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辅 发表于 2012/12/7 20:24:10

说的很对,妄补则死。
重病,久病,必须先醒脾开胃。

乾辅 发表于 2012/12/7 20:24:13

如果连五谷都运化不了,何以运化药物。

灶心土 发表于 2012/12/7 22:19:05

其实写这些东西,一方面是想给其他自学者一个参考,同时也是对自己所学的一个总结。我觉得有时把他写下来,会比光在头脑里想会更有条理一些。还有就是过一段时期之后,可以再回过头来看看,比较一下自己的想法或者思路有没有什么变化。

这里我想补说明一下,就是我前面写的那些东西,为了解释或者表达的方便,举例说明的那些并不是很科学全面的。像那个麻黄汤和桂枝汤,我希望读者不要误解为只要是风寒感冒就可以用麻黄汤和桂枝汤,这两个方是以伤寒论里面的六经理论为指导的,你如果对这个理论没有很好的理解,就不能轻易的用这个方。我想这就是为什么前面有两位,一位说我废话多会误导他人,一位让我不要用免疫系统这些名词的原因。

学过伤寒论的都知道,麻黄汤和桂枝汤是治太阳病的,前提是要“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然后再考虑有汗无汗的问题。如果不知道这个前提,而用其他理论或者西医的理论,看到风寒感冒就用麻黄汤,那肯定是不行的。比如老年人或者本来身体就虚弱的人,这些人外感风寒,就是感冒了,他们表现出来的可能不是太阳病,而少阴病“脉微细,但欲寐也”。这个时候你用麻黄汤,那真的要看运气了。

所以这里我想再说一个自己的个人体会给大家参考一下,就是你要用什么方之前,一定要先理解立方人的理论,你要用伤寒论里的方,就要懂六经理论,你要用火神派的方,就要懂火神派的理论,其他所有方都是一样。我经常看到,有些熟读伤寒的人,伤寒里面的方用得很好,而对后世的一些时方却媸之以鼻,因为他用过之后觉得无效。同样一些学后世那些理论的人,用时方用得很好,而对伤寒里面的方同样是不削一顾。这是为什么呢?我想这绝不是方的问题,而使用这个方的人,并没能很好的理解立方者的理论,没能很好的用这个理论来指导使用这个方,是使用者自己的问题,而不是方的问题。如果一个方是根本无效的、没用的,他又怎么可能流传开来呢?

同样,我们再拓展一下,说说中医西医的问题。现在学中医的,很多都会攻击说西医治不好病或者是在害人,但我就想不明白,如果西医真的这样无用、这样害人,那西方那些国家,没有中医治疗的,不是要全部死绝了吗? 同时,那些学西医的也会攻击说中药根本治不好病,为什么呢?因为现在很多西医用西医的理论来指导使用中成药,用消炎或者抗过敏之类的理论来指导使用中药,效果可想而知。

所以我想说的是,这根本就不是某个理论或者药物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是运用这些药物的人根本就没有很好的理解或者掌握运用这些药物的理论方法,或者是出于其他目的而故意为之。

所以作为一个自学者,我觉得要抱着开放的心态,不管什么理论方法或者药物,只要是有效的,我们就要接受他使用他。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出现一些无效或者错误,我们要学会反躬自省,而不是把这些理论或者方药贬得一无是处。

人生学徒 发表于 2012/12/7 22:31:35

有理有据中正中肯。特别对中医派系之争,中西医之争说的说的清楚明白。任之堂主余浩写的万病从根治,和您说的一样好。便于初学者学习领悟。

二泉映月 发表于 2012/12/7 22:39:57

本帖最后由 二泉映月 于 2012/12/7 22:42 编辑

楼主的很多思路让我大开眼界,观点新颖但又于理能通。深有所获。我虽然没有能力鉴别楼主所说的是不是真理,但最起码又让我获得了另一种思路让我去探索、实践。谢谢。
希望多讲一些,蛮开胃的。

杏园春晓 发表于 2012/12/7 23:21:23

楼主的思维很灵活、开阔,中医需要你这样的人来继承和发扬。

二泉映月 发表于 2012/12/7 23:29:31

刚才回味了下楼主的帖子,突然明白为什么补血的黄芪当归汤,黄芪的用量是当归的两倍了。以前只是理论上知道补血方,得是气药大于血药。补气方,得是血药大于气药。现在明白黄芪量大,是先帮助恢复身体的生血机能,然后顺势补以当归以生血。这样,机能和补血物质同时到位了,就能迅速补血了。如果仅仅以黄芪来补血,不是不可以,只是速度上会打折扣。如果仅以当归补血,不是不可以,但机能没恢复,当归只能是事半功倍,甚至是泥牛入海了。只有两者有机地协同,才效果最好。以此类推,如果患者的身体非常虚弱,则黄芪之量,可能就不止用两倍,可能是三四倍了。

不知道我这么琢磨楼主的思路,是否正确?

灶心土 发表于 2012/12/7 23:50:06

二泉映月 发表于 2012/12/7 23:2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刚才回味了下楼主的帖子,突然明白为什么补血的黄芪当归汤,黄芪的用量是当归的两倍了。以前只是理论上知道 ...

我觉得这个还可以和独参汤结合起来理解,“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当一个人大失血后造成阳气虚脱,脉微欲绝,如果按一般的理解,这时是血少了,应该用补血药啊,为什么用大补元气的人参呢?那是通过补气来造血吗?其实也不是的,血不可能造得这么快。我觉得这个就要结合“血为气之母”来理解,就是血为气的载体,独参汤的作用并不是补血,或者简单的补气,他其实是通过提高血对气的运载能力,从而使身体的各个部份在血液减少的情况下,同样有足够的气来供应,从而保持身体五脏六腑能够正常运作。

灶心土 发表于 2012/12/8 00:10:46

杏园春晓 发表于 2012/12/7 23:2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楼主的思维很灵活、开阔,中医需要你这样的人来继承和发扬。

杏园大哥谬赞了,在下其实也就看了几本医书,平时也只是给自己的家里人看看病,临床经验少得可怜,很多想法也只是自己的读书体会,还需要通过实践来验证的。

飙魂 发表于 2012/12/8 04:16:21

灶心土 发表于 2012/12/7 17:1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是不是觉得这样说太肤浅了?不够玄?

这样的说法跟中医学院的说法有什么区别呢,非要把现代生理学跟中医扯在一起,古代的医生不知道什么叫免疫系统,不一样治病么?

结果,中医学院培养出来的中医,观念里就是这个药可以杀菌,那个药可以增强免疫力,这个药方可以消炎,那个药方可以增加白细胞活性。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查看完整版本: 很多初学者没能明白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