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李园主人 发表于 2012/1/16 21:12:12
但是,阳药运行反应与中毒及药证不符在症状上是有很多处极为相似的,到底该怎样鉴别呢?郑钦安书中所列辨识标准:“以不思冷水为准,即吃一二口冷水皆无妨”、“以饮食渐加为准”、“三五日自已”;张存悌先生认为:不思冷水提示津液未伤,饮食渐加提示脾胃健和,三五日自已说明正胜邪退,这几条标准足以鉴别了。杏李园主人 发表于 2012/1/17 16:28:32
笔者对此,并不完全赞同。“饮食渐加”既可以是脾胃健和,也可以是过用辛热而造成壮火食气、消谷善饥,这与用激素药后饮食增加的道理是类似的。“三五日自已”既可以是正胜邪退,也可能只是轻度中毒,停药数日,毒素排净、自行恢复的表现;不只是附子等阳药,任何原因的轻度中毒都有可能三五日自已。而“不思冷水”的情况就更为复杂,不思冷水者是津液未伤,而思冷水者则未必就一定是津液已伤,也可能只是胃中实火而其他处虚寒,这种寒热错杂的情况决不能忽视,由于方剂中寒热比例失当,或煎煮不得法,致使不是热治寒、寒治热,反而成了火上加油、雪地加霜。杏李园主人 发表于 2012/1/18 09:04:17
此患寒热均真,用药自当寒热并投,但寒热比例稍有不当,即变证蜂起,最后固定在上方药味及比例,始头脑清、小腹暖,上下皆舒。若温药稍过重,则现口唇起泡、舌僵等,误认为阳药运行反应,妄加温药之量,祸不旋踵。杏李园主人 发表于 2012/1/18 16:07:11
临床所见,这类寒热均真的患者非常多见。如虚寒胃痛者,日久多郁而化火,此火即真火,表现为既怕冷又怕热,如果拘泥于阳虚,单纯使用温热药物,就会出现疼痛加重或吐酸、打嗝,胃中灼热感,若误认为阳药运行反应,以为是“服至腹中发热难安,然后与以一剂滋阴”,未有不偾事者。正确的治疗应该是寒热并用,并在寒热药的比例上仔细斟酌。对于轻者,我常用黄芪建中丸合清胃黄连丸,重者多用附子、干姜与公英、栀子等为伍,效果不错。而寒热错杂均真又不局限于一胃痛,如痹症寒热错杂、妇科炎症寒热错杂等等,治疗上大体如此。杏李园主人 发表于 2012/1/19 10:02:54
年前最后一次发贴了,提前祝各位朋友过年好。杏李园主人 发表于 2012/1/19 10:06:45
一个医者,临证日久,所遇患者病情往往是五花八门的,特别是农村的老乡们,很多人就诊时就已经是虚实寒热并见的了。这时医者若只见阳虚的一面,单纯使用辛温之品组方,就会出现很多变证。而医者若仍执迷于“阳药运行反应”之说,就很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现在的网络中医界,有将“阳药运行反应”极端化的趋势,凡是服用热药后出现的非正常反应,都归结于“阳药运行反应”。更有甚者,还以权威的姿态告诫患者:不要停药、不要换药、不要去医院抢救、一定要挺过这一关等等,结果导致患者出现严重事故甚至是死亡的案例,时而有之,看来真是触目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