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6013|回复: 12

被称为“神医” 民间老中医遭遇无证尴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25 11:39: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陈长城为慕名而来的患者看病。


他被坊间称为“神医”,登门求诊者络绎不绝,但是一直以来的无证行医让他如履薄冰——民间老中医遭遇无证尴尬


他被坊间称为“神医”,登门求诊者络绎不绝,但是一直以来的无证行医让他如履薄冰——

  今年75岁的陈长城是一个矛盾体。他被不少求诊者称为“神医”,每天求诊者络绎不绝,想罢医而不能;在同行眼中,他是一名有经验、有良知的老中医。

  然而,根据现在的中医管理体制,他不过是个江湖郎中,40年来一直无证行医。近日,带着几分好奇,记者走近了这位老中医。

  现场探访:

  求诊者络绎不绝

  近日记者来到陈长城的诊室。说是诊室,其实更像一间书房,一张桌子,几张凳子,还有一大书柜医学书籍。在诊室的大门外,贴有“全日停诊,请勿吱扰”几个字。据悉,这是2006年贴上的。

  陈医生上午开诊时间为9时30分。记者于9时30分准时赶到诊所,却发现诊所的大门紧闭,门口一个人也没有。记者敲门而入,发现陈医生已经在看诊了,在小诊室里、院子里,已经有10多人在候诊了,门外还不时有人进来。前来求诊的人既有老人,也有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还有小朋友等。

  陈医生看诊设备很简单,一叠白纸、一支笔、一个小枕头。看病程序也很简单,问问病人相关情况,把把脉,看看舌头等,然后开药方。记者粗略计算了一下,每个病人的看诊时间不超过5分钟。至于诊金,记者发现每人给的不同,有的给20元,也有的给50元,就算不给钱,陈医生也不计较。

  据了解,目前,陈长城每天看诊2个小时左右,一般都是给熟人看,每天接待病人30人左右。以前,他全天看诊的时候,每天早上8时开门,一天为二三百人看病,常常忙得连中午饭都没有时间吃。

  老中医:

  “无证行医让我如履薄冰”

  在采访中,整个上午陈长城忙得不可开交,记者只能利用下午停诊时间采访他。

  陈长城的老家在外海七东,他初次接触中医,是在部队当兵时。当时,他有个战友的爸爸是医生,希望儿子也能当医生,要求儿子阅读医书《伤寒论》。他经常跟那名战友一起阅读,开始对中医产生了一定的兴趣。退伍回到家乡后,看到当地老百姓看不起病,陈长城决定重新学习医术。他广泛阅读各种中医学书籍,还四处拜访有经验的老中医,向他们学习。

  30岁时,陈长城开始给人看病。他开的药方一般都很便宜,便宜的三五元,贵的也不过一二十元,为不少人治好了病。后来,陈长城调入外海某医院当院长,被特批看诊。尽管非科班出身,他精湛的医术却赢得了很多患者的青睐,不少患者专门来找他看病。后来,陈长城调任外海镇侨务办,直到退休。陈长城真正开始在家里看诊,是从1999年退休后开始的。来求诊的人,不仅有江门本地的,周边城市和港澳的,还有不少是外省的。

  陈长城告诉记者,因为没有医师执业证,看诊时他感觉如履薄冰,尤其是近年来,一些政府高官也来求医,他内心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谈及是否有考证的想法,他说自己年纪大了,也不想去考了。

  求诊者:

  “陈医生是一名神医”

  在求诊者的眼里,陈长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外海的黄飞彪是陈长城30多年前医治的一名病人。据黄飞彪的父亲黄洪更介绍,黄飞彪出生6个月时,又吐又拉,在外海附近的医院看不好,他赶紧将黄飞彪送到陈医生这里,陈医生免费为他诊治。吃了3剂陈医生开的药后,黄飞彪的病就好了。现在,黄飞彪已经33岁了,自己也生了小孩。“陈医生是一名神医,他不仅艺术高明,看病也便宜。遇到贫穷的病人,他不仅不收他们的钱,还自己贴钱给病人买药呢!”黄洪更告诉记者。

  采访当天,记者碰到了前来求医的马小姐。据马小姐介绍,她患有乳腺纤维瘤,是朋友介绍她来这里看病的。她已经连续在陈医生这里看病4个月了,每周都会过来。吃了陈医生开的药后,乳腺上的纤维瘤真的变小了。

  同行:

  “他对中医的钻研让人感动”

  近日,市中心医院中医科主任杨伟明随同市卫生局一起走访了陈长城。作为随行专家,杨伟明通过与陈医生以及病人的交流,对陈长城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陈长城算得上一名有经验的老中医,他对中医的热爱和钻研让人感动。”杨伟明告诉记者。

  杨伟明说,像陈长城这样,自行在家开诊的现象比较少见。他们在调查中发现,陈长城所医治的病人,大部分都是患有感冒、发烧、头痛、肠胃疾病、皮肤病等。陈长城所掌握的医学知识,都是通过阅读书籍等方式自学的。调查还发现,陈长城所阅读的中医学书籍基本上都是临床书籍,缺乏医学基础知识,不过他看诊的时间较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杨伟明表示,像陈长城这种老中医,如果去参加现在的中医考试,估计很难考上,按照现在的制度来考核,也没法给他定级。如果按照民间中医的评价,他绝对算得上一名有经验的老中医,不过,由于缺乏医学基础知识,治疗大病时可能存在一定问题。另外,由于是无证行医,容易出医疗事故,存在一定的风险。

  “我个人的想法是,卫生行政部门能否考虑给陈长城发放一个乡村医生资格证,让他结束无证执业的尴尬局面。”杨伟明说。


(文/图 本报记者 宁园)

  
        □思考

  能否对中医实行区别管理?

  用矛盾体来形容陈长城,是再贴切不过的了。百姓相信他,上门求诊者络绎不绝;而作为一名没有执业证的医生,他永远都只能背负着“无证行医”的“罪名”。

  众所周知,中医来自民间。古代没有什么中医专业,中医大多都是通过师傅带徒弟来行医的。像陈长城这样,完全凭着兴趣,靠自己阅读中医学书籍学习中医者,十分少见,难能可贵。他为保存祖国的中医文化发挥了不可埋没的作用。

  据了解,我国目前管理中医采取的是学堂式管理。要想取得执业资质,必须通过相关考试。这对陈长城这种民间中医来说,无疑是一种考验,甚至称得上是一种扼杀。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像陈长城这样的中医,是否需要一种新的考核方式?我们能否对民间中医和学堂中医实行区别管理吗?

  
(宁园)

来源:江门日报

[ 本帖最后由 梁知行 于 2009/5/25 23:21 编辑 ]
发表于 2009/5/25 13:57: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高手本来就来源于民间,政府扼杀得了行医执业证,却扼杀不了百胜的求医欲望!!
发表于 2009/5/25 16:33:48 | 显示全部楼层
卫生部门对中医师的准入制度必须改革,不改革中医没有出路。如果不改革还会有有许多民间的名医没有执照,从而其不能合法行医,中医的发展从而受到遏制!
发表于 2009/5/26 00: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医生具体的地址在哪,能联系到吗?
发表于 2009/5/26 09:48:07 | 显示全部楼层
要什么证,让官僚的证见鬼去吧,医者要的是患者的信任。
 楼主| 发表于 2009/5/26 14:48:40 | 显示全部楼层

评论:民间中医能否区别管理?

本版昨日《民间老中医遭遇无证尴尬》一文,报道了外海老中医陈长城医术受赞誉,却因没有执业证,长期处于无证执业的尴尬,引发了市民对民间中医管理的大讨论。

  市民:考试不要一刀切

  昨日一大早,记者便接到多位市民的电话。针对外海老中医陈长城的情况,市民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市民王小姐说,民间中医真正继承了我国中医的精髓,“我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采取合理的措施管理这些民间中医,让他们有用武之地!”

  市民刘先生也给本报打来电话。他说,对于这些经验丰富的老中医,其执业资格证件的审批发放可以更加灵活,并非都要采取统一考试这种一刀切的做法。相关部门可以单独设立一些准则,灵活处理,让这些有益于社会和百姓的老中医真正能合法、轻松上岗。

  老中医:对民间中医区分管理

  陈长城医生的报道刊出后,引起了有着类似遭遇的民间中医的共鸣。“这个报道太好了,终于有人关注我们这些长期被人遗忘的老中医!”昨日,开平三埠一名民间老中医给本报打来了电话。

  这名老中医今年50多岁。他告诉记者,他利用业余时间钻研、自学中医,专门研究腰、肩、颈椎等病,还熬制了一些药膏。他平时一般都是给熟人看病,并且不收钱。碰到比较穷的病人,他还经常给人倒贴医药费。

  老中医说,他曾经想过去考取医师执业证,可是错过了最佳的求学年龄,现在让他考也存在很大困难。其实,民间老中医不一定就比学堂派中医差,他们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甚至还有些一些祖传的秘方。他希望,卫生行政部门能否考虑对民间和学堂派中医实行区别管理。  


(本报记者 宁园)

来源:江门日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2 11:49:33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对待民间老中医?

话题背景

  近日,本报刊登《民间老中医遭遇无证尴尬》一文,报道了外海老中医陈长城医术受赞誉,却因没有执业证,长期处于无证执业的尴尬状况。报道出街后,引起市民极大关注和热切讨论。有些市民认为,许多民间老中医医术一样高超,不输“学堂派”,有些市民则认为民间老中医是民间中医药文化的继承者,在管理上不能实行“一刀切”,要区别管理……

  无疑,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民间老中医绝对是他们常常求医问药的、不可忽视的一个群体。如何管理好这个群体,让他们发挥更大的作用,需要我们认真思考。那么,究竟如何对待、管理民间老中医?在本期“热点对话”中,市民即对此话题各抒己见,阐发了观点,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 正名

  让民间老中医

  堂堂正正看病

  因为没有行医资格证书,我认识的几位老中医都小心翼翼如陈医生一样,暗地里为人看病。记得10多年前,我就认识一位在市区中心市场开了间药铺,同时也为人把脉治病的老中医。这位老中医不轻易给人看病,除非是熟人介绍。他的店铺很昏暗,病人来时,他就很细心地为病人把脉,看舌头,常常要花不少时间,然后边想边用很漂亮的正楷字为病人写药方。他的药铺小且有点乱,可是永远不缺人气,总有不少慕名而来的病人,怀着虔诚之心,聚集在他身旁,期盼他能药到病除。

  这位老中医寡言少语,每次见到他时都是在抽着竹筒烟,然而他看病时的认真、仔细,总让人肃然起敬。10多年过去了,老中医仙逝,药铺也关门了,但很多病人因为遇上他,从此解除疾病的困扰,过上了健康的生活。在他们的心中,没有行医执照的老中医比那些有行医执照的医生不知要强多少倍。

  这些来自民间的老中医,大多没有学历,没有经过很多理论知识的熏陶,但他们或者传承父辈的经验,或者自己在漫漫行医生涯中,摸索到行之有效的治病方法。他们运用自己的智慧,借助中草药,为许多人治好了西医看来是无计可施的病。

  中医的神奇就在于中医师们利用望闻问切,对疾病进行治疗并对人体进行调理,治本是它的宗旨。相比西医,中医不必借助冰冷的仪器,不必动不动就要给病人输液消炎,搞得世界上的抗菌药不停地升级,人体耐药性越来越强。中医的面孔在老百姓看来总是亲切,平和,花钱不多却管用。这也就是为什么民间中医能有他们的生存空间,并且一直以来得到老百姓的认可的原因。有人甚至认为,新医改成不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中医能不能在我国得到更为广泛地推广。

  然而,不少民间老中医,因为一道对于他们来说并不低的门槛,让他们的行医路变得谨小慎微,甚至胆战心惊。一方面,他们受老百姓的欢迎,另一方面,他们却是“非法行医”。这一正一反的对比,值得人们深思:现行的行医执照的认定,对散落在民间的老中医是否应区别对待?标准是否应一刀切?管理部门如何调动民间医生的才智,又能让他们的行医更安全……

  现实证明,一刀切的武断管理,不仅起不到良好的效果,只会挫伤有能力的民间医生的积极性。何时让民间老中医堂堂正正为百姓看病?公众期盼监管者早日交出答卷。 (阿欣)

  给民间中医

  一个“名分”

  被民间称为“神医”的陈长城,因为没有执业医师资格,长期处于无证行医的尴尬。一石激起千层浪,此报道一出,立即引起了多位民间中医的共鸣。其实,出现这样的情形并不奇怪,因为社会上的“陈长城”并不止一两人。

  民间中医为何会遭遇无证尴尬呢?其实,这主要与我国对中医的管理方式有关,目前我国对中医主要采取学堂派管理。要想执业,必须通过相关考试,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这种管理方式有利于系统、合理管理医生,考试合格取得证书,从而持证上岗。对于学堂派医生来说,这种考核方式无可非议,完全值得肯定和支持。对于民间中医来说,尤其是一些年龄偏大的民间老中医,则似乎有些不妥。

  众多周知,中医来自民间。在我国古代,不像现在一样,大学学堂设有中医专业,求学者可以进入学校系统学习。以前的中医基本上都是师傅带徒弟模式,或者凭着兴趣自学。他们很多人和陈长城一样,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保留了不少传统中医的精髓,因而在民间广受推崇;然而,由于年龄、知识结构等条件,他们迈不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这道“门槛”,他们或冒风险无证从医,或面临关门停业的生存危机。

  笔者认为,像陈长城这样的民间老中医,卫生行政部门应该考虑给他们一个“名分”。对于这些民间中医管理,笔者也提出一些个人意见,供相关行政部门参考。

  在管理模式上,可以实行区别管理,对学堂派中医实行一套管理模式,对民间中医则采取另外一套管理模式。在考核方式上,可以考虑组织一些中医专家团,对这类民间中医实行一些特殊方式的考核,考核合格的,可以考虑发放相关执业证书。在日常管理上,考核民间中医要多听从患者的意见,定期对民间中医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方可继续从业,否则取消从医资格。

  笔者相信,只要好好管理,给民间老中医一个“名分”不仅不会带来负面效应,反倒能促进我国中医药蓬勃发展。 (易心)

  关键词 保护

  为“国粹”网开一面

  中医是我国的“国粹”。中医是一门经验医学,以“师带徒”的方式,一代代地传承下来。徒弟从师父那里学到的,除了医学技术,还有“悬壶济世”的医德医风。虽然古代没有医生执业资格的认证制度,但是社会对医生(以前叫“郎中”)还是有一个普遍的评价标准。品德高尚、博通经史、家学深厚、名师传承的医生,最受欢迎。

  我国的医师执业资格认证是1998年开始实行的。这项认证肃清了医疗队伍中的“江湖骗子”,使我国的就医、行医环境更加安全。考核制度也有一定的灵活度。《执业医师法》规定:“以师承方式学习传统医学满三年或者经多年实践医术确有专长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传统医学专业组织或者医疗、预防、保健机构考核合格并推荐,可以参加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考试的内容和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另行制定。”

  但是,目前我国确实还存在一定数量深谙中华医学精髓,却无法通过这个“另行制定”的考试的“郎中”。《江门日报》报道中提到的陈长城就是其中一人。

  这种情况的出现,不是执业医师资格认证的错,也不是老中医的错。个例不足以批驳认证制度,但是认证制度能不能对老中医也网开一面呢?

  从新闻报道中,笔者发现,陈长城虽然背负着“非法行医”的“罪名”,但是百姓相信他,上门求医的患者络绎不绝。行医对他来说,已经不是维持生活的手段,而是济世救人的善行。陈长城在自家大门外已经贴出“休诊一年,谢绝滋扰”的告示,表明他并没有非法行医的故意,卫生行政部门能否对此“睁只眼,闭只眼”呢?当然,这种默许是有度的,不然会变成放纵,甚至渎职。对那种在民间有广泛认可度,并不以此为赚钱手段的“郎中”们,宽容以待。对那些靠嘴皮子的虚假宣传,没有任何证件,却打着“诊所”、“医院”、“名医”的招牌,招摇撞骗的人,坚持打击,绝不手软。

  给“国粹”留些空间,多些包容,“国粹”才会进一步发扬光大。

  (洒洒)

  对老中医可特事特办

  笔者认为,对于民间老中医无证行医,我们不妨灵活一点处理,可以考虑特事特办。

  一直以来,老百姓对老中医都比较信任,认为老中医能医治奇难杂症,老百姓的身体有什么不舒服,往往喜欢去找老中医,开几剂中药调理调理。

  在笔者看来,虽然老中医不是什么神医,但是中华医学博大精深。老中医是中华医学的传承人,确实也为不少老百姓治好过无数的大病小恙。一些与老中医有医缘的老百姓,他们所患的奇难杂症也被老中医治好了,在这一点上,我们不得不佩服老中医,不得不对中华医学另眼相看。

  以陈长城为例,尽管他没有医生资格证,但是很多老百姓就是相信他,喜欢找他看病,深受百姓爱戴。

  如果我们仅是简单地以老中医没有医生资格证为理由,不许他继续行医,就不但在感情上伤害了当地老百姓,而且也给当地低收入老百姓看病带来困难。

  因此,对于老中医的医生资格证问题,可以特事特办。有关部门可以组织人员对老中医进行全面的评估,根据老中医的专长,发放执业证书,上面列明可以诊治疾病的名称,让老中医光明正大行医,造福一方百姓。 (方圆之道)

  对民间中医要给予足够重视

  “望、闻、问、切”作为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在中国已经发展了几千年。民间中医是中国中医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有着几千年的悠久传统。民间中医来源于民间、发展于民间、服务于民间,充分展现其博大精深、历久弥新的特点,而在当今社会政治经济高度发达的时代,民间却面临着“无证执业”尴尬的境地。

  笔者觉得,首先,民间中医悠久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说是现代中医学的脊梁骨。如果民间中医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不要说民间中医将来可能后继无人,优良方药从此绝迹,而且连中国人引以为豪的“中医学”,都可能渐渐衰落。

  其次,民间中医中的确不乏医术精湛者,但也有一些滥竽充数骗医之人。由于国家政策并没有将民间中医纳入合理的管理体制内,民间中医的质量无法保证,很多患者极有可能上当受骗,这可能就是大家总是不太相信民间中医的原因之一吧。

  所以,笔者认为,国家应该尽快细化管理民间中医,这样,不但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老百姓求医时也更放心。

  最后,中医、西医都是治病救人,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对待民间中医,有关部门应该进一步重视。 (朝阳)

  关键词 考核

  将患者的评议

  纳入考核管理

  笔者的一位亲戚就是一位民间老中医,拥有祖传的医病本事。更为久远的历史笔者不知,单说他家的大门,古旧的大门上方写有“天花堂”三个大字,据说,这是从清朝年间就有的。再说医术,是代代相传的,尤其是几个祖传秘方相当有效,在当地,“天花堂”就是响当当的名号。

  遗憾的是,这位亲戚也面临没有执业证的尴尬境地,好在他年纪大了,现在就将家传的治病手艺传给了儿子。为了解决儿子没有执业证、可能触犯国家有关法律的难题,这位亲戚从其子10多岁时,就灌输其读医学学校,以获取执业证的观念。现在,其子已从某医学院毕业,拿到了医师执业证,已经可以“名正言顺”地操刀行医了。

  笔者之所以讲这个故事,只是想说明,民间老中医处于怎样的一个尴尬境地,他们的年纪一般较大,不太可能像年轻一代通过上医学院等方式拿到医师执业证。如果这些民间老中医培养出了继承人还好,如果他因为没有执业证而放弃行医,又没有传人,不就会让祖先在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好经验、好医术失传么?

  笔者认为,为了让民间老中医摆脱这种尴尬境地,有关部门应当制定一套办法,将他们纳入管理,比如,从医已达到一定年限的,有关部门则以相对公平的测评,确认其为中医传承人,给予相应的医师执业资格证,并予以扶持,促进其进行传统中医的传、帮、带,使祖国中医学得以继承和健康发展,并得到有力的保障。

  笔者注意到,国家有关部门曾经出台过一些考评办法,但个人认为不太现实,比如要求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等。事实上,不少民间老中医都没有高中学历。

  笔者认为,有关部门可以根据这些学有专长的民间老中医的特点,增加患者评议,将其纳入医师执业证的考核。如此,学有专长的民间老中医,可顺利拿到医师执业证,祖国医学也能得以传承。

  (蝈蝈)

  为民间老中医

  单独命题考试

  外海老中医陈长城医术受赞誉,却因没有执业证,长期处于无证执业的尴尬状况。这样的民间老中医到底能不能拿证?该如何对待、管理民间老中医?

  首先,应该明确一点,民间老中医并不是神医。医生可以医术高超,但不能包治百病,或者起死回生。所谓“神医”的称号,往往是一些患者被治好病后,一种感激心情的表达,所以,我们没有必要抬高民间老中医,真的认为他们是“神”,就可以在一些方面搞特殊化。

  今天,各类考试繁多,拿职称、找工作、从业,什么都要考,一些人复习时昏天黑地,考完后,又忘得差不多。考上的,不一定是人才,没有考上的,也不一定没有能力。

  但是,除了考试,我们似乎又找不出更好的办法来选拔人才,就像高考,虽然被人们质疑了许多年,但依然风生水起,应者云集。

  因此,医生要持证执业,就要通过考试,这是游戏规则。试想当年,恢复高考后,老三届难道就免考、直接上大学了?还不是和青年人一起参加高考,且是一场不公平竞争呢!

  笔者认为,考试还是要考的,这个游戏规则不能破,但针对民间老中医这一特殊群体,可以单独命题,专门组织考试,题目不必像科班生考试那么复杂。如果过关了,就获得执业证。这样做,相对来说,既有原则性,又人性化。

  老中医要拿执业证,还是参加考试吧。考试可以促使他们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看病就会更加得心应手。如此,不亦乐乎?   (律迅)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于 2009/6/2 13:27:24 | 显示全部楼层
考试杀人!
 楼主| 发表于 2009/6/4 12:56:02 | 显示全部楼层

告诉乡村中医好消息 考核合格者可获执业证

本报讯 外海老中医陈长城医术精湛,却因无证执业而如履薄冰的文章见报后,引起了市民的广泛关注。市卫生行政部门将如何对待陈长城这类民间中医呢?带着这个问题,记者走访了市卫生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程学斌。程学斌表示,市卫生部门将先行先试,对考核合格的乡村中医颁发乡村中医执业证书,让他们持证上岗。

  据介绍,从2003年开始,我市开始着手创建中医名市,促进全市中医药事业发展。今年5月下旬,市卫生局出台了《江门市卫生局关于推动江门市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在“意见”中,我市先试先行,出台相关民间中医管理的条例。“意见”表明,我市鼓励确有所长、受到当地群众认可的民间中医药从业人员以及中医药师承人员,经卫生行政部门考核合格后,发给乡村中医执业证书,在村医疗室等地从事中医诊疗活动。

  程学斌表示,像陈长城这类民间中医,市卫生行政部门将制定一种合理的考核方式,或组织专家团评审,或进行面试考核等方式,考核合格者,将给他们核发乡村中医执业证书。下一阶段,他们还将考虑对全市民间老中医进行一次调查摸底。

  师傅带徒弟,这是我国古代的最常见的培养中医人才的方式。在采访中,记者获悉,这种“师带徒”的方式今年将在我市中医药领域重新开展。

  程学斌说,今年,我市将在中医药领域开展传统师承模式,培养中医药优秀人才。鼓励我市的省级名中医、市级名中医等有丰富学术经验及技术专长的中医专家作为带徒指导老师,有一定专业理论和实践经验的中青年中医药人才作为继承人,采取跟师学习、独立临床实践、理论学习等形式拜师学徒,系统地集成中医专家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或技术专长等临床精华,发挥师徒之间“口传心授”的传统优势,培养中医药优秀人才。

  带徒指导老师可享受一定的津贴补助,继承人经考核出师合格后,可享受高一级专业技术人员待遇,并优先评聘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


(本报记者 宁园)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于 2009/8/8 11:49:15 | 显示全部楼层

管理部门的人都是官僚主义,让他们得病时被证照无比齐全的西医杀死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1/8 18:4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