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中医--岭南外感咳嗽的中医证型研究
关键词:岭南摘要:通过对138例外感咳嗽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归纳分析,探讨岭南外感咳嗽的证候特点及其发生规律,为确立临床治疗原则,为选方用药提供依据。
关键词:外感咳嗽;中医辨证分型
外感咳嗽主要是由于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犯肺所致。风、寒、暑、湿、燥、火六气皆能致咳,但是由于四时气候变化的不同,人体所感受的致病外邪亦有区别。又由于岭南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因素和人群体质,临床上外感咳嗽的发生发展均具有其特殊性。因此,对岭南外感咳嗽发病机理和中医辨证规律的研究和探讨,实属必要。基于此,笔者在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的资助下,于1996?10~1997?06对岭南外感咳嗽的中医证型进行了初步研究,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全部138例外感咳嗽患者均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病例,其中男性72例,女性66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5岁,平均38岁;病程最长3个半月,最短1 d,平均7.8 d;病种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流行感冒、肺炎。
2诊断标准
本资料所选138例,均采用中西医双重诊断标准进行。
2.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戴自英主编《实用内科学》[1]、陈灏珠主编《内科学》[2]、何礼贤主编《肺部感染性疾病》[3]中关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炎—支气管炎、流行性感冒以及肺炎的一般诊断标准进行。
2.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实施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中关于“咳嗽”的辨证分型,结合岭南外感咳嗽的临床特点进行分型并制订诊断标准。
2.2.1风热咳嗽咳嗽气粗,咯痰粘白或黄,咽痛或咳声嘶哑,或有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舌尖边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
2.2.2风寒咳嗽咳嗽声重,咯痰稀薄色白,恶寒,或有发热,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
2.2.3燥热咳嗽干咳少痰,咯痰不爽,鼻咽干燥,口干。舌尖红,苔薄黄少津,脉细略数。
2.2.4痰热咳嗽咳嗽气粗,痰多稠黄,烦热口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可兼卫表证。
2.2.5痰湿咳嗽咳声重浊,痰多色白,胸闷脘痞,纳少,舌苔白腻,脉滑或濡滑。可兼卫表证。
2.3纳入标准凡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的病例均为入选对象。
2.4排除标准
2.4.1中医排除标准凡非因外邪侵袭肺系而引起,而由脏腑功能失调,他脏及肺,内邪干肺所致的咳嗽均予排除。
2.4.2西医排除标准凡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心病、肺部肿瘤、矽肺、肺纤维化等以咳嗽为主症者,或上述疾病合并急性呼吸道感染者均予排除。
3观察结果
3.1外感咳嗽的临床表现见表1~2。
表1138例外感咳嗽的常见症状及体征分布症状及体征 (略)
由表1可知,外感咳嗽的临床表现除咳嗽外,主要有:痰稠或粘、痰多、喉痒、胸闷等,其出现频率均在40%以上,具体内容见表2。
由表2可知,外感咳嗽的临床表现主要与痰、湿、热和表邪有关。提示临床上应针对此四种不同病邪制定相应的治法和方药。
由表3可知,痰热、湿痰型咳嗽是岭南外感咳嗽中最为多见的证型,这可能与岭南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因素和人群体质有关。因此,针对痰热、痰湿制订正确的理、法、方药是治疗岭南外感咳嗽取效的关键。
3.2外感咳嗽的中医证型分布见表3。
4讨论
外感咳嗽不但为岭南地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而且又有特殊的临床表现和证候类型,这主要是由岭南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因素和人群体质所决定的。由于岭南地区濒海傍水,雨量充沛,常年气温较高,湿度较大。诚如喻昌在《医门法律·热湿暑三气门》中说:“天之热气下,地之湿气上,人在气交之中,受其炎热,无隙可避”。人长期处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脾胃运化功能极易呆滞。这是因为当大气中相对湿度较高时,人感既热且闷,若肺虚气化无权,或超过肺的气化生理限度,则吸入肺中湿热之气不能及时从口鼻、皮毛蒸发宣化,既会着而伤肺,又常留着困脾。另一方面,岭南之人多喜贪凉饮冷,嗜食生猛海腥、犬龟蛇杂等,更致脾胃受伤,运化失常,水津输布失司,则湿邪痰浊易内生为患,故临床上外感咳嗽常见痰热、痰湿或湿热表现。
表2138例外感咳嗽的主要临床表现分布情况临床表现 (略)
表3138例外感咳嗽的中医证型分布证型(略)
通过对138例岭南外感咳嗽中医证型的研究表明,痰热和痰湿型咳嗽最为多见,分别占37.68%和34.06%,共占总数的71.74%。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急性肺炎中痰热或痰湿表现尤为突出,多按中医外感咳嗽等病论治,已为众多医者所公认。那么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中湿邪或痰湿的表现如何?笔者曾对广州、湛江、汕头和厦门四城市738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例进行中医证型调查研究表明,其中有中医“湿证”表现者650例,占总数的88.1%[5]。张氏等[6]对365例流行性感冒进行中医治疗中观察到有313例挟有湿邪,占88%。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岭南外感咳嗽多见湿邪或痰热为患,故治疗中只有针对痰热、痰湿立法处方用药才是获得佳效的根本所在。
参考文献:
[1]戴自英.实用内科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845?845.
[2]陈灏珠.内科学,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9,56?56.
[3]何礼贤.肺部感染性疾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126?126.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1.
[5]彭胜权.岭南温病研究与临床[M].广州:广东高教出版社,1991:18?18.
[6]张赐安,陈竞平.365例流行性感冒临床疗效观察[J].新中医,1997,29(8):13?14.
(1.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系,广东 广州510632;2.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510407)
作者: 杨钦河 夏棣其 彭胜权
来源:《时珍国医国药》(新) 2005 年 9 月 第 3 卷 第 9 期 “故治疗中只有针对痰热、痰湿立法处方用药才是获得佳效的根本所在。”
现代中医理论总结的“机械”化,西医化的可怕之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