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nghl
发表于 2010/10/22 00:23:07
小柴胡汤合五苓散
少阳证合太阳膀胱蓄水症(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肉上粟起)
师仲景
发表于 2010/10/22 08:30:34
从lz提供的信息来看。
病因为少阴命门之火四处串动。
病机分析:小孩皮肤密,腠理紧。起初为蚊子叮咬,起水泡,痒,为诱因。皮阳密制,而雷龙无所压制,夏天为少阴主气,与命门之气同源,两相感召,心火亢盛,番烁肺金,肺经受邪,本该通过排汗方式出去,而幼儿腠理密紧,故而为之痒,如果这时候用上外用药,则越用越糟糕,为何?皮肤本该开,而用药粉封之,再者,这些药粉的药性相反,为标治,故会反反复复之现象出现。开始打点滴为何也有些效果,其理亦为标治。
治法上,应为标本兼顾。开腠理排毒出去,此为标治,引火归元此为根本,巩固中焦,此为枢机。
处方为:麻黄汤合附子汤
walkpass
发表于 2010/10/22 10:16:28
难度太大了,怎么也找不到下手之处。
给版主个建议,不知合适否:
每期同时出两道题,一道难,一道易,难者可令学长精进,易者可使初学末进之辈有信心走入岐黄之道。
末学之言,不足之处,还请见谅。
double_mj
发表于 2010/10/22 10:55:54
长期 的话已属虚,要先补吧
木榕宣
发表于 2010/10/22 10:59:58
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小便不利),加大黄蛰虫,想请教这皮肤色素沉着怎么治疗
ffjj112
发表于 2010/10/22 12:05:21
本帖最后由 ffjj112 于 2010/10/22 12:09 编辑
蚊咬只是诱因,患儿素体脾胃虚弱才是根源,初发病在夏天,暑湿邪气趁虚而入,脾主肌肉,肺主皮毛,此时当健脾去湿,培土生金才是正治。“医谚:痒为泄风。此风非外来之风,皆因肾之水阴不布,肝燥,内风淫于皮毛所致。”
治当健脾去湿,清热解毒,滋肾水,柔肝润燥,扶正去邪,方用黄连阿胶汤合甘草泻心汤。
方中甘草用生甘草。甘草泻心汤在《金匮》中治狐蜮病属于脾胃气虚而兼湿热郁滞者。
wcyerik
发表于 2010/10/22 20:02:26
因为肺热比较明显------汗出,怕热,咳嗽,大便干。可用麻杏石甘汤
湿疮,留脓液,这是湿热与瘀毒停积在肺胃。故可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清湿热瘀毒。
xgx_ren_ren
发表于 2010/10/22 20:45:55
我认为楼主用的两个经方一为桂枝加黄芪汤,一为调胃承气汤;理由如下:
从现象看,该病患属于表虚不固,湿热内蕴。一看到这个病症,我首先想到的一味药就是黄芪,因为黄芪味甘微温,《神龙本草经》谓:“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补虚。”确定黄芪之后再确认能固表的经方只有桂枝加黄芪汤了。
另外从病患两三天一大便,可知内有蕴热,如何去之,可选用泻法,所以调胃承气汤浮现眼前,从聊天记录看,后来病患大便一天一行,药的口味难喝,也从侧面印证了楼主选用了泻热通腑的经方。
木榕宣
发表于 2010/10/23 15:14:55
“黄汗之病,两胫自冷;假令发热,此属历节。食已汗出,又身常暮卧盗汗出者,此劳气也。若汗出己反发热者,久久其身必甲错;发热不止者,必生恶疮。若身重,汗出已辄轻者,久久必身润,润即胸中痛,又从腰以上必汗出,下无汗,腰宽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状,剧者不能食,身疼重,烦躁,小便不利,此为黄汗,桂枝加黄芪汤主之。”在合五苓散
小小医生
发表于 2010/10/24 10:16:04
本帖最后由 小小医生 于 2010/10/24 10:18 编辑
五苓散合栀子柏皮汤。湿浸下焦,郁而化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