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乡音 的帖子
善哉子问!
1、关于以体温定夺方剂,其实最适合幼儿:①幼儿体质纯阴纯阳,伤寒夹证很少,病症单一,所以用体温定方剂的命中率高。②据我临床经验,幼儿到了6-7岁之间一般还难以表述自己的症状,像太阳病的“头痛项强”和太阳阳明并病的“项背强痛”之间的细微差别,幼儿实在是难以表述。甚至于就连头痛往往都难以表达,所以用体温作为断证的一个重要的依据就格外地有意义。③再则幼儿伤寒起病快,若不及时对治,传变也非常快!故及时而正确地对治非常重要!非常重要!而测试体温正好就提供了一个快速客观的断证依据!
2、同样基于面向幼儿,以本人的孤陋寡闻所见,幼儿的太阳证若不及时诊治,很快就会传变而形成太阳阳明并病。所谓的“并病”,就是指“一经未了,一经又病”,外邪同时“脚踏”两条经。太阳经的阳气是三份,阳明经的阳气是两份,这就把人体内大多数的阳气给激发了,一方面意味着病势比较重,另一方面却意味着患者的阳气充盛,能够快速地动员阳气抵御外邪。正因为调集的阳气的量非常足,所以体温就会比太阳证继续飙高,达到40-41℃之间。本人基于若干次的伤寒临诊经验而提出这样一个伤寒并病的体温指证,以及对治的方法的。
3、《伤寒论》关于葛根汤类的条文有三条,对于方剂的适用证还是很清楚的,现列于下: 【31、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
葛根汤方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芍药二两 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六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
32、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33、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4、《伤寒论》对于阳明证的形成和症状,也有很明确的论述,现摘录如下: 180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181、问曰:何缘得阳明病?答曰:太阳病,若发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不更衣,内实,大便难者,此名阳明也。
182、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略微比较上面《伤寒论》的原文,太阳阳明并病和阳明病之间症状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本人毋需赘言。
可能单纯的阳明病在成人中可能多见,但是对于幼儿及本人所接触的成人圈来看未有触及,故只能摘录《伤寒论》原文作答,请原谅本人的孤陋寡闻!
5、关于白虎汤,我们看郝万山讲《伤寒论》,很明显是适用于三阳合病: 【现在我们看白虎汤的适应证,另外一条,219条,"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这条原文以三阳合病开头,实际上它的临床表现主要是阳明热盛。
虽然是三阳合病,但是主要是阳明热盛,没有太阳表证的症状表现,或者他没写、也没有少阳半表半里证的症状特征,而主要是阳明有热的一种表现,阳明热盛的特征,腹满是阳明有热,热壅气机,所以不一定见到腹满就判定是里实,气机不利的时候,壅塞气机的时候,也可以出现腹满,身重是热邪壅滞经脉的气机,热邪壅滞经脉的气机而出现身重的我们前面已经遇到过多次了。"身重,难以转侧",经脉气机壅滞,所以翻身都翻不动。"口不仁"就是口中发木,食不知味,嘴里头发木,饮食不知道味道,吃东西像吃木头渣子一样,有的病人就是这样描述。
】
6、实际上,当外邪攻占了太阳经之后,其向体内深处进一步传变的各种可能几乎是无数的。所以《伤寒论》在辩太阳病证的篇幅,约占据总篇幅的三分之二之多!内容也最为繁复!本人无意完全按照《伤寒论》所提供的各种可能展开,仅仅是依照本人的临床实践经验,向诸位爱好者提供本人的管窥所得,也就是本帖子标题所指的方向上继续展开。祈请鉴谅!
7、lz在上文提到的三个单纯的伤寒病证,仅仅是作为一个初学的起码具备的基础,但是这绝不是重点的所在。以lz管窥所得,下文将要提及的在现实中所普遍存在,而又往往被人们忽视的两大类“非典型”的伤寒症的类型,将作为重点加以介绍!但,“非典型”的类型,是以“典型”的类型作为基础的。只有具备了辨别“典型”伤寒症的基础,才有可能进一步掌握“非典型”伤寒症的辨别。
8、诚如清代伤寒名家陈修园所说:“伤寒越读越有味,经方越用越神奇!”只有当我们活用了《伤寒论》的基本原理和精神,来解决自己身上,或者是周边人群的伤寒病之后,才会由衷地体会到医圣张仲景的伟大!《伤寒论》的伟大!但不幸的是lz发现,实际上却往往有超出《伤寒论》条文之外的各种各样的可能出现!《伤寒论》所列举的各种各样的条文弥足珍贵,这相当于一个一个的战例,就像是熟读《兵法》不一定能成为军事家;熟读《伤寒论》所有的条文也未必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临床中医师一样,我们所需要的是,在理解了《伤寒论》的精神之后,如何在临床中加以活用的实战能力!这应当正是“读经典,做临床”的核心所在吧?!
9、从阁下所提出的问题看,阁下对于《伤寒论》的研习程度,已经超出了一般爱好者程度,所以建议阁下不妨阅读郝万山讲《伤寒论》,或是刘渡舟老前辈的《伤寒论讲稿》再有就是历代《伤寒论》的大家研究《伤寒论》的书籍。lz的这个帖子,主要是面向最基层的老百姓解决日常所出现的伤寒问题的,属于《伤寒论》扫盲的性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