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bygzpf

中医治疗现在感冒的简单方法(原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1 11: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儿子感冒 求问先生

感谢先生的无私奉献, 先生辛苦了  .我儿 1997年 农历三月初五生   平生在家不爱穿拖鞋 活泼好动. 元旦期间感冒    乏力 食欲减退 头昏 眼热  发烧37.1--38.7之间 用药: 优卡丹一盒. 野菊花注射液  20毫升 2次     后又发热  又用药  :利巴伟林含片  头孢克污分散片  小儿止咳糖浆 .  现在不发烧  精神可 食欲一般   咳嗽很少 一般是在起床后 他自己说是黄痰  我看他经常打喷嚏  然后就听到他再厕所用力醒鼻涕  鼻涕先是清涕 最后是有点黄  然后他得上嘴唇中间部位上火发红  我给他用了三天的罗红霉素 .今天上午看到这个帖子 ,因此请先生开方. 谢谢您.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 18:5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34 mcx 的帖子

不要用西药和寒凉药啦  喝生姜红糖水捂捂汗  今晚可连喝两次捂汗   另外小柴胡2-3袋  日2--3次

(生姜红糖水是用生姜50克 切片 加水500毫升 煮开15--20分钟 去姜加红糖一小把  待温后一次服  1--2小时后可再喝一次  也可日3--4次服)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 18:54: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经方疗效不显 专家:中药用量该多大

人民网记者 王君平


老百姓信不信中医,主要看疗效。疗效已经成为中医能否生存与发展的关键,而制约疗效的恰恰是中医不传之秘——药量。在日前召开的2009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 开郁清热法在Ⅱ型糖尿病中的应用荣获二等奖,其关键在于抓住中医降糖这一难题,切入量效关系。“以量—效关系为主的经典名方相关基础研究”项目入围“973”计划,原因在于抓住了中医发展的关键问题——疗效。事实证明,只有加强中医基础研究,把制约中医药发展的重大问题搞清楚了,才能让中医药更有生命力。

  ——编  者

  

  剂量为何影响疗效

  重剂起沉疴,方能挽狂澜于顷刻、扶临危于既倒。如果剂量过小,对急危重症,则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一位28岁的东北女青年,患了重度胃瘫,吃啥吐啥,只能靠打点滴静脉补充营养,体重从最初的120斤降到了84斤,瘦得像个骷髅。从县里到省里一直到北京,看了4年病,没一个医生能治好。

  当她带着5个大塑料袋被家人背进医院时,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副院长仝小林给她开出附子理中汤。而她的大夫看着方子失望地摇摇头,不止一家医院的中医开过这个方了,患者按此方已经吃过好多次药,结果都一样,照样还是吐。仝医生看出了他们的顾虑,让他们先吃三服药试试。当服到第二服药时,奇迹出现了,妻子的吐止住了。患者满腹疑惑地来找仝医生询问,同样的方子别人开为啥不见效?原来,仝小林处方用的附子剂量是60克,而其他医生用量一般不超过10克。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副所长孙晓波认为,现行中药的常用剂量首先是保障用药的安全性。但受传统思想影响及条件所限,大多数中药及其处方的量效关系未经过严谨的试验研究与大样本的验证,多以个人经验、个案经过归纳、整理、分析而收载于文献中,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有一定局限性。

  疗效是中医能否生存与发展的关键,而制约疗效的恰恰是中医不传之秘——药量。仝小林认为,提高疗效,弄清楚中药的剂量与疗效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重剂起沉疴,方能挽狂澜于顷刻、扶临危于既倒,也只有量大、药简,才最能阻断病势传变,挽救危亡。如果剂量过小,对急危重症,则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青蒿素治疗疟疾,口服1000毫克/日有效。青蒿中青蒿素含量约0.5%,折算为药材用量约200克/日,而青蒿常规用量为4.5—9克。中华中医药学会中成药分会主任委员肖小河分析,从中药或天然药物提取的有效成分药物的有效剂量看,中药传统用量往往难以达到有效剂量范围。虽然难免有失偏颇,但还是可以折射出传统剂量规定的局限。从药材角度看,由于盲目引种,中药材的道地性减弱。而当代中医的大剂量用药经验等,都证明加大中药用量可能是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的重大举措。

  古今剂量有何不同

  剂量是历代医家“不传之秘”,无形中限制了经方疗效,后世医家为确保经方疗效,使用古方均需考虑剂量折算问题

  

  中医四大经典之一的《伤寒论》,被视为中医治疗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的典范,载有113个方剂,被后世尊为“经方”。《伤寒论》药味数分布于1至14味间,平均每主4.2味药,最多不超过14味,2—8味药的处方占了90%。

  与经方明显不同的是,现在临床单味药剂量减少,药味增多,现代中医汤剂处方的平均单剂药味数是经方的3倍以上。2007年9月至10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随机抽取9个科室100首汤剂处方统计,平均单剂药味数为18.28味,药味分布于16—22味。而文献报道现代中医汤剂处方平均单剂药味数为15.55味。

  究其原因,这与目前学术界普遍认同的经方剂量有关,问题就出在药量换算上。因为度量衡的变化,计量单位很难换算准确,药方剂量出现锐减。现代人认为,经方剂量一两等于现代重量3克。由于效果不好,医生就增加相同功效的药味。

  “用药如用兵”,中药剂量这几两几钱的差异是最有讲究的。中国中医科学院余瀛鳌研究员说,从中医文献看,明代以前的方剂用量基本和仲景原方相同,而明清以后的剂量,就基本同于现在。仲景经方一两到底重多少,一直是个“历史谜团”,从古至今有几十种纷繁复杂的考证结果。经方剂量后世究竟折算多少,从3克到16克,多种意见始终没有统一。而通行的教材,则采取“古之一两即现之一钱”,三两折合9克的做法,为了方便,临床开方常用10克。

  有关专家指出,剂量是历代医家 “不传之秘”,无形中限制了经方疗效,后世医家为确保经方疗效,使用古方均需考虑剂量折算问题。因此,中医界对仲景用药本源剂量的研究从未间断。

  最佳剂量当是多少

  药物浓度与效应关系,服从质量作用定律。一旦达到饱和,不管再增大多少剂量,其效应都不会再增加。寻找临床最佳用药剂量,是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的重要方向和课题

  

  中药大剂量应用在中医临床上往往有上佳表现。国医大师邓铁涛用250克黄芪治疗重症肌无力传为佳话,京城名医汪承柏用300克赤芍治疗重症淤胆,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小儿病同成人药量,屡屡显效。仝小林教授在临床中发现,在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黄连每日30克的常规剂量,根本是“泥牛入海”。他创新性地加大黄连的用药,有的甚至加大到每日120克,则可迅速降低血糖,改善症状。

  仝小林说,重剂能起沉疴,能加快起效时间,增强患者信心,因此加大中药的临床应用剂量很有必要。

  中药的最佳剂量是多少?中药的安全剂量是多少?中药的中毒剂量又是多少呢?仝小林认为,与西药一样,中药同样也有所谓的“剂量阈”、“治疗窗”,明确剂量与疗效之间的关系,明确最低有效量、最佳剂量、中毒剂量。

  肖小河特别强调,安全性是药物的第一要素,加大中药用量、提高临床疗效决不能以增加安全性风险为代价,更不可随意加大剂量。剂量该大则大,该小则小,但要用足剂量,用到起效剂量,必须以临床试验结果作为依据。

  仝小林为首席科学家的“以量—效关系为主的经典名方相关基础研究”973项目,选用葛根芩连汤、小承气汤、麻杏石甘汤三个经方为模板,分别以1两约等于15克、9克、3克三个大、中、小梯度进行研究,观察其疗效如何,从而探讨原本治疗某种病症的经方在多少剂量的情况下快速起效,有无治疗其他疾病的可能,提出更合理、更安全的用药方案,并期望在中医药也能治急危重症方面取得突破。

  中药的临床疗效,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加,这在大量的临床实践中已获证实。肖小河认为,从临床药学角度讲,药物浓度与效应关系,服从质量作用定律。一旦达到饱和,不管再增大多少剂量,其效应都不会再增加。有的可能还会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阐明中药量—效(毒)关系,寻找临床最佳用药剂量,是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的重要方向和课题。

  仝小林提出,大剂量用药在拿捏不准时,可以通过试药,观察反应,采取少量频饮的方法,这样一方面可以通过小量试服,观察药证是否相合,有无剧烈反应;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频频饮服,累积用药剂量,保证血药浓度,达到持续不断的供药,有效保证用药安全性。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 19:3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外上下的圣药----防风通圣丸


防风通圣丸

【处方】 防风50g荆芥穗25g薄荷50g 麻黄50g大黄50g芒硝50g 栀子25g 滑石300g 桔梗 100g 石膏 100g 川芎50g 当归50g 白芍50g 黄芩100g 连翘50g甘草 200g 白术(炒)25g

【制法】 以上十七味,除芒硝、滑石外,其余防风等十五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芒硝加水溶解,滤过;将滑石粉碎成极细粉。取上述粉末,用芒硝滤液泛丸,干燥,用滑石粉包衣,打光,干燥,即得。

【性状】 本品为白色至灰白色光亮的水丸;味甘、咸、微苦。               


【功能与主治】 解表通里,清热解毒。用于外寒内热,表里俱实,恶寒壮热,头痛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瘰疬初起,风疹湿疮。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6g,一日2 次。

【注意】 孕妇慎用。

【规格】 每20丸重1g。

【贮藏】 密闭,防潮。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 20: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39 bygzpf 的帖子

2010年是风火主事,高血压、动脉硬化、脑血管病易于出现“中风”危象,此类病人可在初气 二气 期间 坚持服些防风通圣丸 是会有好处的 但量不必大  量的大小主要视大便的情况来定  保持大便1--2次 溏些可以 但不能稀

(注意: 以上说的 仅是就一般情况而言 不可拘泥照搬 应根据自己的情况 找当地中医斟酌)
发表于 2010/1/21 22: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我买的小柴胡颗粒中成份是党参而不是人参  两种有何区别呢?
孩子脸上长了很多湿疹,舌尖发红  有没什么办法呢?

[ 本帖最后由 爱你鑫宝宝 于 2010/1/21 22:26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 22:3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41 爱你鑫宝宝 的帖子

都是党参的

孩子服小柴胡+防风通圣   另  晚上将防风通圣砸碎用食醋泡 涂擦面部
发表于 2010/1/22 09:37:2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柴胡+防风通圣量是多少?
发表于 2010/1/22 11:3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反馈先生并请问

昨日我冲喝了先生配的药粉三包
吃后就觉得发热,额头背心出了些汗,中午下班回家时候,外面已起很大的风了,别人冷得瑟瑟发抖,我还是觉得额头背心发热。
这两天我们这降温了十几度了,但晚上我没有以前那样怕冷,而且还拉了一大堆污秽出来,前面有点费劲。按平常,因为头一天有大便,昨天就不会的,起码也要两天以上。所以我觉得效果还是挺好的!谢谢先生!
先生的药方打 粉后,分成了9包,还有剩余的3包是有纤维的打不碎的药渣!请问先生药渣一样的效果吗?我想等吃完那九包再吃!还有,药店的伙计提醒我,吃中药不要吃白萝卜等,会影响效果,是这样吗?今天中午刚好有白萝卜炖羊肉呢!能吃吗?
发表于 2010/1/22 15: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bygzpf 于 2010/1/19 14:01 发表
淹的咸蒜也可以 只是因咸吃不多      山查就不用啦


先生您好,吃了几天腌蒜,因偏咸不可多吃,有两餐我还试着嚼了两颗生蒜,真辣。现在黄浓鼻涕少点了,鼻子仍旧时通时堵,咽喉部又开始不舒服,有点干痒,老觉得有东西堵在那,老是要清嗓子、咳嗽。

话梅脯吃了点,但不多,这个比腌蒜更咸,市面上多是用食品添加剂制作的,因此没多吃,每天三几颗。肛门还是痒得厉害。

我要不要直接吃乌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4 09: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