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仲景
发表于 2010/10/18 09:10:07
本帖最后由 师仲景 于 2010/10/18 12:55 编辑
少阴症状里面的真武汤方。
综合考虑到lz提供的一些信息,本以为是少阴症状的真武汤方。
如果但从胃腹角度考虑的话,这是中焦上的问题。
肚子有躁动的感觉,白天不明显,晚上睡觉时就有。总觉得肚子不安宁,有时类似饿感,喜按。吃东西对冷热倒无特别要求。这种躁动感是影响睡眠不深的主要原因。平时屁多。爱打喷嚏,每天有事没事打几个。体型偏胖,主要腹大。
病患脸色黄,眼象色黄,腹满,胃微满,饮少,喜辣,食粥,偶有失眠,大便不成型,尿后遗沥不尽?夜尿繁多2-3次
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饮水浆者,此为淤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
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
而病患年事已高,下焦虚的情象已然依稀可见。如果治疗上,仅仅是考虑到标治上,唯恐病情会反复。
水中火
发表于 2010/10/18 10:20:49
hena 发表于 2010/10/17 19:2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
由于不喜吐口水,头不疼,故不大寒,不用 ...
厥阴病的提纲条文和病患的情况无关。楼上没有正确的。
水中火
发表于 2010/10/18 11:44:29
本帖最后由 水中火 于 2010/10/18 11:46 编辑
处方不是猜谜语,请同道把处方理由叙述一下,所用皆是原方
没有说明理由的全部删除,因为你的思路是供其他会员学习的。随便说一个方子,就是失去了讨论的意义,也不符合经方方药学习讨论的版规
ffjj112
发表于 2010/10/18 18:40:55
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阳气闭塞,清阳不能达于四肢,所以手脚易冷,阳气郁于中焦,所以腹部躁动不安。恶寒怕冷,少阴症明显,加附子;小便不利,加茯苓。四逆散加附子茯苓主之。
quanma
发表于 2010/10/18 19:10:11
肾阳不足故夜阴盛而烦,且喜按。
脾胃有寒湿 故喜辣 饮食少面有黄色脾湿之象也
方:附子理中汤
longhl
发表于 2010/10/18 22:21:47
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桂枝证,系在太阴
wcyerik
发表于 2010/10/18 22:26:19
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
腰痛,腹满——0中阳虚衰,脾阳不升,寒湿内阻;
肚子躁动——脾土不升,胃土不降。胃土不降,胆木相火不降。
故主以桂枝加人参汤。
anlianhui
发表于 2010/10/19 10:40:51
厚朴半夏生姜甘草人参汤 《伤寒论》“发汗后,腹胀慢者.....主之”发汗后,徒亡阳气与津液,至胃中虚,而现此证。 此患者虽未经发汗,然“轻度齿痕舌,体型偏胖,主要腹大,肚子不安,有点痰,大便不成形”已现太阴虚寒湿盛证,然虚未至极,故无需理中四逆之类,只需攻七补三。
menglou
发表于 2010/10/20 09:09:49
此例主症为肚子不安影响睡眠不深,遗尿淋漓,夜尿频,腹大,腰痛、左膝痛,病当在肾,属实证。
肾气虚则厥逆,实则腹满,面色正黑,泾溲不利。肾病者,必腹大胫肿,身重,嗜寝;虚则腰中痛,大腹小腹痛,尻阴股膝挛,[髀]胻足皆痛。
因此,病在肾,属实证,用大泻肾汤,茯苓、甘草、黄芩、芍药、干姜、熟大黄。
zhoujin198931
发表于 2010/10/20 09:54:06
五苓散,治小便不利,少腹集结,有表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