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医案中医原本辩解(15)
《图解中医原本》第七章 名医医案中医原本辩解医案十五、睑废 (一)医案原文摘录 文某某,女,6岁,卫生部职工之女。【病史】1976年1月20日晚,家长突然发现患者眼缝缩小,眯眼斜视。旋即右眼胞下垂,无力睁开,复视。1976年2月,解放军总医院肌注“新斯的明”试验,程阳性反应,诊为“重症肌无力(眼肌型)”,待查。同年3月28日,北京同仁堂医院确诊为眼睑“重视肌无力”。1977年3月29日,转某某医院,中医诊治一年。虽曾短暂开大睑缝,但上胞重新下垂后,反复治疗无效。1978年5月10日来诊,按太阴证睑废论治,三月基本治愈,现已巩固一年余。【初诊】右眼睑下垂而肿,视物困难,复视,午后尤重。面色微黄。乏力。舌红暗,苔白灰黄,根部浊厚腻。此系脾湿之邪,蕴积已久,表实未解,上窜眼胞所致。证属足太阴睑废,法宜开闭除湿,宗仲景甘草麻黄汤意主之。处方:麻黄3克,法夏12克,甘草6克。三剂。上方服三剂后,眼皮稍可活动。原方加桂枝、杏仁,再服一剂,眼睑开裂稍大,后随证加减。6月初,曾有一整日可稍微睁开右眼。舌苔浊腻始退。原方损益续服十二剂。【二诊】舌质转淡红,苔腻续减,维眼闭无变。改服自制“针砂散”(针砂、白矾、绿矾、麦芽、广香、木通、硼砂、神曲、甘草),共服三周。【三诊】白腻苔大有减退,眼睑开合较前自如。本苓桂术甘并小半夏汤方意主之。处方:茯苓15克,桂枝6克,白术12克,法夏12克,苍术9克,大腹皮9克。十剂。【四诊】病情大有好转,原患眼午后较重,现晚间观察双目基本一致。舌质已正常,白厚腻苔已退。加减再服十五剂。【五诊】1978年8月初,睑废基本治愈,视物已正常。但眼胞仍稍厚,乃脾虚兼湿之象,以五苓散利水健脾,再除余邪。处方:猪苓10克,茯苓15克,泽泻10克,白术12克,桂枝6克,五加皮10克。三剂。1979年7月18日访问家长,患者恢复良好。(二)中医原本辨解本例病证比较简单,但病理认识和治理过程都显得比较复杂。范先生辨证确认病机在脾,但按旧说脾在中土,故处方气味,开始时未能集中在風木。后来改用桂枝等辛味药,并服用自制“针砂散”,治效方显。“针砂散”之味,辛酸为主,治方在風木和燥金。可见,脾胃之味为辛,其位在东方風木。1、病证机因辨解如图7-30所示,本例主证睑废睑肿。睑废证指筋肉痿软,睑肿乃風泄湿淫于皮腠,故病机在肾胱、脾胃、肺焦、心脉。病发突然,病因为外感風、寒。但引动内邪,故迁延不愈。患者为6岁小儿,后天脾胃还十分稚嫩,很容易受到淫邪伤害。突发睑废,正是脾机病变的见证。脾主筋肉,脾木不行,则肌肉痿弱不用,故有睑废,即睑垂不能睁。人体阳气午后右降于肝肾,脾木失于时令,且午后尤重;右边应阳气降藏,故病发于右睑下垂。木郁则風淫为害。眼胞水肿,是風邪泄水液于眼睑所致,是風淫为邪的病证。南方火热,处先天乾阳之位,故具后天乾金光明视物之性。若热邪上头入目,则可以发为邪视,与肝金正视重为复视。热邪何来?寒侵肺藏,火郁而三焦热淫;風犯三焦,扇热为邪而上行于头目。其热不盛,故无发热之证,亦无三焦气化过旺之证,惟见复视。脾主筋肉,脾木不行,故身体乏力。脾胃生化之机不行,故脉血虚亏;寒入肺藏,故脉气虚寒;气血两虚,故身体乏力。内寒为淫,肾阳不振,故身体乏力。中央湿土色黄。土郁湿淫,流于脉络而现于头面,故见面色微黄。脉腑湿淫,则有血瘀,现于舌而见舌体红暗。舌苔白灰黄,根厚腻。肺郁,寒气入脉而色现于心窍,故苔灰白;黄为中央湿土之色,土郁湿淫,现于心窍为舌苔灰黄。根厚腻是寒湿日久积深的苔证。2、治方辨解如图7-31所示,本例处方气味基本对治病证机因,但治風升木不足,并欠补肾阳。若加上制附子,疗效更佳。
麻黄、白术,味苦气温,治在南方火热肺焦。三焦无寒,则驱肺藏之寒邪,修复火正。肺火复用,则三焦热邪归正。热邪归正,则复视可消。肺正复用,则脉气不再虚寒。半夏、桂枝、苍术、大腹皮,味辛,治在东方風木脾胃。半夏味薄入腑,气平调和寒热,故能和平胃腑之風,止上吐下泻。桂枝味薄而入風腑,气温治寒,因此,寒动之風淫可以归正。苍术、大腹皮,味厚入藏,气温治寒,因此,脾木复正。木疏風和,则筋肉曲直自如,睑废可治,身体乏力不再。脾胃生化之机复原,脉血充实。甘草、茯苓、杏仁,味甘,治在中央湿土心脉。甘草,味厚气平,补土平湿,养心安神;茯苓、杏仁,味甘淡,功在脉腑,茯苓气平,中和寒热,湿淫可治,杏仁气温,行血祛瘀。因此,舌象可以复常。上述处方,使病机归正,五机顺行,由此,精水化气,阳气变血,炼血生髓,左升右降,一脉周流的生命系统复常。肾为脾胃生机之启动机,肾又为作强之官,是脾胃筋肉的力量源泉,因此,本例少了一个治方——北方寒水。若处方加上制附子,疗效更佳。
交友学中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