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uxunming 发表于 2006/12/24 13:33:26

Originally posted by yuzq1102 at 2006/10/31 21:26:
是个好消息。但中医失传之迷仅在用量吗?

就象太极、形意拳的失传(未完全失传)是招试的失传吗?我人为首先是内功的失传。

中药的失传仅是药方、用量的失传吗?我人为首先是中药传统炼制方法的失传和不被重 ...
有同感!

qd820101 发表于 2007/1/13 22:56:51

老松林QQ494903281

我的认为,中医失传的原因是学不好诊脉,一名好中医那个不是诊脉高手?但诊脉只是中医的基础.病人一切的病症都在它的脉象中,假如病人是哑,聋,五官不全呢?你还用望,问,闻吗?那只有用诊脉了.不知病人身体的状况,你又根据什么来下药呢?李可老先生的用药之道是在应用诊脉,清楚的了解了病人之病情的基础上,对症下药,敢于下药,这其中必须将每一味中药的剂量.药性弄明白.我经常用黑附子到300克,细辛到60克.半夏30克等等,治冠心病人红花只用到6克只有黄芪用到50克,其它9味药都是8到10克(以上是一付的剂量).我的经验,,下药必须凭病人的脉象.只有学好诊脉,才能成为一名好的中医.

风临竹面 发表于 2007/1/15 11:26:44

剂量实在是大问题,虽然是初学者,但非常同意楼主的意见,最近在家里捣鼓着试一些药方,发现汤剂效果竟然不如丸药,事后思量,定是因为自己的处方剂量太小,不如丸药剂量大的原因。说到危险,我觉得应该不可怕,因为西医的药不见得剂量小毒性小,但吃了没事。中药毒性比他们的小多了,反而咱们害怕,怕的主要是因为缺少这种大剂量的经验罢了。深为佩服澄空先生的用药特色,而且在患者害怕的情况下,坚持仲师特色不改,最为难能可贵,所以疗效往往也最好,不出三剂必见排病反应,致敬!

认同自己 发表于 2007/9/28 15:27:11

量-效关系,最难把握.

月光之心 发表于 2007/10/28 12:22:59

是啊,现代中医疗效问题实际就是剂量和辨证准确与否的问题。我一次去买附子,药店只肯卖安全的最大量10g。怕出问题。说他本人是学了药学的,安全第一。

axc 发表于 2013/5/8 16:30:11

如桂枝汤原方:桂枝45g 白芍45g 炙甘草30g 生姜45g 大枣12枚(劈)。可以用吗?

不懂就问 发表于 2013/5/8 17:50:54

axc 发表于 2013/5/8 16:3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如桂枝汤原方:桂枝45g 白芍45g 炙甘草30g 生姜45g 大枣12枚(劈)。可以用吗?

能用,一天分三次服用。

ccx5678 发表于 2013/6/7 08:51:53

回复 axc 的帖子

我用过,且常用.自巳用时加了5g嘛黄.效果特好

hzw_pyq 发表于 2013/8/3 09:18:51

难啊,现在药铺细辛,生旱半夏都是限制出售的

中医痹证 发表于 2013/8/3 11:32:27

回复 信愿行 的帖子

把中药研成粉,煎后连药带汤一起吃,可以用你说的那个量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恢复仲景用药特色,攻克世界医学难题(李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