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雪山来客

【原创】《伤寒玩家攻关秘籍手册》·雪山来客学习伤寒论的体会与临床经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5/20 14: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怎么这么久还不上新啊~看你的帖真过瘾啊~好多我都做了笔记~

点评

握手!  发表于 2016/5/21 16:33
发表于 2016/5/20 15: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强帖留名,谢谢老师
 楼主| 发表于 2016/5/22 21: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全面地看一下LZ在本版块发布的系列

本帖最后由 雪山来客 于 2016/5/22 21:16 编辑

建议全面地看一下LZ在本版块发布的系列:
雪山来客伤寒自学系列之十一《单纯而非典型类型的伤寒证》
http://www.ngotcm.com/forum/thread-169967-1-1.html
(出处: http://www.ngotcm.com/forum/)


发表于 2016/5/23 02:43:12 | 显示全部楼层
【雪山按:此处不能赞同郝万山教授的观点,笔者认为按照《黄帝内经》的“开阖枢”理论,三阳经为“太阳、少阳、少阴”,三阴经为“太阴、少阴、厥阴”,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基础理论!是故三阴经与三阳经具有并列的传经关系,是故手太阴也可以直接受邪而发病,而成为太阴病。但是在《伤寒论》中并没有这方面的论述。】

三阳经为“太阳、少阳、少阴”,三阴经为“太阴、少阴、厥阴”,---雪山老师此处---不解??、
请告知
发表于 2016/5/23 02:46:27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应该搞清楚---伤寒论九大章节---为什么这样排列————-请告知

 楼主| 发表于 2016/5/23 16:07:12 | 显示全部楼层
姜海伦 发表于 2016/5/20 14:22
先生~怎么这么久还不上新啊~看你的帖真过瘾啊~好多我都做了笔记~

你好!看到了你的短消息了!但是可能是网站系统问题,无法给你回信。而且昨天给你回复也不行,不晓得今天怎么样了?
 楼主| 发表于 2016/5/23 16:33:48 | 显示全部楼层

答复

本帖最后由 雪山来客 于 2016/5/23 16:36 编辑
chen001 发表于 2016/5/23 02:46
首先应该搞清楚---伤寒论九大章节---为什么这样排列————-请告知

郝万山讲伤寒论说:04讲关于六经辨证的若干问题
我们现在要讲的内容,主要是关于六经辩证的一些问题。
我们首先要谈一谈,六经指的是什么?我们一直说,贯穿《伤寒论》始终的,是六经辩证。但是在《伤寒论》的文字表述上,从头到尾,没有出现过六经这个词。所以,六经辩证是后世医家对《伤寒论》中三阴三阳辩证的一个简称。三阴三阳这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就是指的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下面我们要接着谈的一个问题,三阴三阳本来的意思是什么?
……所以阴阳学说既然是生命的本源,但是古人觉得,把一切事物分为阴和阳两个方面还不够,不能说明阴阳量的变化,只能说明阴阳气质的变化,所以又把阴阳又各分为三,这就是三阴三阳。所以三阴三阳,它的本意是什么呢?就指的是阴阳气量的多少。

太阳,太者,大也,所以太阳阳气的量是三阳。我们这个摄像机是数码摄像机,现在我们搞数字信息、数字技术,实际上,古人早就动用了数字来描述一个事物的量的变化。
所以:太阳:太就是大的意思,它的阳气的量是三份,在《黄帝内经》里把它叫做三阳。
阳明:明是什么意思呢,明,著也,显著的意思,阳明,阳气的量是多少呢,是两份,它不如太阳阳气的量大,但是它的阳气也是充足的。
少阳:少,小也,少年就是小孩吗,所以少阳阳气的量最少,它是一阳。
太阴:太者,大也,是指阴气强大,它的阴气的量是三阴,阴气的量有三份,它是三阴。
少阴:阴气的量是二阴。
厥阴:它的阴气的量是一阴。
有的同学可能会说,这里的少阳是一阳,这里的少阴怎么会是二阴,而不是一阴呢?这是一个外国同学提的问题,实际上这里呢,多和少是相对的。"少"和"厥"相比,厥就更少了。厥者,尽也,极也,是阴气少到了极点,阴气少到了尽头。这么少的阴气,当然比少一点的阴气,量还要少。所以少阴和太阴相比,少阴的阴气量不如太阴大;少阴与厥阴相比,厥阴是阴气少到了极点,阴气少到了尽头,阴气浓缩到精华的地步,所以厥阴就是一阴……我们下面重点讲的是三阴三阳在《伤寒论》中的含义。
应当说三阴三阳,在《伤寒论》中,它的含义,不是生理的,而是病理的。如果说在《黄帝内经》里,我们把它叫做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府,那是一个生理概念的话。在《伤寒论》中,我们说阳明就是阳明病,说太阳就是太阳病,它是个病理的概念。既然它是病理的概念,它就涉及到病变部位,它就涉及到病变性质,它就涉及到病变发展的趋势……这样的话,我们讲到了三阴三阳在《伤寒论》中的含义,它是一种病理的(含义)。三阴三阳的这种命名,它包含有病位的意义、包含有病性的意义、也包含病势的意义,它实际上是一种病证的概括。
六经病,它们之间是有相互有联系的,这种联系就叫传经。具体来说,一经的邪气传到另一经,相应的临床症状就发生了新的变化,这就叫传经。从《伤寒论》原文所描述的传经规律来看,太阳病作为一个表证,太阳的邪气可以传其它任何一经,太阳可以传阳明,太阳可以传少阳,太阳可以传太阴,可以传少阴,也可以传厥阴。因为体表的阳气属太阳所管,体表的阳气被外来的风寒邪气所伤以后,就等于人体的防御外邪的第一道防线出现了缺口,所以邪气就可以传其它五经。从《伤寒论》原文来看,少阳可以传阳明,而邪入阳明一般就不再传其它经了……我特别想提醒大家的是,《伤寒论》中的六经辩证,是张仲景根据临床客观实际,一条一条把病例摆在这儿之后分类的,他所写的内容,都见于临床;而后世医家,他的脏腑经络辩证,他不一定来自临床实际,是坐在屋子里,分析了大量资料以后,在他的脑子里想像的某一个脏腑,应当有寒,应当有热,应当有虚,应当有实,他们的寒热虚实都用什么方子,这么罗列出来的。
 楼主| 发表于 2016/5/23 17:28:05 | 显示全部楼层
《伤寒论》的六经传变理论渊源是《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关于六经传变理论来自于:
《素问·热论篇第三十一》
【黄帝问曰: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或愈或死,其死皆以六七日之间,其愈皆以十日以上者,何也?不知其解,愿闻其故。
岐伯对曰:巨阳者,诸阳之属也,其脉连于风府,故为诸阳主气也。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其两感于寒而病者,必不免于死。
帝曰:愿闻其状。
岐伯曰:伤寒一日,巨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脊强。二日阳明受之,阳明主肉,其脉侠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疼而鼻干,不得卧也。三日少阳受之,少阳主胆,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三阳经络皆受其病,而未入于藏者,故可汗而已。四日太阴受之,太阴脉布胃中络于嗌,故腹满而嗌干。五日少阴受之,少阴脉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喝。六日厥阴受之,厥阴脉循阴器而络于肝,故烦满而囊缩。三阴三阳,五藏六府皆受病,荣卫不行,五藏不通则死矣。】
所以就有了《伤寒论》六经排列的次序了。
在成无己版《注解伤寒论》里面,关于“太阳病”的内容有三章,占了最大的篇幅。阳明病一章,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和厥阴病各一章,一共就是八章了。这个内容就是《伤寒论》的核心内容了。再后面的就是关于“霍乱病”,和各种补充性的内容,作为了解即可。
而现存的最早版本《伤寒论》是宋·林亿版《伤寒论》,基本内容都是现在伤寒学界所谓的“净本《伤寒论》”都是关于上述六经内容,再加上一共“霍乱病”的内容了。

 楼主| 发表于 2016/5/23 17:3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宋本《伤寒猝病论》

汉·张仲景 撰
宋·高保衡 孙奇 林亿等 颁刻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810dda0100q7yh.html)
(雪山来客据网络版排版增加目录)

宋刻《伤寒论》序        3
严器之序        4
张仲景原序        5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6
1、桂枝汤方        7
2、桂枝加葛根汤方        8
3、桂枝加附子汤方        9
4、桂枝去芍药汤方        10
5、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方        10
6、桂枝麻黄各半汤方        11
7、桂枝二麻黄一汤方        11
8、白虎加人参汤方        12
9、桂枝二越婢一汤方        12
10、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方        13
11、甘草干姜汤方        13
12、芍药甘草汤方        14
13、调胃承气汤方        14
14、四逆汤方        14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15
15、葛根汤方        15
16、葛根加半夏汤方        16
17、葛根黄芩黄连汤方        16
18、麻黄汤方        16
19、大青龙汤方        17
20、小青龙汤方(并加减法)        18
21、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        19
22、干姜附子汤方        21
23、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方        22
24、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        22
25、桂技甘草汤方        23
26、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        23
27、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方        24
28、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方        24
29、芍药甘草附子汤方        24
30、茯苓四逆汤方        25
31、五苓散方        25
32、茯苓甘草汤方        26
33、栀子豉汤方        27
34、栀子甘草豉汤方        27
35、栀子生姜豉汤方        27
36、栀子厚朴汤方        28
37、栀子干姜汤方        28
38、真武汤方        29
39、禹余粮丸方(方佚)        30
40、小柴胡汤方        31
41、小建中汤方        32
42、大柴胡汤方        33
43、柴胡加芒硝汤方        33
44、桃核承气汤方        34
45、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        34
46、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方        36
47、桂枝加桂汤方        37
48、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方        37
49、抵当汤方        38
50、抵当丸方        39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39
51、大陷胸丸方        40
52、大陷胸汤方        41
53、小陷胸汤方        42
54、文蛤散方        42
55、三物小白散方        43
56、柴胡桂枝汤方        44
57、柴胡桂枝干姜汤方        44
58、半夏泻心汤方        45
59、十枣汤方        46
60、大黄黄连泻心汤方        46
61、附子泻心汤方        47
62、生姜泻心汤方        47
63、甘草泻心汤方        48
64、赤石脂禹余粮汤方        49
65、旋覆代赭汤方        49
66、桂枝人参汤方        50
67、瓜蒂散方        50
68、黄芩汤方        51
69、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方        52
70、黄连汤方        52
71、桂枝附子汤方        53
72、去桂加白术汤方        53
73、甘草附子汤方        54
74、白虎汤方        54
75、炙甘草汤方        54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55
76、大承气汤方        59
77、小承气汤方        59
78、猪苓汤方        61
79、蜜煎导方        63
80、土瓜根方(附方佚)        63
81、猪胆汁方(附方)        63
82、茵陈蒿汤方        64
83、吴茱萸汤方        65
84、麻子仁丸方        66
85、栀子檗皮汤方        68
86、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方        68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69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70
87、桂枝加芍药汤方        71
88、桂枝加大黄汤方        71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71
89、麻黄细辛附子汤方        74
90、麻黄附子甘草汤方        74
91、黄连阿胶汤方        75
92、附子汤方        75
93、桃花汤方        75
94、猪肤汤方        76
95、甘草汤方        76
96、桔梗汤方        77
97、苦酒汤方        77
98、半夏散及汤方        77
99、白通汤方        78
100、白通加猪胆汁汤方        78
101、真武汤方(附加减法)        79
102、通脉四逆汤方        79
103、四逆散方        80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81
104、乌梅丸方        82
105、当归四逆汤方        84
106、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方        84
107、麻黄升麻汤方        85
108、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方        85
109、白头翁汤方        87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88
110、四逆加人参汤方        88
111、理中丸方(并加减法)        89
112、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方        89
为《伤寒论》正名        90
 楼主| 发表于 2016/5/23 17:3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供一个宋版《伤寒论》的目录,供你参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1/9 05:2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