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从学习中医也有二十年有余,在这期间我遇到了比较有影响的三位老师,一是引我入门的老中医,【当时他有50岁】是伤寒派,经方派,对伤寒论,是他首先把握引进了中医的殿堂,我本来也受我家大人的影响,也有一定的基础。也十分爱好中医。我们这里的文化底蕴较深,名中医比较多。从他哪里学习到怎样开方,常见病的治疗,用药量等,他是本市的十大名医之一,排第三,他经常用张仲景的原方,有好多大病,疾病,危重病人的治疗经验。
遇到的第二老师是吕老师,是原来甘肃省中医院的医生,自从回来后病人络绎不绝,连甘肃的病人也三五成群来找他,治疗好了再回去。他医理深。记性也好,说起来都一套一套的,脉法很好,脏腑分析好,从他哪里我学习了不少知识,也悟出了许多道理,到后来我的中医实践中都是很有用的,他虽不是本市的十大名医,但在理论方面也是数一数二的高手,我在他那里受理不少的教诲,收益非浅,至今难忘
最后一个老师是本市的一个老学究,号称活字典,经朋友介绍认识了他老人家,当时已近80,他在古汉语领域里公认的第一,博古通今,据说还会踏罡步斗,文改时受了冲击,后来变的很胆小,我和他按他的话说是忘年交,他又出身在中医世家,对中医也有很了不起的水平,他退休前在本市的最好的高中当语文老师,原学校有老教师都来找他看病,社会也有不少人来看,他为了不担风险,一般人不看,我们则无话不谈,甚至他把他祖传的秘方也给了我,真值得尊重啊,
我的后两位老师已经下世,真是令人遗憾,他们的医术和品德都是令人敬仰,在这里也向他们深深的鞠躬,我更要把他们的医术发扬光大,除了继承他们的学术外,我自己又悟出了许多医理,现在治病的方子,我用的都是继承伤寒,温病,的基础上,有悟出的医理,从而达到精,简,巧,快。当然,自己也有不足之处,以后更应提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