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络辨证临证三辨
覃茂林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针灸科,四川 610016)
经络辨证在针灸临床有其重要的作用,虽然诊断的手段不断拓展,但经络辨证依然是辨证施治的依据之一。笔者临证诊察经络变化,注重“三辨”,即一辨原穴,二辨背俞,三辨经络方向及位置,略有感获,书之以就正于同道。
1 辨原穴 十二原穴为五脏六腑气机活动出入之所,五脏有疾常常通过原穴反映于体表,正如《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说“五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十二原者,五藏之所以禀三百六十五节气味也,五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藏之害矣”。并且现代研究者从皮肤电现象方面研究经络、穴位,认为原穴的电的变化是依脏器存在和活动情况以及经络而决定的。笔者也在大量的针灸临床观察中发现,当某经原穴处出现肿胀突起,或皮肤色泽改变,或长有包块肿疡,必是某经相关的脏腑出现了病变。因此,不管轻证重证,笔者临证必辨原穴。 例如:曾治刘某,男,30岁。因左脚内踝肿大疼痛,脚软不能步行1月有余,前医给予内服外敷多种药物治疗1月无效。笔者细观患部,见其左脚内踝呈散漫性肿大,肿势波及整个左脚,按之如棉,触之烧灼疼痛,其皮色紫红晦暗,并且瘀肿的中心点为肾经原穴太溪处,结合其脉细数,舌质紫红,苔白腐,辨其为肾经虚火。细究病因,乃知患者3月前因其恋爱失败、情感受挫而患上梦遗症,几乎每两天1次梦遗,睡眠极差,因其长期梦遗,肾精亏损,肾阴虚则生内热,虚火化毒从本经原穴处发出来,故在内踝太溪处灼其血脉形成了内踝疽症,又加上前医医不对症,故肿势漫延。遂以泻法针刺太溪、照海、太冲、三阴交、涌泉,以补法针刺神道、心俞、命门、肾俞、白环俞,中药配以知柏地黄汤加味,仅针2次以后患者怪梦消除,遗精止住,肿消30%,后配以中药桂枝龙骨牡蛎汤加味,继续针治月余,诸症悉除。
2 辨背俞穴 背俞穴因其邻近人体的五脏六腑的重要器官,所以它能直接反映相邻脏器的气机活动。因为从经络与神经系统的分布情况来看,经络(督脉、膀胱经)表示的主要是纵行分布,而神经是横行分布,特别在躯干部分的背部表现更为明显。如背俞分为上、中、下三部分别反映和治疗五脏六腑病变,有研究者发现一些内脏疾患患者背部相应的背俞穴部位或周围,常出现高温点或高温区[1]。笔者也发现,背俞穴处如果出现的肿大突出或者是炎性肿疡,或者是冷感、麻木感、疼痛感,必是该穴相关脏腑出现了病变,这能十分快捷地辨别脏气盛衰及病灶病位。 如曾治殷某,女,76岁。背部脊椎骨疼痛5天,加重2天,在本单位职工医院治疗3天无效。转诊我处时,笔者查见患者背部10~12椎处有明显的压痛,此乃脊中脾俞、胃俞之处,观患者伴有气紧、胸闷、脉滑、舌质紫红、苔白腻滑等征象,辨其为脾胃痰湿阻滞,中阳不通气机受阻,背部反射疼痛。遂针刺膻中、中脘、梁门、天枢、气海、足三里、阴陵泉,并配以中药曲麦二陈汤加减,3天后病人来复诊,诉说背脊骨疼痛消失。 又如曾治邓某,女,58岁。带状疱疹10余日,用西药治疗效果不佳。查见左乳下和背部以筋缩穴为中心漫及肝俞约3 cm×3 cm范围的豆大晶莹的两处密集疱疹,又查见脉细数、舌质紫红、灰黄腻苔,辨其为肝经郁火,火毒之气发于背俞,形成疱疹,问患者可曾生气否,答曰:2周前与丈夫大吵后遂发疱疹,针刺肝俞、脾俞、太冲、三阴交,中药配以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5天后疱疹萎缩,红肿消退,疼痛消除。
3 辨经络方向及位置 经络之在人体如地球经纬线的纵横,以便根据所示方向和位置,来了解其中气机的活动变化。笔者在临床发现许多病变要么发生在某条经络的循行线路上,要么疼痛感或麻木感沿经络走向感传,正如张氏[1]在研究中所观察到的“经络穴位存在着高电位、低电阻、高传导性、高生物光、放射性核素循经迁移、循经高温等生物物理特性”。人体病变这种循经传导现象,给临床诊断提供了依据,抓住了经络的病理变化,往往就抓住了疾病产生的主要矛盾。 例如:曾治刘某,女,65岁。右手中指红肿疼痛,经西医外科青霉素治疗20余天,手指的肿势和疼痛依然未消,并有漫延之势,西医已决定手术断指保掌,患者拒之转到我科。笔者见其中指红肿发亮,肿势漫及整个手掌背面,手指肿大约2 cm,触之烧灼烫手疼痛难忍,并且疼痛感沿指走窜上肩,此乃手少阳三焦经之路线,联系其脉象滑数,舌形胖大,舌质淡白,苔白腻腐,遂辨其为阳虚气不化湿、湿郁生热,郁遏三焦化火化毒,湿毒沿手少阳三焦经外发于手中指而成痈,遂以泻法针刺手八邪、外关、肩髎,并在关冲、中冲点刺放血,配以中药萆薢渗湿汤加减,针刺服药1周后,红肿烧灼全部消退,继治半月后手指恢复正常。 又曾治杨某,男,52岁。心悸,左下肢软弱,走路不稳,并且自感左脚小趾、次趾及左腿外侧至左肋麻木不舒,左侧头部从头临泣到耳后风池处出现麻木疼痛,并观患者面黑神疲,脉濡缓,舌质紫红,苔灰黄腻。笔者辨其证为气虚血弱,少阳胆经痹阻,有中风先兆之征象,遂针刺头临泣、风池、率谷、环跳、阳陵泉、丰隆、太冲、悬钟、足临泣、外关、合谷,后再用梅花针叩刺左腿少阳经沿线,并配以中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针刺后第2天,患者出现了一个非常奇异的现象,在所有用梅花针叩刺的胆经沿线区域,呈现出深紫红的梅花点,并且麻木感明显减轻,可见少阳胆经气血郁滞的程度。该患者经治疗3个月,麻木疼痛完全消失。
多年的临床实践,笔者深感经络辨证在针灸临床具有应用广、诊察角度多、辨证快、诊治效率高的特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