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雪山来客

【原创】《伤寒玩家攻关秘籍手册》·雪山来客学习伤寒论的体会与临床经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14 12: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我看到这段您写的:退烧了,但咳嗽还在继续,干咳,咳不出痰来,但不是没有痰!于是我得想法用中药将痰排出。用药王孙思邈《千金方》里面的苇茎散【所有的《方剂学》书籍中都可以查到此方,中医治疗肺痈的王牌方。】加上金银花、生黄芪等,以加强托脓排痰力量。金银花消炎,是纯天然无毒性的抗生素,比西药抗生素好得多。打粉服散剂。次晨,孩子就开始排痰,吐出来的全是浓浓的黄绿色脓痰,一块一块的。后来就越吐越爽快,轻轻一咳,痰就能飞出去好远。三四天后,黄绿色脓痰排尽。【苇茎散不需要多吃,每次1-2克,日两次即可。】但寒气犹在,接着服寒咳散几天排寒气,告愈。两到三岁间的孙女伤寒咳嗽故事结束…

我好像看到你说干咳先不要用寒咳汤,但在哪里一下忘记了,那样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干咳,先用苇茎散,先治疗肺痈,等痰排出来,肺痈好点了,在服用寒咳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5 11: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aqxds 发表于 2015/7/14 12:19
先生:我看到这段您写的:退烧了,但咳嗽还在继续,干咳,咳不出痰来,但不是没有痰!于是我得想法用中药将 ...

中医的事情确实是很麻烦的,需要面诊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才能准确地确定。你的孩子也可能是有内热,缺乏津液导致的干咳,就需要润肺了。难以一概而论。你引用我的文字没错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15 12: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的事情确实是很麻烦的,需要面诊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才能准确地确定。你的孩子也可能是有内热,缺乏津液导致的干咳,就需要润肺了。难以一概而论。你引用我的文字没错的。
先生:我儿子就是干咳,如果是内热,那应该是脸红,爱喝水,大便硬结。口燥咽干,舌红面赤,这些症状都没有,有的是脸色清白,舌苔白,晚上睡觉汗是冷的,冬天手脚凉,以前都是生病,发烧挂盐水的,
我看了你写的,感觉很对,我儿子应该就是这样的情况,我已经给他喝了3天的寒咳汤,咳嗽是差不多,脸色还是白,唇也是白,舌苔也是白,晚上还是出冷汗,比前期多点,睡觉还咳嗽,睡前2小时,晚上9-11点咳嗽较多,没见其他排毒症状,我再吃几天,等到嘴唇红了,舌苔红点再停好了。先生我孩子一点虚汗,是否可以在寒咳汤中加点,上方再加白术、茯苓、制香附、白芍、陈皮各1.5克。大枣一枚。以健脾补气,疏肝理气。这样会不会减弱寒咳汤的药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5 15:56:47 | 显示全部楼层
aqxds 发表于 2015/7/15 12:21
中医的事情确实是很麻烦的,需要面诊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才能准确地确定。你的孩子也可能是有内热,缺乏 ...

看了你的具体描述,孩子那是以前吊水注射抗生素太多了,进寒气太多了!一派寒象!那肯定不能吃苇茎散了!如果以前还吃过寒性的感冒药,那体内的寒气就更重了!


那就还是给孩子吃寒咳散吧!如果是舌面干燥无津液,可以给寒咳散加上一点生津液的药,例如加百合6-10克。


如果是津液不足而咳不出痰,那加白术、茯苓等就不合适了,应为这两个有燥湿的作用,就更加咳不出痰了!


最好给孩子吃祛寒散,从整体上祛除寒气,可以在下午,或者是晚上吃一次祛寒散,每次一克。如果不够,可以增加到两次。如果晚上睡觉出冷汗了,就反映孩子体内的寒气祛除出来了!寒气退下了,嘴唇变红了,就停止服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15 22:05:58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先生的回复,我吃段时间再来反馈,万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16 00:45:4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儿用抗生素吊水后,因抗生素属于阴寒类药物,还会进入肾经,也就意味着会进入骨髓,所以寒气就会潜伏在骨髓里面,所以要用一个方剂将下焦,乃至骨髓里面的寒气祛除,才能根本上治愈咳嗽。这个方子改日奉上。
请先生方子,及使用说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16 15: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雪山来客 发表于 2015/6/30 19:28
抱歉,需要当面看看才行。

我们到哪里找得到先生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6 20: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aqxds 发表于 2015/7/16 00:45
小儿用抗生素吊水后,因抗生素属于阴寒类药物,还会进入肾经,也就意味着会进入骨髓,所以寒气就会潜伏在骨 ...

本人近日将外出旅行,离开城市无法上网了,大约一个月以后才能回来,如果无法及时回复,请予谅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30 09:34:25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吃了寒咳散15天,孩子咳嗽感觉是好了点,昨天舌苔也感觉变化明显,舌苔中部的白苔已经变好了,舌苔整个也感觉变红了,晚上睡觉前几天脖子、后背和屁股还是出冷汗,昨天晚上只剩屁股一点汗,今天在吃一天,明天准备停吃,观察几天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30 11:4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楼主说的,从伤寒论入手学中医最快,最有效。然而,如果是自己学习,为了自己的保健或亲属朋友的治疗,也许你可以边看书边实践,你不会有太大压力。但是对于中医医生,靠开药谋生,疗效和你的业务和责任挂钩的话,万万不可这么“玩”。人命关天,不可不慎,这时古往今来多少老中医教导后辈的话。比如说,你给病人开了桂枝汤,效果不好,下一步该怎么办?并不是再考虑是否有合病和并病的存在,如果有,是将治疗同时存在的两经的方剂并用,还是一先一后?更不要说对于危急病情,医生必须事先就有全盘的知识储备,才有可能遇事不慌乱。这就需要非常严肃认真的将伤寒论中不同方剂的适应症之间的鉴别诊断搞的明白白白才行。就这还不行呢,临床上似是而非的病情非常多,就算是头脑中的理论储备齐全,面对病人时还常常难下决心呢。
应用计算机的经验和面向活生生的病人是很不样的,计算机死机了可以重开,重装一次,而病人出了事故那是不得了的。越是临床上的多的人越胆小。中医西医在这一点上是一样的。
再说一遍,楼主的思路适合宏观和战略性思维,战术上万不可大意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4/20 20:5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