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yqjlx
发表于 2014/7/17 09:45:52
中焦有水,会出现头昏的现象,用苓桂朮甘汤,下焦寒而痛经,用桂枝茯苓丸。
水中火
发表于 2014/7/18 09:01:18
患者痛经的病因主要是?
gin19762002
发表于 2014/7/18 10:06:54
平常一坐车就晕车,晕车时先发热肚子疼然后胃就往上返,就呕吐,特别是大巴车
不爱喝水,很多口水,舌头胖大淡,齿痕,水滑苔
经常胃部振水音,按着就哗啦响
方一 吳茱萸湯(此湯證病患易有暈車體質)
有汗,挺怕风
大学开始鼻涕现在老是倒流(當歸四逆湯亦可治外感,病機為血虛陽氣不足而感受寒邪)
一有点凉就手脚冰凉
双眼下眼睑有暗暗的黑斑,和点状褐斑(末梢微循不佳,血虛寒凝型黑斑)
月经痛,每次来的第一天和完的最后一天会又出一些血,痛3-4个小时,小腹痛连带着左大腿内侧软痛,左大腿乏力。
方二 當歸四逆湯
我在初診時便會用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治之
angryfu
发表于 2014/7/18 13:57:04
痛经是血虚寒凝,可用胶姜汤,有血块色暗
中医白丁
发表于 2014/7/18 19:24:52
水中火 发表于 2014/7/18 09:01
患者痛经的病因主要是?
痛经为肝血寒凝所致,经云:“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可知肝经通于生殖系统,寒则滞,不通则痛,故而引起痛经。
dengtao610
发表于 2014/7/18 21:40:01
最明显的是水症,心下支饮,其人苦冒眩 泽泻汤起则头弦 苓桂术甘汤 两方合并再加附子 效果应该会不错
再就是月经痛及冬天小腿有皮屑说明体内有瘀血当归芍药散温补力感觉不够 加些暖肝的药可能更好
水中火
发表于 2014/7/19 15:05:05
中医白丁 发表于 2014/7/18 19:24
痛经为肝血寒凝所致,经云:“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可知肝经通于生殖系统,寒则滞,不通则痛,故而引 ...
寒从哪里来?
中医白丁
发表于 2014/7/19 16:26:12
本帖最后由 中医白丁 于 2014/7/19 17:56 编辑
水中火 发表于 2014/7/19 15:05
寒从哪里来?
病人自诉小时吃太多冷东西,喜热饮,由此可知内寒。
水中火
发表于 2014/7/20 08:47:26
本帖最后由 水中火 于 2014/7/20 08:58 编辑
患者的方一是真武汤加红参。 眼睛模糊逐渐发黑,耳朵听声音越来越小,心慌,出冷汗,头晕,然后四肢无力,手冰,差点晕倒,
〈伤寒论82条〉
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考虑到患者吃糖能缓解病情, 时间久点或吃吃糖休息才慢慢缓解,
所以,确定下来的方子是真武汤加红参。味甘皆属脾,人参为之主,(红参属人参炮制品),病人自诉小时吃太多冷东西,什么样的生活习惯得什么样的病,月经期间,吃香蕉,吃冷饮,最伤脾肾阳气,附子生姜 红参,辛甘化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现在少女的痛经,很多都是夏天贪食寒凉所致。当归芍药散的药性偏寒(主要是芍药偏寒),治不了病因属寒的痛经。
方二使用的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一般晕车,多与上焦有“饮”有关。
方一:炮附子6 茯苓9 生白术6 炒白芍9 生姜9 红参6
方二:茯苓20 桂枝15 炙甘草10 生白术10
有疑问,可楼下提问。以上分析,仅供参考,不排除有更好的更对症的处方。
中医白丁
发表于 2014/7/20 09:14:49
水中火 发表于 2014/7/20 08:47
患者的方一是真武汤加红参。
〈伤寒论82条〉
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 ...
本来方二我最初亦考虑苓桂术甘汤,后来看到患者反馈药后手脚热火,且患者脾肾阳虚,似乎附子理中丸更合适,而苓桂术甘汤方中无附子似乎难以达到手脚热火的疗效,这是我的疑惑,请水师对比分析二方对此案的作用以解心中迷惑,二选一中还是出错了,基本功还须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