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雪山来客

【原创】《伤寒玩家攻关秘籍手册》·雪山来客学习伤寒论的体会与临床经验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3/7 21:5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无众生相 的帖子

呵!你说的这个情况,我下面正准备详细地介绍呢!
你的情况属于我上述的“单纯而非典型”的伤寒证的情况!其实你这个情况在临床非常常见的!属于“营卫不和”的典型情况。在时方派的医生会让你吃玉屏风汤,或者是长期吃黄芪。但是这样没抓住本质,效果也不会很好的,更难以根治。

而桂枝汤的本质在于“调和营卫”,对治出汗多,一般一剂就能搞定了!我在临床遇到一个患者,多汗20年以上,走路、吃饭、晚上睡觉都会大量地出汗,内衣都会湿透了。服用一剂之后,当晚就不出汗了,次日吃饭也不出汗了。一剂就彻底解决了!

这就需要对《伤寒论》的方子的精髓作深入的理解才会有答案的,不是简单地对号入座能找到答案的。
发表于 2014/3/7 23:0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人感谢楼主,我也要感谢,虽然很苍白,却是感激之情无以言表,佩服之至,渴望更多美文,此文增添了我学习伤寒的信心。作为一个人中医爱好者,有感于中医现状,悲悯与患者病痛,哀哉矣中医医者,我中华国医即将被现有制度所绞杀,呜呼哀哉!楼主文字真乃“读书之法”!!!!!!!
发表于 2014/3/8 09: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雪山来客 的帖子

好贴,受益。学海学海广博如海啊
发表于 2014/3/8 13:3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好,“单纯而非典型”的伤寒证,如果我们得病都能对症入号,那就人人都可以给自己看病了,看来这个融会贯通很难啊
发表于 2014/3/8 19: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网上有这样一篇文章是否可以互参一下:
婴儿之天然蒸变论
   
婴儿降生后,普通结壮者,一月中间,大抵身体安和,少啼多睡,乳量必逐日加多,酣眠的时间亦必加长。 此等婴儿身体健全,五脏六腑自然茁实无病,是无须详细论其蒸变也。然婴儿实有此天然的蒸变发现,非为病症,更不用延医,随其天然的演进可也。而为儿科医者,不能不研求蒸变之生理,以顺婴儿生长之机。不然既为儿科医者,不知蒸变所以然之生理为何,亦大可令人齿冷也。故吾诸同学,明了婴儿的蒸变,为生理之一种变态,不是病症的呈现即可,无须深切研究之也。
凡婴儿弥月后,有时无故而发热,而其他各处肢体头面,确无连带表现的病象呈露。此等的热型,即所谓蒸变者是也。凡为人之父母者,应明了蒸变之生理,是婴儿变态的生长,天然不可避免,更不必着急。其热忽然而来,仍倏然而去,于婴儿身体 不但无害,而反有益。万不可惊慌无主,用医药以求治疗。恐无恙健全之婴儿,反因医药之克伐,致成真病也。
至于蒸变的生理现象若何,今简单书之于下。是婴儿出世后三十二日,必发一蒸,后即随之一变,变者变坚实五脏,蒸者蒸养足六腑,均为长气血而生精神,发身体而益智能也。盖婴儿之在胎元中,先生全身骨胳,继生全体气血。其五脏六腑,在体内虽各成雏形,而未能健实。自蒸变之后,即长全身体之经脉,成五脏六腑之神 经智能也。
蒸者发热也,变者转易也,自内五脏六腑而外达躯壳,自下腿足而上至头脑,是阴生于下,阳结于上也。故一发天然之蒸热,而变易旧有的状态也。所以至三十二日,必发一蒸,随之一变。一次蒸过后,体格性情即与前日有异。至二次蒸变,须到六十四日。
二次蒸变过后,全体的骨胳渐成结壮,不同于昔日,而骨之余气,又自大小脑分入牙龈中,遂生三十二个乳齿。即随第一次蒸变后,而萌芽者,故齿之数,以三十二个,为足数之齿也。然亦有生齿不足三十二数者,由变蒸的日数不足其常也。或蒸变未至三十二日,二十八日即发现第一次,齿应之亦生二十八个,是其天然之明证也。故乳齿的生长,无论如何结实的婴儿体质,亦不过三十二之数也。凡一周之蒸热,婴儿之性情及精神即应之一变易,诸周均是如此。
十周计三百二十日,则蒸变之作用,至斯始为完毕也。婴儿之脏腑中气血,乃渐健全,可以营运而无天然于身体阻,以至于坚壮达于成人也。
故三十二日发初蒸,一蒸而生肾气。
六十四日二蒸,即生膀胱气。其蒸发时,两耳梢及耳唇,背脊骨中部连尻骨处,俱发现肌冷象,是其变也。
至九十六日发三次蒸,始生心气。其变也乃有喜笑。
至一百二十八日,发四次蒸,生小肠气。其变之现象,是心口窝及后脑处,发微汗而手或足时有一动之微惊象。
至一百六十日,发第五次蒸,生肝蒸足气血。其变的现象,斯时无故而啼哭多眼泪。
至一百九十二日,发六次蒸,生胆气。其变易时,睡眠时目闭不能合缝,而白眼球微现赤色。
至二百二十四日,发七次蒸,为蒸足肺气。其变时气管枝微作嘶音,而声音至此始可收放自如。
至二百五十六日,发第八次蒸,生足大肠气血。其变的现象,是周身皮肤起微痒而潮汗,斯时大便微见明绿色而有泡沫。
至二百八十日,发第九次蒸,蒸发脾气。其变的症象,是运化之力,至此时始强健,乳食之量必骤增进。
至三百二十日,发末次蒸,生足胃之气血。其变的现象,是偶然不欲吸乳,肠感振动腹微痛,不时发饱咯,吐乳块而微味酸。至此始为十次蒸变完毕,而身热退净,复其平日之健康。是时已萌芽的齿龈发现酸痒,婴儿每因龈肉酸痒,吸乳时错龈解救,常啃破奶母之乳头。遂即生骨型的乳齿,其龈肉酸痒之象,亦即无形而解除。方能吐单词之言语,知喜怒于心,通五味于鼻,时时闻觉谷麦的余香,而欲食之。脏腑之气血,因蒸变的作用,斯完成其健全也。
经云∶气入四肢,长碎骨于十蒸变之后。六十四日,长其手足经脉,手受血,故能伸缩自如而持物,足受血,故能支持身体而行立。又云∶蒸且变,谓蒸变异而足一岁之日也。又云∶不汗而热者,发其汗,大吐者,微止之,不可别治,长以婴儿须有蒸变也。脱齿者,如花之易苗也。所以不及三十二齿者,由蒸变之不能足日,齿数当与蒸变日数相合也。是以中年以后之脱齿,不能再行生长者,以天然蒸变的作用,行其自然之长养,其乳齿宝贵的时期,已成过去,无望将来也。

发表于 2014/3/8 20:37:32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LZ在《测体温,巧定方剂》说若患者发烧38.5℃时用桂枝汤或小柴胡汤,在39.5℃时用麻黄汤,如果体温在40℃时用啥药方?因为该文中有:“以下均以体温计腋下实测体温为准,实测体温可能会与此提供的参考体温上下偏差0.2℃。”之说。请LZ指教。谢谢!

点评

lz在529#帖已经完整地讲述了各个温度段的对治方剂,也包括了40—41℃的方剂,请你回去再完整阅读。  发表于 2014/3/9 11:50
 楼主| 发表于 2014/3/9 12:0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雪山来客 于 2014/3/10 16:52 编辑

回复 仰望杏林 的帖子

小儿发烧与“变蒸”

http://www.ngotcm.com/forum/foru ... fromuid-151430.html

发表于 2012/6/13 00:5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发烧,几乎每个小儿都经历过,有的孩子三天两头就发起烧来。那么,小儿为什么发烧呢?应如何看待它?

     我国古代,早就有不少医学家认为,发烧是每一个儿童必经的阶段,把此现象称之为“变蒸”,唐代著名医药家孙思邈在其巨著《千金要方》中就曾说过,小孩子从出生之日起,每32天叫做“一蒸”,两蒸叫做“一交”。这样,既变又蒸,须经历576天,即近两年的时间,方可算完毕。为何会“变蒸”呢?孙“药王”认为,这是小儿体内长气血,五脏在发生变化成长所致。与孙翁同时代的另一位名医王焘在《外台秘要》中指出,“变蒸”的表现是“身热、脉乱、汗出、目睛不明”。自然亦有持不同意见者,如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就不同意这种说法,他认为,“变蒸”必是病;清代的陈复正亦持此见解。但是,多数的医学家还是认为,“变蒸”是正常发育的必然现象。

%%%%%

小儿变蒸论可以适当参考,但是历史上对其还有争议,加上本lz没有临床亲自观察的经验。因其有争议,本人也未能在临床观察验证,故难以给以确切的说法。如果网友对此有兴趣,可以用关键词“变蒸”进行搜索,可以查阅到相关的资料。

%%%%%

又:此话题超出本帖讨论的范围了,本帖讨论的是《伤寒论》的临床应用问题。若对“变蒸”有兴趣者,可以另开专题讨论之。






 楼主| 发表于 2014/3/10 16:4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医案——麻黄汤——伤寒表实:

刘渡舟医案:刘某某,男,50岁。隆冬季节,因工作需要出差外行,途中不慎感受风寒之邪,当晚即发高烧,体温达39.8℃,恶寒甚重,虽覆两床棉被,仍洒晰恶寒,发抖,周身关节无一不痛,无汗,皮肤滚烫而咳嗽不止。视其舌苔薄白,切其脉浮紧有力,此乃太阳伤寒表实之证。治宜辛温发汗,解表散寒。用麻黄汤:

麻黄9克,桂枝6克,杏仁12克,炙甘草3克,1剂


服药后,温覆衣被,须臾,遇身汗出而解。

按语:麻黄场为发汗之峻剂,用之不当,易生它变,不少临床医生畏惧麻、桂,不敢投用。一见发热,便认为是温热之证,滥用车凉之品,反令表寒闭郁,久久不解,或致久咳不已,或致低烧不退,或致咽喉不利等,不一而足。盖表实证之发热,乃由卫阳闭郁,正邪交争所致,故发热必伴有恶寒。这与温热病的发热不恶寒,并伴有口渴伤津之候,有其本质的区别。风寒郁闭卫阳,故直须辛温发汗,寒随汗出,卫气一通,则发热自退,即《内经》所谓“体若燔炭,汗出而散”也。
 楼主| 发表于 2014/3/10 18:05:01 | 显示全部楼层

【医案2—麻黄汤——伤寒表实】巧悟伤寒试锋芒,横扫千军如卷席

本帖最后由 雪山来客 于 2014/3/10 18:22 编辑

【医案2—麻黄汤——伤寒表实巧悟伤寒试锋芒,横扫千军如卷席


单曲活佛,40余岁,因肝区痛疼多年,2005年赴深圳、广州、天津、北京等地求医问药。后经弟子介绍,于杭州某老中医处就诊,持续服药两个月,共50余剂全然无效。2006年春节后经康定返藏地,于康定骤然受寒(春节后内地春暖花开,而康定还处于高寒时节)。待返回甘孜时,适逢连降大雪五十多公分,没过膝盖,天气异常寒冷。且因受肝疾影响全无胃口,饮食难进,里寒外寒交加,无法再在高原支撑,遂向大喇嘛阿秋法王仁波切告假,欲赴汉地治疗并疗养。未允。后经其弟子邀笔者前往看病供养[1]
·
观其体型素壮,阳亢体质,虽久病而元气未大伤。脉沉细紧,无汗而喘,为伤寒表实证麻黄证。急则先治标,当先驱表寒,当即供养麻黄汤平剂一副煎服。服后五分钟气机发动而汗出,问曰:“额头可见汗了?”答:“如是如是,正如所说,额头刚开始微微出汗。”曰:“正好正好,以微微得汗最佳。若大汗淋漓,则必不愈。”
·
又,乘其气一动,复见其下丹田深部有寒,遂问:“幼年时可经常受寒?”答曰:“经常经常。小时候七岁出家,在门色尔仁波切处学文字兼学佛法,青海玉树地区高寒(最冷时节经常零下40℃)。因帐篷内无照明灯烛,遂趋月光下看书识字,亦无坐垫,故从小进寒。”次日,供养麻黄附子细辛汤合麻黄汤平剂一副,驱里寒兼解表。此为太阳、少阴两经合病(太少合病),伤寒以两经三经并病为难诊难治。外感里寒平复,次日遂转入肝疾对治,以图其本。此乃后话,按下不表……
·
又其侍者为一汉僧,30余岁,安徽芜湖市人,跟随活佛一同从汉地返回高原,途经康定也受寒感冒,顺便给予麻黄汤一剂,告愈。
·
次年,该僧不慎再次受寒感冒,极度不适中,活佛让其去甘孜县城求医治疗。从寺院到甘孜县城单程120公里,且山势险峻,路途颠簸,求医之路颇为艰辛。一周后返回,感冒如故。再次于我处求诊,观其头痛畏寒身痛等等症状为麻黄证,但没有发烧。遂与麻黄汤平剂一副。次日回访,他说服药后约一小时左右就出现了明显的效果了,全身就像是松绑似的松了下来了,头痛畏寒身痛等等诸证皆消,伤寒已不复存在矣!该僧求医往返花费少说300元以上,而且区区一个小小的伤寒未能治愈,但是给他用了麻黄汤一副,花费不超过2元钱!
·
诸如此类,以麻黄汤一剂而愈的案例很多很多。说明了《伤寒论》经方是治疗伤寒症的唯一可取,无可替代的,没有任何后遗症的妥善方剂!

[1]佛说梵网经》曰:八福田中,看病第一。因病人陷大苦楚中而解救之。


 楼主| 发表于 2014/3/10 18:59:07 | 显示全部楼层

③【小柴胡证(少阳证)】

本帖最后由 雪山来客 于 2014/3/11 20:51 编辑

③【小柴胡证(少阳证)】·
·
96、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
97、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藏府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
·
101、伤寒中凤,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证而下之,若柴胡汤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
·
263、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
265、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烦而悸。
·

266、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
·
现在很多人服用小柴胡汤,或者是小柴胡颗粒都非常随便,更甚者有人买了一个包装箱的小柴胡颗粒,只要感冒了就服用小柴胡颗粒,服用无效,还怪小柴胡颗粒不灵验。其实错在自己!伤寒症的一个非常麻烦的地方,就是辩证必须非常精准,命中目标,才能奏效!否则就肯定无效!(注:目前的中成药市场,小柴胡颗粒是最为常见的对治感冒的《伤寒论》经方药。)
·
小柴胡汤似乎辩证容易,其实还是比较困难的,关键是小柴胡证属于“或为之证”。大家看《伤寒论》对于小柴胡证的描述中,出现了一连串七个“或”字,就是“或为之证”之意。医圣张仲景把他在临床发现归纳总结的小柴胡证的10多个症状,一口气全部列举出来了,提供给后人临床参考。
·
先看“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为啥“往来寒热”呢?因为少阳证属于“半表半里”之证,《伤寒论》的观点,凡是表证就会发热,外邪进入了身体的里层,就会发寒。现在外邪在半表半里转悠呢!未有定处,所以就一会儿发热,一会儿发冷。“胁下痞硬”,“胁下”是胆经部位。
·
宋·成无己注《伤寒论》曰:“《经》曰: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诸证)悉具者正是。”“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即是此或为之证。”也就是说,按照成无己的意思,上面列举的那些小柴胡证的10多个症状,但凭一证便可断证!但是lz认为,最好是同时具备2-3个症状再进行确诊,似更为可靠!
·
此外据笔者临床经验,小柴胡证往往还会有脉弦、偏头痛、咽干目眩症状。而对于儿童来说,有“呕吐”这个症状出现了,再结合着体温在38.5℃,就意味着是小柴胡证。因为幼童不善于表达体内种种的不适症状,但呕吐和体温是很容易被发现的。这十多个症状,是应当牢牢记忆的!(注:儿童的太阳证很容易发展成太阳阳明合证,此时也会出现呕吐症状,但是体温会达到40℃以上的。)
·
此外捎带提及,lz在给一个6岁儿童治疗少阳证时,竟然意外地治愈了多年来长期困惑这位儿童的遗尿症。该儿童遗尿至少有3-4年的病史,有时候一晚上会遗尿数次。家长携其前往北京若干名家调治未果。那就是说,该儿童以往有隐性的小柴胡证,由于未能及时对症治疗,形成了一个遗尿症后果。这说明了,临床症状往往可能会有超出《伤寒论》经文之外的情况发生,这时就应当及时地加以注意和总结,以丰富我们的临床经验。此病例以后再详述。
·
【小柴胡证的理解要点是】
·
①“半表半里”之证。
·
②“或为之证”:即不必具备全部的症状即可断证!实际上这就使小柴胡证表现的不那么“典型”了!好像是一系列飘忽不定的症状!症状可能出现在头部,或者是在胸胁部、腹部、心脏,或者是小便失常,呕吐等等,少阳证为啥会出现这种情况呢?lz认为少阳胆经,因肝胆相表里,肝属风,善动善变,故凡是和“肝”沾边的病症,总是会表现出一系列飘忽不定的症状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以后将会在讨论肝郁系列疾病时再进行详尽的讨论,在此不赘。
·
以上特点使小柴胡证在临床辨证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小柴胡证就成了临床很容易被忽视而漏诊,或者被误诊的一个伤寒症。但是我们把小柴胡证的这十几个症状牢记于心,经常临床演练,久而久之自然熟能生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1/11 07:4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