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书推荐,前贤心法简介
清末民初医家张锡纯
张锡纯 活跃于清末民初,正值大司天七十七甲子---上元阳明燥金少阴君火.<参西录>第四期数卷为药物学讲义.首论生石膏.兼述白虎汤,人参白虎汤在临床中每派上用场.验案凿凿.此诚与当时气候大环境相吻合.
又,发明赭石之功用,畅述其镇逆顺降凉血之妙用,仍以大量验案证之. 发明升陷汤以治大气下陷并论与李氏补中益气汤之区别.作<驳方书贵阳抑阴论>应是与丹溪名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相仿佛.
以余意观之,张师所用药,最常用者大致可分二大类型:一是清降肺胃(应主要是降肺气)药如生石膏,麦冬,知母,花粉,黄芩,沙参,赭石粉,栝蒌等方如白虎汤,白虎人参汤等.一是升肝脾(应主要是肝)如黄芪,柴胡,萸肉,续断,桂枝类补肝体肝用之不足;龙胆草,连翘,茵陈,白芍,石决明,赭石等治肝气之有余.其余如生熟二地玄参当归天冬之属是与丹溪同辙.蒲黄,三棱,莪术,乳香,没药,三七,丹参与王清任法同源.
于是可得:燥火主令之时, 滋阴远远多于扶阳.燥火气盛(最宜白虎西方金神),水木易虚,滋阴同时,木气不及,法当升补木气.唯木中寄火,又木火同气,木宜清凉者亦复不少.
至于张师与人论天体运动处,此诚为时代所囿,视若不见可矣.
清初医家傅青主陈士铎
傅陈医法,原是一脉.傅长陈二十.皆可谓(以傅师为主)活跃于第七十三甲子上元厥阴风木少阳相火(1624---1684年)风火主令之时重用白芍当归熟地生地(兼伍柴胡),诚有源头,余如六味四君,及气血论(异于前人补血汤芪倍于归之论,并理血多加有桑叶),再如重用常用麦冬.总不肝之治,滋肝阴以配其阳,清其火抑其用;或以助金平木法,要之,滋养肝肾,扶脾清肺是其大旨.外经中所论,尤重真水,以人身中水少而火多,水需灌溉各脏腑,似与丹溪同法,与钱仲阳(论中有天师仲圣孙真人,并有钱真人,并多处引以六味地黄丸)同旨.
从著中,并考古,可知傅所处大司天略晚于李东恒,而稍早于朱丹溪(此早晚二字,当从大司天周期性来看).故论中多有与二人医法同旨之处.
可知陈氏所述,应是当时数位大贤集体智慧的结晶,又其所处司天大环境与今极为类似, 故其书为今日临床不可不读之本.
清朝医家黄元御
黄元御,字坤载,清朝乾隆年间名医.虽未得高年,然著作甚丰.足见自视甚高.<四圣心源>为代表作,其中天魂地魄等方名亦足以征之.持论以扶阳配阴为宗,大非滋阴熄火之陋习.深得仲圣理中四逆辈之精义.因黄师(1705~1758年),正值大司天第七十五甲子中元太阴湿土太阳寒水中的太阴湿土之令(1744---1774年为太阴湿土主令).黄师在<中气解>言"泄水补火,扶阳抑阴,使中气轮转,清浊复位,却病延年之法,莫妙于此矣".唯黄师的暖水燥土不同于李氏的补中益气.故在<医方解>中批刘河间朱丹溪陶节庵等之时,仍批李氏"以升麻柴胡升胆胃之阳,谬矣."
张锡纯先生在<参西录>中言,黄氏(元御)陈氏(修园)用药恒偏于温,即是此意(寒湿令中宜于此法). 天时大气候不同之故.用古方以治今病,能不加减化裁否?
究之,黄师心法似较郑老爷子的更全面更系统.也是彭子益先生著作的雏形.然,医之道,何其大,黄师各书当与温病学各家心法互参.<四圣心源>尤当与<外经微言>相参阅.
明末医家李中梓
李中梓(1588~1655年),后世医家有不少推重李氏医旨的.因李氏与金元明时代的其他医家相较,最讲中庸之道.作<水火阴阳论>:阴阳并重,而更认为养阳在滋阴之上,补气在补血之先.
李氏重脾肾,法多尚温补,略似张景岳(1563~1640年),因1564---1624年为中元甲子太阳寒水太阴湿土; 1624---1684年为下元甲子厥阴风木少阳相火.二人皆经历过太阴湿土厥阴风木之主气.英雄略同也.
唯医案多有十数剂,数十剂病乃愈之病例."远不若经方快捷",为后人所讥,此实为后人误解李师(伤寒论治外感,多易速效,李师治多内伤,或外感染杂成内伤,原难速愈). 又作四大家论, 误将仲圣与后贤并列,确有失公允. 另为庸工设法(以温补君子品试药),为后贤所批,尤以程国彭为典型. ---程氏以丰富的临床心得批其用温补药之过. 仍是不离大司天运气之范围.程氏一生主要生活在1684---1744年的上元少阴君火阳明燥金之令.几近与李师相反. 医法不同,诚为各有所本。
清医家程国彭
程国彭 程师生卒之年不可确考,但可确定程师一生主要生活在1684---1744年上元少阴君火阳明燥金之令.程师虽无医案传世,但不难看出一生临症甚多.<医学心悟>首卷所言,皆贴切于实用,字字句句都从阅历中来.<火字解>可知程师一生用药大旨矣.实程师所重者,仲圣之下,丹溪,东恒,河间数人.而宗丹溪河间又最多.尤可知大司天之于医家心法.<医门八法>归纳治要,不惜笔墨反复辨解.数十年心血之凝结,学者不可忽之.
唯程师所言"吕祖师人参果"之事,本人多方考究,不得其意.敬请阅此文高贤,赐教解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