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8/24 03:37:2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章 外科疑难疾病从肝论治实例
第一节 外科疑难疾病与肝之所主及治验实例
一、肝为将军之官
(一)疣
智××,男,成。
两个多月之前,在上肢、躯干、颈部的租多部位突然发生大量赘疣,大者如高梁,小者如小米,高出皮肤,微痒,不痛不红,某院皮科诊为传染性软疣。先用西药治疗十几天未效,后又用生薏米3两熬粥服1个来月仍然无明显效果。细察其证,除颈部、前胸、后臂、背部有大量高出皮肤的●赝疣之外,别无所苦,舌苔白,脉浮弦紧。综合脉证,因考虑皮肤之病在于肌表,弦者属肝脉,紧者属表寒,反复归纳分析认为:此乃少阳枢机不利,营卫失调,寒湿外客所致,乃拟和解少阳,调和营卫,佐以散寒除湿,柴胡桂枝汤加减。处方:
柴胡16克 半夏10克黄芩10克 党参10克 甘草10克生姜3片大枣5个桂枝10克 白芍10克 生薏米30克
服药6剂,赘疣消失而愈。
(二)☆痞瘤(peilei)(中医的荨麻疹)
耿××,男,成。
六七年来,荨麻疹反复发作,遇冷、吃刺激性食物、饮酒均容易发作。发作时先全身搔痒,搔抓后即刻出现大片的高出皮肤的痒疹,约一二个小时即可自然消退,这种情况几乎每天均发作一二次。不大发作时,若拿重物或其他物品连续接触皮肤约10分钟左右以后,即发现局部皮肤肌肉隆起,奇痒难忍,某院皮科诊为荨麻疹。曾予西药治疗数年不效,后请某医以祛风散寒之剂治之。发作更加严重,又改请某医以养血祛风、散风陈湿清热之剂治之,虽然没有使病情加重,但连续服药达100剂却无丝毫功效。细察其证,除荨麻疹反复发作外,偶见胃脘痞满不适,大便时干,舌苔薄黄,脉缓。综合脉证,反复思考:祛风散寒、养血祛风、散风防湿清热等法均为治疗荨麻疹的有效方法,然何故不效?其必有其它原因影响。脉缓,乃湿盛脾虚之脉,脾虚、湿盛之脉又不见脾虚、湿盛之证,其何故也?因思仲景《伤寒沦•太阳篇》桂枝大黄汤方,此方所治之证没有明显的脾虚症状,而仅有营卫失调之脉,即脾肝俱见,营卫失调之证,用之甚为合拍,因拟桂枝大黄汤调营卫、和脾胃。处方:
桂枝10克 白芍20克 甘草10克 生姜10克 大枣7个大黄3克
服药10剂后,诸证消失而愈。
(三)白癜风
刘××,男,成。
一个多月以前,感冒出汗之后不久,发现头部有少量痒疹出现。其后不久,在全身突然出现大量的如高梁大小的红色痒疹,外罩少许白色鳞屑。其后有的融合成大片,按其皮肤微硬。若剥去表而的鳞眉则基底全呈红色,在夜间脱衣服或起床时可见有大量的白色鳞屑脱落而下,某院皮科诊断为牛皮癣。先用大量西药治疗1周有所好转,但不久又见加重。又请某医以祛风清热除湿之剂治疗1周,病情继续加重。细察其证:头、背、胸、上下肢、手均有大片牛皮癣,其中背、胸、颈、大腿、腹部均融合成大片,外罩有大量白色鳞屑状物。剥脱后基底呈赤色,不流脓水,不痛,但奇痒,舌苔白,脉弦。综合脉证,诊为枢机不利,营卫失调,拟用柴胡桂枝汤加减,调营卫,和解表里。处方:
柴胡10克 半夏10克黄芩10克 党参10克甘草10克生姜2片大枣5个桂枝10克 白芍10克 生薏米30克
服药10剂后,癣疹明显好转。继服●剂,癣疹消失而愈。
二、肝主筋
(一)骨质增生,颈,臂、腰,腿疼痛
2年多以来,头晕项强,臂痛麻木。近1年多来,又发现背痛腰痛,腿痛麻木,某院诊为骨质增生。先用理疗治疗无效,后又改用骨刺消痛液、骨仙、舒筋散,外贴膏药,以及活血止痛之剂仍然无明显效果。特别是近半年以来,疼痛、麻木更加严重,经常因疼痛、麻木难忍而难于入睡,不得不配合针灸,按摩进行治疗,但时至今日,仍然不见改善,细察其证,除头晕头痛,项强背痛,臂痛麻木,腰痛,腿痛麻木等证之外,并见烦躁不安,食欲不振,失眠健忘,舌苔白,脉弦紧。综合脉证,再结合所用药物之效果进行分析,病在筋骨,肝肾为病,木郁失达,非用活血治骨之法所能解,治宜拟养血舒肝,温肾助阳,逍遥散加味。处方:
柴胡10克 白芍10克 白术10克 当归10克 茯苓10克甘草10克干姜4克 薄荷3克 狗脊30克
服药6剂之后,腰、腿疼痛稍有好转,但烦躁头晕、背困,手臂麻木不见改善,舌苔白,脉弦滑。综合脉证,此乃肝肾之气稍舒,肾气稍恢复,而肺中痰热不化之故耳。治宜养血舒肝,化痰清热,理气散结。处方:
柴胡10克 当归10克 白芍10克 白术10克 甘草6克生姜3片薄荷3克 瓜蒌30克
服药6剂后,头晕头痛,失眠心烦,背困背痛、臂痛麻木均见好转,但腰腿疼痛不见好转,此乃肾气仍虚,治拟养血舒肝,温肾助阳法。从此之后,以上方交替服用2个多月,诸证全部消失。
(二)下肢静脉曲张,浮肿疼痛
张××,男,成。
5~6年来,左小腿静脉曲张。近2年多来,静脉曲张更加严重,浮肿疼痛,两腿抬高时稍有好转,走路较多或站立时间较长时浮肿静脉曲张等均见加重,某院诊为下肢静脉曲张,开始用弹力绷带治疗后有所好转,但近两年之来,不再有效。细察其证,左下肢静脉浮露怒张,发青紫色,浮肿胀痛,走很短的距离即因疼痛憋胀而难继续行走。舌苔白,脉弦紧。综合脉证,诊为肝血瘀滞,寒湿不化。治拟温经活血,通阳除湿。活络效灵丹加味。处方:
丹参30克 当归10克 白芍10克 乳香10克 没药10克 肉桂6克 鹿角胶10克(烊化)刘寄奴30克 杜仲10克
服药6剂之后,浮肿憋胀减轻,走路的距离也较前长。
继服上药3个多月,共服药100剂,诸证消失而愈。
(三)右乳下静脉肿痛
王××,男,63岁。
2个多月以前,突然发现右乳下内侧疼痛不止,按之后发现有一索条状物,长约10公分左右,某院诊为血栓性静脉炎,予西药治疗40多天后不见好转,又请某医以清热解毒,利湿通络之剂配合西药治疗20天仍然不见好转。细察其证,除右乳内侧有索条状物,疼痛、发热之外,并时见烦躁,舌苔黄腻,脉弦滑。综合脉证,诊为痰火郁结于筋脉所致。治拟舒肝理气,化痰清热解毒,柴胡橘叶煎加减。处方:
柴胡15克 半夏15克 瓜蒌40克 苏木6克 赤芍15克黄芩10克 青皮10克 橘叶10克 夏枯草30克
服药2剂之后,未见明显改善,而且出现夜间牙痛。综合脉证,思考再三,夜间牙痛者,阴虚相火妄动所致,治宜加元参20克以滋阴降火。
服药6剂之后,疼痛肿胀果然大减,又考虑筋者,血之所主,乃再加当归10克,继服10剂后,诸证消失而愈。
(四)筋聚
冯××,女,21岁。
左手腕关节的背侧腱鞘肿大,疼痛1年多。某院诊为腱鞘囊肿,以考地松封闭、针灸及理筋手法按摩治疗7~8月无明显效果。细察其证,除左手腱鞘肿大如枣外,左手用力或活动手腕时均感疼痛,胸满心烦,舌苔白,脉弦。综合脉证,诊为血虚络瘀,筋脉失养,治拟养血舒肝,活血理筋,四物汤加减。处方:
当归15克 川芎9克 白芍12克 木瓜12克 熟地12克片姜黄9克 晚蚕砂12克 五加皮15克 海桐皮9克
服药2剂之后,疼痛肿胀竟消减达70%,继服6剂后,肿痛消失而愈。
(五)尿道口血泡
李××,男,28岁。
一年多来,经常尿热尿痛,排尿不利,前医均作泌尿系感染进行治疗,但始终不见明显效果。特别是最近几个月以来,排尿困难极为严重,有数次至厕所而难尿出,后经泌尿科检查发现尿道口有一血泡,因未查明性质,先用中药保守治疗。某医认为系膀胱湿热所致,予八正散6剂后,未见明显效果。细察其证,尿道外口有一紫红色如绿豆大的血泡,触之微痛。腰痛腰冷,足冷至膝,手冷至腕,尿频腰痛,尿少不利,舌苔白。脉沉细涩,综合脉证,反复考虑:诊为肾阳不足,筋脉拘急为本;湿热内蕴为标。治拟补肾益肝以培本,利湿清热以治标。八味地黄丸加减。处方:
生地24克 山药9克 肉苁蓉15克,土茯苓15克 泽泻10克 丹皮10克 车前子10克(布包煎)五味子10克附子10克 肉桂10克 怀牛膝10克
服药3剂后,尿热尿痛,排尿困难消失,血泡完全消退,腰痛减轻近70%。继服上方10剂,诸证消失而愈。
某医问:尿热尿痛本属膀胱湿热,但为什么用利水通淋之八正散不效?八味地黄丸本为温肾助阳之剂,为什么用之有效?答曰:淋有五种,有血、劳、气、石、膏之别,其中劳于肾者非补肾壮阳之剂不能收效,正如薛立斋所说:“肾虚精败之淋,茎中涩痛者,惟金匮肾气丸可效,若大小便牵引而痛,愈痛则愈便,愈便则愈痛。宜倍桂、附以滋化源,不可用淡渗之剂与知母、黄柏以泻其阳,耗其阴。此证用八正散无效,即在于久泻肾阳所致。肾气丸乃补肾益阳之剂,故其效如神也。
[ 本帖最后由 雪山来客 于 2009/8/24 03:39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