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gzpf 发表于 2011/10/2 22:38:10

三黄片 是现代人的保健良药(原创)

本帖最后由 bygzpf 于 2011/10/2 23:03 编辑

三黄片 是现代人的保健良药(原创)
         本人在门诊中对好多病 好多人 大量长期使用三黄片 虽然效果很好但还是 引来好多非议特此辑文算做本人使用三黄片用意的阐述吧。

         现代药理学也证实大黄具有抗菌作用.且抗菌谱广、作用强,有效成份主要为大黄酸、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和芦荟大黄素,其中以芦荟大黄素作用最强.其抗菌机理是对细菌细胞核酸和蛋白质合成的阻碍作用,还能抑制二十碳稀酸类异常代谢,增加细胞保护机制,抗凝抗栓。改善微循环,有抗厌氧菌作用,特别是对常见的脆弱杆菌的抑制作用尤为显著。大黄还具有清除自由基,促进肠黏膜杯状细胞增生,改善肠黏膜通透性的使用。临床上根据大黄的这些药理作用,可治疗多种疾病。含大黄的国家标准复方中成药品种达801种,占所有中成药品种高达10%以上的比重,并且大黄已作为一个世界性药物载入19个国家的药典。    我们会经常遇到一些高血脂高血压的病人,询问在中药或中成药当中有什么降脂明显的药物,在这些人传统眼光里,始终认为西药副作用过大,中药相对安全。我一般建议他们,服用一点大黄或处方中含以大黄为主的中成药,比如“三黄片”“一清颗粒”“黄连上清丸”等。    在老百姓眼里大黄不过是解决便秘的泻药,而“三黄片”“一清颗粒”“黄连上清丸”不过是清火解毒的药物。你让他们长期吃,他们很惧怕,疑虑重重。    三黄片说明书【功能与主治】也仅仅说其能:“ 清热解毒,泻火通便。用于三焦热盛,目赤肿痛,口鼻生疮,咽喉肿痛,牙龈出血,心烦口渴,尿黄便秘;急性胃肠炎,痢疾。”    大黄,《神农本草》中记载:“大黄味苦、寒、主下瘀血,破瘕瘕积聚。荡涤胃肠、推陈致新、安和五脏”之功效.    原天津医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咸中认为大黄有五个方面的作用:(1)调整胃肠运动,(2)改善血液循环,(3)清洁肠道,减少毒素吸收,(4)保护肠屏障,(5)调整免疫,保护器官。    现代药理学也证实大黄具有抗菌作用.且抗菌谱广、作用强,有效成份主要为大黄酸、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和芦荟大黄素,其中以芦荟大黄素作用最强.其抗菌机理是对细菌细胞核酸和蛋白质合成的阻碍作用,还能抑制二十碳稀酸类异常代谢,增加细胞保护机制,抗凝抗栓。改善微循环,有抗厌氧菌作用,特别是对常见的脆弱杆菌的抑制作用尤为显著。大黄还具有清除自由基,促进肠黏膜杯状细胞增生,改善肠黏膜通透性的使用。    临床上根据大黄的这些药理作用,可治疗多种疾病。含大黄的国家标准复方中成药品种达801种,占所有中成药品种高达10%以上的比重,并且大黄已作为一个世界性药物载入19个国家的药典。    在汉代名医张仲景的《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所用中药合起来有166种,各种药在其中的使用次数是不一样的,其中大黄的使用次数排在第11位,仅次于甘草、大枣等常见药物。《伤寒》《金匮》加在一起一共有252个经方,使用了大黄的经方一共有30个,占经方近1/8。    从张仲景后世经方派名医对大黄的运用来看,大黄的功能不少于六个方面,一是攻下导滞,以大小承气汤为代表;二是活血破瘀,有桃核承气汤、下瘀血汤、三黄泻心汤;三是降逆止血,代以大黄甘草汤、三黄泻心汤等为代表;四是退黄消疸,以茵陈蒿汤为代表;五是利淋祛水,以大泻心汤,大黄汤等为代表;六是清热解毒,以大黄牡丹汤,三黄泻心汤等为代表。大黄所治的病都是各种瘀滞造成的病,临床范围很广。
       1990年,在河北承德召开的第一届国际大黄学术研讨会,出席本次大会的代表来自中国、美国、日本、意大利等地。大会就交流了大黄及其制剂在抗肿瘤及治疗危重症、疑难症和六高症(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感染、高尿酸、高黏度)等方面的成果。而三黄片、一清颗粒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方剂。    “三黄片”由大黄、黄连、黄芩三味药组成;至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改做蜜丸,名三黄丸;《普济本事方》收载散剂,名三黄散;1958年由邯郸制药厂研制成片剂,名三黄片;后又将处方改为:大黄、盐酸小檗碱(黄连素)和黄芩。近几年又根据原方研制出了“三黄胶囊”,“一清颗粒”。   《金匮要略》原文中说:“心气不足,吐血、衄血(鼻腔出血),泻心汤主之。”由于方中黄连具有清热泻火,黄芩清热止血泻火,大黄活血导滞,所以本方为古代止血良方,后世的黄连上清丸、清宁丸都是在其原方基础上变化发展而来的。清代名医陈修圆就说过:“余治吐血,诸药不止者,用《金匮要略》泻心汤百试百效。”并认为其效在于重用生大黄,以行瘀。现代医学临床表明:三黄泻心汤、黄连上清丸、清宁丸(三黄泻心汤同类药物)的确可以用于各种疾病引起的吐血、衄血(鼻腔出血)、咯血和颅内出血,并有降脂降压作用。    近几十年来,由于现代人生活优越,膳食结构的改变,中国人的体质有了很大的变化,体内产生的废物无法代谢,往往囤积在体内产生瘀滞。许多青年人、儿童都也呈现出“红光满面”、腹大腰圆等体征。人的体质由虚变实,由营养不良转为营养过剩。患代谢性疾病的高血脂症、肥胖病症、糖尿病病人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年龄趋于年轻化,人数大幅度增加,中药降脂成了当今医学临床研究的热门,而大黄这味药就是许多临床医生擅长运用的药物之一。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提出:体格壮实的中老年人可经常服用一些大黄。每日6~ 9克代茶饮,或服用大黄制剂的:黄连上清丸、三黄片、一清颗粒等,有改善体质,预防心血管疾病有独特的效果。江苏南通中医院名医朱良春老师经验方也是用大黄粉每日2~4克或清宁丸(三黄片类制剂),服用1~2个月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下降明显;坚持服用,老年斑都可消退。上海中医药大学名医焦东海老师发现大黄降脂疗效明显确切,大黄醇提取物降甘油三酯的效果高于降低血清胆固醇的效果,同时有降低“六高”的作用,并无不良反应。他的降脂的经验方有:大黄粉装胶囊,每天2~4粒,据反映服用1~2个月见效,大部分患者服用后腹胀减轻,食欲好。说明大黄降脂并非完全是通过泻下解决问题。
    三黄片处方最早见于医圣张仲景的 伤寒杂病论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篇中: 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大者,大黄黄连黄芩泻心汤主之。大黄黄连黄芩泻心汤方: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黄芩一两。右三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
    后代医家又将此方广泛应用:
《严氏济生方》 [宋·宝元] 严用和(公元1253年)    [痼冷积热门 痼冷积热论治] 三黄丸治三焦积热,头目昏痛,肩背拘急,肢节烦疼,热气上冲,口苦唇焦,咽喉肿痛,痰涎壅滞,眼赤睛疼,及大便秘涩,或下鲜血。 大黄(酒蒸)黄连(去须)黄芩(各等分)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不拘时候,用温熟水送下。如脏腑壅实,。。。。。。。
《脾胃论》,金元,李东垣,公元1249年[公元年起] 11249后序[卷下] 三黄丸
治丈夫、妇人三焦积热。上焦有热,攻冲眼目赤肿,头项肿痛,口舌生疮;中焦有热,心膈烦躁,不美饮食;下焦有热,小便赤涩,大便秘结。五脏俱热,即生痈、疮、痍。及治五般痔疾,肛门肿痛,或下鲜血。
黄连(去芦)黄芩(去芦)大黄(以上各一两)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用熟水吞下;如脏腑壅实,加服丸数。小儿积热,亦宜服之。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宋,陈言,公元1174年[卷之八 六极证治] 三黄丸
治骨实极,热,耳鸣,面色焦枯,隐曲膀胱不通,牙齿脑髓苦痛,手足酸疼,大小便闭。 黄芩(六两,冬用三两)大黄(二两,冬用四两,夏用三两)黄连(春用四两,夏用七两,秋用六两,冬用二两) 上三味捣,和蜜丸,豆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米饮下。

《仁术便览》,明,张洁, 公元1368-1644年 中医古籍
[卷二 消渴] 【三黄丸】
治男子妇人五劳七伤,消渴不生肌肉,妇人带下,手足发寒热者。春三月黄芩(四两)大黄(二两)黄连(四两) 夏三月黄芩(六两)大黄(一两)黄连(一两)秋三月黄芩(六两)大黄(二两)黄连(三两)冬三月黄芩(二两)大黄(五两)黄连(三两)上三味,随时加减,为细末,炼蜜丸如大豆大。每服五丸,日三服。不去,加七丸,服一月愈。

《仁术便览》,明,张洁,公元1368-1644年 中医古籍[卷四 小儿诸病] 【三黄丸】
治小儿诸热,兼治身黄、黄胆、衄血、便血。见火门。一方小儿尿血。用甘草汤调益原散,加升麻末,尤好。

《小儿药证直诀》 [宋] 钱乙(公元1032~ll13年)[卷下•诸方] 三黄丸
治诸热。 黄芩(半两去心)大黄(去皮湿纸裹煨)黄连(去须各一钱)上同为细末,面糊丸绿豆大或麻子大。每服五七丸至十五丸、二十丸,食后,米饮送下

《医方考》,明代,吴昆,公元1584年 中医古籍[卷三 虚损劳瘵门第十八] 三黄丸
黄芩(酒炒,春四、夏秋六、冬三两)黄连(酒炒,春四、夏五、秋三、冬一两)大黄(酒浸,九蒸晒、春三、秋二、夏一、冬五两) 消渴羸瘦,不生肌肉,其人善谷者,此方主之。上件皆火证也。火炎则水干,故令消渴。燥万物者,莫乎火,故令羸瘦,不生肌肉。火甚则速于传化,故善谷。芩、连、大黄,苦寒物也。寒能胜热,苦能泻火,火去而阴自生,阴


《备急千金要方》,唐•永微三年,孙思邈,公元652年[卷二十一消渴淋闭方 消渴第一] 巴郡太守奏三黄丸
治男子五劳七伤,消渴,不生肌肉,妇人带下,手足寒热者方。春三月黄芩(四两)大黄(三两)黄连(四两)夏三月黄芩(六两)大黄(一两)黄连(七两)秋三月黄芩(六两)大黄(二两)黄连(三两)冬三月黄芩(三两)大黄(五两)黄连(二两)上三味随时加减和捣,以蜜为丸如大豆,饮服五丸,日三。不知稍加至七丸,取下而已,一月病愈。久服走逐奔马,常试有验。(一本云∶夏三月不服)。

《儒门事亲》,金,张从正,公元1127年—1279年 中医古籍[卷十三 刘河间先生三消论] 三黄丸
主治男子妇人,五劳七伤,消渴,不生肌肉,妇人带下,手足发寒热者。春三月∶黄芩(四两)大黄(二两)黄连(四两) 夏三月∶黄芩(六两)大黄(一两)黄连(一两)秋三月∶黄芩(六两)大黄(二两)黄连(三两)冬三月∶黄芩(三两)大黄(五两)黄连(二两)上三味,随时加减,捣为细末,炼蜜和丸,如大豆大。每服五丸,日三服。不去者加七丸。服一月病愈,尝试有验矣。

《千金翼方》,唐•开耀二年,孙思邈,公元682年 [卷第十九•杂病中 消渴第一] 三黄丸
主男子五劳七伤,消渴,不生肌肉,妇人带下,手足寒热方(巴郡太守奏)。春三月∶黄芩(四两)大黄(三两)黄连(四两) 夏三月∶黄芩(六两)大黄(一两)黄连(七两)秋三月∶黄芩(六两)大黄(二两)黄连(三两)冬三月∶黄芩(三两)大黄(五两)黄连(二两)上三味,随时合捣为末,炼蜜和如大豆。饮服五丸,日三,不知稍增至七丸,服一月病愈。久服,行及奔马,尝试有验。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初刊于宋•元丰年间,太平惠民和剂局所,公元1078年-1085年 [卷之六 〔吴直阁增诸家名方〕] 三黄丸
治丈夫、妇人三焦积热,上焦有热,攻冲眼目赤肿,头项肿痛,口舌生疮;中心膈烦躁,不美饮食;下焦有热,小便赤涩,大便秘结,五脏俱热,即生疽疖疮痍般痔疾,粪门肿痛,或下鲜血。 黄连(去须、芦)黄芩(去芦)大黄(煨,各十两)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用热水吞下,如脏腑壅实,加服丸数小儿积热,亦宜服之

中医辞典:词条:积热积热   病证名见《幼科全书》。指小儿表里遍身俱热,日久不止,颊赤口干,小便涩。由于过食乳食肥甘,复因重被厚棉,炉火侵迫所致。治宜清热消积,用三黄丸下之,继用凉惊丸调之。

先辑这些但愿对大家有帮助。我的用法 以后再慢慢说。
先说一例特殊的吧 http://www.ngotcm.com/forum/thread-113778-1-1.html
初一遇疼案(原创)
         2月3日 大年初一 16时余正在家睡觉 一原来的病人 来家求救其老公64年生人右肩膀痛疼厉害不能转侧三十疼一天 晚上不能躺 吃止痛片 稍好一会初一仍疼 不能转侧 本想捱到初二再治 痛的实在忍不住 邀余出诊 见病人面垢痛苦面容头背腰直立状身不能转侧懒得说话   右关脉实数嘱其即吃三黄片两板48片 2小时后吃加味逍遥丸2袋晚11时再服三黄片两板48片 1时再加味逍遥丸2袋次晨6时再服三黄片两板48片   今8时来电大喜 左晚服药后 痛减 一直未解大便 今晨近8时 解大便逾一脸盆奇臭 痛疼顿消现已状若常人。

野医 发表于 2011/10/3 10:47:46

先生用中成药用精了!其实成药较汤药有其优点,至少在选材方面药厂比不识药的患者强,劣质药材较少。目前市场状况,抓饮片不怎么地道,质量不好保证。

guo3fen 发表于 2011/10/4 07:48:06

这类药太凉不宜久吃。还是温补肾阳引火归元!

老土 发表于 2011/10/4 12:14:56

bygzpf版主确实很强大!从《中医治疗现在感冒的简单方法》里就领略到了。
   学习了!

nanshanju 发表于 2011/10/4 18:56:37

苦寒药怎么可以常吃???
这不是害人吗!!!

baiduba 发表于 2011/10/5 12:00:57

前列腺感觉总是发热,淤堵可以用三黄片吗

bygzpf 发表于 2011/10/5 14:53:45

baiduba 发表于 2011/10/5 12:0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前列腺感觉总是发热,淤堵可以用三黄片吗

需知出生年月

zmd168 发表于 2011/10/5 19:11:26

请问先生,颌下腺囊肿,舌头痛,说话不利索,可以吃三黄片吗?

千辛万苦 发表于 2011/10/5 19:36:10

常吃不败脾胃吗,偶想知道:lol:

天南星 发表于 2011/10/5 19:57:42

穿的少贪食寒凉吹空调的人那么多三黄片不像以前那么畅销了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查看完整版本: 三黄片 是现代人的保健良药(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