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证治
拙著《临证备要》节选—胃病证治此书仿《丹溪手镜》自备之用,从不示人。余治胃病,十愈八九,无效者几无。今献坛友,明智者敬请斧正。
方中剂量,本不想加,视证增损可耳。所加者,参考量。
胃痛
胃痛气郁者,疏肝健脾为主。
游走无定,为气。喜冷恶热为火。喜热恶冷为寒。
寒者,大建中汤,良附丸,黄芪建中汤;
嗳腐吞酸,香砂枳术丸;
停饮吞酸,胃苓汤、左金丸;
吐沫流涎,吴茱萸汤;
肝郁,柴胡疏肝散。
胃阴不足,益胃汤,一贯煎、芍药甘草汤。
胃脘痛食后作痛者,当宜通;食后痛缓者,当宜补。
痛者,多责于肝,胀者,多责于脾,吞酸,肝木也,嘈杂者火也,嗳气,胃气之上逆,便溏,脾虚之下陷。能食而不饥,胃强而脾弱,饥而不欲食,胃虚而有热。胃觉空洞者,肝阳之上扰,胃觉饱胀者,虚实有不同。
胃脘痛用药,脾胃虚弱者党参,胃阴不足太子参;
脾胃气虚兼寒甚黄芪,胃阴不足气虚者山药。
白术健脾,脾升则健,枳实降气,胃降则和;
苍术燥湿,胃下垂可加,空腹胀满甚者,诃子可用。
枳壳、枳实消痞下气,半夏、陈皮理气化痰。
制酸止血乌贼骨,泛酸嘈杂用瓦楞;
黄连清火而厚肠胃,胃痛必不可少,胃有热者黄芩,便秘有火加大黄。
胃炎必用蒲公英,不分寒热;柴胡、苏梗有疏肝之功,口苦柴胡,不苦苏梗;
吴茱萸配黄连,左金丸法备;溃疡贝母、甘草,有寒可加白芷;
反流常用威灵仙,胃肠胀气需木香;干姜胃寒者多加,有热者用少;
沙参、麦冬与石斛,阴虚可用。萎缩性胃炎乌梅枸杞与山楂。
郁怒伤肝,横逆犯胃,胃脘作痛,攻窜两胁,平肝芍甘汤主之。
白芍40克甘草30枳实20厚朴20黄连6吴茱萸2百合30
肝气不舒,痞满胁痛,食则不舒,柴胡疏肝汤主之。
柴胡10、黄芩10、半夏15、甘草15、陈皮10、茯苓15、白芍30、香附6、枳壳15、元胡15。
脾虚不运,心下痞满,湿热交蒸,食欲不振,身体懒倦,枳实消痞丸主之。
枳实15、白术15、法半夏15、黄连10、党参15、炙甘草、茯苓10、厚朴10、麦芽10、干姜6。
胸胁满闷,胃脘热痛,口咽干燥,舌红无苔,养阴清胃汤主之。
生地20沙参15石斛18麦冬10白芍20乌梅15甘草10党参15蒲公英20山楂20
饥则胃痛,得食则缓,或冷则加重,或大便时黑,舌淡,补中和胃汤主之。
黄芪20党参15炙甘草15海螵蛸20浙贝母8白芍15香附8砂仁6半夏15陈皮6木香6茯苓15黄连3干姜10
胃脘不适,食后作胀,或痛,嗳气则舒,胃炎之证,和中消痞汤主之。
党参15、半夏15、黄连3、丹参15、蒲公英20、白芍20、炙甘草10、干姜10
胃炎,舌尖红者,清中消痞汤主之。
党参15、白术15、茯苓15、甘草10、黄连6、蒲公英30、干姜10、白芍15、枳壳15、丹参15、瓜蒌15。
胃炎、溃疡,伴阴虚嘈杂,呕恶泛酸,胃脘灼热者,养胃汤主之。
石斛15、太子参15、川楝子10、元胡10、白芍12、黄连10吴茱萸3、甘草6、佛手10、谷芽12、麦芽12、瓦楞子20。
胃炎胃痛,生气后加重,四逆散加味主之。
柴胡10、白芍12、甘草6、枳壳10、川楝子10、元胡10、苏梗10、香附10、郁金10.
胃痛痞满之治,五泻心汤加减可也。寒热错杂,需黄连干姜,胃痛日久,需公英浙贝。
脘腹胀满,下坠,嗳气不舒,胃下垂之证:四奇汤主之,补中益气汤亦主之。
三奇汤方:黄芪 防风 枳壳。加白术为四奇汤:黄芪20白术15枳壳30防风10
噫气不除者。胃虚气逆,心下痞硬,噫气频作,反胃呕吐不止,旋覆代赭石汤:旋覆花六钱、代赭石煅、人参、半夏、炙甘草各三钱、姜、枣十二个。
:)方法很好,就是分类多了不好辨认症状与用药,有简便的方法吗? mjzyyonghu 发表于 2014/5/27 21:22
方法很好,就是分类多了不好辨认症状与用药,有简便的方法吗?
虽未全备。但已甚简。 欲求简单之法,亦易。多看上半部分,自能悟出。 贴下来慢慢研究 :lol: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