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拉郎配式的婚姻”的典型,就像是“Vc银翘片”之类的“中西医结合的中药”,好端端的一个中成药,前面被冠以“Vc”二字,这感觉,就是中药的名字,西药的“姓”,就是中医被统战、被践踏、被强奸的感觉。再者,以西医的观点来看,感冒,那不就是一种“对冷气的过敏”吗?于是在Vc银翘片之中,还被加上了西医的“抗过敏成份”——“扑尔敏”,使人服用之后会产生昏昏然的感觉。至于“Vc”成份的加入,据说是因为以西医的观点来看,感冒与缺乏维生素成“正相关”,反之,维生素也就可以加强人体的“免疫力”。于是,这一类的按“中西医结合观点”产生出来的不伦不类的“中西医结合的中药”,居然就在大陆的中医药市场上畅销无阻、长盛不衰。却不知道给患者惹下了多少的麻烦、埋下了多少无穷无尽的病根!(请看后文伤寒部分)。
还有像是“丹红注射液”、“降丹注射液”、“茵栀黄口服液”等等等等,都是被“强奸”后所生下的杂种!开发这些中药西用的厂家们,是否请正宗的老中医,按中医的四诊八纲,药性的“寒热沉浮”,或者是“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等等,做过一点点论证?
还有就是这个“茵栀黄”口服液,或者是注射液,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王牌药。原来笔者并不知道这药,直到前年儿媳妇生下了孙女,这个药才进入了笔者的视线。原来,孙女降生不久,就出现了新生儿黄疸,这个症状弄不好,也是会送命的。好在我的老伴是中医科主任,马上就找小儿科主任会诊,都是几十年在一起的“老战友”啦,住房也是楼上楼下的老邻居,小儿科主任的水平又堪称一流!
他开出药,用“茵栀黄”口服,一天数次。大概是一周之后,黄疸渐渐退下。于是就皆大欢喜!但紧接着,孙女就老是拉出绿色的大便,一天好几次。笔者又请教小儿科主任,说是受了凉,导致肠蠕动过快。原来大便的黄色,是因为绿色的胆汁被分泌进入肠道之中,就随着大便一起被排泄。在正常情况下,大便是慢慢地排出,胆汁有充分的时间被氧化,就被氧化成了黄色。如果是受凉,肠蠕动过快,胆汁来不及被氧化就排泄出,于是就呈现出胆汁的本色,也就是绿色,混入大便,将大便染成了绿色了。
于是,一家人就开始怀疑是不是给婴儿洗澡时不当心吹了风受凉?于是非常注意在这方面的护理。但是,绿便依旧。当代新生儿,是按1/2/4的比例关系降生的,就是每一个新生儿,比例一对爸妈,再比例两对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而总的比例是1/6!当然要确保平安无事,不能出任何的偏差。
后来,作为“半吊子”中医的笔者突然想起了,这个绿便,是否会与“茵栀黄”口服有关?一查中药学,发现这三味药统统是大寒药。这个大黄,大寒兼有泻下的作用。那这三味药的组合,在中医理论框架中是个什么定位呢?原来,对这类组合,按传统中医的的定位,就叫做“虎狼药”。给新生儿下“虎狼药”,那真是比毒药还要厉害啊!
所以,中国的新生儿,在出生之后,还会遭遇到中药西化“虎狼药”的一个“大劫难”,这个在西方想来断断不会出现。这个,也算是中西医结合后所产生的“优势”?!
胡乱任意地强奸中医药,所生下的野种,居然比西药的毒害作用更为猛烈!
这个就是中西医结合的现状!
请注意,笔者这儿的用词是“大陆”,意味着并不包括海峡的彼岸。因为按彼岸的中医政策,中药与西药是不能混用的。
当然反过来讲,如果在中医界人士概念清晰,能够保持“原生态纯粹无污染”的纯粹中医概念,不是被“统战”,而是在中医基础之上,来包容西医药,这倒也是马马虎虎,还可以尝试着考虑考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