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cyerik
发表于 2010/10/12 23:14:17
小建中汤。
肚子不安宁,躁动感,有时类似饿感,喜按——胆木相火不降,中土虚寒
故主以小建中汤。
水中火
发表于 2010/10/14 16:52:34
继续讨论,还没有正确的。
ffjj112
发表于 2010/10/14 19:06:21
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ffjj112
发表于 2010/10/14 19:31:08
个人理解:恶寒怕冷无发热、腹满喜按,有溏便,少阴症;白天属阳,晚上属阴,晚上烦躁,这是少阴病吴茱萸汤症一个最主要的辩证要点!
[ 本帖最后由 ffjj112 于 2010/10/14 20:10 编辑 ]
一分为二
发表于 2010/10/14 20:27:18
<P>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梗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P>
<P>半夏泻心汤方:半夏半升 黄芩三两 干姜三两 人参三两 甘草三两(炙)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劈) </P>
<P> </P>
<P> 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梗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梗也,甘草泻心汤主之。</P>
<P>甘草泻心汤方:甘草四两(炙) 黄芩三两 干姜三两 人参三两 半夏半升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劈) </P>
<P> </P>
<P> 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梗,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P>
<P> </P>
<P> </P>
<P>生姜泻心汤方:生姜四两 人参三两 干姜一两 甘草三两(炙) 黄芩三两 半夏半升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劈)</P>
wcyerik
发表于 2010/10/14 22:09:50
<P>八味肾气丸。短气有微饮,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P>
<P>由于脾肾阳虚比较突出,所以选用八味肾气丸。</P>
menglou
发表于 2010/10/15 08:41:01
胃腹躁动喜按,胃似饥饿感,有痰,此为痞症,可用半夏泻心汤。
水中火
发表于 2010/10/17 08:06:47
继续讨论,还没有正确的。虽然我说请大家把我们这则医案讨论的重点放在腹部躁动上。但是处方的时候需要整体考虑
hena
发表于 2010/10/17 19:25:47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
由于不喜吐口水,头不疼,故不大寒,不用吴茱萸汤,选用乌梅丸。
dahai_shiwo
发表于 2010/10/17 22:05:22
网站改版搞的不伦不类啦,本来文章帖子一目了然,现在一塌糊涂,看不到找不到,真是不知道说什么好了!有同感的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