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5 发表于 2010/3/25 13:48:29

fyy007,你好,
《内经-素问》:明…顾从德翻印宋版
《内经-灵枢》:明…赵府居敬堂本   
《神农本草经》:清…孙星衍辑本   
《伤寒论》:现代…重庆中医学会刊本   
《金匮要略》:民国…商务书馆本   

你好,我已经打过电话,五书已经于昨天邮寄出

甘草5 发表于 2010/3/25 13:51:34

yixiantian,你好,
不用客气,收到了就好,等我把各家医案整理好,再赠你一观

医沿小悟 发表于 2010/3/25 13:56:22

回复 #1 甘草5 的帖子

如果楼主可以提供下载的地址就好了,或者上传到一个可共用的邮箱之类,我们去那里下载就好了。
因为网络上很多相同名字的资料质量却参差不齐。

如果不嫌弃,我提供一个刚申请的邮箱号:zhongyi2010ziliao@qq.com
                           QQ邮箱的登录页面:http://mail.qq.com/cgi-bin/loginpage

                                    密码为:123456789

甘草5 发表于 2010/3/26 13:39:42

医沿小悟,你好,
我一开始也想慢慢扫描上来,但是发现这工作量太大了,而且我干的又很慢,再有扫描进电脑后,再打印出来效果太差了,有些地方模糊了,所以才摆脱她们复印部复印的。

甘草5 发表于 2010/3/26 13:42:41

热论篇第三十一

黄帝问曰: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或愈或死,其死皆以六七日之间,其愈皆以十日以上者,何也?不知其解,愿闻其故。

  岐伯对曰:巨阳者,诸阳之属也。其脉连于风府,故为诸阳主气也。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其两感于寒而病者,必不免于死。

  帝曰:愿闻其状。岐伯曰:伤寒一日,巨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脊强。

  二日阳明受之。阳明主肉,其脉侠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痛而鼻干,不得卧也。

  三日少阳受之,少阳主胆,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三阳经络,皆受其病,而未入于脏者,故可汗而已。

  四日太阴受之太阴脉布胃中,络于嗌,故腹满而溢干。

  五日少阴受之。少阴脉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

  六日厥阴受之。厥阴脉循阴器而络于肝,故烦满而囊缩。

  三阴三阳,五脏六腑皆受病,荣卫不行,五脏不通,则死矣。

  其不两感于寒者,七日巨阳病衰,头痛少愈;八日阳明病衰,身热少愈;九日少阳病衰,耳聋微闻;十日太阴病衰,腹减如故,则思饮食,十一日少阴病衰,渴止不满,一古干已而嚏,十二日厥阴病衰,囊纵,少腹微下,大气皆去,病日已矣。

  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治之各通其脏脉,病日衰已矣。其未满三日者,可汗而已;其满三日者,可泄而已。

  帝曰:热病可愈,时有所遗者,何也?岐伯曰:诸遗者,热甚而强食之,故有所遗也。若此者,皆病已衰而热有所藏,因其谷气相薄,两热相合,故有所遗也。帝曰:善。治遗奈何?岐伯曰:视其虚实,调其逆从,可使必已矣。

  帝曰:病热当何治之?岐伯曰: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

  帝曰:其病两感于寒者,其脉应与其病形何如?岐伯曰:两感于寒者,病一日则巨阳与少阴俱病,则头痛口干而烦满;二日则阳明与太阴俱病,则腹满身热,不欲食谵言,三日则少阳与厥阴俱病,则耳聋囊缩而厥。水浆不入,不知人,六日死。

  帝曰:五脏已伤,六腑不通,荣卫不行,如是之后,三日乃死,何也?岐伯曰:阳明者,十二经脉之长也,其血气盛,故不知人,三日其气乃尽,故死矣。

  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暑当与汗皆出,勿止。

甘草5 发表于 2010/3/26 13:51:25

外感热病,致命较速。故有专论,而后汉张仲景氏总而得之《伤寒杂病论》,其所本,应于《内经》此篇,取与同源,而搜求古今,广而论《伊尹汤夜》所成!

甘草5 发表于 2010/3/26 13:54:30

外感诸般,因人成病,故源同而病不同,病同而治不同。故医者,意也所在也!

zjccf 发表于 2010/3/26 14:31:11

谢谢甘草5!书是善本,人有善心矣!这些复印本我都想要,请告诉我帐号户名和钱额,我汇款给您。因为您复印和邮寄都是要钱的。

lcd111 发表于 2010/3/26 23:44:00

先生学识渊博!冒昧请问先生,中医,入门第一本书应看什么书?
(我想系统地学习中医,但所在当地无学院可入,又有家庭子女需照顾,无法到外地学习。有幸获知民间中医网,现每日必上来学习,但因未有基础,这里看一下,那里看一下,自觉不是办法,所以请问先生,能否告之应如何学习之?)

甘草5 发表于 2010/3/27 12:36:10

lcd111,你好,可以看陈修园的《医学三字经》,而且要三秦出版社出版的注释本,增加了许多内容,读后,您就会对国医有一个整体的意识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查看完整版本: 习国医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