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静如水
发表于 2006/4/17 11:13:39
如果没有读完本文,请勿发言。本人已在文中明确指出阴阳对于中医的重要性,本人也明确说明对于火神派的看法,我很敬服真正的火神派,但是对于那些随便就能冒充而且有诸多邪说的同志一直持有反感态度,刘文澄说的很对:“不明水火阴阳,难成中医大器。”正是因为本人希望现在的医生能在明辨阴阳的基础上,对证施治,至于温病的问题,柴胡同志不太了解,他可能没研究过,所以不予之讨论。应该作苍生之大医,不应作含灵之巨贼!
易道
发表于 2006/4/17 11:54:29
青年人 手淫纵欲,往往首先导致 肾阴虚,长此以往,逐渐导致 真阳 虚,此真阳是肾之元阳
而中老年人 主要是 阴阳两虚,真阴真阳具虚,想要长生,益气养阴为妙,偏重于养阴,而如果追求精力旺盛,体质强,温阳为主
因为生命好比蜡烛,燃烧的过旺,消耗的就快,但火气过小,人的抵抗力又低,又会受到外邪的干扰
所以对于养生长寿而言,温阳补气滋阴共用,主要补气,其次滋阴,再其次温阳,气属阳,但能产生阴与阳,所以补气是很重要的
而对于青年人而言,因为纵欲往往先导致阴虚,再为阳虚,所以如果出现明显的阴虚,应主滋阴,如主要是阳虚,应主补阳,而对于一般中青年人,阳虚是主要的,所以要精力充沛,还要补阳为主,辅以滋阴,阴中求阳,平衡阴阳!
而对于治病,关键是“辨症”,症状表现为阳虚还是阴虚,还是阴阳两虚,并且这种阴阳有局部脏腑的阴阳,亦有整体的阴阳,亦有脏腑之间的复杂的关系
当然,肾之元阳 非常重要了,其乃生命的原动力,不过不要忘了,阴阳互生阴阳相克的基本道理,不要忘了 阴中求阳才能深化无穷
莲华
发表于 2006/4/17 11:55:07
楼主此文内容很广,主题甚多,略欠条理,没有分段。
恐怕不易促读,请楼主可否整理一下命题、论点、论据,以便阐述楼主观点,以供读者学习。
kjy49
发表于 2006/4/17 12:32:06
现在强调火神论者正象主张者所说的那样,西药抗生素当道,造成疾病多阳虚的现实,有其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但在强调的同时确实要防止温燥的流弊,更不能不分青红皂白的温补。病人不懂中医,做医生的更要慎重,在普及中医知识,让病人对疾病有正确和辨证的有点认识是医生的责任,否则对病人的伤害是无穷的。特别是网上看病的医生和病人尤其需要注意如此。
从古到今,从历史角度看,持一家之说的医生更要历史辨证看待自己的理论和学说,它只能是部分地符合了当时的治疗条件和环境。而新学中医的人更不能一开始就陷入这局限的圈子里。
现在的中医教育确实是个大失败,教师都是本本教育,少了以往师承的临床实践教育。盲从的多。在实践中掌握中医的精髓是需要几十年的功夫。
心静如水
发表于 2006/4/17 13:23:46
Originally posted by 易道 at 2006/4/17 11:54:
青年人 手淫纵欲,往往首先导致 肾阴虚,长此以往,逐渐导致 真阳 虚,此真阳是肾之元阳
而中老年人 主要是 阴阳两虚,真阴真阳具虚,想要长生,益气养阴为妙,偏重于养阴,而如果追求精力旺盛,体质强,温阳为 ...
讲得好。正如傅青主所说,纵欲者,阴先去,而后,阳随之而往。至于青年人,我觉得应以阴为主,六味地黄丸即有此意(虽然此药为小儿设)
中易
发表于 2006/4/17 13:53:13
Originally posted by 心静如水 at 2006/4/17 13:23:
讲得好。正如傅青主所说,纵欲者,阴先去,而后,阳随之而往。至于青年人,我觉得应以阴为主,六味地黄丸即有此意(虽然此药为小儿设)
无阳助,欲何以纵?纵欲之快感哪里来?分明就是阳气发泄而来!
我以为,纵欲必是阴阳一起失泄,没什么先后之分。所以用药也是八味肾气丸,而非六味。
心静如水
发表于 2006/4/17 16:12:15
再者,中医治病讲究信手拈来,大家看古代的铃医,看傅青主,看赵学雅,看病不着痕迹,看叶天士,往往又出人意表,叶天士也讲五运六气,也讲望闻问切,缘何现在的诸位“火神”皆可网上治病,难道大家看见的面色都是一样的?舌色都是一样的?诊断如此粗糙,正犯仲景序中所言“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人迎跗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名堂阙庭尽不见察....”当真是窥管而已
梁知行
发表于 2006/4/17 16:57:48
"火神派"的首领郑钦安老的书也有详辩阴虚的章节,其在书中强调用热药,是因当时当地的医风和流弊而有感而发的!
舍得至尊
发表于 2006/4/17 17:15:27
针对个案,大家可以好好交流沟通。
泛泛而谈,我们不如回家好好学习。
keydoor
发表于 2006/4/17 23:22:15
王正龙老师从未在任何场合说自己是火神派
相反后学多次亲耳听到王老师说一切要以内经伤寒为依据,不是他爱用四逆汤,而是不得不用,他也想用六味,但是找不到这样的人。
楼主对王老师的学术未能真正了解就在这大放厥词,恐怕不是一个做研究搞学问的人应有的态度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