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雪山来客 于 2011/3/9 11:10 编辑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伤寒ABC之一】
思考再三,觉得当前黎民百姓之所以深受伤寒之害,并在求医途中误入歧途,还是由于缺乏伤寒的基本常识,故我们还是从最基本的伤寒ABC开始吧!
【《伤寒论》关于伤寒的正确定义】
何谓“伤寒”? 在通俗意义上讲,伤寒就是相当于当今所谓感受了风寒引发的伤风感冒发热发烧这一类疾病。
但在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里面,对此是有明确的定义的。且《伤寒论》在此明确的定义之下,对伤寒类疾病的预防与彻底的治疗,展开了系统而周密的讨论。
先请看从《伤寒论·伤寒例》中摘引的经文(从康平版伤寒论摘出,部分文字参考成无己注本作了补充),“伤寒例”相当于整篇《伤寒论》的总提纲:
【凡春气温和。夏气暑热。秋气漓冷。冬□(气)冰冽。此则四时正气之序也。 原注○冬时严寒。万类深藏。君子固密。则不伤寒。触冒之者。乃名伤寒耳。
其于伤四时之气。皆能为病。(成无己本此处有“以伤寒为毒者,以其最成杀厉之气也”)。中□而即病者。名曰伤寒。
中寒。不即病者。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暑病。暑病者。热极重于温也。 原注○是以辛苦之人春夏多温热病者。皆由冬时触寒所致。非时行之气也。】
【体中寒即病者。谓之伤寒也。九月十月。寒气尚微。为病则轻。十一月十二月。寒冽已严。为病则重。正月二月。寒渐将解。为病亦轻。此以冬时不调。适有伤寒之人。即为病也。】
【凡伤于寒。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
【《素问·热论篇》:“黄帝问曰: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 从上述经文可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1、伤寒的起因与定义: ①、“触冒之(按:“之”即寒气)者,乃名伤寒耳。” ②、“中□(此处当为“寒”)而即病者。名曰伤寒。” ③、《素问》:“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 由此定义可知,从《内经·素问》到《伤寒论》,中医自古以来一脉相承地认为,是由伤寒而引起的受寒后发热发烧这一类的疾病之总称,《伤寒论》还明确地认为起病原因是由于自我保护不完善,感受了寒气所致。
而绝对不是像当今“科学”的西医所宣传的那样,感冒发烧是什么“细菌、病毒、支原体”等等致病因子引发。
显而易见,站在老祖宗《伤寒论》的立场来看,西医的观点完全是与伤寒病的真相大相径庭的,是极其荒谬的。因而,其采用吊抗菌素消炎杀灭细菌,用抗病毒药等等,或采用退烧药退烧等等,认为这样就可以治愈伤寒,实在是一个弥天大谎!相去《伤寒论》的真理十万八千里!
理论起点错了,后面的一切治疗手段就全部错了!其理论完全进入驴头不对马嘴的歧途,而且把黎民百姓也引入到毫无意义的误治歧途,备受痛苦!
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是理论决定了观察的结果。” 西医虽然凭借着无量的科学仪器,如显微镜、X光、CT等等,投入了无量的人力,但是其理论的根本性错误,就无法避免其结论的错误!
医圣张仲景在1800年前,以一人之力创著了震古烁今的《伤寒论》巨著,而当今科学家集中全力,却在一条荒谬错误的道路上愈走愈远,其智慧的高下,以及两种文化的优势,真可谓是天地悬隔!
2、伤寒的严重性:
①、“以伤寒为毒者,以其最成杀厉之气也”:就是说,先圣认为寒毒是一种最为凶杀之气,对人体的伤害最为严重。
②、“中寒。不即病者。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暑病。”:人体为寒毒袭击后,即使当时不立即发病,由于寒毒藏于肌肤,潜伏到春夏,还会继续致病。
由此可见,伤寒之后,明智之士就应当立即采用正宗《伤寒论》的辩证治疗方法,彻底将寒气祛除,这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别无他法。
3、伤寒的预防——防患于未然: ①、“冬时严寒。万类深藏。君子固密。则不伤寒。” 就是说,冬天,万物都深藏不露,君子也应当效仿而深藏,则不会感受寒气而致病。
②、避免“汗出当风,醉以入房”,是预防伤寒的要则。汗出,则腠理疏松,已被风寒所袭。房事不慎则伤肾,肾为元气之根,元气亏损,就容易中风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