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梧桐树 发表于 2014/10/31 23:20:31

慎言医

徐灵胎年迈时反复告诫子孙慎言医。盖医虽末技(旧时医被视为末技),尚可救人,用之不当亦可杀人。余苦学苦悟多年,功底、临证体远非寻常俗医能比,总以为天下无难治之病。
及后又有缘遇明师大家,承蒙家师不弃,不畏寒暑,侍师五年,方得北派脾肾双调技法精要。临证越多,每感学问尚浅,希冀自己多学习、多体验、多领悟、多总结以提高。

最近入民间中医网,看帖看文章,知确有真才实学者,更有远未入门、自以为是者。
学医忌浮躁。遇有求医问药者,或不负责任胡乱答复,岂不害人?
学医德为先。对别人主题,或不懂装懂而恶意抹黑,损人更误己!

jiaojunjie 发表于 2014/11/1 08:55:10

先生说的甚是,中医不好学,脉学很难学,尤其把脉与方药对应起来更难,而教科书上没说清楚,中医各家学说也各执一词,叫人摸不着头脑,先生可否指点一,二,多谢!

潺潺溪流入大海 发表于 2014/11/1 09:38:07

非医言医,害人不浅。

家乡的梧桐树 发表于 2014/11/1 10:10:09

jiaojunjie 发表于 2014/11/1 08:55
先生说的甚是,中医不好学,脉学很难学,尤其把脉与方药对应起来更难,而教科书上没说清楚,中医各家学说也 ...

把脉很容易学会!难在应用,即难在四诊合参时对把脉结果如何看待和分析。
以弦脉为例,弦并非绝对直,而是直中微带有滑。弦脉主中焦气虚,亦主疼痛;有时右脉弦,与中焦气虚亦有关。非疼痛而见弦脉,右脉多弦而左关中取必带有滑像,此中焦弱而肝稍有郁结之火(属实火),用药宜以培补中焦为主,酌加理气或消导之品,又必酌加黄芩或胆南星,否则中焦很难治好。
再以涩脉为例,书籍多讲为不顺,多比喻以劈竹受阻,令学习者难以适从。水流不畅,易四处溢出;气血不足或有瘀阻,脉象常显示犹如小溪长出多条更小的支流。此涩脉形状。
假若涩脉是由于气血不足造成,患外感时需要以扶正为主,若以驱邪为主则极易伤人。
我对于自己学习和把脉的体验没有作专门总结。稍作介绍,仅供参考。
谢谢这位朋友的信任,祝生活愉快

jiaojunjie 发表于 2014/11/1 11:23:23

非常感谢先生指教!难怪仲景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

jiaojunjie 发表于 2014/11/1 12:03:04

有的说法认为,弦脉主郁,主饮。不知先生如何看?谢谢!

大别山候鸟 发表于 2014/11/1 12:26:38

先生见解独到。感谢分享。

家乡的梧桐树 发表于 2014/11/1 23:20:20

jiaojunjie 发表于 2014/11/1 12:03
有的说法认为,弦脉主郁,主饮。不知先生如何看?谢谢!

此说有一定道理。
中焦不健,如人懒散;故用归脾汤,又有时稍加制香附、甘松之类醒脾解郁。
至于饮,概念过于庞大,三言两语难说清。但可以简单认为:脾属土,土弱则难以制水,故有诸湿肿满皆属于脾之说。
如要祥究,建议多读有关书籍,或读《医学衷中参西录》,或读解放后至上世纪80年代之前的老一辈中医大夫医案。
历代明医不缺,唯张锡纯达到甚至超过张仲景境界。其书说理深奥,但言辞通俗易懂。
解放后至上世纪80年代之前的老一辈中医大夫医案,多朴实无华;之后之中医书籍,多跟作者名利、评聘职称等有关,读时需注意细心选择。

家乡的梧桐树 发表于 2014/11/2 15:13:19

潺潺溪流入大海 发表于 2014/11/1 09:38
非医言医,害人不浅。

问题是现实生活中,庸医言医,害人更深。

jiaojunjie 发表于 2014/11/2 18:46:27

感谢先生!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慎言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