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有症状明显,疗效显著,对中医分型与西医分期以及对症施治具有代表意义的病案15例作为说明。以备重复验证与参考。至于患者在入院前的发病情况,以及入院后的各种检查,则概予从略。
例l在发热期阳气怫郁,腠理不宣时,在采用灸治收效后,则以后各种传变自将不再发生。但如在病情未曾稳定之前中断灸治.自会出现反复。下例经灸治后住院时间仅有4天即进入恢复期而痊愈出院,如在发病之初即行灸治,病程将更会缩短,陈×光,男,30岁,住院号2064。
1985年12月16日,患者发病4天住院,颜面及两耳红紫浮中,球结膜水肿充血,视力模糊,上颌充血有出血点,舌苔白腻秽浊,六脉浮数细弱,呼吸急迫,胸腹饱满思吐,肌体沉重,酸痛,腰痛,头痛难忍,体温40.5℃,属发热期及阳气怫郁,腠理不宣型。是当时危重病人之一。
先采用刮背法,以疏通腠理,畅顺经脉,再用三棱针点刺左右少商、少泽略出血以解表泻热,体温当即下降至39.8℃,紫绀减,颜面转红润,头痛未全止,仍有吐意。加灸中脘,以宽中化浊,降逆止呕。2小时后,吐意止,腹胀轻。夜间嘱其家属熏灸中脘。次日体温下降至39℃,病势趋于缓和,上午续灸中脘2小时,下午嘱其家属熏灸大椎以解表泻热。夜间嘱其家属再熏灸中脘及大椎2次。
18日,颜面紫绀又重见,各症加剧,下腹及腰部胀痛难忍,体温又升至40℃,细询方知下午及夜间均未续灸,因停灸时间较长之故。而输液及激素等药物并未停止。又点刺左右中冲略出血以泻热护心,又熏灸阴交以补水护肾。2小时后颜面紫绀减,体温降至38℃,腰痛腹胀亦减,下午体温下降至37.3℃,神清,再续灸。次日,全身浮肿消退,体温下降至36.7℃,血压有轻度降低(100/70mmHg),上腹略感张满,思食,除续灸中脘外,未用他法。
20日,停灸观察,一度曾有微热(37.3℃)余正常。25日出院。
例2在发热期过后即将进入低血压期时灸治具有很好的控制作用。在病情向愈和稳定的阶段,局部肿痛并非孤立的存在,是续发症状之一。
曹×英,男,41岁,住院号2330。
1985年12月20日,患者发病4天入院,眼睑浮肿,球结膜水肿充血,面目虚浮胸闷,上颌前胸腋下均有散在出血点,苔秽腻,脉细数沉伏,下腹饱满膨胀,时有呕吐,体温血压均偏低,属低血压前期,为湿浊内阻,心阳不振型。
熏灸巨阙以止呕强心,2小时后脉波转清晰,血压回升。下午症状未见明显改善,腹胀较甚,呕未止,取中脘、左右梁门、阴交,均以火针代灸,以消胀、除满,并护肾防少尿。次日,症状较平静,仍用原法。
22日,眼睑浮肿及结膜充血减退,苔腻稍减,血压平稳上腹胀满未全除,取中脘、下脘、三里,火针代灸。次日症减,神清,纳差,厌食,再熏灸中脘以宽中和胃。
24日,微咳,感胸闷,上腹微胀,仍取上脘、中脘、三里,次日病情稳定,惟面部有麻胀感,以左侧较重,张口困难,下颌关节有触痛及自觉痛,局部隆起,又表现为湿热蓄积,经脉阻滞。取双太阳、下关、颊车,火针代灸痛减轻,张口灵活。
26日,症状平静,停灸观察,29日出院。
例3在低血压被控制以后,休克与少尿自然就会得到控制与不复出现。单灸阴交对于护肾止腰痛固然有效,但仍不及阴交四针为优异。流行性出血热在背部的压痛反应,是在本例中首次发现,
巩x平,男,30岁,住院号1978。
1985年12月16日,患者发病3天入院,呈急性痛苦病容,颜面潮红,双目充血,视力模糊,腋下前胸有出血点,腰痛剧烈,端坐低头,双手抱膝呻吟,舌苔腻秽,脉沉细微弱,血压逐渐下降至30/10mmHg,体温37.9℃,呕吐,上腹饱胀,尿量每天约为500毫升,属低血压期及湿浊内阻心阳不振型,已发出病危通知。
首先熏灸阴交,以护肾止腰痛,免使下焦水道不通,以解除内脏之湿浊,同时也有交通心肾水火相济的作用。30分钟后热感可以透入腹腔,2小时后腰痛减,可以平卧。夜间嘱其仍熏灸阴交,次晨腰痛续减,尿量增至800毫升,血压回升,热全退,舌苔秽浊未退,有吐意,厌食,改熏灸中脘。
18日,因灸后思食,暴食过量,腰痛腹胀又增剧,转侧不安,体温又升至39.8℃,为了验证流行性出血热在背部是否也有压痛反应出现,沿督脉及足太阳第一行自上而下细心检视,果于第三、四胸椎及第二腰椎及两侧肾俞有明显压痛反应,即用火针点刺第三、四胸椎及阴交、命门,左右肾俞(以下简称阴交四针)痛立减而平静安卧。次晨症状大部分解除,可以进食及下床活动,尿量增至1000毫升左右,但大便未解,火针点刺支沟、照海。
20日,昨日针后2小时,大便已解,舌苔出现斑驳,基底红润,食欲续增,右踝外侧出现大片红肿,中心青紫,难行走,病势又表现为湿蓄热蒸,经脉阻滞型,续灸阴交以养阴行湿,熏灸局部以散结行瘀。次日局部肿痛大减,续用原法。
22日,诸症悉除,停灸观察。25日出院。
例4发病后接受灸治愈早则效果愈好,下例仅灸治1次,竟获得意外的效果。阴交四针确是护肾止腰痛的最佳穴组。
藏×光,男,30岁,住院号2356。
1985年12月20日,发病3天入院,酒醉貌,结膜充血水肿,口唇肥厚,苔白腻,腋下前胸有散在出血点,头痛剧烈,下腹饱满胀痛,腰痛难转侧,体温39.5℃,脉搏细弱频数。血压轻度下降。属发热期及腠理不宣,湿浊内阻交错型。
取大椎、风门、以退热止头痛,阴交四针以防少尿与止腰痛。
21日,颜面及结膜红肿消退,血压回升,热全退,思食,头痛,腰痛全止,病情迅速趋于稳定,停灸观察。
22—28日,病情稳定无波动,未续灸。29日出院。
例5在低血压及少尿期,经过灸治堵截,病情即可停止发展而进入恢复阶段,流行性出血热在背部出现的压痛反应均以胸椎上部及腰椎为多见。
郭×久,男,25岁,住院号1905。
1985年12月17日,患者发病5天入院,发热期已渡过,酒醉貌减轻,双目浑浊,鼻腔有血痂,苔秽浊,中心呈灰褐色,腰痛难忍,
以夜间为重,痛剧时哭泣叫号,尿量减至日夜400毫升左右,呈暗红色,血压几难测出,脉搏细数模糊。属低血压及少尿期,心阳不振,热毒入营交错型。
先熏灸巨阙,以回阳复脉,再用阴交四针,火针代灸,腰痛即减,可忍受。嘱其家属夜间熏灸巨阙与阴交。次日腰仍有微痈,血压回升脉搏清晰,感下暄胀满,尿量略有增多,五椎及十五椎均有压痛,再取阴交四针及五椎十五椎,并续熏灸阴交。
19日,诸症大减,腰痛全止,尿量增至1000毫升以上,精神好转,思食,但感口苦作渴,灸取左右清冷渊、左右阳陵,口苦当即轻减。次日,病情稳定,停灸观察。
21日,诸症基本解除,惟左足跟出现疼痛,局部未见红肿,对痛点中心火针点刺,次日足痛止,行走无碍,停灸观察。24日出院。
例6湿热化燥,口苦咽干,以病程之中后期为多见,也常与心阳不振并存。和解少阳以滋阴生漳,畅顺中焦以宽中复脉,具有良效。
陈×明,男,54岁,住院号2445。
12月25日,发病6天入院,头痛眩晕,于呕不食,腰痛腹胀,面目虚浮,苔白腻少津,口渴口苦,耳呜,小便黄赤量少,热已退,血压偏低,脉波细小。属低血压期及湿热化燥,心阳不振交错型。
取中脘以宽中降逆,消胀止呕,阴交以护肾利尿止腰痛。下肢取液门,清冷渊,以泄三焦之热,下肢取阳陵,丘墟以平少阳之气。均火针代灸。次日各症轻减,但感面部作胀,胸中有热感,口唇泡疹成簇,张口困难,吞咽不便,取三椎下间以泄胸中之热,取脾俞以化浊利湿兼除口唇泡疹。仍以火针代灸。
27日,口唇泡疹结痂,口苦渴轻减,颜面变瘦,有阵发性头晕,火针点刺大椎。次日各症平静,可进食,暂停灸观察。
30日,保持平静,纳差,熏灸中脘,以宽中和胃,1月3日出院。
例7舌苔白腻秽浊是流行性出血热的重要体征之一,秽腻减退,出现斑驳,舌质红润是病情向愈的良好征兆,如秽腻未减或满口白苔,他症虽有减轻,则病情有再燃的可能。出现膝关节肿痛与腮颊及他处肿痛一样,都是属于病理产物的积滞和流注。
王×光,男,54岁,住院号2354。
12月20日,发病4天入院,急性病容,颜面潮红,双睑浮肿,目赤,牙龈鼻腔出血,腋下出血点,头痛腰痛,舌苔秽腻胶粘,干呕、胸闷、少尿两天,收缩压下降,脉细数模糊,体温39℃,属发热、低血压、少尿三期重叠,阳气怫郁,湿浊内阻,热毒入营交错型。
先取大椎、左右风门,以退热止头痛,阴交四针,以利尿止腰痛,均火针代灸。嘱自灸中脘,以降逆化浊。次日体温稍降。头痛腰痛减,余症未除。下腹胀痛,取上脘、中脘、水分,仍火针代灸。
22日,双睑浮肿减退,头痛腰痛续减,尿量稍增,干呕饱满未除,大便稀薄时思排便,再取上脘、中脘、水分。次日,热全退,大便次数减,又出现口胶痰粘带血,胸闷、气阻、呕逆。取攒竹以泄太阳上逆之气而止呃,取中脘、上脘以宽中降气而快膈,取三里以引气下行。次日,各症大减呃止。但口中胶粘仍存,舌苔白腻未减,纳差,仍嘱自灸中脘。
24日,病情稳定,精神佳,虽已可进食,但舌苔白腻未减,脉细数。取睥俞、心俞、以补火生土。次日,舌苔白腻如前,又有低热,再取睥俞中脘。又加梁门、三阴交。
25—31日,腻苔未尽退。卜腹时有胀满,低热徘徊在38℃左右,双目浑浊,火针点刺双太阳3次。熏灸中脘,可感轻快,但效果不巩固,
1986年1月1—5日,口干渴,偶呃,腻苔仍存,中脘、睥俞与液门、阳陵,隔日交替火针代灸。低热未再见。
6一10日,腻苔稍退。下腹不胀满,咏细数有间歇,口干苦持续。夜眠不稳,辅以养阴生津,复脉安神之剂,症状基本被控制。
11日,诉双侧膝关节夜间出现疼痛,渐增剧,局部略见肿胀,有灼热感,在肿胀中心,火针点刺。次日肿痛全消失。13日出院。
例8在湿热化燥,胃阴受损,因而导致失眠时,百会、中脘与三里,效果较佳。
崔×英,女,36岁,住院号2346。
12月21日,患者入院后,发热及低血压期已过。面略赤,双目浑浊有血管翳,苔薄自满舌但不秽腻,脉弦细偏数,上腹饱满,纳差,尿正常,神气清晰,但烦燥不眠,已4日夜未交睫。安眠药难控制。难分期,属湿热化燥,阴液受损型。
取左右心俞、内关以安神宽中,液门、三阴交以养阴清热,火针代灸。夜间仍难入眠,急躁不安,燥渴喜饮,自感心跳,引起头痛与头部震动。改取百会、中脘、三里,以醒脑和胃,夜间约入睡4小时。
24日,已感不到心跳,有低热(37.7℃)续用原法,又加大椎,夜间可以入睡5—6小时,病情基本稳定,停灸观察。
29日,症状未反复,出院。
例9《温病条辨》“太阴温病”条谓“血从上溢,温邪逼血上走清道,循清窍而出,所吐非水非血若粉红血水者,实血与液交迫而出,为化源速绝而不治。”此即肺水肿所出现之泡沫血痰,经灸治收效,这就是医学上的进步,胃肠透析优于灌肠导尿,这是中医下法的应用和改进,对改善肾衰,清除体内有毒物质与消化道积滞,均具有意义,血愁穴对止血作用有显效但须加强刺激,缜密观察。
舒×胜,男,27岁,住院号2332。
1985年12月19日,患者发病2天入院,急性病容,酒醉貌,结膜充血水肿,鼻血,前胸及腋下皮疹成簇,恶心呕吐,口干渴,苔薄白微黄,舌质绛红不浮肿,烦躁不安,腰痛难忍尿量减少,血压偏低,脉细数无力,体温40.5℃,第五胸椎、第二腰椎及左右肾俞,压痛明显,属发热及低血压重叠期,热毒入营,阴液受损型。
先取神道及阴交四针,火针代灸,体温立即下降O.5℃腰痛减。次日症状又加剧,干呕频繁,懈黑色稀粪,尿量续减,呈暗红色,谵妄狂躁,闭目摇头,舌面附有凝血斑块,血压又有下降,脉细数模糊,体温39℃,三棱针点刺手足中指尖,略出血,以泄热安神,下午较安静。
21日,于呕不止,腰痛又增,尿续减,神志不清,因已进行胃肠透析,故暂停灸治。
23日,因尿量略增,胃肠透析未进行,故又续行灸治,于呕腰痛又如前,取阴交四针加上脘、中脘。至午夜2时左右,突然出现咳喘气急,咯出大量泡沫状血痰,时断时续,至8时泡沫血痰如涌,当取左右膈俞以降气血,情况无改善,又加用血愁(第十四椎尖)火针点刺,立即平静,不喘不咳不出血。因未加强刺激及专人守候,30分钟后各症再见。立即输氧及强心及激素等应用后,转为安静。
25日,病情较平稳,热已全退,咳血便血偶见,未续灸。午夜流出大量鼻血,尿量又大减,情况再度恶化,再次接受胃肠透析,消化道秽浊得以清除,略见安静,未配合针灸。
27日,热退,血止,神清,略可进食,苔斑驳,舌质红润,脉搏转洪大,但肛门坠胀,小便量少而频,尿道口刺痛,排尿感困难,取列缺、照海,以补水养阴,清热利尿。夜间尿量略增,次数减少,尿道口刺痛消失。
29日,保持平静,停灸观察,10天后出院。
例10列缺、照海,不仅对尿频、尿道刺痛及排尿困难有效,且对大便失禁及溏泄也有效。这可能是因肺为水之上源与大肠为表里,而肾又是司二便的原故。
丁×敏,男,65岁,住院号2036。
1985年12月25日,患者自发病至入院已12天,发热及少尿期已渡过,进入多尿前期,尿频、尿道灼痛,排尿时刺痛更剧,大便溏泄,小便时大便随之排出。单取左右列缺,火针代灸。
26日,昨日针后尿道痛大减,大便次数亦减少,至今日上午尿频尿道痛又见。大便次数又见增加,再取列缺加照海。次日症状按近消失。
28日,尿道偶痛,大便未解,情况大好,停灸观察5天出院。
例11在流行性出血热的中后期,均有不同程度的胸中烦热,舌干唇焦,口苦口渴等温热化燥,津溶受损的见症,如不失时机地配合中药养阴生津,当大有裨益。这在西医虽不断输液,但症状常无多少改进,可见输液与养阴两者是存在着一定的区别。
于×孔,男,47岁,住院号1948。
12月16日,患者自发病至入院后已9天,发热期已渡过,低血压较轻,体温偏低,精神略见迟钝,但对答清楚,苔白腻少津,脉弱小无力,全身沉重,腰痛尿少,腹部饱满,呕吐频频。属少尿期及湿热化燥,阴亏水涸型。
先给以熏灸阴交以护肾养阴,兼以消腹胀止腰痛,1小时后热感充满全腹,症状有所缓解。夜间嘱其仍自行熏灸阴交。次日因改做胃肠透析,未便续灸。
18日,精神狂躁,谵语,扬手掷足,以致透析时无法插管,邀针刺配合,即用三棱针点刺左右中冲略出血,狂躁稍安,又点刺左右中趾尖,出针后立见安静,插管得以顺利进行(直至死亡前,狂躁亦未再见),以后即以透析为主,尿已解,但患者精神状态反转向昏沉。因为少尿及尿闭期均已渡过,养阴生津未曾及时,灸治亦未继续,病情又趋恶化。
23日,嗜睡,双目不睁,呼之可应,食入即吐,颜面呈干枯样,满口白苔,干燥无津,脉细弱频数,体温不升,补液迄未中止。再用针灸配合,取通里,大钟,火针代灸,二次后昏睡略有好转,又用百会五针(百会、四神聪)以醒脑安神。
26日,经连续火针代灸后,神转清.可对答,拒再灸。一天后,病情又见加重,昏迷,面目枯犒,唇舌干焦,皮肤干燥生尘,咏沉细如无,满口白苔干涸如沙,呈现一派津枯水涸之象,危在旦夕。
29日,晨5时死亡。本例对透析是成功的但其他措施配合不力终于不救,未免遗憾!
例12以药物升压与灸法升压相比较,证明灸法升压的作用不仅可以与药物的作用相比美,而且还可以优于药物。当低血压期渡过以后,则少尿期自然不会到来。
王×连,男,30岁,住院号2049。
1985年12月16日,患者自发病至入院后6天。发热期已过,颜面灰暗虚浮,四肢肿胀,胸腹膨满,皮下有散在青紫斑,舌苔秽腻,脉沉细如无,血压盘旋在40/20mmHg左右,属低血压期及阳气怫郁,心阳不振型。
在血压下降,躁狂出现时,停用升压药物取巨阙,中脘与至阳,腹背轮用或单用,以宽中化浊,复脉宁神。当熏灸至30分钟以后,血压即可回升至70/50mmHg之间,神情即可安定。特与升压药物进行比较,灸法的升压作用显较药物为延长且较为迅速。次日仍守原法,血压略可稳定。
18日,血压继续稳定,胸膜膨满减,可进流质,未用升压药,续灸中脘。次日血压回升至正常,脉波转为洪大。上午未灸,下午又感烦躁,腰微痛,下肢沉重。尿量未减,取至阳与阴交四针,夜间呼呼熟睡。
20日,症状略有回升,纳减,腹满,火针点刺三脘、梁门。次日有微热,取大椎。
22—31日,病情稳定,少尿期未出现,进入恢复期。1986年1月4日出院。
例13全身麻木,经脉收引,出现在病程之早期,不能用邪入心包或阴亏风动作说明,也非由尿毒症所致可以解释。由灸法所收到的显效,则是以不可解释用于不可解释,都是为将来可以解释,先作为问题提出。
李×平,男,39岁,住院号2455。
1985年12月25日,患者发病4天入院,面部轻度潮红,眼结膜浑浊,全身有麻木感,以颜面及口唇为著,双手握拳,四肢屈曲,项不拘急,已1天多,渐加剧,腰部疼痛,尿量不减,血压130/80mmHg,体温38.5℃,神清,懒言昏沉如睡,但对答清楚,脉细数,苔薄白,无呕吐,腹不膨胀。属发热期,难分型。
取百会、左右风池、阳陵,以醒脑舒筋,手足三里,以解表益气,兼清头目。果然面麻轻减,手足松弛。次日面麻及拘挛均停止,腰部仍感不适,取阴交四针,保持平静。
27日,面部及胸部有热感,体温已全退,腰微痛,再取阴交四针及三椎下间。次日症状消失,未续灸。
30日,因停灸时间太长,病情有反复,头晕痛,眼不能睁,面部灰暗,纳减,懒对答,口于渴,腹胀,腰又作痛。再取百会、风池、阴交四针,下午精神转佳,能睁眼起坐。次日病情又趋稳定,但仍昏沉,取风池、大椎。
1986年1月1日,停灸观察,至6日出院。
例14《痧胀玉衡》及《疫疹一得》等书,均有“疫变肿毒诸候。而“痄腮”及“痧变发颐”,在下例中最为典型。
席×古,男,28岁,住院号2558。
1985年12月28日,患者发病3天入院,面赤,结膜充血,眼睑浮肿,喉头及上腭红肿,苔白腻,脉细数,血压偏低,手足浮肿,腹部饱满,自感心跳及胸中烦热,体温38.5℃,属发热期及腠理不宣,湿浊内阻型。
取大椎、风门、三椎下间,以解表去胸中之热;取手足三里与脾俞、以化浊除中焦之湿。次日热减,余症如前,鼻出血较多,口干渴,双额角有跳痛,取风池、悬钟,以泄少阳之风火。
29日,鼻血止,但昏沉思睡,眼不睁,咀嚼时颧弓处疼痛,左侧腮颊局部肿胀,取双颊车。次日面赤目肿消退,苔白腻减轻,可进食但局部肿胀增加。取合谷翳风。
31日一12月1日,下颌肿块已成脓,排脓后其余症状续减。大便一度5日未解,取支沟、照海,1日后排便,又观察10天出院。
例15对于控制和缩短多尿期,尚未找到有效穴组与灸治方
李×清,男,64岁,住院号1478。
患者入院已25天,少尿期早已结束,尿量每天在6000—7000毫升之间,已持续1周,纳佳口渴,精神状态正常,偶感胸中烦热,睡眠良好,属多尿期及脾肺失调,气化太过型。
1985年12月18—28日,认为肺为水之上源,病后正气未复,肾气不固,虚补其母,熏灸与火针代灸双肾俞;固补下焦之元气,配以命门与阴交;提气上行用百会;补土制水用脾俞。尿量仍然保持原状。
29日一1月7日,解除口渴口苦用承浆,阳陵;去胸中烦热用三椎下间;头晕取百会,风池。如此等等,兼症虽可轻减,尿量始终如前,或略有减少。
8—14日,尿量可减至5000ml左右,但出现耳鸣,显属肾气大虚,嘱其多服健脾固肾之剂,而中止灸治。
第六节灸法成功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对防治艾滋病的启示
目前艾滋病是一种可怕而又无特效疗法的恶性传染病,在现代医学的防治手段尚苦无眉目的时候,从中医传统的医疗方法中,寻求某些有益无害的适时措施,作为艾滋病特效药物与疫苗问世之前的应急手段,也是极有意义的。
流行性出血热是瘟疫,而艾滋病同样也是瘟疫。艾灸用于流行性出血热有效,而对于艾滋病来说自应也同样有效。而目前应用中厌治疗手段如药物与针灸等,治疗艾滋病已经显示出叮喜的苗头,应乘胜前进,为世界人民的健康,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灸法治疗艾滋病的有利因素
(一)提高免疫机制
不论是灸或是针,均能明显地提高免疫机制,这是公认的事实,在以上对出血热的实验研究中,更进一步得到证明。所谓艾滋病就是一种由病毒所引起的免疫缺陷综合症。由于病毒能关闭和损害免疫系统,药物就不能如正常那样,在人抵抗力的帮助下发挥其作用。而灸法自有其不可忽视的作用与功效。
在免疫功能正常的健康人群,虽感染了艾滋病毒,但不一定发病或成为带毒者。只有伴有免疫损伤因子,才能促使艾滋病的发生和发展,故把免疫损伤的人列为艾滋病的危险人群之一。因此用灸法来提高免疫机制,在免疫损伤的人身上,更有其意义。
虽然日前研究已经表明,被破坏了的免疫系统是不可逆的,而在应用灸法除了即时效应以外,对于恢复和重建免疫系统,也未见得无所作为,这是有待于我们证实的事。
(二)异病同治
艾滋病的病毒,其结构变化甚大,故同一药物既不能适用于不同病人,也不能在不同时期对同一病人,发挥其前后一致的治疗作用。而灸法则不论对不同细菌,不同病毒,均可发挥其“异病同治”的良好效果。这是为其他药物所不能比拟的优越之处,也是灸法之所以能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与特有的治疗手段的根本所在。
1.可以适用于各种机会感染:艾滋病人由于免疫系统崩溃,细菌,病毒,霉菌,真菌,原虫等几十种病原体,均可乘机而入,故对此类感染统称机会感染。如果单是一种感染也许可以治愈,而混合感染则任何种治疗方法都会失败。而灸法则可执简驭繁,统筹兼顾。即或对免疫缺陷不能马上得到恢复和重建,而对来自各种感染的本身进行控制与改善,也将是有意义的。
可能出现在机会感染中的以下各症,灸效可从大量其他病因的实例中得到启发与证明,如头痛,发热、咳嗽,胸痛,腹痛,腹泻,肺炎,疱疹,皮疹,粘膜溃疡,盗汗,淋巴结肿大等多种症候,均有显效与速效。而目前还没有特效药的由隐孢子虫所引起的致命的腹泻,也应有效。
2.可以通过血—脑屏障:在脑血管和脑细胞之间,存在着一?种高效的功能性保护机制,使血液中各种营养物质很快进入脑子,而完全阻止其他物质的进入,这就是血——脑屏障,遗憾的是艾滋病毒也能进入脑子,而脑和脊髓可能是艾滋病毒重要的藏身之处,任何对艾滋病的有效药物都不能到达。这样脑子就为病毒提供一个保护基地。即或脑外病毒被控制,一旦停止用药,它就可能再次从脑往外扩散。因此由艾滋病所引起的脑病,还无有效疗法。
在机会感染中的弓形虫感染,可发生猕散性大脑炎及脑膜炎等,出现相关的各种症状,应用乙胺嘧啶及磺胺嘧啶等药治疗,虽可通过这一屏障,但能有血小板减少及中性粒细胞减少等许多副作用。
在灸法的临床实例中,对于化脓性脑脊髓膜炎,以及结核性脑膜炎等,采用灸法治疗,无论对直对头部就近取穴,或远距离循经取穴,均可使灸感进入颅腔而收良效。可见灸效与药效完全是两种作用方式与途径,不能同一对待。
3.可以适应病毒结构和病情的迅速变化:在病毒来说,目前早已证实有很高的可变性,它的外壳和化学结构能以很快的速度不断发生变化和衍变,因而在治疗过程中,在不同阶段和时间里,就不能使用同一药物发挥前后一致的效果。同时艾滋病的新病毒也在不断地发现。因而使研制这种病毒的疫苗就非常困难。一种疫苗只能对一种类型的病毒有效,病毒的可变性越大,则疫苗的作用就愈小,而灸法异病同治的这一原则,就可以不变应万变,而适宜于发病的不同阶段与不同病毒。
(三)阻断在病毒复制中“酶”的作用
病毒在繁殖过程中,必须要有酶的帮助才能复制,这是一个明显的薄弱环节,如果能找到一种方法来阻断和破坏这种酶,病毒就不能感染其他细胞,因此就不能在体内繁殖。虽然有的药物能阻断这种酶,但毒性太大,不能长期使用,如果要应用灸法来破坏这种酶,自然要比扑灭病毒本身容易得多。虽然破坏了这种酶能阻断病毒的复制,而被损害的免疫机制也难恢复正常。但对阻止感染了病毒的人发展成为艾滋病、阻止感染了病毒的人将病毒传给他人,均具有重大的价值和意义。
(四)发挥灸疗的积累作用
灸或是针法其作用均可逐渐积累而加强,但针刺的次数太多不仅局部的反应加大,而且交叉感染的机会也愈多。药物如长期应用,也会有中毒危险,而艾滋病正是需要长期治疗的病种,选用灸法就更为相宜。施灸方法与疗程,是因病因人因追求的目的而各不相同,可自1~2天以至成年累月。凡是灸治的次数愈多愈久,则效果愈长愈巩固。这对艾滋病需要长期服药的患者来说,将是极其相宜的。
(五)直接作用于艾滋病的病毒
艾滋病的病毒,对温热缺乏抵抗力,日光也能将其杀灭,向体内加热与导热,自然就可针对这一病毒的这一特点而达到限制与控制的作用。在此顺便提一下灸与针优缺点的比较,针是单纯的物理刺激,只能诱发体内生热与生电,而灸则是一种物理加药理的复合刺激,能向体内直接导热与导电。这就可以对艾滋病的病毒产生影响与作用。有资料表明,大多数病人能终生携带病毒,尚未见有治愈的报导,能否通过向体内导热这一疗法而获得痊愈也未可知。
(六)破结消坚,行瘀活血
这是灸疗的基本功效,如果没有这一功效则不会有灸疗的身价。在艾滋病的发病过程中,随之俱来的卡波西氏肉瘤,目前虽已可采用放射与化学药物治疗,但病人大多在完成这一疗法之前,已死于无法治疗的感染。如果采用灸法,配合或不配合其他外治法而不能收效者,则灸疗的价值也就值得怀疑。
(七)清除被病毒感染的细胞
被艾滋病毒感染的细胞,已成为该细胞的一部分,不能用药物使之排出体外。从而使新生病毒继续感染其他细胞。病毒的繁殖过程直至杀死被感染的细胞才算最后中止。由于不能杀死每个被感染的细胞,并将游离病毒从血液中清除,因而药物难以奏效。
灸疗经验表明,各种炎症特以各种急性化脓性炎症,灸法只有对受损的组织产生治疗作用,坏死的组织很快得到清除,而水肿充血未到坏死程度的组织能很快得到恢复。灸法是否可以清除被病毒感染的细胞,而保护正常的细胞,这是一个值得验证的问题。
(八)集中药物的优点和弥补其缺点
对艾滋病药物的研制,必须具备三种作用:即抗病毒的治疗作用、阻止病毒繁殖的作用和加强免疫功能的作用。又必须要安全无毒可以长期使用而不出现副作用与不良反应(艾滋病人就是易于对药物产生过敏反应)。而对研制这三种作用的药物来说,要有一定的法定程序与步骤,最后才能由实验性使用成为正式使用。艾滋病毒仅对人有致病作用,如先在动物身上进行试验,用来作为药效的评价,其可信性是很小的。
灸法是行之已久的传统的治疗方法,对病毒、细菌与原虫(疟疾,阿米巴痢)等致病微生物具有无可置疑的治疗功效。通过以上对灸法作用的探讨,可见其不仅集中了对研制艾滋病药物的三大要求,而且足可弥补在药物方面可以出现和必然出现的许多副作用与不良反应。灸法其所以能有这些优点,这乃是中医认识论与方法论的产物。是中医以治人为主治病为辅的突出表现。中医的八纲辨症是辨明人体在发病过程中机能失衡的综合状况,而不是致病因子本身有什么表里,虚实,寒热。灸法的这种方法与手段,主要是促使机体由失衡而转向平衡,即所谓“双相调节”。其次一个特殊而重要的作用就是在应用灸法时所产生的灸感,即所谓“气至病所”,对患病组织与器官具有强大的亲和力和趋病性。使患病的组织可以迅速修复,病理产物很快得到排除。这与西医以治病为主}台人为辅,一症一药,在认识方法与治疗手段所存在的差别。在当前对艾滋病的防治尚无良策的时候,自应列为首选。
我们虽没有足够的实例,来说明以上有利因素的正确性与可靠,但是有了这有利因素,就可有力地支持我们鼓勇向艾滋病进军。
二、灸疗的施治方案
目前虽是针灸并称,但由于针刺有一定痛苦,同时又有交叉感染机会,故不拟采用,或使针刺的作用,居于辅助地位。而灸法则是不增加病人任何痛苦,不带来任何副作用与不良反应,杜绝交叉感染的机会,方法简单易行,可以随宜选择。可分为:
1.体表施灸法。这既是传统也是多变的施灸方法,除直接化脓灸当有条件地应用外,其他各种改进与革新的灸具与灸法,均可应用。这在“施灸方法”中已有评述,此处不赘。
2.内脏施灸法。自古以来均是对体表施灸,而对内脏施灸,则从所未闻。这是采用特殊的工具与特殊的方法,向体内输送药能与热能,使之到达相应器官而发挥其作用。由于目前是在验证阶段,具体方法暂不介绍。
三、其他中药外治法
中医药中的外治法,是中医传统的医疗方法,丰富多采,俯拾皆是。中医名著《理瀹骈文》,就是一本外治法的专著与名著。书中强调“凡可内服的药物,均可用作外治。”而内服副作用较大或有毒性的药物,更宜用作外治。以下各法,均可入选。
(一)贴法
中医称为“薄贴”,也就是贴膏药。更宜用作外治,可以制成不同的膏药,根据不同病情,选择应用。
(二)熨法
自古以来就有将药物粉碎加热包扎于病处或相应部位,使药物成份通过皮肤而慢慢吸收,这也有离子导入的作用在内。
(三)按摩
这种传统的医疗保健方法,除了手法操作以外,如果在皮肤上擦药,或是在震动的按摩器上加添药物,自将比单纯的手法按摩为优越。
(四)气功
这种“以人治人”的治疗方法,用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是可以肯定的,但要能使多数人同时按受治疗,且能得到巩固,就要求气功师有深厚的功力。因此推广应用就有很大难度。
不论是灸法或其他外治方法,均是在口服与注射法以外的另一种传统的给药途径,自古即广泛应用于临床,在艾滋病的防治中,自应有其意义。
四、阶段与目标
我们的工作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由浅入深,逐步前进。第一步是初级目标,以缓解症状,减少痛苦延长病人生命,求得临床上的改善为主,这一目标在较短时期内必须促其实现。第二步是高级目标,是阻止病毒不能感染其他细胞,阻止病毒复制,防止抗体阳性无症状的感染发展成为艾滋病。使血清转阴,免疫系统恢复正常。这一目标可能达到也可能达不到。但有人早就说过,在弗莱明发明青霉素之前,许多原始部落的人早已应用霉菌治疗伤口的感染,但并没有人真正注意到这一点而已。在科学研究中,许多设想常常开始看来是毫无实现可能,但一经实现时又常常是平淡无奇,并不是高不可攀,这是常见的事实。
以上设想希望能引起广泛的重视,和能建立国际间的密切合作,使这一危害极大的另一种瘟疫,向传统的东方医疗方法低头。
[附]砀山行
1985年岁在乙丑,12月15日上午7时15分,在汽笛长鸣声中,列车离开了合肥站,以风驰电掣般的速度载着我们一行4人向淮北平原奔去,窗外的晨雾给大地笼上了薄薄的轻纱,显得那么幽闲安静。
车轮滚滚,激荡着早已不平静的思潮,过去种种挫折与不能实现的烙印,不断在头脑中浮动。中医有几千年的医疗实践,在中国流行的疾病,就应该有中国的治法,在以往近50年的医疗实践中,深知灸胜于针,用灸法来治疗多种发热的病症,均收显效与伟效,针与灸的基本作用就是“异病同治”,难道就不能用灸法来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吗?存于心而出于口,久而久之便公然要请缨上阵了。
1984年冬,在山西运城讲学,返皖时路过西安,当时流行性出血热正在流行高峰,真是难得的良机,乃鼓勇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与要求,希望能进入疫区,了解与观察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情况,是不是能应用灸法治疗?不要求任何资助,一切责任自负。总算不虚此举,由有关单位召开了一次像研究生答辩似的座谈会,提出了若干反对热症用灸的传统观点,甚至有人提出在高热昏迷,阴液耗损的情况下,是否也能单独应用灸法而收效?最后得到总的回答是:“疫情已趋平静,不必劳动大驾!”一腔热血,满头冷水,长叹而去。医者理也,根据事理推理,灸法用于流行性出血热是可行的,是在对许多热性传染病如肝炎及菌痢等已经获得成效的基础上,才敢公开提出的。而在兜售自己的观点的过程中,却常常遇到“己所不为,而亦不愿人为”的某些人士,因此常是口吐春风,但又鼻呼冷气,寓阻挠于关怀之中。什么年龄高大啦!疫情危险啦!不要死在疫区啦!淮北地区气候多变,天寒地冻,体力不支啦j当面的关怀是如此,背后的嘲讽更不问可知。我当时已67周岁,但人生百年,终有一死,古人以马革裹尸为荣,吾若能为灸法事业而死,死得其所矣!有关领导,深受感动才允于成行。
成功固然可以为灸法事业贡献一点绵薄,但失败又有何面目回见江东父老!凡事当然都要有退路,但是如果任何事都要先把自身立于不败之地,先为自身的安危作考虑,那就是生活战线上的懦夫,科学事业中的贪徒,社会发展的绊脚石,要想深入疫区,获得第一手资料,要既不怕苦,也不怕死,科学虽有险阻,苦战终可过关,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冷眼旁观,坐观成败者,固然为数不少,而热情鼓励与大力支持者更大有人在,此次能向砀山疫区进军,就是在全国第三届灸法讲习班上,宣传这~设想与方案时,得到砀山县第二人民医院许红梅医师通报疫情与热心协助下才能成行的。没有这座桥,就无实现的可能,对此自当永志不忘。
桥仅是通往对岸的通道,能不能在对岸立足,还有桥头堡这一关。无可讳言,当前某些学术团体,某些业务范围,某些具体人物,虽不是普遍地但也不是少数地存在着“闭关自守”的风气,特别是中医与西医之间,在认识和手段上,都存在着鲜明的界限,而此行的关键所在,首先就是要取得西医人士的合作,是在西医园地里,种上中医的药草。想到此处不禁不寒而傈,列车的远方正是古代的鸿沟与函谷,虽然只是历史的陈迹,但余威至今仍存于人们心目之中。
下午2时许,车入砀山站台,热情的许红梅同志带领她科室的全班人马,赶忙过来提取行李,带领我们至寓所下塌,并对当时的疫情作了大体的说明。此次流行性出血热在砀山是首次暴发流行,除各区乡基层医疗单位所收住的病人而外,目前传染科病房已满,还搭了十多间临时病棚,已有十余人死亡,疫情正在蔓延,此来非常及时。
12月16日通过砀山县卫生局来到砀山县人民医院,黄、梁二位院长与传染科边春和、程克敏两位主任,表现了中西医团结合作的高尚美德,慨然允许我们进行临床观察及配合治疗。这才能使我们接触到大批患者,又经过医院办公室刘性华主任在生活上给以妥善安排,就这样我们才能越过重关,在砀山安营扎寨。
(四)
按照初步想法,是先观察,后着手,先治轻症、后治重症。但形势决不能允许我们这样做。用灸法来治疗瘟疫,不但无人做过,可能也无人想过。因此我们到来后,自然就是疑信参半。我们第一天刚到,行装刚卸,喘息未定,边主任就告诉我们,在传染科收治约近80名患者中,有危重4例,一例是低血压休克期;一例是剧烈腰痛少尿期;一例是新入院的高热期;一例是尿闭合并尿毒症,精神狂乱,神志昏迷。首先对尿毒症昏迷的病人,立马提缰,要求会诊。当时在场作陪的许红梅医师,以目示意,阻止前去,我只好佯作不见,立即起身走向病房,病人昏迷不醒,牙关紧闭,角弓反张,扬手掷足。如果应用灸法必然缓不济急,当即采用三棱针放血治疗。先刺双手中指尖,挤压出血约0.3毫升,病人狂躁即稍见平静,再同样盘迭鎏塑鎏笪丝堂皇垫
刺双足中趾尖挤压出血,病人狂躁立见停止,角弓反张消除。初次治疗到此中止。当场的医护人员及病人家属,均目目相视,表示惊讶。当我走出病房时,许红梅医师轻轻对我说:“这是一次严峻的考验!”我微笑点头。事后我对许医师说:在这置身悬崖的成败关头,退后一步就是粉身碎骨,平生宿愿永无实现之日,与其退而丧生,不如进而求生,知难而进,背水一战,胜利在望,也未可知!其后对其余三位患者也同样取得了预期的良好效果。由于首战告捷,才能立住脚跟。以后对于高热用灸,医院从不干预,可以不用征求同意,愿意看那个病人就看那个病人,大开绿灯,畅行无阻,把传染科病房,变成为灸法实验病房,取得了自由选择病例的主动权。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劈开峭壁千年石,露出阳光一线天!发热期得到控制,以后各期皆不会到来;休克期渡过,少尿期也不会出现,少尿期迅速消失,多尿期也就没有了。事实说明“热症禁灸”的说法是不存在的,灸法用于流行性出血热不仅是可行的有效的,而且在一定阶段与范围内独当全面,把其他各种疗法作为后盾与后备力量,也并非只是设想。在这一阶段,选择79例症状明显的病例,作为第一手资料,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
自信必须人信,他知贵在自知。一件新的事物和某一新的发现,必须取得别人的相信才能被承认和推广。一种努力和追求,必须有自知之明,目标才能到达。不自量力,白花气力,徒贻笑柄;有力不使,无所用心,也将是社会的蠢虫。对已获得的初步成效是由自知所获得的,目的则是在于推广和应用。因此重要的问题,就是要求能有更多的严重病例,使人相信灸法不仅对流行性出血热有效,而对其他烈性传染病也有效。才能对这一疗法深信不疑。事有凑巧,传染科刚好收进1例高热、昏迷、抽搐、项强的王姓13岁女孩,发病两天,经检查确诊为化脓性脑脊髓膜炎,各种体征典型严重,当晚熏灸百会3小时,又嘱其家属连夜施灸,原先41C的高热,至清晨已降38.9℃,项柔软,神清,可饮水,日问又连续施灸,神清,能对答,思食,夜间仍守原法,各症基本平息,原先白细胞为41500/立方毫米,脑脊液白细胞为20000/立方毫米,均已下降至接近正常。前后灸治共约36小时,症状全部消失,又观察两天出院。
与此同时,一例结核性脑炎右上肢瘫痪的3岁女孩,同样取百会旋灸,当天手指即见灵活,前后共灸治8天,每天3~4小时,功能基本恢复而出院。
(六)
为了表达对砀山县人民医院与卫生局的谢意,也为表示本院对此项科研的重视,更重要的是对灸疗功效的实地了解,1986年1月5日,本院张自云副院长与业务科唐照亮同志,顶风冒雪,来到砀山,与各方面作了会晤,并特地到传染科病房,探望了病人,详细地询问了治疗情况与效果,病人纷纷表示:“你们来得真好!真及时!”有的病人在床上连连拱手。还有一位患者甚至说:“我现在还不能起床,不然我就给你们跪下了!”这不能不感到我们为人民服务做得太少了,人民对我们的情感太深厚了!天时是寒冷的,门外是雪深盈尺,滴水成冰,而心头的温暖却像是浸沉在和煦春光之中!
经当地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大力防治,发病的季节也即将过去,出院病人逐日增多,入院病人逐渐减少,日夜三班的工作也就得以稍事喘息,但是又惊动了周围的群众,各种杂症又纷至沓来,说也奇怪,可能是淮北人民对灸法的特有敏感,来诊者经一次或几次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与恢复,这就使芬芳的艾香,飘洒在淮北平原。
第一阶段32天的短暂时间过去r,怀着依依惜别之情,与热情友好的砀山医院送别的诸同道伫立在候车的月台上,面对即将到站的滚滚车轮,联想到宇宙也是一个滚动的大圆圈,事物发展也是一个圆圈。生理过程与病理衍变,同样是一环套一环滚动着的因果转化链,打断或是打乱流行性出血热病理传变的因果规律,是这一次取得成效重要的理论依据与手段之一,但也只是向流行性出血热进军这一进程当中的一个环节,这一环刚刚过去,下一环还要紧接着跟上来,不然就要半途而废;至于下一环节的布置与安排,就要取得各方面的支持与重视,而不仅仪是在于个人的努力。
(七)
果然希望与预料得到了实现,这项工作已经受到卫生部的重视,列为75科研中标项目,个人也被授予为“卫生文明先进工作者”的光荣称号。1986年冬末春初,流行性出血热又向砀山人民袭来。在同年12月,又偕同唐照亮、蔡圣朝两同志第二次来到砀山。虽然不是轻车,但已成为熟路,旧地重来,倍感亲切。第1次的79例,是两条腿走路,即西医疗法与灸疗是同时进行的。为了符合科研要求与能进一步说明问题,故第二次分为3个组进行对照。经治105例,肯定了第1次的效果并且获得不少新的体会,我院周逸平院长也冒着风雪,踏着泥泞,来到砀山,了解病情。有一位同道,在公开场合曾不止一次地提出疑问:“果真有效吗?”在砀山同志斩钉截铁地肯定回答中,才默然而退!可见对一种新的事物,或是对已被埋没正确的东西被重新再认识时,其阻力和积习是如何顽固而不易清除。
1987年冬,又到了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季节,由于地方卫生及行政部门措施得力,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我们第三次来砀山时,仅治疗20例即收兵回合肥。在以后这些时日里,由唐照亮等同志全力投入实验研究,使临床功效能从现代检测手段中得到有力的证明。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安徽省医学科学研究所倪大石研究员给予了大力支持和指导,这是需特别感谢的。
人说砀山是安徽的西伯利亚,而事实正好相反,此地不仅物产丰富,以产梨名闻遐迩,而且民风淳厚,更使人深刻难忘。在返回合肥的车厢里,面对窗外广阔的平原,勾起了对这块土地无限依恋之情。再来!一定再来!我当时虽然已经是68周岁了,如有适当时机,我还要为砀山人民做一点微薄贡献。
[ Last edited by zhouxl2000 on 2006/12/28 at 13:15 ] 第十一章 灸法治疗各科病症验案
第一节颅脑及神经精神病
一、化脓性脑脊髓膜炎
百会对脑炎、脑炎后遗症及神经精神诸病,疗效均确切可靠,不论为直接灸与温和灸均可有效。但时间一定要长,不能更换位置,可收叠加与积累作用,坚持治疗是成功的关键。举例如下:
1985年去砀山治疗流行性出血热期间,当时砀山医院传染科人满为患,临时搭起的帐篷也不敷应用,在门口走廊边,卧一重病女孩,每次出入必经其旁,因为不是出血热病人,当时也未予注意。两天后问其家人,偶尔问及女孩的病情,答称:医生说孩子是脑膜炎,牙关紧闭,滴水不入,颈项强直,已昏迷两天,医治无望。我当时听了一怔,忙去询问经治医生及查看病历,已经做过腰穿,脑脊液为浑浊淡黄脓样物,白细胞计数为58000余,必死无疑,即或不死也将形成终身残废。出于职业本能,当即找到传染科主任边春和大夫,主动要求对患儿治疗,当得到允诺与支持后,立即用灸架熏灸百会,令其家人守候,日夜不停,连续三日夜,逐次好转,终于使患儿彻底痊愈出院。
二、结核性脑炎
在砀山县人民医院传染科住满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同时住有确诊为结核性脑炎的患儿一名,在脑脊髓膜炎患儿采用灸法而获得良效的鼓舞下,家长主动要求应用灸法治疗,同样采用灸架熏灸百会,问断施灸每日上下午各灸3小时,4天后,神志清醒而出院。
三、急性病毒性脑炎
连续施灸三日夜,前后施灸200小时,使患儿濒死复苏。日前有些针灸教材,规定施灸时间为20分钟,故其效果不显也。
患儿杨某某,女,8岁,住砀山大寨乡后王庄村,1988年9月上旬,高热昏厥,抽搐,经本地医院积极治疗未效,急转徐州某家医院传染科,诊断为“急性病毒性脑炎”,住院抢救20余日。患儿始终高热不退,大小便失禁,颈项强直,四肢痉挛,手足震颤频繁发作,口噤流涎,吞咽困难,似睡非睡,微有呻吟,一直处于半昏迷状态。经该院会诊讨论决定,以为全愈无望,动员家长带患儿出院。
患儿出院第三天,经人介绍来我科求治。高热40.5℃,其余症状同前。当即采用“灸架”取百会穴连续日夜施灸,嘱家长轮流守护观察,始终不更换穴位,各种症状逐步缓解,手足痉挛停止,能吞咽。灸至第三天的早晨,患儿突然开口叫“爸爸”、“妈妈”,并要东西吃,家长喜出望外。此后艾灸减量,每天仍继续灸百会,上、下午各3小时。一周后患儿意识进一步恢复,并能扶物站立。15天后,在续灸百会的同时,又加灸左右足三里,上、下午各一次,每次2小时。防止百会穴因灸量太大而引火上行。20天后,患儿基本恢复正常,能和同伴笑闹追逐。至1988年10月上旬痊愈。前后共灸20余日,将近200小时,患儿已能上学。患儿父母也不相信自己的孩子能恢复得这样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一句话也说不出。我也随之流下了对灸法的伟大功效而自豪的泪花!
古今中外的各种文献,从未见有单用一穴连续灸治三日夜,前后累计近200小时者,可见灸疗的作用量是决定灸效的最大关键。由此也开阔了单用一穴长时施灸之先河。百会穴具有醒脑开窍之功,而用之有有效有不效者,但用之未能得法,未能恰到好处之故耳。我之所以敢于应用灸法治疗热性病与长时间施灸,是因周楣声主任医师在来砀山用灸法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和灸治急性化脓性脑脊髓膜炎症均收到伟效的启示,周老灸治脑膜炎的时间前后总共约72小时,而我前后约达200小时,也可以认为这是大胆的创举。
(安徽省砀山第二医院针灸科许红梅经治)
四、乙脑后遗症
马斌华,男,3岁,93年10月就诊,四肢软瘫,颈项倾斜,双目向左上方凝视,对声光刺激无反应,对疼痛刺激有痛苦表情,言语不能,哭声低微,低热消瘦,大肉瘦削,如皮裹骨,是在4岁时由高热痉挛,诊断为乙型脑炎,病退后所引起的。用灸架熏灸百会,连续坚持灸1周,一周后低热消退,改用每天上、下午各熏灸1次,每次一个半小时,一月后双目凝视好转,对声光有反应,颈项可勉强伸直,四肢肌肉略见饱满,坚持治疗至一个半月,对呼唤有反应,但不能说话,对外界的呼唤,可转头回顾,有喜怒表情,连续用上法治疗至两个月时,四肢可自主运动,在别人扶持下可行走,会说妈妈叔叔等单词,但不清楚,治疗产生了明显的效果,病儿父母决心更大,配合更好,又坚持治疗一月,病儿言语听力、上下肢均功能良好,可独立行走,做精细动作时唯感左手灵活性较差,回家自行熏灸巩固疗效。
(针灸医院蔡圣朝、魏从建经治)
五、癫痫
直接灸百会对癫痫的疗效确切。山西河津县黄河修防段卫生所谭万捷医师之女16岁,自8岁高热后即患有抽风毛病,发作时手足抽搐,口吐白沫,颈项强直,约半小时后方开始清醒,每隔三五日即发作一次,因而不能坚持上学,中西药物均无效果,谭医师是针灸爱好者,曾在“全国灸法讲习班”学习过,乃决定选取百会用直接灸,造成灸疮,一次后发作显见稀少,信心更足,待灸疮开始愈合之际,又复加强一次,前后共直接灸百会3次,病情彻底痊愈,恢复上学,思维清晰灵敏,现已读完初中。
足三里穴,用于消化系统疾病已成常规,而在精神病,方面,也同样具有作用。
王×贺,男,成年。脑脊髓膜炎全愈后继发癫痫。每隔一、二日即发作一次。发作时手扬足掷,号叫不止。在其清醒时,直接灸左右三里,当在左三里着灸时,诉说有麻辣辣的感觉,直上到达头部,右三里也有同样感觉到达腰部。左右各造成Ⅲ度烧伤,直至灸疮将愈合时,头脑清醒,语言有序。其后症状又逐渐再见,因合作不良,未续灸。
肝主筋,肝俞之外为筋缩,《金针梅花诗抄》:“筋缩能教筋不缩。”癫痫发作正是以筋脉抽搐为主,用已有效。
王×兰,女,16岁。8年前,因患乙脑,痊愈后第四年出现癫痫,每隔1~2个月发作一次,突然倒地,四肢抽搐,双目上戴,咬牙,口角流涎,约十余分钟后平复。平时意识清楚,生活正常。隔姜灸筋缩,灸感由脊柱上行至头,向头顶及其周围扩布,约15分钟感应消失,造成Ⅱ度烧伤。今已二年,未见发作。
六、精神分裂症
中医传统理论认为是心藏神和心主神明,而精神错乱正是由神不明所产生的症状。在因精神因素所致的病例中,在采用直接灸及熏灸时,感传均向心前区扩布,而未见对头部发生影响。还曾见有在癫狂发作、将要发作及发作静止时,心机能有特殊的改变(见例2),可能是心机能与神经机能之间存在着某种特殊的联系。在日常生活中,忧虑则心前区闷窒,欢乐则心前区舒畅,这也是习见事实。
例l:徐×生,男,18岁,因所慕不遂,患精神分裂症,忧郁型,在数人夹持下,直接灸百会,当灸至三壮时,大呼“热气钻到心里去了”,十壮后,又加灸左右心俞,又呼“热气又跑到心里去了”!灸至六七壮,诉头晕思睡乃停灸,放手即蒙头而睡。灸后平静6天,言语及行动均如常人。其后各种症状又见恢复,因不合作,未再灸。
例2:陆×香,女,24岁。平素精神状况正常,因夫妻不睦,加之为生计所迫,由忧郁而突发精神错乱,胡言乱语,撕衣毁物,不食不眠,已4天。每天有六七次大发作及持续不断地小发作。由数人按持乃能得诊其脉,心律高度不整,脉波前后之间差异极大,时而沉细如丝,时而洪大无伦。而当发作暂停时,仍有阻滞及早跳。如将要大发作时,先是全身筋肉跳动,继而原先本来是细小的脉搏,即出现不规则之洪大有力。熏灸左劳宫,灸感呈片状向前扩布,由腋下进入前胸,嗣而全身皆有温热感,头部并无感应。待感应减弱后,随即再熏灸左涌泉,灸感仍呈片状向前扩布,入腹后即全身温暖,汗出津津,前胸舒畅,头部仍无感应,精神大为安静。又续灸2次,并配合潜阳熄风,清心宁神中药,回娘家休养。一年后随防未复发。
七、头痛
头痛多数能在胸椎的督脉上出现压痛反应(在偏头痛病例有时也可略偏向病侧)。采用熏灸及吹灸法,感传多是按常规向上抵达痛区。或是先下后上而发挥良好的止痛作用。也有少数病例,感传并未明显上传,痛区也无异常感觉而获得止痛效果者。
例1:王×球,男,成年。夜间3时许,突然后头痛,前额亦微痛,呻吟大作,别无其他脑症状。投以止痛药,3小时后痛未止.沿胸椎按压,
第四胸椎压痛(++),即对之用熏灸法,灸感先向下方扩布,于行抵
第十四椎处,即停止前进,又回缩至原处再向上,直至后脑,自觉脊柱内很舒服,继而背及头部皆津津汗出,头痛基本消失。至12小时后,又感不适,再如法施灸一次,感应如前,感传较速,痛全止,未再发。
例2:何治游,男,64岁(广东人,汪精卫厨师)。前头及两太阳穴疼痛,反复发作将近7年,止痛剂仅能维持片刻。第三、五胸椎尖均有压痛,当触及第五胸椎尖时有如触电,即在第五椎用熏灸法,灸感并未感知上头,头部亦未感知有何种感应,但灸至15分钟后痛即全止。以后又在原处续灸1周,3月余尚未再发。
例3:叶×作,男,成年。左侧偏头痛反复发作有年。第四胸椎偏左压痛(+),用熏灸法,灸感沿脊柱左缘上行,直至痛处,痛即止。3小时后病又复发,再灸,至5小时又发作,再灸,可以维持半天。共灸10次,至半年后又有微痛,改用鬃针埋藏而得到控制。
于定时发作的头痛,亦可在发作前施灸而收效。
例4:梁×中,男,成年。每天上午9时许,先是前头部发热,继而作痛,至午后方渐止。已有l周。第三胸椎压痛(+),用熏灸法,灸感沿脊柱及头顶正中抵前额,当即痛止。第二日痛又作,仍用前法收效。嘱其在发作前来灸,第三日于上午8时仍用原法,感应如前。以后即不再发作。
在头痛病例,亦可迳取大椎而得到控制。
例5:于×新,男,58岁。偏头痛反复持续发作,寝食俱废。直接吹灸大椎(未采用压痛穴),灸感直行上头,于行抵头顶时,即向痛区扩展,痛亦全止。连声道谢而去。
太阳、风池及耳尖,在偏头痛就近取穴时,效果也很满意。
在灸治过程中,特别是应用熏灸法,每有昏沉思睡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在头痛病例中,更为多见。
例6:彭×义,男,57岁。偏头痛左右交互发作,每月发作次数不等,1—2日方止。来诊时痛在右侧,左右风池及太阳均有压痛,右重左轻。吹灸左右风池及太阳,感到异常舒适,约3分钟后昏沉思睡,痛亦止。停灸后头目清爽。以后仍经常发作,一发即灸,一灸即止。未能持续久治,故不能巩固。
例7:金×臣,男,67岁。右侧偏头痛,吹灸风府无感应,痛亦不减。改吹右太阳,灸感即直向深部窜透,疼痛当即缓解。
例8:王×揆,男,成年。右侧偏头痛,迷信药物不信针灸,因服用药物太久,引起胃部不适,始求治于灸。即在右耳尖直接灸一壮,痛稍减,三壮后痛全止;效果竟维持月余。以后一经发作,即求灸治,成为推荐灸疗的义务宣传员。
感传一经开始即分为两支,齐头向着一个患处行进者,也有发
例9:周×林:女,成年。前头痛,鼻塞,有低热,已五六日,吹灸左合谷,有两道感传线并行向前(相距约二指)上至肩,即向头面扩散,当即痛止而头目清爽。2小时后又有微痛,再用原法一次,感应如前,症状消失。
手足十井与手足十宣(尖),其感传路径基本相同。感传可以沿本经或表里经行进。正是阴阳表里经经脉交错与经气交流的证明。
例10:魏×敏,女,成年。左侧三叉神经眼支痛,曾用西法局封两次,仅能暂时缓解。第一次吹灸芹商阳,灸感基本上是沿手阳明经上行,当到达头部后,两额角及两侧上方均有酸胀麻木感。灸感减弱,痛亦减轻十之九。第二次吹灸左食指尖,以观察其路径是否能与甲角之商阳相同,5分钟后灸感发生,其前进之路径与到达头部之感应,一如商阳。以后又续灸2次,感应如前,痛止后,未再灸。
例ll:沈×文,男,成年。右侧偏头痛,发作时由轻转重,再由重而轻,每月发作3—5次,持续时间1—2天。吹灸右关冲,感传经由无名指背沿手少阳本经前进,过肩后,自耳前方进入痛区,痛区完全为热感所充满,待灸感消失后停灸,痛亦全止。五日后又发作一次,但较前为轻,又续灸一次,未再复诊。月余后随访,云有小的发作,但时间不长。
例12:岳×本,男,成年。左侧偏头痛,痛剧时腰部也发生疼痛,止痛药难控制。吹灸左关冲,感传经由无名指腹,沿劳宫进入手厥阴经上传,由肩经耳后上头,痛区发生连续跳动,约2—3分钟痛即缓解。继而全身汗出津津,痛亦全止。又续灸5次,因症状控制而未再灸。
例13:闻×臣,男,成年。上感,低热,前头及眉棱骨疼痛,多涕。第1次吹灸少泽。先是全小指皆麻,继而灸感沿小指腹经少府、神门,循手少阴本经上传,自腋前方上头,头目清爽而停灸。6小时后又感不适,改吹小指尖,感传路径与第1次同。症状消失,未再灸。
涌泉与小趾尖内侧,如按照古说,则两者均属足少阴经。但两者的感传路径却极不一致。涌来的感传多数是与古说相近,或是自足跟上传,而小趾内侧甲角的感传,除可沿足背外侧进入足太阳的路径外,多数是沿足底外侧至足跟折向内踝后方上传。可见小趾内侧甲角与涌柬,二者乃是一种并列的关系,而不是连贯的关系。如按照手足十二经上下相应的关系来讲,足心之涌柬相等于手心之劳宫,则涌来就应属足厥阴经,这在首论“古代经络学说欠缺之处”节已有过讨论。还有在涌泉处着灸,灸感可以从足背发生也属多见,这与内关或间使处着灸,灸感能在外关或支沟处发生是一样
例14:俞×良,男,56岁。头痛以头顶及前额为著,是在感受风寒全身酸楚疼痛之后出现的,吹灸左涌泉,约5分钟后,先是足底发热,继而感传线自内踝后方直行向上(未见绕内踝而行)基本沿足少阴本经抵臀,即折入足太阳经沿脊柱旁侧上抵头,感传行进较慢,从足至头共历时约50分钟。第二次改吹左小趾尖内侧,感传自小趾腹经足底外侧(约当第四、五跖骨之间)至足跟,仍直行向上进入第一次之旧路而上行抵头,又续灸2次,症状消失而停灸。
高血压头痛及高血压病,对三里用隔姜灸或直接灸,效果明显确实,值得推荐。
例15:郭×臣,男,64岁。高血压患者。经常头痛,眼花,耳鸣,手指麻胀,步行不稳。针手足阳明经各穴可以暂时缓解症状,乃在左右三里用隔姜灸,灸前血压190/120毫米汞柱,灸感并未明显上传,造成I度烧伤后停灸,灸后血压降至160/100毫米汞柱。自觉头目清爽,直至灸疮愈合,血压尚未回升。
头外伤之后遗痛,也能在背部出现压痛反应,且能按常规出现感传的三个时相。
在已经确定的感传路径之上进行局麻,并未能使感传中断,与其他报道不符。而加压确可使感传停止不前。当压力减轻或撤除后,则感传又立即恢复。
例16:汪×水,男。在10岁时前顶被砖头击伤,今年22岁。多年来,每月头痛总要发作2~3次,痛在印堂上方,痛时有跳动,2~3天后方可缓解。且有一特点,即每当摄入盐分太多时(如成食)不到1刻钟即可发作,立即大量饮水即可缓解。在发作时来诊,灵台压痛(++),神道压痛(士)。灸灵台,灸感一阵一阵地向上冒,直达痛区,当时跳动即减轻,继而完全消失,欢笑而去。以后又续灸10次,半年后尚未再发。
例17:吕×林,男,34岁。15年前,在一次体育运动中,左额角被铅球击中,当即昏迷,经抢救后脱险。此后乃遗有常年之左侧偏头痛,时隔不超过一天,服止痛药难以控制。在第五胸椎及其左侧出现压痛,即对之熏灸,灸感呈线状上传,经脑后自左耳上方进入痛区。lO分钟后,痛即缓解而消失。次日仍用原法,灸感增大,全头皆有热感。特嘱其暂行停灸,以观察疗效维持之时间,6天后又复痛,仍用前法,每天灸1次,拟灸10天,当灸至第5次时,为了验证灸感的传导作用是否可被局麻所阻断,乃在第五胸椎上方约当第二胸椎上脊柱正中,注射2 9/6普鲁卡因2毫升,灸感同样向上传布,丝毫未受阻滞。第6次在身柱处用拇指重压,感传即停止不前,减小压力灸感即有向前扩布的趋势。撤除压力,感传立即恢复。10次后暂停,疗效维持3个半月,发作较前显著减轻,间隔亦延长。每次发作时复灸1次,可维持半个月的平静,半年后又灸治10次,5个月后,尚未再发。
上病下取,对于阴虚发热的头痛,取用涌泉,具有双重意义。
例18:赵×兰,女,成年。头痛、头晕、贫血、低热(每日盘旋于38℃上下),手足心发热,已近两月。熏灸双涌泉,先是双足背发热,继而热感沿下肢外侧上传抵腰,从脊柱两侧自后脑上头,传感扩布缓慢,共约45分钟,3次后精神转佳,各症先后消失,又续灸5次以作巩固。
八、头摇
在背部也能有压痛反应出现用化脓灸而收效。
患者王×明,男,18岁,除头部摇幌不定外,无其他任何不适(脑电图正常),病程10年,拟诊为小舞蹈病,按照风湿病治疗无效,在第三胸椎处有压痛反应出现.采用化脓灸而停止。
九、面神经痉挛
肩井穴除对肩颈胸部及下肢诸病为有用外,且能对面神经痉挛起到一定的作用。
黄×,女,成年。右侧面神经痉挛已五年,间断跳与抽搐,未引起口眼喁斜,曾接受针刺及各种治疗无效,给予同侧肩井直接灸,造成Ⅲ度烧伤,无明显感传现象,灸后第4天,抽动间隔即见延长,至第10天仅感轻微跳动,至20天后灸疮愈合,跳动亦基本停止。
十、眩晕
阴交及脐以下各穴,习惯上都是用以治疗下腹及前后阴诸病,头部病则很少采用。兹举一例,以期引起重视,并说明由阴交所引起的全身上下的感传情况。这当然并不是每一病例都能出现,但这也是经络感传的一种特殊形式。
例1:戚×玉,男,43岁。眩晕病反复发作多年,睁眼则天旋地转。熏灸阴交,约15分钟后,灸感发生,分为左右两支环向脊柱,在第三腰椎处汇合,当左右两支接触后,又复稍向后退缩,沿足太阳经第二行上行,行至大椎附近,两支合一,向上抵百会,在百会处灸感约有桃核大小,再由百会向下扩展至面部,在口唇上方由两侧折向脑后,仍分两行由原路下行,还至第三腰椎处又分向两臀,由下肢内侧下至大趾尖,待诸趾皆有感应后,又向上退缩,仍循原路上头。如此反复循行三次,因时间太长,患者体位发生疲劳而中止。当时眩晕减去十之七八。第二三次仍用原法,反应如前,眩晕停止而停灸。
眩晕的发生,现代医学认为与前庭功能失调有关。因此直接作用于外耳道就可以有其意义。用已有效。
例2:尹×宗,男,66岁。原有高血压病,近数日来突有夜间发晕,不能转侧及抬头,晕甚时则反复呕吐。每隔日或二三日即发作一次,分别吹灸少商、商阳及大椎等穴,均不发生感应。最后直吹两耳,耳道发痒,有昏沉思睡感。停灸后夜间仍有小发作,但不剧。又用原法二次,发作中止。
眩晕选取胸椎反应穴及相应穴,均可有效。
例3:锁×樵,男,56岁。夜间起身小便,突然感觉头晕,次晨即不能睁眼抬头,恶心呕吐。第六胸椎压痛(+),熏灸,灸感直上至头,全头皆发生感应,半小时后停灸,症状轻减一半,下午又用原法一次,眩晕停止。
例4:翁×,男,成年。头脑昏沉作晕,思吐,精神萎靡,已四天。先吹灸印堂、上星,头目稍清爽,但不显著。改用吹灸风池,热流刚一触及皮肤,患者连称舒适,并感到热流直入脑中。约5分钟,头目清爽而停灸。
十一、失眠
足三里穴用于消化系疾病已成为常规,而在精神病方面,也同样具有良好作用。特别是对胃肠病而同时又有失眠头痛愈者,更可收一穴多用之效。
例1:刘×生,男,成年。患失眠已有十年以上,同时有胃痛食减及上腹膨满饱胀等诸种症状。每晚必须用大剂量安眠药,方可暂行入睡。六脉细数,面色胱白。在商得本人同意后,用隔姜灸左右三里,热流自股上方左右汇集入腹,出现肠鸣嗳气,旋即全腹温暖,头部有清凉感,持续约一刻钟,各种感应消失而停灸。10日后复诊,云当夜未服安眠药即安睡,食欲增加,情绪稳定。近一二日又稍感睡眠不稳,要求再用原法又在三里(原处)仍用隔姜灸,各种感应如前。月余后再来诊,云失眠基本控制,偶尔因考虑问题太多时服用少量安眠药即可有效。
在失眠病例中,能在第五胸椎及其上下方不远处出现压痛反应,使感传上头。
例2:傅×保,男,成年。失眠已半月,通宵不能入睡,第五胸椎压痛(+),在左右心俞压痛(+),熏灸五椎,灸感先向下行少许即回向上,由脑后扩展至头顶,凡是有毛发之处皆有热感,头毛有竖起的感觉。双手也发热(与灸处及头部并无明显的联系),约5分钟后头部之热感开始渐次向两臂延伸,经两臂外侧与手之热感汇合,当时即昏沉思睡,至感应减弱后停灸。次晨来告,谓夜间已能入睡,仍用原法两次,失眠停止。
第二节五官口齿喉舌病
一、眼病
(一)急性结合膜炎
在合谷穴采用吹灸,不但效果好,而且对手阳明经的循行路径及手太阴阳明的表里关系也可作出证明。在双眼同病的情况下,而在一侧取穴时,感传一般是先至同侧,再至对侧。感传在中途可以出现分又与分支,但最后仍集中于患处,或是分指两个患处。
例1:王×奎,男,成年。双侧急性结合膜炎,眼睑轻度浮肿,睑缘奇痒,吹灸左合谷,次指先发麻,随即全身发麻,在麻感之中,有一线循手阳明经上行,由肩上颊,面部特别发热,继而眼睑上下皆发热,双目清爽。两次而愈。
例2:凌×朝,男,成年。双侧急性结合膜炎。吹灸左合谷,约5分钟后,感传呈线状向上扩布,于行抵阳溪处即折入太渊,循手太阴经上行,由腋前缘上肩,先入左目,待左目感应停止后再至右目,双目清凉。共3次全消。
例3:王×中,男,成年。双侧急性结合膜炎。吹灸右合谷,感传由手阳明经上行至肩后,分为两支,一支由头先入右目,在目内作蚁行盘旋。另一支自腋前入胸,在乳上方横行进入胸骨中线,自喉头深入先入上齿,上齿微有酸痛感,继而扩及下齿,满口舒适。再向上入左目。约数分钟后全身皆有氤氲之气,且微微出汗,竟一次而愈。
急性结合膜炎,如取用胸椎及其两侧之反应穴,感传可以沿足太阳经或督脉入目。效果满意。
例4:李×胜,男,成年。双侧急性结合膜炎,巩膜除有血管翳外,并有泡疹。左右心俞压痛(++)。双侧同时施灸,灸感久不发生,至20分钟感传突然出现,同抵大椎两侧,分由两耳上方进入双目,感应完毕,双目即感轻快。二次后炎症全退。
例5:吴×,女,成年。双侧急性结合膜炎,神道压痛(++),左右心俞压痛(+)。熏灸神道,灸感行抵大椎上方时,即分为左右两支分抵双目。三次全退。
急性结合膜炎,直接灸侧同耳尖,效果良好。
赵×全,男,成年。右眼急性结合膜炎。吹灸大椎,感传发生迟缓,改取右耳尖,直接灸3壮,一次而愈。
目赤肿痛可以在太阳放血治疗,但血出不多,且欠安全。如改用熏灸或吹灸,则同样可以收效。
例6:陈×安,男,成年,右眼急性结合膜炎,红肿充血严重。吹灸右太阳,灸感迅即入眼球,发生酸胀及舒适感。15分钟后停灸。共三次,全消。
急性结合膜炎,光明与地五会是常用的有效穴,且确能出现压痛反应。如压痛尚未完全消失,过早停止治疗,则症状还有再发的可能。
例7:邱×明,男,成年,双侧球结膜及睑结膜充血肿胀,已用过抗菌素多日未效,来诊时,试行在光明与地五会按索,果然双侧均有压痛,即于左右光明同时熏灸,5分钟后,灸感即沿下肢外侧从胁肋上传,由腋前线上行入目,眼球内部有跳动感,两次后肿胀基本消退。光明与地五会压痛仍存,但较轻,未再灸,6日后又复发,再灸两次全消。
(二)胬肉
翼状胬肉在胸椎及其两侧也能出现压痛反应及循经感传,但只能对急性发作有效。是否可使胬肉全部消退,尚无实例证明。
胡×叶,男,成年。左眼胬肉已侵入角膜,新近水肿充血,凸起如黄豆大小,妨碍眼睑启闭,流泪羞明。左督俞压痛(++)。先用熏灸法,以检证压痛穴是否能与患眼发生联系,灸感果然一线上行,直达后脑,从左耳上方进入左目。内眦发生奇痒,约20分钟后痒止,眼有清凉感。证明压痛穴与患眼确实发生联系。直接灸督俞造成灸疮,在施灸时眼发痒又如前状。灸后第一天眼发痒多泪,以后每日发痒多次,泪液渐少,水肿消退,胬肉也有缩小的趋势。灸疮化脓后,痒得更厉害,灸疮愈合发痒亦好转,胬肉进一步缩小,但残端仍在角膜边缘。以后一直保持静止未复发。十四个月后,症状又有进展,亦未再灸。
(三)青光眼
青光眼也可在胸椎及其两侧出现压痛反应,灸疗有一定的效果。
例l:倪×九,男,老年。两眼不红不肿、只觉昏蒙,入夜见灯光有虹彩圈已半年,至阳压痛(+),熏灸,灸感仅抵后脑,未上头,也未到眼,但眼前顿觉清朗,连声称异。停灸后不到6小时,昏蒙又复如故,再灸,灸感抵脑后,又觉明朗,半天后又如前。随着灸治次数的增多,有效时间也逐渐延长,共灸治16次,症状轻快而停灸。三个月后,又略有恶化,但较前为轻,再未灸。
青光眼患者足少阳经如风池、肩井、日月、环跳、阳陵、侠溪等处,均能出现压痛反应。可以推理青光眼的发生,与厥阴少阳的风木关系当有所联系。
例2:黄×童,女,成年。右眼球凸出,畏风流泪,视力减退,引起偏头痛,视灯光有虹彩圈。急性发作时,则瞳孔散大,已历12年。沿足少阳胆经按压,风池、肩井、光明,环跳、阳陵及侠溪等处,均有压痛。熏灸右风池,灸感能透入眼球中,有痒感,泪增多,眼球肿胀突出严重时,灸后可退缩轻减,但效果不能持久。共灸治20次,因他去而中止。
(四)角膜溃疡
也能取背部反应穴而收效。灸感能不发热而反发凉者也为常见。
陆×云,女,成年。左眼角膜溃疡(仅有针头大小)。轻度巩膜充血,疼痛多泪,神道及左右心俞压痛(+),熏灸左心俞,先觉灸处周围有清凉感,诉说好像刚涂过薄荷油,继而好像一股冷风自灸处向上扩布,经由脑后而至左眼,眼内也有清凉感。第二次,仍用原法,凉感如前。共两次,溃疡与充血竟完全消失。
(五)白内障
在胸椎及其两侧也可能有压痛存在而对患眼发生感应。但效果尚难肯定。
倪×祥,男,70岁。右眼老年性白内障,同时患有双侧肩凝症,血压180/130毫米汞柱,身柱压痛(+),神道压痛(++)。熏灸神道,灸感上至大椎附近时,即分为左右两支,先抵两肩,待两肩为热感充满后,又从大椎向头部扩展进入右眼,患眼发胀。3次后,视力小有改进,肩关节活动范围增大,血压稍降。共10次,视力无明显进步,未再灸。
(六)视网膜出血
能在同侧肢体出现压痛反应,灸感到达患眼后,症状即有改善。
缪×泉,男,成年。十余日前,右眼突然不能见物。眼球轻度肿胀,有磨擦感。经眼科检查,证明为视网膜出血。药物治疗,久未收效。乃求治于针灸,右心俞压痛(++),左心俞压痛(+),右太阳、右目窗、右足三里压痛(+)。
第一次在右左心俞同用熏灸,灸感按常规出现,双侧灸感于进抵大椎附近两支合一,从右耳上方向患眼前进,入眼后出现酸胀感。约5分钟后,灸感消失。灸后右侧头部有胀痛。第2次熏灸右足三里,灸感基本上是沿足阳明经上行入目,感应同前。第3次先后灸右太阳,右目窗,灸感迅即入目,感应并不比远道着灸为增强。以后每日轮灸3次,每次间隔4小时。5天后磨擦感大减,能见物;10天后视力恢复三分之二。又经眼科检查,证明出血已大部吸收。又续灸10天,右眼视力1.O、左眼视力1.5,乃停灸。
(七)麦粒肿
有许多眼病,取用其胸椎两侧所出现的各种病理反应点(如小红点或压痛等),均可收到治疗效果。
洪×祥,男。成年,左上眼睑麦粒肿,在至阳上方稍偏左侧有一小红点,如芝麻大小,稍高于皮肤,指压不退色,有压痛。用熏灸,灸感沿脊柱左侧自左耳上方进入病眼,患处充满热感,持续约十余分钟,感应消失后停灸。一次后红肿即消退,略出脓汁而愈(也可直对小红点或压痛穴用三棱针挑破挤出血液,更为简捷有效)。
(八)霰粒肿
例1:丁×杰,男,成年。右上眼睑出现硬结一处,如黄豆大小,表皮不变色,翻转下睑见有一红肿充血区(霰粒肿),至阳压痛(+)。熏灸,灸感上传至大椎,即经右耳上方向右眼行进,当到达目外眦后即隐约消失。3日后随访,已一次而消。
例2:盛×华,女,成年。右眼巩膜出现紫红色扁平略凸起之小结节,有异物及磨擦感,眼略红肿发胀,巩膜炎症状具备,至阳压痛(++)。熏灸,灸感略偏于右侧沿脊柱外缘上行,经耳后,从耳上方入眼,脊柱酸得特别厉害,眼发热,感应减弱后停灸。第2次仍用原法,脊柱不发酸,再灸一次,共3次,全消。
(九)溃疡性睑缘炎
章×元,男,成年。双侧溃疡性睑缘炎,睫毛全部脱落,外眦粘连,眼睑浮肿,流泪畏光。左右督俞压痛(++),先用熏灸以测定反应穴与患眼是否发生联系,灸感果循左右足太阳经上传,在百会处聚合成团,稍行向前,又分为左右两支直趋两眼,眼角及睑缘均发痒,痒止后停灸。第二次于左右督俞直接灸造成灸疮。约60日灸疮始愈合,眼睑浮肿逐渐消失,畏光流泪全除,睫毛则未见再生。
(十)泡性眼炎
侯×玉,女,16岁。双眼球作胀,巩膜红肿充血,并有紫色扁平结节,双侧上下眼睑水肿与眼圈红晕。泡性眼炎症状具备。吹灸大椎,灸感经头顶正中约当前顶穴处分为两支进入双目。待感应完毕,胀痛当即减轻,共3次,全消。
二、耳病
(一)化脓性中耳炎
在化脓性中耳炎病例中,合谷及手三里是有效穴之一,感传能循手阳明经入耳。
例1:王×,女,18岁。右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穿孔,迁延三月余月。近日右耳屏处也出现肿胀,中心有小脓栓。右合谷压痛(+),右手三里压痛(++),左侧压痛(士)。在右手三里用熏灸,灸感隐隐沿手阳明经上传,由肩曲折入耳,耳内发痒,有蚁行感。感应停止停灸,次日复诊,脓水大减。灸至第3次,在耳屏上拔出脓栓一个,长约4毫米细长而硬,有如木刺。又续灸2次,症状基本消失而停灸,但尚遗有轻度听力障碍。
急慢性中耳炎,均可直对外耳道用吹灸或熏灸,并可循经向外周扩布与往返回传,对足少阳经的循行路径作出证明与说明。
例2:黄×俭,男,成年,感冒后,续发化脓性中耳炎(右),鼓膜穿孔,外耳道亦肿胀,听力障碍。用大号熏灸器,罩在外耳道口(包括耳门、听会、听宫)灸之,第1次约灸30分钟,热感充满耳中,未向他处传布。停灸后,耳中分泌物增多。第2次再灸,约10分钟后灸感呈线状向肩部扩布,随即沿腋后线下行抵腰,约当带脉穴稍下方斜折向后,经臀,沿下肢外侧在足背外侧抵第四趾。当灸感到达四趾后,患者感到足趾异常舒适而不断作屈伸运动。在趾尖稍稍作停留,又回传循原路入耳中,耳内并感到有响声,热感也增加,不到半分钟又回到四趾,如此来回5次,停灸后又有很多脓水外流。第3次来灸时,耳道已干燥,着灸未及10分钟,感传来回于耳中及四趾的速度有如闪电,次数已无法分清,共5次,听力基本恢复而停。
例3:汪×,男,成年。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右),外耳道充满脓汁及脓痴,清洗后,可见鼓膜已穿孔,对外耳道直接吹灸,30分钟后,在耳底深处出现两股热流,一支上行至头顶,一支向F扩布,经过腋前线至12肋骨下缘,斜折向后,约当环跳处至下肢外侧,下达四趾尖。第2次路径如前,但循行速度显见增快。5次后症状有改善,8次后脓汁分泌停止。又续灸5次而停灸。
化脓性中耳炎,如采取直对外耳道吹灸与背部反应穴联合应用,效果亦好。
例4:张×芳,男,21岁。右耳慢性中耳炎,急性发作。第四胸椎压痛(+),手三里压痛右(+),左(±)。先对第四胸椎熏灸,感传上至大椎即斜向右耳行进,耳道深处发痒发热,感异常舒适,喉头也有痒热感。第2次仍用原法,感应如前。又对外耳道吹灸1次,症状即完全被控制,未续灸。
(二)外耳道炎
当以直接吹灸为首选:背部反应穴效果亦佳。
例l:童×伟,男,成年,游泳时水入耳中,外耳道感染肿胀,耳廓周围也微肿,手不可近。直对外耳道吹灸,当热流注入耳中后,连声称快,一次而愈。
例2:韦×修,男,成年。游泳时水入左耳中,外耳道感染,流黄水,发痒,有微热。全身不适。左心俞压痛(++),神道压痛(+),熏灸左心俞,灸感上传至耳后,未明显进入耳中,灸至十余分钟后,耳部大感轻快。全身凉爽。共3次,症状全失。
(三)耳鸣
同样能取用背部的压痛反应穴而收效。
例l:李×,男,成年,左耳轰轰作响,连续不断,已有六七天。左心俞压痛(++),神道压痛(+),熏灸左心俞,灸感沿脊柱左侧上传,行抵大椎附近,即斜行折入左耳。左耳深处发热,并吱吱作响。感应消失后停灸,耳鸣当即减轻。j小时后又恢复原有症状,再用原法,共5次,逐步减轻而停灸,
耳鸣取手足四指(趾)尖时,其感传路径基本与手足少阳相符。如听力迟不恢复,可在肩井处加用割治,以提高疗效。
例2:孙×山,女,成年。左耳作响,听力障碍已月余。在左耳道口又有肿块一处,如指头大小,光亮柔软。将肿块用三棱针挑破出血,出淡黄色粘液很多,随即吹灸左四指尖,感传路径基本与手少阳经相符。至耳时,耳廓发生奇痒,痒止后,听力稍有增进,隔一日症状又如前。改用左四趾尖,感传路径与足少阳经甚符合,自腋前线上肩入耳。入耳后与四指的感应相同,但较弱。以后每日轮流各灸1次,3日后听力仍未恢复。乃在左肩井用割治法,在局麻下,作一小切口。剔出皮下脂肪及筋膜少许,外用干敷料覆盖。5日后听力逐渐恢复。
(四)耳中出冷风
耳中出冷风,这是罕见的一种病症,也能在背部出现压痛反应与感传现象。
张×明,男,67岁。平素血压偏高(160/100毫米汞柱)。近半月来,忽感左耳有凉气往外冒。如同一阵一阵的凉风自内向外吹,有时像在耳道深处冒出来的,有时又像在耳壳下的小孔冒出来的。用手将耳壳摸一下,可以停止数秒钟,冷气冒得利害,心就跳得利害,同时也会感到心前区窒闷。每天上午3时后开始,逐步加重,至下午5时最厉害,入睡后不感知。上午不发生。耳道外观无异常,听力无障碍。试在胸椎两侧按压,神道压痛(+),左心俞压痛(++),熏灸左心俞。20分钟后,灸感沿脊柱左侧上行,由颈后斜折入左耳。先是外耳道口好像有虫爬,又感到耳道内有气流在旋转,继而又感到有风往外吹,不是冷气,不难受,最后在耳的深处发痒。待各种感应消失后停灸。当天仅发作两次,时间极短,仅有十数秒钟。第二次仍用原法,各种感应如前,但感应较轻。夜间仅短暂发作1次。第3次感应更轻,仅感知耳膜有鼓动感。第4次感到耳壳上有气往外冒,时间短暂。共灸治8次,各种感应均不发生,乃停灸,亦未复发。
(五)内耳作痒
内耳深处作痒,直对外耳道吹灸有良效。
姚×平,男,成年。双耳深处发生奇痒,喉头也发痒,夜间尤剧,不能安眠,痛苦万状,已有十余日。直对外耳道口吹灸,先吹左耳,痒减,喉头痒亦减。再吹右耳,觉热流直奔喉头,喉耳痒均立止。一次而愈,未再发。
三、鼻病
(一)鼻出血
手三里与合谷是常用穴之一,灸佳,针亦得。
例1:韦×池,男,成年。左侧鼻中隔潮红肿胀,有血痂,时有少量出血。两侧合谷及手三里压痛(十),左强右弱。熏灸左手三里,灸感基本是沿手阳明经前进,每次鼻腔发热,有蚁行感,清涕增加。共灸10次。症状消失。
慢性小量鼻出血,直接灸通天,可以收效。
例2:钱×福,男,16岁。双侧鼻中隔潮红肿胀,左重右轻,时有小量出血,头昏沉,已有两月余。通天处酸痛应手、左(+)右(±)。直接灸左通天,灸感直下至左鼻,再至右鼻,鼻腔发热,感应消失后停灸。以后每日加灸10壮,5日后,鼻腔潮红与肿胀大减,灸疮愈合,出血亦完全停止。
(二)鼻疖
应选用背部反应穴为佳。当背部未曾发现时,应在相应经脉上细心寻取。
张×良,男,成年,爱拔鼻毛,感染,左鼻中隔下方发生鼻疖,准头肿大,疼痛向左眉棱骨放射。耳后淋巴结肿大,面皮绷急,有寒热,体温38.5℃,背部未发现压痛反应。左手阳明经曲池及手厥阴经曲泽稍下方均有压痛,尤以曲泽下方为明显。右侧反应较轻,在双侧曲泽下方熏灸,灸感呈一线由上臂内侧方正中慢慢上传,当行抵肩头时,突然扩散成片,大椎稍上方又汇合成线,经过头顶正中而下达准头。患处发痒发热,面皮宽舒疼痛大减。体温下降1‘C。18小时后痛又作,又用原法1次。至第3次时,流出少许脓汁热退肿消而全愈。
(三)副鼻窦炎
嗅觉丧失,根据“天气通于鼻,鼻和则能知香臭矣”的理论,选用通天穴直接灸治,效果果然满意。
例1:童×信,男,46岁,厨工。于15年前,在不知不觉之中发现鼻塞,涕多头痛,前额痛。继而渐感鼻涕发臭,嗅觉先是迟钝,最后丧失。同时味觉亦消失,食物入口,毫不知味。每隔十天左右,鼻孔中就要排出绿色带有奇臭的块状物,平时臭气扑人,气候恶劣时更为严重。曾进行上颔窦冲洗多次,未能获效。乃直接灸通天(双),每日灸5壮,共40天,基本全愈。6年后随访,嗅觉感迟钝,鼻腔恶臭及分泌物全除。其经过如下:
┏━━━━━━━━━┳━━━━━━━━━━━━━━━━━━━━━━━━━┓
┃ 时间 ┃ 效 果 ┃
┣━━━━━━━━━╋━━━━━━━━━━━━━━━━━━━━━━━━━┫
┃1959.3.15--20 ┃ 无任何感觉与反应 ┃
┃ 3.21--26 ┃开始嗅到汽油的气味,炒菜时也嗅到气味 ┃
┃ ┃到厕所时可嗅到臭气,呼吸渐通畅,鼻腔分泌与臭气减┃
┃ 3.27--4.1 ┃少 ┃
┃ 4.2--10 ┃呼吸通畅,嗅觉已大部恢复,但吃东西仍无味道 ┃
┃ 4.11—16 ┃吃东西能感到味道,感到猪肉香 ┃
┃ 4.17--24 ┃症状进一步改善,因灸疮疼痛,分泌增多、停灸 ┃
┃ 4.25--5.30┃灸疮愈合,遗留瘢痕,症状基本消失 ┃
┗━━━━━━━━━┻━━━━━━━━━━━━━━━━━━━━━━━━━┛
副鼻窦炎选取背部压痛穴,急性用熏灸,慢性用直接灸,效果均可满意。
例2:张×祥,男,成年。急性副鼻窦炎近一周,鼻根与两眉头之间有沉重及压迫感,外观稍见肿胀,表皮有轻度红晕,鼻腔有脓性分泌物。神道压痛(++),熏灸,灸感经脊柱内上行,过头顶正中而达鼻根,发胀,好像一种东西被热气向外顶。毛孔中好像有东西冒出来,鼻根部肌肉发生跳动。至感应减弱后停灸,停灸后数分钟内,鼻根部仍出现跳动。次日各症状全消失,一次而愈。
例3:李×白,男,成年。慢性副鼻窦炎,引起偏头痛已4年,六椎尖压痛(+),用直接灸,造成灸疮。以后又在原处每周灸5壮以作加强。3个月后,灸疮愈合,症状基本消失,半年后又有轻度偏头痛,其它症状未再见,亦未再灸。
副鼻窦炎,大椎亦可入选。
例4:葛×富,男,成年。上感引起副鼻窦炎,眉棱骨痛,鼻塞,有脓血分泌物,体温38.5℃。吹灸大椎,灸感并未扩布。约20分钟后,忽然鼻塞顿通,头痛亦减,停灸后,体温下降1℃。次日上午症状又见回升,但较轻。又续用原法4次,排出大量积脓而停灸。
在副鼻窦炎病例中,手阳明经的反应穴,其效果可超出背部的反应穴。
例5:张×光,男,48岁,副鼻窦(额窦)炎,前额疼痛不适,已4年,近加剧,鼻腔分泌增多,有脓血,发热(38.5℃)。第六胸椎压痛(+),熏灸,感应不鲜明,乃改在手阳明经探索,当触及曲池穴时,患者突然全身一动,说是酸得很厉害,当即改灸曲池(双),灸感发生与传布均极迅速,直上至肩,由两耳前上方进入前额,头部沉重胀痛反而更见增加。患者恐惧,嘱其忍受,约30分钟后感到轻快,效果可保持8小时。以后每日各灸左右曲池1次,灸至第5天时,排出硬结之积哝1块,腥臭异常,至第7天时,又排出臭脓很多,10天后,症状全部消失而停灸。
副鼻窦炎,亦可就近取穴熏灸而收效。
例6:吴×娟,女,成年。上感引起上颔窦炎,左颧肿胀,流浓涕,未发现反应穴。乃直对左颧用熏灸,十余分钟后,灸感进入痛区,感应消失后停灸。当时轻快,二次全消。
(四)酒渣鼻
患者在前顶穴能出现压痛反应(它处也可有反应点存在),与准头发生联系。
郑×修,男,53岁。酒渣鼻已近20年,准头潮红肿胀,皮脂分泌增多,常出血。试行在前头部按索,于相当前顶穴处酸痛应手,患者自称平时也感该处酸痛。剪去头毛,在该处熏灸,感应直达鼻尖,发生酸胀,在艾火旺盛时,门齿亦发生酸胀。如灸点稍偏,则热流即不下传。第一疗程共20天,准头有缩小趋势,出血与分泌减少。停灸10天,又继灸20天,准头进一步缩小,潮红明显减轻,出血完全停止。但皮脂分泌仍未减少,用手挤压腺孔中能有白色糊状物排出,外观仍未恢复原状,未达痊愈标准。如能用直接灸,效果可能会提高。
(五)鼻息肉
取用背部的反应穴,灸感也能近入鼻腔,改善症状。
姚×龙,男,26岁。左侧鼻息肉已4年之久。流清涕,呼吸不畅,头痛,语音重浊。灵台压痛(++)。先试行熏灸1次,灸感直上过头顶正中进入鼻腔,证明病与穴之间联系确实。直接灸灵台,造成灸疮,约60日灸疮始愈合,在此过程中,曾在原处加灸2次,灸后30天左右,患鼻开始有黄色污水外流,呈间断性,一二日或三四日排出一次,每次1毫升左右。赘生物渐缩小,手已摸不着,呼吸较前通畅,症状约可减轻一半。至45日左右,右鼻(健侧)突然发生梗塞,肉眼可以看见有块状物凸出。可以左右侧轻重交替。至60日左右,两侧症状均见减轻。
附录:《资生经》引《单方歌》日:“狗头灰方寸,丁香半钱匙,研细吹鼻中,息肉化为水”。狗头灰不是真的狗头烧灰,乃是马勃的别名,见《医宗金鉴》外科门。曾用有效,马勃烧灰必须存性,可密闭烘烤,用药棉蘸药末塞向息肉,可使鼻腔分泌增加,息肉缩小,也能有坏死组织脱落,另外对腐败性鼻炎之恶臭,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四、齿病
(一)龋齿痛
阳溪、承浆及颊车等,均为牙痛常用穴,而用之亦可有效或无效。这是由于症状与治法虽同,而患病的人体却不相同。因此,采用古人或他人的方法,并不是尽皆有效,也不是尽皆无效,效与不效的差别既取决于病人的机体状态,更取决于医生的操作方法。
例l:张×约,男,成年。齿龋痛(。+)先针承浆未效,再针颊车、仅能止痛片刻。因思《资生经》等书,对牙痛均曾推荐阳溪穴,乃直接灸阳溪三壮,火未灭而痛已止。次日又有小痛,未再灸,至灸疮发作后迄未痛,已三个多月未发作。
例2:黄×成,男,61岁。齿龋痛与张例完全相同(。+)。先同样灸阳溪,毫无效果,再针承浆入针痛止。次日又复发作,仍针承浆,止痛作用极轻微,捻针时痛止,停针又痛。改针颊车,痛止后未再发。
牙病以手足阳明经为常用,三里对上下牙痛均有伟效,灸针均佳,背部及胸部反应穴也可采用。
例3:曹×,女,成年。左侧龋齿(。+),引起牙龈炎,发展为腮颊肿胀,同侧头痛,发热(38.5℃),药物未收效。两侧手三里压痛(++),即左右手三里同时熏灸,左侧灸感循手阳明经行抵患处。右侧灸感循手阳明经上行至肩后由项绕抵患处。面部有蚁行感,未及十分钟痛即止。感应消失后停灸、止痛时间约为6小时,3次后肿消大半,4次后口中出现咸臭味,。知脓已开始排出(脓味是咸的),6次全消。
例4:陶×,女.成年。齿龋痛(+。),引起牙龈炎,发展为腮颊肿胀,延及上唇,头痛发热(38.9℃),服药未效。在手阳明取穴针灸,效果均不显,因忆及《聚英》曾有“三里止痛如有神”之说,故试针三里,得气后约10分钟痛渐减,肿胀稍见柔软。第二次改针用灸,灸感氤氲上传,面部有蚁行感,症状进一步改善。续灸3次,热退肿消。
例5:任×让,男,成年,齿龋痛(+。),深针同侧太阳,当时痛止,未及1小时又发作。至阳压痛(+),右膈俞压痛(++),熏灸右膈俞,灸感自右耳上方进入痛处,10分钟后痛全止。
牙痛取吕细(穴在内踝尖正中微凹处,与太溪别名之吕细有别)确有效,但无法深刺,必须手不离针,捻针行气。如改为灸,效果同样良好。
例6:陈×,男,成年。齿龋痛,对龋孔填药及内服止痛剂均无效。熏灸同侧吕细,灸感迅即由下肢内侧入腹过胸,与足少阴经的路径大体相符而上传入口。同侧头部及肩部亦有酸胀感,痛即止。
牙痛如直对病牙施灸,以破坏牙髓及牙神经,效果亦好。
本人自身牙痛,进行直接烧灼,迄未复发。用艾炷如小黄豆大,粘放在病牙上,直接烧灼,灸至数壮后,可听到牙内有细小的爆炸声,不必畏惧,继续烧灼,直至响声停止后停灸,牙痛亦止,由于牙神经被烧死,变为死牙,故永不复痛。灸后之牙不如健牙温暖,有发凉感,并无不适,门齿与犬齿使用甚便,臼齿较费事,可利用病人自身唾液将艾炷粘在患牙磨面上灸之。如齿质破坏较重,动摇太大,直接灼及神经,则剧痛难忍,不能灸至需要的程度。
牙痛也是全身病的局部表现,而定时发作性牙痛,更不能认为是单纯的局部症状。因此采用常用的牙痛穴,就可能有效或无效。如按照中医脏气法时的学说,以辨症选穴,就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灸不忘针,录取针刺验案两则于下。
例7:潘×明,男,成年。每当夜间3时左右,牙龈即发胀,疼痛不能安眠,晨起即稍止。上午及上半夜如常,下半夜又按时发作,已廿余日。经服多种止痛剂毫无效果,每天前来叫苦,伊对针灸素无信心,冉三推荐,勉强一试,于睡前针三里、合谷(均双),夜问痛如故,穹于应付。诊其脉濡弱并兼弦,苔薄白,牙龈淡白无华,神疲,腰酸腿重。按照《内经》脏气法时的学说,夜半三时,正当肝胆用事,厥阴少阳为风木之脏腑,水不涵木,虚风内动,风火上干,故牙龈胀痛。再三劝其丁二下午6时(酉时)针复溜(双),以壮水滋阴,制火涵木。用九六法运针,针感并不十分强烈,当时亦不过是姑妄试之而已。次晨潘来告日,夜间仅有微痛,数分钟即止。第2次又针三阴交(双)一次,夜间痛全止,未复发。同道程君,系西医改学针灸,余为之谈及此事,伊坚持不信,正在争论间,潘某亦至,历陈亲身体验,程方无话可说,仅连称“怪事”而已。
例8:袁×法,男,成年。邻面龋(6+),剧痛发作有定时,每当午夜2时即作痛,约1小时后停止,已有1周。形体壮实,脉弦劲有力,苔黄腻,象属风火燔炽,凌犯阳明,故当肝胆气旺之时,剧痛即行发作。乃在睡前深针阳陵(右)1次,以迎而夺之。当夜果未发作,以后也未复发。
(二)牙龈炎
例1:伍×康,男,成年。齿龈炎,肿胀延及上唇及左颧。前胸相当两膺窗处自觉痛及触痛明显,左重右轻,熏灸左膺窗,唇面及牙龈均有酸胀感,面皮由绷急而变为柔软,两次后各症基本消失。
在牙痛与其他病变同时存在时,灸感能分别各自发生一次感应过程。一般均是与灸处距离较近与病变较重的部位首先发生感应,如某一病变部位症状已经消失,则以后只能在症状存在的部位发生反应。
例2:杜×生,女,16岁。左侧牙龈炎,右耳后生一小疖肿,至阳压痛(++)。熏灸,灸感呈蚁行上行,至后脑,先至右颊,口中满布艾的气味,痛止大半,当感应减弱后,右耳后疖肿处又开始发生温热及蚁行感。第2日复诊,牙痛已基本停止,肿消。右耳后疖肿中心已出现脓栓。仍用原法,患牙即不再发生感应,灸感迳至右耳后。第3日疖肿脓栓脱落,未再灸。
五、咽喉病
在喉痹病例中,手太阴经的灸感常是通过手阳明经的途径而上达喉头。
例l:杨×平,女,成年。双侧化脓性扁桃腺炎,体温38.3℃,喉头充血严重,吞咽及呼吸受限。发病已三天,药物未效。吹灸左少商,灸感行过腕后方,即转至手阳明经沿上肢外侧上肩入喉头,喉头有跳动及麻热感。停灸,体温下降0.8℃。共吹灸3次,感传路径相同,症状全消失,感传现象亦不再发生。
于咽喉病时,在胸椎督脉上可有一处或多处压痛反应,特别是在第七胸椎及其上下最为明显。在不少病种与病例中,灸感能有艾的气味透入口中,可见灸效决非单纯是热的物理作用。
咽喉病,大椎也是有效穴之一。
例2:邱×安,男,成年。双侧化脓性扁桃腺炎,体温39~C,吞咽及呼吸受阻。第5、6、7、8胸椎均有压痛,尤以7椎为明显。乃取7椎与大椎相比较,两处灸感均能直达喉头,且以大椎为快捷。满口有氤氲感,嗅到艾的气味。3次后体温下降,吞咽轻快,又续灸大椎2次,全消。
例3:姚×青,男,成年。喉头炎,吹灸大椎,灸感迅即透入喉头,患者有昏沉思睡感。停灸后,吞咽即感轻快。又续灸2次症状消失。
咽喉病古人常推荐照海穴,经检证作用果然良好。在温热的灸感当中,能忽然出现短暂之清凉感者时有发生。
例4:董×田,男,48岁。双侧化脓性扁桃腺炎,已4天。膈俞、鱼际、合谷、手三里、至阳均有压痛。又特意按压双照海、未见压痛。乃分别熏灸至阳、肺俞、鱼际、合谷及手三里,均各可分别发生一次感应过程。熏灸照海,以观察其是否能发生同样感应。着灸约10分钟,灸感自内踝直上(未在内踝处绕行)经下肢内侧入腹。当脐旁三指处上行入胸,在乳头外侧(未经内侧)向上进入喉头。在热感旺盛之时,忽然出现一阵清凉感,为时短暂,仅十数秒钟即消失。乃对以上各穴每日交替轮用。第2日患者口中感知有艾的气味。第3日扁桃腺隐窝脓点消失。第4日吞咽自如而停灸。
在咽喉病例中,曾分别对各趾尖与足十井的关系进行检证,结果是两者的感传路径基本一致。
胡×荣,男,成年。双侧扁桃腺炎,悬雍垂水肿。第1次吹灸右小趾内侧(足太阳少阴连接点),灸感经足底外侧(未斜向足心),向足跟及外踝后缘前进,进入足太阳而抵膝,并在膝盖周围绕行一圈,由股内侧上行入腹,在脐外三指上至乳头外侧而进入喉头。第2次吹灸小趾尖,除未绕膝盖外,其余皆同。第3次吹灸中趾尖,灸感经由足底正中自足跟由外踝后缘进入第1次之路径上行至喉。第4次吹灸右大趾尖,灸感经由第一跖骨上缘与内踝前缘,直上至膝,仍由股内侧入腹,在脐外与乳外侧上入喉头。第5次吹灸隐白,其路径与拇指尖完全一致。共5次,症状逐步减轻而停灸。
在慢性喉炎而有喉头滤泡增殖时,可在背部寻取病理反应物与有效穴挑割或埋藏。亦可采取直接烙治,均可减轻症状。
例5:任×,男,56岁。慢性喉炎,喉头潮红,滤泡增多增大,有梗塞感。已年余,久治未效。检视背部在第七及第五胸椎左上方各有米粒大小之结节一处,皮色不变,周围界限清楚,高出于表皮之上,压痛(士)。乃分别用三梭针深挑出血。5日后复诊,各症轻减三分之一,滤泡大部萎缩。潮红减轻,梗塞感消失。停治后两个月,症状小有回升,未再治。
例6:郑妻,52岁。慢性喉炎,喉头滤泡增大增多。特别在舌根部能有绿豆大小,梗塞及妨碍吞咽。用小烙铁直接逐一烙平,不须麻醉,并无疼痛。烙后症状大有改善。一年后又恢复原状,再烙治一次。未获根治,但可保持平静。悬雍垂及上腭水肿.取用足阳明胃经的压痛穴可收良效。这是因为足阳明的经脉入上齿中,所以悬雍垂及上腭也就属足阳明经的范畴。
例7:李×民,男,成年。上腭及悬雍垂水肿,口腔分泌旺盛,反复迁延1周以上。神道压痛(±)熏灸3次,效不显。自觉上腹及前胸有钝痛连及喉头,在左膺窗及右梁门处压痛(++)。即分别对之熏灸,感传迅即上达喉头,口中分泌即减少。再用原法一次,两天内全消退。
于悬雍垂及上腭水肿病例,与其他病种一样,也有灸感作用良好,而治疗却归于失败者。
例8:李×扬,男,成年。悬雍垂及上腭水肿,反复轻重交替,已历4年之久。第1次吹灸少商,灸感自拇指背斜向合谷,进入手阳明经上肩入喉,感应良好。第2次吹灸老商(拇指食指侧爪甲角)其感传路径与少商完全相同,第3次吹灸拇指尖感传路径仍与前2次相同。以后每日各灸2次,每次各种感应均极良好,症状虽有所减轻,但一经停灸,即见回复,共熏灸15次,以失败而停灸。
六、舌病
(一)小儿吐古
也能在背部出现病理反应。曾遇一例,采用挑刮疗法而获效。志之如下:
例1:韦×标之子,男,5岁。在午后2时来诊,舌伸出口外约2寸,不偏不动,口涎也不多,双目灵活,表情正常。体温39.3‘C,其父代诉在午饭前嘻戏如常,午餐照常进食,午后即吐舌不收,遂抱来急诊。俭视背部约当灵台稍上方略偏右,有一红色丘疹,四周有轻度红晕,即用三棱针挑破,并挑断其皮下纤维,略出血。患儿当时舌即回缩,吞咽正常,但约当10分钟后,舌又伸出口外约l寸,遂取一瓷杯,在杯口涂以凡士林,在胸椎及其两侧自上而下反复刮数十次,用力适中,至皮肤发红,出现淤点为止。在挑破的针孔处又刮出紫血约1毫升。伸出之舌回缩后即不再出。再检温已降至38℃,至晚即平静如常。
按《东医宝鉴》引《古今医鉴》日:“舌吐不收名日阳强,舌缩不能言名目阴强。”关于吐舌弄舌,以小儿为多见,但所遇不多。《理瀹骈文》曰:“以油刮背心,五脏咸解。”注谓以瓷调羹香油刮背,则邪气随降病自松解,盖五脏之气咸在于背也。可见除灸针的方法以外,其他简便有效的方法,亦不可忽视,有时甚至可以起到决定性
(二)舌脓肿
也能取用背部的反应穴而收显效。
灸治过程中,患者呼吸时能感知有艾的气味。特别是在口腔病中,更易出现。
例2:王×良,男,52岁,两日前略感舌部不适,渐而吞咽及说话稍欠灵活,舌体日见肿大,在舌后部近舌根处出现一圆形肿块,口腔分泌增多,全身不适,恶寒,体温39℃。灵台压痛(++),熏灸,灸感沿脊柱深处上达喉头,继而全舌皆发热,并嗅到艾的气味。感应消失后停灸,体温下降0.8℃,口腔分泌减少。以后每隔4小时重灸1次,共4次,全消。
按舌部脓肿,所遇甚少,10年前遇1例,近年又遇1例,临床40余年,仅此两例而已。
第三节呼吸系统病
一、上呼吸道感染及气管炎
对上感及急性支气管炎,应用灸疗,效果快捷明显。在慢性病例仅能暂时控制症状。胸椎两侧各俞穴,在呼吸系病的灸针治疗中,居于重要地位,灸感如能按预期发生均可有效。但在极少数病例,灸感虽能按常规出现,且反应良好,而效果却极不满意。
灸能退热,在少数病例,灸后能使热势暂时增加,并无不良后果。在热退之后,各种症状也就随之减轻或消失。这种灸后热升乃是机体反应性提高、抗病能力增强的表现。
凡在距离患处不远就近取穴时,灸感多数是呈片状向患处扩布,而在远离患处循经取穴,则灸感多数是呈线状或带状走向患处。上述例证如下:
例l:王×超,男,成年。上感,发热咳嗽,头痛较剧,已4天。来诊时体温38.6℃。吹灸大椎,灸感呈片状先向头部扩布,当到达头顶后即隐约消失。头部觉清朗。续而灸感又自大椎向下传布,约当神道附近即逐步扩向全胸,感胸部舒畅。灸后体温当即下降至37.1℃,一次后各项症状渐次消失。
例2:韩×余,男,成年。上感咳嗽,心前区疼痛较甚,呼吸音粗糙。吹灸大椎,灸感呈片状透入口腔,口中热气喷出,但未嗅到艾的气味。感应减弱停灸,当即减轻,一次而愈。
例3:胡×华,男,成年。上感发热体温37.9℃,头痛,咽痛鼻塞,四肢酸楚。灵台压痛(+)。熏灸,灸感约有三指宽窄,入胸由喉上头,当时鼻即畅通,全身有舒适感。再检温,反上升至38.8~C,但无其他不适。次日热即全退。又同样灸一次,各种症状皆消失。本例无咳嗽,故感传亦未入胸。
例4:汪×生,男,成年。上感发热,体温39~C,咳嗽,迁延5日未愈,两肺底哕音明显。神道压痛(++),吹灸,灸感先向下方扩布,约当
第十胸椎进入肺底,两肺下部为热感所充满,嗣即逐步向上扩布,及于全肺。灸后体温下降至37.2℃,次日降至正常,未再回升,一次而愈。
例5:陈×,男,成年。急性支气管炎,两肺满布湿性粗哕音,呼吸短促,已将近4天,药物未效。胸椎及其两侧无明显压痛反应,乃选取至阳与左右肺俞,三火齐下,灸感呈片状迅即布满胸腔,口中并能呼出艾的气味,停灸后症状无改善。第二次熏灸左右三焦俞,胸腹腔均为热感所充满,口中仍有艾的气味,症状仍无改善。第三次先灸至阳与左右肺俞,再灸三焦俞,又分别取气海、膻中与左右膺窗,反应同样良好,但症状终无改善。前后共灸治7次,因效果毫无而停灸。
例6:田×山,男,54岁。慢性气管炎,病程已近廿年,终年反复,左右肺俞压痛(-.I-),用直接灸,灸后当夜即咳喘大减,能平卧及安卧,食欲及精神转佳。约十余日后诸症又渐增,廿日后又逐步恢复原有症状。未再续灸。
灸感发生后,热感是多数,麻胀感是少数,有时也能有清凉感,痛感虽极少见,但也偶有发生。
例7:章×元,男,成年。上感继发气管炎,发热(38.5℃)、咳嗽三天。左右厥阴俞压痛(++),即左右同时熏灸,着火后热流即直向下透,有如水流,凡热流所生之处均有疼痛反应,继而又有胸痛及头痛,且渐加剧。休息约1小时,平静如故。再灸痛稍减。灸至4次痛感消失,症状亦大减,乃停灸。
在呼吸系病例中,病理反应(如压痛等)既多出现在背部,亦常出现在前胸。如前后均有发现,交替轮用效果可能较好。
例8;沈×友,男,46岁。长途行旅,又因丧母而当风号泣,每天发热在38℃以上,咳嗽,食欲大减,已半月。两肺满布干湿性罗音及哮鸣,前胸及后背均有自觉痛及压痛。胸痛以膺窗上下为著,背痛则在胸椎及其两侧。第1次用4只熏灸器自身柱依次向下排列熏灸,灸感均匀地向胸腔深部扩展,整个胸腔均被热感所充满,胸部汗出津津。灸前体温38.5℃,灸后降至37.4℃。第2次又灸左右膺窗,感应与背部大体相同。以后前后轮灸,3次后体温降至正常,肺部罗音及哮鸣基本消失。又两次全愈。
足三里穴历来都认为能引气下行,在咳嗽上气诸病例中,如与胸部各穴同用,往往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
例9:姚×浦,男,48岁。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有低热,咳喘胸闷,喉中痰鸣,两肺满布粗细不等罗音,熏灸左右膺窗,左右三里,上下热感汇合,当觉胸部宽舒,至晚平复。
太阳,风池及风府等穴,在风寒外感时采用灸治,止咳平喘,发汗退热的作用良好。
例10:胡×元,男,成年。感冒、低热,头痛,微咳。先后吹灸双太阳、风池及风府,灸感均匀地向脑部扩展,全身微有汗出,当时痛止,一次愈。
例ll:雍×华,男,49岁。感冒,微咳,低热,项后有酸胀感。吹灸两风池及风府,热感有如片状向内移动,当时痛止。再吹灸两太阳,感应同前,全身微微汗出,思睡。醒后诸症若失。
在两病同存时,常能取用一穴可先后各自发生一次感应过程而收效,也常是以一经一穴治一病,而不是一穴能治多病。
例12:王×学,男,成年。风寒咳嗽已月余,夜间咳甚,同时脑中觉有声响,引起头晕失眠。先吹灸少商,灸感约有一指粗细,沿手太阴经入胸,当行抵左乳上方后,即均匀扩布两肺,同时口中有艾的气味呼出。约10分钟感应消失。感传未上头,胸部轻快。随即又吹灸左至阴,灸感在足背外侧,外踝前缘(不是后缘)经小腿外侧,过膝,在股后经臀部中央,沿脊柱外侧约2横指,从后脑上至头顶左侧,头部发生清凉感,响声即止。灸感扩展至左目上方,即隐约消失,未入胸。第二、三次反应如前,因症轻减而停灸。
本例足太阳经的路径,除经过外踝前方与古说不符外,其余均大体相符。
于急慢性支气管炎病例,亦可对背部反应穴采用发泡及埋藏等法,收到一定的疗效。
例13:付×汗,男,46岁。慢性气管炎急性发作。至阳压痛(++),用蒜泥灸(大蒜捣成泥敷贴住孔穴):,发泡后小挑破,川r敷料复盖),两天后,症状缓解,巾止发作。
例14:周×义,男,成年。外感后咳嗽经久不愈。连服疏风解表、降气止咳药6贴迄未收效。至阳压痛(++),即用猪鬃埋藏,未用药物协助,当夜即得到控制,进而咳全止。
例15:陆×臣,男,50岁。慢性气管炎,病程已近10年。至阳压痛(+),用猪鬃埋藏,20日后复诊,云最初几天效果最好,症状接近消失;十多天后又渐次加重。再于左右膏盲俞再埋藏一次,半月后复诊,云症状缓解颇多,但未消失,亦末续治。
外感及寻常咳嗽,采用背部有效穴或反应穴进行穴位注射,每有良好效果。注射的方法是垂直刺入皮下约1公分,不宜太深,药液一定要够量,不能少于5毫升。注入后以局部隆起,毛孔粗大为合格。不宜揉按。任其自然吸收。
例16:周×夕之子,男,11岁。外感全愈后,继续咳嗽,日轻夜重,不能安卧。吸镇药咳6天未效。取当归注射液(其他无刺激药液均可)在身柱穴下方注入。当夜即可入睡,咳减一半。第二日又用原法一次,咳全止未再发。
例17:王×蓝,女,成年。外感后咳嗽。日夜阵发10余次,日轻夜重,用同法注射2次。咳即全止。
二、急性支气管肺炎
灸感由热转凉或由凉再转热者常有发现,少数也能自始至终均为清凉感。
曾×文,男,成年,上感引起急性支气管肺炎,咳喘发热,呼吸迫促,两肺满布湿罗音,胸透两肺上中野满布点片状阴影,病程一周。因药物中断改用灸治。左右厥阴俞压痛(++),左右同时熏灸,热流直向胸腔深部灌注,整个胸腔均被热感所充满,继而转为清凉感,胸:部汗出津津。灸前体温39℃,灸后即降至38℃。每日2次,3天全愈。
三、定时咳嗽
咳嗽常可在每天某一段时间内发生或加剧,此后即可完全平静或显著减轻。于这类病例也可运用中医“脏气法时”的学说而选穴施治。于午夜12时以后定时发作的咳嗽,取用阳陵已迭获显效,针灸均佳,其余可以例推,不逐一列举。
例1:李×荣,男,61岁。每于夜间2—3时左右,即发生阵咳,约15~20分钟方停止。日间偶有轻微之咳嗽,历时已一月有余。按照中医的理论,显系木气亢盛,金受反侮之故。乃在下午5时,金气用事之时,深针左右阳陵,留针15分钟,以辅金制木。5日后始来复诊,云针当夜竟完全未咳,隔两日后又有小的发作,但较前已减轻很多。用原法再针1次,十余日后遇于途,云再针后咳全止,未再发。
例2:胡×荣,男,成年。每到午夜1~2时间即发生阵咳,咳时耳中发生奇痒。咳止痒亦止。日间不咳亦不痒。同样深针阳陵,果然1次而止。
例3:余自身在上感后,气管先痒后咳,当作痒时即熏灸华盖、玉堂等穴,可以控制其发作。数日后症状减轻,但每当午夜2~3时间,喉头即由痒而咳,乃于下午预灸阳陵20分钟,当时并无明显感应,灸感也未见明显上传,但当夜咳痒均未发生。又连灸2次,全止。
例4:庄×华,男,成年。每晚9~10时(亥时,三焦气旺)有剧咳,已4天。乃预约在日间下午7~8时肾气旺盛之时来诊,取手少阳之经穴支沟与三焦下腧之委阳,上下各进一针,以壮水制火。一次而止,未再发。
四、支气管喘哮
在支气管哮喘病例,采用灸疗效果颇不一致,可能是因灸壮不足及灸未得法之故。
例1:詹×朝,男,成年。有支气管哮喘史,发作时必须六七日方能缓解。两肺满布罗音及哮鸣。在局麻下,直接灸灵台7壮。灸后1小时症状缓解,3小时后哮鸣消失,半年后尚未发作。
例2:李×金,男,60岁,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在局麻下直接灸灵台10壮,4小时后症状缓解,8小时后症状全部消失。两个月后又有断续的小发作。
例3:马×智,男,成年。哮喘时时发作,在至阳用蒜泥灸水泡发生后症状即缓解。灸疮愈合后又续用蒜泥灸1次,疗效巩固,4年后尚未发作。
例4:钱×举,男,成年。哮喘持续发作,第5椎尖压痛(+),在局麻下直接灸10壮,灸后症状无进退。以后每周又加强1次(在原处续灸5~7壮)。自灸疮化脓以至愈合,共90天,症状始终未改善,以失败而中止。
例5:张×祥,男,64岁。患支气管哮喘已近30年,步行片刻即气不接续,对左右人迎选用熏灸,当时气能平和,每天1次,每次30~40分钟,共7次,续有进步。又改在天突与膻中同时熏灸,感到比人迎更好,3次后灸感能透入胸腔。5次后扩展至上腹,能步行二里许而不喘促。又10次,可步行五里许,停灸后两月,症状又恢。
两病同存,一穴同治的循经再传,在各种病例中均可发生。
例6:.董×明,男,成年,支气管哮喘不分季节,反复发作。因发作持续,又感染菌痢。先吹灸左关冲,感传经由四指腹自手厥阴经入胸,满布胸腔,呼吸渐畅顺,哮鸣大减,持续约20分钟,感应减弱缩小,在鸠尾附近下传入腹腔而扩布于脐周围。反应过程完毕后,全身有清凉感。随即再吹灸右关冲,各种感应与左侧同。4小时及8小时后,又各用原法1次,呼吸消化症状得到控制而停灸。
在感传路径上,能出现弓弦样紧张感,甚至达到难以忍受程度者,并不多见。感传能出现左右同感者,则时有发生。
例7:仲×举,男,成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吹灸右少商,灸感未见明显上传,但感到在手阳明经的路径上有一道筋非常紧张,好像弓弦一样,至肩而止,肩部发麻。嗣而右臂也有相同情况但较轻。胸腔感宽快,气促轻减十之六七。第二、三次仍用原法,紧张感逐次减弱,症状控制后未续灸。
例8:方×朋,女,44岁。顽固性支气管哮喘已有十余年之久,每日夜须服药5~6次,方可稍见平静。吹灸右少商,灸感发生迟缓,约15分钟后,先在鱼际处发生酸胀,进而全臂酸胀,酸胀特别厉害,在肘关节处更严重,患者自己不断用手敲打肘部,继而右侧半个身体也酸得难忍,但气喘早已平静。本拟继续灸治,因患者畏惧酸胀而拒绝再灸。
通过经外奇穴吕细(内踝尖)治疗牙痛的经验,试用于支气管哮喘,果然取得了控制症状的效果。
在感传过程中,也可在远离感传线与病变区域之外,出现一过性的溢出反应。
例9:董×生,男,成年。自七、八岁开始,即患支气管哮喘,反复发作,平静时间极为短暂。22岁时曾在××医院做过背部(四华穴)羊肠线埋藏,术后约有二年未发作。在一次体力劳动后,发作又开始,气候寒冷更加剧。来诊时高度呼吸困难,喉头哮鸣,背部在羊肠线埋藏处持续隐痛。在右内踝尖置一熏灸器,约lO分钟后,灸感开始向上扩展,呈线状自下肢内侧缓慢上行,约与足少阴的路径相当。在膝关节以下反应是热感,至股内侧热感渐消失出现麻感。此时忽然感到两耳发热,约二三分钟耳部热感消失。灸感在脐旁两横指入胸,腹部及左右胸均呈现麻感。先是背部埋羊肠线处之陈旧性疼痛消失,继而喘促减轻。至感应消失后停灸,症状轻减十之七。4小时后又用原法续灸1次,症状被控制。
五、儿童支气管哮喘
选取背部压痛穴或相应穴,用鬃针埋藏,以治疗支气管哮喘,在成人则效果不佳,但在儿童(12岁以下)不仅可以中止其发作,且往往可以获得根治。操作简便,不发灸疮,更为直接灸。割治或其他埋藏方法所不及。试举数例,以为灸法之辅助。
例1:赵孩,9岁。支气管哮喘已4年,于发作时来诊,在左右肺俞同时用鬃针埋藏,手术刚毕,喘息即减轻,当天发作停止,随访二年,未复发。
例2:施孩,男,4岁。哮喘已2年,每3~5天即发作一次。在身柱穴用鬃针埋藏,术后5日发作即停止,平静两个月后又有小发作,于至阳穴处再用原法一次,发作终止。
例3:韦孩,女,12岁。哮喘5年,身柱压痛(++),用即鬃针埋藏一次,术后即缓解,随访3年未复发。
例4:徐×英,女,22岁。患哮喘7年,每次发作持续5~7天,每月数次。第一次鬃针埋藏左右肺俞。术后症状稍有缓解,未及l周,即复发如故。第二次又在身柱复埋藏一次,不久又复发作。以无效而中止。
六、肺结核病
肺结核病的反应穴,既多出现在背部,也能出现在腰部。灸治反应穴或相应穴均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奇穴血愁,在第十四椎尖上,可治多种出血性疾病。见《资生经》所引《陆氏续集验方》。在肺结核病咯血患者,常可在该处出现压痛反应。用已有效。
例l:徐×仁,男,38岁。双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咳喘,反复咯血。双肺俞压痛(++),血愁压痛(+)。熏灸双肺俞,灸感先向下扩布抵腰,至30分钟后仍未进入胸腔。第二天仍灸双肺俞,灸感仍先向下,但很快即回缩向上,分向左右胸腔扩布,左快右慢。夜间咳喘大减,血渐止。8次后血全止,20次后咳喘近于消失,至40次后症状平静而停灸。
例2:丁×扎,男,46岁。双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潮热,盗汗,咳嗽,吐血反复不断。服抗痨药已近三年。经再三劝说,同意用化脓灸。在局麻下,直接灸左右心俞,左右肾俞(均未根据压痛反应,是以水火相济的思想为指导)各15壮,造成灸疮。化脓后背部经常有抽搐及灼热感,各种症状大有改善,能胜任一般劳动,一直保持平静达14个月之久,未用任何药物辅助。在一次农忙中因遭受雨淋又曾咯血数日,休息后又恢复平静,后因他调而中断联系。
例3:丁×国,男,44岁。浸润性肺结核,胸透右肺上中野满布大片斑块状阴影、并有不规则透明区。左1昊I较轻。日来反复咯血。右心俞压痛(+++),左心俞压痛(+),熏灸右心俞,感应良好,第二日咯血仍未停止。乃在左右心俞及血愁处同时熏灸,当血愁处热度升高后,患者要求将灸器略向上移一点,云灸处左上方发痒,有要求热感的感觉。检视穴位果然不在十四椎尖,而略偏了一些。矫正后,灸感不是从脊柱正中上传,而是从脊柱右侧的肌肉深处向上行走,与心俞处之灸感上下汇合而集中于前胸。以后每日一次上下同灸,至
第三天血全止。共30次诸症悉减。胸透复查,左肺病灶已基本吸收,右肺亦大部吸收,空洞不明显。加服抗痨药而停灸。
例4:徐×典,男,47岁。肺结核病患者。反复咯血,胸透右上肺空洞形成及斑片阴影。右膈俞压痛(++)左侧(士)。当触及第十四椎尖时,患者痛得跳起来。单灸十四椎尖,着火后灸感很快向上流动,直抵大椎,旋即向右肺移动,右胸深部有跳动感,灸处周围舒适,感应减弱后停灸。以后每日灸二次,感应逐步加强,如麻似痛,又如虫行,并延及胸壁。两天后,血全止。由灸针所产生现象,一般均是自灸或针处渐次向远方移行,但有时灸感的感传现象,能在远离灸处发生。
应用熏灸或吹灸,易于出现经气在全身周流。针刺当然也有这种作用,但因运针时间不能和不会太长,故不易出现。
机体在同一时间和条件下,如同时接受两种性质不同的刺激因子,其作用不是互相加强而是互相干扰和抵消。因此,针刺与艾灸不宜同时应用。
在腹部如灸治次数太多,可发生大便干燥,停灸后即可恢复正常。
中医认为两肾之间力生气之原,又认为气出下焦,在下例可作为初步证明。
例5:廉×康,男,42岁。有肺结核病史,曾咯血。胸透两肺有散在性之阴影。两月来不断潮热,每日下午在37.5。~37.8℃之间,睡眠及胃纳均不佳,抗痨药无效。肺俞、膏盲俞压痛(+)中府压痛(++),对两中府用熏灸,其经过如下:
1968年5月23~27日,熏灸两中府,每次30分钟,在施灸过程中,患者有昏沉思睡感胸部很舒适。在灸至第4次时,下腹出现蠕动感,并逐步增强;第5次时,脐下有气流出现,自左下腹向脐下方伸展,渐绕向右上方行进。气流强弱与艾热的大小成正比。灸后低热尽退,夜间睡眠良好。
5月28~31日,仍用原法,并在左右三里同时加针,以验证灸针的相互关系。着灸后不久,气流即出现,能绕脐行走,并逐次增强增速。如于三里处捻针则气流即减弱,如进一步加强刺激则气流即消失。而患者反觉不舒适。经过两天的观察以及从其他病例中,均证明灸针合甩,不但不能彼此加强,而是互相干扰。故即单灸中府,气流在绕脐行进时,在前进的中途又打个小圈圈。灸至20分钟以上,气流即从右下腹向上撞,形成连续的跳跃,少者跳动四五下,多者可跳动十余下。在跳动猛烈时,可以明显看到腹部有起伏,更觉手下有强有力之跳动。气流于行抵剑突下方时,有向上钻透并有受阻之势,患者连声说:“好像有一个尖东西在向上顶!”乃在中脘处加添一熏灸器以助之。中脘着灸后,周围有痒感。约5分钟后,剑突下方之顶撞减少,气流似已透入胸腔,中脘之周围肉眼亦可见有蠕动,稍待气流顶撞感即消失,气流在胸腹正中上下流行,上至紫宫,下至脐上,继而直贯脐部及于阴茎。胸部凉爽舒适,自称好像吃过冷饮一样,又好像经过洗刷一样。约35分钟停灸,停灸后3分钟气流方消失。精神转佳,潮热未起,
6月1—8日,仍灸左右中府及中脘,气流有日见增强之势,着灸3分钟,气流即出现,自脐下出发,上至喉头,来回行走,无跳跃现象。气流在腹部既无热感也无凉感,当进入胸腔后即凉爽异常,喉头也有清凉感。气流有向两侧扩展趋势。每次仍灸30分钟。
6月9~15日灸法如前,气流加强,从脐下至喉头后,又自喉头向脊柱扩展,开始时脊柱有微热感,并日见加大,沿脊柱向下行走,呈带状,约有4指粗细。患者原有腰痛史,气流行抵腰部时感异常舒适。到达尾骶即折而向前,与腹部气流汇合,再由腹中线上行,抵喉头后又沿脊柱下行。呼吸6次,气流即可行于身之前后一周。行抵后脊前胸即无感觉,行至前胸后背亦无感觉。胸部之凉爽感亦逐步消失,全身舒适,潮热未出现。
6月16~25日连日来因体力劳动,下午潮热又起,但一灸即停。气流行抵后脑,有向上扩展的感觉,三次后即到达头顶,头部稍感不适。当到达百会时,突然打一个小圈圈,然后再经腋后下抵脊柱。每次到达头顶时,都是打一个小圈圈,当小圈圈发生时,头部似有震动感。日来中脘灸后,腹部微感不适,大便较燥。
6月26~7月4日,灸治中断,低热再见,但较轻微。
7月5~18日,恢复再灸,去中脘,仍灸左右中府,2次后气流即恢复原状。至第3次改灸关元俞(双),气流仍从小腹上行,5次后至头,仍在百会打一个小圈圈。在向下回传时,不是如前循督脉向下,而是仍自任咏而下,再由任脉而上。如此周而复始,脊柱未发生反应。前后共灸治42次,因病情稳定,潮热未起,精神转佳,乃停。
择用癸亥日亥时,灸腰眼以治痨,见于《集成》及《金鉴》等书,谓系出自《居家必要》。试用一例效果尚好,识之于下:
例6:李×生,男,42岁。双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病史已近20年。长期低热,反复咯血,最多不超过一个月吐血即发作,长年休息及内服抗痨药也不能保持平静。在说服同意下,乃试用癸亥灸,计算好日期,先一日在腰部点穴,双足并立,侧转上身,找出腰部在系裤带上方有三处微凹处,在左右腰眼用墨点记,至癸亥日夜11时,对左右腰眼各直接灸11壮,造成三度左右的烧伤,以干敷料覆盖。自此之后,在半个月内每天腹部经常有肠鸣,灸处有抽掣感,有时连后脑也有抽动。灸疮在5周后愈合,灸疮瘢痕高出于皮肤之上,仍不断发生酸胀。低热未全停止,吐血则完全被控制。能从事轻体力劳动。4个月后,又在癸亥日亥时再于原处直接灸一次,左右各7壮。灸后约3小时,发生肠充气,腹部膨胀,觉有热气自灸处向胸部直冲,不断发生长太息及呵欠,约4小时后方渐平息。自此之后,腹部经常作响,灸处有掣痛,两个多月后渐轻减。自第1次灸后共13个月未吐血,体温仍不稳定,在劳动强度增加时,潮热即有发作,但体力显见上升,可从事于繁重之体力劳动,参加农事午收及播种。最后在搬运石块时,推车约400余斤,步行六十余里,又吐血约150毫升,乃再度卧床休息三个多月但较前仍有所好转。未再续灸能退热,但并非灸治任一孔穴均能退热,必须穴病相应者方能有效。
足少阴之脉,并未见其能绕内踝而行。
例7:杜×生,男,成年。晚期肺结核病患者,反复咯血。每次在发作前及发作时,均有喉头作痒及干燥感。当病势缓解及血止后,此种感觉亦消失。
第1次熏灸双尺泽,灸前体温38.8℃,30分钟后,灸感既不传,也不退热。
第2次改灸大椎,灸前体温38.9℃,灸后升至39.4℃,觉头昏。
第3次灸右然谷,至15分钟后,灸感逐步发生,经过照海循内踝之后,直接上行过膝,由股内侧入腹,即渐次扩散而不集中,觉有氤氲之气阵阵上泛,喉头吞吐便利,口中津滋增多,体温下降,呛咳大减,血亦随之减少。又续灸4次,出血被控制。
七、百日咳
1967年春夏之交,本地百日咳流行,因药物供应不足且疗效不显,故即选用灸针治疗。由于患者均系儿童,合作不易,乃根据成人穴位注射治疗外感及一般咳嗽的体验,对本病采用同样方法,果然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所用孔穴一般均用背部诸穴,如风门(双),肺俞(双)及身柱与至阳等为主,可以单用或轮用。对药液的选择,并无严格的要求,如普鲁卡因、蒸馏水、板蓝根、穿心莲、当归等均可应用。注射蒸馏水虽有轻度痛感,但效果有时还会好些。药液应较成人减少。但最好不少于3毫升。其他要求与成人相同。多数病例在1~2次后即可收效。如每日1次,连用3次而仍未生效者,即应改用他法。选录数例于下,以供参考。
例1:王孩,男,5岁。百日咳,病程20余日,药物未效。于左右肺俞各注入蒸馏水3毫升,当夜咳减三分之二,未续治,5天后症状又回升,再于左右风门仍用原法1次,症状消失,未再发。
例2:庞孩,女,3岁。百日咳病程半个多月,未经药物治疗。于至阳穴注入2 9,6普鲁卡因3毫升,当夜咳全止,可以入睡。隔日又于身住穴仍用原法1次,以作巩固。未复咳。
例3:韦孩,女,9岁。百日咳已月余,未经药物治疗。在左右肺俞各注入板蓝根注射液3毫升,症状有所轻减。隔日又于左右风门再用原法1次,症状续减。再于身柱处注射1次,症状渐次消失。
八、慢性肺脓疡
采用有效穴或反应穴进行灸治,均可控制症状与促进愈合。例l:谢×华,男,2l岁。胸痛气急,咳唾臭痰,病程二年余。右肺下野罗音明显,有杵状指。拍片证明右肺下野3×4空洞一处,有液平,证实为慢性肺脓疡。
第一次吹灸大椎,灸感自脊柱正中下传,约当第六七胸椎处即折入胸腔,向右侧行进。先是右肺底部发热,继而由下向上,充满右胸。
第二次熏灸右足三里,灸感进入胸腔,右胸全热。左侧无感应。
第三次吹灸右拇指尖,灸感沿手太阴经入胸,右肺下野感应明显。以后每日吹灸一次,或取大椎或取拇指尖。自行熏灸三里一次。二十天后痰量胸痛大减,透视复查,液平消失,空洞明显缩小。嘱其长期自灸三里而保持平静。
例2:李×珍,女,27岁。慢性肺脓疡,左肺下野巨大薄壁空洞。住院治疗,因不愿手术切除自动出院休养,求用灸法协助。两膏肓压痛明显,右重左轻,直接灸双膏肓,造成I度烧伤。并每隔一周加强一次,前后共三个月。全身情况逐步好转而保持平静。今已七年,可以胜任一般家务劳动。
九、长期低热
灸疗对长期低热能获得良效,也是对发热禁灸的有力驳斥。在长期低热时,背部反应穴的出现,将是选穴的主要标准。
例l:李×富,男,成年。半月来持续低热(37.8~38.5℃之间),上午轻,下午重,全身不适。自第八胸椎至第三腰椎皆有压痛。熏灸第八椎,灸感向四周扩布,背部舒适微有汗出。第一次灸前38.2℃,灸后37.7℃。第二次灸前37.9℃,灸后36.7Lc。未再回升,两次而愈。
例2:李×民,成年。低热半月多,上午轻,下午重,热升时全身不适,心音亢进,食减,睡不稳。灵台压痛,熏灸,灸感未明显向他处扩布,但背部大感舒适。灸前体温38℃,灸后全退,背部微有汗出。第二日又续灸一次,热未再升。
第四节心血管系统病
一、心律不齐
手少阴厥阴经肘以下各穴,可以作为常规取用,但其功效不}匕其他相应穴为优异。
例1:钱×鹤,男,58岁。心悸亢进,自己听到心跳,反复发作,听诊有不规则之传导阻滞,熏灸左内关,灸感约有一指粗细,沿手厥阴经上行,按常规进入心前区,心悸当即停止,自己听不到心跳,阻滞消失。停灸6~7小时后,症状又见恢复,仍用原法,前后共施灸8次,效果逐步延长而停灸。
例2:高×泽,男,56岁。本单位外科医生,新患心律不齐,每三四跳即出现早搏一次,脉跳无力,心前区闷窒。第一次熏灸右阴郄,灸感沿手少阴经上传,自右胸横向左胸入心。心前区有盘旋感,至感应减弱后停灸,早搏消失,胸部舒畅。随后再灸两次,以作巩固。三日后,早搏又再见,乃左右间使与左右阴郄交替轮用,每日灸两次,连续7天,早搏未再出现。
心律不齐,在躯干及四肢能出现多数反应穴,经逐一检证,其感应能‘有强弱不同,也能无所差别。
例3:易×顺,男,59岁,原系肺结核病患者,近一月来,每感心悸及心前区不适。听诊有不规则之传导阻滞及早搏。心俞、灵道、膈俞(均双)及巨阙处均有明显压痛。双上肢问使、曲泽、阴郄、少海,双下肢复溜,亦酸痛左手,但左强右弱,乃分别对以上各穴,采用熏灸法,各穴之感应均能按照预期之途径进入心前区而各自发生其反应过程。其反应强弱并无明显差别,但因道路之远近到达心前区的时间有所不同,其有效时间均在6~7小时左右。其后即任取其中之一而施灸,前后共16次即控制其发作。
心律不齐,取用手足指(趾)尖,也有很好作用。
例4:胡×世,男,49岁,心前区疼痛已三四年,因条件限制各种心功能检查未做。心尖下垂在乳线内侧,节律不整,有阻滞及早跳。吹灸拇指尖,灸感呈线状前进,在肘以下与手太阴经相符。过肘后则与手厥阴经相当。由腋入胸而至心前区,热感约有手掌大小,与心脏的位置正好相符。胸部宽畅,节律不整消失。未及4小时,症状又重见。继续施灸,继续减轻,隔日不灸,则症状又加剧。反复施灸20天,胸痛及节律不整乃得以控制。
例5:赵×民,男,37岁,支气管喘息,继发肺原性心脏病。心律不齐,有阵发性心动过速及不规则传导阻滞。隅因一次走行十余里后病情恶化,心动心悸,心率130次/分,心前区有空虚无物感,气不接续,全身浮肿,出现心衰。另有一种特异体征,即每当夜半前后,先是舌根僵硬,继而舌下有大量流液涌出,有如饮冷开水一样,如咽下稍有缓慢,即自口边溢出。发作时全身不能动弹,有如虚脱,约六七分钟即停止,已连续八天,以前病情恶化也有过此种现象。其灸治过程如下:
第一次吹灸左中冲,灸感如一线自中指背上传。至腕即进入手少阳经,在上肢外方自腋下入胸,先扩散成片,最后缩小集中在心前区。热感强大,心区以外无感应。至感应消失后停灸,胸部宽畅。下午吹灸右中冲,感应~如右侧。当夜舌根未发硬,口水未涌出。
第二次吹灸左少冲,灸感仍呈线状沿手少阴经前进,入胸后各种感应均如前。下午吹灸小指尖,路径与感应均一如左侧。夜间舌未发硬,水未涌出。
第三次吹灸左少商,灸感沿手太阴经入胸j各种感应同前。下午未续灸,夜间舌又发硬,水又涌出。
第四次吹灸左中趾尖,灸感由足背进入足阳明经而上行,自腋前线入胸,感应同前。下午吹灸右中趾尖,路径及感应均与左侧相同。浮肿开始消退,精神及食欲均有好转。夜间舌不硬,水不涌。
第五次上午吹灸左涌泉,灸感自足底直至足跟,过内踝后方上行,过膝关节即转至大腿外侧,由臀经足太阳第一行而入心。各种感应同前。下午吹灸右小趾内侧,灸感自小趾背即转入足太阳经仍由足太阳第一行入心。各种感应同前。症状进一步改善。
第六次上午吹灸左隐白,下午吹灸右拇指尖,其感传路径基本上是自足太阴经入胸。已恢复至发作前状态,其后又任取其中之一,续灸10次,病情稳定乃停灸。
于心律不齐及其他病例中,在一侧施灸时,可使对侧相同的经穴同时也发生同感反应,出现双侧循经感传的作用。甚至对侧的同感反应可比灸侧为强,双侧感传可以同时到达患处而发生一次感应过程。.
例6:龚×文,男,43岁,十余年前即患风湿性关节炎,近年来时感胸闷不舒,心前区有空虚感,听诊有I级舒张期杂音。第一次吹灸左小指尖,先是左手小指发麻,继而右小指也发麻。双侧灸感同时上传,右手的感应反较左手为强。灸感向前扩布时呈片状行进,酸麻沉重,最后集中于心前区。至感应消失后停灸,感胸部宽畅。第二次吹灸右小指尖,左手也发生同样感应,但较第一次为弱,其余均与左侧相同。共左右互灸9次,同感反应共发生3次。胸闷及空虚消失,杂音程度亦有所下降而停灸。
对同侧同一孔穴,或同侧相距不远之两个孔穴,在前一感应刚刚完毕之后,如连续施灸即不再发生感应。必须等待2小时以上,各种感应方能重新出现。而对侧相同的经穴则不在此限。这已成为一定的规律。
周×伯,男,成年。患过血吸虫病,经锑剂治疗后出现心动过速(125次/分),低热(37.8oC),每当下午各种症状即增剧。先吹灸右中冲,灸感沿手厥阴经入胸而发生一次感应过程。随即吹灸左商阳,经20分钟后,各种感应均未出现。当即改吹右中冲,各种感应按常规发生,一如左侧。等待2小时后,再吹灸左商阳,感应又复良好。每吹灸一次,心率可减少15次/分,效果可维7~9小时,前后8次症状轻减而停灸。
在心律不齐时,不论是采用反应穴或常规穴,如感传作用能进入心脏,均能发挥疗效。但也有少数病例,既无反应穴出现,采用常规穴也不能出现感应,不得不放弃灸治而改投药物。这种个体差异,在其他病例也是多有发生。
例7:刘×洪,男,64岁。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脏扩大,心律不齐(不规则传导阻滞)。背部及四肢均无反应穴出现。乃分别吹灸阴郄、内关、中冲、涌泉、复溜等穴,灸感均不能出现。又沿手少阴经用酒精摩擦,使皮肤红润充血,再吹灸阴郄,灸感始终未见发生,症状亦毫无改善。放弃灸治。
在心律不齐时,除以灸法为安全有效外,针刺的作用亦不可忽视。
例8:王×民,男,成年。自觉胸闷不适,心动心悸,听诊及按脉均证明有期前收缩,针复溜(双),平补平泻,一次后,发作中止。
姜×梅,女,成年。常有阵发性心悸亢进,自己感到心跳,头部血管也有发生跳动,心率在90次/分以上,熏灸左阴郄,灸感入胸,充满心前区,心率能减少10次/分左右,但维持时间不长。第二次针合谷透鱼际,涌泉透太冲,入针后即觉头目清爽,心跳减少12次/分,10日后尚未再发,亦未再针。
例9:王×,男,成年。心悸,心动过速(100次/分),眩晕,左脉弦细,右脉相对洪大。针合谷(双)、太冲(双),先上后下,得气后,上下之针感在胸部相接,约20分钟后出针,心跳当即减少15次/分,左右手脉亦相等。未续针。
二、心内膜炎
灸感偶可出现较重之疼痛反应,如患者尚可忍受,可在严密观察下继续施灸,不必畏惧。病情逐步好转,疼痛反应亦逐步减轻以至消失。
李×声,男,46岁,患风湿病将近十年,曾出过下肢浮肿。近半年多来,心慌胸闷,心前区有压重感,长期发热,脉细数,颜面及胸腹皮肤有淤斑,肝在肋下二指,脾区有压痛,杵状指及指甲毛细血管栓塞现象明显,尿检偶有红细胞。多次会诊,确定为心内膜炎。西医因药物供应不足,转入针灸科治疗。
第一次熏灸左内关,灸感沿手厥阴经上行入胸后,即觉心前区发痛,先为钝痛,继而出现刺痛,头微晕,但尚可支持。在严密注意下,未停灸,约15分钟,痛渐止,额有微汗,胸部觉舒畅。灸前体温38.2℃,灸后未退。此后每日上下午各一次,疼痛及各种感应均如前。灸至第12次时,体温方逐渐下降至37.6℃。痛感亦逐步减弱。灸至27次时体温恢复正常渐痛感消失。灸至35次时,各种自觉症状大部减退,脾区压痛消失,肝缘仍可触及,尿红细胞未见,脉搏较为充实有力,皮肤淤斑未全退,杵状指及毛细血管栓塞现象则如故。又续灸10天,因他调而失随,远期效果不明。
三、心绞痛
在心绞痛病例,取用背部反应穴及相应经穴,均可收效。
例1:许×仁,女,56岁。患心绞痛已七年,反复发作,以硝酸甘油等为随身常备药物,间服中药苏合丸等以图维持。第一次熏灸左内关,灸感按常规入心,当感应刚要完毕时,即暖出长气数口,胸中顿觉宽畅,最初每天灸治一次,可维持半天,如每天灸治两次,则可基本保持平静。十天(20次)后,每天灸一次已可维持,又续灸2D次,再作心电图检查,T波已由倒置转为升起。嘱其自行灸治左右内关,交替使用。一年后随访,情况良好。
例2:曾×元,男,49岁,心绞痛两年,以午后易发作,脉细数,唇绀舌绛,心电图T波倒置,心俞压痛左(+)右(土),熏灸左心俞,日灸一次,半月后可保持平静,再作心电图检查,T波已由倒置转为平坦,改用神道穴鬃针埋藏以作巩固,未续灸。
四、心肌炎
当灸感行进迟缓时,随着灸治次数增加,亦可逐步至于病处。感传作用并非每例均可一次完成。
龚×文,女,42岁,风湿性关节痛十余年,近半年来心肌炎体征具备,长期低热不退,药物治疗少效,求试于灸,熏灸左右劳宫,4次后感传始逐步抵达心前区,有盘旋感,灸前心率1 26次/分,体温37.8。C,至感传消失后,心率当即减少15次/分,体温下降0.4℃,在6~7小时后各种不适感又随之而起。以后每日两次,感传逐次增快,6天后低热已退,心率减至80次/分,嘱其自灸而中止。
五、盗汗
根据已经得到验证的“心主汗”中医的传统理论,把汗症列在心病范畴。
例1:叶×荣,男,成年。肺结核病患者,长期下午潮热,近一周来出现盗汗,每夜浸湿衣被。熏灸右阴郄,感传达右胸后即横向左胸扩布,先抵左乳上方,渐次向下进入心前区,有盘旋感,最后热感约有手掌大小,正与心脏相当。阴郄与心区之间的感传线是若隐若现,当艾火旺盛时,心区之热感也增加,火弱则心区之热感也减弱,约15分钟,感应完毕。灸前体温37.7℃,灸后全退。当夜盗汗涓滴未见。一周后随防,盗汗既未发生,低热也得以控制。
例2:汪×全,男,成年,无结核病体征,每夜盗汗已半月。左右阴郄同时熏灸,左侧灸感沿手少阴经直达心区,右侧于抵腋下后即横达左胸,左右汇合,集中于心区,当夜汗减大半,未全止,隔一日未灸,汗又再出。又继灸五天,盗汗被控制。
阴郄对盗汗者能止,而对无汗者也能发,可以在同一患者身上、不同阶段与时间内分别出现。
例3:庞×信,女,50岁。风湿性关节炎首先出现在两侧腕关节,继而双侧膝关节也受累,迁延四个多月,近一月来症状加剧,双手食中及无名三指也受累,全身轻度浮肿,双手足特别浮肿显著,不能握物及行步,不分日夜,交睫即汗出如洗,气促神疲。第一次熏灸左阴郄,感传按常规入心,自灸后盗汗全止。又续灸二次,至第四次仍灸左阴郄,灸感仍按常规出现,但与前三次不同之处是当心前区反应到达高峰后,不是逐渐缩小,而是自心前区向四周扩展,先至上腹,继至背腰,最后达于四肢头面,全身汗出如洗,内衣及鞋袜湿润,汗止热减后停灸。次日全身浮肿明显消退,可以行步,又续灸三次,汗出逐渐减少,症状进一步改善而停灸。
盗汗如与其他病症同存,则灸感大多是先对受病较重处发生作用。而向后再转向受病较轻处。这已成为习见的常规。
例4:袁×达,男,成年,无结核病史及体征,盗汗七、八夜,日来又发生荨麻疹,以背部及大腿内侧为显著,全身亦多处散发,已服过抗过敏药一天,未效。吹灸左阴郄,灸感约有一指粗细,沿手厥阴经上传至腋,首先未进入心前区,而是向背部及肩胛周围扩展,形成掌大之热气团,滚滚流动,从项上头,全身温暖如浴,最后集中于心前区而消失。夜间汗未出,荨麻疹亦消失。第二日未灸,又有微汗,仍灸左阴郄,灸感进入心前区未向他处扩布,盗汗被控制。
灸治阴郄,感传虽已明显地进入心脏,但盗汗也可未能控制。曾见对阴郄取穴稍偏,可以发出需要的信号,这对孔穴的客观存在,也能作出一定程度的说明。
例5:朱×德,男,成年。痨热盗汗,已近两月。熏灸左阴郄,着火后不久,患者要求将灸具略向前移动一点,问其所以,答称“在灸处稍前一点,正在发痒,好像是需要热气,而有热气的地方反而不太适意。”再检视灸处,发现灸具是靠近通里的位置,乃稍向前移动,患者连称舒适,灸感也即很快地沿手少阴经上传入心,感应停止后停灸。灸前体温37.6_C,灸后上升至38.2℃,夜间盗汗亦未止,未再灸。
盗汗吹灸指尖,也能使灸感进入心脏而发挥疗效。
例6:周×国,男,成年。慢性血吸虫病患者,经常盗汗。在盗汗发作时间,吹灸左小指尖,灸感经小指腹,进入手少阴经上行入胸,与阴郄并无二致。当夜汗止,两个多月尚未复发。
例7:吴×杰,男,成年。形体壮健,但每夜盗汗已月余。同时吹灸左小指尖与左拇指尖(两指并拢吹之,灸感同时发生,同时前进,感传途径基本与手太阳少阴相符。于行抵腋下后即两支汇合,进入心脏,发生一次感应过程,当夜汗止,未再发。
盗汗取用阴郄而不效时,可以选取背部反应穴施灸。效果同样良好。
例8;朱×宏,男,40岁。肺结核病患者,盗汗多日。
第一次分别吹灸左阴郄与左小指尖,灸感久不上传。检视胸椎两侧,左右膈俞压痛(++),即双侧同时熏灸,灸感迅即成片汇入左胸,发生一次感应过程,夜间盗汗减少,但未全止,又在原处续灸二次,盗汗被控制。
阴郄与三阴交或上下肢其他经穴~xJ:-T同灸或同时针,常可使感传互相吸引而哳接。如感传不能至于病处,则效果不佳或无
例9:顾×英,女,成年。盗汗一周,无结核病史。熏灸左阴郄,感应仅能传至右胸,未能横达左胸进入心脏,当夜汗略减。又续灸右阴郄三次,均未进入左胸,上半身可以不出汗,腰以下及两股仍然汗出如洗。加灸右三阴交,灸感上传至下腹时,右阴郄之灸感亦白右胸下行,上下相接,在右半身上至手指,下至足趾,上下循环三次。最后下肢之感应先消失,上肢感应后消失。始终未至左胸进入心脏。当时认为效果一定很良好,谁知夜间反而大汗淋漓,比之以往更为严重。又改灸左阴郄,感传亦入心,汗亦未止,乃放弃灸治,改用药物。
盗汗除以阴郄为有效外,采用其他经穴也能使灸感进入心脏而发挥治疗作用,但在同一病例,分别取用他穴作对照时,则用作比较之经穴,其感应显较阴郄为迟缓。
例10:俞×泽,男,成年。无结核病史及体征,盗汗半月余,熏灸左阴郄,按常规发生一次感应过程。随即又熏灸右内关,用作比较。灸感沿手厥阴经入胸横入左心,与阴郄所见相同,但速度与强度则大为减弱。当夜汗止大半,
第二日又再灸左阴郄一次。汗全止。
盗汗灸治阴郄,灸感不能发生,或虽已发生但不能收效时,可改灸用针,而收到满意的效果。
例ll:尹×,男,成年。体质壮健,但盗汗半月,每夜两次汗出,浸透衣被。熏灸左阴郄,30分钟后无感应发生,再灸右阴郄仍无感应,乃停灸。即在左右阴郄处各进一针,针感并不强烈,亦未捻针催气,待至十分钟后,突感左胸苦闷,心跳,心前区作胀,全身汗出津津,未出针,嘱其暂行坚持,严密观察。约三分钟反应消失,出针。第二天复诊云盗汗已完全经止,以后迄未复发。
例12:张×富,男,成年。病后体弱,盗汗半月,针合谷,复溜(均双),针感强烈,全身酸胀,汗出津津,未用手法配合。一次而止。未再发。
六、自汗
采用治盗汗的方法以治疗自汗,也能同样收效。
例1:钱×珍,女,29岁。人工流产后体力削弱,自汗多日,稍有动劳即全身汗出如洗。熏灸阴郄感应与盗汗全同,两次后,自汗全例2:郑×富,男,成年。连日上午发热在38~C上下,原因未明。整日滓滓汗出,有时甚至汗出如洗。熏灸阴郄及大椎,均无感应发生,但当夜汗出减少,又灸一次,汗止未出。
自汗及其他在午夜以后、拂晓以前,发作或加剧的疾病,取用阳陵,已是屡用屡验。
例4:庞×西,女,成年。每夜拂晓以前,先烦躁,后汗出如洗,已二月余。无其他明显体征,灸阴郄,左右中冲及食指尖,均无灸感出现,药物仅可使当日汗出稍减少,乃根据中医脏气法时及迎而夺之的理论,在睡前深针左右阳陵,针感强烈,留针30分钟,当夜汗全止,但仍烦躁两次。第三次仍针左右阳陵,并加针左右内关,夜间汗未出,仅烦躁一次。第四次仍针阳陵,内关,烦躁与汗全止,未再灸。
七、无脉症
无脉症取用背部反应穴,以直按灸为有效。但灸疮必须反复加强。不能急于求成。
例1:荣×桂,女,32岁,右臂酸软无力,疼痛发凉,食中指端小溃疡久难愈合,桡动脉摸不着,肌肉略见瘦削,病程四年,曾服回阳通脉中药三十余贴未效。心俞压痛左(±)右(+),在商得同意后,左右心俞同时直接灸,造成Ⅱ度烧伤。以后每隔三天在原处加灸一次,每穴五壮。前后共20次,指端溃疡愈合,患肢变温,桡动脉可以摸到。但仍较对侧为细小,未再灸。
例2:王×彬,男,56岁。双下肢脉管炎,足背动脉消失,右足第三趾已坏死脱落。至阳压痛(++)熏灸,又在双委中加灸以助之。背部灸感分达下肢,三处灸感汇合成片,下肢温暖,经灸后痛缓解,下肢运动有力至第二天症状又恢复。共灸治五次,因患者缺乏信心而中止。
[ Last edited by zhouxl2000 on 2006/12/28 at 13:17 ] 第五节消化系统病
一、肝肿大
肝肿大在背部出现的压痛反应以肝俞处为多见,即或肝俞处无反应出现而采用灸治,也能使感传进入肝区而发挥作用。
例1:谢×明,男,成年。慢性血吸虫病,肝在肋下3指,压痛及自觉痛明显。右肝俞压痛(++)左压痛(+),至阳压痛(+)。熏灸右肝俞,灸感迅即下传,充满肝区,约有手掌大小,最后感应逐渐缩小如指头,与期门穴的位置大体相当。在局麻下用直接灸,灸感不受局麻影响透入肝区。在灸后最初10天内,焦痂未脱落,肝区仍有间歇疼痛,但较轻微。半月后,焦痂脱落化脓,痛即全止,肝缩小至2指。至灸疮愈合后疼痛又出现,肝肿又略见增加,但各症有所改善,未续灸。
例2:刘×昆,男,60岁。慢性血吸虫病,肝硬化腹水,每隔月余即须使用利尿药物以暂图轻快。在左右肝俞(无压痛反应)用熏灸。灸后可使疼痛缓解1~2天。劝其应用直接灸,在局麻下直接灸左右肝俞各十壮,灸后自焦痂脱落,以至化脓收口,虽腹围如旧,但已7个月未用利尿药,腹水被控制在原有水平而停止发展。
肝俞虽为肝病的常用要穴之一,但有时也能不发生感应,须加用其他俞穴而获效。
例3:严×华,男,成年。慢性血吸虫病,肝在肋下2指半,有间歇痛。在疼痛发作时,熏灸右肝俞,灸感久不下传,试将灸器向上移至三焦俞处,灸感迅即自后向前传向肝区,感应异常良好,灸感尚未消失,痛已止。
肝病取用大椎,有时效果也较好。并曾见沿感传途径出现疱疹。
例4:叶×夫,男,成年。慢性血吸虫病,肝大3指,钝痛。熏灸大椎,灸感沿脊柱下传,至与肝脏同高时即停止前进,但久未进入肝脏,痛已减,乃停灸。
例5:王×文,男,成年。慢性血吸虫病,肝大3指,熏灸大椎,灸感沿脊柱正中下传,沿途有痒感,约当胸椎尽处即折向右进入肝区,痛处为热感所充满,痛即止,第2次复诊,在脊柱正中感传线上出现小水泡,密集成线状,挑破有清液,次日即消退,不留痕迹。以后每灸均发痒,疱疹未再见。每次止痛时间能达2天。
在两种症状同时并存而分别选用两个有效穴进行灸治时,可以各自地发生一次感应过程。这在肝病病例中曾有出现。
例6:方×才,男,成年。慢性血吸虫病,肝痛,肝硬化,腹水,大便反复出血,右肝俞压痛C-+-+),左(±),血愁(十四椎尖)压痛(++),熏灸右肝俞及血愁。血愁的灸感是直达肛门,肝俞处是直达肝区。日灸一次,肝痛可缓解半天至一天,大便出血减少。两处之灸感并不彼此汇合。灸至半月后,作为治疗进步而停灸。
肝痛能在中都穴处出现压痛反应。但中都穴的位置究竟是在胫骨面上,还是在胫骨后缘,值得研究。
例7:闫×义,男,54岁。慢性血吸虫病,肝大肋下三指,持续隐痛及发作性剧痛。右肝俞压痛(+)左(±),右下肢胫骨中段内侧缘相当中都穴高下压痛(++)左侧压痛(士),熏灸右中都,灸感迅即由下肢内侧入腹,在脐外约三横指直抵肝区,肝区为热感所充满。约十分钟后,中都处之灸感突然向下,经足背流向大趾及次趾,继而五趾皆发生热麻。肝区之热感亦向上传抵腋下,又自腋下抵上肢及指尖。最后同侧头部也发生感应。40分钟后停灸,因着灸艾热稍大,皮肤轻度烫伤,患者畏痛而未再续灸。
肝病吹灸手足诸指(趾)尖,均可使感传入肝发生相同和预期的感应过程,作用并无明显的差异。
凡患病脏腑及部位,偏居于身体之一侧时,取用同侧的经穴,灸感均是直趋病处;如采用对侧的经穴,则灸感均是或斜或横穿过身体的中线而趋赴病处。这乃是感传的常规。
例8:王×荣,男,58岁,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已经过六次治疗。肝大在肋下3指,有发作性剧痛,持续2~3天方能缓解。吹灸手足诸指(趾)尖,其经过如下:
第1~5次,依次吹灸右手5指尖,各尖的感传路径是进入各自的本经或阴阳表里经,在肘以下均可界限清楚,互不混淆。当行过肘部以后,多是汇合重叠,以相同途径行进。自腋下入胸沿乳头外侧下达肝区,可各自发生一次相同的感应过程。
第6~10次,依次吹灸左手5指尖,在上肢的路径与右侧同,当过腋入胸后,行经左乳头下方即斜行向右折入肝区。其感应过程一如右侧。
第11~15次,依次吹灸右足五趾尖,各尖的感传路径可以经过足背或足底经由下肢前方或后方由股入腹,自脐外方上行入肝,各自发生一次相同的感应过程。
第16~20次,依次吹灸左足五趾尖,在下肢的路径与右侧同,当由股入腹后,即自左下腹在脐下方或上方斜向右上方进入肝区,
每次各种感应均极良好,最初每次止痛时间为1~2天,经过连续灸治,在停灸后两个月尚未复发。肝大亦稍见缩小,症状有明显改进,但不能到达痊愈的要求。
认为足厥阴经之井穴大敦,应在中趾尖(新大敦),以与手厥阴经中指尖之中冲相应称,在肝病及其他许多病例中,反应均极良好。
例9:扬×寿,男,成年。慢性血吸虫病,肝大,有隐痛及阵痛,同时关节疼痛。吹灸新大敦(右)感传走向趾腹,经过足底正中,行至足跟前方即折向内踝后方,沿胫骨后缘至膝关节,热感充满关节腔,略作停留约三四分钟,又沿股内侧入下腹外侧,在脐外四指处直上入肝。每治一次,可保持3~5天的平静。
例lO:周×国,男,成年。慢性血吸虫病,肝大3指,持续隐痛。吹灸新大敦(右),灸感先经足背上行,当行过太冲后,即折至内踝下,经内踝后缘向上,由胫骨后缘自股内侧入腹,在脐外3指上抵肝。约5分钟后,又由肝横向剑突,循胸骨直上至头面。肝区及头目均感舒畅。第2次改灸左新大敦,下肢路径与右侧同。入腹后由脐下向上抵肝,仍自肝横抵剑突上头。每灸治一次,肝痛可平静2~3天。
感传分叉,并不是每次均能出现,而是发生在首次为多。
例1l:周×健,男,成年。慢性血吸虫病,肝大肝痛。吹灸右中冲,灸感呈一线上行,经指腹,过掌心,在行抵掌后时向外偏斜,进入手少阴经上行,当抵达腋下时,复又感到另有一股热流从肘部分出,由上臂外侧向上抵肩。两支又复相合,自腋前线下行抵肝,肝部有风吹感,痛即减。第二次改吹右次指尖,灸感沿手阳明经上行,自肩下腋,仍由前路入肝。当灸感到达肩部后,喉头有干燥感,停灸后约五分钟,干燥感消失(可能与灸材有关,第一次是纯艾,
第二次是艾中加硫黄)。以后各次分叉均未再见,疼痛基本缓解,因农忙而停
两种疾病在同一病人身上先后发生,对原先的病症灸感本来良好,而对后来的病症灸感却不能出现。待后一病症消失后,对前一病症的感应又复良好。这种关系值得探讨。
例12:耿×寿,男,成年。慢性血吸虫病,肝大肝痛,吹灸右新大敦,灸感呈线状自中趾腹由足底正中,从小腿后方正至胭窝,分成两支,由股内外侧上行,抵臀又两支合一,经腹股沟入腹,在脐外三指入肝。每次感应良好。又因牙龋痛发作求治,吹灸左右商阳、合谷、足三里均不发生感应。再灸新大敦也不能发生感应。在牙痛停止后再吹灸新大敦及商阳,各种感应又重新出现。手足指(趾)尖反应虽极灵敏,但在某些情况下也有不发生感应者。
例13:王×金,男,成年,慢性血吸虫病,肝大四指,腹水,发生过消化道大出血。背部无反应穴出现。吹灸新大敦及中冲,均不发生感应。
二、肝炎
急性肝炎同慢性肝肿大一样,均能在背部特别是肝俞及其附近出现压痛反应。
例l:许×孙,男,成年。全身不适,低热,厌食。发病5天后,全身及巩膜出现黄染色,小便深黄,肝大2指,有触痛,口中有异味感,肝功阳性。右肝俞压痛(++),左(+),熏灸右肝俞,40分钟后,右上腹全部为热感所充满,痛减,腹部舒适,感应至1小时后始逐渐减弱而停灸。每天灸治2次,各种感应如前。12天后症状消失,肝缩小不及1指。
例2:姚×修,男,42岁。急性肝炎,住院治疗病情缓解出院,但肝痛则每日发作3~4次,剧痛难忍,食减,不能吃饭。伊本身亦业中医,束手无策。余每劝之应用灸疗,姑漫应之而已。1969年2月28日,剧痛发作无可控制,始求救于灸。当检视背部,按压至右肝俞时,姚痛得几乎跳起来,诉说痛感直达右肋,左侧较轻。同时发现其身上及口中有一种特殊的刺鼻臭味。即以右肝俞熏灸,灸感自后向前直透肝区,10分钟后痛大减,腹中作响放屁,半小时后停灸,痛全止。第2天再灸,云昨日肝痛未发作。仍灸右肝俞,感应同前。第3次灸感与前同,仍腹响放屁,身上及口中臭气如旧。至第4次时,诉说有一种特异的感觉,即突然有两次肝区有一股热气自内向外直冲,解展衣服一看,见热气如蒸笼。约1分钟即停止。当天给其灸治时,觉臭味大减。第5次复灸,身上及口中之臭味进一步减少。至第10次时,说是又有热气自肝区外冒。约半分钟即过去。此后热气未再冒。共灸治18次,肝痛基本被控制,中止灸治。
肝病在就近取穴时,期门的作用亦不可忽视。
例3:王×全,男,成年。肝炎住院治疗,病情缓解出院。黄疽虽消失,但肝大2指半,有阵发性钝痛,影响食欲及睡眠,迁延半年余。左右肝俞及筋缩压痛(+),熏灸右肝俞,灸感直透痛区,约20分钟痛即止。当夜睡眠好,食欲转增。第2天又有微痛。每天灸1次。1周后症状基本被控制。又嘱其每天在睡前自灸期门,灸感同样透入肝区。共3个多月,因症状消失,肝缩小至1指,乃自动停。
在施灸过程中,除少数能出现晕灸外,也能有恶心呕吐及疼痛等反应。
例4:王×色,男,成年。肝区钝痛不适,胸闷,食欲减退3天,肝刚可扪及,小便深黄,巩膜轻度黄染。肝功阳性。吹灸新大敦,灸感自足背行过太冲后,即进入足阳明经而上行入肝,肝痛剧增,有恶心呕吐感,拒灸而改投药物。根据其他病例经验,如能坚持忍受,继续施灸,等待反应过后,每能获得良好效果。
三、胆囊炎
灸能退热,是灸疗主要效果之一,如见有灸后热升,当是由于灸效尚未充分发挥和机体发应增强的原故。
内脏病在背部取穴,灸感扩布缓慢不能深入时,可干胸腹相应部位加灸,前后同取,以增强效果。
例l:严×才,男,成年。发热(上午低,下午高),呕吐苦水,右上腹疼痛,有硬块如拳,胆囊压痛反应(++),食减,无黄疸,已4天。右胆俞有深压痛,用力重按,痛连前腹硬块处。熏灸右胆俞,灸感透入不深,不能到达前腹。又在前腹痛区中心加灸,热流很快即前后汇合。灸前体温37.7'C,灸后反上升至38.2IC,但无不适。呕吐及疼痛皆停止。下午又升至39.1C,又有微痛及吐意。再灸,次晨体温下降至37.4℃,吐痛均止,硬块较前柔软。再用原法前后同灸。诸症续有轻减,体温全退。食欲增加,又续灸3天,一切平复而灸疗对胆囊结石是否有效,有待进一步验证。
例2:张×兰,女,成年。右季肋疼痛时轻时重近1年,发作增剧时有寒热往来,似痛非痛,先冷后痛,继则呕吐,头痛如劈。住××医院经检查胆结石待排,给以各种抗菌素及大柴胡汤等治疗21天无效,自动出院要求针灸。背部无反应穴出现,乃迳取右胆俞,灸感自后向前,直趋右上腹,持续约2小时,感应方减弱。症状当即缓解,呕吐停止。6小时后又同法灸脾俞,各种感应同前。夜间能安眠。第2日仍用原法,施灸2次,灸感渐次增大,可以满布整个腹腔,精神振作,能进软食及下床活动。第3日3餐全进。第4日症状小有回升,有隐痛及吐意。乃早中晚各灸2次,症状被控制。又任取胆俞或脾俞。每日灸3次共5天,各症全除。一年后随访,可以参加一般劳动。
阳陵泉对慢性胆囊炎,也是有效穴之一。
例3:晋×英,女,40岁。慢性胆囊炎2年。右上腹持续隐痛,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熏灸右阳陵,灸感逐次增强,4次后方达右上腹,痛减食增。嘱其坚持自灸,3个月后症状基本消失而自动停灸。
四、慢性胃炎及溃疡病
灸疗对慢性胃炎及溃疡病,近期效果较好,采用化脓灸或以火针代灸,则作用可以延长,但远期效果仍不巩固。如与溃疡散(系自古代要方中筛选而得)相配合,用于慢性胃炎及溃疡病,效果极为良好,对于许多已经确定为必须切除的之溃疡病患者,也能取得远期的疗效,而免于手术之苦。
灸感能以连续之闪电样传向患区。
例l:晋×山,男,成年。溃疡病患者。近日呕血1次,有黑粪。
每次发作加剧时,先是背部有酸痛感,再向两侧扩展至胃脘处,痛乃更剧。右胃俞压痛(+)左(±)。熏灸右胃俞,10余分钟后忽然发生闪电感传向胃脘,胃部很舒适,每10余秒钟闪电感即发生1次,约10余分钟,此种感应消失。以后仍用原法施灸,闪电感未再出现。症状平静停灸。两个月后,各症又渐次出现。乃直接灸左右胃俞,并每5日加强1次,同时加服溃疡散1疗程。停药后,不仅症状渐次消失,健康状况明显好转,且能胜任一般劳动。
例2:唐×海,男,54岁。溃疡病患者,时有黑粪。发作增剧时,熏灸中脘、至阳、脊中至左右脾胃诸俞,均能暂时缓解。乃劝其应用化脓灸,在局麻下,直接灸左右胃俞14壮。在焦痂未脱落以前,症状有所改善,痛减食增。半月后焦痂脱落化脓,症状大减,偶有微痛或数日不痛,逐步可以半月至1月不痛,饮食正常。2个月后又在原处用原法续灸1次,疗效维持至5个月以上。在第2次灸疮愈合后,各种症状又次第出现。乃加服溃疡散,再直接灸左右脾俞及左右三里。两年后随访未再发。
例3:唐×正,男,成年,溃疡病患者。第2及第12胸椎压痛(+),即用火针点刺,刺后发生明显之肠鸣,上腹宽舒。术后痛止食增。两个月后,原有症状又恢复。
指(趾)尖在胃肠疾中也是有效穴之一。
手阳明经井穴商阳,是位于次指拇指侧,而足阳明经的井穴厉兑、则位于次趾小趾侧。为了能符合手足阳明经上下应称的关系,故拟将传统厉兑穴的位置移至次趾拇趾侧。经比较验证,次趾内外侧爪甲角与趾尖,三者之间在感传关系上并无明显差异。
在针灸治疗过程中,如出现某种不适意的反应,但并不十分严重时,可以不必停止治疗。因为副作用发生之初,也正是治疗作用开始之时,《尚书》上说:“若药弗暝眩,厥疾弗瘳。”也是说明这种道理。这在其他许多病例中已经得到多次证明。如在此时中止治疗,不仅是患者的损失,更重要的是针灸效果得不到正确理解与运用。
例4:韦×敏,男,60岁。慢性胃炎,轻重交替,已历10余年,钡检未见龛影。第一次吹灸新厉兑(次趾拇指侧爪甲角),灸感呈线状经足背及小腿前外侧上传至膝。基本上与足阳明经相当。过膝转入大腿内侧上行入腹抵胃。达胃后发生要想呕吐的感觉。约5分钟仍有吐意,患者要求停灸,因反应不太严重,劝其耐心忍受,10分钟后吐意停止,胃部作响,感轻快,并有思食感。第2次吹灸老厉兑(次趾小趾侧爪甲角)。感传路径同前,抵胃后仍有吐意,但时间不长,约二三分钟即消失,症状续减。第3次吹灸次趾尖,感传路径与前2次完全相同,抵胃后,未见吐意。其后又续灸数次,因症状被控制而停灸。
感传能在远离灸处之他经他穴发生,并非罕见。
例5:王×九,男,42岁,溃疡病患者。因食生冷症状加剧,出现柏油状大便。吹灸右食指尖,先是手指酸麻,续而全身及腕部酸麻,约5分钟后,感传在尺骨茎突处出现,由手太阳经(不是手阳明经)而上传,由腋入胸,胸部出现清凉感,同时觉得口中干燥,但时间不长。当到达胃部后,觉得胃部蠕动很强烈,有一阵一阵的收缩,感应减弱后停灸,胃部异常舒适。
胃病灸治中脘,效果也很满意。
例6:沈×文,男,成年,溃疡病,反复剧痛与不断泛酸。即直接熏灸中脘,灸感迅即向胃部深透,布满上腹。灸治1次,各种症状可以缓解1~2天。如连续施灸3~5日,可保持10天左右之平静。
在针灸并用时,莫效果不但未见增强,且可使灸感大为减弱。古人说:“针则不灸,灸则不针。”确是经验之谈。
例7:秦×三,男,55岁。溃疡病患者,呕吐带血,时有黑粪。每次在疼痛发作之先,第10及第11椎处先行发冷,冷感扩布,胃痛乃大作。左右膈俞、左右气海俞,及左右合谷与三里、内庭等处,均有压痛。熏灸左右膈俞,余均针(左右共8针),灸感到达两乳附近即停止不前,胃痛可以略减。第2次仍用原法,感应仍甚迟缓。第3次,停针,单灸左右膈俞,灸感直透胃区,痛立止,沉沉思睡,40分钟停灸。以后即每日单灸左右膈俞,效果逐步延长,饮食改善,每次停灸后胃部热感尚可保留1小时许。症状被控制,停灸。
溃疡病及慢性胃炎病人,背部多可出现小黑点,呈灰黑色或深黑色,一般如芝麻大小或稍大,深嵌在皮肤之内。有的像雀斑,有的像黑痣。挑开上面的黑皮,下面有黑的小颗粒,挤出后症状可立时缓解,有时可在背部出现小红点,挑破出血,亦同样有效。但疗效不能巩固,其后症状又渐次恢复。如在挑挤后再用火针逐一点刺,则效果可以大大加强。
例8:王×忠,男,61岁。溃疡病已历10余年,症状明显,两胃俞自觉痛及压痛明显。同时背部有散在之小黑点10余处,逐一用针挑破,挤出其内容,当即痛止舒畅。五天后又来诊,云挑后两三天内可保持平静,又恢复原状。改用灸疗,加溃疡散而保持疗效。
例9:徐×才,男,成年。溃疡病症状典型,第八椎及其右侧压痛(+)。自第3胸椎以下至第1腰椎以上,在左右肩胛内侧缘这一区域内,共有小黑点19处,随即用火针逐一点刺(深度约为0.5厘米),局部未加保护,1周后针孔有轻度渗液,2周后痂皮脱落,症状未发作,两月后尚可保持平静。
例lO:蔡x林,男,48岁。溃疡病患者,持续钝痫泛酸,背部有小红点8处,分布于两肩胛之间,逐一用3梭针挑挤出血,胃痛立解,隔一日又如前,乃在红点部位用火针点刺,痛又解,术后保持平静40天。
胃肠病的病理反应点,也能出现在双手的小鱼际处,可以挑挤出血而获效。
例ll:周×林,男,成年。胃部阻胀,呕吐疼痛有年。在症状加剧时,双手小鱼际处即出现小红点,有痒感,症状减轻,小红点亦变淡或消失。屡验不爽。于发作时,用三棱针挑挤出血,症状当即缓解。已三个月,尚未再发。
五、胃下垂
胃下垂与慢性胃炎及溃疡病的治疗方法基本一致,以化脓灸及火针代灸并配合溃疡散的疗效较为巩固。亦可用补中益气及升阳益胃等汤液加减相配合。
例1:唐×明,女,成年。腹胀暖气,吞酸、嘈杂,消化障碍有年。钡检、胃底在髂嵴下7厘米。左右胃俞,三焦俞压痛(+)。直接灸左右三焦俞,灸疮化脓各症大减。至灸疮分泌减少时,又于原处续灸十壮,在两个月内共加灸4次,最后灸疮愈合,续作钡检,胃底升高4厘米,各症平静,未续灸。
例2:孔×九,男,成年。溃疡病合并胃下垂9厘米,自第五胸椎两侧以下直至第1腰椎附近均酸痛应手,乃自心俞起至三焦俞止,每日用圆头火针点刺两穴,深常约O.2~O.3厘米,自上而下,9天为一疗程。兼服溃疡散。重复使用3个疗程,症状基本消失,再作钡检,胃底升高6厘米。
例3:黄×霞,女,46岁。腹胀胃痛有年,钡检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及胃下垂6厘米。面色咣白,气不接续,贫血、消瘦。三焦俞压痛(+)。为了便于自灸,嘱其自行熏灸中脘。10日后进步不显。乃增服补中益气汤剂,配合溃疡散,灸药并进。又10日,进步明显,灸感增强,精神转旺,血象改善,胃纳亢进。又10日进步更多,已可胜任一般劳动,未再作钡检,停药,单灸中脘或气海,坚持自灸,一年随访,云已停灸多日,一切可保持常态。
六、急性胃炎及胃肠痉挛
经云:“无刺煸煸之热。”又说:“方其盛也,勿敢毁伤,刺其已衰,事必大昌。”就是说当病势正在高峰与热势正在亢盛的时候,针灸是不宜轻用的。如果等待急性期过后,则针灸即易收效,现时的习惯也多是急性病采用药物,对慢性病和久病才用针灸。这就会使针灸的最大功效湮没不彰!经多种病种与大量的实例证明,凡是病愈急,热愈高,则针灸治疗愈易收效。也就是急性病则收效速,慢性病则收效缓。在急性胃肠病方面,也有充分的说明。
1996年10月26日晚间,赵××因急性上腹痛,呕吐多次,高热(39.2℃)而抬来就医,同道为之投解热镇痛及解痉诸药,痛未减.且转剧,呻吟之声,彻于数室。余适患河鱼疾,颇困疲,闻声未容安卧,乃起身为之熏灸中脘,加灸内关,约15分钟剧痛已减,体温下降O.8V,半小时入睡,夜间未用任何其他药物,次晨步行而去。
针灸均可促进胃肠内容物的排除,具有催吐及通便的作用。
例1:王×朝,男,49岁。劳累之后,暴食过量,上腹剧痛,旋即呕吐2次,痛未解。吹灸左三里,感传入腹,痛稍减。略安静。再吹右三里,当感传进入上腹后,吐意大增,复行吐出积食很多,胃部舒畅,痛全止。
例2:詹×朝,男,成年。上腹剧痛,捧腹号叫来诊。在八小时前曾有饱食及暴食。针右手足三里,上下同时运针,痛未减,但渐生吐意,不断运针更是欲吐而又吐不出,乃出针,以指压舌根探吐,呕出积食盈瓯,痛止而去。
例3:董×九,男,60岁。腹痛纯利清水,微热,已3天。熏灸水分,腹中觉有跳动,肠鸣增强,痛稍减。6小时后再灸1次,感应较之第1次明显,肛门有坠胀感,想排便,给以甘油栓塞入协助,半小时后,解出粪块1堆,其硬如铁,诸症悉除。燥屎内结,纯利清水,在《温病条辨》中称为“热结旁流”。本例虽发热不高,也有此种现象。
急性胃炎及肠绞痛,取用大椎也有良效。
例4:谭×庭,男,成年。上腹绞痛,呕吐苦酸水,已一天。吹灸大椎,灸感沿脊柱下行至与胃部同高时入胃,痛大减,继而全身皆有微热而更感轻快,呕痛全止。
例5:宣×吉,男,成年。腹痛连脐,如刺如割。发病约3小时,无呕吐及腹泻。吹灸大椎,热流直下抵14椎处入腹,痛随热减,腹腔全部为热感所充满,痛即全止未再发。
在左右同感的情况下,对侧感传的走向可与灸侧一致(同向同感),也可与灸侧相反(反向同感)。
例6:管×红,男,46岁。上腹痛,消化不良,苔腻、脉缓,吹灸右合谷,灸感由手阳明经上传至肩,由胸进入上腹。正在温暖舒适之际,忽感左肩发暖,并沿与右侧相同的路径自内而外,走向大指次指之间。最后随同右侧的感应过程而同时消失。第二三次仍用原法,同感未再见。症减,未再续灸。
小海是小肠在上肢的合穴,下巨虚是小肠在下肢的合穴,腑病取合,故在腹痛连脐之小肠绞痛时取用有效。灸不忘针,录取一例于下。
例7:王×仁,男,成年。脐周及下腹剧痛,未吐泻,已持续3~4小时。同道为之取下脘、气海、天枢以及三里等穴,历一时许尚未缓解,又隔盐灸神阙仍未效。乃为之取右小海与左下巨虚,上下同时用九六法运针,未及5分钟痛减八九,再稍待即全止。出针后徜徉而去。
七、痢疾及腹泻
各型痢疾及腹泻同其他疾病一样,均可在胸椎及其两侧出现一处或多处压痛反应,尤以第6、7胸椎处为常见。即或无反应穴出现,直接取用大椎或6、7胸椎也有良效。其惑传途径多是沿脊柱垂直下行而后折入腹腔,或是横抵前胸而后再下达腹腔。也可在脊柱深处向腹腔行进。
例l:叶×华,男,成年。赤痢两天,腹痛,里急后重,肠鸣亢进,至阳压痛(++),熏灸,灸感约有3~4指宽窄,沿脊柱下行。约当第14惟处进入腹中,集中于脐周围,腹痛肠鸣大减。同日又复灸一次,泻痢末再见。隔日大便成形而愈。例2:谢×生,男,成年,赤白痢,日10余行。至阳压痛(++),熏灸,灸感横向前胸行进,再折而向下,止于脐下方。热感约有手掌大小,腹痛随止。自灸后泻痢即未再见,一次而愈。
例3:马×民,男,成年。水泻,日夜十余次,灵台压痛(++)。熏灸,灸感自脊柱深处向下传至脐周围,逐步扩展至全腹,腹响,1次减,2次愈。
例4:钱×弼,男,成年。自午夜至中午,泻痢10余次,厌食,不发热,有轻度失水貌。灵台压痛(++),熏灸,灸感约有3指宽,自灸处斜向脐周行走,脐周为热感所充满,腹中作响,连声说:肚子松快了,想吃东西。灸感消失后停灸,1次而愈。
例5:庄×清,男,成年,夏令饮食不节,腹痛暴泻10余次。背部未出现反应穴,吹灸大椎,灸感在14椎附近入腹,全腹皆热,1次而止。
泻痢除在第6、7胸椎常可出现压痛反应外,而在腰椎及其两侧的反应穴亦不可忽视。其中特以命门穴虽无压痛出现,亦值得推荐。
泻痢在背腰部所出现的压痛反应,常常是右重左轻或右有左无。其作用也是右优于左。因此在治疗泻痢时,应以在右半身取穴为宜,这是一个值得注意与研究的问题。
例6:开×洪,男,成年。赤白痢,脐周痛。右肾俞,志室压痛(++),左侧无反应。熏灸右肾俞,热流直注入腹,腹暖如蒸,约十分钟,灸感消失停灸。次日症状未全止,又续用原法1次,2次全愈。
例7j陈×生,男,成年。泻痢,脐及小腹疼痛。右大肠俞压痛(+++),左(±),左右同时熏灸,右侧热流迅即注入腹腔,左极其迟钝。右侧热感满布全腹后,腹痛即止,约五分钟感应消失,一次而
例8:张×威,男,成年。自上年初冬直至本年夏季,休息痢剧持久不愈,住院半年未收效。每天大便6~7次,大便半数以上为紫红色及白色粘液,腹胀痛,厌食,精神萎靡。右膈俞、睥俞、大肠俞压痛(++),左侧(士),即在右膈俞,脾俞、大肠俞熏,灸感均向脐周窜透,而尤以右睥俞为明显。肠鸣亢进、肛门排气。灸至第5次,大便减至每天2—3次,紫红色粘液转为淡黄。灸至10次后,大便减少至每日1次,但仍夹有白色粘液。间隔5天未灸,症状又见增加,又续灸10次基本得到控制,又续灸10次。停灸后3个月。便中又发现有白色粘液,量很少,未续灸。
例9:何×能,男,成年。赤痢,至阳压痛(+)。熏灸,灸感上传较慢,又加灸命门(无压痛),灸感迅即横达脐周,继而至阳处之灸感亦渐次汇入脐周,全身微有汗出,里急后重停止。6小时后又单灸命门一次,感应良好,两次而愈。
例10:李x有,孙x昌,赵x良等均患菌痢,除采用胸椎反应穴外,又分别熏灸命门,以背部反应穴相比较。证明命门之灸感强,热流快,较之背部反应穴有过之而无不及。
灸感在热感之过程中能出现短暂之清凉感者常有发生,而自始至终为凉感者也时有所见。
例1l:丁×杰,男,成年。夏六月自上午至下午泻痢13次,里急后重,低热。至阳压痛(++),熏灸,约5分钟后,感背部发凉,继而凉气成团约有手掌大小,自灸处向腹中行进。当抵达脐部近旁时,凉气绕脐行走,先是一二分钟绕行1周,继而越绕越快,每分钟可绕行2~3周,腹中作响,约30分钟后凉感始消失,热感始终未出现。1次而愈。
泻痢采用背腰部的反应穴与各要穴固属重要,而腹部特以脐周诸穴亦应重视。
例12:张×文,女,56岁。泻痢日夜20余次,腹痛不进食两天。直对脐中吹灸,约10分钟全腹皆热,灸后轻减大半,又吹灸1次,全止。
例13:王×材,男,成年。食生番茄过量,引起腹痛腹泻,一小时内大便7~8次。吹灸阴交,热流迅即入腹,先向下抵耻骨,再向上抵剑突。此时脐中心觉有凉气不断向外喷射,约十分钟凉气喷射停止,热感又向脐中集中,至感应减弱停灸后,全腹舒适,各症皆消失。
例14:阮×先,赤痢,日夜30余次,里急后重,发热。第一次吹灸阴交,感应良好,可保持3~4小时平静。6小时后吹灸命门,与阴交作为比较,证明二者功效仿佛。以后即阴交、命门前后轮用,又续灸6次,全止。
例15:唐×元,男,成年。痢疾,背腰部未出现反应穴,右外陵压痛(+++),熏灸,约10分钟,热感充满全腹,非常舒适。灸前体温为38.2℃,灸后上升至39.2℃,约3小时热全退,灸后在16小时内,仅解大便2次,粘液很少,症状全部消失。再一次证明灸后如遇有体温不降反升,乃是机体防御力量增强的反应,多数是好现象,不足畏惧。
泻痢采用指(趾)尖及合谷穴也同样有效,其作用也是右优于左。
例16:赵×希,男,62岁。菌痢,每日10余次,里急后重,脐周痛。第一次吹灸左商阳,灸感发生及前进迟缓。改吹右商阳,灸感发生良好,沿手阳明经由腹入胸。全腹发热。灸后4小时仅解大便1次。第2次吹灸右少泽,灸感迅即沿手太阳经上行,至腋后即循原路下抵脐周。第3次吹灸左少泽,以与右少泽相比较,感应显然迟钝,仍吹灸右少泽,感应良好。第4次左右中指尖同时吹灸(两指尖合并吹之),右侧感应良好,左侧感应轻微。当右侧感传入腹约5分钟后,左侧之感传方渐次到达。至此,痢疾已基本被控制,又续灸右食指尖2次而停灸。
例17:姜×明,男,成年。水泻,每日4~5次。吹灸右食指尖,灸感发生迅速,沿手阳明经上行入胸在乳外方下入腹,在脐周围自右下横行向左,再向上向右,绕脐一圈圈地行走,并且是一圈大于一圈,最后几乎及于全腹,舒适异常,夜间仅解大便两次。第2次再吹灸左食指尖以作比较,灸感发生及行进迟缓,20分钟后始进入腹腔,绕脐一二次感应即减弱,随即再吹灸右食指尖,各种感应仍复良好。因症状消失,未再灸。
例18:庞×俊,女,16岁,夏月过食生冷,腹痛泄利,吹灸左隐白,感传经由第一跖骨内侧直至内踝下缘,进入足少阴经上行入腹,扩布于脐周围。腹暖痛减,全程共历时约25分钟。随即改吹右隐白,路径与各种感应皆与左同,但显然增强增速,全程不及15分钟,痛泻全止未再灸。
八、婴儿腹泻
婴儿腹泻是一种最为常见而又颇感棘手的病种,中西药物均不能迅速奏效。采用快速点灸时,效果迅速奇特,最快为1次,最多也不过3~5次,即可收效。几年来临床病例达千例以上,治愈率为100%,简介于下:
用“周氏万应点灸笔”(安徽省寿民灸具厂出品)将药笔点燃,衬以所附之特制药纸对准阴交、水分、左右天枢,快速点灼3~5下,点灸后涂一点清凉油,防止起泡(如起泡则效果更好,婴儿皮肤娇嫩,最好不起泡)或再加用命门,前后同用,效果更好。每次操作不过2~3分钟,可以每日上下午各1次,或每日1次。
九、小儿肠套叠
小儿肠功能紊乱,发生套叠,采用灸治而收效自属意中事。
例如,患儿王×,男,5岁,患腹痛腹泻两天,呕吐频频,不大便,不放屁,渐次加剧,肠鸣亢进,有气过水声,X线腹平片有液平。内外科会诊确诊为肠道梗阻,套叠为最大可能,建议手术松解,家长不同意,姑求治于针灸,用两个灸架,上取水分,下取阴交,左右取两天枢,上下左右轮用,连续施灸,当灸至3小时后,忽然腹中作响,数步外清晰可闻,喷射出黄色稀大便一摊,并连放几个屁,一次缓解出院。 (山西河津县人民医院卫巧玲医师经治)
第六节前后阴及泌尿系统病
一、腹股沟疝
属器质性病,在背腰部出现压痛反应。灸疗有一定疗效。
例1:孙×义,男,成年。右腹股沟滑动性斜疝,遇劳即滑入阴囊,8椎及13椎压痛(++),先熏灸8椎,灸感先向上行走4~5寸远即折而向下,到达尾骶部分成左右两支,向两侧腹股沟前进,左侧很快消失,右侧直至患区,并逐渐扩大,但感应不强。又加灸13椎热感大增,并从患区向下肢扩展,感应消失停灸。灸后发作次数显然减少,劳动时亦可不易脱出。
例2:夏×勤,男,成年。五年前因用力负重发生左侧腹股沟斜疝,遇劳即脱入阴囊,在不能还纳时来诊。8椎压痛(+),12椎压痛(++),为了验证这两个反应穴是否能与患处发生联系,乃先熏灸八椎,灸感下行缓慢,最后自尾骶部进入患处。随即又在12椎处熏灸,灸感较8椎为强大,仍循前路进入患处,左腹股沟发生跳动,反应消失,疝内容也即回复。即在局麻下直接灸8椎及12椎各14壮,在施灸过程中,诉说患区约有手掌大小的地方热得烫人,好像被开水浸泡一样。灸疮在焦痴脱落与化脓过程中,疝内容始终未见下脱,虽在体力劳动时亦能保持平静。至两个多月灸疮愈合,又有小的发作,3个月后又逐步恢复原有症状。
疝内容用手法还纳,如与针灸作用相比,则后者远较前者为优越,间隔时间显然延长。
例3:王×林,男,成年。左侧腹股沟斜疝,不时脱入阴囊。每次仅取太冲一针(左右均可),用九六法运针,针感直上至小腹,患侧.阴囊每数秒钟即收缩一次,肉眼亦能见到。同时也感到疝内容向上提,自觉肠子在腹中像转个身子,好像拔瓶塞子一样,豁然回复。如用手法复位,下腹总是不太舒适,有时一经放手,随即脱出,即或不随即脱出,而维持时间亦不太长,而针灸复位,在不太劳累时则维持时间较为长久。
中注与阴交,对下腹及前阴诸病,经反复验证效果确实。《聚英》在疝气治法项下有歌日:“疝气偏坠用小绝、患者口角量一形、分作三摺成三角、如△样为权衡,一角安在脐心上,两角安在脐下平,两角尽处是灸穴,患左灸右左反更,各三七壮病立愈,z-~t俱灸亦安宁。”此即今之所谓三角灸。依此取穴与足少阴经之中注穴极相近,或者说就是中注穴。不但对下腹及前阴诸病有卓效,对腰痛效果亦好。但以直取患侧为宜,如按照古法左右互取,反而影响疗
例4:孙×祥,男,成年。左侧腹股沟斜疝,脱入阴囊,嵌顿已达9小时。先刺左右新大敦,感应不强。改灸左中注热流垂直下注进入阴囊,引起明显之同侧阴囊及睾丸同上提缩,同时阴茎亦被牵动而微微翘起,呈阵发性,对侧无感应。阴囊内容物逐渐缩小,最后猛然一缩而还纳。
例5:孙×家,男,成年。左侧腹股沟斜疝,脱入阴囊,末还纳。熏灸右中注,灸感先垂直下行,当行至驺骨上方时阻滞不前,忽然发生跳动两次,似是向前冲击,旋即折向左侧,10分钟后,疝内容逐渐向上回缩而恢复,并有多日未曾脱入阴囊。
二、膀胱炎
黄×生,男,成年。下腹正中痛,小便频数带血。尿检有红白细胞及脓球,未见管型。临床诊断为膀胱炎,迁延已2月余,两侧小肠俞压痛(+),双侧同灸,热流向前透入小腹,感应良好。第2次改灸阴交,以作比较,灸感较之小肠俞更为鲜明。两次后小便次数已有减少,嘱病人自灸阴交,每日3次,5天后症状消失。尿检红细胞少许,脓细胞偶见。又嘱患者续灸3天,以资巩固。
三、精索睾丸炎
同一精索睾丸炎,同一病人,由于发作时间的先后不同,而反应穴的位置即有所移动。
背部出现压痛反应时,在胸部之高下相当处也能出现压痛反应,效果同样良好。由于对这方面的注意不够,例证太少,当继续验证。
例1:韦×明,男,成年。右侧精索睾丸炎,睾丸肿大如鸡卵,光泽潮红,牵引小腹胀痛,不发热,已用过抗菌素未效,乃求助于针灸,左右心俞压痛(++),即左右熏灸,两股热流下抵肾俞附近,即向前横贯腹腔同抵小腹,左右汇合,进入右睾,睾丸当时即柔软缩小。8小时后又逐渐肿大至原状,再灸再缩小。每日灸2次,共7次,全部消退不再肿。
五个月后,右侧精索睾丸炎又复发作,左右心俞压痛。(±),身柱压痛(++),先灸左右心俞,灸感久未发生,改灸身柱,热流很快即沿脊柱正中下传,横贯小腹进入有睾,症状当即轻减。于无意间发现胸部有触痛,经按摸确定,压痛在约当华盖穴处,待身柱反应完毕后,再熏灸华盖,感应循任脉直下而至阴囊,完成一次反应过程。如此前后同灸5次,症状消失。
例2:姚×之,男,成年。左侧精索丸睾丸炎。第1次先熏灸右中注,灸感先垂直下行寸许,随即斜向阴茎左侧行进而进入左睾,睾丸出现蚁行感,稍见柔软。第2次熏灸左中注,灸感垂直进入左睾,反应更为鲜明。第3次左右中注同灸,左侧仍是垂直向下,右侧是斜行汇入左侧之灸感中,同时下达至睾丸,此后即单取病侧,共5次,症状消失不再回升。
四、小便失禁及不通
小便失禁及小便不通,腰阳关及委中均可入选。
例1:仲×元,男,成年。因闪挫腰痛,经推拿治愈后不久,出现尿失禁,在情绪激动时更易发生。嘱其自行熏灸委中,3~4次后,热流经过大腿后方,于行过臀纹后,即集中于下腹。每晚就寝前自灸1次,一个半月后,小便能自行控制而停灸。
例2:董×勋,男,成年。尿潴留反复发作。前列腺及泌尿系无明显病变,发作时能持续多日,每天仅能排尿一次,以头抵墙,滴沥而出。腰阳关压痛(+),熏灸,灸感直透下腹,灸处奇痒,痒止后停灸。两次后排尿较前通畅。以后每天2次,半月后恢复正常。半年后未发作。
五、阴囊湿疹
阴囊湿疹多在胸椎两侧,及腰骶椎附近出现压痛反应。
例1:田×,男,成年。阴囊湿疹,破溃糜烂。灵台及其两侧压痛(+),熏灸灵台,灸感由脊柱下达肛门而至前阴。阴囊发痒发热,反应停止后改灸阴交,以作比较,感应相同。以后即前后同灸,每天2次,3日后干燥结痂。
例2:李×荣,男,60岁,阴囊湿疹3月余。右上髂压痛(+),熏灸,灸感呈片状向阴囊扩布,全阴囊皆发热,痒亦止,舒适。约8小时后又如故。随着灸治次数的增加,效果延长。每天2次,共10天全愈。
阴囊湿疹可以直接吹灸,能立即止痒,干燥,结痴,而收显效。
例3:杜×良,男,18岁。阴囊皲裂糜烂,疼痒难熬。直对阴囊吹灸,开始痛痒反增,嘱其忍受,嗣而渗液增多,痛痒渐止。约20分钟后,渗液全部干燥,出现干痂。数日后痂皮脱落,一次而愈。
中注对阴囊湿疹效果亦佳。
例4:王×友,男,成年,农药中毒,胸腹及下肢有过敏性紫癜,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全阴囊发生剥脱性皮炎。熏灸两中注,灸感同时下传,先至左右腹股沟,继而达于全阴囊,当时痛止,渗液减少。先后4次,各症皆除。
六、阳萎
阳萎取用阳谷,《金鉴•十四经要穴主治歌》曾有推荐,用已有灸感能在远离灸处之另一经穴发生,再渐次遍及于全体。
刘×川,男,48岁。阳萎7年,体质尚佳,无其它慢性病,嘱患者每天在就寝前自行熏灸气海,每次30~40分钟。初灸时仅有灸处发热,灸感未问他处传布。灸至1周后,先是左足底之涌泉穴处发生跳动及温热感,并逐次增强,右足底也发生同样感应。10天后渐次向两足内踝下扩布。20天后沿内踝后方经下肢内侧入下腹而至灸处,再分为两行向上,在乳头内侧抵锁下。一个月后遍布于全身。但阳萎如故,毫无勃起感。如此3个月,停灸气海,改灸右阳谷,5天后灸感已呈片状而扩布于右半身,再而渐次及于全身。半个月后,夜间尿急时出现勃起,但为时不长。一个月后,意动即能勃起。但未及半月,勃起又停止,又约半个月,勃起又发生,又续灸一个月.已基本恢复常态,前后达半年始停灸。
七、遗精
遗精,阳萎,以及下腹及前阴诸病,对腹中线脐以下各穴如阴交,气海,石门,关元等,可以随宜取用,其功效并无显著差异。灸效较针效为好。
例l:骆×章,男,成年。经常反复遗精,无淫梦,每次发作可持续多日,乏力萎糜。第1次熏灸关元,灸感直至生殖器根部,下腹发热。第2、3次分别熏灸阴交,气海。第4次灸石门,各穴的感应强弱并无差别。遗精已被控制,3天未续灸,又复发作。嘱患者每日睡前自灸1次。30天后,精神转佳,遗精停止。半年后未复发。
例2:储×学,男,成年。遗精,连续5~6日,熏灸关元,20分钟后,阴茎有酸胀感。在腹正中线右侧,相当右腹直肌处出现一股热流,约有3指宽窄,向上直抵锁下,左侧无感应。当夜遗精未发作,以后又续灸2次以作巩固。
例3:钱×厦,男,成年。遗精已半月。针右新大敦,略行捻转,针感强烈,右半身皆发生酸胀,连牙也发酸。当夜遗精并未被控制。次日熏灸阴交,灸感满布下腹。4小时后,又续灸气海1次,夜间遗精停止。又续灸1次而停灸。
八、瘙疝(鞘膜积液)
水溃偏坠,出现在背部的反应穴,确可与患处发生联系,收到近期的疗效。
方×云,男,52岁。左侧睾丸积水,阴囊肿大如碗,阴茎退缩。在胸椎及其两侧细心探索,以检证此类疾病是否也能在这一区域发生反应。果然在灵台处压痛(+),左督俞处压痛(++),为了判断压痛穴是否能与阴囊发生联系,首先熏灸左督俞,约一刻钟后,灸感沿脊柱边缘垂直下传,阴囊系带处有压重及麻木感,并逐步增强。灸后阴囊较灸前为柔软。随即熏灸灵台,灸感沿脊柱正中下传,反应如前,阴囊进一步柔软,证明反应穴与患处之间确实存在着联系。
第2天患者诉说灸后阴囊出汗很多,更见柔软。为了提高疗效与节约时间,在局麻下,直接灸灵台及左督俞各10壮。灸后阴囊潮湿甚重,约在10天左右,阴囊约缩小四分之一。半月后缩小至原有大小的一半。又20天潮湿渐减,又逐步增大。约40天,恢复至原有大小,而改用手术治疗。
九、肾结核
肾结核、膀胱炎及淋病等,背腰及下腹诸穴,均可轮用或单用。
李×志,女,40岁。血尿及腰痛反复发作,两肺有陈旧结核灶。临床诊断为肾结核。右肾俞压痛(+),左(士),双侧肾俞同灸,灸感以右侧为鲜明。复行左右中注同灸,灸感同时向右呈带状环行抵腰,而集中于右肾区,出现蚁行及灼热感。当时腰痛即止,止痛时间约8小时,血尿未能控制。每日续灸1次,止痛时间也逐步延长,7次后,血尿方停止,连续灸治一个多月,平静半年,未复发。
十、膀胱结石
泌尿系结石,就近取穴灸治,可以缓解症状与促进微小结石之排除。对于较大的结石,是否具有溶解作用,则无实例可凭。
杨×尘,男,56岁。血尿已数年,遇劳则发,小腹及阴茎有刺痛,右侧腰部酸痛。经拍片证明为板状膀胱结石。在手术前试行灸治。熏灸右肾俞,灸感发生迟缓,5次后腰痛及血尿无明显改善,又加灸右中注,前后交替使用,10次后腰痛全止,血尿亦减少。但阴茎及膀胱痛未消失。又熏灸曲骨10次,痛方全止。半月后因劳又复发,乃住院截石,术后血尿全止,但小便仍经常黄涩,尿检有大量草酸钙、碳酸钙结晶、脓细胞及红细胞。半年后血尿又再见,仍熏灸右肾俞与右中注,每天灸两次,并嘱大量饮水,观察小便变化。灸至5天后,小便沉渣中,肉眼见有黄褐色小砂粒很多,小者如针尖,大者如米粒大小,排尿时尿道刺痛增加。10天后沉渣减少,刺痛减轻,以后即时有时无。共37天,因无明显症状而停灸。
十一、肾盂肾炎
灸感到达患处后能出现沸腾感,也有发现。
例1:章×祥,男,成年。肾盂肾炎体征具备。长期低热4个多月,熏灸阴交,灸感直达后背,充满右肾区及整个右腰部,左侧反应轻微。当时腰痛即止,十分舒畅。16小时后,腰痛又恢复原状,以后7:j日灸1次,止痛时间可以逐步延长。当灸至4次时,正值右肾区热感旺盛,患者沉沉思睡时,忽然感到热流好像气泡在翻滚,即热流先是自前向后,此时则是自后向前,沸腾向上。约10余分钟沸腾停止,又恢复至原来的温热状态而逐步消失。以后各次沸腾感逐步减轻,10次后不再出现。共20次,各种症状均解除,3年后未见复.
感传的发生,也可先在患处发生感应,而后再出现感传线。
例2:唐×,男,成年。肾盂肾炎症状具备,腰痛右重左轻。至阳压痛(+)熏灸,灸感不是发热,而是发麻,麻感向下移入右肾区,发生跳动,约15分钟麻感及跳动停止而停灸。腰部痛感消失,有效时间能维持12小时。次日改灸右涌泉,至15分钟后灸感尚未发生,正欲仍灸至阳,患者忽感右肾有跳动,并逐步明显,麻感也随之出现,涌泉处之感传线也出现,自内踝后缘沿足少阴本经入腹而至右肾区。感应如至阳。因其迷信药物,未再续灸。
对某一孔穴进行一次灸治,按常规仅能发生一次感应过程。而在第一次感应过程刚行停止或尚未完全停止时,连续发生二三次感应过程者,则极为少见。
例3:李×治,男,成年,肾盂肾炎症状具备。第1次熏灸双天枢,腰腹皆热。第2次熏灸至阳,灸感下至12椎附近即斜入右肾区,逐渐增大为椭园形、约当肾脏大小,发热、有蚁行感。当感应消失后正欲停灸,患者诉说在灸处又有一股热流自上而下向左肾区行走,感应较右侧为稍弱。在感应减弱又欲停灸时,又觉得灸处又有一股热流再次向右肾区行走,并逐步增强,较之第1次之后应更为强大。以后每日灸至阳2次,至第4次时,又同样发生过1次连续2次的感应过程,前后共12次,症状大减,又续灸4次,停灸。
十二、肾炎
急性及慢性肾炎,在胸椎两侧的反应,与其他疾病一样,也是患侧强于健侧。因此可以约略估计出是两肾同病抑为一肾单病。当感传出现后,更可进一步得到证明。
传统的经络体系,足少阴经是在小趾尖与足太阳经交接后,自足心而首出涌泉。吹灸足小趾内侧其感传路径与古说出入颇大,特以足少阴经并不是绕内踝行走,已有多例得到证明。
例1:潘×民,男,成年。先感全身不适,眼睑,颜面及全身浮肿。尿检有红白细胞,蛋白,管型及上皮细胞等。血压偏高,腰痛右重左轻,临床诊断为急性肾小球肾炎。第四胸椎压痛(++),第6至第12胸椎右侧均有压痛反应。第1次熏灸第4胸椎,灸感下行至12胸椎后即斜行向右、进入右肾区,左侧感应轻微。灸后腰痛即止,8—9小时后,腰痛又重见。第2次吹灸右涌泉,灸感斜趋内踝下方过内踝后,循下肢内侧仍入右侧肾区,感应与第1次同。第3次吹灸右小趾尖内侧内爪甲角,灸感自足底外侧直趋足心,进入外踝后方自足太阳经上行而至右肾区。以后即第4椎与右涌泉轮灸,每灸一次有效时间可维持8小时左右。共续灸10次,尿检正常而。
例2:李×江,男,24岁。腰痛,脸面浮肿,均以左侧为显著,反复血尿,尿检、红细胞(++),蛋白(+++)。血压150/90毫米汞柱。病程一年半,临床诊断为慢性肾小球肾炎,至阳压痛(+),左三焦俞压痛(++),右(+)。熏灸至阳,灸感刚一发生,连呼腰部酸胀难忍。特以左腰为甚,随即又在左右三焦俞同灸,腰部酸胀仍为左重右轻。第2次仍为至阳与左右三焦俞同灸,酸胀稍有减弱。第3次至阳与三焦俞同灸后,又加灸左右中注,灸感直趋肾区,仍以左侧为明显。第4次吹灸右涌泉,灸感自内踝后缘沿足少阴本经入腹,先斜向左肾区,再横过后背而至右肾区。以后每日灸治2次,每次任取以上各穴。10天后腰痛全除,面部浮肿消失,尿检、红细胞少许,蛋白(±),管型少量。因病情稳定而自动停灸。
十三、阴茎刺痛
周×敏,男,成年。阴茎刺痛,尿道口灼热潮红,尿频尿急,4天来呻吟不断,次髎压痛右重左轻。熏灸次髎,灸感进入下腹,阴茎也有感应。待感应过程完毕,又改灸阴交,灸感垂直进入阴茎,全阴茎皆有酸胀感。灸后即感轻减,以后即嘱患者自灸阴交,每天3次,两天后症状消失停灸。
十四、阴茎灼痛
阴交与腰俞对前阴病功用仿佛。
王×朋,男,一周来,阴茎持续勃起不衰,灼痛难忍,性生活时更加剧,舌质红绛,脉数实有力,用灸架熏灸阴交,热感下传至阴茎根部,灼痛可缓解约二小时,改灸腰俞灸感向前效果与阴交同,乃前后轮用,每次约各1小时,1周后消退。
第七节运动系统病
一、瘫痪
全身瘫痪取用大椎、至阳等背部要穴,惑传可以在全身上下反复周流。在偏瘫病例,感传可以及于患侧或以患侧为强。
例1:张×洁,男,成年。平素健壮,从外地乘车来此探亲,下车后突然全身无力,四肢瘫痪,卧地不起,抬送至其亲戚家。服用氯化钾两天,未效,改用灸治。熏灸至阳,每日2次,灸感沿脊柱下传至第5腰椎处分为左右两支,从股后方下至趾尖。至第4次时回缩上传至大椎,又分向左右两臂,行至指尖后又回缩至大椎,上头,扩散于面部,由颈又向后至大椎,下循旧路而再至趾尖。如此反复3~4次而停灸。又将灸器移至大椎处,下循旧路径一如至阳。症状逐日有所轻减,至第8日行动如常而停灸。
例2:韩×英,女,13岁。中午放学回家,突然右半身瘫软无力,倒地不起,面部不歪斜,饮食便溺均需别人料理,以急性多发性神经炎而住院治疗。10天无进步,乃自动出院求助于针灸。熏灸至阳,灸感可以到达右侧手足指(趾)尖,未上头,健侧无感应。改灸大椎,感应同至阳。前后共70天,能步行3华里,可用筷子自己吃饭而停治。半年后继续上学,仍遗有轻度足内翻,右手握力亦未完全恢复。
例3:孙×连,男,26岁。左半身瘫软无力,左上肢及左膝关节麻疼,时有轻重,已2月余。左膈俞压痛(++),熏灸处周围发生奇痒,嗣而发麻发热,沿脊柱左侧分向上下方行进。此种麻痒夹热之灸感,约有四指宽窄,有如水波之扩布,左侧下肢全部发暖,汗出津津。停灸时症状即轻减十之七。又续灸3次,症状消失。
孔穴的客观存在,曾经多次为患者自身所感知。
例4:林×成,男,成年。左半身酸麻冷痛,已月余。左膈俞及至阳压痛(+)。熏灸左膈俞,约5分钟后患者说灸器的位置不正确,要求稍为移动一下。问他何以知道?答称灸器半边有热气向内灌注,皮肤不烫,半边没有热气向内灌注,皮肤发烫。稍为调整一下患者说热气全部向内了。随即呈线状先沿脊柱走向左上肢,由上肢外侧抵腕关节而分向五指尖,稍停留即逐步回缩至灸处,再向腰腿行进,至踝关节附近,又分向五趾尖,再逐步回缩至灸处而走向上肢。如此反复2周,至感应减弱停灸。每日2次,10日后症状消失而停。
二、多关节疼痛及游走痛
在全身左右同病情况下,于督脉背部各穴施灸,当感传行至大椎及腰椎附近时,多数均是分向两上下肢扩布,最后及于全身,这已成为习见的惯例。
例l:陆×凤,女,成年。腰脊肩肘及股膝等处酸痛近一年,气候变化则更重。熏灸至阳,着火后不久灸感即分向上下方行进,患者自己用手去摸,说是有虫爬到身上来了。当上下分行至大椎及命门附近时,即分向左右上下肢扩布。直至指(趾)尖后,四肢及全身皆发热。背部微有汗出。当夜痛大减,睡眠佳,续灸5次,症状基本平息。又在原处用化脓灸,以节约时间和巩固疗效。灸疮愈合后半在多关节疼痛时,着灸后感传现象虽未见发生,但各个关节却可轮流地发生感应,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例2:张铜匠之子,12岁。双侧肘膝关节疼痛已2年余。时轻时重,无有间断,外形正常,功能略有障碍。背部未出现压痛反应,熏灸大椎,着灸后约10分钟感传现象未见发生,但感到右肘关节热痛,其余3处关节则无影响。约10分钟,右肘感应停止,左肘又开始发生感应,与右肘相同。仍约10分钟左右,左肘感应停止,右膝又发生感应。当右膝感应停止后,左膝又发生感应。在四处受病的关节轮流感应完成之后,又等待10余分钟,其他感应未再出现,乃停止。以后各次仍用原法,各种感应如前,但首次发生感应的关节常有变动。至12次时,症状已基本消失,乃停灸。
在施灸过程中,如有全身或局部出汗而别无不适者,乃是治疗中机的良好反应,宜与晕针先兆之心慌汗出作出区别。
例3:徐×,女,成年。背部及两肘两肩酸麻不适刚两天,别无其他体征。熏灸大椎,约10分钟后全身汗出津津,特以背部为明显。汗止后,肩背轻快,一次而愈。
三、上肢及肩肘关节痛
肩肘及手指等处病变,背部的反应穴具有重要意义。切勿在灸惑的通路上加针而阻断惑传。
例1:胡×业,男,成年,右手握锹锄过久及用力过度,中指屈不能伸。右肺俞压痛(+),熏灸,灸感经上肢外侧而达中指尖,但中指屈曲未改善。又在内关处加添一针,本欲加强灸效,但入针后中指处之灸感立即退缩至针下,而背部灸感在内关处亦不再向前。出针后,灸感又下达中指尖。以后即单灸不针,共15次而逐步恢复。
例2:常×,男,成年。使用握力过久,右中指挛急。熏灸肩中俞(无压痛反应),灸感沿上肢外侧直抵中指尖,当下痛缓解可以屈伸。约5~6小时又恢复原状。续灸5次,效果逐步延长而全愈。
例3:谭×明,男,成年。右臂痛麻,手指发凉,不能持重,运动障碍,已月余。肩中俞压痛(++),重按时特舒适。熏灸,灸感由肩至手,当时手指发热,并微有汗出。一次而愈。
例4:吴×月,女,成年。右手腕肿痛,并有麦粒大小之硬结两处,连及肩背均有抽掣痛,头项转侧受限。灵台压痛(+)右膈俞压痛(++),熏灸右膈俞,灸感呈片状向肩臂扩布,发热,微出汗,共3次,硬结及疼痛基本消失。
《种福堂公选良方》其治鸡脚风条日:“手足及指拳孪如鸡脚状,疼痛不时发者,左右膝盖骨下两边各有小窝,共4穴,谓之鬼眼,各将蕲艾灸3壮即愈。”这与左右膝眼及所谓神仙灸与张仲文灸腰痛法,基本上是一致的。除在腰痛病例中另有验证外,于手指拘挛病例也曾内外膝眼作过对比,是以内膝眼及内横纹头优于外侧,可以无须内外膝眼同取。
例5:马×书,男,成年。双手使用握力过久,除拇指外,其余四指皆挛急疼痛,屈伸作响,两个多月后,右手自动缓解,左手如故,病程半年。在双膝内外膝眼四处同时用熏灸,约5分钟后灸感并未明显发生,但健侧手指首先发生蚁行感,继而发热,并有跳动。10分钟后,患手也发生同样感应。试停灸两外膝眼,感应如前,不增强也不减弱。去内膝眼二火,感应虽未停止,但大大减弱。又单用一侧内外膝眼,感应不停止,但有所减弱。以后又对膝关节内外侧横纹头,作同样验证,基本与内外膝眼的关系一致。前后共灸治内外膝眼及内外侧膝横纹头各10次,症状近于消失而停灸。
由风寒湿所致的疾患,常能因灸感的作用而使之转移,亦能互相感应而被此吸引。
例6:范×秀,女,成年。右肩肘关节疼痛已四五年,是在寒冷环境中用力过度所引起的。运动受限,不能持重。自觉右肩胛区相当肩外俞处酸痛,并向上臂放射。即对之熏灸,10分钟后灸感直透肩关节,热力很强,具有烧灼感,患者不断用手在肩部按摩。继而热感又逐步扩展至肘关节,最后全臂皆发热,约40分钟感应消失而停灸。起身运臂,旋转自如。以后又续灸10余次,在灸治过程中,发现痛感能上下移动,而灸感也随之而移动。当痛感所在之处,即灸感所能到达之处。痛感游走不定,灸感亦移动不定,当痛全止后,灸感亦仅限于灸处而不向他处行走。
指尖对上肢病更是常用的有效穴之一。在数症并存、一穴兼治的作用中,指尖也不例外。
例7:解×,男,成年。先是腰肌及右下肢酸痛,迁延2月余始逐步好转。继而右肩亦发生酸痛,肩关节周围略见肿胀。右肋亦有牵掣痛。吹灸右中冲,灸感由指背经上肢外侧上传至肩。肩周发生酸胀。肋下亦有感应。第2日酸痛减退大半,又续灸2次停灸。
例8:董×诚,女,成年。右上臂外侧由肩至肘,酸痛麻重,特以肩部为显著。吹灸右无名指尖,灸感隐约上传,20分钟后在肩部痛区中心特别麻,用毫针点刺探测,约有拇指大小之无痛区。吹灸至25分钟后,此种无痛区已扩展至手掌大小,停灸后3~4分钟方消失。第2~3次无痛区更见扩大,全上肢均有麻木感。因症状已消除,故未灸。
例9:林×林,男,60岁。右肩酸痛,同时患有耳鸣,腰痛及脱肛。吹灸右次指尖,灸感呈线状沿手阳明经上行,至肩后停留时间较久。再由肩上头,全头部皆有感应。未及2~3分钟,患者连声说耳朵不叫了。约5分钟后灸感到达颈项,又沿脊柱下抵腰,停留时间又较长。再下达肛门,觉肛内热感如拳。又约10分钟,各种感应皆消失。第2次来诊时云灸后腰部在运动时觉有声响,响后很舒适。耳鸣在灸后不久又开始,较轻。又同样再灸10余次,各种感应大致相同,症状缓解而停灸。
上有病取之下,腕肘关节诸病,亦可取用膝踝部各穴与相应部位,而出现上下相连的感传作用。
例10:李×荣,男,61岁。右肘关节麻疼,略见肿胀,以鹰咀突处痛最剧,运动受限,已两月余。手三里,曲池,肩颐等穴,已针过3次,局部直接熏灸两次,效果均不显。改在右膝盖骨正中用熏灸,至20分钟后,感肘部渐发热,并逐渐扩大,在身之右侧有若隐若现之感传线,联系在肘与膝之间。40分钟后停灸,以后每日灸1次,肘部热感有所增强,肿痛渐减,共8次,症状基本消失。
例11:李×英,女,成年。右肘关节酸痛,运动障碍,已3月余。为之熏灸委中,约10分钟感传开始发生,自股后方上至臀,上抵胁肋,过腋下由上臂内侧至肘,40分钟后灸感方消失,顿感轻快。嘱其每日自灸,一周后全愈。
四、腰痛
在下腹及脐旁诸穴中,特以阴交与中注,对腰骶痛的功效优异。凡正中痛者以阴交为好,或左右中注同取;如系侧腰痛则以同侧中注为好。灸感可由下列几种途径而作用于痛区。
第一:熏灸阴交,灸感自前向后,垂直下注至痛区。这是最好的感应形式与途径。与其他感应形式相比,效果确实。
例l:李×胜,男,成年。扭闪腰痛,痛在1~2腰椎之间,不能俯仰转侧已七八天,熏灸阴交,热流自前向后,直达痛处。下半身汗出津津,全身亦有温热感,汗止后停灸。痛处之热感持续存在约1小时,腰部运动当即有所改善,痛减。又续灸3次,痛全止,运动自如。
例2:任×明,男,成年。腰痛时发作,两股及两膝有酸痛,脊柱无畸形。熏灸阴交,灸感垂直向下,全腹皆发热。自觉痛区逐渐缩小。最后缩小至尾骶处仅有指头大小。下肢症状亦见轻减。止痛时间约为4小时。第2次复灸,止痛作用可达半天。第3次可维持1天。共6次,腰痛全止。
第二:熏灸阴交,灸感自灸处分向左右两侧出发,环绕腰部而至痛区,与古说带脉大致相同。
例3:许×增,男,成年。腰及左下肢麻疼,脊柱侧弯,运动轻度障碍。熏灸阴交,灸感经由两侧腰部向脊柱汇合,如同裤带,脊柱发热发胀。第1次止痛时间为半天,以后逐步延长,共灸治12次,可以基本保持平静。停灸后5个月,各症又如初。
例4:郑×,男,成年。腰痛已3~4年,轻重交替。拍片证明为第3腰椎压缩性骨折。熏灸阴交,灸感分向两侧腰部行进而汇合于痛区。脊柱酸胀,嘱其每日自灸一个月,半年后仍可保持疗效。
第三:熏灸阴交,灸感能单向一侧环行而至痛区,也较为多见。
例5:谭×英,男,成年。腰麻后遗有腰痛,运动受限已3个月。熏灸阴交,灸感自灸处出发,单向左侧腰部行进而传至痛区。当时痛即缓解。第2次续灸,感传途径如前。嘱其每日自灸1~2次,10天后症状消失,一年后偶有腰酸,基本未复发。
第四:熏灸阴交,除上述三种途径外,也可未曾出现感传,仅有灸处之压重感而获效者。
例6:冯×俊,男,成年。腰痛,第三四腰椎轻度凸出,运动受限。痛剧时则发热(38~C上下),血沉32毫米/1小时,未拍片。至阳压痛(+)熏灸,灸感久不下传,改灸阴交,灸感仍未见发生,但觉灸处压重感十分明显,诉说好像有一块石头放在肚子上,但腰痛已减大半。止痛时间约为6小时。第二次压重感仍如前,止痛时间较第一次为长。嘱患者每日自灸,十日后,因疼痛基本消失,运动可以自如,乃自动停灸。
腰腿痛如熏灸阴交,灸感可以循经向全身扩布,上下回传。
例7:张×玉,男,43岁。慢性腰痛,脊柱变形。近月先感下肢无力,两腿沉重,寒冷过膝,渐而卧床不起。平素也有发作性头晕的毛病。为之单灸阴交,其感传过程如下:
第1次,熏灸阴交,着灸后约10分钟,灸感向下行至中极附近,即分为左右两支,向腹股沟及股内侧行进,左右两侧均停止于膝关节下方,1小时后停灸。
第2次,感传路径如前,双侧灸感均自小退内侧下至大趾尖,再渐次及于其余4趾。
第3次,灸感下达趾尖后,又逐步向上回缩,再至阴交。停留约2~3分钟,又分别向两侧腰部扩展,环腰在14椎处汇合,又立即稍行分开,沿足太阳经第一行上行,止于肩胛骨下方。
第4次,灸感仍从阴交绕向14椎,向上从肩胛骨内侧上行,由项后至头顶。停留于百会处。头顶正中之热感约有蛋黄大小。停留约10分钟再下抵睛明。
第5~6次,路径与前同,速度增快,由睛明分向左右地仓。再向后至颊车。再左右分行走向项后,进入足太阳第一行之旧路,下至臀后,在尾骶两侧进入股外侧下入左右5趾尖。
第7次,自阴交上头由背下至趾尖后,再回传向上至阴交。在绕向后背向上至大椎附近时,又左右分向两上肢外侧由手臂先至中指尖,再及于其余4指,再逐步回缩至项后,复行上头。循旧路由颊车转入足太阳第一行,而下行抵足。至此全身上下已经贯通。
第8~12次,全身上下循行路径仍与前同。下肢功能已基本恢复,腰痛消失,头目清爽。一年后腰痛及下肢无力未见复发。
在脐以上的腰脊痛,也以阴交的效果为优越。
例8:丁×昌,男,46岁。在五六年前脊背遭受外伤,自第10胸椎以至第2腰椎处均有酸痛。而痛点中心正对中脘,即熏灸中脘。为了验证阴交的功效,故又对阴交同时加灸,以作比较。约5分钟后,阴交处的灸感首先发生。又过2~3分钟,中脘之灸感也随之发生,两处灸感皆垂直下注。阴交的灸感不但较之中脘为快速,而且抵达脊柱后热感强大,有如蒸笼,一阵阵向上反透。最后两处灸感融合,病区皆为热感所充满,当时痛全止。未再续灸,以观察其有效时间。至4天后又有微痛,单取阴交,续灸1周,痛未再发。
腰痛取中注的感传途径,也与阴交大体相同,即:垂直下注,双侧或单侧环抱。其效果与阴交也无明显差异。
例9:汪×,女,成年。第3、4腰椎畸形,疼痛及运动障碍。经拍片证明为腰椎结核。曾经在患处直接针灸与拔火罐,均无效。熏灸左右中注,热流分向两侧围绕腰部而达痛区。当热流行抵腰椎两侧边缘时,受阻约lO分钟,终于透入腰椎。灸感由弱转强再转弱,最后消失。起立时已行动自如,有效时间长达9天,又续灸3次,一月后尚未再发。
例10:赵×祥,男,50岁。陈旧性腰扭伤,右重左轻,不时加剧。熏灸阴交,灸感久未下达,乃向右中注处移动,热流迅即沿左侧腹壁环行抵腰。痛区微微有汗出,手掌也出汗,汗止后停灸,痛消失,运动灵活。2月余后,云尚未复发。
例ll:马×臣,男,成年。扭挫腰痛,右重左轻,熏灸右中注,灸感垂直下注,痛即轻减,又续灸2次,参加体力劳动。
曾见左右中注与阴交三火齐下,感传可以向不同方向行进。
例12:裴×和,男,成年。两腰眼持续隐痛已3个多月,其他体征不显。取左右中注与阴交,3个灸具一字横排。阴交处之灸感直向上窜,抵达鸠尾下方,胃部发生胀痛,感到吃不消。乃将阴交之灸具撤去,腹中行之感应即消失。两中注之灸感直向后背痛区行进,迅抵痛处。两腰眼发热,先如手指大小,继而大如手掌,最后左右汇成一片,横于腰部。两下肢同时麻冷发重,不能动弹。30分钟后停灸,5分钟后下肢运动开始恢复。当时腰痛全止,夜间又有微痛,3次后腰痛全止未再发。
腰痛取阴交与中注有显效,但也有腰痛症状显著而用之无效者。
例13:顾×英,男,成年。腰痛,拍片证明为第2、3腰椎压缩性骨折,熏灸阴交20余次,灸感未下传,症状无改进。
例14:徐×进,男,成年。闪挫后腰骶痛。熏灸中注,感应未见发生,症状无改善。
天枢可治腰痛,文献中也有记载,但并未说明以同侧腰痛最为有效。如痛居正中或左右难分时,则与中注一样也以双侧同取为好。但天枢的位置,历来均认为是在脐旁2寸,究以脐旁或脐中为准则无具体规定。而在腹直肌外侧缘平脐的陷纹中着灸,较之脐旁2寸更为敏感,可能这就是天枢的真正位置。已验证多例,录2例于下:
例15:李×富,男,成年。左腰眼相当志室处酸痛已4天,运动障碍。熏灸阴交,灸感久不下传,30分钟后仍若有若无。乃将灸器移至脐旁2寸之天枢处,5分钟灸感即开始下达,但似乎是被腹直肌所阻,而向外略偏一点才进入腹腔。即将灸器略向腹直肌外侧缘挪移,热流迅即向痛区灌注。当时痛衰大半,2次后痛全止,行动如常。
例16:房×才,女,6l岁。放牛时从牛背跌下,右侧腰部正好垫在土块上,当时昏迷。经急救处理后,腰部剧痛不止,两天后出现血尿。熏灸天枢(腹直肌外侧缘),灸感不仅迅即传向痛区,而且还能上下扩布,灸治12天,调理一月,完全康复。
在背腰疼痛时,亦可在胸腹直对痛区中心施灸,以后病前取从阴引阳,而不必为孔穴所拘。
例17:祝×纯,女,58岁。右侧腰肌痛,痛区中心在第12胸椎与第1腰椎右外方,夜间更剧。即在脐右上方直对痛区中心熏灸。灸感沿季肋环行至痛处,热感如烘,1小时后始停止,痛区津津汗出,当夜痛大减,次日痛全止,1次即愈。
例18:俞×为,男,成年。左肩胛区酸痛,已5~6天。即在胸部相当中府与痛区中心相对处熏灸,灸感垂直下注,当时痛止。8小时后痛又作,仍用原法3次,未再回升。
用大椎治腰痛,可以激起经气在全身流行。
例19:文×,男,成年。腰股酸痛麻冷,下肢无力。吹灸大椎,灸感沿脊柱下传至第5腰椎后,即分为两支,经由两下肢外侧而抵两足。当到达趾尖后即向上回传,仍至大椎。再由大椎向两臂外侧扩展,到达指尖后又行回传至大椎处,再向头部扩展。头皮皆有感应,又回至大椎处,再向下传。如此在全身循行3周,感应方渐见减弱。当时全身轻快,症状接近消失。8小时后症状又见回升,仍用原法3次而停灸。
例20:葛×群,女,42岁。第3、4腰椎痛,无畸形。吹灸大椎,灸感直下至痛区,痛处酸胀异常。继而又在痛处分为两支,向两下肢行进。在灸感尚未到达下肢时,下肢先发麻。3次后,3月余未再。
用太阳穴治腰痛,可能这还是创举。
例2l:冯x贵,女,47岁。左腰扭闪痛。熏灸左太阳,灸感经肩由腋前线而折向痛区,肩背及腰部既酸胀而又舒适。两次后痛全除。
指(趾)尖对腰腿痛也可有用。
例22:余×星,男,52岁。右侧腰肌风湿痛,发热,血沉40毫米/,J、时,抗“0"1:800。吹灸右无名指尖,感传路径在上肢基本与手少阳经相符。至肩由腋后线下入腰髋。继而右下肢也发热,症状有所轻减。
第2次改灸中注相较,效果显然提高,以后乃改灸中注而收效。
例23:卞×,女,14岁。突然发生右侧腰眼及下肢酸痛,步行困难已6天。吹灸右小趾尖,灸感经下肢外侧上传至腰。所过之处均见发热及跳动。感应减弱停灸。共3次,症状大部消失。
古法有神仙灸,或张仲文灸腰痛法,即在左右膝关节内外侧横纹头四处同时着灸,以治腰腿肢节拘挛。在《资生经》及其他针书中皆有推荐。曾对之进行验证,试用10余例,证明膝内侧横纹头及内膝眼与全身关节之间确实存有联系。双侧同用的功效大于一侧单用。而外侧横纹头与外膝眼的作用则不甚显著。
例24:薛×忠,男,成年。腰痛,脊柱侧弯,双下肢酸软无力,运动受限。拍片证明为第4、5腰椎结核,长期应用抗痨药未效,乃用灸疗配合,其经过如下:
第1次,在左右膝关节内外横纹头同时熏灸,四火齐下,及大约在15分钟后,觉有氤氲之气向上扩散。继而腰部出现热感,及蚁行感,由强而弱。停灸时感轻快。
第2次,先灸左右膝关节外侧横纹头,至20分钟感应尚未见发生。随即加灸内侧横纹头,约5分钟后,各种感应又出现。停灸时,腰部可以俯仰。
第3次,先灸左右膝关节内侧横纹头,5分钟后各种感应皆如前出现。随即再加灸左右外侧横纹头,感应未见加强,也未减弱。当时又停灸内侧横纹头,感应虽未停止,但大大减弱。
第4次,单灸一侧膝关节内侧横纹头,感应也能发生,但显然减弱。随即再加灸对侧,感应立见增强。
以后即左右膝关节内侧横纹头同灸,前后共10次,症状缓解,
筋缩除对筋脉抽搐诸病为有用外,而对腰痛难伸者有用亦效。
例25:堂嫂,王×,64岁。患腰痛10余年,当挺身直立时痛更剧。因求缓解疼痛,故渐次使上半身前倾45~50。,步行蹒跚,未经拍片检查。余因事回乡,为之隔姜灸筋缩,连续着灸,不使火力中断。约3分钟后,热流直向脊柱透入,分向上下左右及深部扩散。约至15分钟后,感应减弱停灸。起身站立,可以直腰行走,仅略向前倾约15。。疼痛根本消失。月余后,闻因家务劳动而痛感又增,经自行用同样方法灸治后再次缓解:
五、下肢及膝踝关节病
膝关节肿痛诸病取用背部反应穴,如同时加灸委中,则效果更为确实。
例l:史×发,男,成年。双侧膝关节及踝关节游走痛,发热(38℃上下),反复发作。至阳压痛(++)熏灸,又加灸双委中。至阳之灸感下达第5腰椎附近时,即分为左右两行。过臀由股后方下至委中。上下灸感汇合,下肢全热,1次后即被控制。因未曾连续施治,1月后又复发,又连灸10次,痊愈。
例2:颜×卿,女,成年。双侧膝关节肿痛两月。左右膈俞压痛(++),两侧同灸,加灸双委中。上下热流汇合后,患者连称舒适异常,停灸后下肢运动自如。又续灸5次,症状消失。
凡膝关节及下肢病在胸椎之反应穴着灸时,灸感均系沿脊柱正中垂直下行,当行抵骶椎上方,可分支(双下肢同病)或不分支(一肢病)经臀而奔赴患处。也有少数病例,灸感开始卵离开脊柱斜向患肢行进。可见经络的感传途径,有生理的常道,更多病理的捷径。这已经反复得到证明。
例3:鲁×家,男,成年。有冶游及性病史,血清梅毒反应强阳性。左侧膝关节反复红肿疼痛,发热(38。5℃)。至阳压痛(++),熏灸,灸感开始发生后,即离开脊柱,斜向左臀行进,自股后方进入膝关节发生一次感应过程。仍用原法灸治6次,感传路径如前。发作被控制而停灸。在前胸与后背等病,可用阴阳互引的方法而收效,在膝关节肿痛病例同样适用,即内侧痛取外侧,外侧痛取内侧。即或直对患处施灸,也未为不可。
例4:刘×明,男,成年。右侧膝关节疼痛肿胀已5天。灵台压痛(++),督俞(+),熏灸灵台,各种感应如常见。第2次试在右膝关节外侧(即患处之对面)用熏灸,热流直透患处,下肢内侧发麻,当即轻快大半。第3、4次仍灸膝外侧,肿痛全消。
例5:刘×发,女,16岁。右膝关节外侧撞挫伤,感染肿胀有渗液。在内侧直对患处中心用熏灸,热流迅即透入关节腔而满布于肿痛处。3次后渗液减少,5次肿消,干燥结痂。
人身上下前后等互相应称的部位,都能存在着互相应称的感应关系,其感传途径既可上下相连,也可左右互通。
例6:邓×华,女,成年。双侧膝关节酸软无力,别无其他体征。熏灸双尺泽,灸感经由上臂内侧过肩,左右均由足太阳第2行下行,过臀后在股后方下抵胭窝,再下从腓肠肌下达5趾尖。略停顿,又逐步回传至膝盖,渐次消失。
第2次路径如前,下肢有力而停灸。
例7:钱×余,女,69岁。两年来双下肢麻重疼痛,自膝关节向下更见加剧。左重右轻。吹灸左梁丘,灸感先下抵左趾尖,再回传向上,由股内侧过臀,横过尾骶,折向右股方进入右膝关节。继而双下肢皆发热,热退停灸。第3次吹灸右梁丘,感传路径与左侧同。症状大减,未续灸。
《肘后歌》日:“腿脚有疾风府寻。”改用风池,同样有效且更为安全。
例8:余自身,因雨雪连绵,往返于泥泞道路中多日,双足受冻作痛,左足跟尤甚,外观无异常。试压风池,酸痛应手,左重右轻。熏灸左风池,灸感未见明显下传,但痛大减,次日再灸右风池,感到左足跟有冷风习习,向外透出,呈间断性,每次+数秒钟即停止。痛消失,不再灸。例9:仇×华,男,18岁。双足软弱无力,跟部酸痛,不能用力近一年,外观无异常。在两风池各灸5壮,艾炷如筷头大小。灸治完毕,令其试行跳跃用力,酸痛已减轻大半,第2日症状全除。
灸感可以在远离灸处之肢体末端发生,亦可远离灸处反复回旋。
例10:余×亮,男,59岁,双下肢麻疼,以膝关节为重,两肩也有酸痛。熏灸双尺泽,灸感上传至肩即停滞不前。灸至20分钟左右,忽觉双足约当涌泉处有热流向上涌,经足底由内踝后缘上行,俄而全下肢皆发热,自诉宛如曝于烈日中,未过膝关节。40分钟停灸,双足轻快。第2次仍用原法,各种感应如前,热感扩至全下肢,症状大减。又续灸2次,诸症消失。
例ll:丁×,男,成年。左膝关节红肿疼痛。熏灸左曲泉,20分钟后,突然有闪电感自灸处下传至足背,自足背又转向内踝。在内踝与足背之间,盘旋数十周而消失。第2~3次仍用原法,盘旋现象未再见。
在涌泉着灸,灸感可以在足背发生,由足阳明经上传。这种阴阳转向的感传现象,实为易见。
例12:姚×昌,男,成年。右膝踝关节酸痛,运动受限。吹灸右涌泉,约5分钟后,感足背发热,沿足阳明经出现感传线而至膝关节。感应减弱,痛亦随减。
在风寒客于腠理及关节的病例中,灸治的当时即可促其外泄。
指(趾)尖对全身各病皆可采用,在膝关节及下肢病效果亦好。
凡灸感所过之处,痛阈均有升高,并可出现麻木感。由此可以作为探索“灸麻”一个有希望的途径。
例13:陈x义,男,52岁。顶风冒寒,经年劳作。先在右髋处有酸痛,数日后移至右膝关节内侧。开始是其冷如冰,约有手掌大小。又数日转为灼热如焚,不能负重及行走。策杖而至,局部红肿热痛。吹灸右中指尖,灸感迟未发生,已欲更换他穴,患者诉说手指发生麻木,麻感逐渐扩大,并逐步沿手臂前进,呈片状扩布。手臂发凉,觉毛孔中有凉气往外冒。在到达肘关节时,凉气更显,宛如冷风。予肘关节处停留约10分钟,冷风渐减。灸感又向上扩展至肩,肩部也有冷风往外冒。灸感到达背部时,好像每根毛孔都在冒冷风,同时头部也在冒冷风,有轻微寒战,继而上部冷感渐减,腰及臀部又在开始冒冷风。腰部感应减弱后,股部冷风又开始出现。最后到达右膝,现象更为特异,先是在外膝眼处感到有指头大小的地方有冷风往外冒,有如用口吹气一样,患者自己不断用手去摸,但不能用手感知。内膝眼(疼痛最显著处)原先红肿发热,等到外膝眼冷风减弱,内膝眼也开始冒冷风,由弱到强,比之外膝眼处更为明显。如此持续约10余分钟,冷风减弱而停灸。前后吹灸中指尖约1小时,再视右膝关节灼热全退,出现皱纹。试行跳跃数次,痛若失,连呼“我能挑担子了!,,策杖而来,阔步而去,神效如此,诚属罕见。故详志之。
例14:甘×茂,男,成年。右膝关节外侧肿痛,时发作。吹灸右食指尖,灸感循手阳明经路径上传,不是发热,而是发麻。在感传线上痛阈显然较线外为高,有的段落甚至无痛。当由肩循腋前线过侧腹自股外侧而下抵膝关节后,患处中心出现麻木区,开始时约为3×3公分左右,针刺无痛,嗣而扩大如手掌,停灸后约15分钟,麻感始渐消失。第2次仍用原法,麻感如前,因痛止肿消,亦未再灸。
在患侧施灸,健侧亦可发生同感反应。
例15:霍×高,男,成年。左膝关节酸痛。熏灸同侧奇穴鹤顶,约20分钟正当关节温暖舒适之际,右膝关节(健侧)也出现有逐步增强之温热感。渐而双侧之热感并无显著差异。双侧感应同时减弱后停灸,连续施灸5次都是如此,症状也随之消失。
对同一孔穴采用同样方式进行针灸,其作用常是因次数的增’加而递增,但也能因应用次数太多发生疲劳而功效亦逐渐递减。因此在各种慢性病与久病的治疗过程中,如遇有“疲劳反应”出现时,即应另用他穴他法,而不可一成不变。
例16:郭×昌,男,成年,左膝关节结核性关节炎已拍片确诊。骨质已有破坏,肿胀光亮,卧床不起。已半年余。抗痨药已无效果。乃求助于针灸,嘱其每日自灸同侧三里,每次熏灸2~3小时。开始时灸感迅即进入关节腔,并使下肢温暖。20日后肿胀已显见消退,可以在室内行动。至30日后,灸感逐步递减,仅微有热感,症状亦不再轻减。改灸鹤顶,灸感又显见增加,20余日后又呈停滞状态。再改灸阴交,先是下腹温暖,继而患肢也发热,半月后健腿也发热,最后全身皆有温热感。至此已可步行2~3华里,嘱其对以上各穴轮流交替使用,而以阴交为主。8个月后已可上班,但膝关节运动仍受限,且不能远行。
在感传发生后即可分叉向几个方向前进,而在前进的中途又复再行分叉,这种现象较为少见。
例17:陈×铭,男,54岁。双侧坐骨神经痛患者,病程已有20年之久。曾采用过多种疗法均未能根治。采用灸治过程如下:
第一阶段,熏灸腰俞与双委中,约10分钟后3处之灸感彼此汇合,即向下而至5趾尖。30分钟后全下肢及尾骶区皆发热。5次后症状大减,至7次后即无明显进步。
第二阶段,仍用腰俞与委中,又加灸风府。风府处之灸感约有3指宽窄,下抵腰俞,上下相接,下肢感应如前。灸至第5次后,在风府处之灸感,分为3路,第1路沿脊柱下传至腰俞,这是主流;第2路是自风府向上行,至百会后又分为两支向左右眉中行进;第3路是自风府分向两腮行进。至第7次后,风府处之灸感于下抵14椎时,又围绕腰部在脐中心汇合,离开腰部时灸感约有3指宽窄,愈近脐部则愈狭,以两尖角的形式,在脐中会合。
第三阶段,省去委中,单灸风府及腰俞,灸感仍下抵足尖。至第3次时,腰部之灸感,又在五枢、维道处左右各分出一支、经股外侧抵膝,与来自腰俞之灸感相合而下至足尖。在第4次时,在左右腰部所分出之两支,除沿股外侧下行外,又在侧腰分出两支向上扩布而至腋下。第5、6、7次,各种路径如前。
第四阶段,仍灸风府与腰俞,感传分叉渐减少,在头部则止于眉心,下肢则达于足尖。下半身全部温暖。自腰以上除感传线外,反应不强。前后共约1个月,症状基本消失而停灸。
下肢麻木同样也能在胸椎及其侧旁(病侧)出现压痛反应,发生常规的灸感过程。
例18:李×宏,男,成年。右股外侧麻木如掌大,皮肤亦略见僵硬,臂部亦有轻度麻木感。第八椎尖压痛(+),七椎外侧(膈俞)压痛(++)。熏灸膈俞,灸感如波浪状经腰斜抵左股外侧。停灸后患部肌肉较前柔软,并津津出汗,一次而愈。
例19:戴×,男,成年。右股内侧皮肢发麻,腰部酸痛。灵台压痛(++)熏灸,灸感由腰下至股内侧,完成一次感应过程后,症状大有轻减,未再灸。
下肢麻木,耳尖也可采用,同侧与对侧均可,针不如灸。
例20:郭×,女,成年。右股外侧夜间发生冷麻感,早餐后尚未消失。先针同侧耳尖,约1分钟,症状轻减,出针后未及两分钟又如故。再灸对侧耳尖三壮,患区觉有冷风向外冒,继而发热,感应停止,症状亦消失。
在他经或他穴施灸,可使灸惑自远离灸处之涌泉穴发生,已是屡见不鲜。
例21:邵×龙,男,成年。双下肢麻木已三年,是在一次发热后产生的。步行蹒跚,最近又有腰酸,腹膨,大便干燥。熏灸双尺泽及阴交,5分钟后3处之灸感次第发生。双尺泽之灸感分别自肩折向乳头外下方传至股外侧,阴交的灸感下传至阴茎。至30分钟后,突感双涌泉有热气上泛,由内踝上行,从小腿内侧抵膝关节,灸感消失后停灸,第2次去阴交,单灸双尺泽,双涌泉处热气上泛更明显。可以行过膝关节。第3次去尺泽,单灸阴交,涌泉处之热气已上达大腿,双手也发麻。第4次单灸右尺泽,涌泉的感应先由右侧发生,不久左侧感应也出现,并能上传至小腹及前胸。第5次单灸左尺泽,涌泉的感应也是先从左侧发生,感应加强,已遍及全身。各种症状逐次有所改进。因故他去,未竟全功。
下肢麻疼取用大椎,则较易激起经气在全身流行。
例22:谢×国,男,68岁。双下肢日间麻疼,夜间抽筋,有时也影响到上肢,偶尔欠伸一触即发,已1年之久。吹灸大椎,灸感迅即沿脊柱下传,当行至第3、4腰椎处,即分成左右两支,分向两下肢行进,沿大腿后方直达足尖。遍及5趾尖后,又逐步回传至大椎处。又分成左右两支,经两臂外侧抵手指后,再回传至大椎,向头顶前进。过前额自两耳上方又入大椎。又从脊柱下行入足。如此反复3周,感应渐弱而停灸。第2次感应与路径同前,但速度显见增快。又续灸2次,症状消失。
六、习惯性肩关节呵欠脱臼
关节松弛居然也能在背部出现压痛反应应用灸疗而收效。
1988年应邀在山西运城九针医院参与国际针灸班教学及带教时,曾遇有1例女性患者,双侧肩关节习惯性脱臼,特别是在呵欠时,立即发生,中西名医对之无可解说,西医的拿手好戏是“开刀”,但不能保证后果。听说九针医院请来了许多名医,以姑妄试之的心情,前来就诊。当询知病情后,使我茫然不知所措,而在众目睽睽之下,又不好失掉而子。突然想起背部反应穴的临床妙用,姑一试之,令病人脱去上衣,露出背部,沿脊柱下按当触及5椎下方,患者突然一震,并诉说有疼痛感,当即采用灸架直对该处熏灸,热感并未向两肩扩布,但全身舒适,30分钟后,再令其呵欠,双肩脱臼竟未再见,为了巩固疗效,即在原处改用直接灸,造成灸疮,并嘱其走时复诊,约一个月后,予离开运城时未再犯1
七、双足灼痛
百会与阴交灸惑惑传均可下行至足而发挥作用。
牛××,男,36岁,双足灼痛发病1月余,双足自踝关节以下灼痛如焚,时值隆冬,必须纳入冷水中浸泡,始能略见缓解,而冷水亦可变温,痛剧时,可致晕厥,别无明显异常,熏灸百会、阴交,每日二次,每次三小时,上下轮用,灸感均可下传至足,共半月,逐步轻减而痊愈。
八、足跟软组织无名肿胀
钱××,男,18岁,一侧足跟软组织无名肿胀,不痛,骨质毫无异常,肿胀松软,有如妇女乳房,周围界限鲜明,用纯艾绒熏烤,每天2小时,逐次缩小,20天后全消未再发。
[ Last edited by zhouxl2000 on 2006/12/28 at 13:19 ] 第八节皮肤病
一、血管神经性水肿
颜面潮红充血,在肢体的相应部位也能出现压痛,而有循经感传的治疗作用。如就近取穴,则针灸均佳。
例l:屠×仁,男,成年。颜面潮红充血,微有肿胀,以两颧最著。两合谷,两手三里压痛(++)。熏灸左右合谷,灸感迅即由手阳明经上传至而,上至天庭,下至喉结,左右至耳根,均有热感,感应消失后停灸。‘次日面部已基本恢复原状,至下午稍有潮红,继用原法一次,全消。
例2:徐×兰,女,成年。右眼睑上方潮红充血,向眉梢及下眼睑蔓延,已四天。在阳白向下斜刺一针。又在太阳斜刺一针。20分种后出针,次日全消。
例3:王×成,男,24岁。右面颊及上眼睑潮红充血,熏灸同侧太阳,热感充满病区,对侧也有微热,一次全消。
二、浮肿
浮肿采用灸治可以消肿利尿,也能在背部出现压痛反应,特别是对膏肓施灸,可以引起肠鸣亢进与热流自脐下或脐旁发生,向全身扩布周流。
例1:周×民,男,成年。营养恶劣,全身及阴囊浮肿,小便短少,轻度腹水,咳喘,头痛失眠,左半身麻木,肝区有压痛及自觉痛,身柱压痛(+),左右膏肓(++),熏灸左右膏肓20分钟后,热流成片向下扩布,汇入下腹,肠鸣亢进,数步外亦清晰可闻,第2次仍用原法,除肠鸣外,又于脐下出现一长形之热气团,不断向上鼓动。至1小时后停灸。第3次肠鸣音减轻,脐下之热气团已超出脐上,小便增多,浮肿及各症均轻减。第4、5、6次后,热气流已上达两肩。10次后热流上至头顶。16次后当脐下热气团一经出现,热感即上下奔腾,全身温暖。腹中作响,不断排气。各种症状进一步轻减,体质增强。又续灸10次,以资巩固。
例2:王×国,男,成年。全身浮肿,上腹胀痛,肝脾略可扪及。膏肓压痛(++),双侧熏灸,左右灸感均有2指宽窄,直下向腰部扩展,腹中发热,肠鸣亢进。约灸至30分钟后,在脐两侧出现跳动,愈跳愈强,逐步扩大。约60分钟后,跳动渐减,脐旁热气不断上泛。暂停灸。第2次跳动未再出现,脐旁之热气渐加大,上抵肋下。第3、4、5次,左右热流融合,胸腹尽皆温暖。第6、7次头面及躯干皆热气蒸蒸,手足十指尖全部发热。浮肿逐日减轻,食欲及精神转佳,乃停灸。
三、狼疮
狼疮也能在背部的椎体上出现压痛反应,采用化脓灸与熏灸而改善症状。
例1:陈×英,女,成年。两颧盘形狼疮已确诊,同时上下唇靡烂。第5胸椎压痛(+)熏灸,灸感氤氲上传,上下唇及两颧均有蚁行感。10次后,口唇靡烂有明显进步。为了增强疗效,改用直接灸,造成I度烧伤,每周再加灸5壮。灸后症状有明显改善,口唇靡烂结痂,颧部病灶痂皮脱落。共3个月灸疮愈合,病情稳定,迄今已有7年,仍保持平静而未见发展。
例2:汪×祺,男,成年。红斑狼疮已确诊。面部停止发展,手足正在进行,上皮角化,大片脱落,基底娇嫩潮红。第5椎尖压痛(++),直接用化脓灸,每10天再加强一次。灸后手足症状逐步改善,脱皮停止,红色减退,已基本保持稳定与接近正常,4个月后停灸,5个月后灸疮完全愈合,7、8个月后,手足症状又见活动,但较前为轻,未再灸。
四、斑秃
斑秃灸治胸椎上的压痛穴与非压痛穴,其效果悬殊。
例1:杨×通,男,成年。圆形脱发正在进行,两个多月内头发脱去大半,第5胸椎压痛(++),熏灸,灸感呈一线上行,抵达后脑即成片向头部扩布,逐步布满头皮。并微有痒感,为了节约时间,在第5椎用化脓灸,每周又在原处加强1次,共3次,1周后停止脱落,6周后已新生齐全,但毛色素减退,呈灰白色,半年后尚未恢复原有色泽。
例2;伍×康,男,58岁。一月来发生斑秃,同时全部头发变为枯槁纤细。胸椎未出现压痛反应,即直接灸第5椎尖。半月后脱发未停止,且头发皆逐步脱落,半年后头发开始新生,头发及眉毛皆半为纯白,且纤细短少,迄未恢复原状。
五、湿疹
局部湿疹如采用吹灸之片吹法,效果显著,对于炎性渗出物之吸收,具有良好作用。
例l:姚x知,男,成年。足部外伤感染,水肿,发痒,形成湿疹,用片吹法3次,每次均流出黄水很多,渐次结痂干燥而收口。
例2:龚x言,男,成年。双足严重湿疹,足趾及足背均靡烂起水泡。用片吹法两次,干燥结痂。
湿疹选取反应穴与就近取穴,均有良效。
例3:杨x芳,女,15岁。双手及前臂突发奇痒,出现小丘疹,孤立,淡红,触之有如米粒,旋即出现成片之水泡。熏灸左右曲池,灸感均匀地扩布于两臂,2次痒全止,干燥落屑而愈。
例4:张x群,男,成年。冬天挖河,两足长时间陷于泥水中,两足背发生红肿疼痛,足趾肿胀粗大,出现大小不等之水泡。日见加重,不能行动,约20余日后,左足先行好转而痊愈。右足自踩关节以下充血严重,足背高起,皮肤糜烂,水泡密布,大者如指,小者如米。同道王君每天为之清洗换药,迁延70余日,毫无效果。商之于予,试行在患肢按索,沿足厥阴经均有压痛出现,三阴交处压痛尤为明显,即熏灸三阴交30分钟后,灸感始下传至足背,觉足背有跳动,但目视及手触均不能发现。同时有大量水蒸汽向外蒸发,宛如蒸笼。待跳动停止及蒸汽减少后停灸。
第2天仍由同道王君一道来诊,云疼痛已大减,静卧时可以无痛,活动时仍有痛感,但肿胀较前反有增加。因而表示怀疑,有不愿再灸之意。经说服后又有原法续灸。足背跳动如前,水蒸汽减少。
第3天早晨,患者来告日:痛已全无,足背水泡皆消失,肿消大半。心情喜悦,约定下午再灸。至下午,王君来告日:张某发热,体温38.5℃,腿痛又转剧,不能屈伸行走,红肿向上扩展,病情恶化。言词之间,大有归咎于灸之意,予沉思有顷,告之日:这可能是好现象,当是按照下列机制所发生的反应:1.停滞在肿处有害物质及其病理产物,在灸的作用下,因局部毛细血管及微淋巴管的机能恢复和扩张,因而肿胀可反向四周扩散。同时也激起了机体防御机能的提高,所以又出现发热反应;2.由于发热反应的发生,血流增速,各种防御机能的提高,将会更有效地消除局部的肿胀和一切有害物质,而加快局部病变的恢复。如果我这种推理是正确的话,则在短期内各种症状均将有所改善。王君疑信参半,漫应日:明天再看。
第4天,王君来告日:一切皆如你所说,患者肿胀已全消,足背皮肤成皱,但大腿内侧之淋巴管出现成串之硬结,腿不能伸直,恐生他变。予答日:此当系有害物质被淋巴结阻滞和扣留之结果,决无大碍。一同往视,又在腹股沟肿胀明显处加一灸器,与三阴交上下同灸。两处灸感汇合,觉淋巴管有强烈之跳动,继而足背开始跳动,停灸后患腿屈伸大便。
第5天,淋巴管硬结皆消失,足背已基本全愈。又从事于重体力劳动,下肢肿胀又重见,经卧床休息3天缓解。本例如能先行泻去恶血,则全身反应与淋巴管阻塞诸症状,或可减轻与不发生。
六、带状疱疹
直对患处吹灸与循经针灸,均可有效。
例I:蒋×成,男,成年。先是左侧肋疼痛,呼吸受限,全身不适,低热。继而疱疹出现,沿肋骨蔓延。直对患处吹灸,先疼后痒,并将疱疹逐一挑破,涂龙胆紫液。两次后,干燥结痂。
例2:邓×荣,女,42岁。左胸带状疱疹,呼吸受限。熏灸左阳陵,灸感上传至胁肋,扩布于病区。逐一挑破疱疹,涂龙胆紫液,两次结痂。
例3:马×华,男,24岁。左肋带状疱疹,针刺同侧阳陵,挑破疱疹,涂龙胆紫液。3次后,干燥结痂。
七、荨麻疹及痒疹
手足阳明及手足太阴各穴均可取用,针灸均佳。
例1:汪×三,男,成年。全身荨麻疹,奇痒,颜面四肢胸腹均有轻度浮肿,皮肤亦肥厚粗硬。已用过抗过敏药4天,未效。熏灸手足三里,灸感未明显扩布,全身有蚁行感,约10分钟痒止,30分钟停灸,感轻快。第2日再用原法,痒未再发,皮肤较柔软。3次后,症状消失。
例2:夏×香,女,成年。荨麻疹时发作,奇痒难熬。熏灸尺泽,血海(均双)灸感均匀成片向躯体扩布。30分钟后,上下灸感汇合,痒止。又灸治一次,发作中止。
例3:陶×琴,女,成年。双前臂有广泛之小丘疹,孤立,奇痒,抓破后有出血点,已近一周。针左右合谷,曲池(均双),用九六法运针,当时痒止未再发。
八、局限性皮损
在水沟穴稍上方有特异感觉之限局性皮损,灸治胸椎压痛穴,获得意外的效果。
梁×,男,成年。约于3个月前在人中穴稍下方出现一黄豆大小之皮损,界限清楚,有鳞屑,基底红润,微痒。下唇每有不自主的抽动,每隔2~3分钟即向下抽动一次.下唇及两口角均感不适。各院皮肤科均不能确诊。因其出现在督脉经下,乃循胸椎向下按摸,在第6胸椎处出现触电感,一闪而过,未再重现。即对之直接灸5壮(艾炷如绿豆大小),未出现感传,造成黄豆大小灸疮,嘱10天后复诊。当再次来诊时,皮损已全部消失,不遗瘢痕,下唇抽动不再发生,满意而去。
九、冻疮
采用吹灸或熏灸,对于冻疮的消散与吸收,具有良好作用。例1:杨×,男,成年。冬修水利,双足受冻,红紫肿胀,特以两足跟肿胀显著,将溃破。先用温水浸浴,再用片吹法,肿处发痒。再令其自行熏灸双足跟。两天后肿痛全消。
例2:韦×池,女,14岁。双足跟肿痛已破溃,每日对患处吹灸两次,每次1小时,两天后,干燥结痂。
十、指掌霉菌病
应用针灸治疗霉菌病,虽然也有效,但疗效极不巩固。劳宫与鱼际穴,不但确实存在,且位置也与现时的取穴法一致。经外奇穴所谓之外劳宫,乃是从手背透向劳宫穴,而并非另有一劳宫穴。
张×川,男,成年。两手掌及手指上皮角化脱屑,指关节酸麻肿胀,不能握拳。直对手掌中心熏灸,每次30~40分钟。1次后稍感轻快,3次后皮肤变软,能握拳,偶有麻痛。但在此时发生一种特异感觉,即在两掌心好像有米粒大小的地方特别敏感,艾热能从此处直向手掌深处窜透,他处艾火过大时则发痛,此处艾火愈大愈舒服。乃令其移开灸器,迅速点取敏感处,则正当中指与无名指尖触着之中间,掌正中横纹中,正好是劳宫穴。两手相同,并无差异。再对准此点针刺,针感自前臂内侧正中直达曲泽。至5~6次时,两鱼际穴也有与劳宫相同的现象,其位置也与通行之取穴法相符。第7~8次时,两手掌发生许多小孔,小孔先发红,后变黑,有的小孔中流黄水。10次后各症进一步好转而停灸。未及一月,又复发如故。又用同法灸10次,症状好转,但在停灸不久,症状又复发,亦未再发。
十一、银屑病及神经性皮炎
用针灸以治疗本病,无论为直取患处,或循经取穴而出现感传,效果均不满意。
例l:邓×浩,男,49岁。腰部银屑病及阴囊瘙痒症,已有20年,百药不效。因血海有百虫窝之称,即双侧熏灸,3次后灸感可以传至阴囊及腰部,以后又渐次扩展至全身及头部,但症状毫未减轻。至13次后改灸曲池(双),感应不如血海,又灸治11次,症状毫无改善而停灸。
例2:张×团,男,成年。臀部神经性皮炎,面积约8×10公分,愈面复发已10余年。在患处中心试用化脓灸,约1月,灸疮愈合,无效。再于患处周围用斜针围刺,每日1次,5次后稍有效,10次后肤色接近正常,停针后未及1月,又恢复原有症状。
十二、陈旧溃疡
对年深日久,已经机化了的病理组织,对之直接烧灼可以去腐生新。
患者吴××,男,45岁。安徽定远县人,在廿年前左肩下方邻近脊柱左侧生一脓肿,因排脓不畅,屡次反复,形成溃疡,深约1公分,直径约4公分,溃疡底部坚硬如牛皮,先试用小艾炷烧灼毫无反应,逐步将艾炷填满溃疡为止,虽烧灼至10壮以上,仍无痛感,灸至10次后,溃疡壁方开始浮动,又续灸5次,溃疡壁方开始脱落而逐渐愈合,如此大艾炷直接烧灼,对正常组织竟无损伤,可见古人有数百壮以至千壮之说,并非虚妄,同时也是生活着与死亡肌肉的区别。
第九节外科炎症与外伤性病
在各种炎性疾患与化脓性感染中,采用灸法治疗时,不仅在早期可以控制炎症的进行与促进炎症的吸收与消散,而且在后期还可使脓栓易于脱落和加速愈合,有的甚至在灸治的当时,即可使脓液排出。是疗效最高、最快、最安全、最简便的一种治疗方法。确为任何药物疗法所不及。
一、痄腮
直接灸同侧耳尖与点刺少商、少泽出血,均具伟效及速效。
例l:程×生,男,16岁。左腮红肿热痛,发热(38.5℃),咀嚼障碍,用麦粒大之小艾炷,直接灸同侧耳尖,3壮后,下颔关节显见灵活,肿处柔软。又续灸2壮,痛全止,肿处出现皱纹。次日热退肿消,1次而愈(也可对同侧少商用同样灸法而收良效,但术后之烫伤颇感不便,故以耳尖为好)。
例2:1981年自春至秋,合肥铝厂腮腺炎流行,久未遏止,几乎所有儿童均受感染,药物治疗难以收效。先后来诊不下百余人,均点刺左右少商与左右少泽,挤出少量血液后,而立即缓解症状。至第2天各症皆消失。1次而愈,未见有再次复诊者。
二、唇痈
《针经》日:“中于面则下阳明。”在面部脓肿的许多病例中,其压痛反应确是以手足阳明经为多见。其次更多出现在至阳穴的上下方及其两侧。灸治的部位应根据病情的变化灵活调整,不能和慢性病一样长期不变。
例l:孙×喜,成年。先有寒热,嗣于上唇左侧出现红肿硬结,中心有小白点,头痛尤以左侧为剧,语言咀嚼受限。两合谷压痛(++),两下廉及灵台压痛(+)。第1次熏灸双合谷,灸感沿手阳明经上传,双臂麻痒,行至风府处左右汇合,马上又左右分开,由耳后经两颧而集中于患处。患处出现蚁行感,约5分钟感应消失。随即又在灵台处熏灸,麻痒感上行至脑后,仍是左右分行而至患处感应如前。当灸至第3次时,发现两臂之压痛反应向上移至手三里,至阳的反应也向上移至神道,灸处也随之上移,患处感应均如前。每次灸后在2~3小时内最舒适,以后疼痛又起,但较轻。共灸11次,未用任何方法配合,稍出脓汁而全消。
例2:鲁×定,男,成年。上唇右侧先生一小疮。如米粒大小,未予注意。3日后红肿胀痛发痒发麻,始惶恐求治。手三里(双)压痛(++)至阳压痛(++),先熏灸右手三里,灸感到达患处出现奇痒,约4~5分钟方渐止。第2次熏灸至阳,灸感上传至大椎上方时,即由耳后进入上唇,奇痒如前。每灸治一次。症状可以缓解8~12小时,每日灸2次,3天后上唇症状已逐步好转,惟脓栓尚未脱落,发现右耳底跳痛剧烈,在耳门处有自觉痛及压痛,手不可近。在上唇原患处上方出现小硬结及红线。继续在手三里及至阳熏灸,感应逐次减弱,有一次且不发生感应。乃改用大号熏灸器罩住外耳道口(包括耳门、听会、听宫),着火后热感直透耳中,奇痒难熬,患者呵唷呵唷直叫痛快,待感应消失后,痛立止,至12小时后,痛又作。仍用前法,热力愈大则愈痒,感应时间也愈短,热力小则痒轻而感应时间也延长,以后感到灸器热力不过瘾,必须在灸器上吹气逼热入内,奇痒方能发生与感到特殊的痛快,扬手掷足,酣畅已极。并感到耳内有热呼吸的东西往外流,热力愈大,流得愈快,感应不是逐渐减弱而是突然中止。灸后都有不少脓汁自外耳道流出。每天同样吹灸两次。两天后又感到太阳穴深处发生剧烈跳动,仍在外耳道吹灸,热流亦逐步向太阳穴延伸,同样也发生奇痒。又灸治4次,各处疼痛皆消失,前后7天,彻底全愈。通过本例,有如下体会:1.本例的病变已经扩散,使中耳及深部血管受累,已有海绵窦血栓形成的危险,未用其他任何药物而收全功,足以证明灸法的优越性;
2.当病变向他处扩散时,由最初的反应穴所产生的感应即可减弱,应更换或寻找新的反应穴施治,而不能执一不变的;
3.热力的大小与感应强弱成正比,而与时间的长短则成反比。
4.经过本例的启示,由此方创用了吹灸法。
当一种疾病,能有几个强弱不同的反应穴同时存在时,如同时取用,则只有反应强的反应穴能发生感应,而反应弱的即可遭受抑制;如分别取用,则可分别发生感应,而不互相影响。这已是惯例和规律。
例3:吴×华,女,成年。唇痈,已将成脓。至阳压痛(+++),两偏历压痛(+),3处同时熏灸。至阳处之灸感约有2指粗细,沿脊柱正中上行,当到达后脑时,即左右分从两耳后扩布至上唇,患处发生奇痒。两偏历则未能发生感传。6小时后单取两偏历,两侧灸感同时发生,并齐头沿手阳明经前进,由颈自左右颊进入上唇,同样发生奇痒。以后即两处分别施灸,共7次,溃出脓栓而全愈。
发生在唇面部的脓肿(他处也不例外)所出现在背部的病理发应物(丘疹、小红点及硬结等),虽无压痛反应,如挑挤出血,也可收到满意的效果。
例4:丘×珍,女,20岁。上唇正中有黄豆大小之红肿硬结,口唇发麻,全身不适,灵台上方有米粒大小之红色丘疹一处,高出皮面,压痛(土),用三棱针挑破深达皮下,挤出血液少许。局部无须覆盖。次日略出黄水少许而全消。
三、颧痈
面部脓肿,也能在胸部及足部的阳明经穴上出现压痛反应。
例1:杜×生,男,成年。右颧发生脓肿一处,状类疔毒,向四周及眼眶蔓延,半个面部均肿胀麻。第4胸椎压痛(+),双陷谷压痛(++),熏灸双陷谷,灸感迅即由身前面上达头面,两次后症状被控制。但患者自己发现右库房(病侧)疼痛,不能按压,又在右库房处熏灸,灸感强大,直至于面。又4次,脓栓溃出,未用任何药物即收全功。
在一手两指尖同时吹灸时,感传互不干扰,分别地各自沿经上行;也可互相吸引,彼此靠拢,由同一途径上行。在两指尖同灸时,其作用并不比单灸一指为强,但也不互相抵销。
例2:袁×达,男,成年。右颧肿痛高起,延及上牙龈。经五官科检查,确定为上颔窦蓄脓,因畏惧穿刺冲洗,连续应用抗菌素6天无效,求治于灸,其经过如下:
第1~2次,吹右食指尖,灸感如一线沿手阳明经上行,有麻痒感,自耳上方进入患处,右颧麻热发痒,灸后夜间甚痒,肿处渐缩小,中心出现硬结。
第3次,右食指尖与小指尖并拢同灸,以观察其彼此关系。5分钟后两处灸感同时发生,均自指腹前进,约当掌后大陵穴处两支合一,沿手厥阴经前进,过肘后即仍循旧路至患处。不等到灸感过程完毕,立即停灸小指尖,单灸食指尖,在手厥阴经上的感传线即渐向手阳明经的位置移动,最后完全回至手阳明经,而在合并以后的路径则未有改变。在患处的作用则如前。
第4次,单灸右小指尖,感传线仍启小指腹斜趋大陵,进入手厥阴经的路径而达患处。至此,患处的肿块显见缩小,中心之硬结略向下方移动。
第5次,仍同时吹灸小指尖及食指尖,小指的灸感仍由手厥阴经前进。食指灸感仍循本经前进,并未彼此靠拢。患处硬结变软。
以后又继续食指尖与小指尖同灸5次,感传有时靠拢,有时又足分开。经观察对比,一指单用或两指同用,其效果并无明显的差异。面部肿块日见柔软,从牙龈外侧溃出积脓约10余毫升而f肖除。手足三阴经均可上达头面,这在许多病例中已经反复得到证明。
例3:赵×兴,男,成年。颜面及头皮发生多发性疖肿多处,特以右颧为严重。左右曲池及神道压痛(++),分别熏灸,感应良好。3次后又特意熏灸左右公孙,以验证足之阴经是否可以上达头面。着灸后约10分钟,果然按照足太阴路径上行,自脐外方由乳头内侧上达头面,左右均同,上至头面分布于颜面及头皮区。后又熏灸左右涌泉,灸感行过内踝后即进入公孙之旧路上行,一切同前。因各个疖肿均已溃出少量脓汁而消退,未再续灸。
感传如逐步减弱,迟迟不能到达患部时,也可在中途加灸以助。
例4:尹×,男,16岁。左颧红肿高起,未成脓。至阳压痛(++),熏灸,背部有压重感,并出现头晕,2~3分钟即消失。灸感传到达项部即迟不上行,又在大椎处加一灸器,作为接力。感传迅即加快,由耳后扩展至面部,患处特别发热。第2次仍至阳与大椎同灸。第3次单灸至阳,灸感已能进入患处,4次,全消。
四、项痈
项痈如发生在项部正中,大多均在脊柱中央灵台与至阳上下出现压痛反应,灸感均系沿脊柱正中上行;如项痈偏于一侧,其反应穴的位置也就同其他许多局限性病变一样,大多是向同侧偏移,灸感也就多是沿脊柱边缘上行。
例l:袁×发,男,成年。项后相当风府穴处红肿硬结,中心凸起。循督脉向下探索,在灵台处出现强烈酸痛反应。用隔姜灸,惊人效果随之出现。,先是灸处发痒,热越大,也就越痒,痒感循经向上,在5~6壮后,灸感已直通患处。感传呈线状,患处痒感逐步加强,中心尤痒。继而痒感全部消失,患处有跳痛出现,有如雀啄。不久各种感应全无,全身舒畅而停灸。第2次仍用原法,痒感同前,无跳痛出现,觉患处似乎有东西在来回钻动,患者忽然叫“疮口有脓流出来了”!但却毫无所见。约4分钟方停止,顿感舒适。颈部转动已自如,至下午肿全消,两次而愈。
例2:胡×贵,男,成年。相当哑门穴之左外方,红肿热痛,中心有数个小脓栓,压痛反应出现在至阳左侧脊柱边缘。熏灸,灸感呈线状沿脊柱左侧缘上行,直至患处,先痒后麻。共3次。脓栓脱落而痊愈。
感传多数是连续地呈线状或呈片状向前扩布,但少数也呈波浪状一起一伏地向前推行。
例3:朱×发,男,成年。项痈,红肿如鸡卵,已将成脓,至阳压痛(++),熏灸,灸感呈波浪状一阵一阵地向上推行,患处先痒后麻,当时有很多黄污水外流,次日肿消大半。又灸治一次,感应如前。又流出黄污水很多,共3次,全消。
灸惑在病与穴之间的反复回传,是时有出现。
例4:季×保,男,53岁。项部正中红肿热痛,发热(38.9'C),头痛。灵台压痛(++),灸感发生后,先是按常规沿脊柱正中向上,将至患处乃停止不前。向下回传至灸处,又行过灸处5~6寸远再返回向上。至离患处不远又折而向下再向上。第3次始进入患处而发生一次感应过程。第2日再灸,仅上下来回一次即进入患处。共两次。热退肿消,脓栓脱落而收口。
用灸法治疗项痈,以胸椎的反应穴最为确实优异,他处均不能与之相比,有的甚至不能发生感应。
例5:张×华,女,60岁。项后约当哑门穴处红肿硬结,中心有小白头,4天后肿胀如馒,头不能动,手不可近。至阳压痛(++),熏灸,灸感顺利上传,发生一次感应过程。当时头可转,手可近,止痛时间达8小时。第2次吹灸右食指尖,灸感行进缓慢,患处的感应也较至阳为弱。第3次试灸阴交,灸感不能出现。再灸至阳,症状继减。意想不到患者为危言所中,改用抗菌素治疗,5日后切开,月余始收口。
项痈及发背等,特别是在早期,直对患处吹灸或隔葱隔姜灸,功效甚为明显,可以采用。其效果虽属优异,但所存在的缺点也不可忽视。经多年实例证明,约有半数以上的患者,直对患处施灸,其原发病灶虽已被消除,但可在原发病灶之周围出现多数的毛囊炎与小疖肿,可此起彼伏,多日不愈。给患者带来痛苦与麻烦。而寻取压痛穴或有效穴,则很少出现这种情况。这当是反应穴与有效穴是作用于患者的整体,而局部的直接作用对整体影响不大的原故。任何局部病都是由全身病所引起的,于此也可得到证明。
例6:谭×亭,男,56岁。项部正中出现疖肿,中心有白色小脓柱。直对患处吹灸,发生奇痒,痒止后停灸,患者连声问:“消掉了吗!为何觉不着了!”一次全消。
例7:徐×英,女,24岁。项后哑门穴处,发生脓肿一处,中心有白色脓栓,直接吹灸,2次全消。
例8:冯×周,男,成年。项部正中出现硬结红肿一处,如指头大小,中心有小白点。直对患处用隔姜灸,至患处出现焦痂为止。一周后焦痂脱落,疮口愈合。又过数日,在其周围却出现10数处之小疖肿,如米如豆,此起彼伏,浸淫疼痛迁延两月余,方逐渐消退。
五、颈部脓肿
发生在颈部及其周围的化脓性炎症,以大椎的效果为优越。
例1:赵×礼,男,成年。颈部喉结上方,约当廉泉处红肿硬结,吞咽障碍。熏灸大椎,灸感分成两路自左右两侧环行至患处,发生一次感应过程。每天2次,3次后,中心排出脓栓一块而痊愈。
指尖也是化脓性炎症的有效穴之一,可以任取一指,而发生良好的感应。
例2:肖×英,女,16岁。左胸锁乳突肌中央,及右肩胛内侧,各有一肿胀硬结漫肿无头处,皮色不变,吞咽运动受限。内服外敷,已历2周,症状无进退。第1次吹灸左食指尖,灸感上传至颈时,发生一次感应过程,随即又向右肩胛区行进,使肩胛患处又发生一次感应过程。第2、3、4、5次,分别吹灸拇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在肘以下可以各自循经行进,过肘后,即进入旧路而至患处,感应皆同。至此,肿硬已基本消失,乃停灸。
六、躯干部脓肿及乳痈
躯干部的化脓性炎症,取用胸椎及四肢之反应穴,均可有效。例I:叶×荣,男,成年。蜂窠组织炎,在左胸乳上方。至阳,两手足三里,两上巨虚,均有压痛,皆以患侧较强。分别熏灸,各自发生一次感应过程,所特异的是至阳处的灸感是自后向前,横贯胸腔而至于患处。每日灸2次。每次任取一穴,3日后肿消脓出,停灸。6日后,疮口出现湿疹,渗液甚多改用片吹法3次,干燥结痂。
例2:陈×,男,16岁。蜂窠组织炎在左腰部。灵台偏左处压痛(十+),熏灸,灸感斜趋患处,4次后肿消,溃出腐肉一块而愈。
认为厉兑穴的位置应该是在次拇趾侧爪甲角,不仅对之着灸其感传路径基本与足阳明经相符,而且在灸治三里时,感传能首先在该处出现,上传至三里,再循足阳明经向前扩布,更是有力的证
例3:董×芳,女,成年。产后5天,左乳房上方出现肿胀硬结,有畏寒感,微热(38℃)。熏灸同侧足三里,约10分钟感足次趾尖麻木,继而在次趾拇趾侧有蚁行感逐步向上,过冲阳、解溪等处。沿胫骨外缘而上至三里,复行循足阳明经而上行,约当脐外方3指处直至左乳,发生一次感应过程。以后每日自灸2~3次,两天后全消。
妇女乳腺炎初起,挑治肩井及背部小红点,俱可收卓效。
例4:王×贞,成年。在哺乳期左乳房出现硬结肿痛,有低热。挑治同侧肩井出血,未用他法配合,两天后全消。
例5:郑×富,32岁。分娩3日,左乳房硬结肿痛,有如鸡卵,发热(38.2℃)。挑治同侧肩井出血,3日后全消。
例6:闻×莲,28岁,哺乳期,左侧乳腺炎,未成脓。背部约当灵台左上方,有小红点如绿豆大小,挑破出血,并挑断皮下纤维。一次而消。
七、肠痈
古称肠痈,今称阑尾炎,除手术疗法外,药物与各种保守疗法,不论如何优异,均不能与灸法相比。特别是在早期未成脓的阶段效果更好。如已经成脓也有促使脓液自大便中排除作用。轻者1~2次即可有效,重者每日2~3次,在5~7日内必可有效。除已经应用过古人和今人所推荐过的各种针灸方法而外,还总结出了三种新的取穴法。在这三种方法当中,首推阑俞穴,其次是背部的压痛穴和手足指(趾)尖。再则由灸法所产生的定向传导作用,也是阑尾炎和其他许多疾病在诊断上的重要参考和依据。
(一)阑俞穴
约当右大肠俞的上方处和右志室的下外方,与右下腹的阑尾压痛点大体上前后相对处,在绝大多数阑尾炎病例中,均有压痛出现。针灸治疗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之即称之为阑俞。现将其发现经过与应用情况,概述于下:
例l:周×林,男,成年。右下腹隐痛及刺痛已3天,渐至不能直腰,咳嗽及呼吸痛更剧。阑尾压痛点及反跳痛(++),腰大肌及闭孔内肌试验(+),下肢阑尾穴压痛(+)。体温徘徊在37.5oC上下。白细胞总数及中性均偏高。阑尾炎症状明显。因患者体弱多病,不愿手术,乃试行灸治。第一次熏灸阑尾压痛点,30分钟症状稍缓解,当天上午又续灸1次。第2日症状如前,因忆及《聚英》曾有“肠痈觅当大肠俞”之句,乃在右大肠俞附近按索,忽然在大肠俞之上外方与右志室之下外方处,发现有极为敏感之痛点存在,左侧的反应极为轻微。即在该处熏灸。当灸感发生后,患者觉热流直向痛区灌注,痛骤减,肠鸣亢进,不断放屁。40分钟停灸,右下腹自觉痛消失,压痛仍存在。当天上午又同样灸一次,感应如前。第3天早中晚各灸1次,热感不断增大。第4、5天仍用原法,日灸3次,大便中夹有白色粘液,至第6天,症状消失而停灸。
停灸后10天,因体力劳动,右下腹疼痛又发作,各个压痛点又重新出现。再灸侧腰部之压痛点,并加添双肘尖(因文献中曾有肠痈灸肘尖有脓下肛门之说)。肘尖处之灸感自上臂下方入前胸,右侧者直下至痛区,左侧者行达左乳下时,自左上腹斜向右上腹,较右侧者稍迟达于痛区。三处热流汇合,成为手掌大小之热气团。以后每日灸2次,5日后症状轻减,但右下腹可以摸到一长形硬块,当灸感到达此长形硬块时,热感可将硬块包围,但不能到达硬块中心。又改在右下硬块中心熏灸,3次热感进入硬块,大便每次均夹有脓性粘液,右下腹热力逐次增大,有麻感。继而大便干燥减少,腹部出现胀气,再改灸侧腰部压痛点,每天2次,又续灸3天。前后共19天,已5年未再发。
通过以上病例,还可以说明以下几个问题:1.古人所谓肠痈灸肘尖可使脓下肛门之说,通过本例及以后的病例证明,凡是能对阑尾炎发生作用的孔穴,均可有助于脓液的排除,并不限于肘尖;2.孔穴的作用可因疾病的阶段不同而反应也不尽相同。如本例在开始时取用右下腹的压痛穴而少效,但在阑尾脓肿已经形成包块时,则效果又较好;3.在腹部取穴灸治时间太久与次数太多,可能出现腹胀或便秘。这在其他病例也是如此。停灸后自会消失。
灸治阑俞时,可能会有痛感出出现,甚至可达难忍的程度。必须至痛止后停灸,决不能半途而废。这种副作用与治疗作用同时出现的事例,时有发生。
例2:马×林,男,成年。右下腹隐痛一天,腰大肌试验(+)阑尾及三里压痛(+)。灸阑俞,热流直达痛处,痛更加剧,不能忍受,要求停灸,一再说服,并用手在灸处周围按摸,以分散其注意力,约10余分钟,痛渐减,右下腹感轻快。第2~3次仅有轻度腹胀。第4次,腹痛全除。
取用阑俞时,灸法固佳,埋针法的效果亦极优异。可选择压痛最明显处用毫针深针2.5~3寸,然后按倒针身用胶布固定。单用或与三里及三里下一寸同用均可。必须至24小时或更长一些时间以后出针。出针过早迅即复发,再针无效。
例3:陆×才,男,13岁。晚八时突然右下腹剧痛来诊,压痛及反跳(+),腰大肌试验(+),阑俞压痛(++),微热。即于阑俞处深埋一针,用胶布固定。次晨痛全止,去针,未复发。
例4:徐×智,女,21岁。阑尾炎症状具备。即在阑俞处深埋一针,又在上巨虚加添一针以助之。24小时症状被控制而去针。一年后右下腹又感不适,在沪地作阑尾切除,证实为单纯性阑尾炎。
例5:崇×生,男,40岁。下午3时出现全腹痛,至晚8时,痛局限于右下腹。阑俞压痛(++),即于阑俞深刺一针,胶布固定。1小时后痛渐止,两小时痛全止。以为平安无事,自行将针拔出。未及1小时,痛又作,且更剧,乃重新又如法埋针,不复生效,次晨手术治疗,证明阑尾为粪石梗阻。
阑俞穴对慢性阑尾炎效果亦好,针灸均可,亦可采用常规刺法而收效。
例6:郭×高,男,成年。慢性阑尾炎症状具备。阑俞及左右三里压痛(+)。单灸阑俞,热流直下入腹,肠鸣放屁。痛区的热感随着灸治次数的增多而加大。4次后因事止灸,半月后复发,仍用原法续灸10次,感应同前。症状基本消失,乃停灸,两年后尚未见复
例7:王×良,男,成年。右下腹隐痛时发作,断续4年。经过几个医疗单位检查均确定为慢性阑尾炎而动员切除,因体弱畏惧而一再拖延,姑求试于灸。阑俞(+++),即深针3寸,用九六法运针,感应强烈,当即痛止。隔日1次,4次后痛未见,乃停针。半年后尚未见发作。
阑俞及其他与阑尾相应各穴,除对阑尾炎具有治疗作用外,且对阑尾切除后之肠粘连,也具有预防和控制发展的功效。
例8:韩×柱,男,成年。急性阑尾炎于术后,腹部经常不适,有畅充气及隐痛。来诊时除上述各症外,又在发热(38’C),阑俞压痛(++)。熏灸,灸感入腹,大感舒适,体温当即下降至37.3℃。第2次又加灸商丘,第3次又加灸申脉,感传均皆入腹,作用良好,共灸治6天,各种症状消失而停灸。
例9:汪×亮,男,成年。3年前作阑尾切除,情况良好。近数月来,反复发生下腹牵掣痛,痛剧则右下肢不能伸直。大便经常秘结,腹胀,在放屁后可缓解。直对右下腹痛区中心施灸,下腹全热,肠鸣亢进,放屁,每灸治1次,可以缓解2~3天。
阑俞对阑尾炎的效果虽然确实,但有时也可比之其他有效穴为差。在下例中,天枢与外陵的作用,即超过阑俞。
例lO:胡×生,女,20岁。急性阑尾炎症状具备,体温37.3℃。熏灸阑俞,痛稍减。2小时后又在天枢(右)施灸痛大减,但体温反上升至38.9‘C,夜11时退至37.5℃,次晨全退。又在天枢与阑俞处各续灸2次,以作比较,终以天枢之感应为强大。每日灸天枢2次,至第4日各症皆消失。
例ll:吴×孔,男,成年,夜间急性右下腹痛,阑俞压痛(++)。熏灸,灸感下传并不满意。改灸右外陵,灸感入腹,痛即渐止。又续灸外陵2次,以作巩固。未再发。
阑俞对于阑尾炎之诊断,亦具有重大参考价值。凡在该处无压痛反应出现者,则对于阑尾炎诊断的成立,即须慎重考虑。
例12:杜×超,男,成年。右下腹阵痛,压痛(+),反跳痛(±),微热,阑俞及左右三里下1寸,均无压痛出现。大肠俞有压痛及触痛。同道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对针灸治疗有怀疑,抬送××医院。行至中途,放屁排屎而愈。抬着去的,走着回来,可见阑俞对阑尾炎的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二)背部反应穴
阑尾炎均能选用背部的反应穴而收良效。既可单独应用,也可联合应用。
例l:盛x金,男,54岁。亚急性阑尾炎症状。阑俞压痛(+),右心俞压痛(++),三里下方压痛(士)。熏灸右心俞,灸感垂直下传,至阑俞附近,即折入腹腔,在右下腹发生一次常规的感应过程。每日2次。未用他穴,共10次痊愈。
例2:金x信,男,18岁。急性阑尾炎症状。左右膈俞压痛(++),右三里压痛(+++)。至阳压痛(+)。先熏灸左右膈俞,右膈俞灸感直达右下腹,左膈俞于行抵腰部后斜行向右,两支合_-,同至右下腹。第2次单灸右膈俞以与左右同取相比较,其感应与左右同取基本相同,并未见减弱。再就近取外陵,以与远道取穴比较,二者亦无明显差异。以后每6小时灸治一次,任取一穴。3天后症状基本平静。又在右三里埋针,以作巩固。
(三)手足指(趾)尖
手足十宣,感觉灵敏,取用方便,向来为点刺出血为昏迷急救之要穴。而在采用吹灸法时,感传大多可以循经走向患处,更可发挥良好的治疗作用,阑尾炎也不例外。
在使用十宣及其他孔穴时,曾采用不同灸材(纯艾绒,艾绒加蔓陀罗籽,艾绒加硫黄、桑叶、木屑、木炭及煤炭等),分别比较和观察其疗效,多次证明以纯艾为最好(舒适温和),艾绒加蔓陀罗蔓籽亦好。而艾绒加硫黄、纯桑叶,以及木屑、木炭等最为不好(刚燥而不舒适)。可见认为任何发热物质都可用以作灸,这种观点是极其片面和粗糙。而在艾灸时患者口可能感知艾的气味,更非单纯的物理作用所能说明。在下例中,曾经对十宣及不同灸材,分别作过验证。
例l:诸×荣,男,56岁。青光眼引起右侧偏头痛。右下腹疼痛两天,阑尾炎症状具备。乃采用不同灸材分别对十宣进行吹灸。其经过如下:
第1次,用纯艾绒吹灸右大指尖。灸感由手太阴经上行,过肘后即转入手阳明经,由颈上头,向右额角及眼右扩布。约5分钟头部感应消失,又由颈下至乳头外侧,进入右下腹,发生一次常规的感应过程。灸后头目清爽,右下腹轻快,痛大减。
第2次,在艾绒中加入10%生硫黄,吹灸右次指尖。灸感先由手阳明经上行,过肘后仍行入旧路,先上后下。但患者感觉所过之处不如第1次舒适,有干巴巴的感觉。灸后亦不如第1次的轻快。
第3次,在艾绒中加入10%蔓陀罗籽,吹灸右中指尖。灸感自手背上传,进入手少阳经,过肘后仍由旧路先上后下,速度较前为快。灸后诸症有所轻减,无不适感。
第4次,改用纯桑叶,吹灸右五指尖,感传路径与手少阳经相符。过肘后速度有所减慢,仍是先上后下。但灸感所至之处,觉得枯燥不适,灸后头目不见清爽,右下腹症状略有轻减。
第5次,改用木屑(杉及榆柳等木锯屑)吹灸右小指尖。灸感经小指背进入太阳经而上行,过肘后仍入旧路。但患者连声说不舒服,更不如上次。灸感上头更感头目昏沉。亦未由上向下,传向右下腹。
第6次,仍用纯艾绒吹灸左大趾尖,灸感由足背进入足阳明经,从腹股沟进入左下腹即折向右下腹。待右下腹感应完毕后又向上自乳头外方上达右侧头面。右下腹轻快,头目清快。
第7次,改用木炭吹灸左次耻尖。灸感仍由足背自足阳明经上行折入右下腹。但有枯燥及芒刺感。当到达右下腹后只能隐约上传,头部感应不明显。
第8次,改用煤炭吹灸右中趾尖,感传前进不久,患者大感不适,拒灸。随即更换纯艾绒,各种感应又复良好如初。
第9次,仍用纯艾绒吹灸左四趾尖。灸感过踝后,又进入足阳明经,各种感应良好。
第10次,仍用纯艾绒吹灸左小趾尖。灸感在膝以下基本与足太阳经相符,过膝后即仍由旧路上至右下腹及右头部。
为了避免心理因素,各种灸材均是预先装置在灸器内的。以后又任取某一指尖。连续灸治数日,症状消失而停灸。
灸感的感传线,大多数均可为患者自身所感知,但也有少数必须在他种作用的协助和影响下,才能被感知。如下例必须循经按摩,方可感知有麻木线出现。
例2:宗x三,男,成年。急性阑尾炎症状具备,体温39℃两天。吹灸右大趾尖,灸感未见明显上传,但灸至10余分钟后,右下腹有麻木感,旋即痛感减轻而思睡。第2次,改吹右食指尖,10余分钟后右下腹麻木感又开始出现,感传路径仍不鲜明,在若有若无之间。即顺手阳明经来回按摩,感传线即明显被感知。呈线状,有麻辣辣的感觉,按摩停止,此种麻木线即隐约不见。又在右胸及右腹部按摩,同样出现感传线。第3次,再吹灸大趾尖,边吹灸边顺下肢内侧按摸,感传线与麻木感又同样发生。前后吹灸8次,体温逐次下降,症状消失而停灸。
八、肛门及腹股沟脓肿
背部反应穴与下肢的有效穴如商丘及承山等,均可有效。
例l:胡x光,男,成年。右腹股沟淋巴结肿大,高起如拳。至阳压痛(+)。灸感垂直下行至骶骨上方,即偏向右侧行进,横过臀部而至患处。每日2次,6次全消。
例2:谈×,男,成年。肛门右侧脓肿。红肿热痛。灵台压痛(+++),委中(+),商丘(++)。先熏灸灵台,感应良好。再灸右商丘,感应一如灵台。次日再灸委中,灸感从股后方进入肛门。两天后症状消失。
例3:杜x生,男,成年。肛门稍前方约当会阴穴处,出现棱形肿块,坚硬不消,已历半月。至阳压痛(++),熏灸,灸感迅即下传至患处,先热后痒,最后津津汗出,汗止停灸,3次全消。
九、代指及瘭疽
代指相当于甲沟炎,瘭疽俗称蛇疔,相当指头炎。西医的治疗,多用拔甲与切开减压,因而迁延多日始可治愈。治疗甲沟炎以灸法为好,而指头炎则针灸均佳。在指头炎初起未成脓之时(愈早愈好)于指头两侧正中赤自肉际,轻症者左右各刺一针,重症者左右各刺两针,挺针直刺,从掌骨内侧面透至对侧皮外,静以留之,每隔数分钟轻捻一次。患者初时觉痛,久则不痛,更久反觉舒畅。约至30分钟后方可出针。一次即愈,很少超过2次。对趾头炎亦可用。如已成脓,则背部的反应穴有特效。
在手指部所发生的化脓性感染,均可直对局部或背部的反应穴,进行吹灸或熏灸而收显效。
例l:吴×,男,16岁。右大指甲后肿胀麻痛。中心块结凸起。随之出现红筋一条,直抵腋下,全身不适,发热(38.5℃)。直对大指吹灸,患处发生奇痒,继而舒适,停灸后痛即止,肿胀亦略减。共3次,全消。
例2:路×春,男,成年。拇指甲沟炎。肿胀未成脓。直对患处吹灸,灸感扩布至肘。前臂麻重,约6~7分钟麻热均减轻而停灸。痛止,肿处当即出现皱纹。次日溃出少许脓汁而全愈。
例3:高×中,男,成年。右大指与中指同时发炎肿胀,尤以指头为严重。直接吹灸,当时可轻快,不久又如故。检视背部,至阳压痛(++),熏灸,灸感约有一指粗细,先直行向上,约当陶道附近即折向右肩,在上肢外侧下传至手背。再分成两支,分别走向大指与中指,发生一次感应过程。1次后竟然全消。
例4:王×祥,男,成年。左大指瘭疽,已经切开减压,肿痛未减,迁延10余日。左膏盲压痛(+++),熏灸,灸感经肩胛骨上方由上肢内侧而下达患指,患处有蚁行及灼热感,3次全消。
例5:王×贞,女,成年。左次指头肿胀绷急。跳痛难忍,即将患指捏定,左右各横刺一针,从指骨内侧穿过,透至对侧皮外。针刺时痛感并不强烈,至30分钟,患指发凉,痛全止。快速出针,一拔而出。当日可以屈伸,次日全消。
手指病亦可在前臂取穴而收良效。
例6:管×仁,男,成年。左手无名指角外侧略见肿起,皮色不变,但有剧痛,已历一周,夜不能卧。熏灸郄门,灸感自对侧约当支沟处发生,过腕,经手背而达无名指,灸感完毕后痛即止。第2次直接灸支沟,感应如前。以后即直取支沟,共5次,出现小脓头,再灸2次溃脓收口。
十、肩臂脓肿
肩部脓肿除在手阳明经的路径上能出现压痛反应外,也能在腰部出现相同的反应。而且手阳明经与腰部的反应,可以互相感通。
灸感在患处与灸处之间可以来回行走,已见有多例。
例l:黄×芳,女,成年。在右肩颐与肩井之间发生蜂窠组织炎。体温38.5℃,疼痛,出汗,烦闷。手三里压痛(+++),当再向上按压至肩颐下方时,突然腰部一闪,连声说腰痛,检查痛处在足太阳第2行志室与肓门之间压痛明显。乃在右手三里与腰部压痛穴之间,各用熏灸,灸感强烈,右半身均有酸麻感。约5分钟患处的疼痛已觉不着了,全身舒适,烦躁停止。次日复诊体温已降至正常。局部红肿大减。三里及腰部压痛均减轻。第2次在腰部重压时,上肢手三里至肩禺线上,同样出现酸感。再灸手三里与腰部压痛点,感应仍复良好,但手三里之灸感到达患处后,复又回至手三里,再上行至患处,如此反复上下,约20分钟感应方渐减弱,第3次仍用原法,来回感传未再见。4次后溃出脓栓而愈。
例2:张×来,男,成年。左肩略偏前处脓肿已形成,中心有3~4个脓栓。根据上例的体会,先在腰部探索,果然在左肾俞与志室之间有压痛出现,左手三里也有压痛反应。两处同灸,灸感在肩部汇合。灸后肿出现皱纹,痛大减。共3次,脓栓脱落而消散。
在同一道经络途径上,其反应穴与非反应穴之间,也能出现极大的差异。即反应穴虽距患处较远,也能发生良好的感应,而非反应穴虽距患处较近,却不能发生感应。
例3:郭×朋,男,成年。左臂肘关节上方脓肿,肿胀延及前臂。神道压痛(++),左心俞压痛(++),熏灸神道,灸感斜趋左肩至于患处,按常规发生一次感应过程。第2次改灸大椎,灸感及肩而止。等待30分钟,不但不见增强,反而逐步减弱。随即再灸神道,未及5分钟,感应又复如前,再灸4次,脓栓脱落而愈。
针刺的作用虽较灸法为逊色,对经络的感传现象也不能与灸法相比,但使用得当,效果也极优异。
例4:梁×,男,成年。左前臂尺侧中段,肿胀硬痛,不发热。疼痛向小指侧及耳后放射,转颈及握拳均有影响。同侧液门及翳风压痛(++),乃在两处各进一针,用九六法运针,针感迅即上下汇合,似有一股气在上下往来行走。约10分钟后消失。患处有清凉感,痛大减。而在上下针孔处都发生胀痛,针孔内似乎有东西往外面冒,又约7~8分钟后,各种感应皆不出现。肿胀似乎当即消退少许,第2天续有好转,未再针,1次而消。
在灸感发生之后,如于他穴进行针刺,不但不能使灸感增强,反而可使各种感应明显地下降。
例5:裴×和,男,成年。右手鱼际处出现一小黑点,略痒痛,自行用针挑破,挤出少许黄水,6小时后肿痛剧热,并有红筋一道,沿手厥阴经上达腋窝,全身不适,手臂发麻。至阳压痛(++)。先试灸右内关,热流沿红筋上传至腋窝,下传至大指尖,患处甚痛,最后不痛单麻。又在至阳加添一针以图增强灸效。入针后针感自肩胛下方传至腋窝,但灸感骤然自腋窝下落至肘关节以上。拔针后热流又上升至原处,再入针热流又下降。停灸内关,改灸至阳,灸感顺利到达患处,再针内关,至阳之灸感又马上回至腋下。以后即单灸内关或至阳。4次全消,亦未出脓。
十一、下肢脓肿
下肢与下肢脓肿诸病中,至阳与阳关可以互相加强。
例1:施×高,女,成年。右股外侧蜂窠织炎,红肿多头,发热38.6℃。至阳压痛(十),熏灸,灸感下达至尾骶处停滞不前。乃在腰阳关处加添灸器以作接力,热流很快即到达患处,并按常规发生感应过程。第2次再省去腰阳关,单灸至阳,感传仍不能行至患处,再加腰阳关,感传又复良好,两处同灸共4次,脱出脓栓而愈。
当有两个强弱不同的反应穴同时存在,同时施灸时,反应弱的反应穴只会遭受抑制,决不能彼此加强。这已经反复得到证明。
例2:吴×德,男,成年。左小腿外侧多发性疖肿,延及膝关节发生肿胀。同侧束骨压痛(十),阳陵泉压痛(十+十)。两处同灸,阳陵之灸感强烈,整个下肢均有酸热感。束骨处之灸感迟不发生。第2次先灸束骨,灸感良好,不等其感应完毕,再灸阳陵,灸感强烈如前,而束骨处之灸感即逐步退缩以至消失。第3次仍先灸柬骨,待感应完毕之后再灸至阳。乃各自发生一次感应过程。以后即单灸阳陵,5天而愈。
慢性脓疡与瘘道,灸疗效果同样良好。
例3:王×高,男,成年。双侧腹股沟慢性脓疡,切开排脓后半年未收口。形成瘘道,不断有乳酪样脓汁外溢。外科换药半年,左侧瘘道脓汁减少,右侧反加剧。气海俞酸痛应手,右强左弱。双侧同灸,热流直趋下腹,腹中作响,右下肢也发热。脓汁逐次减少,55次后,脓汁分泌停止,结痂愈合。
厉兑穴的真正位置是在次趾拇趾侧,在左右互取与起源异位病例中,曾得到证明。
例4:孙×华,男,成年。左小腿前方约当下巨虚处,红肿高起,中心硬结。熏灸同侧三里,灸感缓慢隐约。根据巨刺方法,特意在对侧与患处相当处熏灸。约10余分钟后,灸感居然先自次趾拇趾侧发生,呈一线上行,而中止于灸处。对侧患处热感明显,不久患处之热感亦下至次趾拇趾侧,左右相同。约10分钟感应消失,患处轻松很多,共5次,每次感应均自次趾拇趾侧发生,溃出少许脓汁而。
深部脓肿,郄门确是有效穴之一。在患处对侧取穴,同其他孔穴一样,可以穿过正中线寻取捷径而趋赴于患处。
例5:陈×生,男,成年。左股外方深部脓肿症状具备针灸文献如《资生经》载有:“附骨疽,灸间使后一寸,髓年之说。特取左郄门以试之。灸感上肩经腋前线从客骨缘处,发生热麻感。当即轻快。第2次双郄门同灸,左侧路径同前,左郄门之灸感过肩后即横行向左,两支合一,下达患处,感应并不比单取一侧为强。此后即每日熏灸左郄门2次,灸后感到患处有气向外冒,持续不断,约有4~5小时,症状逐步改善,3天后症状减轻十之六七,5天后全部消失。
下肢外侧的脓肿,常能在足临泣穴处出现压痛反应。
如有几处脓肿同时存在,取用一个孔穴,可以依次发生感应。
例6:开×洪,男,成年。右下肢外侧自上而下发生疖肿3处。已化脓,腐肉未脱。同侧足临泣压痛(++)。熏灸,灸感酸麻,渐次自下而上,最下的一个疖肿发生蚁行与麻痒感,上面的两个疖肿毫无感应,约5分钟后,下面的疖肿感应消失,中间的疖肿又开始发生感应。又约5分钟,中间的感应消失,上面的又开始发生感应。最后感应消失。两次后腐肉脱落创口愈合。
一个孔穴既能对几种疾病依次发生感应,更能只是对一种疾病发-生感应,而另一种疾病必须另寻有效穴施治。也就是说,一个孔穴可以与几种疾病同时发生着共同的联系,也可能是不同疾病-只能与不同的孔穴分别发生着联系。
例7:盛×华,女,成年。左侧乳腺炎,右侧踝关节肿胀疼痛。神道压痛左(++)右(t-)。熏灸左神道,灸感横穿胸腔至左乳发生一次感应过程。感应停止,并未再向他处传布。又同时熏灸右足三里,灸感下传至踝关节发生一次感应过程,待感应停止后,等待许久,未见向上扩布。以后乃各自分取其有效穴而收功。
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以及股内侧肿痛等症,取用阴陵来,针灸均佳。
例8:王×林,男,成年。左腹股沟稍下方大腿内侧淋巴结肿大,约8×8公分。深针阴陵泉3寸,用泻法运针,1次而消。灸例甚多,不例举。
化脓性炎症直接作用于患处,也有一定作用。
例9:张×林,女,成年。右臀脓肿。背部无反应穴。熏灸郄门与风市,感应均不明显。即在患处中心直接灸,每日2次,连续5天,脓出而消。
十二、血丝病虫
针灸对丝虫病有继发感染时,效果良好。背部也有反应穴存在。
例l:杨x芳,女,成年。血检确诊为丝虫病,不时发作。照例是先有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旋即恶寒发热,小腿下端肿胀灼热潮红,体温稽留在39—40℃之间,已持续两天。因忆及《大全》八法主治下有日:“寒湿脚气,发热大痛,取太冲、委中、三阴交。”正与这种情况相类似,乃在患肢取此3穴针之,俱微出血,4小时后热全退,淋巴结肿大亦消退大半。红肿处出现皱纹。又在下巨虚,商丘出血。24小时后各种症状皆消失。
例2:万×才,男,成年。血丝虫病患者。右踝足跗肿胀,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硬已七八天。因忆及针书中足跗肿也有灸骑竹马穴之说,试行在背部按索,果于左右心俞出现压痛。双侧同时熏灸,灸感未见明显下传,但灸后肿痛均见减轻。每天灸1次,3日后淋巴结与下肢肿胀全消。
例3:曹×良,男,成年。丝虫病发作,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右下肢成片红肿,发热39oC。右膈俞压痛(+++),左(+),熏灸右膈俞,并加灸双委中。灸感汇合于右腹股沟。至感应减弱停灸时,体温当即下降至37.3℃。
第2日即可行动未再灸。
血丝虫病并发乳糜尿时,灸疗也有良效。
例4:刘×元,男,成年。丝虫病合并乳糜尿反复发作,于发作时来诊。
第6椎压痛(+),熏灸,灸感下传至下腹,3次后尿变清。灸后半年未再发。在一次体力劳动后又复发,左右膈俞及至阳均有压痛。熏灸左右膈俞,灸处很痒,很舒适。灸感未明显下传,但忽然感到尻骨处有自发痛,约当上次髎之正中热感甚大,即将灸器移至该处,灸感迅即下传至小腹,于小腹左侧下方出现一长形之发热区而灸处反不觉热。2次后尿液变清。
血丝虫病形成下肢象皮肿时,针灸治疗未能收效。
例5:朱×章,男,28岁。双下肢象皮肿,己历7年,左重右轻,(左围60公分,右围45公分)。腹股沟淋巴结不肿大,不时出现恶寒壮热及下肢肿痛加重,丧失劳动能力。至阳及筋缩压痛(+)。第一阶段至阳用化脓灸,灸疮直径达2公分。在灸后1周下肢出现痴纹,左腿围缩小3公分,10天后又恢复原状。又在筋缩处加灸1次,以图提高疗效。在灸后两周内下肢肿胀,时进时退,有时能缩小2~3公分,有时又恢复原状。前后共33天,症状无改进。第二阶段,灸脚气八穴(风市、伏免、犊鼻、膝眼、上廉、下廉、绝骨),除犊鼻与膝眼因位置混同未用外,其余分两次用化脓灸,恶寒发热等症状虽未出现,但象皮肿仍无改进。在此期间又历时约40天。第三阶段改灸左右肾俞与脾俞,并每日加针丰隆透条口,阴陵透阳陵,及地机血海等穴,并内服舒筋活血,利湿行淤中药20贴。在此过程中曾一度卧床休息后,象皮肿基本接近消失,但稍一劳动即行增剧。历时又约40天。3次先后共4个月,遗留灸疮18处,最后以宣告失败而结束。
十三、化脓性骨髓炎
这是采用药物熏灸法直接作用于局部所收到的伟效。
王×友,男,52岁。89年9月就诊,一月前被雷管炸伤右手中指,在当地医院清创处理,并给予抗生素注射,一周未生效,局部高度肿胀,有两个创口,分泌清稀脓汁,并有淋巴管、淋巴结炎性改变,X线片显示右手中指中节粉碎性骨折,死骨形成,需做截指手术,故求治于针灸。
检视局部肿胀,创面流脓,右前臂内侧淋巴管红肿触痛,腋窝淋巴结肿大,口干舌绛,苔腻脉数,取生川、草乌各100克,威灵仙200克。牛膝200克,羌、独活各100克,共研粗末;另取艾绒2000克,搓成鸡蛋大小之艾团,置于瓦片上,点燃艾团,撒药末于其上,将患手直对烟上熏烤,每天2次,每次2小时,保持创口清洁,不用包扎,暴露于空气中。
在治疗过程中先后排出死骨5块,前后20余日,肿胀消退,创口愈合,X线片显示骨折完全愈合,停止治疗。
灸疗对于撞击伤、扭挫伤、开放性创口以及包括骨折在内的各种外伤性肿胀疼痛,具有消肿止痛的良好作用。在撞击伤之早期,肿胀青紫尚未出现之前,如及时采用灸治(耳轮水针效果更好,另文叙述)常可制止皮下血肿之发生,亦可促进血肿之消散。在各种开放性创口,当出血制止后采用灸治,更可减轻与制止疼痛,减少感染,加快愈合。所有这些功效,在目前似乎尚未被重视,或者说尚未被发现。
十四、撞击伤
胸壁撞击伤及其后遗痛,多数能在胸椎上半部或其两侧出现压痛反应。
在后病前取或前病后取时,感传均可垂直下达或是左右环抱而至痛处。
例1:徐×章,男,成年。右前胸遭受拳击后,经常疼痛,已2年余。右心俞、督俞均有压痛。第1次熏灸心俞,灸感呈线状环绕右胸壁而抵痛区,最后充满痛区。惟有痛区下际的边缘,如新月样未能充满,但痛已全止。6小时后痛又作,仍灸右心俞,热感大增,如指头粗细之热流垂直下注痛区,还是感到痛区下际的边缘未到达。将灸具向下略移寸许,放在心俞与督俞之间,热流直注痛区中心向四周均匀扩布,充满全身,痛处舒适异常,并感知当热流向内灌注时,灸处皮肤的表面温度即降低,如热力不向内灌注,灸处皮肤即发烫。共4次,半年后随访未再发。
例2:沈×文,女,成年。右胸壁撞击伤,五六日后痛加剧,说话及咳嗽均受限。在背部与前胸痛区相对处压痛明显。熏灸,灸感垂直下注前胸,痛处发生麻胀,1次减,2次除。
胸壁外伤在背部如无压痛反应出现,亦可在背部直对前胸痛区中心着灸,常可同样有效。如痛区在心脏附近,而就近在前胸直对痛处施灸,则颇为不宜。
例3:郝×秀,女,成年。左胸壁受撞后,持续隐痛半月,咳嗽呼吸受限。背部未见压痛反应。即直对前胸痛区中心用以阳引阴法,熏灸,热流直注前胸,共2次,痛全止。
例4:何×才,女,成年,右胸撞伤,局部轻度肿胀,呼吸受限。痛区中心正当心尖搏动处,背部无压痛反应。即在背部与前胸痛区相对处熏灸,灸感横贯胸腔透至患处,当感轻快。第2次在前胸心尖搏动处直接熏灸,感应不明显。次日来告,谓灸后胸部很不舒服,烦躁发闷,到天明时方逐渐平静。第3、4次仍在背部施灸,症状消失而停灸。
大椎、太阳与耳尖,胸胁外伤痛均可有用。
例5:沈×云,女,成年。左胸撞击伤。吹灸大椎,灸感经由左侧肩胛而折至痛处,并向腰部及下肢扩展,当即痛减,3次全除。
例6:李×强,男,成年。左肋外伤痛。熏灸左太阳,灸感成片扩展至痛区,两次痛止。
例7:吴×明,男,成年。右胸撞击伤,呼吸受限。直接灸同侧耳尖3壮,当即减轻一半。次日又续灸1次,痛全止。
就近取穴,对撞击与扭挫伤的效果也颇为良好。
例8:胡×荣,男,成年。股部撞击伤两天,局部肿胀青紫。于伤处稍上方置一灸器,热感逐步入患处,发生麻痒与蚁行感,约20分钟后,感应减弱而停灸。局部当即柔软,痛大减,每日灸2次,6次全消。
例9:戚×臣,男,成年。左膝关节外侧严重撞伤,不能行走近10天。即在膝关节内侧熏灸,灸感直入关节深处。每日2次,每次1小时,10次后,症状大有改变,骨科为之包扎固定,2周后肿痛更剧,再求治于灸。又用原法续灸20次,功能逐渐恢复。
例10:李×有,男,56岁。右踝关节陈旧性扭挫伤,每逢阴雨,酸痛更剧。即在患处中心熏灸,热感充满足背及小腿下段,连续10次,半年后未再发。
例ll:章×良,成年。踝关节扭伤已多日,经推拿未效。直对患处熏灸,每次1小时,2次后即可行走。
十五、开放性创伤及创口感染
对开放性创口应用针灸,特以灸疗,就近取穴以制止疼痛、控制感染与促进愈合,极为有用。
例l:林×台,男,44岁。右手掌贯通性刨伤,经包扎止血后疼痛剧烈,止痛药未能控制。针外关透内关,得气后未及半分钟痛即止,有效时间可维持4小时。3日后创口受染,创缘发墨,疼痛持续。又熏灸外关,40分钟灸感上达肘弯,下达中指尖,创口处的热感反较灸处为高。手背有热气外冒,当时痛全止。止痛时间达12小时,3次后创缘变为红润,又更换敷料数次后愈合。
例2:曾×文,男,成年。右中指为绳索钝性割伤,肌腱损伤严重,直至于骨。经包扎止血,疼痛剧烈。熏灸内关,灸感到达伤处后,痛减。
第2次改灸劳宫,灸感迅至伤处,痛全止,极舒适。共灸治劳宫10次,伤口愈合。
例3:顾×青,男,成年。一年前足背外伤,感染化脓。经用抗菌素控制后,但全足肿胀坚硬,不能行走,创口形成溃疡。除无限期地使用各种抗菌药物及更换敷料外,别无他法。乃嘱其自行熏灸足掌与足背创口相对处。每日2次,每次1小时,半月后已基本全愈。
例4:陶×珍,女,成。右膝刀伤感染,肿胀热痛,关节腔已抽出过脓液,持续发热,出现全身症状。在药物治疗之同时,嘱其用艾团点燃放在碗中,在膝关节下方对准胭部熏灸,首次使用后效果良好,信心大增,乃止药单灸,每日2次,每次2小时以上,5日后各症得到控制,10日后创口干燥结痂而愈。
因刺伤深部组织污染,全身中毒症状严重的危重病例,也能单用灸治,未用其他任何方法配合而收全功。
例5:管×林,男,成年。在平整土地清理烂泥坑中陈旧棺木时,左足掌为锈钉所刺伤,深约3公分。拔出后出血不多,痛甚剧,少顷痛大增,呕吐不止。诉说心中难过,眩晕、头痛,视物不清,上下肢拘挛屈曲。轻度项强。体温39℃,烦躁呻吟。清洗创口后,立即用艾条逼近创口灸之,约15分钟后左右,双下肢可以伸直,呻吟少减。但双手拘急及心中难过依旧,暂停灸,在左右内关各进一针,刚一旋捻,上肢即可屈伸,继而心中难过和头痛大部解除,视物亦清楚,体温下降至38.2℃,使在场观众亦为之惊异!当时药物奇缺,嘱其多饮绿豆汤,严密观察,约2小时后创口又发痛,又用原法续灸,愈灸则愈舒服。一夜之间约为之灸治3小时,次日除每隔两小时即灸治创口一次外,又用艾叶煎水熏洗患足。夜间可以入睡,3天后即参加劳动。
锈铁钉究系沾有何种毒质?针灸的解毒作用何以如此强大?本例某些症状可以与破伤风相类似,但发作急剧,无潜伏期。这在当时的各种条件下是个谜,而且即使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这不仅是个谜,可能病人的生命还会保不住。
十六、骨折
对骨折采用灸治,可能还未被注意。经使用表明,骨折也能在胸椎上出现压痛反应。采用胸椎上的压痛穴,能使灸感走向患处,而加速骨折的愈合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例1:胡×海,男,成年。高空作业下跌,右股骨颈完全骨折。两个月后拆除牵引与固定,可以在床上轻微活动,但患肢酸痛异常。
第8胸椎压痛及自觉痛明显。熏灸,灸感迅即沿脊柱下传,至腰部即直趋股骨颈。骨折处酸暖舒畅,渐而向下肢扩展,全身亦大感舒畅。10天后可以持双拐下床活动,又10天后,可以单拐行走,停止灸治。
例2:姚×庄,男,13岁。从高处跌下,左肱骨下三分之一,单纯性完全骨折。经小夹扳固定后,熏灸合谷,灸感上传至骨折处,发热并有蚁行感。每日2次,至20天即拆除夹扳,亦未续灸,愈合良好,功能迅速恢复。
例3:高×纯,男,成年。左前臂下三分之一,桡尺骨复杂骨折。手术后,感染化脓,局部组织坏死,发热,肿胀疼痛。外科除应用大量抗菌素外,别无他法。用灸法熏灸曲池,艾热刚一接触皮肤,迅即呈线状而奔赴患处,先热胀后麻痒,感应时间较长,约40分钟始停止。每日灸两次,3日后腐肉脱落,肿胀消退。外科又坚持扩创,术后不再用灸,迁延多日不能愈合,续发化脓性骨髓炎,至9个多月后,创口仍在排脓。如能坚持灸治,决不会造成如此后果。
十七、肌腱劳损
灸感过程的三个基本时相,也可在肌腱劳损中出现。
洪×康,男,成年。在插秧时,右手拇指肌腱劳损,肿胀与运动障碍。第1次直对患处熏灸,约1小时稍好转,再插秧,又复发且更严重。第2次在肿处之上方约当温溜处发现有明显之压痛,即对之熏灸,发生明显的灸感过程的三个基本时相,共2次完全消肿。由此可见各种病理变化与病理过程虽是千差万别,但灸治的感应过程则是一样的。也可以说明远距离取穴比之直接作用于患处为优越,既可发挥治疗作用,又可减少对患处的直接刺激。
十八、蛇虫伤
直对患处着灸,是治疗蛇虫伤的有效方法之一。
例1:郭×程,男,成年。右小指蛇咬伤,剧痛发肿,1小时后来诊。直对患处吹灸15分钟,痛止,肿处出现皱纹。又灸治1次.全消。
例2:南方沼泽地带,水蛭甚多,在水田劳动时,常被其咬伤。伤处有时能形成硬结,时流黄水,发奇痒。间可延至半年以上方可消散。外用药很难收效。如采用隔姜、隔蒜等灸法,艾柱如黄豆大小,约10壮左右,常可一次收效。最多不超过两次。灸后常有黄水外流(此时也可加拔火罐),乃毒去之证。毒水流尽,则结痂自愈。
蛇虫伤也可在健侧相同的部位进行针灸,轻症可以单独应用,重症可以双侧同用。
例3:陈×和,男,成年。左踝内侧被毒蛇咬伤,肿胀延及膝关节下方。因忆及《集成》载有:“蛇咬,伤处在左,针刺右边相对处出血。”改针用灸,即在右踝内侧相对称处熏灸,当灸热上升后,对侧伤处果然先痒后麻,热度明显增高,当即感到轻快。约1小时停灸,皮肤微现皱纹,次日肿消大半。连灸3次,伤处未作任何处理,全部消退。神哉!神哉!
扩大伤口,加拔火罐,是清除蛇毒的有效方法。亦可利用蜘蛛对脓血的嗜好特性,作为吸吮。
例4:王×根,男,成年。夜间在田间劳作被毒蛇咬伤右足背,当即剧痛难行。约2小时后来诊。全足及小腿下端肿胀。立即用橡皮带将小腿上端缚定,在伤处作十字切开,加拔火罐,共吸出淡红色血水约700毫升,肿已大消,去橡皮带,能入睡。因忆及民间验方,有蜘蛛吸毒之说,乃觅取大蜘蛛两个放置在伤口不远处,果然皆爬行至蛇咬处吸吮不放,伤处有清凉感,约半个多小时,蛛腹饱满,皆自行坠下,估计蜘蛛的这种特性,是爱吸脓血之故,而并不是对蛇毒的特异作用。
第2天适有一庞姓妇女,因化脓性指头炎来诊,又觅取蜘蛛两个,先后放在疮口上,同样也是吸吮不放,患指也有清凉感,直至饱满方行脱落。于是对蜘蛛的这种嗜脓血的特性,进一步得到证明。
水蛭也叫做蜞,对于动物的血液特别嗜好。在水蛭头部所放出的水蛭素,有对抗血液凝固的作用。水蛭咬伤的伤口出血,必须将水蛭素冲淡方可停止。(《集成》利用水蛭放血,称为蜞针)在蛇毒入血后,有凝血与溶血等多种作用(原发作用是促凝,继而引起失凝)。如利用水蛭这一特性,作为对毒蛇咬伤的早期治疗,可能较之利用蜘蛛吮吸更为有用。
十九、竹木刺人肉
竹木刺入肉,亦可在同侧背部出现压痛反应。针灸对体内异物之排除,可能有一定作用。
吴×华,女,成年。右大指
第一节内侧,竹木刺入肉,切开后未取出,肿胀疼痛已有10余日。试行在背部按索,当按压右肺俞处,感到患指酸胀。即对之熏灸,灸感未见明显发生,但患指反而痛得更利害,嘱其忍受。又约10分钟左右,感到患处似乎有东西自内往外顶,呈跳动样,又约10余分钟跳动停止。停灸后局部无任何改变。又同样灸3次。每次都是先作痛,继而跳动和感知有东西往外顶。至4次后,外科坚持手术剜除,未收全功。本例较奇特,故志之。
第十节癌肿及新生物
一般认为针灸对机能病有效,对器质病无效。通过实例证明,除对癌肿的作用有待探索外,对某些新生物也是有效的。关键问题是在于选穴和具体方法。
一、癌肿
恶性肿瘤,单纯应用针灸治疗,初步体会仅能对制止疼痛与缓解症状具有一定作用,其他方面因条件所限,尚难作出说明。
灸感能因病情愈严重而愈明显,也可因病情的逐步恶化而减弱。
例l:张×曾,男,67岁。血尿,尿频、尿急,前列腺坚硬肥大,癌肿已基本确定。至阳、左右肾俞、左右委中压痛(+),乃5火齐下,灸感均能直达下腹,在膀胱区汇合,小腹及阴茎上方出现抽掣痛,口中能嗅到艾的气味。有时抽掣痛达到难以忍受的程度。但各种症状毫无改善,且反复出现尿闭。灸感亦逐步缩小至指头大小,共灸治16次,4个月死亡。
检视11例食道癌及胃癌患者,在躯体均无反应穴出现;循经选穴亦未能出现感传;就近选穴施灸,仅能暂时轻快。
例2:钱×其,女,62岁。晚期胃癌,反复呕吐出咖啡状胃内容物,痛楚呻吟,昼夜不止。躯体无反应穴出现,直接熏灸中脘,灸感仅限于上腹,痛大减。每日灸2~3次,每次1小时。半月后死亡,直至死前,未有剧痛。
在13例肝癌患者身上,既未找到反应穴,也未能出现感传现象。
例3:沈×明,男,52岁。原发性肝癌,大块型。躯体无反应穴出现。吹灸手足十宣、期门、肝俞等穴均无灸感发生。3个月死亡。
在1例肺癌患者身上,能出现感传与缓解症状,但在短期内死
例4:庞×,男,62岁。右肺中心性肺癌,痛剧气急。未发现反应穴,选取背部与前胸痛区中心着灸,灸感经由腋下传向前胸,逐步扩大,痛缓解。感应时间约90分钟。每晚灸1次,夜间能入睡3小时以上。两个月后死亡。
感传紊乱,是癌肿转移与扩散的有力证明。
例5:崇×清,男,60岁。胃腺癌手术后,又出现直肠癌。17椎及左右大肠俞用吹灸或熏灸法,均可使灸感达于下腹而缓解症状。当灸至第20次以后,灸感的传布即无一定规律,可以先抵上腹或先抵下腹,或集中在一点,或满布于腹腔。每次不同,变化不定。但疼痛则迄未加剧。最后在神志完全清醒的情况下死亡。
二、赘疣
左右中指握拳指关节尖上,确是赘疣的有效穴,可以推荐。
《灵枢•经脉》日:“手太阳之别名日支正……实则节弛肘废,虚则生疣,小者如指痴疥,取之所别也。”于赘疣病例中,在支正穴处有疼痛反应,并取用有效。可见古人对此早已发现,并列入于专论之中。
例1:李×昌,男,成年。右中指尖生一赘疣,延及指甲根部,呈菜花样,易出血,已有数年。曾割治过两次,不久又复发,并日见增大。全身也有散发性小疣数十处。外科建议截肢,未同意。因忆及《杂症奇穴歌》有“赘疣诸痣灸奇穴,更灸紫白二癜风,手之左右中指节,屈节尖上宛宛中”之句,《医学入门》也有“癜风及疠疡风,灸左右手中指节宛宛中三五壮,凡赘疣诸痣皆效。”乃依法试之。此穴相当于奇穴中魁,如左右同灸,势必影响日常生活,乃单灸患侧,每次直接灸10壮,每日1次,以10天为一疗程,患者合作良好,忍痛坚持。第一疗程完毕,稍作等待,至20余日全身小赘疣脱落净尽,中指尖之大赘疣四周边缘开始脱落,中心仍甚坚硬。又用原法再灸一疗程。发现右支正处有明显触痛,乃支正与中指节交替使用,中指节直接灸,支正针,又一疗程,效果明显,老根脱落,直至全部消除,得到了理想疗效。支正处痛点也消失不见。如中指节左右同灸,效果可能更好。
例2:朱×义,男,43岁。左足底多发性扁平刺疣,约4×4公分。先从右手太阳经按索无所见。又检视左侧,于支正处果然发现有指头大小之压痛点。于局麻下直对刺疣灸灼,至疣之表面焦枯为止。至一周后刺疣自行脱落,不遗瘢痕,支正处的压痛反应亦消失。惜乎是对刺疣直接烧灼而未在支正处针灸,但也可看到压痛反应是病侧强于健侧,则是许多疾病的共同规律。
三、血管瘤
对身体表面的某种血管瘤,灸治可以收效,进一步说明针灸对器质性疾病也不是无能为力。在这方面大可探索和发掘。
在循经取穴治疗血管瘤时,也能同时对心脏发生感应,可见心血管系统的整体关系。
当灸惑对某种病变已经产生作用的过程中,如出现另一种新的较强与较急的病理反应时,可以立即自前一处所奔向后一处所,待后一处所的感应过程完毕后,再回至前一处所,使感应继续完成。
例l:余×根,男,52岁。左前臂内侧上三分之一处,被压受伤,半年后,逐渐发生静脉回流障碍,局部血管扩张成团,面积约有5×7公分,手臂下垂时特别明显,上举时则消失。不时有局部胀痛,恶寒发热,卧床不起,不能吃饭,每次发作可达20~30余天。发作后扩张之静脉团显著缩小。外科多次会诊,诊断为海绵状静脉瘤,必须手术切除。试行选用内关熏灸(病侧),灸感迅即上传至静脉团处,热感充满患区,并逐步沿手厥阴经进入心前区。灸感的范围正与心脏的位置及大小相符。感应过程较长,约半小时后始消失。3次后食增,可以起床,但仍无力,每天灸治2次,30次后心前区之热气团及扩张之静脉团逐渐缩小,灸至45日,心前区之灸感仅有指头大小,静脉团也只剩下一小块,又继灸半月,即完全消失。可以用力拉平板车,一年后尚未再发。
在灸治过程中有一特异处值得注意。患者原有胃痛史,每因饮食不慎而经常发作。在施灸时如遇胃痛发作,则心前区之灸感即向胃部移行,心前区之灸感即马上减弱或不能感知。待胃部感应完毕后,灸感又马上回至原处,再继续发生感应。在施灸60天当中,此种现象曾有多次发生。
身体表面之毛细血管瘤,以直接烧灼为宜。
例2:王×良,男,成年。因病在他处用耳针治疗,术后耳壳软骨受损,在针孔处发生一小血管瘤,经常流血,严重时每次可达20~30毫升。经外科检查,认为需手术切除或植皮。因再度出血不止,以手掩耳来诊。乃用绿豆大小之小艾炷,点燃吹烊,在用纱布按压止血移去纱布出血暂止之瞬时,迅将燃旺之小艾炷急速按在小血管瘤上,1壮后血即止。又续灸3壮,至皮肤焦黑,约10日后,焦痂脱落,上皮新生,血管瘤亦消失不见。
例3:余子迪颐,于鼻左上方生一毛细血管瘤,稍一触动尤以洗面后即出血不止,割治极为不便。乃用胶布将血管瘤周围之正常皮肤保护好,中央留一小孔,用艾条直对血管瘤熏之,至血管瘤焦黄乃停止。灸后换药数次,即平复如故,不遗瘢痕。十年后我本人上唇也生一小血管瘤,也用同法治愈。此虽小病如治不得法,也可酿成大患。
四、鸡眼、肉刺及痣瘊
鸡眼虽属小病,但根治极难,割治与腐蚀诸法均不理想。用针刺以治疗鸡眼,已有不少报导,经如法应用均未收效。可能是运用未曾得法,与关键所在未能掌握之故。多年来个人采用小说《镜花缘》中所叙述之痣瘊烧灼法应用于鸡眼,肉刺及多种痣瘊,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介绍于下,以供采用。
对于肉刺及痣瘊,用一小硬纸板,中心剪一小孔,套在痣瘊上保护周围皮肤,中心直接用小艾炷灸3~5壮,撤去纸板,即可连根拔出,包扎保护即可。鸡眼是在局麻下,周围不用保护,用黄豆大小之艾炷,直对鸡眼中心灸之。每燃1壮即吹去灰烬,再燃第2壮。待3~4壮之后,用手轻轻推动鸡眼,如感到鸡眼周围之角化上皮与基底之真皮似有分离.用有钩或组织钳子将鸡眼中心之角化栓与周围之角化层提起,用剪刀沿鸡眼外围环剪一圈,然后摇动数次猛力拔出。如有鲜血外流,表示残根已尽。如不出血,即为烧灼太过,将残根烧断,大多复发。如灸壮不足,则角化上皮与基底真皮不能分离,角化栓亦不能拔出。角化层亦不能削平,削平则夹持困难,不便拔除。在运用本法时,掌握火候,乃是第一要点。
鸡眼与胼胝的不同处是胼胝无根,面积大,鸡眼有根,面积小。鸡眼属于良性肿瘤,如能采用远距离之取穴法而获效,也可能为肿瘤的治疗有所借鉴。
五、瘰疬及颈部肿块
除对已经确诊为淋巴结结核(瘰疬)的患者应用灸疗已获得伟效外,对其他原因不明之肿块,效果亦极为优异。其中是否包括着某种肿瘤,因条件所限未能确定,但也是一种可喜的苗头。
选用颈瘿穴,加服消瘿丸,对瘰疬与颈部原因未明之肿块,效果迅速确切,值得重视与探索。
例l:朱×芝,女,24岁。颈淋巴结结核,大者如桃核,小者如指头,左右成串,共20余颗,应用抗痨药2年余,不仅未能收效,且有的已经溃破流脓。又作过外科摘除,反而愈摘愈多,百治无效,始求救于针灸。直接灸颈瘿穴加服消瘿丸,在80天内全部消失。
例2:周×珍,男,成年。颈淋结肿大,约有拇指大小,可移动,3个多月,肺内有陈旧病灶。用针直贯核心,穿出对侧皮外,留针30分钟,隔日1次,核稍有缩小,进步不显,改灸颈瘿穴加服消瘿丸,肿块逐步缩小,1月后全消。
例3:王×珍,女,28岁。左耳垂下方约当翳风穴处有硬块一处,约为6×6公分,周围有广泛之粘连,边界不清,隐痛,转侧受限,已9个多月。取同侧颈瘿穴,术后逐渐缩小,约3个月即完全消失,皮肤柔软,不留瘢痕,现已9年,未见复发。
例4:周×兰,女,34岁。左耳垂下方出现硬结一处,约为3×3公分,与周围组织轻度粘连,略可移动,界限不清。直接灸颈瘿穴,一月余全消,两年后随访未复发。
用肘尖治疗瘰疬,针灸文献多有推荐。经验证明,效果并不十分巩固,不能与颈瘿穴相比。
例5:胡×嗣,男,48岁。右颈部淋巴结结核4年,破溃流脓,抗痨药无效。试在同侧肘尖熏灸,着火后颈部出现针刺感,肘尖与肿块之间发生若隐若现的联系,每次灸1小时以上。20日后肿块显见缩小,创口干燥结痂。因天时炎热,暂停灸。未及一月,又恢复至原有大小。改用颈瘿穴,约在40天,肿块全部消失。
颈瘿穴对颈部肿块的疗效,已可肯定。试于甲状腺肿,初步表明也有一定效果。
例6:程×惠,女,58岁。单纯甲状腺肿,两年余。喉头闷窒,心悸心跳。颈瘿穴直接灸,两个月后腺体开始柔软缩小,4个月后已基本正常。
例7:张×香,女,46岁。甲状腺肿大两年,未经治疗。双颈瘿穴直接灸,20天后症状有改进,3个月后,心悸手颤消除,半年后保持原有效果,未再灸。
六、腱鞘囊肿
直接作用于局部及循经近距离取穴,均有效。
例l:宋×兰,女,成年。右手背腕关节处腱鞘囊肿,约有指头大小。熏灸外关6次,灸感均能到达病处,逐渐缩小而消失。
例2:方×明,男,成年。右手背腕关节前方腱鞘囊肿。左右交叉横刺两针,隔日1次,2次即消。
第十一节 其它
一、 晕针
晕针是由多种内外界因紊所决定的。常是第1次针刺不晕,数次后忽能致晕;刚劳动后针刺不晕,平静休息时针刺反能致晕。亦有年老体弱者不晕,而年轻壮健者反晕。晕针的症状均系先感心中难受,继而头晕眼黑,而色苍白,冷汗淋漓与肢冷脉伏等。当症状发生时是否应立即出针或留针不动,也曾有两种不同的意见,认为应立即出针者有人,留针不动再针他穴者亦有人。这两种见解,似乎还未曾得到统一。
当晕针发生时,不论其机制如何复杂,不论是由于手法、部位、深浅以及针刺时机有何不当,都是由超限刺激所引起的恶性循环,故急速地将这种刺激物除去,实属刻不容缓,否则后果是不利的。
晕针发生后,按常规处置(如加刺人中及投以兴奋剂等)而仍未能缓解时,可用另一种刺激因子以相对抗。用灸法以救治晕针,可能尚未被注意。
例l:王×祥,男,成年。身体壮健。因右侧膝关节肿痛而就诊。第1次针同侧三里及阳陵,出针后当感轻快。第2次于平静休息时再针,留针至10分钟左右,渐感头晕,旋即面色苍白,全身汗出。当即出针平卧,症状不但不能平息,反而更有进展,呼吸短促,六脉细数沉迟,瞳孔轻度散大,呈半昏睡状态。当即投以热汤注射兴奋剂。5分钟后冷汗仍不止,气促。加针人中仍无改善。患者以手指上腹说是“此处闷得慌!”声音低沉。又加针合谷、太冲,汗虽略止,但神志呼吸循环均无好转。试取一灸器,熏灸上脘,未及2~3分钟,腹中作响,嗳出长气数口,呼吸渐深长,双目可以睁开,脉搏渐饱满。又过约10分钟,各种症状皆消失,可以转侧起坐。前后约90分钟,再休息片刻,步行而去。
在留针期间,如出现某种反常现象,应立即出针,以免反应深化和恶化。
例2:沈×同,男,成年。因腰痛来针。取左右三里,入针后约15分钟,感轻微头晕,前胸略感汗出,未当即出针。2分钟后反应加剧,全身汗出津津,心慌气急。急出针,平卧,出现心律不齐,有阻滞及早跳。急熏灸巨阙。3分钟后,心律渐整,诸症平复。
在进针后与留针时、发生晕针者固属常见,而在出针后亦有发生晕针者。先祖树冬公所著之《金针梅花诗钞》曾提出过针后三防(防晕、防出血、防带针而去),洵属经验之谈。
例3:沈×存,男,成年。因左侧膝关节肿痛而求针。常规取左右三里及阳陵。双手同时用九六法运针,幅度大,捻转快,约10分钟出针。出针后患者即步行而去。刚一出门,突感头晕心慌,眼前发黑,跌倒在地。立即抬入室内。饮以热茶,渐次好转,又休息30分钟,始离去。
二、晕灸
晕针为人所熟知,而晕灸就十分生疏,目前都是用温和的艾条灸,且以手持法来回移动为主,自不会引起超限刺激,很难有晕灸的发生。如采用作用强大的直接灸或吹灸,以及位置稳定、作用集中的熏灸,这就可能会发生。在晕灸发生后,应立即停灸,稍待片刻,即可消失。均属一过性,常较晕针症状为轻。也曾见持续数小时之后,方逐渐消失者。
晕针可用灸法获效,而晕灸也能以针刺应急。可见针与灸二者之间既能相辅相成,也可能彼此制约。
例1:胡×安,男,成年。左下肢外伤感染,创口周围湿疹,渗液增多,四肢头面也有湿疹出现。左膈俞压痛(+),用吹灸法5分钟后,心慌头晕,恶心呕吐,颜面苍白,脉搏加快,与晕针症状完全相同,立即停灸,静待3分钟,症状未改善,乃在左内关进一针,约10分钟,反应消失。
例2:牛×元,男,成年。喉头水肿,吹灸风府,约5分钟后,感头晕,心慌,想吐,脉搏不整。立即停灸,症状久未消失。在合谷处刺一针,又约5分钟,心慌头晕好转,但脉搏仍缓弱无力,又待片刻,平复。
在局麻下应用直接灸,可以减少与避免晕灸的发生。
例3:董×华,女,46岁。功能性子宫出血。腰阳关压痛(++),直接灸,当灸至5壮时,诉心慌,眼发黑,四肢轻度颤抖,面色苍白,脉搏细弱不整。当即停灸,约半小时后,症状消失。第2日仍在原处施灸,先注入2%普鲁卡因2毫升,灸至10壮时,未见不良反应,下腹出现热感。至15壮时,下腹及阴部热感大增,共灸30壮,出血被控制。40日后,灸疮愈合。
晕灸也可能在熏灸法作用良好之过程中突然发生,反应时间也可能较长。
例4:黄×剑,男,58岁。左头部有外伤史。嗣后即反复出现发作性头晕耳鸣,眩晕,眼睁不开。中西药效果不佳,试用灸治。灵台压痛(++),熏灸感应良好,灸感沿脊柱正中上行,经左耳而上至左头部,头部顿觉轻快,耳鸣减轻,效果可维持8小时以上。灸至10次后,改灸手三里,效果同样良好。又改灸足三里,灸感自肌肉深处,呈带状至头,效果亦佳。三处相较,仍以背部之反应穴为好,仍在背部灸治时,灸感已将接近头部,突然感头晕增剧,心中难受,嗅到艾的气味更为厌恶,想吐。立即停灸,直到6小时后,方渐趋平静,未续灸。
三、半身发热
在背部出现压痛反应,采用灸疗而收奇效。这一病例是在山西运城发现的,患者男性,年约五十余岁(姓名住址已忘记),以身体前后正中线为界,半身发热,一侧灼痛难忍,另一侧正常,百治无效。求治时,同样不知所措,再次求救于背部反应穴,在督脉约当第6胸椎处,有明显压触痛,即用灸架熏灸,热感迅即向患侧扩散,患者连称好舒服。我问他你不是原先就发热吗?答称两种热感完全不一样,一是难受,一是舒畅。待反应消失后停灸,症状当即减轻,第2次来诊时,说是症状略有回升,仍用原法,嗣而逐次轻减,不再反复,共8次而收全功!
四、低钾血症
尹×,男,44岁,农民。住院号2235,因四肢软瘫一天入院。无发热、头痛、呕吐;大、小便正常。既往有类似发作史。
体检:T37℃,P80次/分,R18次/分,BPl7.3/10kpa。神志清楚,对答切题,平卧位,心率80次/分,律齐、心音低钝,两肺未闻及异常呼吸音。腹部膨隆,腹肌软,肝、脾肋下未扪及;肠鸣音减弱,肌张力降低,四肢肌力I级,腱反射减弱;克氏征(一)、布氏征(一)、巴氏征(一)。
辅助检查:血清K+2.8mmol/L,Na+145mmol/L、Ca+2.4mmol/L。EKG:Ⅲ出现U波;脑脊液常规和生化指标正常,头颅CT扫描无异常。
临床诊断:低钾血症。给予补钾4—6g/日,补镁25%硫酸镁10ml/日,加入输液中静滴治疗。3天后效果不佳,肌力仍不达I级。用万应点灸笔点灸。用点燃的药棒,隔紧贴穴位的药纸,在穴位上雀啄状连续点灸3次,不烧通药纸。取穴:双耳尖、双足三里、双三阴交。灸后四肢活动恢复,能下床活动。复查血清K+4.2mmol/L。次日再灸一次,痊愈出院。随访一年多无复发。
(安徽省砀山县人民医院程克敏经治)
[ Last edited by zhouxl2000 on 2006/12/28 at 13:20 ] 灸架
[ Last edited by zhouxl2000 on 2006/12/28 at 13:23 ] 感谢楼主介绍周公倾心血之著作!
我对周楣声,五体投地,难表敬仰之心。 楼主辛苦了!
感谢!
论坛的ftp中有《灸绳》电子版的下载。感兴趣的可以去下载! Originally posted by 志行 at 2006/11/12 21:44:
楼主辛苦了!
感谢!
论坛的ftp中有《灸绳》电子版的下载。感兴趣的可以去下载!
收藏了!!
首先感谢楼主的提供,辛苦了,正是有了像楼主这样无私的人,才有了我们学习的好地方!!
PS:版主,FTP里的文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下载起来特慢,下载了五六次一次也没有成功,按说我这儿用的是光纤不应该会有这样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