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6/1/31 02:55:27
属于“医经”的《内经》是什么性质书呢?《艺文志》说:“医经者,原人血脉、经落、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箴石、汤火所施,调百药齐,和之所宜。至齐之德,犹磁石取铁,以物相使。拙者失理,以愈为剧,以生为死。”读者必能看出,今《内经》讨论的主要是《艺文志》所述内容。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6/1/31 02:56:02
显然,说“医易同源”、“医源于易”或“中医是易学的一个分支”不但很荒唐,而且是数典忘祖。凡我中医,当群起而攻之。附和此说就是自甘堕落,与江湖术士为伍。当代江湖术士拉中医做虎皮,虽然别有用心,却可以理解,因为他们可以从中得到保护并拔高自己。中医承认自己源于《周易》或易学,除了愚昧因而自甘堕落外,就不可理解了。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6/1/31 02:56:39
然而,说《周易》和《内经》毫无关系,也不很准确。这是因为《周易》分两大部分,即《易经》和《易传》。后者和《内经》有点关系。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6/1/31 02:57:07
《周易》“经”的部分——《易经》,完全讲算卦(筮),属于迷信术数,而且是龟占之后的、大多数迷信术数的老祖宗。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6/1/31 02:57:34
至于《易传》——《周易》“传”的部分,内容很庞杂,不是都讨论鬼神问题。其中有些内容和《内经》有些关系。只是这种关系,不意味着“医源于易”,更不意味着中医是易学的一个分支。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6/1/31 02:58:04
说《易传》和《内经》有些关系,是指由于它们成书于大体相同的时代,在哲学思想方面有略同的渊源。这就是阴阳五行学说和象数之说等,曾经被两家采用。只是《易传》主要是采用了阴阳学说和象数之说。《内经》则阴阳五行学说并重,并且把二者合流。象数之说,在《内经》中运用很少。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6/1/31 02:58:41
还想再说一下,尽管读读本节,觉得先生写起来很轻松,却要知道《内经》和《周易》都是很难读的书。特别是《周易》,古往今来的学者,无不认为是最难读懂的经。说它难懂,不是说其中的理论太深奥,而是因为①《易经》所述的内容太久远,有关史实(即每次占筮是何人、何时、何地、为什么占问及其结果)绝大多数早已被历史忘却,不可能完全说清真相了;②《易经》经过许多人编纂。无论是卦辞还是爻辞,都是很多次整理筮辞记录的结果。于是,一条辞内部常常没有联系,想分别说清其本事和本义很困难;③卦形也经过长期演变。中间过程没有记录,因而也很难说清其始终;④《易传》和《易经》完全是两回事。再加上《易传》也是整理的很多人的见解。这些人都是借题发挥,而且几乎都是牵强附会,不可能用始终一贯的逻辑理解它们;⑤《易经》成书于春秋时期(或西周晚期)而且出自卜官之手,不可能很有文采。至于《易传》,虽然有人说出自圣人之手,其文字水平却很难令人恭维。其中不但逻辑混乱,文句不通处也不少。换言之,《周易》是一本水平很差的书,远不能和《内经》相比。我们今天还尊重它,是因为它保留了,两三千年之前甚至更早的文化记录。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6/1/31 02:59:39
先生告诉我,今本《周易》连经、传在内,不到三万字,《易经》只有六千来字,最好读读原文。因为不读原文,不可能对它有真确的认识。今本《内经》约十八万字,也不算很长,最好用读网上小说的时间读读《内经》原著。原因也是,不亲自读原著,不可能全面而深刻地理解《内经》。《时代》和《补注》就是想帮助有兴趣和有余力的朋友,比较省力地读懂《内经》。想真正弄清《内经》和《周易》的关系,也是这样,最好参看《时代》和《补注》去读原著。然而,不是多数人有兴趣和时间这样做。故对多数读者来说,知道本书的多数结论和主要文献依据即可。这样也算是很有收获,因为已经足以纠正不少错误认识。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6/1/31 03:00:18
为了进一步驳斥“医源于易”的谬说,并且在中医界普及《周易》常识,阐述本节未尽之意,先生撰写了一篇长文“医易答问”附在本节末。此文深入浅出,通俗流畅,引人入胜,值得一切对《内经》和《周易》感兴趣的朋友一读。
aaagj
发表于 2016/1/31 09:03:40
“医易同源”,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两者的“源”,不然拉几条《内经》和《易经》的不同点作医易不同源结论就太武断了。因为别人也能拉几条《内经》和《易经》的相同点作医易同源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