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1999|回复: 6

当今瘟疫频发,应该深入研究继承《伤寒论》 !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2 14: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伤寒论》 简介  《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外感及其杂病治疗规律的专著。东汉末年张仲景撰于公元200-205。张仲景原著《伤寒杂病论》,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杂病 。《伤寒论》全书共12卷,22篇,397法。除去重复之外共有药方112个。全书重点论述人体感受风寒之邪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及如何进行辩证施治的方法。他把病症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厥阴、少阴六种,即所谓“六经”。根据人体抗病力的强弱,病势的进退缓急等方面的因素,将外感疾病演变过程中所表现的各种症候归纳出症候特点、病变部位、损及何脏何腑,以及寒热趋向、邪正盛衰等作为诊断治疗的依据。
  该书总结了前人的医学成就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集汉代以前医学之大成,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系统地阐述了多种外感疾病及杂病的辨证论治,理法方药俱全,在中医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承先启时的作用,对祖国医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具体他说,他不仅为诊治外感疾病提出了辨证纲领和治疗方法,也为中医临床各科提供了辩证论治的规范,从而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为后世医家奉为经典。

当今瘟疫频发,应该深入研究继承《伤寒论》 !深入研究和汲取先人伟大的实践与理论精髓,造福于当代中华乃至世界!将中医药发扬光大!!

中医治疗伤寒瘟疫实际上是有 非常多的手段和方式的,绝对不是西医单一抗病毒的方式,具有强大的功效!
 楼主| 发表于 2009/5/2 14:29:10 | 显示全部楼层
(1)天人相应的整体观是张仲景养生学的基本出发点和指导思想。正如《伤寒杂病论·自序》“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之语所云,仲景之学。是在继承了《内》、《难》学术思想的基础之上而形成的。因而,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张仲景便自然地以《内经》天人相应的整体观作为指导思想,并且作了进一步的阐发,他曾指出:“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见《伤寒论·自序》),“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见《金匾要略方论。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这些生动的描述,就很清楚他说明,人类生活在自然界,并作为自然界的组成部分,人类只有顺应自然界气候的发展变化,才能得以生存,保持健康。由此可见,天人相应的整体观是仲景养生学的基本出发点和指导思想。
  (2)防病、抗病重视保津液
  津液之所以能防病、抗病,首先表现在津液具有固护机体、防御病邪的功能。如仲景在揭示太阳病转入阳明的机理时,一再重申亡津液是其关键条件:“太阳病若发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正是其例。何以亡津液会导致病转阳明?因为律液乃阳明经的主要正气,津液充则阳明固,邪不可干;津液亡则阳明虚,邪气便可轻易陷入。
  津液之所以能防病、抗病,其次表现在津液能驱逐病邪,削弱病势上。如“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这里的热越,即言热邪发越于外。津液充沛,阳气畅运则汗出越邪,邪越则病顺。故“阳明病,法多汗”,而津亏则无汗,邪不得出,其病为逆。又如温热病中小便常短赤灼热,因为人要通过小便排邪。热邪一除,小便即转清利。“小便利,色白者,此热除也。”故临床可视小便断吉凶。“小便利者,其人可治”。因小便不仅显示人体津液虚实情况,而且还能反应前阴这条驱邪途径是否正常。
  津液所以能防病、抗病,还可体现在津液能调整由病邪所致的功能失调并修复损伤。如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这是因为津液得到了补充。若津液郁滞不行,其调和作用也难以顺利发挥。
  由上可知,津液抗病作用及津液抗病思想在《伤寒论》中有充分反映。人们要想不得病或少得病,必须重视保护体内的津液。如张景岳说:“五液充,则形体赖而强壮。”人若津液不充,则筋枯髓减,皮槁毛脆,脏腑虚弱,即易为病邪所害。
  (3)重视用饮食防病、治病。
  这里的饮食药物系指既可食用,又能防治疾病的动植物及其加工品。据统计,在《伤寒论》112方中,一共使用饮食药物17种,计有大枣生姜、干姜、香豉、粳米、葱白、蜂蜜、赤小豆、猪胆汁、蜀椒、乌梅、猪肤、鸡子黄、鸡子(去黄)、饴糖、苦酒、清酒。这些饮食药物遍及81个方剂,占全书方剂总数的72.32%。其中还有不少纯以饮食药物命名的方剂,如十枣汤,猪肤汤等6方,加上药食合名的方剂(如干姜附子汤)共24方,占全书的21.43%。由此可见,仲景对食疗是十分重视的,并已使其成为其学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4)时时刻刻注意保胃气。
  仲景认为,机体的功能与胃气的充沛与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这是因为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有赖于胃气的化生,治疗疾病的药物也需中焦受气取汁以发挥疗效。为此,他不仅重视脾胃阳气的一面,也注意到了脾胃阴液的一面。《伤寒论》六经病证的治则,总的说来,不外祛邪与扶正两方面,在具体运用上,实际包括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仲景于八法中,均不忘“保胃气”,如汗法的桂枝汤,用草、枣调补中焦,保护胃气。下法的调胃承气汤,用甘草缓急和中。补法的炙甘草汤,以甘草、大枣补益脾胃。困苦寒清热药易伤人胃气,则加入粳米。甘草调补胃气。
  此外,仲景不仅重视以药物“保胃气”,在服药方法上亦强调“保胃气”。如他主张药时宜喝点粥,因为粥有内充谷气的作用,既可助胃气以扶正,又可助药力以祛邪。
  还有,仲景继承并发展了《内经》,“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这一理论,注重疾病时期的调理。如他立专篇讨论瘥后劳复问题,指出病愈时,“脾胃气尚弱”,尤需“保胃气”。
  (5)重视增强机体免疫力。
  《伤寒论》中所用药物非常广泛,以《伤寒论》所用112方与93味药来看,有扶正祛邪免疫作用的人参、黄芪、白术、云苓、当归、甘草、大枣等药物的条文不下上百条。在其所载扶正祛邪药物中,多有增强免疫机能、调理脏腑、补养气血的作用。现举例如下:
  人参:能鼓舞正气,增强机体免疫力而增强抗病能力。《本经》用人参的条文68条,如桂枝人参汤用于扶正祛邪,增强机体免疫力。
  黄芪:可增强病毒诱生干扰素的能力,并能通过促进细胞体液免疫反应,增强吞噬功能。《本经》用黄芪条文11条,如黄芪桂枝汤,就是增强机体免疫力,扶正祛邪的方剂之一。
  甘草:《伤寒论》用甘草69次。实验证明,甘草有抗变态反应作用,能延长移植组织的存活时间,对枯草杆菌“一淀粉酶免疫小鼠的抗体产生有抑制作用,甘草所含的LH作用于T细胞,有促进免疫作用。
  大枣:《伤寒论》用大枣40次,也是在《本论》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种药物,药理研究其含大量AMP样物质,人口服时末梢血浆及白细胞内的CAMP含量均明显上升。免疫学认为,免疫反应与分子生物学中的CAMP和CGMP有关,故大枣对免疫功能有重要影响。
  至于本论中运用较广的其它药物如芍药附子桂枝白术茯苓麦冬猪苓等,均不同程度地显示了促进免疫,从而祛除邪气。
发表于 2009/5/2 15:07: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来就是应该仔细读的。可惜现在传媒到处宣传的都是西药。且很多明星代言。新医改方案出台后。
药品市场一片兴旺景象。医药股大涨。外资大进。
服药是下下策。为何主流媒体不宣传防病及正确的生活方式。
发表于 2009/5/2 16:35: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bingchan 于 2009/5/2 14:07 发表
本来就是应该仔细读的。可惜现在传媒到处宣传的都是西药。且很多明星代言。新医改方案出台后。
药品市场一片兴旺景象。医药股大涨。外资大进。
服药是下下策。为何主流媒体不宣传防病及正确的生活方式。


此为吾国之特色,一切向钱看!!!

亦是吾民之悲哀,一病即贫,重则人财两空。

愿民间中医之杯水粒粟,为自救者助薪。
 楼主| 发表于 2009/5/2 16:55: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悲观,而是要 想办法 证明中医,复兴中医!
要积极应对,而不是悲观退避!!
发表于 2009/5/2 21: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易道 的帖子

楼主精湛明释,神得其要。顶!
发表于 2011/5/25 10:05:19 | 显示全部楼层
瘟病的病邪也就是病毒多在血液中生存,在体液中活不了,故不能用发汗的方法。吴鞠通的银翘散还行。以银黄、连翘、牛子、牡丹皮为主,根据其它症状加减其它味药。一般一两剂药就好。伤寒论中有关于瘟病的理论,伤寒、中风用出汗的方法将病毒排出体外;瘟病是从血液的微循环中排出病毒,不能用汗法,要用活血透表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1/26 05: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