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0/3/19 11:52:21
|
显示全部楼层
脾肺肝(土金木)死循环的“重启”与陈年老寒的祛除
原帖由 asiane 于 2009/9/2 04:06 发表
这篇帖子可以说是《小儿咳嗽中外求医录》的下篇,记录了我这半年多来调养两个抗生素小儿的一点心得。师傅一直反对我再上网发贴了,但我以为大人生病,或由于心性,或由于不良的生活习惯,或不重养生,每个人自己……长期用抗生素的后果在上篇帖子里提过了,一是肺里会长真菌,接着让中国的无良西医治下去就会变成什么哮喘,白血病,或者是什么病毒性心肌炎等等。二大家都知道抗生素伤肝肾,从五行来说心为火,肺为金,肾为水,脾为土,肝为木。肝在五志应怒,肝气实则怒,长期用抗生素会使孩子脾气暴躁。另肾在五志应恐,肾气虚而引起的恐惧就是我孩子的那种症状。肝伤了以后首先就会侵及到胃,然后到脾,就是木克土,所以长期用抗生素的孩子到最后都会脾虚。而在中医里中气与脾土的关系非常紧密,脾虚则会引起中气虚,就是西医说的免疫力下降。
楼主对抗菌素的揭露甚是!名曰治疗,实则坑害!
对使用抗菌素后引发的身体五行平衡失调的分析也非常专业,点到了要害!许多的“名老庸医”还悟不透这一层呢!
楼主在#93中引用了某中医的话:“……一个刚出生的小朋友,本身没有吃太多世上的食物,没有水榖,因此脾臟较虚弱的。因此,小朋友阳气来源,便很依赖肾这个先天之本了。小朋友生长发育得很快,说明肝很旺盛 (因此容易发高烧、抽筋),不断抽取肾精来用。所以幼年之时,肾精的多少起著决定性的作用。如果妈妈怀孕时的身体好,父母体魄强健的话,这小朋友的先天肾精也会较多,于是较少病痛,快高长大。当然,这同时也需要他饮食正常,让脾胃快点充盛,以后天养先天。不过,因為肝太旺盛,木旺乘土,所以小儿很容易出现脾胃病,脾胃病主要有二,一种是吐泻,这是丢得太多,另一种是不吃不大便,这是丢得太少。脾胃弱,土不能生金,于是肺金也弱,所以小儿又多见肺病,由普通的伤风感冒到哮喘咳嗽、湿疹肺炎等等,都是肺病。”
将楼主的与某中医的话相互参证,就可以明了为何小孩们脾胃和肺系统的问题特别多。
让我们从上面两段话的思路走下去,就可以发现这其中还有一层关系:肺金弱了之后,肺金不能克制肝木,于是肝木就愈加旺盛,旺盛之后的肝木愈加乘犯脾土,于是脾土愈加衰弱,进而导致肺金更弱,就愈加无法克制肝木,肝木就会愈来愈旺,去肆无忌惮地克乘脾土。如此一轮又一轮地循环下去,结果呢?聪明的妈妈们自然就能明白,实际上就是陷入了木、土、金的恶性循环了。
人体一旦陷入这种恶性循环,就很难自拔!这就像计算机陷入了“死循环”(俗称“死机”),计算机死机了,可以重新启动解决。而人“死机”了,又怎样通过中医药的思路与办法加以“重启”呢?这样就可以完全地理解,为何现在脾胃和肺系统闹病的孩子比比皆是。只有用地道的中医理论才能正确地解读“小儿科”问题。
所表现出来的系列症状是:
①脾胃越来越差,没有胃口,吃什么拉什么(完谷不化),最后脾胃功能被彻底摧垮……
②脾气越来越大,好发脾气……
③当肾功能也被摧垮时,由于心肾不交,出现睡眠障碍……
④由于脾胃(先天之本),肾(后天之本)都被摧垮,孩子消瘦,发育迟缓,目光呆滞,缺乏活力,非常容易感冒,甚至于天天感冒,最后就成了一个彻底的“抗菌素小儿”,一个“死机”小孩……
⑤我发现,现在40多岁的成人人群中,有许多人牙齿稀疏、牙本质发黄发黑,一问就是他们在幼儿期间经常服用四环素之类,形成了所谓的“四环素牙”。中医理论认为,肾主骨,牙为骨之余。牙齿受到损坏,就意味着还是在孩子期间,由于家长的无知,给孩子频频服用抗菌素类药物,损害了孩子的肾功能,也就是孩子的“先天”!但是,这些损害,往往要到孩子成年之后才表现出来。所以说,抗菌素,实际上就是一种变相的“鸦片”!
⑥于是就出现了许许多多的“老慢支”,从孩子一路咳嗽到老,最后变成了“不治之症”——“老慢支”……
这上面说的是第一个问题,脾肺肝(土金木)的死循环问题。由于脾土被肝木所乘,脾的气化能力被大大地削弱,导致了肺气衰弱,“肺主一身之气”,这就必然地引发了下面一个问题,孩子非常地容易伤风感冒。
伤风感冒作为一个入侵的外邪,又会削弱肺金的力量,进而导致金不克木,因而肝木愈旺,而脾土愈弱。结果呢,感冒与脾土弱又互为因果,导致了身体的进一步滑坡。
导致孩子容易反复感冒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般的爸妈们对于伤风感冒的严重性缺乏认识,往往会随便地用药,或者使用抗菌素。再一个就是庸医随便用寒凉药,止咳药等等忽悠患者。
如果中了风寒,而没有彻底地祛除,风寒就会在体内向深处传变。一次还没有打扫干净,下一次又侵犯了,一次次地叠加,累次叠加的后果,身体深处的寒气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深。这就是楼主所说的“陈年老寒”。再加上经常使用抗菌素,以及庸医使用寒凉药,摧毁了孩子的阳气,最后形成了中医所说的“少阴证”。感冒后,机体已因无力发烧,而不发烧,经常地咳嗽,半夜咳嗽得更厉害。这时就形成了中医所说的“坏证”,已经被庸医治坏了。这时孩子要想彻底地恢复,就非常非常之困难!
至于楼主提到的要让孩子好好地感冒一次,才可以祛除陈年老寒,这倒是不见得。所谓的陈年老寒,就是伤寒论中的少阴证,“有是证,便用是药”,医圣仲景翁把这些无上妙药老早就搞定了吔……
中医认为,太阳与少阴(膀胱与肾)相表里,故风寒侵袭太阳之后,传变到少阴最为容易,而咽喉就是足少阴循行之处。为何咽喉出毛病的人那么多,而且都久治不愈呢?就是忽略了这一点。至于已经有了“陈年老寒”的人,无论老少,以后就非常容易反复地感冒。就是因为有“陈年老寒”在里面作“卧底”,里应外合故,风寒就可以长驱直入,直中少阴。
一般人的观念中,感冒了发烧发炎最为可怕,于是见烧退烧,见炎消炎就成了西医或庸中医的治疗标准套路。只要是烧退了,炎消了,就算是治愈了。
其实,最为可怕的是那种不发烧,甚至于不发炎的感冒。平时甚至于毫无自觉症状,就是中医所说的“阴证”的特点——难治难愈。
为什么现今社会,疑难病会越来越多,就是滥用抗菌素所致。
再一个,预防感冒不一定非得服用玉屏风散。玉屏风散固然已经非常好,它的功能是偏向于固表。“由于表虚,因而容易感冒”,这是一个了解一些中医知识的人常规思路。我以前非常喜欢给自己用,也给患者们用,然而总觉得还有所缺憾。久而久之,又从伤寒论悟出了更为快捷的方法。
从中医看,感冒的起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荣卫不和,而感冒又会加剧荣卫不和。那么感冒治愈之后,患者还遗留一个非常难以觉察的“荣卫不和”的隐患,结果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而桂枝汤就是医圣留下的一个调和荣卫的无上妙方,桂枝汤的主要功能就是调和荣卫。自汗多,容易感冒,就是荣卫不和的表现。
所以可以得出治疗感冒的中医套路:
①对于太阳经的表寒,用麻黄汤(无汗),或桂枝汤(有汗)祛除在表风寒之后;
②对于少阴经的陈年老寒者,还需要用伤寒论少阴证的方子祛除里寒。
③表里之寒均驱净后,最后再服用一剂桂枝汤,以调和荣卫。
经过这样的三部曲套路之后,如果对治得法,再加上没有其他夹杂的情况,患者就可以常年不再感冒。
这三部曲的实质就是,①祛除太阳表寒;②祛除少阴里寒;③桂枝汤调和荣卫。
曾经给若干位感冒多年患者按此三部曲调整之后,甚效。
有的说,以前每星期都要感冒,调整后,半年也会不感冒一次了。
还有一个老太太,是20多年前的“陈年老寒”,常年处于感冒状态,得一年到头得用长衫、帽子、围脖把身体严密包裹起来,一点风都不能吹到,一走路就浑身冒汗喘气。经过用系列经方调整后,可以在三九天外出而只穿毛衣,不用戴帽子。连我自己看到了都觉得不可思议。这就是《伤寒论》的威力。
至于为何咳嗽、咽痛等病那么难治?
我们来看看《伤寒论》,医圣将咳嗽、咽痛都列入了少阴证的篇章中,这是一个需要反复揣摩的重要的隐台词,说明这些问题的解决要从少阴证的角度考虑解决。而用过经方的人都知道,只要辩证正确,绝对是“一剂效,两剂验”。这是屡试不爽的。
这些都是成年人身上的经验,对孩子们未必适用,仅提供一点学习伤寒论的心得,故妄说之,姑妄听之,仅供参考云云。
从上面系列帖子看,楼主对这两个核心问题(土金木循环和陈年老寒-少阴证)已经都有所觉察,已切入到问题的外围,这已经是少见的悟性了。如果能将中医核心理论——阴阳五行,和《伤寒论》攻下,最后必然能攻克难点。恭喜!
[ 本帖最后由 雪山来客 于 2010/3/20 11:31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