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6/11/12 19:56:0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一章 灸法治疗各科病症验案
第一节 颅脑及神经精神病
一、化脓性脑脊髓膜炎
百会对脑炎、脑炎后遗症及神经精神诸病,疗效均确切可靠,不论为直接灸与温和灸均可有效。但时间一定要长,不能更换位置,可收叠加与积累作用,坚持治疗是成功的关键。举例如下:
1985年去砀山治疗流行性出血热期间,当时砀山医院传染科人满为患,临时搭起的帐篷也不敷应用,在门口走廊边,卧一重病女孩,每次出入必经其旁,因为不是出血热病人,当时也未予注意。两天后问其家人,偶尔问及女孩的病情,答称:医生说孩子是脑膜炎,牙关紧闭,滴水不入,颈项强直,已昏迷两天,医治无望。我当时听了一怔,忙去询问经治医生及查看病历,已经做过腰穿,脑脊液为浑浊淡黄脓样物,白细胞计数为58000余,必死无疑,即或不死也将形成终身残废。出于职业本能,当即找到传染科主任边春和大夫,主动要求对患儿治疗,当得到允诺与支持后,立即用灸架熏灸百会,令其家人守候,日夜不停,连续三日夜,逐次好转,终于使患儿彻底痊愈出院。
二、结核性脑炎
在砀山县人民医院传染科住满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同时住有确诊为结核性脑炎的患儿一名,在脑脊髓膜炎患儿采用灸法而获得良效的鼓舞下,家长主动要求应用灸法治疗,同样采用灸架熏灸百会,问断施灸每日上下午各灸3小时,4天后,神志清醒而出院。
三、急性病毒性脑炎
连续施灸三日夜,前后施灸200小时,使患儿濒死复苏。日前有些针灸教材,规定施灸时间为20分钟,故其效果不显也。
患儿杨某某,女,8岁,住砀山大寨乡后王庄村,1988年9月上旬,高热昏厥,抽搐,经本地医院积极治疗未效,急转徐州某家医院传染科,诊断为“急性病毒性脑炎”,住院抢救20余日。患儿始终高热不退,大小便失禁,颈项强直,四肢痉挛,手足震颤频繁发作,口噤流涎,吞咽困难,似睡非睡,微有呻吟,一直处于半昏迷状态。经该院会诊讨论决定,以为全愈无望,动员家长带患儿出院。
患儿出院第三天,经人介绍来我科求治。高热40.5℃,其余症状同前。当即采用“灸架”取百会穴连续日夜施灸,嘱家长轮流守护观察,始终不更换穴位,各种症状逐步缓解,手足痉挛停止,能吞咽。灸至第三天的早晨,患儿突然开口叫“爸爸”、“妈妈”,并要东西吃,家长喜出望外。此后艾灸减量,每天仍继续灸百会,上、下午各3小时。一周后患儿意识进一步恢复,并能扶物站立。15天后,在续灸百会的同时,又加灸左右足三里,上、下午各一次,每次2小时。防止百会穴因灸量太大而引火上行。20天后,患儿基本恢复正常,能和同伴笑闹追逐。至1988年10月上旬痊愈。前后共灸20余日,将近200小时,患儿已能上学。患儿父母也不相信自己的孩子能恢复得这样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一句话也说不出。我也随之流下了对灸法的伟大功效而自豪的泪花!
古今中外的各种文献,从未见有单用一穴连续灸治三日夜,前后累计近200小时者,可见灸疗的作用量是决定灸效的最大关键。由此也开阔了单用一穴长时施灸之先河。百会穴具有醒脑开窍之功,而用之有有效有不效者,但用之未能得法,未能恰到好处之故耳。我之所以敢于应用灸法治疗热性病与长时间施灸,是因周楣声主任医师在来砀山用灸法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和灸治急性化脓性脑脊髓膜炎症均收到伟效的启示,周老灸治脑膜炎的时间前后总共约72小时,而我前后约达200小时,也可以认为这是大胆的创举。
(安徽省砀山第二医院针灸科许红梅经治)
四、乙脑后遗症
马斌华,男,3岁,93年10月就诊,四肢软瘫,颈项倾斜,双目向左上方凝视,对声光刺激无反应,对疼痛刺激有痛苦表情,言语不能,哭声低微,低热消瘦,大肉瘦削,如皮裹骨,是在4岁时由高热痉挛,诊断为乙型脑炎,病退后所引起的。用灸架熏灸百会,连续坚持灸1周,一周后低热消退,改用每天上、下午各熏灸1次,每次一个半小时,一月后双目凝视好转,对声光有反应,颈项可勉强伸直,四肢肌肉略见饱满,坚持治疗至一个半月,对呼唤有反应,但不能说话,对外界的呼唤,可转头回顾,有喜怒表情,连续用上法治疗至两个月时,四肢可自主运动,在别人扶持下可行走,会说妈妈叔叔等单词,但不清楚,治疗产生了明显的效果,病儿父母决心更大,配合更好,又坚持治疗一月,病儿言语听力、上下肢均功能良好,可独立行走,做精细动作时唯感左手灵活性较差,回家自行熏灸巩固疗效。
(针灸医院蔡圣朝、魏从建经治)
五、癫痫
直接灸百会对癫痫的疗效确切。山西河津县黄河修防段卫生所谭万捷医师之女16岁,自8岁高热后即患有抽风毛病,发作时手足抽搐,口吐白沫,颈项强直,约半小时后方开始清醒,每隔三五日即发作一次,因而不能坚持上学,中西药物均无效果,谭医师是针灸爱好者,曾在“全国灸法讲习班”学习过,乃决定选取百会用直接灸,造成灸疮,一次后发作显见稀少,信心更足,待灸疮开始愈合之际,又复加强一次,前后共直接灸百会3次,病情彻底痊愈,恢复上学,思维清晰灵敏,现已读完初中。
足三里穴,用于消化系统疾病已成常规,而在精神病,方面,也同样具有作用。
王×贺,男,成年。脑脊髓膜炎全愈后继发癫痫。每隔一、二日即发作一次。发作时手扬足掷,号叫不止。在其清醒时,直接灸左右三里,当在左三里着灸时,诉说有麻辣辣的感觉,直上到达头部,右三里也有同样感觉到达腰部。左右各造成Ⅲ度烧伤,直至灸疮将愈合时,头脑清醒,语言有序。其后症状又逐渐再见,因合作不良,未续灸。
肝主筋,肝俞之外为筋缩,《金针梅花诗抄》:“筋缩能教筋不缩。”癫痫发作正是以筋脉抽搐为主,用已有效。
王×兰,女,16岁。8年前,因患乙脑,痊愈后第四年出现癫痫,每隔1~2个月发作一次,突然倒地,四肢抽搐,双目上戴,咬牙,口角流涎,约十余分钟后平复。平时意识清楚,生活正常。隔姜灸筋缩,灸感由脊柱上行至头,向头顶及其周围扩布,约15分钟感应消失,造成Ⅱ度烧伤。今已二年,未见发作。
六、精神分裂症
中医传统理论认为是心藏神和心主神明,而精神错乱正是由神不明所产生的症状。在因精神因素所致的病例中,在采用直接灸及熏灸时,感传均向心前区扩布,而未见对头部发生影响。还曾见有在癫狂发作、将要发作及发作静止时,心机能有特殊的改变(见例2),可能是心机能与神经机能之间存在着某种特殊的联系。在日常生活中,忧虑则心前区闷窒,欢乐则心前区舒畅,这也是习见事实。
例l:徐×生,男,18岁,因所慕不遂,患精神分裂症,忧郁型,在数人夹持下,直接灸百会,当灸至三壮时,大呼“热气钻到心里去了”,十壮后,又加灸左右心俞,又呼“热气又跑到心里去了”!灸至六七壮,诉头晕思睡乃停灸,放手即蒙头而睡。灸后平静6天,言语及行动均如常人。其后各种症状又见恢复,因不合作,未再灸。
例2:陆×香,女,24岁。平素精神状况正常,因夫妻不睦,加之为生计所迫,由忧郁而突发精神错乱,胡言乱语,撕衣毁物,不食不眠,已4天。每天有六七次大发作及持续不断地小发作。由数人按持乃能得诊其脉,心律高度不整,脉波前后之间差异极大,时而沉细如丝,时而洪大无伦。而当发作暂停时,仍有阻滞及早跳。如将要大发作时,先是全身筋肉跳动,继而原先本来是细小的脉搏,即出现不规则之洪大有力。熏灸左劳宫,灸感呈片状向前扩布,由腋下进入前胸,嗣而全身皆有温热感,头部并无感应。待感应减弱后,随即再熏灸左涌泉,灸感仍呈片状向前扩布,入腹后即全身温暖,汗出津津,前胸舒畅,头部仍无感应,精神大为安静。又续灸2次,并配合潜阳熄风,清心宁神中药,回娘家休养。一年后随防未复发。
七、头痛
头痛多数能在胸椎的督脉上出现压痛反应(在偏头痛病例有时也可略偏向病侧)。采用熏灸及吹灸法,感传多是按常规向上抵达痛区。或是先下后上而发挥良好的止痛作用。也有少数病例,感传并未明显上传,痛区也无异常感觉而获得止痛效果者。
例1:王×球,男,成年。夜间3时许,突然后头痛,前额亦微痛,呻吟大作,别无其他脑症状。投以止痛药,3小时后痛未止.沿胸椎按压,
第四胸椎压痛(++),即对之用熏灸法,灸感先向下方扩布,于行抵
第十四椎处,即停止前进,又回缩至原处再向上,直至后脑,自觉脊柱内很舒服,继而背及头部皆津津汗出,头痛基本消失。至12小时后,又感不适,再如法施灸一次,感应如前,感传较速,痛全止,未再发。
例2:何治游,男,64岁(广东人,汪精卫厨师)。前头及两太阳穴疼痛,反复发作将近7年,止痛剂仅能维持片刻。第三、五胸椎尖均有压痛,当触及第五胸椎尖时有如触电,即在第五椎用熏灸法,灸感并未感知上头,头部亦未感知有何种感应,但灸至15分钟后痛即全止。以后又在原处续灸1周,3月余尚未再发。
例3:叶×作,男,成年。左侧偏头痛反复发作有年。第四胸椎偏左压痛(+),用熏灸法,灸感沿脊柱左缘上行,直至痛处,痛即止。3小时后病又复发,再灸,至5小时又发作,再灸,可以维持半天。共灸10次,至半年后又有微痛,改用鬃针埋藏而得到控制。
于定时发作的头痛,亦可在发作前施灸而收效。
例4:梁×中,男,成年。每天上午9时许,先是前头部发热,继而作痛,至午后方渐止。已有l周。第三胸椎压痛(+),用熏灸法,灸感沿脊柱及头顶正中抵前额,当即痛止。第二日痛又作,仍用前法收效。嘱其在发作前来灸,第三日于上午8时仍用原法,感应如前。以后即不再发作。
在头痛病例,亦可迳取大椎而得到控制。
例5:于×新,男,58岁。偏头痛反复持续发作,寝食俱废。直接吹灸大椎(未采用压痛穴),灸感直行上头,于行抵头顶时,即向痛区扩展,痛亦全止。连声道谢而去。
太阳、风池及耳尖,在偏头痛就近取穴时,效果也很满意。
在灸治过程中,特别是应用熏灸法,每有昏沉思睡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在头痛病例中,更为多见。
例6:彭×义,男,57岁。偏头痛左右交互发作,每月发作次数不等,1—2日方止。来诊时痛在右侧,左右风池及太阳均有压痛,右重左轻。吹灸左右风池及太阳,感到异常舒适,约3分钟后昏沉思睡,痛亦止。停灸后头目清爽。以后仍经常发作,一发即灸,一灸即止。未能持续久治,故不能巩固。
例7:金×臣,男,67岁。右侧偏头痛,吹灸风府无感应,痛亦不减。改吹右太阳,灸感即直向深部窜透,疼痛当即缓解。
例8:王×揆,男,成年。右侧偏头痛,迷信药物不信针灸,因服用药物太久,引起胃部不适,始求治于灸。即在右耳尖直接灸一壮,痛稍减,三壮后痛全止;效果竟维持月余。以后一经发作,即求灸治,成为推荐灸疗的义务宣传员。
感传一经开始即分为两支,齐头向着一个患处行进者,也有发
例9:周×林:女,成年。前头痛,鼻塞,有低热,已五六日,吹灸左合谷,有两道感传线并行向前(相距约二指)上至肩,即向头面扩散,当即痛止而头目清爽。2小时后又有微痛,再用原法一次,感应如前,症状消失。
手足十井与手足十宣(尖),其感传路径基本相同。感传可以沿本经或表里经行进。正是阴阳表里经经脉交错与经气交流的证明。
例10:魏×敏,女,成年。左侧三叉神经眼支痛,曾用西法局封两次,仅能暂时缓解。第一次吹灸芹商阳,灸感基本上是沿手阳明经上行,当到达头部后,两额角及两侧上方均有酸胀麻木感。灸感减弱,痛亦减轻十之九。第二次吹灸左食指尖,以观察其路径是否能与甲角之商阳相同,5分钟后灸感发生,其前进之路径与到达头部之感应,一如商阳。以后又续灸2次,感应如前,痛止后,未再灸。
例ll:沈×文,男,成年。右侧偏头痛,发作时由轻转重,再由重而轻,每月发作3—5次,持续时间1—2天。吹灸右关冲,感传经由无名指背沿手少阳本经前进,过肩后,自耳前方进入痛区,痛区完全为热感所充满,待灸感消失后停灸,痛亦全止。五日后又发作一次,但较前为轻,又续灸一次,未再复诊。月余后随访,云有小的发作,但时间不长。
例12:岳×本,男,成年。左侧偏头痛,痛剧时腰部也发生疼痛,止痛药难控制。吹灸左关冲,感传经由无名指腹,沿劳宫进入手厥阴经上传,由肩经耳后上头,痛区发生连续跳动,约2—3分钟痛即缓解。继而全身汗出津津,痛亦全止。又续灸5次,因症状控制而未再灸。
例13:闻×臣,男,成年。上感,低热,前头及眉棱骨疼痛,多涕。第1次吹灸少泽。先是全小指皆麻,继而灸感沿小指腹经少府、神门,循手少阴本经上传,自腋前方上头,头目清爽而停灸。6小时后又感不适,改吹小指尖,感传路径与第1次同。症状消失,未再灸。
涌泉与小趾尖内侧,如按照古说,则两者均属足少阴经。但两者的感传路径却极不一致。涌来的感传多数是与古说相近,或是自足跟上传,而小趾内侧甲角的感传,除可沿足背外侧进入足太阳的路径外,多数是沿足底外侧至足跟折向内踝后方上传。可见小趾内侧甲角与涌柬,二者乃是一种并列的关系,而不是连贯的关系。如按照手足十二经上下相应的关系来讲,足心之涌柬相等于手心之劳宫,则涌来就应属足厥阴经,这在首论“古代经络学说欠缺之处”节已有过讨论。还有在涌泉处着灸,灸感可以从足背发生也属多见,这与内关或间使处着灸,灸感能在外关或支沟处发生是一样
例14:俞×良,男,56岁。头痛以头顶及前额为著,是在感受风寒全身酸楚疼痛之后出现的,吹灸左涌泉,约5分钟后,先是足底发热,继而感传线自内踝后方直行向上(未见绕内踝而行)基本沿足少阴本经抵臀,即折入足太阳经沿脊柱旁侧上抵头,感传行进较慢,从足至头共历时约50分钟。第二次改吹左小趾尖内侧,感传自小趾腹经足底外侧(约当第四、五跖骨之间)至足跟,仍直行向上进入第一次之旧路而上行抵头,又续灸2次,症状消失而停灸。
高血压头痛及高血压病,对三里用隔姜灸或直接灸,效果明显确实,值得推荐。
例15:郭×臣,男,64岁。高血压患者。经常头痛,眼花,耳鸣,手指麻胀,步行不稳。针手足阳明经各穴可以暂时缓解症状,乃在左右三里用隔姜灸,灸前血压190/120毫米汞柱,灸感并未明显上传,造成I度烧伤后停灸,灸后血压降至160/100毫米汞柱。自觉头目清爽,直至灸疮愈合,血压尚未回升。
头外伤之后遗痛,也能在背部出现压痛反应,且能按常规出现感传的三个时相。
在已经确定的感传路径之上进行局麻,并未能使感传中断,与其他报道不符。而加压确可使感传停止不前。当压力减轻或撤除后,则感传又立即恢复。
例16:汪×水,男。在10岁时前顶被砖头击伤,今年22岁。多年来,每月头痛总要发作2~3次,痛在印堂上方,痛时有跳动,2~3天后方可缓解。且有一特点,即每当摄入盐分太多时(如成食)不到1刻钟即可发作,立即大量饮水即可缓解。在发作时来诊,灵台压痛(++),神道压痛(士)。灸灵台,灸感一阵一阵地向上冒,直达痛区,当时跳动即减轻,继而完全消失,欢笑而去。以后又续灸10次,半年后尚未再发。
例17:吕×林,男,34岁。15年前,在一次体育运动中,左额角被铅球击中,当即昏迷,经抢救后脱险。此后乃遗有常年之左侧偏头痛,时隔不超过一天,服止痛药难以控制。在第五胸椎及其左侧出现压痛,即对之熏灸,灸感呈线状上传,经脑后自左耳上方进入痛区。lO分钟后,痛即缓解而消失。次日仍用原法,灸感增大,全头皆有热感。特嘱其暂行停灸,以观察疗效维持之时间,6天后又复痛,仍用前法,每天灸1次,拟灸10天,当灸至第5次时,为了验证灸感的传导作用是否可被局麻所阻断,乃在第五胸椎上方约当第二胸椎上脊柱正中,注射2 9/6普鲁卡因2毫升,灸感同样向上传布,丝毫未受阻滞。第6次在身柱处用拇指重压,感传即停止不前,减小压力灸感即有向前扩布的趋势。撤除压力,感传立即恢复。10次后暂停,疗效维持3个半月,发作较前显著减轻,间隔亦延长。每次发作时复灸1次,可维持半个月的平静,半年后又灸治10次,5个月后,尚未再发。
上病下取,对于阴虚发热的头痛,取用涌泉,具有双重意义。
例18:赵×兰,女,成年。头痛、头晕、贫血、低热(每日盘旋于38℃上下),手足心发热,已近两月。熏灸双涌泉,先是双足背发热,继而热感沿下肢外侧上传抵腰,从脊柱两侧自后脑上头,传感扩布缓慢,共约45分钟,3次后精神转佳,各症先后消失,又续灸5次以作巩固。
八、头摇
在背部也能有压痛反应出现用化脓灸而收效。
患者王×明,男,18岁,除头部摇幌不定外,无其他任何不适(脑电图正常),病程10年,拟诊为小舞蹈病,按照风湿病治疗无效,在第三胸椎处有压痛反应出现.采用化脓灸而停止。
九、面神经痉挛
肩井穴除对肩颈胸部及下肢诸病为有用外,且能对面神经痉挛起到一定的作用。
黄×,女,成年。右侧面神经痉挛已五年,间断跳与抽搐,未引起口眼喁斜,曾接受针刺及各种治疗无效,给予同侧肩井直接灸,造成Ⅲ度烧伤,无明显感传现象,灸后第4天,抽动间隔即见延长,至第10天仅感轻微跳动,至20天后灸疮愈合,跳动亦基本停止。
十、眩晕
阴交及脐以下各穴,习惯上都是用以治疗下腹及前后阴诸病,头部病则很少采用。兹举一例,以期引起重视,并说明由阴交所引起的全身上下的感传情况。这当然并不是每一病例都能出现,但这也是经络感传的一种特殊形式。
例1:戚×玉,男,43岁。眩晕病反复发作多年,睁眼则天旋地转。熏灸阴交,约15分钟后,灸感发生,分为左右两支环向脊柱,在第三腰椎处汇合,当左右两支接触后,又复稍向后退缩,沿足太阳经第二行上行,行至大椎附近,两支合一,向上抵百会,在百会处灸感约有桃核大小,再由百会向下扩展至面部,在口唇上方由两侧折向脑后,仍分两行由原路下行,还至第三腰椎处又分向两臀,由下肢内侧下至大趾尖,待诸趾皆有感应后,又向上退缩,仍循原路上头。如此反复循行三次,因时间太长,患者体位发生疲劳而中止。当时眩晕减去十之七八。第二三次仍用原法,反应如前,眩晕停止而停灸。
眩晕的发生,现代医学认为与前庭功能失调有关。因此直接作用于外耳道就可以有其意义。用已有效。
例2:尹×宗,男,66岁。原有高血压病,近数日来突有夜间发晕,不能转侧及抬头,晕甚时则反复呕吐。每隔日或二三日即发作一次,分别吹灸少商、商阳及大椎等穴,均不发生感应。最后直吹两耳,耳道发痒,有昏沉思睡感。停灸后夜间仍有小发作,但不剧。又用原法二次,发作中止。
眩晕选取胸椎反应穴及相应穴,均可有效。
例3:锁×樵,男,56岁。夜间起身小便,突然感觉头晕,次晨即不能睁眼抬头,恶心呕吐。第六胸椎压痛(+),熏灸,灸感直上至头,全头皆发生感应,半小时后停灸,症状轻减一半,下午又用原法一次,眩晕停止。
例4:翁×,男,成年。头脑昏沉作晕,思吐,精神萎靡,已四天。先吹灸印堂、上星,头目稍清爽,但不显著。改用吹灸风池,热流刚一触及皮肤,患者连称舒适,并感到热流直入脑中。约5分钟,头目清爽而停灸。
十一、失眠
足三里穴用于消化系疾病已成为常规,而在精神病方面,也同样具有良好作用。特别是对胃肠病而同时又有失眠头痛愈者,更可收一穴多用之效。
例1:刘×生,男,成年。患失眠已有十年以上,同时有胃痛食减及上腹膨满饱胀等诸种症状。每晚必须用大剂量安眠药,方可暂行入睡。六脉细数,面色胱白。在商得本人同意后,用隔姜灸左右三里,热流自股上方左右汇集入腹,出现肠鸣嗳气,旋即全腹温暖,头部有清凉感,持续约一刻钟,各种感应消失而停灸。10日后复诊,云当夜未服安眠药即安睡,食欲增加,情绪稳定。近一二日又稍感睡眠不稳,要求再用原法又在三里(原处)仍用隔姜灸,各种感应如前。月余后再来诊,云失眠基本控制,偶尔因考虑问题太多时服用少量安眠药即可有效。
在失眠病例中,能在第五胸椎及其上下方不远处出现压痛反应,使感传上头。
例2:傅×保,男,成年。失眠已半月,通宵不能入睡,第五胸椎压痛(+),在左右心俞压痛(+),熏灸五椎,灸感先向下行少许即回向上,由脑后扩展至头顶,凡是有毛发之处皆有热感,头毛有竖起的感觉。双手也发热(与灸处及头部并无明显的联系),约5分钟后头部之热感开始渐次向两臂延伸,经两臂外侧与手之热感汇合,当时即昏沉思睡,至感应减弱后停灸。次晨来告,谓夜间已能入睡,仍用原法两次,失眠停止。
第二节 五官口齿喉舌病
一、眼病
(一)急性结合膜炎
在合谷穴采用吹灸,不但效果好,而且对手阳明经的循行路径及手太阴阳明的表里关系也可作出证明。在双眼同病的情况下,而在一侧取穴时,感传一般是先至同侧,再至对侧。感传在中途可以出现分又与分支,但最后仍集中于患处,或是分指两个患处。
例1:王×奎,男,成年。双侧急性结合膜炎,眼睑轻度浮肿,睑缘奇痒,吹灸左合谷,次指先发麻,随即全身发麻,在麻感之中,有一线循手阳明经上行,由肩上颊,面部特别发热,继而眼睑上下皆发热,双目清爽。两次而愈。
例2:凌×朝,男,成年。双侧急性结合膜炎。吹灸左合谷,约5分钟后,感传呈线状向上扩布,于行抵阳溪处即折入太渊,循手太阴经上行,由腋前缘上肩,先入左目,待左目感应停止后再至右目,双目清凉。共3次全消。
例3:王×中,男,成年。双侧急性结合膜炎。吹灸右合谷,感传由手阳明经上行至肩后,分为两支,一支由头先入右目,在目内作蚁行盘旋。另一支自腋前入胸,在乳上方横行进入胸骨中线,自喉头深入先入上齿,上齿微有酸痛感,继而扩及下齿,满口舒适。再向上入左目。约数分钟后全身皆有氤氲之气,且微微出汗,竟一次而愈。
急性结合膜炎,如取用胸椎及其两侧之反应穴,感传可以沿足太阳经或督脉入目。效果满意。
例4:李×胜,男,成年。双侧急性结合膜炎,巩膜除有血管翳外,并有泡疹。左右心俞压痛(++)。双侧同时施灸,灸感久不发生,至20分钟感传突然出现,同抵大椎两侧,分由两耳上方进入双目,感应完毕,双目即感轻快。二次后炎症全退。
例5:吴×,女,成年。双侧急性结合膜炎,神道压痛(++),左右心俞压痛(+)。熏灸神道,灸感行抵大椎上方时,即分为左右两支分抵双目。三次全退。
急性结合膜炎,直接灸侧同耳尖,效果良好。
赵×全,男,成年。右眼急性结合膜炎。吹灸大椎,感传发生迟缓,改取右耳尖,直接灸3壮,一次而愈。
目赤肿痛可以在太阳放血治疗,但血出不多,且欠安全。如改用熏灸或吹灸,则同样可以收效。
例6:陈×安,男,成年,右眼急性结合膜炎,红肿充血严重。吹灸右太阳,灸感迅即入眼球,发生酸胀及舒适感。15分钟后停灸。共三次,全消。
急性结合膜炎,光明与地五会是常用的有效穴,且确能出现压痛反应。如压痛尚未完全消失,过早停止治疗,则症状还有再发的可能。
例7:邱×明,男,成年,双侧球结膜及睑结膜充血肿胀,已用过抗菌素多日未效,来诊时,试行在光明与地五会按索,果然双侧均有压痛,即于左右光明同时熏灸,5分钟后,灸感即沿下肢外侧从胁肋上传,由腋前线上行入目,眼球内部有跳动感,两次后肿胀基本消退。光明与地五会压痛仍存,但较轻,未再灸,6日后又复发,再灸两次全消。
(二)胬 肉
翼状胬肉在胸椎及其两侧也能出现压痛反应及循经感传,但只能对急性发作有效。是否可使胬肉全部消退,尚无实例证明。
胡×叶,男,成年。左眼胬肉已侵入角膜,新近水肿充血,凸起如黄豆大小,妨碍眼睑启闭,流泪羞明。左督俞压痛(++)。先用熏灸法,以检证压痛穴是否能与患眼发生联系,灸感果然一线上行,直达后脑,从左耳上方进入左目。内眦发生奇痒,约20分钟后痒止,眼有清凉感。证明压痛穴与患眼确实发生联系。直接灸督俞造成灸疮,在施灸时眼发痒又如前状。灸后第一天眼发痒多泪,以后每日发痒多次,泪液渐少,水肿消退,胬肉也有缩小的趋势。灸疮化脓后,痒得更厉害,灸疮愈合发痒亦好转,胬肉进一步缩小,但残端仍在角膜边缘。以后一直保持静止未复发。十四个月后,症状又有进展,亦未再灸。
(三)青光眼
青光眼也可在胸椎及其两侧出现压痛反应,灸疗有一定的效果。
例l:倪×九,男,老年。两眼不红不肿、只觉昏蒙,入夜见灯光有虹彩圈已半年,至阳压痛(+),熏灸,灸感仅抵后脑,未上头,也未到眼,但眼前顿觉清朗,连声称异。停灸后不到6小时,昏蒙又复如故,再灸,灸感抵脑后,又觉明朗,半天后又如前。随着灸治次数的增多,有效时间也逐渐延长,共灸治16次,症状轻快而停灸。三个月后,又略有恶化,但较前为轻,再未灸。
青光眼患者足少阳经如风池、肩井、日月、环跳、阳陵、侠溪等处,均能出现压痛反应。可以推理青光眼的发生,与厥阴少阳的风木关系当有所联系。
例2:黄×童,女,成年。右眼球凸出,畏风流泪,视力减退,引起偏头痛,视灯光有虹彩圈。急性发作时,则瞳孔散大,已历12年。沿足少阳胆经按压,风池、肩井、光明,环跳、阳陵及侠溪等处,均有压痛。熏灸右风池,灸感能透入眼球中,有痒感,泪增多,眼球肿胀突出严重时,灸后可退缩轻减,但效果不能持久。共灸治20次,因他去而中止。
(四)角膜溃疡
也能取背部反应穴而收效。灸感能不发热而反发凉者也为常见。
陆×云,女,成年。左眼角膜溃疡(仅有针头大小)。轻度巩膜充血,疼痛多泪,神道及左右心俞压痛(+),熏灸左心俞,先觉灸处周围有清凉感,诉说好像刚涂过薄荷油,继而好像一股冷风自灸处向上扩布,经由脑后而至左眼,眼内也有清凉感。第二次,仍用原法,凉感如前。共两次,溃疡与充血竟完全消失。
(五)白内障
在胸椎及其两侧也可能有压痛存在而对患眼发生感应。但效果尚难肯定。
倪×祥,男,70岁。右眼老年性白内障,同时患有双侧肩凝症,血压180/130毫米汞柱,身柱压痛(+),神道压痛(++)。熏灸神道,灸感上至大椎附近时,即分为左右两支,先抵两肩,待两肩为热感充满后,又从大椎向头部扩展进入右眼,患眼发胀。3次后,视力小有改进,肩关节活动范围增大,血压稍降。共10次,视力无明显进步,未再灸。
(六)视网膜出血
能在同侧肢体出现压痛反应,灸感到达患眼后,症状即有改善。
缪×泉,男,成年。十余日前,右眼突然不能见物。眼球轻度肿胀,有磨擦感。经眼科检查,证明为视网膜出血。药物治疗,久未收效。乃求治于针灸,右心俞压痛(++),左心俞压痛(+),右太阳、右目窗、右足三里压痛(+)。
第一次在右左心俞同用熏灸,灸感按常规出现,双侧灸感于进抵大椎附近两支合一,从右耳上方向患眼前进,入眼后出现酸胀感。约5分钟后,灸感消失。灸后右侧头部有胀痛。第2次熏灸右足三里,灸感基本上是沿足阳明经上行入目,感应同前。第3次先后灸右太阳,右目窗,灸感迅即入目,感应并不比远道着灸为增强。以后每日轮灸3次,每次间隔4小时。5天后磨擦感大减,能见物;10天后视力恢复三分之二。又经眼科检查,证明出血已大部吸收。又续灸10天,右眼视力1.O、左眼视力1.5,乃停灸。
(七)麦粒肿
有许多眼病,取用其胸椎两侧所出现的各种病理反应点(如小红点或压痛等),均可收到治疗效果。
洪×祥,男。成年,左上眼睑麦粒肿,在至阳上方稍偏左侧有一小红点,如芝麻大小,稍高于皮肤,指压不退色,有压痛。用熏灸,灸感沿脊柱左侧自左耳上方进入病眼,患处充满热感,持续约十余分钟,感应消失后停灸。一次后红肿即消退,略出脓汁而愈(也可直对小红点或压痛穴用三棱针挑破挤出血液,更为简捷有效)。
(八)霰粒肿
例1:丁×杰,男,成年。右上眼睑出现硬结一处,如黄豆大小,表皮不变色,翻转下睑见有一红肿充血区(霰粒肿),至阳压痛(+)。熏灸,灸感上传至大椎,即经右耳上方向右眼行进,当到达目外眦后即隐约消失。3日后随访,已一次而消。
例2:盛×华,女,成年。右眼巩膜出现紫红色扁平略凸起之小结节,有异物及磨擦感,眼略红肿发胀,巩膜炎症状具备,至阳压痛(++)。熏灸,灸感略偏于右侧沿脊柱外缘上行,经耳后,从耳上方入眼,脊柱酸得特别厉害,眼发热,感应减弱后停灸。第2次仍用原法,脊柱不发酸,再灸一次,共3次,全消。
(九)溃疡性睑缘炎
章×元,男,成年。双侧溃疡性睑缘炎,睫毛全部脱落,外眦粘连,眼睑浮肿,流泪畏光。左右督俞压痛(++),先用熏灸以测定反应穴与患眼是否发生联系,灸感果循左右足太阳经上传,在百会处聚合成团,稍行向前,又分为左右两支直趋两眼,眼角及睑缘均发痒,痒止后停灸。第二次于左右督俞直接灸造成灸疮。约60日灸疮始愈合,眼睑浮肿逐渐消失,畏光流泪全除,睫毛则未见再生。
(十)泡性眼炎
侯×玉,女,16岁。双眼球作胀,巩膜红肿充血,并有紫色扁平结节,双侧上下眼睑水肿与眼圈红晕。泡性眼炎症状具备。吹灸大椎,灸感经头顶正中约当前顶穴处分为两支进入双目。待感应完毕,胀痛当即减轻,共3次,全消。
二、耳病
(一)化脓性中耳炎
在化脓性中耳炎病例中,合谷及手三里是有效穴之一,感传能循手阳明经入耳。
例1:王×,女,18岁。右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穿孔,迁延三月余月。近日右耳屏处也出现肿胀,中心有小脓栓。右合谷压痛(+),右手三里压痛(++),左侧压痛(士)。在右手三里用熏灸,灸感隐隐沿手阳明经上传,由肩曲折入耳,耳内发痒,有蚁行感。感应停止停灸,次日复诊,脓水大减。灸至第3次,在耳屏上拔出脓栓一个,长约4毫米细长而硬,有如木刺。又续灸2次,症状基本消失而停灸,但尚遗有轻度听力障碍。
急慢性中耳炎,均可直对外耳道用吹灸或熏灸,并可循经向外周扩布与往返回传,对足少阳经的循行路径作出证明与说明。
例2:黄×俭,男,成年,感冒后,续发化脓性中耳炎(右),鼓膜穿孔,外耳道亦肿胀,听力障碍。用大号熏灸器,罩在外耳道口(包括耳门、听会、听宫)灸之,第1次约灸30分钟,热感充满耳中,未向他处传布。停灸后,耳中分泌物增多。第2次再灸,约10分钟后灸感呈线状向肩部扩布,随即沿腋后线下行抵腰,约当带脉穴稍下方斜折向后,经臀,沿下肢外侧在足背外侧抵第四趾。当灸感到达四趾后,患者感到足趾异常舒适而不断作屈伸运动。在趾尖稍稍作停留,又回传循原路入耳中,耳内并感到有响声,热感也增加,不到半分钟又回到四趾,如此来回5次,停灸后又有很多脓水外流。第3次来灸时,耳道已干燥,着灸未及10分钟,感传来回于耳中及四趾的速度有如闪电,次数已无法分清,共5次,听力基本恢复而停。
例3:汪×,男,成年。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右),外耳道充满脓汁及脓痴,清洗后,可见鼓膜已穿孔,对外耳道直接吹灸,30分钟后,在耳底深处出现两股热流,一支上行至头顶,一支向F扩布,经过腋前线至12肋骨下缘,斜折向后,约当环跳处至下肢外侧,下达四趾尖。第2次路径如前,但循行速度显见增快。5次后症状有改善,8次后脓汁分泌停止。又续灸5次而停灸。
化脓性中耳炎,如采取直对外耳道吹灸与背部反应穴联合应用,效果亦好。
例4:张×芳,男,21岁。右耳慢性中耳炎,急性发作。第四胸椎压痛(+),手三里压痛右(+),左(±)。先对第四胸椎熏灸,感传上至大椎即斜向右耳行进,耳道深处发痒发热,感异常舒适,喉头也有痒热感。第2次仍用原法,感应如前。又对外耳道吹灸1次,症状即完全被控制,未续灸。
(二)外耳道炎
当以直接吹灸为首选:背部反应穴效果亦佳。
例l:童×伟,男,成年,游泳时水入耳中,外耳道感染肿胀,耳廓周围也微肿,手不可近。直对外耳道吹灸,当热流注入耳中后,连声称快,一次而愈。
例2:韦×修,男,成年。游泳时水入左耳中,外耳道感染,流黄水,发痒,有微热。全身不适。左心俞压痛(++),神道压痛(+),熏灸左心俞,灸感上传至耳后,未明显进入耳中,灸至十余分钟后,耳部大感轻快。全身凉爽。共3次,症状全失。
(三)耳鸣
同样能取用背部的压痛反应穴而收效。
例l:李×,男,成年,左耳轰轰作响,连续不断,已有六七天。左心俞压痛(++),神道压痛(+),熏灸左心俞,灸感沿脊柱左侧上传,行抵大椎附近,即斜行折入左耳。左耳深处发热,并吱吱作响。感应消失后停灸,耳鸣当即减轻。j小时后又恢复原有症状,再用原法,共5次,逐步减轻而停灸,
耳鸣取手足四指(趾)尖时,其感传路径基本与手足少阳相符。如听力迟不恢复,可在肩井处加用割治,以提高疗效。
例2:孙×山,女,成年。左耳作响,听力障碍已月余。在左耳道口又有肿块一处,如指头大小,光亮柔软。将肿块用三棱针挑破出血,出淡黄色粘液很多,随即吹灸左四指尖,感传路径基本与手少阳经相符。至耳时,耳廓发生奇痒,痒止后,听力稍有增进,隔一日症状又如前。改用左四趾尖,感传路径与足少阳经甚符合,自腋前线上肩入耳。入耳后与四指的感应相同,但较弱。以后每日轮流各灸1次,3日后听力仍未恢复。乃在左肩井用割治法,在局麻下,作一小切口。剔出皮下脂肪及筋膜少许,外用干敷料覆盖。5日后听力逐渐恢复。
(四)耳中出冷风
耳中出冷风,这是罕见的一种病症,也能在背部出现压痛反应与感传现象。
张×明,男,67岁。平素血压偏高(160/100毫米汞柱)。近半月来,忽感左耳有凉气往外冒。如同一阵一阵的凉风自内向外吹,有时像在耳道深处冒出来的,有时又像在耳壳下的小孔冒出来的。用手将耳壳摸一下,可以停止数秒钟,冷气冒得利害,心就跳得利害,同时也会感到心前区窒闷。每天上午3时后开始,逐步加重,至下午5时最厉害,入睡后不感知。上午不发生。耳道外观无异常,听力无障碍。试在胸椎两侧按压,神道压痛(+),左心俞压痛(++),熏灸左心俞。20分钟后,灸感沿脊柱左侧上行,由颈后斜折入左耳。先是外耳道口好像有虫爬,又感到耳道内有气流在旋转,继而又感到有风往外吹,不是冷气,不难受,最后在耳的深处发痒。待各种感应消失后停灸。当天仅发作两次,时间极短,仅有十数秒钟。第二次仍用原法,各种感应如前,但感应较轻。夜间仅短暂发作1次。第3次感应更轻,仅感知耳膜有鼓动感。第4次感到耳壳上有气往外冒,时间短暂。共灸治8次,各种感应均不发生,乃停灸,亦未复发。
(五)内耳作痒
内耳深处作痒,直对外耳道吹灸有良效。
姚×平,男,成年。双耳深处发生奇痒,喉头也发痒,夜间尤剧,不能安眠,痛苦万状,已有十余日。直对外耳道口吹灸,先吹左耳,痒减,喉头痒亦减。再吹右耳,觉热流直奔喉头,喉耳痒均立止。一次而愈,未再发。
三、鼻病
(一)鼻出血
手三里与合谷是常用穴之一,灸佳,针亦得。
例1:韦×池,男,成年。左侧鼻中隔潮红肿胀,有血痂,时有少量出血。两侧合谷及手三里压痛(十),左强右弱。熏灸左手三里,灸感基本是沿手阳明经前进,每次鼻腔发热,有蚁行感,清涕增加。共灸10次。症状消失。
慢性小量鼻出血,直接灸通天,可以收效。
例2:钱×福,男,16岁。双侧鼻中隔潮红肿胀,左重右轻,时有小量出血,头昏沉,已有两月余。通天处酸痛应手、左(+)右(±)。直接灸左通天,灸感直下至左鼻,再至右鼻,鼻腔发热,感应消失后停灸。以后每日加灸10壮,5日后,鼻腔潮红与肿胀大减,灸疮愈合,出血亦完全停止。
(二)鼻疖
应选用背部反应穴为佳。当背部未曾发现时,应在相应经脉上细心寻取。
张×良,男,成年,爱拔鼻毛,感染,左鼻中隔下方发生鼻疖,准头肿大,疼痛向左眉棱骨放射。耳后淋巴结肿大,面皮绷急,有寒热,体温38.5℃,背部未发现压痛反应。左手阳明经曲池及手厥阴经曲泽稍下方均有压痛,尤以曲泽下方为明显。右侧反应较轻,在双侧曲泽下方熏灸,灸感呈一线由上臂内侧方正中慢慢上传,当行抵肩头时,突然扩散成片,大椎稍上方又汇合成线,经过头顶正中而下达准头。患处发痒发热,面皮宽舒疼痛大减。体温下降1‘C。18小时后痛又作,又用原法1次。至第3次时,流出少许脓汁热退肿消而全愈。
(三)副鼻窦炎
嗅觉丧失,根据“天气通于鼻,鼻和则能知香臭矣”的理论,选用通天穴直接灸治,效果果然满意。
例1:童×信,男,46岁,厨工。于15年前,在不知不觉之中发现鼻塞,涕多头痛,前额痛。继而渐感鼻涕发臭,嗅觉先是迟钝,最后丧失。同时味觉亦消失,食物入口,毫不知味。每隔十天左右,鼻孔中就要排出绿色带有奇臭的块状物,平时臭气扑人,气候恶劣时更为严重。曾进行上颔窦冲洗多次,未能获效。乃直接灸通天(双),每日灸5壮,共40天,基本全愈。6年后随访,嗅觉感迟钝,鼻腔恶臭及分泌物全除。其经过如下:
┏━━━━━━━━━┳━━━━━━━━━━━━━━━━━━━━━━━━━┓
┃ 时间 ┃ 效 果 ┃
┣━━━━━━━━━╋━━━━━━━━━━━━━━━━━━━━━━━━━┫
┃ 1959.3.15--20 ┃ 无任何感觉与反应 ┃
┃ 3.21--26 ┃开始嗅到汽油的气味,炒菜时也嗅到气味 ┃
┃ ┃到厕所时可嗅到臭气,呼吸渐通畅,鼻腔分泌与臭气减 ┃
┃ 3.27--4.1 ┃少 ┃
┃ 4.2--10 ┃呼吸通畅,嗅觉已大部恢复,但吃东西仍无味道 ┃
┃ 4.11—16 ┃吃东西能感到味道,感到猪肉香 ┃
┃ 4.17--24 ┃症状进一步改善,因灸疮疼痛,分泌增多、停灸 ┃
┃ 4.25--5.30 ┃灸疮愈合,遗留瘢痕,症状基本消失 ┃
┗━━━━━━━━━┻━━━━━━━━━━━━━━━━━━━━━━━━━┛
副鼻窦炎选取背部压痛穴,急性用熏灸,慢性用直接灸,效果均可满意。
例2:张×祥,男,成年。急性副鼻窦炎近一周,鼻根与两眉头之间有沉重及压迫感,外观稍见肿胀,表皮有轻度红晕,鼻腔有脓性分泌物。神道压痛(++),熏灸,灸感经脊柱内上行,过头顶正中而达鼻根,发胀,好像一种东西被热气向外顶。毛孔中好像有东西冒出来,鼻根部肌肉发生跳动。至感应减弱后停灸,停灸后数分钟内,鼻根部仍出现跳动。次日各症状全消失,一次而愈。
例3:李×白,男,成年。慢性副鼻窦炎,引起偏头痛已4年,六椎尖压痛(+),用直接灸,造成灸疮。以后又在原处每周灸5壮以作加强。3个月后,灸疮愈合,症状基本消失,半年后又有轻度偏头痛,其它症状未再见,亦未再灸。
副鼻窦炎,大椎亦可入选。
例4:葛×富,男,成年。上感引起副鼻窦炎,眉棱骨痛,鼻塞,有脓血分泌物,体温38.5℃。吹灸大椎,灸感并未扩布。约20分钟后,忽然鼻塞顿通,头痛亦减,停灸后,体温下降1℃。次日上午症状又见回升,但较轻。又续用原法4次,排出大量积脓而停灸。
在副鼻窦炎病例中,手阳明经的反应穴,其效果可超出背部的反应穴。
例5:张×光,男,48岁,副鼻窦(额窦)炎,前额疼痛不适,已4年,近加剧,鼻腔分泌增多,有脓血,发热(38.5℃)。第六胸椎压痛(+),熏灸,感应不鲜明,乃改在手阳明经探索,当触及曲池穴时,患者突然全身一动,说是酸得很厉害,当即改灸曲池(双),灸感发生与传布均极迅速,直上至肩,由两耳前上方进入前额,头部沉重胀痛反而更见增加。患者恐惧,嘱其忍受,约30分钟后感到轻快,效果可保持8小时。以后每日各灸左右曲池1次,灸至第5天时,排出硬结之积哝1块,腥臭异常,至第7天时,又排出臭脓很多,10天后,症状全部消失而停灸。
副鼻窦炎,亦可就近取穴熏灸而收效。
例6:吴×娟,女,成年。上感引起上颔窦炎,左颧肿胀,流浓涕,未发现反应穴。乃直对左颧用熏灸,十余分钟后,灸感进入痛区,感应消失后停灸。当时轻快,二次全消。
(四)酒渣鼻
患者在前顶穴能出现压痛反应(它处也可有反应点存在),与准头发生联系。
郑×修,男,53岁。酒渣鼻已近20年,准头潮红肿胀,皮脂分泌增多,常出血。试行在前头部按索,于相当前顶穴处酸痛应手,患者自称平时也感该处酸痛。剪去头毛,在该处熏灸,感应直达鼻尖,发生酸胀,在艾火旺盛时,门齿亦发生酸胀。如灸点稍偏,则热流即不下传。第一疗程共20天,准头有缩小趋势,出血与分泌减少。停灸10天,又继灸20天,准头进一步缩小,潮红明显减轻,出血完全停止。但皮脂分泌仍未减少,用手挤压腺孔中能有白色糊状物排出,外观仍未恢复原状,未达痊愈标准。如能用直接灸,效果可能会提高。
(五)鼻息肉
取用背部的反应穴,灸感也能近入鼻腔,改善症状。
姚×龙,男,26岁。左侧鼻息肉已4年之久。流清涕,呼吸不畅,头痛,语音重浊。灵台压痛(++)。先试行熏灸1次,灸感直上过头顶正中进入鼻腔,证明病与穴之间联系确实。直接灸灵台,造成灸疮,约60日灸疮始愈合,在此过程中,曾在原处加灸2次,灸后30天左右,患鼻开始有黄色污水外流,呈间断性,一二日或三四日排出一次,每次1毫升左右。赘生物渐缩小,手已摸不着,呼吸较前通畅,症状约可减轻一半。至45日左右,右鼻(健侧)突然发生梗塞,肉眼可以看见有块状物凸出。可以左右侧轻重交替。至60日左右,两侧症状均见减轻。
附录:《资生经》引《单方歌》日:“狗头灰方寸,丁香半钱匙,研细吹鼻中,息肉化为水”。狗头灰不是真的狗头烧灰,乃是马勃的别名,见《医宗金鉴》外科门。曾用有效,马勃烧灰必须存性,可密闭烘烤,用药棉蘸药末塞向息肉,可使鼻腔分泌增加,息肉缩小,也能有坏死组织脱落,另外对腐败性鼻炎之恶臭,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四、齿病
(一)龋齿痛
阳溪、承浆及颊车等,均为牙痛常用穴,而用之亦可有效或无效。这是由于症状与治法虽同,而患病的人体却不相同。因此,采用古人或他人的方法,并不是尽皆有效,也不是尽皆无效,效与不效的差别既取决于病人的机体状态,更取决于医生的操作方法。
例l:张×约,男,成年。齿龋痛(。+)先针承浆未效,再针颊车、仅能止痛片刻。因思《资生经》等书,对牙痛均曾推荐阳溪穴,乃直接灸阳溪三壮,火未灭而痛已止。次日又有小痛,未再灸,至灸疮发作后迄未痛,已三个多月未发作。
例2:黄×成,男,61岁。齿龋痛与张例完全相同(。+)。先同样灸阳溪,毫无效果,再针承浆入针痛止。次日又复发作,仍针承浆,止痛作用极轻微,捻针时痛止,停针又痛。改针颊车,痛止后未再发。
牙病以手足阳明经为常用,三里对上下牙痛均有伟效,灸针均佳,背部及胸部反应穴也可采用。
例3:曹×,女,成年。左侧龋齿(。+),引起牙龈炎,发展为腮颊肿胀,同侧头痛,发热(38.5℃),药物未收效。两侧手三里压痛(++),即左右手三里同时熏灸,左侧灸感循手阳明经行抵患处。右侧灸感循手阳明经上行至肩后由项绕抵患处。面部有蚁行感,未及十分钟痛即止。感应消失后停灸、止痛时间约为6小时,3次后肿消大半,4次后口中出现咸臭味,。知脓已开始排出(脓味是咸的),6次全消。
例4:陶×,女.成年。齿龋痛(+。),引起牙龈炎,发展为腮颊肿胀,延及上唇,头痛发热(38.9℃),服药未效。在手阳明取穴针灸,效果均不显,因忆及《聚英》曾有“三里止痛如有神”之说,故试针三里,得气后约10分钟痛渐减,肿胀稍见柔软。第二次改针用灸,灸感氤氲上传,面部有蚁行感,症状进一步改善。续灸3次,热退肿消。
例5:任×让,男,成年,齿龋痛(+。),深针同侧太阳,当时痛止,未及1小时又发作。至阳压痛(+),右膈俞压痛(++),熏灸右膈俞,灸感自右耳上方进入痛处,10分钟后痛全止。
牙痛取吕细(穴在内踝尖正中微凹处,与太溪别名之吕细有别)确有效,但无法深刺,必须手不离针,捻针行气。如改为灸,效果同样良好。
例6:陈×,男,成年。齿龋痛,对龋孔填药及内服止痛剂均无效。熏灸同侧吕细,灸感迅即由下肢内侧入腹过胸,与足少阴经的路径大体相符而上传入口。同侧头部及肩部亦有酸胀感,痛即止。
牙痛如直对病牙施灸,以破坏牙髓及牙神经,效果亦好。
本人自身牙痛,进行直接烧灼,迄未复发。用艾炷如小黄豆大,粘放在病牙上,直接烧灼,灸至数壮后,可听到牙内有细小的爆炸声,不必畏惧,继续烧灼,直至响声停止后停灸,牙痛亦止,由于牙神经被烧死,变为死牙,故永不复痛。灸后之牙不如健牙温暖,有发凉感,并无不适,门齿与犬齿使用甚便,臼齿较费事,可利用病人自身唾液将艾炷粘在患牙磨面上灸之。如齿质破坏较重,动摇太大,直接灼及神经,则剧痛难忍,不能灸至需要的程度。
牙痛也是全身病的局部表现,而定时发作性牙痛,更不能认为是单纯的局部症状。因此采用常用的牙痛穴,就可能有效或无效。如按照中医脏气法时的学说,以辨症选穴,就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灸不忘针,录取针刺验案两则于下。
例7:潘×明,男,成年。每当夜间3时左右,牙龈即发胀,疼痛不能安眠,晨起即稍止。上午及上半夜如常,下半夜又按时发作,已廿余日。经服多种止痛剂毫无效果,每天前来叫苦,伊对针灸素无信心,冉三推荐,勉强一试,于睡前针三里、合谷(均双),夜问痛如故,穹于应付。诊其脉濡弱并兼弦,苔薄白,牙龈淡白无华,神疲,腰酸腿重。按照《内经》脏气法时的学说,夜半三时,正当肝胆用事,厥阴少阳为风木之脏腑,水不涵木,虚风内动,风火上干,故牙龈胀痛。再三劝其丁二下午6时(酉时)针复溜(双),以壮水滋阴,制火涵木。用九六法运针,针感并不十分强烈,当时亦不过是姑妄试之而已。次晨潘来告日,夜间仅有微痛,数分钟即止。第2次又针三阴交(双)一次,夜间痛全止,未复发。同道程君,系西医改学针灸,余为之谈及此事,伊坚持不信,正在争论间,潘某亦至,历陈亲身体验,程方无话可说,仅连称“怪事”而已。
例8:袁×法,男,成年。邻面龋(6+),剧痛发作有定时,每当午夜2时即作痛,约1小时后停止,已有1周。形体壮实,脉弦劲有力,苔黄腻,象属风火燔炽,凌犯阳明,故当肝胆气旺之时,剧痛即行发作。乃在睡前深针阳陵(右)1次,以迎而夺之。当夜果未发作,以后也未复发。
(二)牙龈炎
例1:伍×康,男,成年。齿龈炎,肿胀延及上唇及左颧。前胸相当两膺窗处自觉痛及触痛明显,左重右轻,熏灸左膺窗,唇面及牙龈均有酸胀感,面皮由绷急而变为柔软,两次后各症基本消失。
在牙痛与其他病变同时存在时,灸感能分别各自发生一次感应过程。一般均是与灸处距离较近与病变较重的部位首先发生感应,如某一病变部位症状已经消失,则以后只能在症状存在的部位发生反应。
例2:杜×生,女,16岁。左侧牙龈炎,右耳后生一小疖肿,至阳压痛(++)。熏灸,灸感呈蚁行上行,至后脑,先至右颊,口中满布艾的气味,痛止大半,当感应减弱后,右耳后疖肿处又开始发生温热及蚁行感。第2日复诊,牙痛已基本停止,肿消。右耳后疖肿中心已出现脓栓。仍用原法,患牙即不再发生感应,灸感迳至右耳后。第3日疖肿脓栓脱落,未再灸。
五、咽喉病
在喉痹病例中,手太阴经的灸感常是通过手阳明经的途径而上达喉头。
例l:杨×平,女,成年。双侧化脓性扁桃腺炎,体温38.3℃,喉头充血严重,吞咽及呼吸受限。发病已三天,药物未效。吹灸左少商,灸感行过腕后方,即转至手阳明经沿上肢外侧上肩入喉头,喉头有跳动及麻热感。停灸,体温下降0.8℃。共吹灸3次,感传路径相同,症状全消失,感传现象亦不再发生。
于咽喉病时,在胸椎督脉上可有一处或多处压痛反应,特别是在第七胸椎及其上下最为明显。在不少病种与病例中,灸感能有艾的气味透入口中,可见灸效决非单纯是热的物理作用。
咽喉病,大椎也是有效穴之一。
例2:邱×安,男,成年。双侧化脓性扁桃腺炎,体温39~C,吞咽及呼吸受阻。第5、6、7、8胸椎均有压痛,尤以7椎为明显。乃取7椎与大椎相比较,两处灸感均能直达喉头,且以大椎为快捷。满口有氤氲感,嗅到艾的气味。3次后体温下降,吞咽轻快,又续灸大椎2次,全消。
例3:姚×青,男,成年。喉头炎,吹灸大椎,灸感迅即透入喉头,患者有昏沉思睡感。停灸后,吞咽即感轻快。又续灸2次症状消失。
咽喉病古人常推荐照海穴,经检证作用果然良好。在温热的灸感当中,能忽然出现短暂之清凉感者时有发生。
例4:董×田,男,48岁。双侧化脓性扁桃腺炎,已4天。膈俞、鱼际、合谷、手三里、至阳均有压痛。又特意按压双照海、未见压痛。乃分别熏灸至阳、肺俞、鱼际、合谷及手三里,均各可分别发生一次感应过程。熏灸照海,以观察其是否能发生同样感应。着灸约10分钟,灸感自内踝直上(未在内踝处绕行)经下肢内侧入腹。当脐旁三指处上行入胸,在乳头外侧(未经内侧)向上进入喉头。在热感旺盛之时,忽然出现一阵清凉感,为时短暂,仅十数秒钟即消失。乃对以上各穴每日交替轮用。第2日患者口中感知有艾的气味。第3日扁桃腺隐窝脓点消失。第4日吞咽自如而停灸。
在咽喉病例中,曾分别对各趾尖与足十井的关系进行检证,结果是两者的感传路径基本一致。
胡×荣,男,成年。双侧扁桃腺炎,悬雍垂水肿。第1次吹灸右小趾内侧(足太阳少阴连接点),灸感经足底外侧(未斜向足心),向足跟及外踝后缘前进,进入足太阳而抵膝,并在膝盖周围绕行一圈,由股内侧上行入腹,在脐外三指上至乳头外侧而进入喉头。第2次吹灸小趾尖,除未绕膝盖外,其余皆同。第3次吹灸中趾尖,灸感经由足底正中自足跟由外踝后缘进入第1次之路径上行至喉。第4次吹灸右大趾尖,灸感经由第一跖骨上缘与内踝前缘,直上至膝,仍由股内侧入腹,在脐外与乳外侧上入喉头。第5次吹灸隐白,其路径与拇指尖完全一致。共5次,症状逐步减轻而停灸。
在慢性喉炎而有喉头滤泡增殖时,可在背部寻取病理反应物与有效穴挑割或埋藏。亦可采取直接烙治,均可减轻症状。
例5:任×,男,56岁。慢性喉炎,喉头潮红,滤泡增多增大,有梗塞感。已年余,久治未效。检视背部在第七及第五胸椎左上方各有米粒大小之结节一处,皮色不变,周围界限清楚,高出于表皮之上,压痛(士)。乃分别用三梭针深挑出血。5日后复诊,各症轻减三分之一,滤泡大部萎缩。潮红减轻,梗塞感消失。停治后两个月,症状小有回升,未再治。
例6:郑妻,52岁。慢性喉炎,喉头滤泡增大增多。特别在舌根部能有绿豆大小,梗塞及妨碍吞咽。用小烙铁直接逐一烙平,不须麻醉,并无疼痛。烙后症状大有改善。一年后又恢复原状,再烙治一次。未获根治,但可保持平静。悬雍垂及上腭水肿.取用足阳明胃经的压痛穴可收良效。这是因为足阳明的经脉入上齿中,所以悬雍垂及上腭也就属足阳明经的范畴。
例7:李×民,男,成年。上腭及悬雍垂水肿,口腔分泌旺盛,反复迁延1周以上。神道压痛(±)熏灸3次,效不显。自觉上腹及前胸有钝痛连及喉头,在左膺窗及右梁门处压痛(++)。即分别对之熏灸,感传迅即上达喉头,口中分泌即减少。再用原法一次,两天内全消退。
于悬雍垂及上腭水肿病例,与其他病种一样,也有灸感作用良好,而治疗却归于失败者。
例8:李×扬,男,成年。悬雍垂及上腭水肿,反复轻重交替,已历4年之久。第1次吹灸少商,灸感自拇指背斜向合谷,进入手阳明经上肩入喉,感应良好。第2次吹灸老商(拇指食指侧爪甲角)其感传路径与少商完全相同,第3次吹灸拇指尖感传路径仍与前2次相同。以后每日各灸2次,每次各种感应均极良好,症状虽有所减轻,但一经停灸,即见回复,共熏灸15次,以失败而停灸。
六、舌病
(一)小儿吐古
也能在背部出现病理反应。曾遇一例,采用挑刮疗法而获效。志之如下:
例1:韦×标之子,男,5岁。在午后2时来诊,舌伸出口外约2寸,不偏不动,口涎也不多,双目灵活,表情正常。体温39.3‘C,其父代诉在午饭前嘻戏如常,午餐照常进食,午后即吐舌不收,遂抱来急诊。俭视背部约当灵台稍上方略偏右,有一红色丘疹,四周有轻度红晕,即用三棱针挑破,并挑断其皮下纤维,略出血。患儿当时舌即回缩,吞咽正常,但约当10分钟后,舌又伸出口外约l寸,遂取一瓷杯,在杯口涂以凡士林,在胸椎及其两侧自上而下反复刮数十次,用力适中,至皮肤发红,出现淤点为止。在挑破的针孔处又刮出紫血约1毫升。伸出之舌回缩后即不再出。再检温已降至38℃,至晚即平静如常。
按《东医宝鉴》引《古今医鉴》日:“舌吐不收名日阳强,舌缩不能言名目阴强。”关于吐舌弄舌,以小儿为多见,但所遇不多。《理瀹骈文》曰:“以油刮背心,五脏咸解。”注谓以瓷调羹香油刮背,则邪气随降病自松解,盖五脏之气咸在于背也。可见除灸针的方法以外,其他简便有效的方法,亦不可忽视,有时甚至可以起到决定性
(二)舌脓肿
也能取用背部的反应穴而收显效。
灸治过程中,患者呼吸时能感知有艾的气味。特别是在口腔病中,更易出现。
例2:王×良,男,52岁,两日前略感舌部不适,渐而吞咽及说话稍欠灵活,舌体日见肿大,在舌后部近舌根处出现一圆形肿块,口腔分泌增多,全身不适,恶寒,体温39℃。灵台压痛(++),熏灸,灸感沿脊柱深处上达喉头,继而全舌皆发热,并嗅到艾的气味。感应消失后停灸,体温下降0.8℃,口腔分泌减少。以后每隔4小时重灸1次,共4次,全消。
按舌部脓肿,所遇甚少,10年前遇1例,近年又遇1例,临床40余年,仅此两例而已。
第三节 呼吸系统病
一、上呼吸道感染及气管炎
对上感及急性支气管炎,应用灸疗,效果快捷明显。在慢性病例仅能暂时控制症状。胸椎两侧各俞穴,在呼吸系病的灸针治疗中,居于重要地位,灸感如能按预期发生均可有效。但在极少数病例,灸感虽能按常规出现,且反应良好,而效果却极不满意。
灸能退热,在少数病例,灸后能使热势暂时增加,并无不良后果。在热退之后,各种症状也就随之减轻或消失。这种灸后热升乃是机体反应性提高、抗病能力增强的表现。
凡在距离患处不远就近取穴时,灸感多数是呈片状向患处扩布,而在远离患处循经取穴,则灸感多数是呈线状或带状走向患处。上述例证如下:
例l:王×超,男,成年。上感,发热咳嗽,头痛较剧,已4天。来诊时体温38.6℃。吹灸大椎,灸感呈片状先向头部扩布,当到达头顶后即隐约消失。头部觉清朗。续而灸感又自大椎向下传布,约当神道附近即逐步扩向全胸,感胸部舒畅。灸后体温当即下降至37.1℃,一次后各项症状渐次消失。
例2:韩×余,男,成年。上感咳嗽,心前区疼痛较甚,呼吸音粗糙。吹灸大椎,灸感呈片状透入口腔,口中热气喷出,但未嗅到艾的气味。感应减弱停灸,当即减轻,一次而愈。
例3:胡×华,男,成年。上感发热体温37.9℃,头痛,咽痛鼻塞,四肢酸楚。灵台压痛(+)。熏灸,灸感约有三指宽窄,入胸由喉上头,当时鼻即畅通,全身有舒适感。再检温,反上升至38.8~C,但无其他不适。次日热即全退。又同样灸一次,各种症状皆消失。本例无咳嗽,故感传亦未入胸。
例4:汪×生,男,成年。上感发热,体温39~C,咳嗽,迁延5日未愈,两肺底哕音明显。神道压痛(++),吹灸,灸感先向下方扩布,约当
第十胸椎进入肺底,两肺下部为热感所充满,嗣即逐步向上扩布,及于全肺。灸后体温下降至37.2℃,次日降至正常,未再回升,一次而愈。
例5:陈×,男,成年。急性支气管炎,两肺满布湿性粗哕音,呼吸短促,已将近4天,药物未效。胸椎及其两侧无明显压痛反应,乃选取至阳与左右肺俞,三火齐下,灸感呈片状迅即布满胸腔,口中并能呼出艾的气味,停灸后症状无改善。第二次熏灸左右三焦俞,胸腹腔均为热感所充满,口中仍有艾的气味,症状仍无改善。第三次先灸至阳与左右肺俞,再灸三焦俞,又分别取气海、膻中与左右膺窗,反应同样良好,但症状终无改善。前后共灸治7次,因效果毫无而停灸。
例6:田×山,男,54岁。慢性气管炎,病程已近廿年,终年反复,左右肺俞压痛(-.I-),用直接灸,灸后当夜即咳喘大减,能平卧及安卧,食欲及精神转佳。约十余日后诸症又渐增,廿日后又逐步恢复原有症状。未再续灸。
灸感发生后,热感是多数,麻胀感是少数,有时也能有清凉感,痛感虽极少见,但也偶有发生。
例7:章×元,男,成年。上感继发气管炎,发热(38.5℃)、咳嗽三天。左右厥阴俞压痛(++),即左右同时熏灸,着火后热流即直向下透,有如水流,凡热流所生之处均有疼痛反应,继而又有胸痛及头痛,且渐加剧。休息约1小时,平静如故。再灸痛稍减。灸至4次痛感消失,症状亦大减,乃停灸。
在呼吸系病例中,病理反应(如压痛等)既多出现在背部,亦常出现在前胸。如前后均有发现,交替轮用效果可能较好。
例8;沈×友,男,46岁。长途行旅,又因丧母而当风号泣,每天发热在38℃以上,咳嗽,食欲大减,已半月。两肺满布干湿性罗音及哮鸣,前胸及后背均有自觉痛及压痛。胸痛以膺窗上下为著,背痛则在胸椎及其两侧。第1次用4只熏灸器自身柱依次向下排列熏灸,灸感均匀地向胸腔深部扩展,整个胸腔均被热感所充满,胸部汗出津津。灸前体温38.5℃,灸后降至37.4℃。第2次又灸左右膺窗,感应与背部大体相同。以后前后轮灸,3次后体温降至正常,肺部罗音及哮鸣基本消失。又两次全愈。
足三里穴历来都认为能引气下行,在咳嗽上气诸病例中,如与胸部各穴同用,往往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
例9:姚×浦,男,48岁。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有低热,咳喘胸闷,喉中痰鸣,两肺满布粗细不等罗音,熏灸左右膺窗,左右三里,上下热感汇合,当觉胸部宽舒,至晚平复。
太阳,风池及风府等穴,在风寒外感时采用灸治,止咳平喘,发汗退热的作用良好。
例10:胡×元,男,成年。感冒、低热,头痛,微咳。先后吹灸双太阳、风池及风府,灸感均匀地向脑部扩展,全身微有汗出,当时痛止,一次愈。
例ll:雍×华,男,49岁。感冒,微咳,低热,项后有酸胀感。吹灸两风池及风府,热感有如片状向内移动,当时痛止。再吹灸两太阳,感应同前,全身微微汗出,思睡。醒后诸症若失。
在两病同存时,常能取用一穴可先后各自发生一次感应过程而收效,也常是以一经一穴治一病,而不是一穴能治多病。
例12:王×学,男,成年。风寒咳嗽已月余,夜间咳甚,同时脑中觉有声响,引起头晕失眠。先吹灸少商,灸感约有一指粗细,沿手太阴经入胸,当行抵左乳上方后,即均匀扩布两肺,同时口中有艾的气味呼出。约10分钟感应消失。感传未上头,胸部轻快。随即又吹灸左至阴,灸感在足背外侧,外踝前缘(不是后缘)经小腿外侧,过膝,在股后经臀部中央,沿脊柱外侧约2横指,从后脑上至头顶左侧,头部发生清凉感,响声即止。灸感扩展至左目上方,即隐约消失,未入胸。第二、三次反应如前,因症轻减而停灸。
本例足太阳经的路径,除经过外踝前方与古说不符外,其余均大体相符。
于急慢性支气管炎病例,亦可对背部反应穴采用发泡及埋藏等法,收到一定的疗效。
例13:付×汗,男,46岁。慢性气管炎急性发作。至阳压痛(++),用蒜泥灸(大蒜捣成泥敷贴住孔穴):,发泡后小挑破,川r敷料复盖),两天后,症状缓解,巾止发作。
例14:周×义,男,成年。外感后咳嗽经久不愈。连服疏风解表、降气止咳药6贴迄未收效。至阳压痛(++),即用猪鬃埋藏,未用药物协助,当夜即得到控制,进而咳全止。
例15:陆×臣,男,50岁。慢性气管炎,病程已近10年。至阳压痛(+),用猪鬃埋藏,20日后复诊,云最初几天效果最好,症状接近消失;十多天后又渐次加重。再于左右膏盲俞再埋藏一次,半月后复诊,云症状缓解颇多,但未消失,亦末续治。
外感及寻常咳嗽,采用背部有效穴或反应穴进行穴位注射,每有良好效果。注射的方法是垂直刺入皮下约1公分,不宜太深,药液一定要够量,不能少于5毫升。注入后以局部隆起,毛孔粗大为合格。不宜揉按。任其自然吸收。
例16:周×夕之子,男,11岁。外感全愈后,继续咳嗽,日轻夜重,不能安卧。吸镇药咳6天未效。取当归注射液(其他无刺激药液均可)在身柱穴下方注入。当夜即可入睡,咳减一半。第二日又用原法一次,咳全止未再发。
例17:王×蓝,女,成年。外感后咳嗽。日夜阵发10余次,日轻夜重,用同法注射2次。咳即全止。
二、急性支气管肺炎
灸感由热转凉或由凉再转热者常有发现,少数也能自始至终均为清凉感。
曾×文,男,成年,上感引起急性支气管肺炎,咳喘发热,呼吸迫促,两肺满布湿罗音,胸透两肺上中野满布点片状阴影,病程一周。因药物中断改用灸治。左右厥阴俞压痛(++),左右同时熏灸,热流直向胸腔深部灌注,整个胸腔均被热感所充满,继而转为清凉感,胸:部汗出津津。灸前体温39℃,灸后即降至38℃。每日2次,3天全愈。
三、定时咳嗽
咳嗽常可在每天某一段时间内发生或加剧,此后即可完全平静或显著减轻。于这类病例也可运用中医“脏气法时”的学说而选穴施治。于午夜12时以后定时发作的咳嗽,取用阳陵已迭获显效,针灸均佳,其余可以例推,不逐一列举。
例1:李×荣,男,61岁。每于夜间2—3时左右,即发生阵咳,约15~20分钟方停止。日间偶有轻微之咳嗽,历时已一月有余。按照中医的理论,显系木气亢盛,金受反侮之故。乃在下午5时,金气用事之时,深针左右阳陵,留针15分钟,以辅金制木。5日后始来复诊,云针当夜竟完全未咳,隔两日后又有小的发作,但较前已减轻很多。用原法再针1次,十余日后遇于途,云再针后咳全止,未再发。
例2:胡×荣,男,成年。每到午夜1~2时间即发生阵咳,咳时耳中发生奇痒。咳止痒亦止。日间不咳亦不痒。同样深针阳陵,果然1次而止。
例3:余自身在上感后,气管先痒后咳,当作痒时即熏灸华盖、玉堂等穴,可以控制其发作。数日后症状减轻,但每当午夜2~3时间,喉头即由痒而咳,乃于下午预灸阳陵20分钟,当时并无明显感应,灸感也未见明显上传,但当夜咳痒均未发生。又连灸2次,全止。
例4:庄×华,男,成年。每晚9~10时(亥时,三焦气旺)有剧咳,已4天。乃预约在日间下午7~8时肾气旺盛之时来诊,取手少阳之经穴支沟与三焦下腧之委阳,上下各进一针,以壮水制火。一次而止,未再发。
四、支气管喘哮
在支气管哮喘病例,采用灸疗效果颇不一致,可能是因灸壮不足及灸未得法之故。
例1:詹×朝,男,成年。有支气管哮喘史,发作时必须六七日方能缓解。两肺满布罗音及哮鸣。在局麻下,直接灸灵台7壮。灸后1小时症状缓解,3小时后哮鸣消失,半年后尚未发作。
例2:李×金,男,60岁,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在局麻下直接灸灵台10壮,4小时后症状缓解,8小时后症状全部消失。两个月后又有断续的小发作。
例3:马×智,男,成年。哮喘时时发作,在至阳用蒜泥灸水泡发生后症状即缓解。灸疮愈合后又续用蒜泥灸1次,疗效巩固,4年后尚未发作。
例4:钱×举,男,成年。哮喘持续发作,第5椎尖压痛(+),在局麻下直接灸10壮,灸后症状无进退。以后每周又加强1次(在原处续灸5~7壮)。自灸疮化脓以至愈合,共90天,症状始终未改善,以失败而中止。
例5:张×祥,男,64岁。患支气管哮喘已近30年,步行片刻即气不接续,对左右人迎选用熏灸,当时气能平和,每天1次,每次30~40分钟,共7次,续有进步。又改在天突与膻中同时熏灸,感到比人迎更好,3次后灸感能透入胸腔。5次后扩展至上腹,能步行二里许而不喘促。又10次,可步行五里许,停灸后两月,症状又恢。
两病同存,一穴同治的循经再传,在各种病例中均可发生。
例6:.董×明,男,成年,支气管哮喘不分季节,反复发作。因发作持续,又感染菌痢。先吹灸左关冲,感传经由四指腹自手厥阴经入胸,满布胸腔,呼吸渐畅顺,哮鸣大减,持续约20分钟,感应减弱缩小,在鸠尾附近下传入腹腔而扩布于脐周围。反应过程完毕后,全身有清凉感。随即再吹灸右关冲,各种感应与左侧同。4小时及8小时后,又各用原法1次,呼吸消化症状得到控制而停灸。
在感传路径上,能出现弓弦样紧张感,甚至达到难以忍受程度者,并不多见。感传能出现左右同感者,则时有发生。
例7:仲×举,男,成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吹灸右少商,灸感未见明显上传,但感到在手阳明经的路径上有一道筋非常紧张,好像弓弦一样,至肩而止,肩部发麻。嗣而右臂也有相同情况但较轻。胸腔感宽快,气促轻减十之六七。第二、三次仍用原法,紧张感逐次减弱,症状控制后未续灸。
例8:方×朋,女,44岁。顽固性支气管哮喘已有十余年之久,每日夜须服药5~6次,方可稍见平静。吹灸右少商,灸感发生迟缓,约15分钟后,先在鱼际处发生酸胀,进而全臂酸胀,酸胀特别厉害,在肘关节处更严重,患者自己不断用手敲打肘部,继而右侧半个身体也酸得难忍,但气喘早已平静。本拟继续灸治,因患者畏惧酸胀而拒绝再灸。
通过经外奇穴吕细(内踝尖)治疗牙痛的经验,试用于支气管哮喘,果然取得了控制症状的效果。
在感传过程中,也可在远离感传线与病变区域之外,出现一过性的溢出反应。
例9:董×生,男,成年。自七、八岁开始,即患支气管哮喘,反复发作,平静时间极为短暂。22岁时曾在××医院做过背部(四华穴)羊肠线埋藏,术后约有二年未发作。在一次体力劳动后,发作又开始,气候寒冷更加剧。来诊时高度呼吸困难,喉头哮鸣,背部在羊肠线埋藏处持续隐痛。在右内踝尖置一熏灸器,约lO分钟后,灸感开始向上扩展,呈线状自下肢内侧缓慢上行,约与足少阴的路径相当。在膝关节以下反应是热感,至股内侧热感渐消失出现麻感。此时忽然感到两耳发热,约二三分钟耳部热感消失。灸感在脐旁两横指入胸,腹部及左右胸均呈现麻感。先是背部埋羊肠线处之陈旧性疼痛消失,继而喘促减轻。至感应消失后停灸,症状轻减十之七。4小时后又用原法续灸1次,症状被控制。
五、儿童支气管哮喘
选取背部压痛穴或相应穴,用鬃针埋藏,以治疗支气管哮喘,在成人则效果不佳,但在儿童(12岁以下)不仅可以中止其发作,且往往可以获得根治。操作简便,不发灸疮,更为直接灸。割治或其他埋藏方法所不及。试举数例,以为灸法之辅助。
例1:赵孩,9岁。支气管哮喘已4年,于发作时来诊,在左右肺俞同时用鬃针埋藏,手术刚毕,喘息即减轻,当天发作停止,随访二年,未复发。
例2:施孩,男,4岁。哮喘已2年,每3~5天即发作一次。在身柱穴用鬃针埋藏,术后5日发作即停止,平静两个月后又有小发作,于至阳穴处再用原法一次,发作终止。
例3:韦孩,女,12岁。哮喘5年,身柱压痛(++),用即鬃针埋藏一次,术后即缓解,随访3年未复发。
例4:徐×英,女,22岁。患哮喘7年,每次发作持续5~7天,每月数次。第一次鬃针埋藏左右肺俞。术后症状稍有缓解,未及l周,即复发如故。第二次又在身柱复埋藏一次,不久又复发作。以无效而中止。
六、肺结核病
肺结核病的反应穴,既多出现在背部,也能出现在腰部。灸治反应穴或相应穴均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奇穴血愁,在第十四椎尖上,可治多种出血性疾病。见《资生经》所引《陆氏续集验方》。在肺结核病咯血患者,常可在该处出现压痛反应。用已有效。
例l:徐×仁,男,38岁。双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咳喘,反复咯血。双肺俞压痛(++),血愁压痛(+)。熏灸双肺俞,灸感先向下扩布抵腰,至30分钟后仍未进入胸腔。第二天仍灸双肺俞,灸感仍先向下,但很快即回缩向上,分向左右胸腔扩布,左快右慢。夜间咳喘大减,血渐止。8次后血全止,20次后咳喘近于消失,至40次后症状平静而停灸。
例2:丁×扎,男,46岁。双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潮热,盗汗,咳嗽,吐血反复不断。服抗痨药已近三年。经再三劝说,同意用化脓灸。在局麻下,直接灸左右心俞,左右肾俞(均未根据压痛反应,是以水火相济的思想为指导)各15壮,造成灸疮。化脓后背部经常有抽搐及灼热感,各种症状大有改善,能胜任一般劳动,一直保持平静达14个月之久,未用任何药物辅助。在一次农忙中因遭受雨淋又曾咯血数日,休息后又恢复平静,后因他调而中断联系。
例3:丁×国,男,44岁。浸润性肺结核,胸透右肺上中野满布大片斑块状阴影、并有不规则透明区。左1昊I较轻。日来反复咯血。右心俞压痛(+++),左心俞压痛(+),熏灸右心俞,感应良好,第二日咯血仍未停止。乃在左右心俞及血愁处同时熏灸,当血愁处热度升高后,患者要求将灸器略向上移一点,云灸处左上方发痒,有要求热感的感觉。检视穴位果然不在十四椎尖,而略偏了一些。矫正后,灸感不是从脊柱正中上传,而是从脊柱右侧的肌肉深处向上行走,与心俞处之灸感上下汇合而集中于前胸。以后每日一次上下同灸,至
第三天血全止。共30次诸症悉减。胸透复查,左肺病灶已基本吸收,右肺亦大部吸收,空洞不明显。加服抗痨药而停灸。
例4:徐×典,男,47岁。肺结核病患者。反复咯血,胸透右上肺空洞形成及斑片阴影。右膈俞压痛(++)左侧(士)。当触及第十四椎尖时,患者痛得跳起来。单灸十四椎尖,着火后灸感很快向上流动,直抵大椎,旋即向右肺移动,右胸深部有跳动感,灸处周围舒适,感应减弱后停灸。以后每日灸二次,感应逐步加强,如麻似痛,又如虫行,并延及胸壁。两天后,血全止。由灸针所产生现象,一般均是自灸或针处渐次向远方移行,但有时灸感的感传现象,能在远离灸处发生。
应用熏灸或吹灸,易于出现经气在全身周流。针刺当然也有这种作用,但因运针时间不能和不会太长,故不易出现。
机体在同一时间和条件下,如同时接受两种性质不同的刺激因子,其作用不是互相加强而是互相干扰和抵消。因此,针刺与艾灸不宜同时应用。
在腹部如灸治次数太多,可发生大便干燥,停灸后即可恢复正常。
中医认为两肾之间力生气之原,又认为气出下焦,在下例可作为初步证明。
例5:廉×康,男,42岁。有肺结核病史,曾咯血。胸透两肺有散在性之阴影。两月来不断潮热,每日下午在37.5。~37.8℃之间,睡眠及胃纳均不佳,抗痨药无效。肺俞、膏盲俞压痛(+)中府压痛(++),对两中府用熏灸,其经过如下:
1968年5月23~27日,熏灸两中府,每次30分钟,在施灸过程中,患者有昏沉思睡感胸部很舒适。在灸至第4次时,下腹出现蠕动感,并逐步增强;第5次时,脐下有气流出现,自左下腹向脐下方伸展,渐绕向右上方行进。气流强弱与艾热的大小成正比。灸后低热尽退,夜间睡眠良好。
5月28~31日,仍用原法,并在左右三里同时加针,以验证灸针的相互关系。着灸后不久,气流即出现,能绕脐行走,并逐次增强增速。如于三里处捻针则气流即减弱,如进一步加强刺激则气流即消失。而患者反觉不舒适。经过两天的观察以及从其他病例中,均证明灸针合甩,不但不能彼此加强,而是互相干扰。故即单灸中府,气流在绕脐行进时,在前进的中途又打个小圈圈。灸至20分钟以上,气流即从右下腹向上撞,形成连续的跳跃,少者跳动四五下,多者可跳动十余下。在跳动猛烈时,可以明显看到腹部有起伏,更觉手下有强有力之跳动。气流于行抵剑突下方时,有向上钻透并有受阻之势,患者连声说:“好像有一个尖东西在向上顶!”乃在中脘处加添一熏灸器以助之。中脘着灸后,周围有痒感。约5分钟后,剑突下方之顶撞减少,气流似已透入胸腔,中脘之周围肉眼亦可见有蠕动,稍待气流顶撞感即消失,气流在胸腹正中上下流行,上至紫宫,下至脐上,继而直贯脐部及于阴茎。胸部凉爽舒适,自称好像吃过冷饮一样,又好像经过洗刷一样。约35分钟停灸,停灸后3分钟气流方消失。精神转佳,潮热未起,
6月1—8日,仍灸左右中府及中脘,气流有日见增强之势,着灸3分钟,气流即出现,自脐下出发,上至喉头,来回行走,无跳跃现象。气流在腹部既无热感也无凉感,当进入胸腔后即凉爽异常,喉头也有清凉感。气流有向两侧扩展趋势。每次仍灸30分钟。
6月9~15日灸法如前,气流加强,从脐下至喉头后,又自喉头向脊柱扩展,开始时脊柱有微热感,并日见加大,沿脊柱向下行走,呈带状,约有4指粗细。患者原有腰痛史,气流行抵腰部时感异常舒适。到达尾骶即折而向前,与腹部气流汇合,再由腹中线上行,抵喉头后又沿脊柱下行。呼吸6次,气流即可行于身之前后一周。行抵后脊前胸即无感觉,行至前胸后背亦无感觉。胸部之凉爽感亦逐步消失,全身舒适,潮热未出现。
6月16~25日连日来因体力劳动,下午潮热又起,但一灸即停。气流行抵后脑,有向上扩展的感觉,三次后即到达头顶,头部稍感不适。当到达百会时,突然打一个小圈圈,然后再经腋后下抵脊柱。每次到达头顶时,都是打一个小圈圈,当小圈圈发生时,头部似有震动感。日来中脘灸后,腹部微感不适,大便较燥。
6月26~7月4日,灸治中断,低热再见,但较轻微。
7月5~18日,恢复再灸,去中脘,仍灸左右中府,2次后气流即恢复原状。至第3次改灸关元俞(双),气流仍从小腹上行,5次后至头,仍在百会打一个小圈圈。在向下回传时,不是如前循督脉向下,而是仍自任咏而下,再由任脉而上。如此周而复始,脊柱未发生反应。前后共灸治42次,因病情稳定,潮热未起,精神转佳,乃停。
择用癸亥日亥时,灸腰眼以治痨,见于《集成》及《金鉴》等书,谓系出自《居家必要》。试用一例效果尚好,识之于下:
例6:李×生,男,42岁。双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病史已近20年。长期低热,反复咯血,最多不超过一个月吐血即发作,长年休息及内服抗痨药也不能保持平静。在说服同意下,乃试用癸亥灸,计算好日期,先一日在腰部点穴,双足并立,侧转上身,找出腰部在系裤带上方有三处微凹处,在左右腰眼用墨点记,至癸亥日夜11时,对左右腰眼各直接灸11壮,造成三度左右的烧伤,以干敷料覆盖。自此之后,在半个月内每天腹部经常有肠鸣,灸处有抽掣感,有时连后脑也有抽动。灸疮在5周后愈合,灸疮瘢痕高出于皮肤之上,仍不断发生酸胀。低热未全停止,吐血则完全被控制。能从事轻体力劳动。4个月后,又在癸亥日亥时再于原处直接灸一次,左右各7壮。灸后约3小时,发生肠充气,腹部膨胀,觉有热气自灸处向胸部直冲,不断发生长太息及呵欠,约4小时后方渐平息。自此之后,腹部经常作响,灸处有掣痛,两个多月后渐轻减。自第1次灸后共13个月未吐血,体温仍不稳定,在劳动强度增加时,潮热即有发作,但体力显见上升,可从事于繁重之体力劳动,参加农事午收及播种。最后在搬运石块时,推车约400余斤,步行六十余里,又吐血约150毫升,乃再度卧床休息三个多月但较前仍有所好转。未再续灸能退热,但并非灸治任一孔穴均能退热,必须穴病相应者方能有效。
足少阴之脉,并未见其能绕内踝而行。
例7:杜×生,男,成年。晚期肺结核病患者,反复咯血。每次在发作前及发作时,均有喉头作痒及干燥感。当病势缓解及血止后,此种感觉亦消失。
第1次熏灸双尺泽,灸前体温38.8℃,30分钟后,灸感既不传,也不退热。
第2次改灸大椎,灸前体温38.9℃,灸后升至39.4℃,觉头昏。
第3次灸右然谷,至15分钟后,灸感逐步发生,经过照海循内踝之后,直接上行过膝,由股内侧入腹,即渐次扩散而不集中,觉有氤氲之气阵阵上泛,喉头吞吐便利,口中津滋增多,体温下降,呛咳大减,血亦随之减少。又续灸4次,出血被控制。
七、百日咳
1967年春夏之交,本地百日咳流行,因药物供应不足且疗效不显,故即选用灸针治疗。由于患者均系儿童,合作不易,乃根据成人穴位注射治疗外感及一般咳嗽的体验,对本病采用同样方法,果然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所用孔穴一般均用背部诸穴,如风门(双),肺俞(双)及身柱与至阳等为主,可以单用或轮用。对药液的选择,并无严格的要求,如普鲁卡因、蒸馏水、板蓝根、穿心莲、当归等均可应用。注射蒸馏水虽有轻度痛感,但效果有时还会好些。药液应较成人减少。但最好不少于3毫升。其他要求与成人相同。多数病例在1~2次后即可收效。如每日1次,连用3次而仍未生效者,即应改用他法。选录数例于下,以供参考。
例1:王孩,男,5岁。百日咳,病程20余日,药物未效。于左右肺俞各注入蒸馏水3毫升,当夜咳减三分之二,未续治,5天后症状又回升,再于左右风门仍用原法1次,症状消失,未再发。
例2:庞孩,女,3岁。百日咳病程半个多月,未经药物治疗。于至阳穴注入2 9,6普鲁卡因3毫升,当夜咳全止,可以入睡。隔日又于身住穴仍用原法1次,以作巩固。未复咳。
例3:韦孩,女,9岁。百日咳已月余,未经药物治疗。在左右肺俞各注入板蓝根注射液3毫升,症状有所轻减。隔日又于左右风门再用原法1次,症状续减。再于身柱处注射1次,症状渐次消失。
八、慢性肺脓疡
采用有效穴或反应穴进行灸治,均可控制症状与促进愈合。例l:谢×华,男,2l岁。胸痛气急,咳唾臭痰,病程二年余。右肺下野罗音明显,有杵状指。拍片证明右肺下野3×4空洞一处,有液平,证实为慢性肺脓疡。
第一次吹灸大椎,灸感自脊柱正中下传,约当第六七胸椎处即折入胸腔,向右侧行进。先是右肺底部发热,继而由下向上,充满右胸。
第二次熏灸右足三里,灸感进入胸腔,右胸全热。左侧无感应。
第三次吹灸右拇指尖,灸感沿手太阴经入胸,右肺下野感应明显。以后每日吹灸一次,或取大椎或取拇指尖。自行熏灸三里一次。二十天后痰量胸痛大减,透视复查,液平消失,空洞明显缩小。嘱其长期自灸三里而保持平静。
例2:李×珍,女,27岁。慢性肺脓疡,左肺下野巨大薄壁空洞。住院治疗,因不愿手术切除自动出院休养,求用灸法协助。两膏肓压痛明显,右重左轻,直接灸双膏肓,造成I度烧伤。并每隔一周加强一次,前后共三个月。全身情况逐步好转而保持平静。今已七年,可以胜任一般家务劳动。
九、长期低热
灸疗对长期低热能获得良效,也是对发热禁灸的有力驳斥。在长期低热时,背部反应穴的出现,将是选穴的主要标准。
例l:李×富,男,成年。半月来持续低热(37.8~38.5℃之间),上午轻,下午重,全身不适。自第八胸椎至第三腰椎皆有压痛。熏灸第八椎,灸感向四周扩布,背部舒适微有汗出。第一次灸前38.2℃,灸后37.7℃。第二次灸前37.9℃,灸后36.7Lc。未再回升,两次而愈。
例2:李×民,成年。低热半月多,上午轻,下午重,热升时全身不适,心音亢进,食减,睡不稳。灵台压痛,熏灸,灸感未明显向他处扩布,但背部大感舒适。灸前体温38℃,灸后全退,背部微有汗出。第二日又续灸一次,热未再升。
第四节 心血管系统病
一、心律不齐
手少阴厥阴经肘以下各穴,可以作为常规取用,但其功效不}匕其他相应穴为优异。
例1:钱×鹤,男,58岁。心悸亢进,自己听到心跳,反复发作,听诊有不规则之传导阻滞,熏灸左内关,灸感约有一指粗细,沿手厥阴经上行,按常规进入心前区,心悸当即停止,自己听不到心跳,阻滞消失。停灸6~7小时后,症状又见恢复,仍用原法,前后共施灸8次,效果逐步延长而停灸。
例2:高×泽,男,56岁。本单位外科医生,新患心律不齐,每三四跳即出现早搏一次,脉跳无力,心前区闷窒。第一次熏灸右阴郄,灸感沿手少阴经上传,自右胸横向左胸入心。心前区有盘旋感,至感应减弱后停灸,早搏消失,胸部舒畅。随后再灸两次,以作巩固。三日后,早搏又再见,乃左右间使与左右阴郄交替轮用,每日灸两次,连续7天,早搏未再出现。
心律不齐,在躯干及四肢能出现多数反应穴,经逐一检证,其感应能‘有强弱不同,也能无所差别。
例3:易×顺,男,59岁,原系肺结核病患者,近一月来,每感心悸及心前区不适。听诊有不规则之传导阻滞及早搏。心俞、灵道、膈俞(均双)及巨阙处均有明显压痛。双上肢问使、曲泽、阴郄、少海,双下肢复溜,亦酸痛左手,但左强右弱,乃分别对以上各穴,采用熏灸法,各穴之感应均能按照预期之途径进入心前区而各自发生其反应过程。其反应强弱并无明显差别,但因道路之远近到达心前区的时间有所不同,其有效时间均在6~7小时左右。其后即任取其中之一而施灸,前后共16次即控制其发作。
心律不齐,取用手足指(趾)尖,也有很好作用。
例4:胡×世,男,49岁,心前区疼痛已三四年,因条件限制各种心功能检查未做。心尖下垂在乳线内侧,节律不整,有阻滞及早跳。吹灸拇指尖,灸感呈线状前进,在肘以下与手太阴经相符。过肘后则与手厥阴经相当。由腋入胸而至心前区,热感约有手掌大小,与心脏的位置正好相符。胸部宽畅,节律不整消失。未及4小时,症状又重见。继续施灸,继续减轻,隔日不灸,则症状又加剧。反复施灸20天,胸痛及节律不整乃得以控制。
例5:赵×民,男,37岁,支气管喘息,继发肺原性心脏病。心律不齐,有阵发性心动过速及不规则传导阻滞。隅因一次走行十余里后病情恶化,心动心悸,心率130次/分,心前区有空虚无物感,气不接续,全身浮肿,出现心衰。另有一种特异体征,即每当夜半前后,先是舌根僵硬,继而舌下有大量流液涌出,有如饮冷开水一样,如咽下稍有缓慢,即自口边溢出。发作时全身不能动弹,有如虚脱,约六七分钟即停止,已连续八天,以前病情恶化也有过此种现象。其灸治过程如下:
第一次吹灸左中冲,灸感如一线自中指背上传。至腕即进入手少阳经,在上肢外方自腋下入胸,先扩散成片,最后缩小集中在心前区。热感强大,心区以外无感应。至感应消失后停灸,胸部宽畅。下午吹灸右中冲,感应~如右侧。当夜舌根未发硬,口水未涌出。
第二次吹灸左少冲,灸感仍呈线状沿手少阴经前进,入胸后各种感应均如前。下午吹灸小指尖,路径与感应均一如左侧。夜间舌未发硬,水未涌出。
第三次吹灸左少商,灸感沿手太阴经入胸j各种感应同前。下午未续灸,夜间舌又发硬,水又涌出。
第四次吹灸左中趾尖,灸感由足背进入足阳明经而上行,自腋前线入胸,感应同前。下午吹灸右中趾尖,路径及感应均与左侧相同。浮肿开始消退,精神及食欲均有好转。夜间舌不硬,水不涌。
第五次上午吹灸左涌泉,灸感自足底直至足跟,过内踝后方上行,过膝关节即转至大腿外侧,由臀经足太阳第一行而入心。各种感应同前。下午吹灸右小趾内侧,灸感自小趾背即转入足太阳经仍由足太阳第一行入心。各种感应同前。症状进一步改善。
第六次上午吹灸左隐白,下午吹灸右拇指尖,其感传路径基本上是自足太阴经入胸。已恢复至发作前状态,其后又任取其中之一,续灸10次,病情稳定乃停灸。
于心律不齐及其他病例中,在一侧施灸时,可使对侧相同的经穴同时也发生同感反应,出现双侧循经感传的作用。甚至对侧的同感反应可比灸侧为强,双侧感传可以同时到达患处而发生一次感应过程。 .
例6:龚×文,男,43岁,十余年前即患风湿性关节炎,近年来时感胸闷不舒,心前区有空虚感,听诊有I级舒张期杂音。第一次吹灸左小指尖,先是左手小指发麻,继而右小指也发麻。双侧灸感同时上传,右手的感应反较左手为强。灸感向前扩布时呈片状行进,酸麻沉重,最后集中于心前区。至感应消失后停灸,感胸部宽畅。第二次吹灸右小指尖,左手也发生同样感应,但较第一次为弱,其余均与左侧相同。共左右互灸9次,同感反应共发生3次。胸闷及空虚消失,杂音程度亦有所下降而停灸。
对同侧同一孔穴,或同侧相距不远之两个孔穴,在前一感应刚刚完毕之后,如连续施灸即不再发生感应。必须等待2小时以上,各种感应方能重新出现。而对侧相同的经穴则不在此限。这已成为一定的规律。
周×伯,男,成年。患过血吸虫病,经锑剂治疗后出现心动过速(125次/分),低热(37.8oC),每当下午各种症状即增剧。先吹灸右中冲,灸感沿手厥阴经入胸而发生一次感应过程。随即吹灸左商阳,经20分钟后,各种感应均未出现。当即改吹右中冲,各种感应按常规发生,一如左侧。等待2小时后,再吹灸左商阳,感应又复良好。每吹灸一次,心率可减少15次/分,效果可维7~9小时,前后8次症状轻减而停灸。
在心律不齐时,不论是采用反应穴或常规穴,如感传作用能进入心脏,均能发挥疗效。但也有少数病例,既无反应穴出现,采用常规穴也不能出现感应,不得不放弃灸治而改投药物。这种个体差异,在其他病例也是多有发生。
例7:刘×洪,男,64岁。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脏扩大,心律不齐(不规则传导阻滞)。背部及四肢均无反应穴出现。乃分别吹灸阴郄、内关、中冲、涌泉、复溜等穴,灸感均不能出现。又沿手少阴经用酒精摩擦,使皮肤红润充血,再吹灸阴郄,灸感始终未见发生,症状亦毫无改善。放弃灸治。
在心律不齐时,除以灸法为安全有效外,针刺的作用亦不可忽视。
例8:王×民,男,成年。自觉胸闷不适,心动心悸,听诊及按脉均证明有期前收缩,针复溜(双),平补平泻,一次后,发作中止。
姜×梅,女,成年。常有阵发性心悸亢进,自己感到心跳,头部血管也有发生跳动,心率在90次/分以上,熏灸左阴郄,灸感入胸,充满心前区,心率能减少10次/分左右,但维持时间不长。第二次针合谷透鱼际,涌泉透太冲,入针后即觉头目清爽,心跳减少12次/分,10日后尚未再发,亦未再针。
例9:王×,男,成年。心悸,心动过速(100次/分),眩晕,左脉弦细,右脉相对洪大。针合谷(双)、太冲(双),先上后下,得气后,上下之针感在胸部相接,约20分钟后出针,心跳当即减少15次/分,左右手脉亦相等。未续针。
二、心内膜炎
灸感偶可出现较重之疼痛反应,如患者尚可忍受,可在严密观察下继续施灸,不必畏惧。病情逐步好转,疼痛反应亦逐步减轻以至消失。
李×声,男,46岁,患风湿病将近十年,曾出过下肢浮肿。近半年多来,心慌胸闷,心前区有压重感,长期发热,脉细数,颜面及胸腹皮肤有淤斑,肝在肋下二指,脾区有压痛,杵状指及指甲毛细血管栓塞现象明显,尿检偶有红细胞。多次会诊,确定为心内膜炎。西医因药物供应不足,转入针灸科治疗。
第一次熏灸左内关,灸感沿手厥阴经上行入胸后,即觉心前区发痛,先为钝痛,继而出现刺痛,头微晕,但尚可支持。在严密注意下,未停灸,约15分钟,痛渐止,额有微汗,胸部觉舒畅。灸前体温38.2℃,灸后未退。此后每日上下午各一次,疼痛及各种感应均如前。灸至第12次时,体温方逐渐下降至37.6℃。痛感亦逐步减弱。灸至27次时体温恢复正常渐痛感消失。灸至35次时,各种自觉症状大部减退,脾区压痛消失,肝缘仍可触及,尿红细胞未见,脉搏较为充实有力,皮肤淤斑未全退,杵状指及毛细血管栓塞现象则如故。又续灸10天,因他调而失随,远期效果不明。
三、心绞痛
在心绞痛病例,取用背部反应穴及相应经穴,均可收效。
例1:许×仁,女,56岁。患心绞痛已七年,反复发作,以硝酸甘油等为随身常备药物,间服中药苏合丸等以图维持。第一次熏灸左内关,灸感按常规入心,当感应刚要完毕时,即暖出长气数口,胸中顿觉宽畅,最初每天灸治一次,可维持半天,如每天灸治两次,则可基本保持平静。十天(20次)后,每天灸一次已可维持,又续灸2D次,再作心电图检查,T波已由倒置转为升起。嘱其自行灸治左右内关,交替使用。一年后随访,情况良好。
例2:曾×元,男,49岁,心绞痛两年,以午后易发作,脉细数,唇绀舌绛,心电图T波倒置,心俞压痛左(+)右(土),熏灸左心俞,日灸一次,半月后可保持平静,再作心电图检查,T波已由倒置转为平坦,改用神道穴鬃针埋藏以作巩固,未续灸。
四、心肌炎
当灸感行进迟缓时,随着灸治次数增加,亦可逐步至于病处。感传作用并非每例均可一次完成。
龚×文,女,42岁,风湿性关节痛十余年,近半年来心肌炎体征具备,长期低热不退,药物治疗少效,求试于灸,熏灸左右劳宫,4次后感传始逐步抵达心前区,有盘旋感,灸前心率1 26次/分,体温37.8。C,至感传消失后,心率当即减少15次/分,体温下降0.4℃,在6~7小时后各种不适感又随之而起。以后每日两次,感传逐次增快,6天后低热已退,心率减至80次/分,嘱其自灸而中止。
五、盗汗
根据已经得到验证的“心主汗”中医的传统理论,把汗症列在心病范畴。
例1:叶×荣,男,成年。肺结核病患者,长期下午潮热,近一周来出现盗汗,每夜浸湿衣被。熏灸右阴郄,感传达右胸后即横向左胸扩布,先抵左乳上方,渐次向下进入心前区,有盘旋感,最后热感约有手掌大小,正与心脏相当。阴郄与心区之间的感传线是若隐若现,当艾火旺盛时,心区之热感也增加,火弱则心区之热感也减弱,约15分钟,感应完毕。灸前体温37.7℃,灸后全退。当夜盗汗涓滴未见。一周后随防,盗汗既未发生,低热也得以控制。
例2:汪×全,男,成年,无结核病体征,每夜盗汗已半月。左右阴郄同时熏灸,左侧灸感沿手少阴经直达心区,右侧于抵腋下后即横达左胸,左右汇合,集中于心区,当夜汗减大半,未全止,隔一日未灸,汗又再出。又继灸五天,盗汗被控制。
阴郄对盗汗者能止,而对无汗者也能发,可以在同一患者身上、不同阶段与时间内分别出现。
例3:庞×信,女,50岁。风湿性关节炎首先出现在两侧腕关节,继而双侧膝关节也受累,迁延四个多月,近一月来症状加剧,双手食中及无名三指也受累,全身轻度浮肿,双手足特别浮肿显著,不能握物及行步,不分日夜,交睫即汗出如洗,气促神疲。第一次熏灸左阴郄,感传按常规入心,自灸后盗汗全止。又续灸二次,至第四次仍灸左阴郄,灸感仍按常规出现,但与前三次不同之处是当心前区反应到达高峰后,不是逐渐缩小,而是自心前区向四周扩展,先至上腹,继至背腰,最后达于四肢头面,全身汗出如洗,内衣及鞋袜湿润,汗止热减后停灸。次日全身浮肿明显消退,可以行步,又续灸三次,汗出逐渐减少,症状进一步改善而停灸。
盗汗如与其他病症同存,则灸感大多是先对受病较重处发生作用。而向后再转向受病较轻处。这已成为习见的常规。
例4:袁×达,男,成年,无结核病史及体征,盗汗七、八夜,日来又发生荨麻疹,以背部及大腿内侧为显著,全身亦多处散发,已服过抗过敏药一天,未效。吹灸左阴郄,灸感约有一指粗细,沿手厥阴经上传至腋,首先未进入心前区,而是向背部及肩胛周围扩展,形成掌大之热气团,滚滚流动,从项上头,全身温暖如浴,最后集中于心前区而消失。夜间汗未出,荨麻疹亦消失。第二日未灸,又有微汗,仍灸左阴郄,灸感进入心前区未向他处扩布,盗汗被控制。
灸治阴郄,感传虽已明显地进入心脏,但盗汗也可未能控制。曾见对阴郄取穴稍偏,可以发出需要的信号,这对孔穴的客观存在,也能作出一定程度的说明。
例5:朱×德,男,成年。痨热盗汗,已近两月。熏灸左阴郄,着火后不久,患者要求将灸具略向前移动一点,问其所以,答称“在灸处稍前一点,正在发痒,好像是需要热气,而有热气的地方反而不太适意。”再检视灸处,发现灸具是靠近通里的位置,乃稍向前移动,患者连称舒适,灸感也即很快地沿手少阴经上传入心,感应停止后停灸。灸前体温37.6_C,灸后上升至38.2℃,夜间盗汗亦未止,未再灸。
盗汗吹灸指尖,也能使灸感进入心脏而发挥疗效。
例6:周×国,男,成年。慢性血吸虫病患者,经常盗汗。在盗汗发作时间,吹灸左小指尖,灸感经小指腹,进入手少阴经上行入胸,与阴郄并无二致。当夜汗止,两个多月尚未复发。
例7:吴×杰,男,成年。形体壮健,但每夜盗汗已月余。同时吹灸左小指尖与左拇指尖(两指并拢吹之,灸感同时发生,同时前进,感传途径基本与手太阳少阴相符。于行抵腋下后即两支汇合,进入心脏,发生一次感应过程,当夜汗止,未再发。
盗汗取用阴郄而不效时,可以选取背部反应穴施灸。效果同样良好。
例8;朱×宏,男,40岁。肺结核病患者,盗汗多日。
第一次分别吹灸左阴郄与左小指尖,灸感久不上传。检视胸椎两侧,左右膈俞压痛(++),即双侧同时熏灸,灸感迅即成片汇入左胸,发生一次感应过程,夜间盗汗减少,但未全止,又在原处续灸二次,盗汗被控制。
阴郄与三阴交或上下肢其他经穴~xJ:-T同灸或同时针,常可使感传互相吸引而哳接。如感传不能至于病处,则效果不佳或无
例9:顾×英,女,成年。盗汗一周,无结核病史。熏灸左阴郄,感应仅能传至右胸,未能横达左胸进入心脏,当夜汗略减。又续灸右阴郄三次,均未进入左胸,上半身可以不出汗,腰以下及两股仍然汗出如洗。加灸右三阴交,灸感上传至下腹时,右阴郄之灸感亦白右胸下行,上下相接,在右半身上至手指,下至足趾,上下循环三次。最后下肢之感应先消失,上肢感应后消失。始终未至左胸进入心脏。当时认为效果一定很良好,谁知夜间反而大汗淋漓,比之以往更为严重。又改灸左阴郄,感传亦入心,汗亦未止,乃放弃灸治,改用药物。
盗汗除以阴郄为有效外,采用其他经穴也能使灸感进入心脏而发挥治疗作用,但在同一病例,分别取用他穴作对照时,则用作比较之经穴,其感应显较阴郄为迟缓。
例10:俞×泽,男,成年。无结核病史及体征,盗汗半月余,熏灸左阴郄,按常规发生一次感应过程。随即又熏灸右内关,用作比较。灸感沿手厥阴经入胸横入左心,与阴郄所见相同,但速度与强度则大为减弱。当夜汗止大半,
第二日又再灸左阴郄一次。汗全止。
盗汗灸治阴郄,灸感不能发生,或虽已发生但不能收效时,可改灸用针,而收到满意的效果。
例ll:尹×,男,成年。体质壮健,但盗汗半月,每夜两次汗出,浸透衣被。熏灸左阴郄,30分钟后无感应发生,再灸右阴郄仍无感应,乃停灸。即在左右阴郄处各进一针,针感并不强烈,亦未捻针催气,待至十分钟后,突感左胸苦闷,心跳,心前区作胀,全身汗出津津,未出针,嘱其暂行坚持,严密观察。约三分钟反应消失,出针。第二天复诊云盗汗已完全经止,以后迄未复发。
例12:张×富,男,成年。病后体弱,盗汗半月,针合谷,复溜(均双),针感强烈,全身酸胀,汗出津津,未用手法配合。一次而止。未再发。
六、自汗
采用治盗汗的方法以治疗自汗,也能同样收效。
例1:钱×珍,女,29岁。人工流产后体力削弱,自汗多日,稍有动劳即全身汗出如洗。熏灸阴郄感应与盗汗全同,两次后,自汗全例2:郑×富,男,成年。连日上午发热在38~C上下,原因未明。整日滓滓汗出,有时甚至汗出如洗。熏灸阴郄及大椎,均无感应发生,但当夜汗出减少,又灸一次,汗止未出。
自汗及其他在午夜以后、拂晓以前,发作或加剧的疾病,取用阳陵,已是屡用屡验。
例4:庞×西,女,成年。每夜拂晓以前,先烦躁,后汗出如洗,已二月余。无其他明显体征,灸阴郄,左右中冲及食指尖,均无灸感出现,药物仅可使当日汗出稍减少,乃根据中医脏气法时及迎而夺之的理论,在睡前深针左右阳陵,针感强烈,留针30分钟,当夜汗全止,但仍烦躁两次。第三次仍针左右阳陵,并加针左右内关,夜间汗未出,仅烦躁一次。第四次仍针阳陵,内关,烦躁与汗全止,未再灸。
七、无脉症
无脉症取用背部反应穴,以直按灸为有效。但灸疮必须反复加强。不能急于求成。
例1:荣×桂,女,32岁,右臂酸软无力,疼痛发凉,食中指端小溃疡久难愈合,桡动脉摸不着,肌肉略见瘦削,病程四年,曾服回阳通脉中药三十余贴未效。心俞压痛左(±)右(+),在商得同意后,左右心俞同时直接灸,造成Ⅱ度烧伤。以后每隔三天在原处加灸一次,每穴五壮。前后共20次,指端溃疡愈合,患肢变温,桡动脉可以摸到。但仍较对侧为细小,未再灸。
例2:王×彬,男,56岁。双下肢脉管炎,足背动脉消失,右足第三趾已坏死脱落。至阳压痛(++)熏灸,又在双委中加灸以助之。背部灸感分达下肢,三处灸感汇合成片,下肢温暖,经灸后痛缓解,下肢运动有力至第二天症状又恢复。共灸治五次,因患者缺乏信心而中止。
[ Last edited by zhouxl2000 on 2006/12/28 at 13:17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