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1521|回复: 3

辛凉发散方面经方和时方的区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6 11:05: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直想请教一个问题,关于感冒外寒内热的治法,就是时方里的辛凉发散能不能用麻杏石甘汤来取代,症轻的就用药量少一点来控制
【病例二】幼,五岁。感冒一星期,一起即有低热,用青霉素及银翘解毒片,热势不退。反见上升(摄氏三十九度)。我往诊时,肤燥无汗,面部潮红,鼻塞(鼻塞的塞读作色),咳嗽有痰,精神较疲。脉象浮数,舌苔薄黄。审属风寒外束,肺气不宣,有郁而化热之势,即拟辛凉解表为主。用荆芥、防风各钱半,焦山栀钱半,桑叶钱半,菊花钱半,辛夷八分,牛蒡二钱,前胡二钱,光杏仁三钱,象贝母三钱。药后得微汗,身热即低(摄氏三十七度六)颈部本有湿疮,浸淫搔痒不宁。前方去荆防、山栀,加蝉衣、赤芍、连翘,取其兼能清化湿热。

比如上边的这个小孩的病
希望有实战经验的高手能解答一下

发表于 2014/3/6 12: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基本上我是從所學的脈法來區分究竟何時用麻杏石甘湯? 何時用溫病方
因為它們二者是不同的入侵路徑,一為太陽病的路徑,一為口鼻路徑

若為麻杏甘石湯則兩寸脈浮數且右大於左(且關乎氣分,故按之微有脈撐寬之感)
而此例樓主同用荊芥,防風,又用桑葉,菊花  我不懂究竟是要處理風寒還是要處理風熱
荊防敗毒散當中也有荊芥,防風二藥,脈象是寸浮緩(口鼻路徑,不同於桂枝湯太陽路徑的浮緩),可見此二藥處理的是風邪為重的外感
桑菊飲為辛涼輕劑,脈為右寸浮數  至於辛涼重劑的銀翹散則為兩寸獨大
上述的脈象皆出自溫病條辨一書及它書,非我胡謅,所以如何區分風寒或風熱,如何加減用藥,我個人是從脈做一基本判斷,個人也還在學習
 楼主| 发表于 2014/3/7 09:5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gin19762002 的帖子

谢谢回答,只是自己对脉根本不通,也不是医生,没那么多脉可摸,天天摸自己的也找不到感觉,呵呵,还是希望能通过症状来区别。
发表于 2014/3/8 22:40:26 | 显示全部楼层
伤寒脉浮缓,身不痛,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请同仁借鉴一下,或许对患者有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3 06: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