飙魂 发表于 2012/11/17 03:40:13

本帖最后由 飙魂 于 2012/11/17 04:55 编辑

哈哈,主贴里边那些医生开菊花薄荷什么的,一看就是温病派的脑残,最可悲的是这些脑残的药方现在做成中成药和冲剂放在药店里卖,销量还挺好的……现在随便感冒咳嗽腹泻,都给你开清热解毒的药物,估计是我们国人太热血了。

dl26919 发表于 2012/11/17 17:54:55

不懂就问 发表于 2012/11/16 21:1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开篇的脉学以后再学吧。
      初学可以从‘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开始学习。
   郝万山伤寒论讲 ...

谢谢楼主 你说的郝万山胡希恕老师的材料是音频还是文本类的文件,我想找个mp3的音频文件,可以随身听,不知哪里有?谢谢阿弥陀佛。

dl26919 发表于 2012/11/28 16:30:30

楼主的文章看了很多天了,很受教育,必须向你学习,有个问题请教一下   我目前在看前辈郑钦安的《医学阐释》,其中的药量有一两一钱的,我们怎么来换算啊?记得有人说《伤寒论》里面的一钱相当于现在的3克,那么郑老师的也这么换算吗。谢谢   阿弥陀佛。

ptfgp 发表于 2012/11/28 22:14:24

是的,多看多懂呀。

不懂就问 发表于 2012/11/29 09:39:20

dl26919 发表于 2012/11/28 16:3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楼主的文章看了很多天了,很受教育,必须向你学习,有个问题请教一下   我目前在看前辈郑钦安的《医学阐释》 ...

《伤寒论》里面的一两相当于现在的15.6克,一剂药一天分三次服用,相当于今天的三天的药量。老一辈经方中医一天一剂药,一次服完,按每两3克换算,药量非常小;今天不少人按每两5克换算1天1剂的药量。我一般也是这么换算,但1天2剂同时煮,分2次服用,感觉效果比一天服一次好得多了.
郑钦安的《医学阐释》删繁就简,以阴阳为纲,容易把握,有许多真知灼见。属于老一辈经方学家。

不懂就问 发表于 2012/11/29 09:42:08

ptfgp 发表于 2012/11/28 22:1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是的,多看多懂呀。

用《伤寒论》做基础,读其他书都为读《伤寒论》服务,这样,就像下围棋由了根据地,不会杂论无根基。

dl26919 发表于 2012/12/1 21:39:09

1、冬天比别人怕冷,穿的衣服比别人多;夏天不喜欢空调冷气;一吹冷气就不舒服。
2、喜欢喝热饮,不喜欢喝冷饮。不能喝冰水;吃寒凉的水果就拉肚子。
其他特征:
手脚比较冷,特别是冬天;夏天稍一吹空调就觉得手脚很冷。
舌边常常有齿痕。
爱打瞌睡,总是精神不太好,脉搏比较细微。(“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感谢楼主 你总结的太好了   我就是你说的这样的人,刚刚开始服用附子理中丸呢,我后背左侧的肺腧穴附近非常怕冷风,稍微凉一点点,后背就发僵,心脏也略有不适了浑身无力艾灸后就见好一点都不敢大意冬天比别人穿的都多   今年49岁了男对此老弟有什么办法吗   谢谢了阿弥陀佛。

不懂就问 发表于 2012/12/2 09:05:33

多锻炼,特别是拉筋之类的锻炼,因为肌肉筋骨受寒凉则收缩,寒凉的人筋缩比较厉害,拉开以后可以通阳气而变得身体温暖。因年纪大阳气不足,老人家常佝偻身子,广东话称为“寒背”,此可以为证。
多晒太阳,此为太阳灸。
吃一些羊肉之类的食品。

dl26919 发表于 2012/12/2 11:03:10

感谢楼主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我目前就是在做你说的办法,同时还在做八段锦我做的很慢逐渐在体会气的感觉近日手不总那么潮了有热气了   可以按摩肚子了以前手很潮摩腹都很费劲的漫漫长路漫漫修后背左侧的肺腧厥阴俞在早晨总是不舒服   有发空的感觉搞得心脏也有不适 但起床后活动活动就好了一直没搞清楚是什么原因   可能是业力太大了吧   祝楼主进步    阿弥陀佛。

林间人 发表于 2012/12/3 14:42:25

对,学了伤寒论,对己、对家人皆有好处的。伤寒论序曰: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
页: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查看完整版本: 用《伤寒论》守护家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