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对于温病派的言论是过激的。这是通病。温病学派功不可没。这个主要分歧多是那些半桶水“温病派”真正的温病派也照样用附子干姜。
[ 本帖最后由 木鱼儿- 于 2010/7/20 09:32 编辑 ] 好象很多人都说霓海厦偏激,我也这样认为!但中医里面我还是最佩服他! 所谓的阴阳,只是中医里的基本及肤浅认知而已,需要深入的是五行,除了五行的理解,五行还有各分阴阳,还要懂得五行的运用才行,只有懂得五行的运用,对于疾病才有其超前的预知及治疗功能,且能有微观的研究作用. 也才能进入中医里的“整体观念”,“形神统一”,“天人合一”的理论及实务境界。 原帖由 木鱼儿- 于 2010/7/20 09:31 发表
其实,倪海厦对阴阳的阐释,很值得所有的还没有从师“火神派”或“伤寒派”的从医的一看。回味会是你无穷无尽。 陰、陽、表、裡、虛、實、寒、熱。八钢,阴阳在第一位。为什么?说明是非常重要的对不?既然重要 ...
按你的意思三阴三阳六纲难道就没有阴阳是吧?有必要谈谈八纲和三阴三阳六纲!
三阴三阳是阴阳的细化,本意涵盖了阴阳,只是你机械片面的看待而已。“乾坤生六子,退而不用”,用什么,就用这六子。汉书郭玉传中提到的“方证六微之技,阴阳恻隐之术”,六微是什么?就是三阴三阳。
六纲,是阴阳的细化,也是阴阳归纳法的具体实用化;后世所言的八纲,就是从这个六纲演变而来的。
清代,程锺龄进一步阐发了八纲的涵义,提出审证治病不过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而已。
近代《医学摘粹》正式提出“八纲”一词。
1949年以后随辨证论治学术地位的确立,八纲在辨证论治中的核心地位及重要作用得到充分肯定。
需要指出的是:八纲由六纲中衍生,但是脱离了经方理论体系,而属于医经理论体系的理论。
它们相同点,就是都按照阴阳来确定疾病的阴阳、表里、虚实、寒热。
但是不同点如下:
1、八纲辨证分类,显得死板僵硬,不具备完善的系统化理论,临床只能对疾病进行简单的辨证分类,为脏腑辨证和经络辨证提供一些基本依据。只有结合其它的辨证理论,才能完善的指导理法方药的正确运用。
2、八纲中的阴阳、“病位”、病态”、“病性”四者,都是各自独立存在的,针对的已经并非阴阳,并不象六纲中每一纲都是由、“病位”、病态”、“病性”连 贯起来。还有就是,在“病位”上,八纲也缺少了“半表里”;在“病性” 上,缺少了“半寒热”;在“病态”上,缺少了“半虚实”。
可以说,六纲(三阴三阳)理论,是最早和最为完善的辨证理论,而八纲辨证的理论,是后人归纳总结的机械化理论,是六纲理论的派生而已。因此,用八纲去解读《伤寒》六纲,虽然可以说得通,但是,毕竟存在着僵化,以偏概全,欠缺完美。
原帖由 咔嚓嚓 于 2010/7/20 20:57 发表
好象很多人都说霓海厦偏激,我也这样认为!但中医里面我还是最佩服他!
呵呵,你这样的人太多了。
有首歌叫“因为爱所以爱”。
这个叫学术其次,感情第一! 八纲辨证渊源于战国时期《内经》,《内经》提出了寒热、虚实的概念。汉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概括并区分病证。明代王执中将虚实阴阳表里寒热称为"治病八字";张景岳则明确提出以阴阳为"二纲",以表里、寒热、虚实为"六变"之说。清代,程锺龄进一步阐发了八纲的涵义,提出审证治病不过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而已。近代《医学摘粹》(1897)提出"八纲"一词。1949年以后随辨证论治学术地位的确立,八纲在辨证论治中的核心地位及重要作用得到充分肯定。
八纲辨证是各种辨证的总纲。
中医的辨证理论方法有多种,其他的还有:病因辨证、气血辨证,有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
八纲辨证是各种辨证的总纲,阴阳是八纲辨证的总纲。这就是火神派的“功夫全在阴阳上打算”精华所在。
[ 本帖最后由 木鱼儿- 于 2010/7/22 14:15 编辑 ] 倪海厦多由偏颇傲慢之处,不过我看了他的视频,还是很佩服,不苛求他的谦恭了。 伤寒杂病论以三阴三阳辨证为其框架,已经包含的阴阳的实质,其中卫气营血、三焦、五证、先后天阴阳等为经方的独特理论,前者好比房屋的整体结构,后者为内在的装饰,二者结合这样的房屋才能真正地使用;其中并不参杂脏腑、经络。而经方的方剂、药物也是有一套独特制方理论,此详见辅行诀。而倪海厦所讲的经方,不管从理论还是制方、药物配伍并不符合经方自身学术体系,只要用心不难得出结论。
中医的学术体系,具体分为“两大派别、三大体系、四大辨证”来概括。
两大派别:就是医经和经方,这里的派不是门派,是因为各自研究的内容不同而区分的,在汉书里面称为医经家和经方家。
“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
“医经者,原人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并箴石汤火所施,调百药齐和之所宜,至齐之得,犹慈石取铁,以物相使。”
医经派包含了全部的中医基础理论,包含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以及气血、经络、脏腑等解剖、生理、病理等。
经方派,顾名思义,就是运用汤液药物治疗疾病的学术。以汉代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和远古时期的《神农本草经》为圭臬。这个学派,以阴阳的三阴三阳为理论模型,用六纲框架为基本辨证工具,结合阴阳、卫气营血与五证病机,采用汗吐下温等方法,辨证清晰灵活,方剂配伍严谨固定,强调方证对应,辨证准确,效如桴鼓。
广义的经方派,泛指运用药物来治疗疾病的学术体系。包括医经派的五脏五纲辨证体系。狭义的经方派,单指六纲辨证体系。
三大体系:五行理论体系、阴阳理论体系、经络理论体系。
四大辨证:五脏五纲辨证、三阴三阳六纲辨证、经络十二纲(奇经八脉)辨证、经络六纲辨证。 ella_1986 发表于 2010/7/23 21:4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伤寒杂病论以三阴三阳辨证为其框架,已经包含的阴阳的实质,其中卫气营血、三焦、五证、先后天阴阳等为经方 ...
懂理论的太多了,会看病的有几个?
用理论研究理论是会偏的,有种用临床说话.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