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新熙诊所

医 林 旧 事(请勿转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2/3 13: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五积散编辑http://baike.baidu.com/link?url=RlG835mpNgt3WImZkh6LEkjF-_EncIq3hjwUw8RANVF5zdMSpBPBc6OI-6RaWQlC
五积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在二陈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名方剂。汪讱庵在《医方集解》中将五积散归入表里之剂,称其为解表温中除湿之剂,去痰消痞调经之方能散寒积,食积,气积,血积,痰积,故名五积,足见应用范围之广泛。时人甚至有一首五积散,房上不喊房下喊之说,可见其受欢迎的程度。
目录
▪ 痛经
▪ 不孕症
▪ 中药方剂
▪ 临床应用
1中药方剂编辑
【方剂名称】五积散
【来源】《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白芷、川芎、甘草(炙)、茯苓(去皮)、当归(去芦)、肉桂(去粗皮)、芍药、半夏(汤洗七次),各三两。陈皮(去白)、枳壳(去瓤、炒)、麻黄(去根、节),各六两。苍术(米泔浸、去皮)二十四两,干姜四两,桔梗(去芦头)十二两,厚朴(去粗皮)四两。
制法:上除肉桂、枳壳二味别为粗末外,一十三味同为粗末,慢火炒令色转,摊冷,次入桂、枳壳末令匀。
【功效】调中顺气,除风冷,化痰饮。
【主治】治脾胃宿冷,腹胁胀痛,胸膈停痰,呕逆恶心;或外感风寒,内伤生冷,心腹痞闷,头目昏痛,肩背拘急,肢体怠惰,寒热往来,饮食不进;及妇人血气不调,心腹撮痛,经候不调,或闭不通,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入生姜三片,煎至一中盏,去滓,稍热服。如冷气奔冲,心、胁、脐、腹胀满刺痛,反胃呕吐,泄利清谷,及倂癖症瘕,膀胱小肠气痛,即入煨生姜三片、盐少许同煎。如伤寒时疫,头痛体疼,恶风发热,项背强痛,入葱白三寸、豉七粒同煎。若但觉恶寒,或身不甚热,肢体拘急,或手足厥冷,即入炒茱萸七粒、盐少许同煎。如寒热不调,咳嗽喘满,入枣煎服。妇人难产,入醋一合同煎服之。并不拘时候。[1-2]
2方剂研究编辑
五积散源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苍术、厚朴、陈皮、半夏、茯苓、甘草、麻黄、桂枝、白芍、当归、川芎、干姜、枳壳、桔梗、白芷等15味药物组成。再加姜、葱,似乎较庞杂,但中药复方方剂的疗效,不能孤立地从个别药物看药效,而应当看合理配伍后而产生综合协同的药理作用。
如该方中苍术、厚朴、陈皮、甘草为运脾化湿消食积之平胃散;陈皮、半夏、茯苓、甘草为主治痰饮之二陈汤;有治太阳表证的桂技汤;又有治痰饮之苓桂术甘汤;有肾着病的苓姜术甘汤;有四物汤去熟地黄,具行血调经之功;有麻黄合桂枝辛温发表以散表寒;姜、桂、枳、朴温里以行气滞;陈皮、半夏合麻黄、桔梗开肺以豁痰;麻、桂、干姜、白芍、归、甘草具续命汤之方意。
综现全方,结构严谨,实为以上诸名方综合的复方。依诸方之功用,该方不仅主治寒、食、气、血、痰五邪之郁积,而对表里内外、脏腑经络之寒湿阴邪,悉皆能治。[3]​
3各家论述编辑
· 昌:按此一方,能治多病,粗工咸乐用之。而海藏云:麻黄、桂、芍、甘草,即各半汤也;苍术、甘草、陈皮、厚朴,即平胃散也;枳壳、桔梗、陈皮、茯苓、半夏,即枳杏二陈汤也。又川芎、当归治血,兼干姜、厚朴散气。此数药相合,为解表、温中、泄湿之剂,去痰、消痞、调经之方。虽为内寒外感表里之分所制,实非仲景表里麻黄、桂枝、姜、附子的方也。(医门法律)
· 璐:此方本平胃为主,参以二陈,专主内伤生冷;又合桂枝、麻黄,但少杏仁故兼治外感寒邪;加以四物去地,而合甘草、干姜,为治血中受寒之圣药;枳、桔、甘草并为清气治嗽这这首主主;白芷一味为都梁丸,专走阳明而治风热头痛;桂、苓、甘、术换苍术以涤饮散邪,使饮半从表散;内藏小半夏茯苓汤,令未尽之饮乃从小便而驱之。古人以消食必先涤饮,发散必用辛温,此虽类集十余方而不嫌冗杂者,得辛温散邪之大旨也。但杂合复方,原不拘全用,如无血病,无藉芎、归;设不咳嗽,何烦枳、桔?若非头痛,都梁奚取?苟或有汗,麻黄安施?要在临床谛审出入,斯可与言复之妙用也。(《伤寒绪论》)
· 昂:此阴阳表里通用之剂也。麻黄、桂枝所以解表散寒,甘草、芍药所以和中止痛,苍术、厚朴平胃土而祛湿,陈皮、半夏行逆气而除痰,芎、归、姜、芷入血分而祛寒湿,枳壳、桔梗利胸膈而清寒热,茯苓泻热利水,宁心益脾,所以为解表温中除湿之剂,去痰消痞调经之方也。一方统治多病,惟活法者变而通之。(医方集解)
·徐大椿:经腑中寒,营气壅遏,而胃气不化,湿伏于中,故腹痛、吐泻、身疼、发热、寒焉。麻黄开表逐邪于外,干姜温胃散寒于中,白芷散阳明之邪,川芎散厥阴之邪,当归养血益营,白芍敛营和血,茯苓渗湿和脾气,半夏除痰燥湿邪,枳壳泻逆气以止吐,厚朴宽中州以止泻, 桂暖血温营,苍术强脾燥湿,桔梗清咽膈,会皮理胃气,甘草以和表里也,生姜散寒邪,葱白通气。使表里两解,则血气注勇往直前而脾胃调和,腹痛吐泻无不退,身疼发热无不除,何恶寒之有?此温中散寒之剂,为寒中经腑之 方。(《医略六书·杂病证治》)
4现代应用编辑
现代临床中内外妇儿多用于脾胃宿冷,腹胁胀痛,胸膈停痰,呕逆恶心;外感风寒湿,内伤生冷,心腹痞闷,头目昏痛,肩背拘急,肢体怠惰,寒热往来,饮食不进;及妇人血气不调,心腹撮痛,经候不调,或闭不通方。若冷气奔冲、心胁脐腹胀满刺痛、反胃呕吐、泻利清谷,及痃癖症瘕、膀胱小肠气痛,加煨姜三片,盐少许;伤寒时疫,头痛体痛,恶寒发热,项背强痛,加葱白三寸,豆豉七粒;但觉寒热,或身不甚热,肢体拘急,或手足厥冷,加炒吴茱萸七粒,盐少许;寒热不调,咳嗽喘满,加大枣;妇人难产,加醋一合,不拘时服。用于内外妇儿临床,每收奇效。[3]​
5临床医案编辑胃肠型感冒
魏某,男,43岁,工人,199872日就诊。患者3天来畏寒发热,体温386,出汗较少,神疲乏力,四肢酸痛,头昏且痛,泛泛欲吐,稍有咳嗽,饮食不思,脘痛作胀,大便稀溏,日三四次,小便短少,舌苔白腻,脉象细滑。证属暑湿内侵,卫表郁遏,肠胃失和,治拟祛暑化湿,调中运脾。处方:五积散加鸡苏散。上药1帖服后即汗出热退寒罢,脘腹作胀依然,口淡乏味,原方去鸡苏散,加陈皮6g。再进二剂,诸症全除,病变向愈。按:胃肠型感冒在夏秋季节较为常见,以卫表失和及中焦脾胃运化失健的症状为主,治疗重在解表化湿,运脾和胃。五积散能温散表里,行气祛湿,用于治疗本病多能收效。为加强解表化湿之功,每加用鸡苏散、豆卷之类。 [3]​
急性胃肠炎
刘某,男,5岁,200083日初诊。患儿一天前因饮食不慎出现腹痛肠鸣、恶心呕吐、便泄如水,伴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肢重,舌淡,苔白腻,脉浮。证属外感风寒,内伤生冷,困遏脾阳。治宜解表化湿,温中散寒,理气和胃。方拟五积散加肉桂(后下)2g。水煎服,日一剂。连服二剂而愈,诸症悉除。按:本例急性胃肠炎乃饮食不慎伤脾,又外感风寒所致。方中寓解表散寒、健脾化湿、行气和胃、缓急止痛,另加肉桂温中止痛,则表解、寒祛、湿化、气畅,故诸症尽去矣。[3]​
慢性肾炎
兰某,女,12岁,学生。患慢性肾小球肾炎二年余,肾穿刺病理类型为轻度系膜增生型肾小球肾炎,曾用中西药治疗未能完全缓解。于1995318日来诊:全身轻度浮肿,腰背酸痛,恶风神萎,舌体胖大,苔白而润,脉沉缓弱。尿RTPRO++),RBC++),24小时尿蛋白定量18g/L,血清ALB36g/L。辨证为中阳不足,寒湿内困。给予五积散原方,炼蜜为丸,一日二次,每次10g,连续服用。每月尿检二次。初水肿、腰痛减轻,一个月后尿蛋白始转阴,诸证消失。为巩固疗效,续予上方。嘱其继续服用一月,随访至今,未见复发。按:慢性肾病在整体上表现为肺、脾、肾虚损的一面,另一方面在病理上又表现为风邪、水湿、湿热、瘀血、痰浊与湿浊的一面。慢性肾病由于病久不愈或反复发作,临床表现常常是虚实夹杂,寒热并存。故选用五积散祛邪扶正,邪去正安,病未复发。[3]​
类风湿性关节炎
曹某,女,47岁,1996126日就诊。周身肢体关节肿痛伴晨僵一月余。阴雨天疼痛加剧,患者双手、腕、肘、膝、踝、足关节肿胀、疼痛、僵硬,手指呈梭形肿胀,双膝关节因疼痛不敢伸直、行走,右腕关节桡骨茎突处可触到一黄豆大小结节,苔薄腻、脉弦紧。查ESR80nm/hRF:(+)。证属风寒湿痹,治拟祛风散寒,除湿通络,佐以化痰祛瘀。处方:五积散加全虫5g、海风藤10g、清风藤10g、鸡血藤15g,炙甘草10g。上药进服七帖,关节疼痛明显减轻,肿胀基本消退,晨僵亦好转。原方再进月余,关节肿痛全除,晨僵消失,复查血沉15mm/h,类风湿因子阴性。按;本例痹证日久,正虚邪恋,气血运行不畅,瘀阻于络,津凝为痰,痰瘀痹阻而发病。因此治疗上一方面要祛风散寒,除湿清热散外来之邪,又要化痰祛瘀、活血通络祛内在之邪。五积散方溶温阳散寒祛风、理气化痰除湿、养血活血通络于一方,切合病机,故获良效。[3]​
痛经
丁某,16岁,未婚。经期腹痛半年余。每于经期前小腹冷痛,甚则不能坚持上学,得热则舒,经行量少,色紫黯,有血块,畏寒,纳呆便清,舌淡,苔薄白,脉象沉紧。证为寒湿凝滞。拟温经散寒,除湿化瘀止痛。方选五积散加小茴香5克,醋元胡15g。于经前一周始服,连服三剂,药后小腹冷痛大减,经来量中等,色紫红,无血块。后每月于经前服原方三剂,连服半年痛经消除,随访一年未再复发。按:痛经发病,有情志所伤、起居不慎、六淫为害等不同病因。寒凝胞中,多因经期冒雨、涉水,或经行贪食生冷,内伤于寒,或过于贪凉,或生活于湿地,风冷寒湿客于冲任胞中,以致经血凝滞不畅。本患为寒湿凝滞内阻,客于胞脉,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五积散首治寒积,故用其温经散寒,健脾利湿,化瘀止痛。 [3]​
产后风(产褥热)
唐某,女,28岁,农民。患者199853日来我院妇产科分娩,产后三天,出现发热、恶寒、头痛及四肢关节疼痛。血检:白细胞12x109/L,中性72%,淋巴26%,体温39.8,西医诊断为产褥热。经用抗菌素治疗三天效果不显。中医会诊:患者神疲嗜睡,面色苍白,四肢微冷,舌质淡,苔薄白,脉微细。证属阳衰阴盛,寒邪外袭。治以解表温里,扶正祛邪。方用五积散(肉桂易桂枝)水煎服二剂。复诊,诸证减轻,继进原方二剂。诸症悉除,痊愈出院。按:由于产妇多虚多瘀,抗病力弱,因此常见气血失调,且易受外邪侵袭,而产生各种病证,故治疗一般以调和气血、扶正祛邪为原则,用药宜温宜补。剖析五积散之药味,实由四物麻桂二陈平胃诸方化裁而成,聚温补、行散于一方,既能调补气血,消散瘀滞,又可表里同治,扶正祛邪。故以治疗产后诸疾,如产后风、产后恶露不绝、产后腹痛等多获满意效果。[3]​
不孕症
周某,30岁。结婚后六年未孕,经中西药治疗无效。患者肥胖,平素两少腹经常隐隐作痛,月经后期,量少色紫,有血块,少腹疼痛拒按,怕冷喜温,畏寒阵作,带下量多,色白粘稠,胸闷头昏,纳呆乏力,舌质淡苔白腻,脉弦滑。输卵管碘油造影示粘连、积水。证属寒湿痰浊,阻滞胞脉,两精不能相合,故而不孕。治拟温经散寒,顺气化痰,活血化瘀通络。取五积散加香附10g、鹿角胶、龟板胶各6g。经期服药三剂,经量中等,色转红,腹痛大减。后于每月经期服上方三剂,治疗一年后,怀孕十月,顺产一男。本案肥胖之人,痰湿之体,复因脾虚失运,肾虚失温,湿聚痰盛,痰湿阻滞冲任、胞宫而不能摄精成孕。用本方温里祛寒,行气活血,和气散结通络,补肾调冲任,而获痊愈。[3]​
6注意事项编辑
运用五积散贵在辨证,只要证属表里内外,脏腑经络之寒温阴邪,寒、食、气、血、痰之郁积,均可加减应用,并可获良效。若患者热重于湿,壮热烦渴,舌苔黄腻,则不宜使用该方。[3]​
7同名方剂编辑中药方剂
【来源】《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组成】苍术 桔梗各600 枳壳 陈皮各180 芍药 白芷 川芎 川归 甘草 肉桂 茯苓 半夏(汤泡)90 厚朴 干姜120 麻黄(去根、节)180
【用法】上除枳壳、桂两件外,余细锉,用慢火炒,令色变,摊冷,入枳壳、桂令匀。每服9克,水150毫升,姜3片,煎至75毫升,热服。
【功用】散寒祛湿,理气活血,化痰消积。
【主治】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胸腹痞闷,呕吐恶食,头身疼痛,肩背拘急,以及妇女血气不调,心腹疼痛等症。[4]​
临床应用
水肿应用上方酌定药物用量,水煎服。治疗该病42例中,男18例,女24例。化验检查多数可见尿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等。结果全部治愈。服药少则2剂,多则4 [4] 
参考资料
·
1[ur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RlG835mpNgt3WImZkh6LEkjF-_EncIq3hjwUw8RANVF5zdMSpBPBc6OI-6RaWQlC#ref_[1]_246675#ref_[1]_246675]  [/url]
五积散-中医方剂词典

·
2[ur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RlG835mpNgt3WImZkh6LEkjF-_EncIq3hjwUw8RANVF5zdMSpBPBc6OI-6RaWQlC#ref_[2]_246675#ref_[2]_246675]  [/url]
解读五积散-概述参考资料

·
3[ur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RlG835mpNgt3WImZkh6LEkjF-_EncIq3hjwUw8RANVF5zdMSpBPBc6OI-6RaWQlC#ref_[3]_246675#ref_[3]_246675]  [/url]
五积散的临床应用

·
4[ur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RlG835mpNgt3WImZkh6LEkjF-_EncIq3hjwUw8RANVF5zdMSpBPBc6OI-6RaWQlC#ref_[4]_246675#ref_[4]_246675]  [/url]
五积散-医学全在线

发表于 2014/2/3 14:4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医林旧事,实乃佳作,从中也可学到很多东西!
发表于 2014/2/3 18:2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hhbffq 的帖子

经先生对五苓散全方位的阐述,读者便易理解李二先生的五积散为何能应付许多病了。
发表于 2014/2/3 19: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茗德中医 的帖子

 一墨先生有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身为中医人,见中医日益萧条,难免感慨,闲时则思虑中医之出路。”
我也有此想法,但我想好后就行动,要传承中医就要带徒弟、招学生,这样才能壮大中医队伍。退休后有闲时,就写些介绍昔日中医高尚的医德,高超的医术之类的文章,借以鼓舞年轻中医的士气。
所以光“感概”,“光”思虑“是不够的。
发表于 2014/2/3 19:47: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丹溪叟 发表于 2014/2/3 18:27
回复 hhbffq 的帖子

经先生对五苓散全方位的阐述,读者便易理解李二先生的五积散为何能应付许多病了。

五积散的这些内容是从百度上搜索到的,我仅仅是把有关内容复制一下过来而已!
现在百度的搜索很方便,很多电子书一搜就能查到与免费下载。
发表于 2014/2/3 19:5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茗德中医 于 2014/2/4 13:45 编辑

老先生所言甚是,但是今天我还在为一墨先生的“对于中医发展的思考”一帖思考之,借此说一下我的观点,中医发展确实影响因素很多,至于国家政策我想说是与过去相比,已经是大力支持了,现在基本上各县都组建了中医院,听说有些地方在在成立“国医堂”之类的机构,这样就能够拓展中医的发展之路。但是光有这些还不够,你我都战斗在临床一线,对当前中医发展情况尤其了解,现如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很严重的,大学毕业后找工作其实不难,但都要找好单位,有点高不成低不就的感觉,就说医学院校毕业后都削尖脑袋往大医院里钻,为什么?一是大医院工资高,有社会地位,评职称方便,升迁机会多,大医院基本都在大城市,成家立业也是理由之一,并且只要进入大医院就能挣工资,上三险等等,而假如有毕业生想学中医,就算我们也愿意师带徒,但是以现在各诊所的经济实力,我们不可能提供较长时间的对他们的经济支持,并且这里面还有一个成材率问题,一旦他们学上2~3年,独立工作也是问题,因为现在批一个诊所不是以你会不会看病为前提,这里面也很复杂,再说了,就算搞成一个诊所,对于一个新人来说,一是他的医疗水平够不够,病人信不信,这样又引出了他的诊所的生存问题,我的一些朋友就是因为诊所的盈利问题,最后关门大吉;一些朋友被逼无奈中医改西医,这就引出了下一个话题,中医的盈利问题,现如今中药材天天涨价,这是我们无法控制的,为什么呢?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一是药源减少,主要是药农的成本增加,或者是中药材的种植周期长,管理、劳作都很费力,市场价格不稳定,比如可能今年种的防风大丰收,但是市场收购价却低的可怜,以至于药材不如柴,这样就伤了药农的心,种植药材的积极性就会下降,以至于不种,这样又会导致药源的紧缺;二是近些年功能饮料的增加,比如加多宝,就是使用了大量的金银花,试想没病的人大量喝了药材,能不导致药材紧缺吗?三是现在大量的中成药的开发,大量占用了药材,这些成药有些真的不错,但是现实却是,社会人人都是医生了,好像谁都可以吃中成药,根本不是通过中医辨证论治来吃中成药,现在西医也在大量开中成药,实际上看10个有9个不对症。所有这些造成了现在中医诊所的生存压力天大,所以我感觉师带徒可以,但后面的很多问题制约严重;最后再说一下现在学生的学习态度,说实在的我很失望,我带过学生,后来我不带了,原因是我教了一首四妙勇安汤,他愣是记不住,或是当时记住了,半年后遇到了类似病人,我让他开此方时,他竟然全忘了。现在网络时代好是好,但是却把人养懒了,人的玩心也大了,就算有几个实心实意学习的(我说的学习是指把中医作为自己一辈子的职业来拼命学习的)人,至今我尚未遇到,我上民间中医网也是怀有找这样的人的目的,可是我至今未找到,不说了。
发表于 2014/2/3 20: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茗德中医 的帖子

你说的也是实情,长此以往,即使国家无论怎样加大扶持力度,中医也难振兴啊!
发表于 2014/2/4 22:04:3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老前辈才是真正的中医。
发表于 2014/2/8 10:0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之贴功德非浅,让井蛙张目,使夏虫睹冰,以前只道张锡纯厉害,看了先生的文章才知道还有这么多更厉害的,这改变了我以前对近代中医的看法,希望先生多多发表此类文章或掌故,这也是续我中华医脉之一法,实为医中之大光明修法。
发表于 2014/2/9 16: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后感慨万千,感谢先生整理的文章,也使我更有动力学习中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2/27 04: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