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 论 奇 腑 与 恒 腑 的 区 别
试 论 奇 腑 与 恒 腑 的 区 别奇腑是奇恒之腑的简称,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等器官。恒腑指五脏(合心包为六脏)六腑。《素问·五脏别论》说:“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腑。”传统观点认为:“胆的结构似腑,功能似脏;似脏非脏,似腑非腑,故又称奇恒之腑。”(《中医学基础》)。即以六腑中胆的结构、功能特点来说明奇腑、恒腑的区别。我们认为。这种说法没有说服力、是不妥当的的。例如:六腑中膀胱一腑以中医理论分析无论其结构、功能都和胆非常相似,若胆属奇恒之府,膀胱为什么不能等。奇腑、恒腑是形态结构、生理病理绝然不同的二类器官,不能混为一谈。这是研究脏象学说,发展中医的现实问题。这里,我们仅就奇腑、恒腑的区别谈一下个人的见解。
一、中医脏象是在解剖学基础上形成的:
《灵枢·经水》说:“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脏之脆坚,腑之大小,谷之多小,…………,皆有大数。”“其死可解剖而视之”一语,说明古之医家在研究脏象学说时,进行过 “解剖学”观察。在“解剖而视之”中,古医家发现人类体内既有许多脏腑,又有许多谷、血等物质。在此基础上,古医家对“脏之坚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进行了具体的“切循度量”和认真研究,从而得出了一些“大数”。然后,古医家依据所得结果,按脏腑的位置、功能等的不同,把体内脏器分类成五脏(合心包为六脏)、六腑和奇恒之腑三大类。因此我们认为 ,中医脏象是在解剖学基础上形成的。
《内经》时代的解剖学观察自然不能和今天相比。但是,就其最基本的观察和研究结果来说,两者应该是一至的。不过,中医在五行学说指导下,把观察和研究的结果分别归结于五脏功能之中,因此,历代中医研究五脏较多,研究六腑较少,至于奇恒之腑,从古至今则很少研究、记载。由于《内经》是中医理论的源泉和基础,因此我们在论述奇腑、恒腑区别时,仍以《内经》中的原始记载为依据,以后世医家的论述以及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作参考,力争使奇恒之腑的研究更为明确。
二、奇腑与恒腑的区别,我们通过分析、对比,结合有关论述,认为主要有如下四点区别:
1、畔界不同:奇腑与恒腑的畔界不同,这是主要的,第一位的。《灵枢·胀论》说:“五脏六腑者各有畔界,其病,各有形状。”该文又说,“脏腑之在于胸胁腹里之内,若匣柜之藏禁器也,各有次舍,异名而同处,一域之中,其气各异。”指出恒腑(五脏六腑)均在机体的“胸胁腹里”(胸腔、腹腔)之内。它们形状不同、功能各异。奇腑则不同,它们位置不定。如脑、髓、骨、脉无一位于胸空、腹腔之中:女子胞虽位于盆腔,但盆腔不同于腹腔,因此,畔界不同是奇腑、恒腑的主要区别。
由此观之,奇腑中的胆并非六腑中的胆。因为胆位于腹腔,与肝相配伍。奇腑中的胆和脑、髓、骨、脉并列,是同一类器官。和六腑中的胆有质的区别。这一点详见“也谈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一文,这里不赘述。
2、奇腑、恒腑的形状不同:《灵枢·胀论》说:“五脏六腑者,各有畔界,其病各有形状。”奇腑、恒腑的畔界不同已如前述,其形状也不相同。一般而论,六腑均为单一器官,形状结构相对比较简单;五脏虽形状比较特殊,结构也比较复杂,如肺、肾虽各有二,但左右对称,形状一至,功能一样。因此,仍可用一种形状、一种位置、一种功能予以描述、研究。奇腑则不同,例如,脑的形状特殊,结构复杂,髓的形状也是多种多样,随骨腔的不同而不同,基本上可分成脊髓、骨髓二种。骨和脉的形状更是多种多样,形状不一。女子胞虽为单一器官,但其位于盆腔之中,功能也很复杂,非五脏六腑所能比。
3、奇腑、恒腑的功能不同:以《内经》时代的科技水平来看,这也是奇腑、恒腑的又一重要区别,我们说,奇腑、恒腑的功能不同。六腑的功能在《内经》时代可以用肉眼直接观察到,例如,“胃者五谷之腑”,“胆者中精之腑。”;五脏的功能虽比较复杂,但通过试验仍然可直接观察到,例如肾脏的泌尿功能,肺脏的呼吸功能,以及胰腺、脾的分泌和运输功能等等。奇腑的功能则最为复杂,其功能不但不能直接观察到,而且通过试验也不能直接观察,例如脑的调节功能,髓的造血功能,骨的杠杆作用,脉的运动和调节功能等等,这些功能只能通过试验间接地分析、研究,这也是古人将奇腑功能分散到五脏中的基本原因,也是该类器官命名的主要根据。
4、奇腑、恒腑的配伍不同:传统认为,恒腑包括五脏(合心包为六脏)、六腑十二个器官,这两类器官的“相使贵贱”各不相同,六脏、六腑两两相配伍,构成了机体的六大功能系统。
奇腑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六个器官。我们通过深入而细致的研究、分析。发现在这六个器官中本身就具有相互配伍的关系。如:脑是人类的最高中枢,脊髓是人类的初级中枢,这二个器官的关系很象五脏六腑两两相配的表里关系;髓和骨的关系,也是骨为表,骨髓为里;此外我们认为,奇腑中的胆并非六腑中的胆,而是解剖学中的睾丸和卵巢(这一点,详见论文“也谈凡十一脏取决于胆”,这里不赘述)这样,睾丸和前列腺、卵巢和女子胞两两相配,构成表里配伍关系。这样,奇腑中就有脑——脊髓,骨髓——骨,卵巢——女子胞(或睾丸——前列腺)三对配伍关系。而脉则是机体脏腑和肢节间相互联系的桥梁和渠道,它把整个机体联成一个内外相应的有机整体,是机体整体观念的物质基础。由此可见,配伍不同,也是奇腑、恒腑相互区别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结论
由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奇腑和恒腑在《内经》时代的研究中就已表现出明显的不同。近世以来用六腑中胆的结构、功能作比附来说明奇腑、恒腑的区别显然是缺乏说服力的、不妥当的。例如:六腑中膀胱一腑从中医理论分析,无论其结构、功能都和胆非常相似,若胆属奇恒之府,膀胱为什么不能。奇恒之腑,在《内经》时代古医家就明确指出是机体中客观存在的一类有形器官,只是限于当时的社会、文化、科技等原因,古医家无法深入研究,且在研究过程中感到其神秘、奇怪、不解。这也是古医家将其命名为奇恒之府的一个重要原因。
奇恒之府既有自已的形态位置,也有自已的生理功能。《内经》巨著中已经给我们指明了方向。限于那时的社会、科技等原因将其纳入其它脏腑的功能之中来研究、论述是可取的。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我们中医界应当采取事实求是的态度,对分散于恒腑中的、属于奇腑的功能搜集起来,对奇恒之腑的形状、畔界和生理、病理,重新研究,重新认识,重新论述。这不仅是发展中医的需要,也是实现中医现化的需要。
河北省宁晋县Sample Text李源中医门诊 李有源 李献斌
小子参言
“中医脏象是在解剖学基础上形成的”这是中西医结合生成混血儿的产物,他们把西医与中医认为的五脏六腑混为一谈!
更不会有“合心包为六脏”的中医第六脏!!!
首先在古代研究人体不是分割开,而是整体研究,人体(包括万物)的由来是阴阳变化而来,古人又根据万事万物的特性,划归为五大类,就是金水木火土五行,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气化则精生,味和则形长,故经云“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其他类似。
非“历代中医研究五脏较多,研究六腑较少,”而是脏腑相表里,比如有时论述脾脏病变时,同时会影响胃腑的功能,并不是历代中医研究的少,而是某些人思想上接受不了中医,理解不了中医的内涵所致!
中医脏腑的区别不是以西医的脏腑来区别,如心主神明是西医心脏的功能所能解释的吗?既然中医与西医脏腑不能相齐并论,又何言其他!
针对赞同上文理论的,我再提一个简单的问题,中医的脉诊对你们来说是不是就是数一数心跳的次数而已?
当然我充其量算是中医爱好者而已,言语有不当之处请诸位原谅!!
[ Last edited by 悠悠茶香 on 2006/6/17 at 21:59 ] 是的,同意楼上之言。
中医论五藏,论六腑,合为十一,古有《足臂十一脉灸经》。论述很精辟。
所谓十二经,唯独手厥阴不属脏腑,是后来为论经脉时,解决破缺才按对应关系而加,所谓心不受邪,心包代之。
一切奇恒之腑,如西医的内分泌腺等,经典都已经按脏腑气化关系而包含在内了。
而另有一些奇恒之腑,则也以奇经八脉包含了。 悠悠香茶:
中医的藏象理论当然是在解剖基础上,经历代医家逐渐发展衍化并结合我国独特的阴阳五行理论为说理工具而发展、形成的。您只要多读几遍《内经》及后世的医籍如《难经》等。就明白了。与当代的中西医结合没有多大关系。请您名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