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成功案例(转载)
本帖最后由 moni 于 2013/9/4 07:23 编辑第一例:肺实脾虚气陷证 2#
第二例:放疗性肺炎 3#
第三例:水肿案 4#
第四例:重感冒 5#
第五例:顽固性失眠 6#
第六例:月经月行两度 7#
第七例:月经月行两度 8#
第八例:疑似肺心病 9#
第九例:胃食管返流证 10#
第十例:卵巢囊肿 11#
第十一例:脂溢性脱发 12#
第十二例:颈椎病 13#
第十三例:肩背痛(小肠经经气不畅)14#
第十四例:黄褐斑(气血亏虚)15#
第十五例:黄褐斑(肾斑)16#
第十六例:撞伤岔气 17#
第十七例:肩周炎 18#
第十八例:口腔溃疡十年 19#
第十九例:阴疽治疗 20#
第二十例:糜烂性胃炎 21#
第二十一例:迎风流泪 22#
第二十二例:慢性鼻炎 23#
第二十三例:球结膜下出血 24#
第二十四例:劳淋 25#
第二十五例:面瘫 26#
第二十六例:疤痕 27#第二十七例:痱子 28#
第二十八例:日晒疮(日光性皮炎)29#
第二十九例:乳癖案 30#
第三十例:崩漏案 31#
第三十一例:舌痛案 32#
第三十二例:左胸发热案 33#
第三十三例:丹毒案 34#
第三十四例:痛经案 35#
第三十五例:消渴案 36#
第三十六例:白癜风案 37#
第三十七例:脂肪瘤案 38#
第三十八例:鼻痒案 39#
第三十九例:产后缺乳病 40#
第四十例:头大面赤案 41#
第四十一例:发热案 42#
第四十二例:足跟痛案 43#
第四十三例:右胸疼痛案 44#
第四十四例:乏力案 45#
第四十五例:红蚂蚁咬伤案 46#
第四十六例:清晨腰痛案 47#
第四十七例:性功能减退案 48#
第四十八例:顽固性嗝逆 49#
第四十九例:婴幼儿腹泻 50#
第五十例:小儿营养不良 51#
第五十一例:肾结石案 52#
第五十二例:太阳中风 53#
作者:任之堂主人
本帖最后由 moni 于 2013/7/30 08:14 编辑
第一例:肺实脾虚气陷证
患者,李某,男,40岁
自感呼气困难5年余
患者5年来,每天总感到气出不上来,稍干重活即呼气困难,无咳嗽、咳痰,无咯血,无潮热、盗汗。在多家医院就治,心、肺功能均正常。吃补中益气丸稍轻,服多位老中医中药均无效,在当地十大名中医基本都看过。
2009.06.13日抱着试试看心理前来就诊,面色黎黑,说话前半句有力,后半句无力,牙齿黑黄,舌质粗糙,舌尖红,中苔黄糙,舌根白腻,肺脉滑实有力,右关若,右尺沉细,左寸浮细而软,左关涩。
诊断:气陷(肺实脾虚气陷)
分析:张锡纯治疗大气下陷为开山鼻祖,其升陷汤本人研究多年,此病人有大气下陷的病机,但病机并非如此简单。询问病史,有吸烟10年的历史,每早咳粘痰一口,结合脉相,推断病人肺中粘燥之痰较多,脾气升之受阻,肝气又受郁金所克,大气有降无升。单纯提起,上焦不能如雾,反成胶粘之状。
治疗:养肺阴、清肺痰、补脾助运、疏肝泄胆。
处方:玄参30生牡蛎20百合20黄芩15
葶苈子30白术20茯苓20芦根20
柴胡15枳实15萆薢15寄生25
竹茹15郁金20黄芪25川断20
白茅根20炙甘草10 五付
患者服完两副,即感肺中轻松,出气顺畅,劳累后稍加重,五剂服完病情得到控制,五天后复诊,原方加淫羊藿40克,五付。
2009.06.23日复诊,出气困难未在复发,嘱戒烟,勿重力劳作。继续服药3付巩固疗效。
本帖最后由 moni 于 2013/7/30 15:17 编辑
第二例:放疗性肺炎
患者,女,42岁
咳嗽5个月
患者于2008年6月确诊为乳腺癌,手术后连续放疗10次,出院后于2008年12月出现咳嗽,每次咳嗽必打喷嚏,恶寒,恶风。2009.01、02、03住院三月,咳嗽不止。2009年5月12日就诊,就诊时咳喷嚏不断,伴咳嗽,气急,心烦。右脉寸、尺部沉滑,左关涩。舌苔薄白。
诊断:咳嗽(正虚邪犯)
分析:放疗后阳气受损,风寒外袭。
处方:附子30肉桂8(后下) 干姜15芡实20
桂枝15 虎杖30 细辛12 北五味子10
枳壳15柴胡10九地30黑豆20苦杏仁20
当归15黄芪30炙甘草15 三剂
患者服后,咳嗽大大减轻,每日少发,复诊时加化橘红15克,连服六剂。
2009.06月介绍其他病人前来就诊,问之病情好转,只是吹空调时有些咳嗽,嘱咐用黄芪、当归、生姜炖鸽子吃,培养阳气。
本帖最后由 moni 于 2013/7/30 15:31 编辑
第三例:水肿案
双下肢水肿1年余,伴腰痛1月
患者1年前出现双下肢水肿,呈凹陷性,晨轻暮重,不伴恶寒发热、无胸闷胸痛、无咳嗽咳痰等不适,在医院做相关检查,心、肺、肾均正常,服用利尿剂后稍好转,停药后加重。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痛,清晨明显,起床活动后减轻。
患病来,精神欠佳,饮食尚可,睡眠可,大小便无异常,体力下降,体重无改变。
2009.04.08经邻居介绍前来就诊,诉双眼粘涩不舒,如浆糊粘着。双下肢凹陷性水肿,无静脉曲张,皮肤温度未见异常,舌质淡,舌中根部白腻,脉相虚弱,有上越之势,左右尺部沉滑。
诊断:水肿(肾虚水泛、脾虚失运)
治疗原则:补肾健脾益气、活血化瘀利水
处方:黄芪50 益母草40 川芎20制首乌40
苦杏仁30白术30扣仁15薏米仁30
苍术18车前子20生牡蛎30青风藤20
杜仲30怀牛膝20肉桂8(后)淫羊藿30
菊花20狗脊15鸡血藤25葫芦巴20
黑豆30蒲公英30甘草10 三剂
方解:黄芪、 益母草、 川芎为武汉大学医学院某教授治疗慢性肾炎的经验方,此方从西医角度能改善肾小球的滤过功能,本人治疗下肢水肿多用此方,疗效神奇,且对下肢静脉曲张也有好疗效。 淫羊藿、葫芦巴、肉桂温肾阳,化寒水成气之蒸腾(附子因春夏之交,阳气蒸腾,故未用,且脉相有上越之势,用附子怕咽喉肿痛)。制首乌养肾阴之不足(熟地因其滋腻,与水肿不符,故未用)。白术上输肾蒸腾之气于肺,苦杏仁敛肺气下降,苍术、白叩运化中焦,薏米仁、益母草、车前子从下焦利小便泄水湿,从而完成机体水湿代谢的修复和加强。狗脊走督脉,借怀牛膝之功,邀杜仲、青风藤、鸡血藤之力,既能去腰腿水湿,又能补肾经之亏乏, 黑豆、 生牡蛎驱邪而留正,可防首乌滋阴过而留弊。菊花、蒲公英清肝胆之郁火。
疗效:患者服用3剂,水肿明显减轻,守方3剂后复诊,唯眼睛模糊未彻底缓解,其他症状消失。原方加枸杞子20克,黑豆加至40克,服用3剂。一月后电话随访,未再复发。
第四例:重感冒
患者,张某,男,52岁
头疼、发热、周身酸痛一周
患者2008.12月到北京国务院上访,下火车后正好北京下雪,气温零下几度,到达宾馆即开始发热,体温38度,喝开水休息一晚后,体温未降,反出现头疼、周身酸痛,到北京协和医院就诊,静脉输液一次,没有任何改善,开双黄连口服液服后无效,三天后体温上升至39度,随同家里人联系,请求家人请去护理。
考虑路途遥远,其家属请教与我,分析情况后,告知服用APC两片,饭后服用,体温退后尽早回家救治。第四天家属告知体温已退,但周身酸疼,已买好返程火车票。得病第七天前来就诊,就诊时面色灰暗,舌质淡,舌苔灰白而滑,两尺沉紧而弦数。体温38.8度,周身骨节疼痛。
诊断:伤寒证
处方: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
生麻黄15附子30克(先煎) 细辛12克桂枝15
黄芪20羌头15克北防风20生姜20大枣10枚
两剂
方解:患者平素肾亏,长途火车,亏虚加重,下车后未蔽风寒,寒邪自膀胱经,由表入里,入少阴肾经。肾主骨,寒性收引,故骨节疼痛。附子、细辛入肾经,长驱直入,直搜肾经之寒,借麻黄之力发于表,从汗而解;桂枝解肌,散肌肉之寒;羌头为羌活之头,祛风力强,配防风逐体内之风;黄芪扶正,同时能加强防风驱风之力;姜枣调和营卫;
药少而面全,量足而效专。
疗效:服完一副,周身得汗,倍感轻松,两剂终而病若失。
第五例:顽固性失眠
患者李某,男,35岁
入睡困难伴心烦5年
患者5年来每晚只能入睡3小时,有时整夜难眠,服用多方中药无效,安定最多吃到15片才能入睡少许,伴心烦、胁痛、口苦,消瘦。就诊时思维清晰,自述病情,身体消瘦,慢性病容,舌尖鲜红伴淤点,齿痕舌.左关淤塞,左寸上延鱼际。
诊断:失眠(胆火扰心)、胁痛(胆石症)
处方:黄连10黄芩25竹茹25枳实15
白芍30生内金30枣仁25柏子仁15
柴胡10车前子20玄参20生牡蛎20
川芎20炙甘草15川楝子15 五剂
疗效:患者服完五剂,每晚不吃安定可睡4小时,且睡着无梦,质量较高,胁已不痛,自行做B超确定有胆结石。心情非常高兴。守方继续连服十剂,每晚可睡6小时左右。为巩固疗效,将上方开三剂,制成水泛丸,每次8克,每日三次,连续服用一月。两个月后带其他病人请来就诊,自述其病已康复,胆结石已无,感谢之类云云。
本帖最后由 moni 于 2013/8/10 17:36 编辑
第六例:月经月行两度
赵,女,28岁
月经月行两度五年余
患者5年来,每月月经两次,而且量大血鲜红,每次持续7天左右
因准备结婚,身体太差,前来就诊,就诊时由于出血过多,面色恍白,舌质淡白,两侧鲜红。脉上实下虚,细如丝,左关淤塞。
诊断:经乱
分析:患者平素肝气太盛,加之个性太强,逢事又不尽如人意,故肝气郁结,火积太盛,逢排卵期时,疏泄之肝火下迫宫中,血脉怒张,血管破裂,故鲜血流注,误认为经血。长期火盛,阴份亏耗,阴虚无以制阳。宜滋氺函木法。
方药:熟地30 川穹12 当归身15 白芍30(醋炒)
人参15 紫草25 炒槐花20 生麦芽10 阿胶20(烊化)五剂
前后加减连服15剂,来月经,量少,色、质正常,十五天后未出现再次月经,随访3月未发。
第七例:月经月行两度
患者,刘,女,32岁
自2009.02月开始月经月行两度,未发病时,每月1号左右来,前后错差不到2天。
3月3号来后,3月16号又来。4月2号、4月16号均出现经血。
5月3号来月经,前来就诊,未诉其他不适。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涩兼有迟象。
诊断:经乱
分析:2月份来月经时,因平素身体较好,未注意保养。此次来月经正逢气温降低,加上经期经脉空虚,寒凌胞宫,导致月经下而不尽,14天后,到达排卵期,肝气疏泄较过,子宫收缩,故又出现黑色经血。
治疗:暖宫散寒,活血化瘀
方药: 艾叶8小茴香15香附子12川牛膝15桃仁20红花10赤芍30桂枝10丹皮15茯林20益母草15附子20(先煎1小时) 三剂
结果:5月,6月均未出现来两次的情形。
本帖最后由 moni 于 2013/8/19 01:13 编辑
第八例:疑似肺心病
患者,张,女,58岁
心慌、胸闷活动后加重一月余。
患者一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慌、胸闷,活动后加重,伴乏力,大便时下坠感。
当地医院按肺心病予以治疗2周无效,后服用中药5剂未能缓解,经亲友介绍前来就诊。
就诊时症状同前,伴口泛粘痰。舌质淡,苔薄白。
脉象:左寸微似绝,左关郁滞,左尺细;右寸细,右关涩,关尺之间郁滞,右尺细弱
中医诊断:心悸
西医诊断:慢性肠炎;胆囊炎;心肌缺血
病机分析:
左关郁滞,肝胆疏泄失常,气机郁滞,心为子脏,肝气无以上达,故心气不足(西医所谓胆心综合征)。
左寸微似绝(脉经云:左手寸脉阳绝者,小肠有徵瘕),结合右关尺间郁滞,确定小肠有慢性炎症,可能有息肉。小肠经气淤塞,自然导致心气不畅(心经下络小肠)。
处方:
红藤20 败酱草20 干姜15 木香20
槟榔15 三七15 浙贝15 茯林20
车前子12 姜黄15 煅牡蛎30 枣皮10
丹参30 菖蒲12 制首乌20 白术15
火麻仁20 生麦芽20 黄芪20
三剂 2009.06.05
疗效:患者服完三服药后,心悸大为好转,乏力减轻,大便已无下坠感。守方加桂枝10克,继续服用三剂。
06.08号复诊,病若失,但右关尺间郁滞仍在。
建议采用散剂消磨小肠徵瘕。
红藤50 败酱草50 三七50 干姜40 浙贝50
槟榔30 白芍50 生牡蛎50 桂枝20 菖蒲20
丹参40 人参40
共为末,每次5克,每日三次,饭前服用。
本帖最后由 moni 于 2013/8/11 23:43 编辑
第九例:胃食管返流证
患者李某,女,63岁,胸骨后刺痛半年余。
患者胸骨后刺痛伴泛酸半年,在当地三甲医院连续做胃镜5次,诊断为胃食管反流,怀疑食道下段CA,但多次病理切片检查,均不能确定。服中西药数月未见好转,经朋友介绍请来就诊。
患者慢性病容,说话费力,精神焦躁,舌质暗红,苔薄黄而腻,左寸弱,左关尺弦滑;右寸浮郁,右关尺沉细而弱。
诊断:肝胃不和
处方:柴胡12克法半夏15克黄芩25克黄连6克吴芋4克
大贝30克海蛸25克白芨15克瓦楞子20克(打)
黄柏10克砂仁10克炙甘草25克丹参30克 五剂
上方加减服用15天后,刺痛消失,饮食正常,未再返酸。今日再开一剂,为末,每次5克,开水冲服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