瘦小。。。尺脉细弱。。。【阴气虚弱】是因风木盗泻。
精神倦怠,身体蜷卧,形体消瘦,面色恍白,声音低怯。。。平素恶寒,口干。。苔薄白腻,右脉虚弦,。。总按虚弱无力,左脉虚弦细,。。【阳气不足】
胃脘痛胀,纳呆便干。。。【中气不足】
病在筋节,其治应从虚劳血痹。以无为法。

达夫 发表于 2007/1/27 18:10:52

2007-01-26二诊:
服药期间,胃无所苦,已有小效,自诉原来夜间痛甚,两腿僵硬疼痛不能伸展,现在夜间僵痛有所减轻,可以伸展腿,特别是右腿(右腿症状较甚),白天肢体疼痛也所有减轻;大便较前爽利,白天口渴较前轻,纳呆;夜间燥热而烦,口渴较甚,舌质淡红瘦小而润,苔薄白腻,右脉弦细而虚稍数,关脉独大,总按稍有力,左脉虚滑关脉独大,总按无力。
辩证思维:温通之法不变,考虑到病人精血不足,龙雷之火不潜,再加阳药相助,故有夜间燥热不宁口干较甚等,需要兼顾。方随证而稍作改动。
处方:
1
麻黄10炒杏仁10桂枝10炙甘草10川芎10当归20干姜10红参10炒白术15炒薏米20木瓜20细辛3炒白芍30茯苓15木通6知母20生黄芪20熟地30焦杜仲15川断15黑附子10 红枣生姜少许。
4剂白天服用半剂。
2
熟地20生地20生山药20生山芋20 炙甘草10枸杞20黄连5肉桂3砂仁10鸡内金10白茅根20生龙牡各30怀牛膝15炒麦芽10
4剂晚上服用半剂。

达夫 发表于 2007/2/2 12:07:30

2006-02-02三诊
服药期间,肢体疼痛继续改善,下午轻夜间重,夜间燥热不宁明显减轻,口干但未加重,白天服方1有轻微汗出,胃无所苦,夜间服方2胃感不适,饮热水能改善,手足温,不恶寒,纳呆食量少,大便2-3日一次,不稀不干易排便;稍咳嗽有痰,舌质红苔中心黄腻,左脉虚弦关大尺小,右脉浮弦滑关大,关沉取弦,尺小沉弱,无头晕闷胀。
简析:内元大虚,经络痹阻;精血不足,浮阳不潜,中焦寒热湿邪内蕴。
处方:麻黄6炒杏仁10 桂枝10炙甘草10 川芎10 当归20 干姜10 红参10 炒白术15炒薏米20   细辛5炒白芍30生山芋15熟地20川断15鸡内金10 砂仁10 黄连6 白茅根20 知母15 生龙牡各30怀牛膝15 木通6 独活10 半夏10黄芩10 炒苍术10稍加姜枣
3剂,4-5天服完。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重症类风湿关节炎(即时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