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雪山来客 于 2016/5/28 16:20 编辑
长期咳嗽不愈都起源于风寒反复入侵因误治而潜伏——伤寒论把咳嗽归入少阴证
严格地说,咳嗽就是一个伤寒失治误治所引发的后遗症!在《伤寒论》里面称之为“伤寒坏症”!其起因都是因为没有及时地服用《伤寒论》经方祛除外感风寒,导致了风寒逐步深入肺气管而且长期滞留潜伏所造成的!所以根本的对策应该是通过《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体系,精准地加以辨证对治,同样可以迅速地根治的!先不谈伤寒失治方面的因素,下面就伤寒误治进行讨论:
长期咳嗽不愈的患者,其中绝大部分都起源于多次反复感冒发烧后,没有按照《伤寒论》辩证服用麻黄汤、桂枝汤等温热药祛除风寒,反而去吊水注射抗生素,或者是马马虎虎地吃一点VC银翘片、板蓝根、清开灵等治疗风热感冒的寒凉药[1],固然发烧可以被一时压制,咳嗽嗓子痛等等似乎也一时缓解了,但是寒气也就因此被引导滞留在体内了。如此多次反复寒气更是一次次地反复叠加,并深入到《伤寒论》六经辨证里面所说的少阴证、太阴证而长期潜伏了[2]。
由于“肺主皮毛”,皮毛属表,所以太阳经的风寒通过表里传的关系,很容易进入肺太阴经这个体系,即: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叶等等。于是由“风寒束表”又进一步导致了“肺气不宣”,所谓的“肺气不宣”就是呼吸功能被风寒约束了,所以就导致了“咳嗽”这个特殊而普遍的症状了。咳嗽一方面是肺气不得宣发所表现出的一个症状,另一方面也是正气为了突破“肺气不宣”的一种合理的应激反应!一般社会的药物都是从如何压制咳嗽这个症状入手的,往往会采用寒凉药压制正气而压制症状,这明显的是错误的。虽然症状可以暂时被压制了,但是因为服用寒凉药肺系统进入了更多的寒气了!
咳嗽和肺太阴系统的关系是比较显而易见的,但是和少阴经的关系就难以为医家和患者所觉察了!下面重点地从少阴经方面分析一下!
按照《伤寒论》的观点,太阳主表,所以最初感冒发烧往往是属于太阳证表证,如果太阳表证阶段没有及时通过辛温解表法正确地对治,反而误治或失治了,就很容易进入少阴经。因为太阳和少阴互为表里,一旦服用了寒凉药压制了风寒,寒气无法通过太阳经发散了,就会通过表里相传的关系,太阳表证就很容易转化为少阴里证而潜伏,而少阴里证一般是不会发烧的。所以表面上看似乎感冒发烧被治愈了,然而按照《伤寒论》的观念看,实际上是被转化为“伤寒坏证”了!
寒气才是罪魁祸首,如果按照西医观点用寒凉中药通过消炎来治疗咳嗽,这种“中西医结合”的中药西用,也会助纣为虐!体内的寒气被越治越重,这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了。
《伤寒论》里面,其实有许多许多“隐台词”,显台词是关于战术性的“棋谱”,而隐台词往往是关于战略性“棋谱”布局的指导性意见。《伤寒论》一书,实在应当被称为“医家之绝唱”,微言大义啊!
如咳嗽一门,在《伤寒论》里面是列入“少阴证”篇章里面的,是故咳嗽的本质理所应当地列入“少阴证”而加以认识,这就是《伤寒论》的一个弦外之音和战略布局。而麻黄附子细辛汤是少阴证的专方,按照少阴证里对治咽痛的方法,加上了“桔梗、炙甘草”。而痰饮,就是吐出带有许多粘性白色泡泡的痰液,那就寒湿积聚所致,《伤寒论》是用“小青龙汤”对治的。故将《伤寒论》三方合用,故每显奇效。
“足少阴之脉,循喉咙,挟舌本”。感冒一旦发展到咳嗽咽喉痛,则意味着寒气进入足少阴之脉。故往往感冒表证已愈,而咳嗽却长期迁延不愈,其原因盖出于此也!咽喉之患看似简单,其涉及的医道可谓是至幽至深!
笔者有一位三十多年以前的友人,前年被西医开刀切去了咽喉,说是“咽喉癌”,其实就是长期反复地寒气聚集,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一次我去拜访了他,还是让他吃了若干副寒咳汤祛除寒气,并告诉他说,晚来了一步,如果再早上两年,你的喉完全可以免去了这一刀!
还有寒气积累在上焦肺系统,会造成的系列问题,如气喘、哮喘。呼吸道顽固性炎症:鼻炎、鼻窦炎、咽炎、扁桃体发炎、气管炎、老慢支、长期吐清痰甚至于黄绿色的脓痰(意味着出现了顽固性化脓性病灶),其治疗方法仿此,恕不详叙,到底这不是这方面的专著,仅提供一个正确思路而已。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镇静安神 本品用于外感风热时毒 火毒内盛所致高热不退 烦躁不安 咽喉肿痛 舌质红绛 苔黄 脉数 上呼吸道感染 病毒性感冒 急性扁桃体炎 急性咽炎 急性气管炎 高热等症属上述证候者。 【主要成分】胆酸 珍珠母猪去氧胆酸 栀子 牛角 板蓝根 黄苷 金银花。(百分之百的一个寒性药,是按照西医概念开发的清热解毒的感冒药!)
[2] 太阴证部分见下文:风寒咳嗽属于肺太阴和足少阴同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