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师 资 问 题
确知在非中医出身的现代药理学博士王乃平院长的倡导并支持下(是否此也算得一种“礼失而求诸野”?行内人胡涂,何如请行外人掌舵?旁观者清嘛),广西中医学院的部分有识之士有鉴于当今泡沫中医的表面繁荣内里衰败,而从1999年开始,率先在全国办起了“传统中医班”。这个中医班在现代教育的基础上重视中医师带徒的传统,是个值得恭贺的举措。但是这个班却当然地遇到了传统中医严重的师资问题。主持人刘力红博士在2002年1月20日跟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邓铁涛的访谈中说到:
你要想培养出很传统的、很地道的中医,那么,你必须先有很传统、很地道的老师,打一个比方,你要想生出一个传统的蛋,那你必须先有传统的鸡。没有这只母鸡,蛋是生不出来的。所以,现在我们感到困难的地方,就是这个鸡我们很难找。真正按照邓老说的,对中医有很坚定的信念,理论的水平比较高,又能在临床上解决问题,至少有这样的人,你才能让学生树起信心。但是,这样的人我们现在感到不容易找,因此,一旦传统班进入到比较实质的阶段,比如师带徒的阶段,这个问题就更加突显出来,而事实上也的确如此。我们这个传统班在刚进入到师带徒不久,就碰到问题了,学生想搞传统,如果老师不传统,那这个传统就没法透过去。在前几年的教学里,我们倾注了很大的心血,几乎是用尽了浑身的解数,才使这个班的学生对传统中医建立了一些信心,可是一旦碰到不对劲的老师,……那我们前期的这些教育就很可能会付诸东流。所以,现在我们感到很焦心的问题,就是能够造就传统人才的这样一
批师资很缺乏。
办个传统中医班,为什么师资问题就那么严重?中医院校40多年来,不是培养了那么多本科、硕士、博士生,并有不少成为了教授、硕导、博导、院士和主任医师吗?但是老中医们并不认帐,反认为“几十年来,没有培养出真正的中医”。上世纪八十年代,某中医学院一老中医就痛然地写过一首诗,强烈地表达了对中医三十余年来学院教育的失望。诗云:
吾人生性太鲁钝,发展中医愧无能。
三十年教学工作苦,培养自己掘墓人!
十年之后,也就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学院教育境况依然,毫无改善,虽然博士硕士更多了,但基本都只会在实验室中为耗子兔子造病治病,却不会在临床上给人看病。于是老中医再度发出绝望的诗声:
吾人生性太鲁钝,发展中医愧无能。
四十年教学工作苦,培养自己掘墓人!
估计再过十年之后,也就是本世纪头十年左右,应该还有同一种惨痛撕裂的强烈诗声:五十年教学工作苦,培养自己掘墓人!如此,传统中医的师资问题怎不严重!
显然,这是传统中医作为系统科学被现代还原科学的一元论强奸的结果。现代还原科学一元论认为,传统中医无法自性繁殖和进化,于是霸道地当其为应予强制改良的劣质母本,而以现代西医学作为供精的优势父本,对其进行长期一厢情愿的人工授精,企图杂交出别一种符合某特定科学理念的优良新品种。可惜终是得不偿失的徒劳。
中医到底是什么?中医众多概念的本意如何?我们是否一知半解甚或一无所知?没有搞清中医的学理,就急不可耐要嫁接、改造,其结果应是可想而知。
建国以前和建国初期,国内曾一度有过甚嚣尘上的“中医科学化”口号,意思当然是中医不科学。后来好不容易纠正了这个提法,但在整个中医管理部门却仍然阳奉阴违。拿西医的东西来考中医,逼着中医进修西医的西化措施一直“信受奉行”,至今未变。此除了表明我们的民族自贱心理和侏儒观念一览无余之外,就只能说明我们对中医学理的一知半解甚或一无所知。
2000年8月,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举行过一次较大规模的“中国古代有无科学问题座谈会”,后来一位学人在对其介绍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中医道:“比如中医,因为它高明有效,我们就说它是科学,但是一旦说它是科学,它就应该符合科学的基本原理,所以就要用科学的也就是西医的理论和方法去规范它。这种中西医结合的结果就是现在中医学院毕业的学生都不会号脉,最后必然使中医消亡,只剩下中药在西医的体系中苟延残喘或发扬光大。”(田松《科学话语权的争夺及策略》,《读书》杂志2001年第9期)
中医当然可以而且也应该向西医学习(比如利用现代科技的先进仪器设备查诊器质性病变,并用以观察对此类病变的治疗结果 —— 这是对传统望诊的必要延伸和补充),一些中医人主动或被动地进行中医西结合探索或尝试也应予鼓励,但在中医自身还萎缩不振的情形下,必须明确,失去自我的中西医结合决不是中医药学的发展方向。可是,“当我们已经进行了几十年的而且是全方位的不懈努力后,已经非常清楚地看到了这种巨大努力的负面结果时,我们依旧自我陶醉般的乐于此道”(姜元安《中西医结合不是中医药学的发展方向》)。
基于上述,开办传统中医班要想从西化的中医学院或中医药大学毕业出来的科班人中找寻师资,就如同指望公鸡下蛋一样是多么地不智。那么为什么不可以从民间寻请师资呢?中医在民间还有原汁原味的味道。据我所知,民间中医人有非凡本事者多得很,他们除了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也不乏足够深的理论造诣,实足以堪当传统中医的师资力量。不独传统中医班,就是整个科班中医教育系统都何尝不可以把他们作为新鲜血液注入?礼失而求诸野嘛,岂可存所知障而轻视民间?应该说,唯有如此不拘一格地引进师资,振兴中医才可能不会一直只能成为一句歇斯底里、让某些人讨厌的口号。
拿出大刀阔斧的魄力吧!否则,若干年后,恐怕还会听到“多少年教学工作苦,培养自己掘墓人”的悲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