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angfutang
发表于 2016/4/18 13:42:53
我认为,此患者之证,一开始,是脾阳虚证。但是他服的药没对症。主要怪在大黄.枳实,石膏三味药。大黄如果和其他药同时下走血。鼓动血中热下泄。石膏辛寒,使胃中火气上散。枳实味苦,助大黄下泄。导致出现了上述症状。嘴干不欲饮水,特别是凉水;便稀,两天一次,或先硬后软,都是脾阳不足的表现。尿黄似乎和大黄有关,不像内热引起。湿疹,与膏.实,黄的作用有关。而且下身,下肢重,是下药量大所致。总的看,还是脾阳虚,湿热外泄。治则还是,健脾阳,清热利湿。用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
aqua88
发表于 2016/4/18 21:56:49
寒湿,津液不能正常生发导致口干,但因湿气内停却不想喝水,吃药后因自身阳气不足导致湿气推不出皮肤而在皮肤下如虫行瘙痒,考虑到皮肤有压痛,可予麻黄加术汤。如果身热严重,且要兼通大便,也可以考虑麻黄薏苡甘草汤。。。
总的来说,表证解除后还是要从太阴入手治脾,不然湿气很快又会回来。。。
一阴一阳
发表于 2016/4/19 12:52:03
患者全身痒,可认为是营卫不和,用桂枝汤发汗,但患者并未有自汗恶风桂枝证,桂枝汤排除; 患者小便黄,可知里有郁热,个人认为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和栀子柏皮汤都是清的在表之湿热,前者侧重太阳,后者侧重阳明; 患者的瘙痒红肿主要是在下焦,下焦湿热可知,所以薏苡附子败酱散较恰当些。
xmjulytiger
发表于 2016/4/19 15:30:07
看患者描述,证本属寒湿痰饮,又误用辛凉,肺寒表闭,邪郁化热。治宜辛温透邪,祛寒化饮,活瘀通络之法,方选小青龙汤。
初学之人
发表于 2016/4/20 09:45:16
再一次看看这个案例,患者虽用大黄、石膏等苦寒药,其大便稀,两天一次,或用大黄不得法,然石膏、白术、茯苓、枳实未必无用,观其“没有别的症状,皮肤也没病变,就是骚痒,红微肿,有灼热感,压痛”可知,以本有湿热,得石膏之辛寒,其邪宣发于表,惜只用辛寒何以得解,或酌加辛温之品以助之可也?论曰: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家乡一品
发表于 2016/4/20 10:19:10
太阴病,病在表,宜发汗,支持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一阴一阳
发表于 2016/4/20 11:11:07
你一说太阴病,我想到了 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所以说此案有用桂枝汤发汗可能。
aqua88
发表于 2016/4/20 13:14:50
患者有湿是公认的,但个人觉得是寒湿而不是湿热。。。
吃大黄导致大便黄很正常,但导致全身过敏就很可能是中药炮制过程的化学物质污染。。。
大便前硬后稀是因为湿邪导致金(大肠)不生水,所以金匮才有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去湿气通大便,而不是用硝黄之类。。。
如果不是追求一方搞定的话,我会使用麻黄加术汤加炮附子,毕竟口腔有白色死皮且不口渴已经是陷于少阴症了。。。
boymarke
发表于 2016/4/21 00:06:01
这个人,大便稀,小便黄,下半身红灼,明显是阴阳不能顺接的症状,调和阴阳,首选桂枝汤。
水中火
发表于 2016/4/21 09:24:24
本帖最后由 水中火 于 2016/4/21 09:33 编辑
患者服用的就是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伤寒论》
伤寒瘀热在里,其身必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
重点分析 “瘀热在里”,这个“里”指的就是少阴心。心与小肠互为表里,连翘赤小豆导热入小肠,小肠与膀胱又同在太阳经上,给邪气以出路,瘀热经膀胱通过小便排出体外。
“瘀热在里”,身黄只是其中的临床表现之一,还会出现身痒,哮喘等。
生麻黄6 连翘6 赤小豆15 桑白皮15 生甘草6 大枣2枚劈开 生姜6 苦杏仁6捣碎
有疑问,可楼下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