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不想说的,见没人建议怪可怜的。你说的面相我是不敢苟同,大家都知道有些相貌是跟基因有关,难道同一血脉的亲人都是如此证状?我觉得这种研究是走歪、钻牛角了。我认为这样断证太片面太局部,不应为临床所取,比如我觉得以色脉合参就已经很好。
------------------------------------------------------------------
又一疑:
人体外阳内阴,昼(或动)则阳行于外,夜(或寝)则阳回于内。故若见人呈刚、厉、燥,狠之色——此阳现于外太甚,则体内阴寒偏甚(因阳浮于外太甚而致内归乏力)
曾见三例,两例阳刚燥狠者,畏风寒畏冷物。一面色白者,却频频觉内热甚而喜吹风,然其脉却为细弱。
所谓“昼(或动)则阳行于外”者,白天气血大部分在四肢肌肉以供劳作运动,“夜(或寝)则阳回于内”者,是气血大部分在脏腑,在机体休息中对器官的营养与修复以待明天,这就是循环。
故若见人呈刚、厉、燥,狠之色——此阳现于外太甚,则体内阴寒偏甚(因阳浮于外太甚而致内归乏力)-------------------------------------其实是内无所守,阴不足以涵阳。说实在点就是气血奔腾于外,里虚故也,畏风寒畏冷物者,阳虚在里,盛者先泄其火而后温养气血则愈。
一面色白者,却频频觉内热甚而喜吹风,然其脉却为细弱。-------此例是气血亏虚,以阴虚为主,阴虚而阳盛(相对)则生内热,面白是外无血养,治当养血,少佐升阳,切忌纯养阴滋腻之药碍脾胃运化,如热盛者可先用知母、黄柏直折其火。
临床多见虚实夹杂、阴阳俱虚,又痰湿瘀血等证,单纯阳虚、阴虚证还是少见的,治病辩证捉住主要矛盾就行。希望我的建议对你有参考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