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1036|回复: 0

“成瘾”与人类文明共生 每个人都有上瘾的可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13 18: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编者按:成瘾是与人类文明共生的一种现象。公元前5000年,苏美尔人就开始使用鸦片,让自己进入一个虚无的状态。人总希望通过吃、喝或其他什么物质、行为,使自己放松,寻求刺激和快感———即使是发展到离不开、少不了、为之痴狂的地步。甚至有科学家指出,每个人都有上瘾的可能。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形形色色、令人匪夷所思的瘾存在着。人身在瘾中,往往难以自拔。“成瘾”一词最初仅用于药物依赖,类似的成瘾标准后来才被应用于一些行为障碍,如病理性赌博、电子游戏成瘾及某些技术的过度使用。

  医学上的“成瘾”,包括两部分,一是物质成瘾,如对毒品、兴奋剂、香烟、酒等上瘾;另一部分是非物质成瘾,主要是行为成瘾,包括赌博、购物狂、性上瘾等。以上这几种成瘾在临床上最为常见,但成瘾人数目前并没有确切统计。此外,网瘾是近几年十分常见的病症。近年来,国内外不少专家在讨论,要将网络过度使用纳入成瘾的范畴。但也有人认为,它应属于冲动使用障碍。北京军区总医院成瘾医学治疗中心主任陶然介绍,网络成瘾的人非常偏执,他们认为现实世界是可恶的,虚拟世界是美好的,这是明显的认知问题。行为上,他们每天想的就是怎么上网。

  在一些老百姓看来,迷—癖—瘾,是人们对于某种物质或某个行为迷恋的不同程度。北京回龙观医院物质依赖专家、酒依赖病房主任孙洪强指出,这是通俗的理解,但有些偏差。迷是一种“爱好”,有的人是球迷、戏迷,有些人嗜好某种食物,有些人爱集邮等,只要不影响健康、学习、工作和生活,就属于正常行为。

  癖略带一些贬义,介于迷和瘾之间,是正常向非正常的过渡,多指对某种事物有特殊嗜好而难以舍弃,如洁癖等,但是若是影响了身体健康和社会功能或对他人、社会造成危害,也是一种疾病,如偷窃癖、恋物癖。

  若要用一句话形容“瘾”,就是强迫性的、不能自控的、不顾后果的使用某种物质;它是对某一行为或物质的欲望达到了渴求的程度,其行为影响到正常的心理、生理或社会功能,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痛苦,造成不良后果。其实,人人都有可能有瘾。

  孙洪强说,医学上判断是否“成瘾”,主要有三个标准:第一,对某种物质是否有强烈的渴求,或对使用物质的开支、结束或剂量控制的自控能力下降,明知有害或主观希望停止但总是失败,如明明看到烟盒上表明了“吸烟有害健康”,但一会不抽就哈欠不停,甚至手发抖。第二,停止使用某种物质或某种行为后,是否不断产生重新使用的强烈欲望及与之相应的行为方式,而且对该物质或行为的耐受力增高,例如有些酗酒的人在戒酒时,老想喝上几口,没事就打开瓶盖使劲闻酒味。第三,减少或停用后,会出现强烈的戒断症状。比如有酒瘾的人,如果不能定时定点定量地喝,就会浑身不舒服,手抖、心慌、血压升高、出现幻觉等。

  成瘾者会有一种特殊的“记忆”,也叫“成瘾记忆”,其核心在于“上瘾物质”。看到别人喝酒,看到酒瓶,甚至听到和酒有关的词儿,就会让他按捺不住。

  导致成瘾,通常有三要素:遗传、个人素质、环境。“我以前抽过烟,五六岁时就体验过,初中、高中也抽过,可我依然没有形成烟瘾。所以,成瘾和个人素质、遗传因素、环境有密切关系。”孙洪强说。据孙洪强介绍,成瘾者大多是初次或多次体验某种物质或行为后,有了舒服的感觉,此后就会希望重新经历这样的美好感受,于是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尝试,慢慢地就形成了瘾。拿香烟来说,尼古丁进入脑内后能刺激多巴胺的释放,从而使人体验到愉悦。

  环境对于成瘾也有重要影响。如父母不抽烟,那孩子吸烟的几率可能较低。但若长期处在一个吸烟环境下,吸烟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治成瘾离不了药

  世界卫生组织在上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对疾病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概念,第一,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痛苦;第二,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如学习、工作和交往等能力。具备这两个条件,就可以称之为疾病。而成瘾的人,其表现都符合这两个条件。所以说,成瘾是一种疾病,必须积极治疗。

  “很多人觉得治疗成瘾,单用感召、劝说,用爱情和亲情的力量,就会让他放弃某种瘾。这种方法收效甚微。成瘾是一种病,就好像高血压一样,也是一种慢性疾病。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家庭和社会的支持都不可或缺。所以,成瘾性疾病需要综合治疗,应该药物、心理治疗、康复一块儿上。”孙洪强说。

  据了解,目前,我国在治疗酒瘾、烟瘾方面,都有了一些针对性强、效果不错的药物。而在治疗网络成瘾方面,情况有些复杂。“曾有个漫画,画着我拿了一个药瓶子,推广用吃药的办法来解决网络成瘾问题。其实这是个误解。因为专门没有治疗网络成瘾的药。”陶然说,在其收治的网络成瘾的孩子中,30%的都有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对这部分人,要治疗他的网络成瘾,首先就要用药物治疗他的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很多学校用行走、吃苦治疗网瘾,这一点都不科学。

  这些因为生物学因素而导致的网络成瘾,靠说服教育根本不可能治愈。还有20%左右的网络成瘾的孩子伴有抑郁、焦虑,社交恐惧等症状,这也必须要用药物治疗。因为脑功能科学已经证实,很多孩子的焦虑、抑郁、强迫,是因为颞叶大脑细胞代谢功能低下,属于脑功能问题。

  此外,不少网络成瘾是家庭原因造成的。陶然收治的人群中,86%都缺失“父亲”的角色。总之,一半以上网络成瘾者要克服它的共病以及伴随的精神症状,必须接受药物治疗;还有近一半的人要靠心理干预。

  新知:新型的瘾

  除了烟瘾、酒瘾、毒瘾等临床最常见的瘾之外,生活中也隐藏着很多让我们上瘾的事情。近日,英国《每日电讯报》和《观察家》都报道了成瘾的最新研究,帮你揭开生活中最常见的瘾。

  哭泣和大笑都会上瘾。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研究者发现,有些人遇到难事和伤心事就会哭,越哭越伤心,越哭越想哭,短时间难以止住哭泣。有些人似乎笑点更低,别人听来并不十分可笑的事,他们都能笑得前仰后合。研究者对其进行了脑扫描,发现哭泣和大笑能让大脑愉悦中心的神经产生上瘾反应。

  相思也上瘾。处于恋爱期、单相思或失恋的人中,有些人无时无刻不思念着爱人,沉湎其中难以自拔:房间里贴满对方的照片,总想给他们打电话,甚至有人每天都傻傻地跟着对方或在对方家门口蹲守。这也被称之为“思念成瘾”。

  短信成瘾。这是手机依赖的一种强烈表现。在临床上发现,有些人同时拥有3部以上的手机,患者会每天发送175条短信,即使手指酸痛也难以让他们停下来。

  甜食和吃辣上瘾。研究发现,甜食和辣会激活大脑中的多巴胺神经元,之后多巴胺神经元会释放一种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就相当于吗啡的作用。

  整容、减肥上瘾。有些人明明不胖却不断减肥,减得不成人形;有些人总喜欢隆鼻或隆胸,反复多次地整容。虽然现在还不明确为什么这些会让人上瘾,但却可以说,现在都市中,这类患者越来越常见。(张辉)

  误区:贪吃不算瘾

  案例:26岁的小张最近不知道怎么了,看见什么都想吃,而且吃起来还没完了,每次都撑到要吃胃药。可难受劲儿一过,她又吃上了。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前委员、内科医生大卫•凯斯勒在其新书中披露,有些人吸毒成瘾,有些人贪吃成瘾,两者之间存在某种相似性。吃了自己喜爱的食物,大脑会受到刺激,会生成更多的内啡肽,让人备感愉悦,从而刺激人去吃掉更多此类食物,以感到镇静和快乐。同时,大脑还会释放多巴胺,促使人吃下更多食物,也对食物有更大的渴望,只要看到类似食物,走到通往熟悉饭店的道路,或经过卖那种食物的商店,就会难以抗拒。

  孙洪强指出,目前,并没有“食物成瘾”一说。但食物本身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刺激脑内多巴胺的释放,进而产生一种愉悦感,但食物的这种作用跟诸如酒精、海洛因、烟草这样的成瘾物质相比是很轻微的。

  贪食患者不能自己控制吃的欲望和行为,家人可以少在家里放零食或熟食,从源头上切断贪食患者的欲望。当然,这也可能是种人格障碍,最好及时就医。

  提醒:瘾突然变小,可能病了

  案例:黄先生喝酒已经20多年了。早中晚,每餐都要喝,至少是白酒三两、黄酒一斤。但这两年,黄先生觉得酒量小了,但每次喝一斤黄酒就够了。家人表扬他戒酒成功。但黄先生很纳闷:自己并没想戒,怎么就喝少了呢?

  孙洪强说,成瘾者都有一个量不断增加的过程。比如抽烟者会从一天一包,涨到一天两包;嗜酒者会从一天二两,涨到一天一斤。这是成瘾必经的过程。

  但是在临床上,不少人会发现,自己的酒量增长到一定程度后,持续喝一段时间后会突然出现一个拐点,感觉上量好像小了,比如稍微喝点酒就容易醉。这是身体发出的一个预警信号,提示你器官已经出现损害。而这恰恰是不为人所知的。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家人不要盲目乐观,应带他们去医院进行检查,并采用科学方法戒断酒瘾。


(记者:徐李燕)

来源:生命时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1/9 04:1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